CN210056166U - 一种包皮环切缝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包皮环切缝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56166U
CN210056166U CN201920504644.2U CN201920504644U CN210056166U CN 210056166 U CN210056166 U CN 210056166U CN 201920504644 U CN201920504644 U CN 201920504644U CN 210056166 U CN210056166 U CN 2100561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groove
cutting
sewing
positioning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0464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友峰
顾双双
石亮
陈海
徐志鹏
戴玉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Drum Tower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Drum Tower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Drum Tower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Nanjing Drum Tower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92050464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561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561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561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包皮环切缝合器,包括外定位环、内定位环、上定位环、紧固环、推进环、下凹槽保护环、推进支架、切割缝合组件、外卡环、内卡环、切割缝合槽保护环,三个定位环可固定在包皮上,内固定环与其他两个固定环之间有足够的空间,可以方便的调整包皮内板和外板保留的长度,调整系带位置,切割缝合时,最终承受轴向压力的为外切割环,其与紧固环直接通过螺纹连接,不易出现移位;整个手术过程龟头及系带完整暴露在视野下,更安全;通过旋钮的方式击发切割缝合组件,整个过程更平稳,甚至可以中间停顿,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采用可吸收线和硅胶垫圈的组合替代常规缝合钉进行缝合,不存在脱钉的问题,待缝线吸收后硅胶垫圈脱落即可。

Description

一种包皮环切缝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手术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皮环切缝合器。
背景技术
包皮环切术距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创新,依托各种新型的器械,目前已发展出几十种不同的术式。
其中商环是临床上较早大量使用的器械,其利用内外环压迫使组织缺血坏死进而自然脱落,优点是切除包皮的长度准确,缺点也很明显:商环需长时间留置在阴茎上,给患者带来不便,且术后水肿、疼痛、感染发生率高,愈合时间长。
而包皮环切缝合器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器械,目前已在临床上大量使用,手术过程中,伸入包皮内板的龟头座和外侧的缝合器部件固定后,按下激发手柄,同时完成包皮的切割和缝合。其优点是:术后水肿、疼痛较轻,切缘整齐、切口感染率低。突出的缺点是:龟头座伸入包皮内板,将包皮固定于龟头座拉杆后,无法观察到包皮内板的情况,无法很好的对切割平面定位,切割后可能出现内板和系带保留过多或保留过少,以及包皮系带处对合不良,影响美观。
最近,申请号为201711289181.4的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包皮环切缝合器,将商环与经典的包皮环切缝合器进行结合,使后者具备了先定位后切割的功能,但仍有以下问题未解决:①定位环的内环与外环在径向固定,中间夹着包皮,因为包皮具有一定厚度,且不同患者厚度有较大差异,使得固定后内环与外环的内径必然发生一定变化,不利于和切割缝合组件的相互连接固定;②定位环内环与外环通过相互卡紧固定在包皮上,卡紧后再调整包皮内板和外板的位置并不容易; ③切割缝合时,定位环的内环需承受较大的来自轴向的力,而内环与外环仅以来自径向的压力间接固定,切割缝合时内环易产生移位;④龟头置于切割缝合组件内,无法观察到龟头是否被挤入切割缝合区域,可能造成损伤;⑤使用手柄激发,若一次激发没有到位,手柄会回弹,此时缝钉可能已被顶出,但没有弯折到位,二次激发可能使缝钉错位,不能完整订合组织,造成切口开裂、出血和血肿;⑥金属缝合钉无法自行脱落的情况并不少见,且有时会被组织包裹至皮下,取钉困难。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皮环切缝合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实际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包皮环切缝合器,包括外定位环、内定位环、上定位环、紧固环、推进环、下凹槽保护环、推进支架、切割缝合组件、外卡环、内卡环、切割缝合槽保护环,所述外定位环包括外定位环环体、固定把手、硅胶环、卡槽,所述内定位环包括内定位环环体、切割缝合槽、刀砧环、第二缝合垫圈、金属环、第一缝合垫圈,所述上定位环包括上定位环环体、上凹槽、下凹槽、环形槽、卡扣、连接通孔、弹簧、第一滚轮滑轨,所述紧固环包括紧固环环体、滚轮、第一旋转把手、环形卡扣,所述推进环包括推进环环体、第二旋转把手、环形击发部、第二滚轮,所述推进支架包括推进圆环片、第二滚轮滑轨、连接杆,所述切割缝合组件包括承接板、缝合针、环形刀、双向倒刺线;
所述内定位环设置于所述外定位环的正上方,所述上定位环设置于所述内定位环的上方,所述紧固环套设在所述上定位环上方,所述推进环设置于所述紧固环的上方,所述下凹槽保护环设置于所述下凹槽的下方,所述切割缝合槽保护环设置于所述切割缝合槽上方,所述推进支架通过所述连接通孔与所述切割缝合组件连接,所述推进支架设置于所述上凹槽内,所述切割缝合组件设置于所述下凹槽内,所述外卡环和所述内卡环设置于所述上凹槽的端口与所述推进支架之间;
所述固定把手设置于所述外定位环环体的左右两侧,所述硅胶环设置于所述外定位环环体上端边缘处,所述卡槽设置于所述外定位环环体的上侧;
所述切割缝合槽设置于所述内定位环环体的上端,所述刀砧环设置在所述切割缝合槽上,所述第一缝合垫圈设置在所述切割缝合槽上且处于所述刀砧环内侧,所述金属环设置于所述第一缝合垫圈上方,所述第二缝合垫圈设置于所述第一缝合垫圈的上方,所述金属环设置于所述第二缝合垫圈底端金属环槽内;
所述上凹槽和所述下凹槽分别设置于所述上定位环环体的上下两侧,所述上定位环环体设有与所述环形卡扣配合使用的所述环形槽,所述上定位环环体下方设有与所述卡槽配合使用的所述卡扣,所述上凹槽和所述下凹槽之间设有与所述连接杆配合使用的所述连接通孔,所述上凹槽均匀设有所述弹簧,所述上定位环环体上表面设有与所述滚轮配合使用的第一滚轮滑轨;
所述滚轮均匀设置于所述紧固环环体的下方,所述第一旋转把手设置于所述紧固环环体的两侧,所述环形卡扣设置于所述紧固环环体的下方;
所述第二旋转把手设置于所述推进环环体的两侧,所述环形击发部设置于所述推进环环体的下方,所述第二滚轮均匀设置于所述环形击发部的底端;
所述推进圆环片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滚轮配合使用的所述第二滚轮滑轨,所述连接杆均匀设置于所述推进圆环片的下方;
所述环形刀设置于所述承接板的下方,所述缝合针以两个为一对均匀设置于所述承接板的下方且处于所述环形刀的内侧,所述双向倒刺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缝合针连接。
优选的,所述双向倒刺线的两端设有线圈,分别套设在两个所述缝合针上,且所述线圈上设有线薄弱点。
优选的,所述第二缝合垫圈为硅胶材料。
优选的,所述外卡环外侧设有卡环卡扣,所述内卡环内侧设有卡环卡扣,所述上凹槽端口处设有与所述卡环卡扣配合使用的卡环卡槽。
优选的,所述推进环的下端内侧与所述紧固环的上端外侧设有相互配合使用的螺纹。
优选的,所述外定位环上端外侧与所述紧固环底端内侧设有相互配合使用的螺纹。
优选的,所述外定位环的上方和所述内定位环的下方都为斜面,且斜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双向倒刺线为可吸收材料。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皮环切缝合器,三个定位环通过轴向的压力固定包皮切割平面,固定后定位环的直径不会出现变化,有利于与其他组件的固定;在紧固环的作用下,三个定位环可固定在包皮上,在没有旋紧紧固环的情况下,内固定环与其他两个固定环之间有足够的空间,可以方便的调整包皮内板和外板保留的长度,调整系带位置,紧固环旋紧后,甚至可以牵拉起龟头,模拟勃起状态下查看包皮长度是否合适,若需要再调整,只需要适当旋松紧固环再做微调,操作方便,有利于切割平面的精细调整;切割缝合时,最终承受轴向压力的为外切割环,其与紧固环直接通过螺纹连接,不易出现移位;整个手术过程龟头及系带完整暴露在视野下,更安全;通过旋钮的方式击发切割缝合组件,整个过程更平稳,甚至可以中间停顿,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采用可吸收线和硅胶垫圈的组合替代常规缝合钉进行缝合,不存在脱钉的问题,待缝线吸收后硅胶垫圈脱落即可;提供了正反两种操作方式,临床医生可根据自己的手术习惯选择操作方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定位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上定位环和紧固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上定位环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外卡环和内卡环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推进环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推进支架和切割缝合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切割缝合组件截面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缝合操作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操作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操作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外定位环、2-内定位环、3-上定位环、4-紧固环、5-推进环、6-下凹槽保护环、7-推进支架、8-切割缝合组件、9-外卡环、10-内卡环、11-切割缝合槽保护环,101-外定位环环体、102-固定把手、103-硅胶环、104-卡槽,201-内定位环环体、202-切割缝合槽、203-刀砧环、204-第二缝合垫圈、205-金属环、206-第一缝合垫圈,301-上定位环环体、302-上凹槽、303-下凹槽、304-环形槽、305-卡扣、306-连接通孔、307-弹簧、308-第一滚轮滑轨,401-紧固环环体、402-滚轮、403-第一旋转把手、404-环形卡扣,501-推进环环体、502-第二旋转把手、503-环形击发部、504-第二滚轮,701-推进圆环片、702-第二滚轮滑轨、703-连接杆,801-承接板、802-缝合针、803-环形刀、804-双向倒刺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包皮环切缝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定位环1、内定位环2、上定位环3、紧固环4、推进环5、下凹槽保护环6、推进支架7、切割缝合组件8、外卡环9、内卡环10、切割缝合槽保护环11,外定位环1包括外定位环环体101、固定把手102、硅胶环103、卡槽104,内定位环2包括内定位环环体201、切割缝合槽202、刀砧环203、第二缝合垫圈204、金属环205、第一缝合垫圈206,上定位环3包括上定位环环体301、上凹槽302、下凹槽303、环形槽304、卡扣305、连接通孔306、弹簧307、第一滚轮滑轨308,紧固环4包括紧固环环体401、滚轮402、第一旋转把手403、环形卡扣404,推进环5包括推进环环体501、第二旋转把手502、环形击发部503、第二滚轮504,推进支架7包括推进圆环片701、第二滚轮滑轨702、连接杆703,切割缝合组件8包括承接板801、缝合针802、环形刀803、双向倒刺线804;
内定位环2设置于外定位环1的正上方,上定位环3设置于内定位环2的上方,紧固环4套设在上定位环3上方,推进环5设置于紧固环4的上方,下凹槽保护环6设置于下凹槽303的下方,切割缝合槽保护环11设置于切割缝合槽202上方,推进支架7通过连接通孔306与切割缝合组件8连接,推进支架7设置于上凹槽302内,切割缝合组件8设置于下凹槽303内,外卡环9和内卡环10设置于上凹槽302的端口与推进支架7之间;
固定把手102设置于外定位环环体101的左右两侧,硅胶环103设置于外定位环环体101上端边缘处,卡槽104设置于外定位环环体101的上侧;
切割缝合槽202设置于内定位环环体201的上端,刀砧环203设置在切割缝合槽202上,第一缝合垫圈206设置在切割缝合槽202上且处于刀砧环203内侧,金属环205设置于第一缝合垫圈206上方,第二缝合垫圈204设置于第一缝合垫圈206的上方,金属环205设置于第二缝合垫圈204底端金属环槽内;
上凹槽302和下凹槽303分别设置于上定位环环体301的上下两侧,上定位环环体301设有与环形卡扣404配合使用的环形槽304,上定位环环体301下方设有与卡槽104配合使用的卡扣305,上凹槽302和下凹槽303之间设有与连接杆703配合使用的连接通孔306,上凹槽302均匀设有弹簧307,上定位环环体301上表面设有与滚轮402配合使用的第一滚轮滑轨308;
滚轮402均匀设置于紧固环环体401的下方,第一旋转把手403设置于紧固环环体401的两侧,环形卡扣404设置于紧固环环体401的下方;
第二旋转把手502设置于推进环环体501的两侧,环形击发部503设置于推进环环体501的下方,第二滚轮504均匀设置于环形击发部503的底端;
推进圆环片701上设有与第二滚轮504配合使用的第二滚轮滑轨702,连接杆703均匀设置于推进圆环片701的下方;
环形刀803设置于承接板801的下方,缝合针802以两个为一对均匀设置于承接板801的下方且处于环形刀803的内侧,双向倒刺线80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缝合针802连接;
双向倒刺线804的两端设有线圈,分别套设在两个缝合针802上,且线圈上设有线薄弱点;第二缝合垫圈204为硅胶材料;外卡环9外侧设有卡环卡扣,内卡环10内侧设有卡环卡扣,上凹槽302端口处设有与卡环卡扣配合使用的卡环卡槽;推进环5的下端内侧与紧固环4的上端外侧设有相互配合使用的螺纹;外定位环1上端外侧与紧固环4底端内侧设有相互配合使用的螺纹;外定位环1的上方和内定位环2的下方都为斜面,且斜度相同;承接板801的上端设有与连接杆703配合使用的可拆卸插槽;双向倒刺线804为可吸收材料也可以是中间段线体为无倒刺可吸收材料,仅两头为不可吸收材料制成的倒刺。
外定位环1为中空圆环状,截面呈直角梯形,上窄下宽,斜腰与内定位环2的截面斜边相平行,当紧固环4通过螺纹与外定位环1旋紧时,固定把手102可使外定位环1保持不动,固定把手102表面有螺纹,使用时不易打滑;硅胶环103位于梯形截面上边缘处,填补此处与上定位环3之间的间隙,避免包皮从此处挤出外定位环1影响紧固环4和外定位环1的连接。硅胶环103所处位置处至少有三个卡槽104,通过卡扣305可与上定位环3连接,保持两者不发生相互转动。
内定位环2为中空圆环状,内径与外定位环1一致,两侧截面呈直角三角形,切割缝合槽202位于内定位环1上部内侧,槽内外圈为刀砧环203,内圈为缝合垫圈,其中第一缝合垫圈206固定在槽内,垫圈为硅胶材料或其他有一定弹性的材料,金属环固定在第一缝合垫圈206表面正中,第二缝合垫圈204底部正中有一凹槽,能使金属环205嵌入其底部,缝合时缝针穿透第二缝合垫圈204后抵住金属环205向下运动,使金属环205从凹槽内脱出,实现第一缝合垫圈206与第二缝合垫圈204分离。
上定位环3为中空圆环状,内径与内定位环2一致,外径与外定位环1一致,环形槽304与紧固环4的环形卡扣404相匹配,能使环形卡扣404嵌入其中后不脱出,使上定位环3与紧固环4相互连接,又能在轴向有一定活动度。卡扣305与外定位环1的卡槽104连接,保持两者不发生相互转动,上凹302和下凹槽303内共同容纳切割缝合组件,上凹槽302容纳推进支架7,槽内至少有三个均匀分布的弹簧307,上凹槽302和下凹槽303之间至少有三对连接通孔306,推进支架7通过连接通孔306与切割缝合组件8可拆卸连接,第二滚动轨道702位于支架上表面,第二滚轮504能在轨道上滚动,在受到环形击发部503轴向推动后推进支架7向下运动,弹簧307压缩,环形击发部503退出后,弹簧307能使推进支架7复位。第一滚动轨道308与滚轮402位置相对应,滚轮402能在轨道上滚动,内卡环10通过内卡环卡扣与上凹槽302的内卡环卡槽连接,外卡环9通过外卡环卡扣与上凹槽302的外卡环卡槽连接,弹簧307使推进支架7顶在内卡环10和外卡环9上,使推进支架7下方的切割缝合组件8全部容纳在内下凹槽303内,不伸出上定位环3下表面,内卡环10和外卡环9在上凹槽302中对推进支架7起到限位的作用。
紧固环4为中空圆环状,环形卡扣404与上定位环3的环形卡槽304相匹配,环形卡扣404截面呈箭头形,环形卡槽304开口稍窄于箭头形截面最宽处,使环形卡扣404能嵌入环形卡槽304后不脱出,使上定位环3与紧固环4相互连接,又能在轴向有一定活动度。第一旋钮把手403用来旋转紧固环4,使紧固环4与外定位环1通过螺纹连接,第一旋钮把手403表面有螺纹,使用时不易打滑;滚轮402位置与上定位环3的第一滚动轨道308相对应,在环形轨道相对应的区域,至少平均分布三个滚轮402,滚轮402可在轨道上滚动,滚轮也可以优化替换为推力球轴承的保持架、钢球复合体,以达到更进一步的摩擦力减小,滚轮402和第一滚动轨道308的位置可以互换。
推进环5为中空圆环状,内径与上定位环3一致,第二旋钮把手502用来旋转推进环5,使推进环5与紧固环4通过螺纹连接,第二旋钮把手502表面有螺纹,使用时不易打滑,环形击发503位置与上定位环3的上凹槽302相对应,宽度可伸入上凹槽302内,底部有第二滚轮504,至少平均分布三个滚轮,滚轮可在第二滚动轨道702上滚动,作为进一步优化,第二滚轮504也可以替换为推力球轴承的保持架、钢球复合体,第二滚轮和第二滚动轨道的位置可以互换。
切割缝合组件8下方设有缝合针802和环形刀803,相邻两个缝针和一条双向倒刺线804为一个配对缝合针线,整个环形缝合部由多个紧邻的配对缝合针线构成,缝针的头部有线槽,双向倒刺线804的两头绕成小圈套在线槽内,小圈的连接处为相对薄弱点,线两头的倒刺方向相反,线的长度稍长于缝针间距加上两倍的第二缝合垫圈204厚度,当切割缝合组件8受轴向力推动向下运动时,首先穿透包皮,再穿透第二缝合垫圈204,此时线的长度达到极限,倒刺线的小圈在相对薄弱点断开,(线两头的小圈可能先后断开),由于线上有倒刺,已经进入第二缝合垫圈204的线不会回退,由此构成倒刺线——包皮——缝合垫圈的结构,第二缝合垫圈204作为支撑,倒刺线将包皮缝合至垫圈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请参阅图12,操作时,首先将外定位环1套至阴茎根部,再将内定位环2套入至待切割平面附近,取下切割缝合槽保护环11,将包皮下翻覆盖内定位环2,将阴茎根部的外定位环1提起,取下下凹槽保护环6,套入紧固环4、上定位环3复合体,将上定位环3的卡扣305插入外定位环1的卡槽104,一手固定下外定位环1的固定把手102,一手旋转紧固环4的第一旋钮把手403,通过紧固环4使三个定位环固定,不旋转到底,使三个定位环之间存在一定空间,此时可以对包皮的切割平面进行调整,调整满意后旋紧紧固环,牵拉龟头模拟勃起状态,查看保留的包皮长度是否合适,必要时,适当松开紧固环4,进行再次调整,直到满意为止,紧固环4与外定位环1完全旋紧后,包皮被稳固夹持并压薄,便于后续切割缝合。套入推进环5,一手固定第一旋钮把手102,一手旋转第二旋钮把手502,此时环形击发部503下端抵住推进支架7,依托滚轮沿轴向向下推进,进而推进切割缝合组件8向下推进,缝合针802向下推进,穿透包皮,再穿透第二缝合垫圈204,此时双向倒刺线804的长度达到极限,倒刺线的小圈在相对薄弱点断开,(线两头的小圈可能先后断开),由于线上有倒刺,已经进入缝合垫圈的线不会回退,由此构成倒刺线——包皮——缝合垫圈的结构,第二缝合垫圈204作为支撑,倒刺线将包皮缝合至第二垫圈204表面,继续向下推进的缝针会抵住第一缝合垫圈206表面的金属环205并使其向下运动,使金属环205从第二缝合垫圈204的凹槽内脱出,实现第一缝合垫圈206与第二缝合垫圈204分离,同时向下推进的环形刀803完成切割。旋下推进环5,推进支架7在弹簧307作用下回弹,使切割缝合组件8复位至下凹槽303内,旋下紧固环4,依次退出紧固环4、上定位环3复合体,内定位环2和外定位环1,弹力绷带包扎切口,手术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请参阅图13,操作时,首先将推进环5反向套至阴茎根部,再将紧固环4、上定位环3复合体反向套入阴茎根部,取下下凹槽保护环6,先将包皮下翻,取下切割缝合槽保护环11,反向套入内定位环2至待切割平面附近,将包皮上翻覆盖内定位环2,将阴茎根部的紧固环4、上定位环3复合体提起,反向套入外定位环1,将上定位环卡扣305插入外定位环卡槽104,一手固定外定位环1的固定把手102,一手旋转紧固环4的第一旋钮把手403,通过紧固环4使三个定位环固定,不旋转到底,使三个定位环之间存在一定空间,此时可以对包皮的切割平面进行调整,调整满意后旋紧紧固环4,牵拉龟头模拟勃起状态,查看保留的包皮长度是否合适,必要时,适当松开紧固环4,进行再次调整,直到满意为止,紧固环4与外定位环1完全旋紧后,包皮被稳固夹持并压薄,便于后续切割缝合;提起推进环5,一手固定第一旋钮把手403,一手旋转第二旋钮把手502,此时环形击发部503上端抵住推进支架7,依托滚轮沿轴向向上推进,进而推进切割缝合组件8向上推进,切割缝合组件8向上推进,穿透包皮,再穿透第二缝合垫圈204,此时倒刺线的长度达到极限,倒刺线的小圈在相对薄弱点断开,(线两头的小圈可能先后断开),由于线上有倒刺,已经进入缝合垫圈的线不会回退,由此构成倒刺线——包皮——缝合垫圈的结构,第二缝合垫圈204作为支撑,倒刺线将包皮缝合至第二垫圈表面,继续向上推进的缝合针802会抵住第一缝合垫圈206表面的金属环205并使其向上运动,使金属环205从第二缝合垫圈204的凹槽内脱出,实现第一缝合垫圈206与第二缝合垫圈204分离,同时向上推进的环形刀803完成切割。旋下推进环5,推进支架7在弹簧307作用下回弹,使切割缝合组件复位至下凹槽内,旋下紧固环4,依次退出外定位环1,内定位环2,紧固环4、上定位环3复合体和推进环5,弹力绷带包扎切口,手术完成。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包皮环切缝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定位环(1)、内定位环(2)、上定位环(3)、紧固环(4)、推进环(5)、下凹槽保护环(6)、推进支架(7)、切割缝合组件(8)、外卡环(9)、内卡环(10)、切割缝合槽保护环(11),所述外定位环(1)包括外定位环环体(101)、固定把手(102)、硅胶环(103)、卡槽(104),所述内定位环(2)包括内定位环环体(201)、切割缝合槽(202)、刀砧环(203)、第二缝合垫圈(204)、金属环(205)、第一缝合垫圈(206),所述上定位环(3)包括上定位环环体(301)、上凹槽(302)、下凹槽(303)、环形槽(304)、卡扣(305)、连接通孔(306)、弹簧(307)、第一滚轮滑轨(308),所述紧固环(4)包括紧固环环体(401)、滚轮(402)、第一旋转把手(403)、环形卡扣(404),所述推进环(5)包括推进环环体(501)、第二旋转把手(502)、环形击发部(503)、第二滚轮(504),所述推进支架(7)包括推进圆环片(701)、第二滚轮滑轨(702)、连接杆(703),所述切割缝合组件(8)包括承接板(801)、缝合针(802)、环形刀(803)、双向倒刺线(804);
所述内定位环(2)设置于所述外定位环(1)的正上方,所述上定位环(3)设置于所述内定位环(2)的上方,所述紧固环(4)套设在所述上定位环(3)上方,所述推进环(5)设置于所述紧固环(4)的上方,所述下凹槽保护环(6)设置于所述下凹槽(303)的下方,所述切割缝合槽保护环(11)设置于所述切割缝合槽(202)上方,所述推进支架(7)通过所述连接通孔(306)与所述切割缝合组件(8)连接,所述推进支架(7)设置于所述上凹槽(302)内,所述切割缝合组件(8)设置于所述下凹槽(303)内,所述外卡环(9)和所述内卡环(10)设置于所述上凹槽(302)的端口与所述推进支架(7)之间;
所述固定把手(102)设置于所述外定位环环体(101)的左右两侧,所述硅胶环(103)设置于所述外定位环环体(101)上端边缘处,所述卡槽(104)设置于所述外定位环环体(101)的上侧;
所述切割缝合槽(202)设置于所述内定位环环体(201)的上端,所述刀砧环(203)设置在所述切割缝合槽(202)上,所述第一缝合垫圈(206)设置在所述切割缝合槽(202)上且处于所述刀砧环(203)内侧,所述金属环(205)设置于所述第一缝合垫圈(206)上方,所述第二缝合垫圈(204)设置于所述第一缝合垫圈(206)的上方,所述金属环(205)设置于所述第二缝合垫圈(204)底端金属环槽内;
所述上凹槽(302)和所述下凹槽(303)分别设置于所述上定位环环体(301)的上下两侧,所述上定位环环体(301)设有与所述环形卡扣(404)配合使用的所述环形槽(304),所述上定位环环体(301)下方设有与所述卡槽(104)配合使用的所述卡扣(305),所述上凹槽(302)和所述下凹槽(303)之间设有与所述连接杆(703)配合使用的所述连接通孔(306),所述上凹槽(302)均匀设有所述弹簧(307),所述上定位环环体(301)上表面设有与所述滚轮(402)配合使用的第一滚轮滑轨(308);
所述滚轮(402)均匀设置于所述紧固环环体(401)的下方,所述第一旋转把手(403)设置于所述紧固环环体(401)的两侧,所述环形卡扣(404)设置于所述紧固环环体(401)的下方;
所述第二旋转把手(502)设置于所述推进环环体(501)的两侧,所述环形击发部(503)设置于所述推进环环体(501)的下方,所述第二滚轮(504)均匀设置于所述环形击发部(503)的底端;
所述推进圆环片(701)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滚轮(504)配合使用的所述第二滚轮滑轨(702),所述连接杆(703)均匀设置于所述推进圆环片(701)的下方;
所述环形刀(803)设置于所述承接板(801)的下方,所述缝合针(802)以两个为一对均匀设置于所述承接板(801)的下方且处于所述环形刀(803)的内侧,所述双向倒刺线(80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缝合针(80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皮环切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倒刺线(804)的两端设有线圈,分别套设在两个所述缝合针(802)上,且所述线圈上设有线薄弱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皮环切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缝合垫圈(204)为硅胶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皮环切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卡环(9)外侧设有卡环卡扣,所述内卡环(10)内侧设有卡环卡扣,所述上凹槽(302)端口处设有与所述卡环卡扣配合使用的卡环卡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皮环切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环(5)的下端内侧与所述紧固环(4)的上端外侧设有相互配合使用的螺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皮环切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定位环(1)上端外侧与所述紧固环(4)底端内侧设有相互配合使用的螺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皮环切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定位环(1)的上方和所述内定位环(2)的下方都为斜面,且斜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皮环切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倒刺线(804)为可吸收材料。
CN201920504644.2U 2019-04-15 2019-04-15 一种包皮环切缝合器 Active CN2100561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04644.2U CN210056166U (zh) 2019-04-15 2019-04-15 一种包皮环切缝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04644.2U CN210056166U (zh) 2019-04-15 2019-04-15 一种包皮环切缝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56166U true CN210056166U (zh) 2020-02-14

Family

ID=69437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04644.2U Active CN210056166U (zh) 2019-04-15 2019-04-15 一种包皮环切缝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561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6113A (zh) * 2021-07-06 2021-10-08 江西神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包皮环切缝合器及包皮环切缝合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6113A (zh) * 2021-07-06 2021-10-08 江西神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包皮环切缝合器及包皮环切缝合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10980B2 (ja) 結び目をつける作業が不要な縫合糸及びそれを含むキット
US20200390441A1 (en) Intra Dermal Tissue Fixation Device
US8940016B2 (en) Mechanica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quential tissue fastening
JP6166662B2 (ja) 回転針を用いた皮膚縫合装置
EP2967536B1 (en) Securing bidirectional suture loops using coaxial mechanical fasteners
US7232448B2 (en) Minimally invasive stitching device
CN109350137A (zh) 腹腔镜手术的套组
CN106236203B (zh) 一种包皮整形切割缝合器
CN210056166U (zh) 一种包皮环切缝合器
CN107961062A (zh) 一种手枪式包皮切割吻合器
CN109846532A (zh) 一种包皮环切缝合器
US20180317912A1 (en) Dual Action Surgical Thread
CN206659847U (zh) 外科手术装置
CN208876631U (zh) 一种跟腱缝合器
CN210962142U (zh) 一种抵钉座带有定位组织的腔内切割吻合器
CN210077748U (zh) 医用吻合装置
CN209203378U (zh) 一种半月板缝合器
CN109171898A (zh) 一种一次性使用包皮环手术缝合器
CN203873815U (zh) 一种包皮切割器的缝合钉
CN207821863U (zh) 一种新型多用途套扎器
CN209236251U (zh) 跟腱穿梭针及针线组
CN109717918A (zh) 心尖缝合器
CN209186804U (zh) 一种具备经皮铆钉植入导向的微创跟腱吻合器
CN208769866U (zh) 一种跟腱断裂修复导向装置
CN209220435U (zh) 一种一次性使用包皮环手术缝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