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53822U - 一种播量可选双排侧充式水稻精量穴播排种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播量可选双排侧充式水稻精量穴播排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53822U
CN210053822U CN201920622627.9U CN201920622627U CN210053822U CN 210053822 U CN210053822 U CN 210053822U CN 201920622627 U CN201920622627 U CN 201920622627U CN 210053822 U CN210053822 U CN 2100538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
cavity cover
filling cavity
plate
so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2262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勇
张顺
杨继涛
朱德泉
廖娟
尹俊楠
于从羊
汪鹞
李兆东
伍德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HAU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HA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HAU filed Critical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HAU
Priority to CN20192062262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538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538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5382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Landscapes

  • So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播量可选双排侧充式水稻精量穴播排种器,包括座壳、护种板、主轴、外卡、滚动轴承、轴承端盖一和轴承端盖二,座壳与播种机下方安装,主轴上设有外花键,护种板与座壳内壁周向滑动连接,还包括第一排种盘、第二排种盘、第一充种腔罩和第二充种腔罩,第一排种盘与第二排种盘分别与外花键连接,且轴向被外卡限位,第一充种腔罩与座壳一侧连接,第二充种腔罩与座壳另一侧连接,主轴一端通过滚动轴承与第一充种腔罩转动连接,主轴另外一端穿过第二充种腔罩,且通过滚动轴承与第二充种腔罩转动连接,轴承端盖一与第一充种腔罩连接,轴承端盖二与第二充种腔罩连接,使得同一个排种器能够同时适应常规稻和杂交稻穴直播排种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播量可选双排侧充式水稻精量穴播排种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播种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播量可选双排侧充式水稻精量穴播排种器。
背景技术
水稻直播种植技术因具有省工、省时、节本增效等优点,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其中精量穴直播技术能适应水稻定距成簇的种植农艺需求,将稻种按其所需的株距、行距、穴粒数精准成穴地分布于田间,营造适宜的稻株生长群体结构,有助于稳产增产。
排种器作为精量穴直播技术的核心工作部件,其排种精度、均匀性以及成穴性直接影响直播种植效果。目前水稻精量穴播排种器主要有机械式和气力式两种。气力式排种器结构复杂,对其腔室气密性要求较高,作业时需要稳定的气压源,且吸孔易发生堵塞而漏吸,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排种效果不佳。机械式排种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易操作,能够适应田间播种多变复杂的环境。
当前水稻直播品种主要有杂交稻和常规稻,因两种水稻分蘖能力不同,其每穴播种量不同,杂交稻一般每穴播种2-4粒,常规稻一般每穴播种5-8粒。因此,机械式排种器需改变型孔大小以满足杂交稻和常规稻不同穴播量的需求,当前在不改变型孔大小的前提下,能同时适应杂交稻、常规稻穴直播排种量的机械式排种装置没有。
大量研究表明,机械式排种器受排种频率的影响较大,当播种机作业前进速度较高时,对应的排种频率要求较高,就需要排种部件转速增大,相反型孔充种时间减少,则每次穴播的种子数量就不确定,排种性能变差,当前缺乏通过改变型孔数量来降低排种部件转速以维持高排种频率下排种性能的排种装置。
同时,当前水稻机械式排种器普遍存在清种装置,增大了水稻种子机械损伤的概率,并且排种器的护种装置与投种位置固定,不便调节,难以适应不同品种稻种和不同排种频率下的投种需求,影响排种器的排种成穴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播量可选双排侧充式水稻精量穴播排种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播量可选双排侧充式水稻精量穴播排种器,包括座壳、护种板、主轴、外卡、滚动轴承、轴承端盖一和轴承端盖二,所述座壳与播种机下方安装,所述主轴上设有外花键,所述护种板与座壳内壁周向滑动连接,还包括第一排种盘、第二排种盘、第一充种腔罩和第二充种腔罩,第一排种盘与第二排种盘分别与外花键连接,且轴向被外卡限位,第一充种腔罩与座壳一侧紧固连接,第二充种腔罩与座壳另一侧紧固连接,主轴一端通过滚动轴承与第一充种腔罩中心转动连接,主轴另外一端穿过第二充种腔罩,且通过滚动轴承与第二充种腔罩转动连接,轴承端盖一与第一充种腔罩中心端面连接,轴承端盖二与第二充种腔罩中心端面连接。
优选的,所述座壳上设有弧形槽口,且在弧形槽口边缘中部对称设有固定耳座。
优选的,所述第一排种盘中心设有花键孔一,第一排种盘一端面边缘呈现圆周均匀设有多个型孔一,第一排种盘另一端面边缘呈现圆周均匀设有多个出种口一,第一排种盘内呈现周向均匀设有多个U型弯道一,且U型弯道一一端与型孔一相通连接,另外一端与出种口一相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排种盘中心设有花键孔二,第二排种盘一端面边缘呈现圆周均匀设有多个型孔二,第二排种盘另一端面边缘呈现圆周均匀设有多个出种口二,第二排种盘内呈现周向均匀设有多个U型弯道二,且U型弯道二一端与型孔二相通连接,另外一端与出种口二相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充种腔罩侧壁上设有输种管一,且输种管一与第一充种腔罩相通连接,所述输种管一与第一充种腔罩接触处设有矩形槽口一,所述矩形槽口一内插入限种板一。
优选的,所述第二充种腔罩侧壁上设有输种管二,且输种管二与第二充种腔罩相通连接,所述输种管二与第二充种腔罩接触处设有矩形槽口二,所述矩形槽口二内插入限种板二。
优选的,所述限种板一和限种板二上都设有长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充种腔罩下端设有倾斜面一,且倾斜面一上设有卸种口一,所述卸种口一上可拆卸设有卸种挡板一;所述第二充种腔罩下端设有倾斜面二,且倾斜面二上设有卸种口二,所述卸种口二上可拆卸设有卸种挡板二。
优选的,所述护种板上设有弧形槽,且弧形槽与固定耳座对齐;所述主轴端部设有链轮。
优选的,所述出种口一和出种口二设有倒斜面。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排种盘和第二排种盘组合的排种方式,第一排种盘与第二排种盘分别与外花键连接,且轴向被外卡限位,第一充种腔罩与座壳一侧紧固连接,第二充种腔罩与座壳另一侧紧固连接;
第一排种盘一端面边缘呈现圆周均匀设有多个型孔一,第一排种盘另一端面边缘呈现圆周均匀设有多个出种口一,第一排种盘内呈现周向均匀设有多个U型弯道一,且U型弯道一一端与型孔一相通连接,另外一端与出种口一相通连接;
第二排种盘一端面边缘呈现圆周均匀设有多个型孔二,第二排种盘另一端面边缘呈现圆周均匀设有多个出种口二,第二排种盘内呈现周向均匀设有多个U型弯道二,且U型弯道二一端与型孔二相通连接,另外一端与出种口二相通连接;可根据杂交稻、常规稻穴直播所需排种量的不同进行选择;
由于常规稻一般每穴播种5-8粒,当用于大播量常规稻穴播时,将第一排种盘中的U型弯道一与第二排种盘中的U型弯道二对齐,且在第一充种腔罩和第二充种腔罩中均添加常规稻稻种,排种时,第一充种腔罩中的种子通过第一排种盘上的型孔一进入U型弯道一中,然后从出种口一排出;第二充种腔罩中的种子通过第二排种盘上的型孔二进入U型弯道二中,然后从出种口二排出,由于U型弯道一与U型弯道二对齐、型孔一与型孔二对齐、出种口一与出种口二对齐,所以两侧的种子会同时在对齐的出种口一与出种口二位置同时排出,在不改变型孔的大小的情况下,满足了大播量常规稻穴播的要求。
由于杂交稻一般每穴播种2-4粒,当用于小播量杂交稻穴播时,将第一排种盘中的U型弯道一与第二排种盘中的U型弯道二对齐,且仅在第一充种腔罩或第二充种腔罩一侧中添加杂交稻稻种,排种时,第一充种腔罩中的种子通过第一排种盘上的型孔一进入U型弯道一中,然后从出种口一排出;或者第二充种腔罩中的种子通过第二排种盘上的型孔二进入U型弯道二中,然后从出种口二排出,所以种子会从出种口一或出种口二中排出,满足了小播量杂交稻穴播的要求;使得同一个排种器在不改变型孔的大小情况下能够同时适应常规稻和杂交稻穴直播排种的需求。
2、排种盘的转速和排种稳定性是反相关的关系,当播种机作业前进速度较高时,对应的排种频率较高,就需要排种部件转速增大,相反型孔充种时间减少,则每次穴播的种子数量就不确定,排种性能差,需要降低排种盘转速进行小播量杂交稻穴播,将第一排种盘中的U型弯道一与第二排种盘中的U型弯道二错开角度安装,且在第一充种腔罩和第二充种腔罩中均添加杂交稻稻种,排种时,第一充种腔罩中的种子通过第一排种盘上的型孔一进入U型弯道一中,然后从出种口一排出;第二充种腔罩中的种子通过第二排种盘上的型孔二进入U型弯道二中,然后从出种口二排出,由于U型弯道一与U型弯道二错位、型孔一与型孔二错位、出种口一与出种口二错位,所以种子会从错位的出种口一和出种口二中排出,实现了在不提高排种盘转速情况下,即在保证了型孔充足的充种时间的前提下,增加了排种频率,且使排种频率翻倍,以满足播种机高速作业需求。
3、所述座壳上设有弧形槽口,且在弧形槽口边缘中部对称设有固定耳座,所述护种板与座壳内壁周向滑动连接,所述护种板上设有弧形槽,且弧形槽与固定耳座对齐,通过紧固螺栓穿过固定耳座和弧形槽,且被螺母锁紧,实现了护种板安装角度的可调,改变护种区域角度,调整投种位置,使排种成穴性最佳。
4、所述型孔一和型孔二设计成直槽口型,有利于充种;在第一排种盘内现周向均匀设有多个U型弯道一,第二排种盘内呈现周向均匀设有多个U型弯道二,方便种子流动的同时,也使种子能够在通道弯曲处缓存汇集,保证了多粒种子排种的同步性,使排种成穴性最佳;另外所述出种口一和出种口二设有倒斜面,有利于稻种汇集,提高排种成穴性;
所述输种管一与第一充种腔罩接触处设有矩形槽口一,所述矩形槽口一内插入限种板一,所述输种管二与第二充种腔罩接触处设有矩形槽口二,所述矩形槽口二内插入限种板二,用于控制第一充种腔罩和第二充种腔罩中稻种的进种量,保证第一充种腔罩和第二充种腔罩中稻种高度不会过高或者过低;
所述限种板一和限种板二上都设有长槽,用来调整限种板一和限种板二的高度,且被紧固;所述第一充种腔罩下端设有倾斜面一,且倾斜面一上设有卸种口一,所述卸种口一上可拆卸设有卸种挡板一;所述第二充种腔罩下端设有倾斜面二,且倾斜面二上设有卸种口二,所述卸种口二上可拆卸设有卸种挡板二,所述倾斜面一和倾斜面二的作用下,使第一充种腔罩中的种子往第一排种盘靠近,使得第二充种腔罩中的种子往第二排种盘靠近,保证了型孔一和型孔二充种的可靠性;播种作业结束后,通过卸种口一和卸种口二排出第一充种腔罩和第二充种腔罩中剩余稻种,省去了机械式常见的清种机构,降低了稻种在排种过程中的机械损伤概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该播量可选双排侧充式水稻精量穴播排种器装配图一;
图2是该播量可选双排侧充式水稻精量穴播排种器装配图二;
图3是该播量可选双排侧充式水稻精量穴播排种器爆炸图;
图4是第一排种盘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一排种盘剖视图;
图6是第二排种盘结构示意图;
图7是第二排种盘剖视图;
图8是第二充种腔罩结构示意图一;
图9是第二充种腔罩结构示意图二;
图10是第一排种盘和第二排种盘对齐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1是第一排种盘和第二排种盘错位安装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座壳;2、第一排种盘;3、第二排种盘;4、第一充种腔罩;5、第二充种腔罩;6、护种板;7、主轴;8、外卡;9、滚动轴承;1-1、轴承端盖一;1-2、轴承端盖二;
10、弧形槽口;11、固定耳座;
20、花键孔一;21、型孔一;22、出种口一;23、U型弯道一;
30、花键孔二;31、型孔二;32、出种口二;33、U型弯道二;
40、输种管一;40-1、矩形槽口一;41、倾斜面一;41-1、卸种口一;42、限种板一;43、卸种挡板一;
50、输种管二;50-1、矩形槽口二;51、倾斜面二;51-1、卸种口二;52、限种板二;53、卸种挡板二;4-5、长槽;
60、弧形槽;70、外花键;71、链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播量可选双排侧充式水稻精量穴播排种器,
具体的说,如图1至图11所示,包括座壳1、护种板6、主轴7、外卡8、滚动轴承9、轴承端盖一1-1和轴承端盖二1-2,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座壳1与播种机下方安装,所述主轴7上设有外花键70,所述护种板6与座壳1内壁周向滑动连接,还包括第一排种盘2、第二排种盘3、第一充种腔罩4和第二充种腔罩5,第一排种盘2与第二排种盘3分别与外花键70连接,且轴向被外卡8限位,第一充种腔罩4与座壳1一侧紧固连接,第二充种腔罩5与座壳1另一侧紧固连接,主轴7一端通过滚动轴承9与第一充种腔罩4中心转动连接,主轴7另外一端穿过第二充种腔罩5,且通过滚动轴承9与第二充种腔罩5转动连接,轴承端盖一1-1与第一充种腔罩4中心端面连接,轴承端盖二1-2与第二充种腔罩5中心端面连接。
如图3所示,所述座壳1上设有弧形槽口10,且在弧形槽口10边缘中部对称设有固定耳座11。
如图3、图4、图5所示,所述第一排种盘2中心设有花键孔一20,第一排种盘2一端面边缘呈现圆周均匀设有多个型孔一21,第一排种盘2另一端面边缘呈现圆周均匀设有多个出种口一22,第一排种盘2内呈现周向均匀设有多个U型弯道一23,且U型弯道一23一端与型孔一21相通连接,另外一端与出种口一22相通连接。
如图3、图6、图7所示,所述第二排种盘3中心设有花键孔二30,第二排种盘3一端面边缘呈现圆周均匀设有多个型孔二31,第二排种盘3另一端面边缘呈现圆周均匀设有多个出种口二32,第二排种盘3内呈现周向均匀设有多个U型弯道二33,且U型弯道二33一端与型孔二31相通连接,另外一端与出种口二32相通连接。
如图1、图3所示,所述第一充种腔罩4侧壁上设有输种管一40,且输种管一40与第一充种腔罩4相通连接,所述输种管一40与第一充种腔罩4接触处设有矩形槽口一40-1,所述矩形槽口一40-1内插入限种板一42。
如图1、图3、图8、图9所示,所述第二充种腔罩5侧壁上设有输种管二50,且输种管二50与第二充种腔罩5相通连接,所述输种管二50与第二充种腔罩5接触处设有矩形槽口二50-1,所述矩形槽口二50-1内插入限种板二52。
如图3所示,所述限种板一42和限种板二52上都设有长槽4-5。
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第一充种腔罩4下端设有倾斜面一41,且倾斜面一41上设有卸种口一41-1,所述卸种口一41-1上可拆卸设有卸种挡板一43;如图2、图8、图9所示,所述第二充种腔罩5下端设有倾斜面二51,且倾斜面二51上设有卸种口二51-1,所述卸种口二51-1上可拆卸设有卸种挡板二53。
如图1、图3所示,所述护种板6上设有弧形槽60,且弧形槽60与固定耳座11对齐;所述主轴7端部设有链轮71。
如图4、图5、图6、图7所示,所述出种口一22和出种口二32设有倒斜面。
以下用具体实施例对具体工作方式进行阐述: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排种盘2和第二排种盘3组合的排种方式,第一排种盘2与第二排种盘3分别与外花键70连接,且轴向被外卡8限位,第一充种腔罩4与座壳1一侧紧固连接,第二充种腔罩5与座壳1另一侧紧固连接;
第一排种盘2一端面边缘呈现圆周均匀设有多个型孔一21,第一排种盘2另一端面边缘呈现圆周均匀设有多个出种口一22,第一排种盘2内呈现周向均匀设有多个U型弯道一23,且U型弯道一23一端与型孔一21相通连接,另外一端与出种口一22相通连接;
第二排种盘3一端面边缘呈现圆周均匀设有多个型孔二31,第二排种盘3另一端面边缘呈现圆周均匀设有多个出种口二32,第二排种盘3内呈现周向均匀设有多个U型弯道二33,且U型弯道二33一端与型孔二31相通连接,另外一端与出种口二32相通连接;可根据杂交稻、常规稻穴直播所需排种量的不同进行选择;
由于常规稻一般每穴播种5-8粒,当用于大播量常规稻穴播时,将第一排种盘2中的U型弯道一23与第二排种盘3中的U型弯道二33对齐,且在第一充种腔罩4和第二充种腔罩5中均添加常规稻稻种,排种时,链轮71启动主轴7带着第一排种盘2和第二排种盘3转动,第一充种腔罩4中的种子通过第一排种盘2上的型孔一21进入U型弯道一23中,然后从出种口一22排除;第二充种腔罩5中的种子通过第二排种盘3上的型孔二31进入U型弯道二33中,然后从出种口二32排出,由于U型弯道一23与U型弯道二33对齐、型孔一21与型孔二31对齐、出种口一22与出种口二32对齐,所以两侧的种子会同时在对齐的出种口一22与出种口二32位置同时排出,在不改变型孔的大小的情况下,满足了大播量常规稻穴播的要求。
由于杂交稻一般每穴播种2-4粒,当用于小播量杂交稻穴播时,将第一排种盘2中的U型弯道一23与第二排种盘3中的U型弯道二33对齐,且仅在第一充种腔罩4或第二充种腔罩5一侧中添加杂交稻稻种,排种时,第一充种腔罩4中的种子通过第一排种盘2上的型孔一21进入U型弯道一23中,然后从出种口一22排出;或者第二充种腔罩5中的种子通过第二排种盘3上的型孔二31进入U型弯道二33中,然后从出种口二32排出,所以种子会从出种口一22或出种口二32中排出,满足了小播量杂交稻穴播的要求;使得同一个排种器在不改变型孔的大小情况下能够同时适应常规稻和杂交稻穴直播排种的需求。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排种盘的转速和排种稳定性是反相关的关系,当播种机作业前进速度较高时,对应的排种频率较高,就需要排种部件转速增大,相反型孔充种时间减少,则每次穴播的种子数量就不确定,排种性能差,需要降低排种盘转速进行小播量杂交稻穴播,将第一排种盘2中的U型弯道一23与第二排种盘3中的U型弯道二33错开角度安装,且在第一充种腔罩4和第二充种腔罩5中均添加杂交稻稻种,排种时,第一充种腔罩4中的种子通过第一排种盘2上的型孔一21进入U型弯道一23中,然后从出种口一22排出;第二充种腔罩5中的种子通过第二排种盘3上的型孔二31进入U型弯道二33中,然后从出种口二32排出,由于U型弯道一23与U型弯道二33错位、型孔一21与型孔二31错位、出种口一22与出种口二32错位,所以种子会从错位的出种口一22和出种口二32中排出,实现了在不提高排种盘转速情况下,即在保证了型孔充足的充种时间的前提下,增加了排种频率,且使排种频率翻倍,以满足播种机高速作业需求。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座壳1上设有弧形槽口10,且在弧形槽口10边缘中部对称设有固定耳座11,所述护种板6与座壳1内壁周向滑动连接,所述护种板6上设有弧形槽60,且弧形槽60与固定耳座11对齐,通过紧固螺栓穿过固定耳座11和弧形槽60,且被螺母锁紧,实现了护种板6安装角度的可调,改变护种区域角度,调整投种位置,使排种成穴性最佳。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型孔一21和型孔二31设计成直槽口型,有利于充种;在第一排种盘2内周向均匀设有多个U型弯道一23,第二排种盘3内呈现周向均匀设有多个U型弯道二33,在方便种子流动的同时,也使种子能够在通道弯曲处缓存汇集,保证了多粒种子排种的同步性,使排种成穴性最佳;另外所述出种口一22和出种口二32设有倒斜面,有利于稻种汇集,提高排种成穴性;
所述输种管一40与第一充种腔罩4接触处设有矩形槽口一40-1,所述矩形槽口一40-1内插入限种板一42,所述输种管二50与第二充种腔罩5接触处设有矩形槽口二50-1,所述矩形槽口二50-1内插入限种板二52,用于控制第一充种腔罩4和第二充种腔罩5中稻种的进种量,保证第一充种腔罩4和第二充种腔罩5中稻种高度不会过高或者过低;
所述限种板一42和限种板二52上都设有长槽4-5,用来调整限种板一42和限种板二52的高度,且被紧固;所述第一充种腔罩4下端设有倾斜面一41,且倾斜面一41上设有卸种口一41-1,所述卸种口一41-1上可拆卸设有卸种挡板一43;所述第二充种腔罩5下端设有倾斜面二51,且倾斜面二51上设有卸种口二51-1,所述卸种口二51-1上可拆卸设有卸种挡板二53,所述倾斜面一41和倾斜面二51的作用下,使第一充种腔罩4中的种子往第一排种盘2靠近,使得第二充种腔罩5中的种子往第二排种盘3靠近,保证了型孔一21和型孔二31充种的可靠性;播种作业结束后,通过卸种口一41-1和卸种口二51-1排出第一充种腔罩4和第二充种腔罩5中剩余稻种,省去了机械式常见的清种机构,降低了稻种在排种过程中的机械损伤概率。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播量可选双排侧充式水稻精量穴播排种器,包括座壳(1)、护种板(6)、主轴(7)、外卡(8)、滚动轴承(9)、轴承端盖一(1-1)和轴承端盖二(1-2),所述座壳(1)与播种机下方安装,所述主轴(7)上设有外花键(70),所述护种板(6)与座壳(1)内壁周向滑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排种盘(2)、第二排种盘(3)、第一充种腔罩(4)和第二充种腔罩(5),第一排种盘(2)与第二排种盘(3)分别与外花键(70)连接,且轴向被外卡(8)限位,第一充种腔罩(4)与座壳(1)一侧紧固连接,第二充种腔罩(5)与座壳(1)另一侧紧固连接,主轴(7)一端通过滚动轴承(9)与第一充种腔罩(4)中心转动连接,主轴(7)另外一端穿过第二充种腔罩(5),且通过滚动轴承(9)与第二充种腔罩(5)转动连接,轴承端盖一(1-1)与第一充种腔罩(4)中心端面连接,轴承端盖二(1-2)与第二充种腔罩(5)中心端面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播量可选双排侧充式水稻精量穴播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壳(1)上设有弧形槽口(10),且在弧形槽口(10)边缘中部对称设有固定耳座(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播量可选双排侧充式水稻精量穴播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种盘(2)中心设有花键孔一(20),第一排种盘(2)一端面边缘呈现圆周均匀设有多个型孔一(21),第一排种盘(2)另一端面边缘呈现圆周均匀设有多个出种口一(22),第一排种盘(2)内呈现周向均匀设有多个U型弯道一(23),且U型弯道一(23)一端与型孔一(21)相通连接,另外一端与出种口一(22)相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播量可选双排侧充式水稻精量穴播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种盘(3)中心设有花键孔二(30),第二排种盘(3)一端面边缘呈现圆周均匀设有多个型孔二(31),第二排种盘(3)另一端面边缘呈现圆周均匀设有多个出种口二(32),第二排种盘(3)内呈现周向均匀设有多个U型弯道二(33),且U型弯道二(33)一端与型孔二(31)相通连接,另外一端与出种口二(32)相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播量可选双排侧充式水稻精量穴播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种腔罩(4)侧壁上设有输种管一(40),且输种管一(40)与第一充种腔罩(4)相通连接,所述输种管一(40)与第一充种腔罩(4) 接触处设有矩形槽口一(40-1),所述矩形槽口一(40-1)内插入限种板一(4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播量可选双排侧充式水稻精量穴播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种腔罩(5)侧壁上设有输种管二(50),且输种管二(50)与第二充种腔罩(5)相通连接,所述输种管二(50)与第二充种腔罩(5)接触处设有矩形槽口二(50-1),所述矩形槽口二(50-1)内插入限种板二(52)。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播量可选双排侧充式水稻精量穴播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种板一(42)和限种板二(52)上都设有长槽(4-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播量可选双排侧充式水稻精量穴播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种腔罩(4)下端设有倾斜面一(41),且倾斜面一(41)上设有卸种口一(41-1),所述卸种口一(41-1)上可拆卸设有卸种挡板一(43);所述第二充种腔罩(5)下端设有倾斜面二(51),且倾斜面二(51)上设有卸种口二(51-1),所述卸种口二(51-1)上可拆卸设有卸种挡板二(5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播量可选双排侧充式水稻精量穴播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种板(6)上设有弧形槽(60),且弧形槽(60)与固定耳座(11)对齐;所述主轴(7)端部设有链轮(71)。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播量可选双排侧充式水稻精量穴播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种口一(22)和出种口二(32)设有倒斜面。
CN201920622627.9U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播量可选双排侧充式水稻精量穴播排种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538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22627.9U CN210053822U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播量可选双排侧充式水稻精量穴播排种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22627.9U CN210053822U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播量可选双排侧充式水稻精量穴播排种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53822U true CN210053822U (zh) 2020-02-14

Family

ID=69450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22627.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53822U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播量可选双排侧充式水稻精量穴播排种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5382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37652A (zh) * 2019-04-30 2019-06-28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播量可选双排侧充式水稻精量穴播排种器
CN115868293A (zh) * 2023-01-06 2023-03-31 东北农业大学 可精准调节播量的水稻直播排种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37652A (zh) * 2019-04-30 2019-06-28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播量可选双排侧充式水稻精量穴播排种器
CN109937652B (zh) * 2019-04-30 2023-12-26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播量可选双排侧充式水稻精量穴播排种器
CN115868293A (zh) * 2023-01-06 2023-03-31 东北农业大学 可精准调节播量的水稻直播排种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37652B (zh) 一种播量可选双排侧充式水稻精量穴播排种器
CN210053822U (zh) 一种播量可选双排侧充式水稻精量穴播排种器
CN109463081A (zh) 一种播量可调气吸盘式穴播排种器
CN102511224B (zh) 一种气力勺轮式玉米精量排种器
CN106612785A (zh) 一种播量可调的组合窝孔式排种器
CN113287395B (zh) 倾斜腔道式水稻精量穴播排种器
CN114271077A (zh) 正负压组合式大豆精密排种器
CN205726998U (zh) 一种农业生产用播种机
CN212436324U (zh) 大豆垄上播种双通道排种器
CN201805695U (zh) 凸吸孔式气吸排种盘
CN111788908B (zh) 一种玉米漏播补种器及控制方法
CN111788909B (zh) 一种玉米漏播补种器及控制方法
CN101422102A (zh) 凸吸孔式气吸排种盘
CN210694889U (zh) 对置斜盘高速气力式芽种精量排种器
CN203801252U (zh) 新型排种器
CN108901270B (zh) 适宜豆类精量播种的通用排种器
CN110199632B (zh) 一种内充正压组合式排种器
CN115885627A (zh) 一种具有柔性清种的气压式玉米精量排种器
CN115191184A (zh) 播量可调的水稻精量穴直播排种盘
CN205883956U (zh) 一种型孔盘式排种器
CN209749111U (zh) 一种双行自搅拌小麦排种器
CN107155465B (zh) 一种差速式小麦排种器
CN113557826A (zh) 一种可调式物料排放器
CN111165130A (zh) 一种离心式高速排种器
CN207543567U (zh) 气吸式小麦管道精量排种施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14

Termination date: 202104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