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53446U - 移动终端保护壳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保护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053446U CN210053446U CN201920129176.5U CN201920129176U CN210053446U CN 210053446 U CN210053446 U CN 210053446U CN 201920129176 U CN201920129176 U CN 201920129176U CN 210053446 U CN210053446 U CN 21005344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bile terminal
- main body
- face
- slide
-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用于安装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包括相背设置的前端面、后端面、以及连接于前端面和后端面之间的侧端面,移动终端保护壳包括:壳体,包括主体部以及由所述主体部的边缘延伸而出的侧边部,主体部与侧边部形成用于安装移动终端的收容槽,当移动终端安装于收容槽内时,后端面与主体部贴合,侧端面与侧边部贴合;收纳部,与主体部背向收容槽的一侧连接,收纳部开设有连通收容槽的通孔;以及指环带,设于收纳部,指环带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中间带,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能够相对运动,以使平铺展开的中间带弯曲形成收容空间。本申请克服了现有技术移动终端保护壳背部因设置指环扣而产生的不平整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
背景技术
为了保护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不被损坏,多采用在移动终端外部套设保护壳的方式进行保护。相关技术中,保护壳背面设置有指环扣来配合用户单手握持或作为支撑架使用。然而,指环扣的占用面积过大,且指环扣由于其表面不平整而导致移动终端无法平放,稳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披露了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以解决移动终端保护壳背面的指环扣的占用面积过大,且指环扣由于其表面不平整而导致移动终端无法平放的技术问题。
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用于安装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相背设置的前端面、后端面、以及连接于所述前端面和所述后端面之间的侧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包括:
壳体,包括主体部以及由所述主体部的边缘延伸而出的侧边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侧边部形成用于安装所述移动终端的收容槽,当所述移动终端安装于所述收容槽内时,所述后端面与所述主体部贴合,所述侧端面与所述侧边部贴合;
收纳部,与所述主体部背向所述收容槽的一侧连接,所述收纳部开设有连通所述收容槽的通孔;以及
指环带,设于所述收纳部,所述指环带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中间带,所述中间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能够相对运动,以使平铺展开的所述中间带弯曲形成收容空间。
在上述移动移动终端保护壳中,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相对运动,能够带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中间带弯曲拱起,从而形成收容空间,也即指环扣结构。指环扣不仅可以供用户的手指穿过以方便用户握持套设于保护壳内的移动终端,减少移动终端滑落的风险,而且还可以作为支撑架使用,以使移动终端立于桌面。弯曲拱起的中间带还能够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相对运动平铺展开,从而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移动终端保护壳背部因设置指环扣而产生的不平整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开设有连通所述收容槽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收纳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纳部设置有滑道,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收纳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能够在所述滑道内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纳部设置有滑道,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皆能够在所述滑动内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背向所述收容槽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收纳部的安装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纳部设置有滑道,或所述收纳部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之间形成有滑道;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收纳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能够在所述滑道内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纳部设置有滑道,或所述收纳部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之间形成有滑道;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皆能够在所述滑道内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凹陷区域,所述凹陷区域用于提供驱动所述第二连接部于所述滑道内滑动的受力支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陷区域开设有凹槽;或所述凹陷区域设有凸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纳部设置有滑道,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皆能够在所述滑道内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皆设有凹陷区域;所述凹陷区域开设有凹槽,或所述凹陷区域设有凸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边部包括相背设置的两个第一侧边和相背设置的两个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的长度值大于所述第二侧边的长度值;所述滑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侧边平行,或所述滑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侧边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中的至少一者开设有缺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中间带处于平铺展开的状态时,所述收纳部背向所述收容槽的一侧凸出于所述中间带;或所述收纳部背向所述收容槽的一侧与所述中间带背向所述收容槽的一侧平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纳部背向所述收容槽的一侧凸出于所述主体部;或所述收纳部背向所述收容槽的一侧与所述主体部背向所述收容槽的一侧平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带朝向所述收容槽的一侧设有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当所述中间带弯曲形成收容空间时,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披露了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以解决移动终端保护壳背面的指环扣的占用面积过大,且指环扣由于其表面不平整而导致移动终端无法平放的技术问题。
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用于安装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相背设置的前端面、后端面、以及连接于所述前端面和所述后端面之间的侧端面,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包括:
壳体,包括主体部以及由所述主体部的边缘延伸而出的侧边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侧边部形成用于安装所述移动终端的收容槽,所述主体部开设有连通所述收容槽的通孔,当所述移动终端安装于所述收容槽内时,所述后端面与所述主体部贴合,所述侧端面与所述侧边部贴合;
收纳部,与所述主体部背向所述收容槽的一侧连接;以及
指环带,设于所述收纳部,所述指环带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中间带,所述中间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能够相对运动,以使平铺展开的所述中间带弯曲形成收容空间;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相对运动方向,与所述通孔在所述移动终端的长度方向上的最大宽度的连线平行。
在上述移动移动终端保护壳中,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相对运动,能够带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中间带弯曲拱起,从而形成收容空间,也即指环扣结构。指环扣不仅可以供用户的手指穿过以方便用户握持套设于保护壳内的移动终端,减少移动终端滑落的风险,而且还可以作为支撑架使用,以使移动终端立于桌面。弯曲拱起的中间带还能够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相对运动平铺展开,从而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移动终端保护壳背部因设置指环扣而产生的不平整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光孔贯穿所述收纳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指环带在参考面的正投影的最大宽度的连线,与所述入光孔在参考面的正投影的最大宽度的连线处于同一直线,所述参考面为垂直于所述移动终端厚度方向的平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移动终端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移动终端保护壳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一实施例移动终端保护壳的主视图;
图6为图5中的中间带弯曲形成指环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右视图;
图8为图5中沿Ⅱ-Ⅱ截面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9为图5中沿Ⅱ-Ⅱ截面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10为图3中另一实施例移动终端保护壳的主视图;
图11为图10中的中间带弯曲形成指环扣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作为在此使用的“终端设备”指包括但不限于经由以下任意一种或者数种连接方式连接的能够接收和/或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
(1)经由有线线路连接方式,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chedTelephone Networks,PSTN)、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
(2)经由无线接口方式,如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
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终端设备可以被称为“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电子装置:
(1)卫星电话或蜂窝电话;
(2)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ystem,PCS)终端;
(3)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配备有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接收器的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
(4)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
(5)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等。
参考图1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以手机为例对移动终端10a进行说明,所述移动终端10a包括本体11、显示屏12、以及摄像头13。
本体11是显示屏12、摄像头13等的装配载体,本体11可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可以是铝、铝合金、或不锈钢等。本体11包括相背设置的前端面11a、后端面11b、以及连接前端面11a和后端面11b之间的侧端面11c。其中,相背设置可以理解如下:例如,在沿侧端面11c厚度方向(图1和图2中的Y轴方向),假设在侧端面11c中间的某点位置定义一平行于XZ平面的基准面,则可以使得前端面11a上的所有点位于该基准面的一侧,并使得后端面11b上的所有点位于该基准面的另一相对侧。
本体11的前端面11a可以用于安装显示屏12。本体的后端面11b可以用于安装摄像头13。本体11的侧端面11c可以开设槽、孔等结构,以用于装配实现特定功能的元件,或者供实现特定元件的外设元件与移动终端10a形成可拆卸连接,或者作为声音等信号输入输出的通道。例如,本体11的侧端面11c开设的槽、孔结构可以用于安装音量控制键、电源按键,或者作为USB接口(充电接口)、耳机插孔的数据输入输出通道。在一实施例中,本体11的侧端面11c包括相背设置的两个第一侧面111c以及相背设置的两个第二侧面112c,第一侧面111c的长度值大于第二侧面112c的长度值。
参考图3至图5,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保护壳10b包括壳体100、收纳部200以及指环带300。壳体100的正面开设有用于放置移动终端10a的收容槽100a,收纳部200与壳体100的背面连接(例如收纳部200与壳体100的背面直接连接;参考图8和图9,或壳体200的背面开设有安装槽100b,收纳部200安装于安装槽100b内;或壳体200的背面开设有连通收容槽100a的安装孔,收纳部200安装于安装孔内),指环带300设于收纳部200。在一实施例中,指环带300为条状结构,其在未使用时,指环带300平铺贴附在收纳部200。其在使用时,指环带300的两端能够相对运动形成中间向外拱起的收容空间,也即指环扣结构(如图6和7所示)。所形成的指环扣结构也可以方便用户对移动终端10a进行单手握持,以减少移动终端10a滑落的风险。当指环带300的长度达到一定要求使之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时,所形成的指环扣结构可用作支撑架,以使套设于移动终端保护壳10b内的移动终端10a能够立于桌面,方便用户进行例如视频聊天、视频观看等娱乐项目。
壳体100用于保护设于收容槽100a内的移动终端10a,增加移动终端10a的抗摔性能。壳体100的材料可以但不限定为金属、塑料、硅胶等。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壳体100包括大体形成为矩形形状的主体部110和连接在主体部110的边缘的侧边部120。需要说明的是,“大体形成为矩形形状的主体部110”可以理解为主体部110的形状为数学意义上的标准矩形,即矩形的四个角都是90度的平行四边形,也可以理解为主体部110的形状大致为矩形,例如矩形的相邻两边之间为非直角过渡,例如圆角过渡。
在一实施例中,主体部110大致形成为长方形的形状,此时主体部110的边缘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四条边,相邻两条边的连接处采用圆角过渡,相连两条边之间大致垂直,侧边部120连接在主体部110的边缘且从主体部110的边缘向上延伸,主体部110与侧边部120之间限定出适于容纳移动终端10a的上述收容槽100a。其中,侧边部120可以从主体部110的边缘竖直向上延伸,当然,侧边部120还可以从主体部110的边缘向上逐渐朝向主体部110的中心的方向延伸,由此,可以防止移动终端10a从壳体100的收容槽100a内脱落,从而可以将移动终端10a牢固地固定于收容槽100a内。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4,侧边部120包括相背设置的两个第一侧边121和相背设置的两个第二侧边122,第一侧边121的长度值大于第二侧边122的长度值。
需要说明的是,当移动终端10a安装于收容槽100a内时,移动终端10a的后端面11b与保护壳10b的主体部110贴合,移动终端10a的侧端面11c与保护壳10b的侧边部120贴合(也即第一侧面111c与第一侧边121贴合,第二侧面112c与第二侧边122贴合)。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4,保护壳10b中的壳体100的侧边部120可以开设槽、孔等结构,以与移动终端10a中本体11的槽、孔等结构对应,从而便于装配实现特定功能的元件,或者供实现特定元件的外设元件与移动终端10a形成可拆卸连接,或者作为声音等信号输入输出的通道。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侧边121开设有第一缺口1211,当显示屏12为曲面屏时,用户可以在第一缺口1211对显示屏12进行触摸操作。在一实施例中,第二侧边122开设有第二缺口1221,当移动终端10a的顶部设有升降摄像头时,第二缺口1221可以形成供升降摄像头活动的通道。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00沿着壳体100的厚度方向(也可以理解为沿着移动终端10a的厚度方向)在主体部110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01,如图3和图4所示,壳体100的厚度方向可以理解为沿着与Y轴平行的方向。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01可以理解为入光孔,用于移动终端10a的摄像头13的入光,安装于收容槽100a内的移动终端10a的摄像头13的入光面在基准平面的投影位于第一通孔101在基准平面的正投影所在区域之内,基准平面为垂直于壳体100厚度方向的平面,例如XZ平面。其中,当移动终端的后置摄像头凸出于移动终端的后盖时,后置摄像头可以容置于第一通孔101内。
收纳部200与壳体100的背面连接,也即收纳部200与主体部110背向收容槽100a的一侧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收纳部200与主体部110可拆卸连接。例如,如图8所示,主体部110背向收容槽100a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100b,收纳部200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槽100b内。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主体部110开设有连通收容槽100a的安装孔(图未示),安装孔用于安装收纳部200。其中,收纳部200背向收容槽100a的一侧可以与主体部110背向收容槽100a的一侧齐平,也即收纳部200安装于安装槽100b或安装孔之后,收纳部200背向收容槽100a的一侧可作为壳体100的背面的组成部分,当然,收纳部200背向收容槽100a的一侧也可以凸出于主体部110。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收纳部200也可以与壳体100一体成型。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指环带300为条状结构,指环带300包括第一连接部310、第二连接部320、以及中间带330。中间带3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310和第二连接部320连接。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10邻近第二通孔201设置,第二连接部320相比第一连接部310更远离第二通孔201。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320邻近第二通孔201设置,第一连接部310相比第二连接部320更远离第二通孔201。其中,指环带300可采用软塑胶材质,当然,也可以是中间带330采用软塑胶材质,而第一连接部310和第二连接部320采用非软塑胶材质。指环带300在未使用时,指环带300平铺贴附在收纳部200。指环带300在使用时,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连接部310和第二连接部320之间能够相对运动,从而使平铺展开的中间带330向外弯曲拱起形成指环扣结构。指环带300的外观也可采用不同颜色设计,以作为外观装饰,增强质感。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连接部310和第二连接部320的相对运动方向,与第一通孔101在移动终端10a的长度方向上的最大宽度的连线平行。在一实施例中,收纳部200邻近第一通孔101设置,指环带300在参考面的正投影的最大宽度的连线,与第一通孔101在参考面的正投影的最大宽度的连线处于同一直线,参考面为垂直于移动终端10a厚度方向的平面。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01在参考面的投影所在区域位于收纳部200在参考面的投影所在区域之内,第一通孔101贯穿收纳部200,此时,收纳部200上形成第二通孔201,可以理解为收纳部200开设有连通收容槽100a的通孔(通孔包括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201)。如此,收纳部200上的第二通孔201与壳体100上的第一通孔101,方便了收纳部200在壳体100背面的安装定位。从而能够保证收纳部200安装在壳体100背面的合适位置之后,使弯曲拱起形成的指环扣能够支撑起安装于保护壳10内的移动终端10a。
在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3至图5,第一连接部310与收纳部200固定连接,例如第一连接部310和收纳部200中的一者设有卡扣,另一者开设有卡槽,卡扣与卡槽相互配合,从而实现第一连接部310与收纳部200的固定连接。结合图8,收纳部200设置有滑道202。在一实施例中,滑道202的延伸方向与壳体100的长边段的延伸方向平行(可以理解为大致平行,下同),也即与第一侧边121平行。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滑道202的延伸方向也可以与壳体100的短边段的延伸方向平行,也即与第二侧边122平行。第二连接部320与滑道202滑动连接。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320设有滑块,滑道202为开设于收纳部200背向收容槽100a一侧的滑槽,滑块安装于滑槽内并可在滑槽内来回滑动,通过滑块在滑槽内的来回滑动,可以实现中间带330在平铺展开和弯曲拱起两个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320也可以直接安装于滑槽内并可在滑槽内来回滑动。第一连接部310也可以直接固定于滑槽内。其中,中间带330弯曲拱起形成的指环扣的大小可通过调节第二连接部320相对第一连接部310滑动的距离实现。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当收纳部200安装于安装槽100b内时,滑道202可以形成于收纳部200与安装槽100b的槽底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320设有凹陷区域,凹陷区域用于提供驱动第二连接部320在滑道202内滑动的受力支点。在一实施例中,凹陷区域开设有凹槽321,也即凹槽321开设于凹陷区域内。当用户需要驱动第二连接部320在滑道202内滑动时,可将手指甲放置于凹槽321内,以通过手指甲拨动第二连接部320在滑道202内滑动。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凹陷区域也可以设置凸起,通过推动凸起也可以实现第二连接部320在滑道202内的滑动。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收纳部200背向壳体100的端面设置有滑道202,第一连接部310和第二连接部320皆与滑道202滑动连接。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10和第二连接部320皆设有滑块,滑道202为开设于收纳部200背向收容槽100a一侧的滑槽,滑块安装于滑槽内并可在滑槽内来回滑动,通过滑块在滑槽内的来回滑动,可以实现中间带330在平铺展开和弯曲拱起两个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10和第二连接部320也可以直接安装于滑槽内并可在滑槽内来回滑动。其中,中间带330弯曲拱起形成的指环扣的大小可通过调节第一连接部310和第二连接部320之间相对滑动的距离实现。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收纳部200安装于安装槽100b内时,滑道202可以形成于收纳部200与安装槽100b的槽底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10和第二连接部320皆设有凹陷区域,第一连接部310上的凹陷区域用于提供驱动第一连接部310于滑道202内滑动的受力支点,第二连接部320上的凹陷区域用于提供驱动第二连接部320于滑道202内滑动的受力支点。在一实施例中,凹陷区域设置有凹槽321,也即凹槽321开设于凹陷区域内。当用户需要驱动第一连接部310或第二连接部320在滑道202内滑动时,可将手指甲放置于凹槽321内,以通过手指甲拨动第一连接部310或第二连接部320在滑道202内的滑动。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凹陷区域也可以设置凸块,通过推动凸块也可以实现第一连接部310或第二连接部320在滑道202内的滑动。在一实施例中,当中间带330处于平铺展开的状态时,也即在不使用指环带时,收纳部320背向收容槽100a的一侧凸出于中间带330,也即指环带300隐藏于滑道202内而不外露。如此,避免了指环带300外露于滑道202而与外界产生磨损,从而能够增加指环带300的使用寿命。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收纳部320背向收容槽100a的一侧与中间带330背向收容槽100a的一侧平齐。
在一实施例中,中间带330朝向收容槽100a的一侧设有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中的一者可以为卡扣,另一者为卡套),当中间带330向外拱起形成指环扣时,中间带330内侧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固定连接,从而能够维持中间带330的指环扣形状,使所形成的指环扣结构不易发现变形,并增加所形成的指环扣的结构稳定性,使其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在一实施例中,滑道内设有避让槽,当指环带300处于平铺展开的状态时,中间带330上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可以收容于避让槽内,从而能够避免中间带330向外侧凸起。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9)
1.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用于安装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相背设置的前端面、后端面、以及连接于所述前端面和所述后端面之间的侧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包括:
壳体,包括主体部以及由所述主体部的边缘延伸而出的侧边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侧边部形成用于安装所述移动终端的收容槽,当所述移动终端安装于所述收容槽内时,所述后端面与所述主体部贴合,所述侧端面与所述侧边部贴合;
收纳部,与所述主体部背向所述收容槽的一侧连接,所述收纳部开设有连通所述收容槽的通孔;以及
指环带,设于所述收纳部,所述指环带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中间带,所述中间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能够相对运动,以使平铺展开的所述中间带弯曲形成收容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开设有连通所述收容槽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收纳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部设置有滑道,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收纳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能够在所述滑道内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部设置有滑道,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皆能够在所述滑道内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背向所述收容槽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收纳部的安装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部设置有滑道,或所述收纳部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之间形成有滑道;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收纳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能够在所述滑道内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部设置有滑道,或所述收纳部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之间形成有滑道;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皆能够在所述滑道内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凹陷区域,所述凹陷区域用于提供驱动所述第二连接部于所述滑道内滑动的受力支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区域开设有凹槽;或所述凹陷区域设有凸起。
10.根据权利要求4或7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部设置有滑道,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皆能够在所述滑道内滑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皆设有凹陷区域;所述凹陷区域开设有凹槽,或所述凹陷区域设有凸起。
12.根据权利要求3、4、6或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部包括相背设置的两个第一侧边和相背设置的两个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的长度值大于所述第二侧边的长度值;所述滑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侧边平行,或所述滑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侧边平行。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中的至少一者开设有缺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间带处于平铺展开的状态时,所述收纳部背向所述收容槽的一侧凸出于所述中间带;或所述收纳部背向所述收容槽的一侧与所述中间带背向所述收容槽的一侧平齐。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部背向所述收容槽的一侧凸出于所述主体部;或所述收纳部背向所述收容槽的一侧与所述主体部背向所述收容槽的一侧平齐。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带朝向所述收容槽的一侧设有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当所述中间带弯曲形成收容空间时,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
17.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用于安装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相背设置的前端面、后端面、以及连接于所述前端面和所述后端面之间的侧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包括:
壳体,包括主体部以及由所述主体部的边缘延伸而出的侧边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侧边部形成用于安装所述移动终端的收容槽,所述主体部开设有连通所述收容槽的通孔,当所述移动终端安装于所述收容槽内时,所述后端面与所述主体部贴合,所述侧端面与所述侧边部贴合;
收纳部,与所述主体部背向所述收容槽的一侧连接;以及
指环带,设于所述收纳部,所述指环带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中间带,所述中间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能够相对运动,以使平铺展开的所述中间带弯曲形成收容空间;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相对运动方向,与所述通孔在所述移动终端的长度方向上的最大宽度的连线平行。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贯穿所述收纳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环带在参考面的正投影的最大宽度的连线,与所述通孔在参考面的正投影的最大宽度的连线处于同一直线,所述参考面为垂直于所述移动终端厚度方向的平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129176.5U CN210053446U (zh) | 2019-01-25 | 2019-01-25 | 移动终端保护壳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129176.5U CN210053446U (zh) | 2019-01-25 | 2019-01-25 | 移动终端保护壳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053446U true CN210053446U (zh) | 2020-02-11 |
Family
ID=69376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129176.5U Active CN210053446U (zh) | 2019-01-25 | 2019-01-25 | 移动终端保护壳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05344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39680A (zh) * | 2021-05-19 | 2021-09-03 | 深圳市乐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相机保护框 |
-
2019
- 2019-01-25 CN CN201920129176.5U patent/CN21005344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39680A (zh) * | 2021-05-19 | 2021-09-03 | 深圳市乐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相机保护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622606B1 (ko) | 와치형 휴대 단말기 | |
US6952617B1 (en) | Handheld computer with detachable handset | |
CN210053446U (zh) | 移动终端保护壳 | |
CN208079162U (zh) | 移动终端 | |
CN209964100U (zh) | 移动终端及安装驱动模组 | |
US20030092468A1 (en) | Combination thinline phone and PDA | |
WO2020010947A1 (zh) | 终端设备 | |
CN208190695U (zh) | 移动终端 | |
WO2019228324A1 (zh) | 移动终端 | |
US20110194234A1 (en) | Portable terminal | |
CN110138920B (zh) | 移动终端 | |
CN114338879A (zh) | 电子设备 | |
CN213661681U (zh) |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 | |
CN110557469A (zh) | 移动终端 | |
CN112534797B (zh) | 终端设备及主机端 | |
CN208890847U (zh) | 移动终端 | |
CN209994408U (zh) | 移动终端 | |
WO2020134881A1 (zh) | 手机及主机 | |
CN210225467U (zh) | 移动终端及其壳体和中框 | |
CN110138927B (zh) | 移动终端 | |
US20210044124A1 (en) | Dock Base for Wirelessly Charging Intelligent Handheld Devices | |
US8073507B2 (en) | Communication device | |
CN110138917B (zh) | 移动终端 | |
CN215187692U (zh) | 电子设备组件以及保护壳组件 | |
KR20060036769A (ko) |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안테나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