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52961U - 一种转换插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换插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52961U
CN210052961U CN201920869075.1U CN201920869075U CN210052961U CN 210052961 U CN210052961 U CN 210052961U CN 201920869075 U CN201920869075 U CN 201920869075U CN 210052961 U CN210052961 U CN 2100529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control circuit
plug
shell
iso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6907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培军
黄秒
张建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Xiy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Xi Y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Xi Y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Xi Y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6907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529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529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529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换插头,包括插头、插座、输电线路、控制电路板及壳体,所述插座、输电线路及控制电路板均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插头设置于所述插座一侧,所述插座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另一侧,控制电路板设置于插头的上方,插头与插座之间通过所述输电线路连接,该转换插座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插头和控制电路板之间的第一隔离部件,第一隔离部件顶部边缘分散地固定有多个第一支撑部件,该第一支撑部件的顶端固定于所述壳体顶部;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固定于所述第一隔离部件上,所述第二电路板固定于所述壳体顶部。该转换插头不仅体积紧凑、外形美观,且具有电弧检测、过流保护及防雷等功能,用户体验较好。

Description

一种转换插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换插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具有电弧检测、防雷性能的转换插头。
背景技术
插座,主要用于输电线路末端,用电设备前端,作为连接输电线路和用电设备的中介,通过其内部线路与铜件之间的连接与断开,来实现用电设备与输电线路的连接于断开,基于此,插座在供电线路中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用电器也多样化发展,负载的多样性对电源输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长期高负荷的工作对输电线路来说也是较大的考验,特别是一些老旧小区,电线走线不规范、老化严重,且老旧小区消防设施落后、木制设备多,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一旦电线中出现过流、故障电弧或受到雷击,轻则供电不稳,造成用电设备的损坏,重则引发火灾,给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针对这种情况,插座生产厂家开始研发带有保护功能的转换插头,将该转换插头插接在墙壁上的插座上,使用电设备通过该转换插头来取电,但目前,现有的转换插头还存在如下不足:
1)仅带有防雷功能或过流保护功能,保护功能单一,不能对故障电路进行检测,难以避免因故障电弧导致的安全问题,保护性不强;
2)通常尺寸较大,用于民用场合时,既不方便用户携带,也不美观,用户体验较差。
然而,在转换插头内同时添加过流保护、防雷及故障电弧检测功能,由于电路板上触点增多,且部分电路为强电电路,为防止空气被击穿,电路板与壳体之间均需保持安全距离,势必会增加部分电器元器件,从而难免造成转换插头整体体积增大,便携性差。基于此,同时兼顾转换插座体积、功能,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具有较高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换插头,该转换插头具有电弧检测功能,且外形美观、紧凑。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换插头,该转换插头具有电弧检测、过流检测及防雷功能,且外形美观、紧凑。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换插头,包括插头单元、插座单元、输电导线、控制电路板及壳体,所述插座单元、输电导线及控制电路板均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插头单元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下侧,所述插座单元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上侧,其中,
该转换插头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插头单元和控制电路板之间的第一隔离部件,所述第一隔离部件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插头单元包括多个插针,插针的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外部,插针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壳体内并与第一隔离部件的一侧相抵固定,第一隔离部件的另一侧固定控制电路板,插针通过输电导线与插座单元和/或控制电路板连接;
插座单元固定在壳体内,所述插座单元底部设置第二隔离部件,该第二隔离部件用于将火线与控制电路板隔开;
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有主控电路及与其连接的电弧检测电路、复位电路和报警电路,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固定于所述第一隔离部件上,所述第二电路板固定于所述壳体内顶部;所述电弧检测电路包括套设在火线上的第一线圈。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隔离部件通过第一支撑部件、第二支撑部件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支撑部件与所述壳体顶部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支撑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隔离部件和壳体底部之间,用于将第一隔离部件撑起,从而使壳体底部与第一隔离部件之间的缝隙可供输电导线穿过;
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底部设置螺丝孔,所述第一隔离部件上对应于第一支撑部件的位置设置第一安装孔,所述壳体底部对应于第一安装孔的位置设置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支撑部件、所述第一安装孔及第二安装孔通过螺栓连接,从而将第一支撑部件、第一隔离部件及壳体底部三者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隔离部件和第一电路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三支撑部件,该第三支撑部件用于将第一电路板撑起,从而使第一电路板与第一隔离部件之间留有用于容纳第一电路板底部插件的空隙。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隔离部件底部沿地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将输电导线中的火线与零线、地线隔开的第一引导板,所述第一引导板外侧设置有第一限位件,使火线或零线向相邻的第一引导板一侧靠拢。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顶部对应于插座单元的一侧为平面结构,该平面结构上设置有与插座单元位置对应的插孔;所述上壳体顶部对应于插头单元的一侧向下倾斜成平滑的缓坡状结构,从而在插头单元插入外部电源的过程中,插头单元处受力集中。
作为优选,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与其一体成型、且向内凹陷的按压部,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置复位键,所述按压部位于所述复位键上方,当按压部受到挤压时,主控电路被复位,所述报警电路包括报警指示灯,所述报警指示灯嵌入在所述上壳体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还设置有电源电路、防雷电路;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还设置有过流检测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及所述过流检测电路均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所述过流检测电路包括第二线圈,该第二线圈套设于火线上,且与所述第一线圈叠放。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隔离部件的边缘还分散地设置有多个弹性卡扣,所述第一电路板通过该弹性卡扣固定于所述第一隔离部件上。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第二限位件,该第二限位件设置于火线两侧,并延伸至第二线圈下端,从而使火线依次贯穿所述第二线圈及第一线圈。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隔离部件底部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插针的卡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同时具备电弧检测、过流检测及防雷功能,外形紧凑、安全性能好,不会增加转换插座的体积,且外形美观,便于携带,用户体验较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换插头的立体结构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换插头的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2(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换插头的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2(c)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换插头的另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隔离部件的俯视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隔离部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壳体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控部分的电路原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控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弧采样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流采样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源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2(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复位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2(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复位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蜂鸣器报警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灯光报警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零采样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其中,1、壳体;2、插头单元;3、插座单元;4、按压部;5、火线;6、零线;7、地线;
11、缓坡状结构;12、平面结构;13、第二限位件;14、第一支撑部件;15、第二支撑部件;16、第二安装孔;
141、螺丝孔;
31、插孔;32、第二隔离部件;33、第三限位件;34、铜片;
81、第一隔离部件;82、第一电路板;83、第二电路板;84、第二线圈;85、第一线圈;
811、第三支撑部件;812、第一引导板;813、弹性卡扣;814、第一安装孔;815、第一限位件;816、卡槽;817、异形支撑结构;818、第二引导板;
831、第一指示灯;832、复位键;833、第三指示灯;83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转换插头,包括插头单元2、插座单元3、输电导线、控制电路板及壳体1,如图2(a)及图2(b)所示,所述插座单元3、输电导线及控制电路板均位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插头单元2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下侧,所述插座单元3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上侧,其中,
该转换插头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插头单元2和控制电路板之间的第一隔离部件81,所述第一隔离部件81固定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插头单元2包括多个插针,插针的一端位于所述壳体1外部,插针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壳体1内并与第一隔离部件81的一侧相抵固定,第一隔离部件81的另一侧固定控制电路板,插针通过输电导线与插座单元3和/或控制电路板连接;
如图2(a)及图4所示,插座单元3固定在壳体1内,所述插座单元3底部设置第二隔离部件32,该第二隔离部件32用于将火线5与控制电路板隔开;
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有主控电路及与其连接的电弧检测电路、复位电路和报警电路,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第一电路板82和第二电路板83,所述第一电路板82固定于所述第一隔离部件81上,所述第二电路板83固定于所述壳体1内顶部;所述电弧检测电路包括套设在火线5上的第一线圈85。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a)、图2(b)、图4所示,所述第一隔离部件81通过第一支撑部件14、第二支撑部件15固定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第一支撑部件14与所述壳体1顶部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支撑部件15设置于所述第一隔离部件81和壳体1底部之间,用于将第一隔离部件81撑起,从而使壳体1底部与第一隔离部件81之间的缝隙可供输电导线穿过;优选地,该第二支撑部件15可与所述第一隔离部件81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或者还可与壳体1底部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支撑部件14底部设置螺丝孔141,所述第一隔离部件81上对应于第一支撑部件14的位置设置第一安装孔814,所述壳体1底部对应于第一安装孔814的位置设置第二安装孔16,所述第一支撑部件14、所述第一安装孔814及第二安装孔16通过螺栓连接,从而将第一支撑部件14、第一隔离部件81及壳体1底部三者固定;优选地,如图6所示,第二支撑部件15为设置于壳体1底部上、且凹陷入壳体内的凸起结构,第二安装孔16设置于该第二支撑部件15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b)所示,所述第一隔离部件81和第一电路板82之间还设置有第三支撑部件811,该第三支撑部件811用于将第一电路板82撑起,从而使第一电路板82与第一隔离部件81之间留有用于容纳第一电路板82底部插件的空隙;优选地,为增强第一隔离部件81的整体强度,如图3(b)所示,所述第一隔离部件81上还设置有异型支撑结构817。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a)所示,所述第一隔离部件81底部沿地线7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将输电导线中的火线5与零线6、地线7隔开的第一引导板812,所述第一引导板812外侧设置有第一限位件815,使火线5或零线6向相邻的第一引导板812一侧靠拢,从而使火线5的走向正对第二线圈84的下方,零线6的走向正对插座上与其连接的铜片34;优选地,第一隔离部件81底部还设置有第二引导板818,该第二引导板818设置于与火线5连接的插针的一侧,从而使该第二引导板818与该插针之间形成走线通道,为第一电路板82供电的导线自该走线通道穿过。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壳体1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如图1所示,所述上壳体的顶部对应于插座单元3的一侧为平面结构12,该平面结构12上设置有与插座单元3位置对应的插孔31;所述上壳体顶部对应于插头单元2的一侧向下倾斜成平滑的缓坡状结构11,从而在插头单元2插入外部电源的过程中,插头单元2处受力集中;当用户向此缓坡状结构11处施压时,由于该缓坡状结构11的倾斜角度与用户施力的角度基本一致,从而可将用户所施力度的较多部分分量集中至插头单元2处,因此,用户用相比于常规类似操作过程,使用更少的力,即可将转换插头插入供电电源的插座中。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及图2(a)所示,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与其一体成型、且向内凹陷的按压部4,所述第二电路板83上设置复位键832,所述按压部4位于所述复位键832上方,且通过一弹性件与所述复位键832联动,当按压部4受到挤压时,主控电路被复位,所述报警电路包括报警指示灯831,所述报警指示灯831嵌入在所述上壳体上;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电路板82上还设置有电源电路、防雷电路,其中该电源电路与主控电路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电路板83上还设置有过流检测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及所述过流检测电路均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所述过流检测电路包括第二线圈84,该第二线圈84套设于火线5上,且与所述第一线圈85叠放;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防雷电路及电源电路等强电电路设置于第一电路板82上,将主控电路、复位电路、过流检测电路、电弧检测电路及报警电路等弱电电路设置于第二电路板83上;这里需要说明:强电与弱电是相对的概念,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以36V(人体安全电压)为界,高于36V为强电,低于36V为弱电;本实施例将控制电路板分为第一电路板82和第二电路板83的目的不仅在于减小控制电路板在转换插座的水平向所占用的体积,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将强电电路与弱电电路分开放置,避免了强电线路与弱电线路之间的互相干涉,提高安全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a)及图3(b)所示,所述第一隔离部件81的边缘还分散地设置有多个弹性卡扣813,所述第一电路板82通过该弹性卡扣813固定于所述第一隔离部件81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壳体1底部设置有第二限位件13,该第二限位件13设置于火线5两侧,并延伸至第二线圈84下端,从而使火线5依次贯穿所述第二线圈84及第一线圈85。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隔离部件81底部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插针的卡槽816。
以下对本实施例中的电路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7所示,电控部分的动作原理为:参见图8,主控芯片(微控制器,优选型号为STM32F303)U4将收到的电弧信号P0.4和过零信号P1.2经过处理判别,若判断为电弧故障,则给声光报警电路发送一个高电平信号P0.3和BEEP,LED1会红灯闪烁,蜂鸣器Q1长鸣报警;本实施例采用低功耗的32位MCU,在处理器不工作时进入低功耗待机状态,工作时迅速进入工作,使电源分配单元实现更低的功耗,更加环保,并且该主控芯片自带独立的ADC、DAC、比较器、逻辑浮点运算处理单元功能,MCU对信号进行采样、分析、判断故障电弧及过流,从而判断是否发出报警指示。
如图11所示,虚线区域内,压敏电阻MY1、MY2、MY3和陶瓷气体放电管G1构成复合对称防雷电路,共模,差模全保护,L、N可择一连接,正常工作时无漏电流,可有效防止雷击;电源电路采用阻容降压电路原理,保险管FUSE1、热敏电阻NTC1防止上电瞬间产生的浪涌电流破坏后端元器件,CBB电容C1用电容在一定的交流信号频率下产生的容抗来限制最大工作电流,电阻R1在断电后用来释放C1中存放的电量,防止触电,二极管D1、D2半波整流,D3稳压到5V左右,L1、C3、C4、C5滤波得到稳定的5V给运放U2供电,然后通过LDO线性稳压器U1得到VCC2,给微控制器等供电。
优选地,电弧检测可以采用过零检测和电弧检测相结合的方案,其中过零采样通过光耦获得过零信号;电弧检测通过电弧检测线圈及采样电阻将采样到的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然后通过放大、滤波、跟随,将信号送入MCU处理。具体的,如图9所示,电弧检测过程为:电弧检测第一线圈85,采集其电流变化信号,采样电阻R9将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经过运放U2C放大,R8、C11滤波和U2A跟随后,将信号P0.4输入主控芯片U4的ADC管脚PA0、PA1。如图15,过零采样过程为:光耦U3利用自身特性采集过零信号P1.2输入主控芯片U4的管脚PA12。此外,具体的故障电弧检测方法可参见CN109239560A-故障电弧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这一专利文献,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0所示,电流采样过程为:电流互感器采集第二线圈84内的电流信号,采样电阻R3将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通过C2、C7滤波,将信号PA5送入主控芯片U4的ADC管脚PA5。
声光报警电路采用指示灯电路(如图14)及蜂鸣器报警电路(如图13),其中,指示灯电路中,第一指示灯831为故障电弧报警电路,嵌入在壳体上,当检测到故障电弧时,第一指示灯831亮起或闪烁;第二指示灯833为电源指示灯,如图12(b)所示,设置于按压件4下方(按压件4为透明材质),在通电状态下,该第二指示灯833常亮。
优选地,复位电路如图12(a)及图2(a)所示,当发生报警并排除故障后,向下按动按压部4,即可按下复位键832,整个系统就会重新工作。
在其他较优的实施方式中,复位电路如图12(b)及图2(c)所示,复位键由一设置于按压部4和第二电路板83之间的弹簧834代替,当发生报警并排除故障后,人体触摸按压部4,从而人体与弹簧834之间构成电容,第二电路板83内的控制芯片U4(型号优选为TTP233D-HA6)感应到该电容,使主控电路复位。
本实用新型同时具备电弧检测、过流保护及防雷等功能,安全性能好,且外形紧凑、美观,便于携带,用户体验较好。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转换插头,包括插头单元(2)、插座单元(3)、输电导线、控制电路板及壳体(1),所述插座单元(3)、输电导线及控制电路板均位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插头单元(2)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下侧,所述插座单元(3)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上侧,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插头单元(2)和控制电路板之间的第一隔离部件(81),所述第一隔离部件(81)固定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插头单元(2)包括多个插针,插针的一端位于所述壳体(1)外部,插针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壳体(1)内并与第一隔离部件(81)的一侧相抵固定,第一隔离部件(81)的另一侧固定控制电路板,插针通过输电导线与插座单元(3)和/或控制电路板连接;
插座单元(3)固定在壳体(1)内,所述插座单元(3)底部设置第二隔离部件(32),该第二隔离部件(32)用于将火线(5)与控制电路板隔开;
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有主控电路及与其连接的电弧检测电路、复位电路和报警电路,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第一电路板(82)和第二电路板(83),所述第一电路板(82)固定于所述第一隔离部件(81)上,所述第二电路板(83)固定于所述壳体(1)内顶部;所述电弧检测电路包括套设在火线(5)上的第一线圈(8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部件(81)通过第一支撑部件(14)、第二支撑部件(15)固定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第一支撑部件(14)与所述壳体(1)顶部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支撑部件(15)设置于所述第一隔离部件(81)和壳体(1)底部之间,用于将第一隔离部件(81)撑起,从而使壳体(1)底部与第一隔离部件(81)之间的缝隙可供输电导线穿过;
所述第一支撑部件(14)底部设置螺丝孔(141),所述第一隔离部件(81)上对应于第一支撑部件(14)的位置设置第一安装孔(814),所述壳体(1)底部对应于第一安装孔(814)的位置设置第二安装孔(16),所述第一支撑部件(14)、所述第一安装孔(814)及第二安装孔(16)通过螺栓连接,从而将第一支撑部件(14)、第一隔离部件(81)及壳体(1)底部三者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部件(81)和第一电路板(82)之间还设置有第三支撑部件(811),该第三支撑部件(811)用于将第一电路板(82)撑起,从而使第一电路板(82)与第一隔离部件(81)之间留有用于容纳第一电路板(82)底部插件的空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部件(81)底部沿地线(7)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将输电导线中的火线(5)与零线(6)、地线(7)隔开的第一引导板(812),所述第一引导板(812)外侧设置有第一限位件(815),使火线(5)或零线(6)向相邻的第一引导板(812)一侧靠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顶部对应于插座单元(3)的一侧为平面结构(12),该平面结构(12)上设置有与插座单元(3)位置对应的插孔(31);所述上壳体顶部对应于插头单元(2)的一侧向下倾斜成平滑的缓坡状结构(11),从而在插头单元(2)插入外部电源的过程中,插头单元(2)处受力集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与其一体成型、且向内凹陷的按压部(4),所述第二电路板(83)上设置复位键(832),所述按压部(4)位于所述复位键(832)上方,当按压部(4)受到挤压时,主控电路被复位,所述报警电路包括报警指示灯(831),所述报警指示灯(831)嵌入在所述上壳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82)上还设置有电源电路、防雷电路;所述第二电路板(83)上还设置有过流检测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及所述过流检测电路均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所述过流检测电路包括第二线圈(84),该第二线圈(84)套设于火线(5)上,且与所述第一线圈(85)叠放。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部件(81)的边缘还分散地设置有多个弹性卡扣(813),所述第一电路板(82)通过该弹性卡扣(813)固定于所述第一隔离部件(81)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底部设置有第二限位件(13),该第二限位件(13)设置于火线(5)两侧,并延伸至第二线圈(84)下端,从而使火线(5)依次贯穿所述第二线圈(84)及第一线圈(8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部件(81)底部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插针的卡槽(816)。
CN201920869075.1U 2019-06-11 2019-06-11 一种转换插头 Active CN2100529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69075.1U CN210052961U (zh) 2019-06-11 2019-06-11 一种转换插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69075.1U CN210052961U (zh) 2019-06-11 2019-06-11 一种转换插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52961U true CN210052961U (zh) 2020-02-11

Family

ID=69397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69075.1U Active CN210052961U (zh) 2019-06-11 2019-06-11 一种转换插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529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86056A (zh) * 2019-06-11 2019-08-02 宁波习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转换插头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86056A (zh) * 2019-06-11 2019-08-02 宁波习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转换插头
CN110086056B (zh) * 2019-06-11 2024-01-30 浙江习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转换插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86056B (zh) 转换插头
CN210052961U (zh) 一种转换插头
CN101226861A (zh) 插座式的接地故障线路断路器
CN2802781Y (zh) 具有漏电及电弧保护功能的电磁式电源插头
CN207426412U (zh) 一种电源管理器
CN211295536U (zh) 智能开关插座
CN207801089U (zh) 一体式排插阻燃外壳
CN209747836U (zh) 一种应用于智能家居系统的多功能电源插排
CN210052933U (zh) 一种电源分配单元
CN211655228U (zh) 一种节能方便的光控插排
CN208401208U (zh) 安全插座
CN210245910U (zh) 一种带自动断电功能的数据线
CN220358810U (zh) 防触电保护器
CN210568033U (zh) 一种声控led夜灯
CN219246184U (zh) 旅行报警器
CN220272899U (zh) 一种可远程监控的智能插座
CN208752744U (zh) 一种带有甲醛超标提示功能的光感照明门铃
CN204792638U (zh) 一种新型断路器
CN215266948U (zh) 一种智能接地插座
CN211604987U (zh) 一种多功能防触电保护开关
CN210803685U (zh) 一种免调试双回路静电环报警器
CN110148856A (zh) 多功能智能控制插排
CN210804678U (zh) 一种便携插接式探测器
CN220509515U (zh) 一种防撞的烟雾报警器
CN208690665U (zh) 一种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5336 building 17, No. 77, Binhai Second Road, Hangzhou Bay New Area, Ningbo, Zhejiang (1-3)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Xiy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336 Building A, Building 17, Tongji Industrial Park, No. 77, Binhai Second Road, Hangzhou Bay New Area, Cixi City,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INGBO XIY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type of conversion plug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1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11

Pledgee: Zhejiang Tailong Commercial Bank Co.,Ltd. Ningbo Hangzhou Bay New Area Sub branch

Pledgor: Zhejiang Xiy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44227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