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52911U - 排水阀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排水阀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52911U
CN210052911U CN201921287289.4U CN201921287289U CN210052911U CN 210052911 U CN210052911 U CN 210052911U CN 201921287289 U CN201921287289 U CN 201921287289U CN 210052911 U CN210052911 U CN 2100529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rain valve
lead
abutting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8728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营科
有贺久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Electric Sanxie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Nidec Sankyo Electronics Dongguan Corp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Electric Sanxie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Electric Sanxie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Japan Electric Sanxie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8728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529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529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529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ally Driven Valve-Operating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排水阀驱动装置,容易避免端子与导线的连接部因导线受外力牵拉而断裂。本实用新型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排水阀的阀芯动作,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驱动源和与该驱动源电连接的端子;以及与所述端子连接的导线,其中,所述壳体具有抵接部和限位部,所述导线从所述端子经由所述抵接部延伸穿过所述限位部,所述导线的从所述端子到穿过所述限位部的部分与所述抵接部抵接,并形成U形段。

Description

排水阀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水阀驱动装置,该排水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排水阀的阀芯动作。
背景技术
以往,有一种排水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排水阀的阀芯动作,其如图7和图8所示,包括:壳体110X;设置在壳体110X内的驱动源120X和与该驱动源120X电连接的端子130X;以及与端子130X连接的导线140X。具体而言,如图7和图8所示,端子130X从驱动源120X朝与上下方向(图8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垂直的侧方突出,壳体110X具有第一壳111X和第二壳112X,第一壳111X包括一体形成的第一壳主体1111X和端子座1112X,第二壳112X包括分体形成的第二壳主体1121X和端子罩1122X,第一壳主体1111X与第二壳主体1121X围成用于收纳驱动源120X的空间,端子座1112X与端子罩1122X通过螺钉180X固定在一起,且围成用于收纳端子130X的空间,导线140X的一端通过锡焊与端子130X连接,导线140X的另一端侧穿过端子罩1122X的底壁上的通孔而引出至壳体110X的外部。
不过,在上述排水阀驱动装置中,如图7和图8所示,导线140X从端子130X大致呈直线状延伸至端子罩1122X的底壁上的通孔并穿过该通孔而引出至壳体110X的外部,因此,若导线140X与端子130X的连接强度较弱,则导线140X与端子130X的连接部在导线140X受外力牵拉时容易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水阀驱动装置,容易避免端子与导线的连接部因导线受外力牵拉而断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水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排水阀的阀芯动作,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驱动源和与该驱动源电连接的端子;以及与所述端子连接的导线,其中,所述壳体具有抵接部和限位部,所述导线从所述端子经由所述抵接部延伸穿过所述限位部,所述导线的从所述端子到穿过所述限位部的部分与所述抵接部抵接,并形成U形段。
此处,“U形段”并非局限于将平行的两个直线段经由弧线段连接的严格的U形,只要大致呈U形即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排水阀驱动装置,壳体具有抵接部和限位部,导线从端子经由抵接部延伸穿过限位部,导线的从端子到穿过限位部的部分与抵接部抵接并形成U形段,因此,即使端子与导线的连接强度较弱,在对导线的远离端子的部分施加牵拉的外力时,也容易利用限位部和抵接部维持U形段的形状,利用抵接部与导线之间的摩擦力来减小或消除传递至导线与端子的连接部的力,从而避免端子与导线的连接部断裂。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排水阀驱动装置中,优选所述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导线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导线从所述第一端子经由所述抵接部延伸穿过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导线的从所述第一端子到穿过所述第一限位部的部分形成第一U形段,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一U形段抵接,所述第一限位部卡定所述第一导线,所述第二导线从所述第二端子经由所述抵接部延伸穿过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导线的从所述第二端子到穿过所述第二限位部的部分形成第二U形段,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二U形段抵接,所述第二限位部卡定所述第二导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第一导线从第一端子经由抵接部延伸穿过第一限位部,第一导线的从第一端子到穿过第一限位部的部分形成第一U形段,抵接部与第一U形段抵接,第一限位部卡定第一导线,第二导线从第二端子经由抵接部延伸穿过第二限位部,第二导线的从第二端子到穿过第二限位部的部分形成第二U形段,抵接部与第二U形段抵接,第二限位部卡定第二导线,因此,即使第一端子与第一导线的连接强度、第二端子与第二导线的连接强度较弱,在对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的远离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的部分施加牵拉的外力时,也容易利用限位部和抵接部可靠地维持第一U形段、第二U形段的形状,利用抵接部与导线之间的摩擦力、限位部与导线之间的摩擦力来减小或消除传递至第一导线与第一端子的连接部、第二导线与第二端子的连接部的力,从而避免第一端子与第一导线的连接部、第二端子与第二导线的连接部断裂。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排水阀驱动装置中,优选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抵接部的一侧,所述第二端子和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抵接部的另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第一端子和第二限位部位于抵接部的一侧,第二端子和第一限位部位于抵接部的另一侧,因此,可共用抵接部的两侧的空间来交叉配置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在实现小型化的同时,容易确保第一U形段和第二U形段具有较大的长度,从而避免第一U形段和第二U形段因急剧弯曲而过早地疲劳断裂。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排水阀驱动装置中,优选所述壳体具有隔板,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隔板的厚度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端子和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隔板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所述抵接部由设置于所述隔板的通孔的边缘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排水阀驱动装置,壳体具有隔板,第一端子和第二限位部位于隔板的厚度方向的一侧,第二端子和第一限位部位于隔板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抵接部由设置于隔板的通孔的边缘形成,因此,容易利用隔板将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可靠地隔开,避免两者之间产生短路。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排水阀驱动装置中,优选所述壳体具有顶板和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与所述顶板垂直且隔开间隔相对,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隔板的厚度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端子和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隔板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所述抵接部由所述隔板的面向所述顶板的边缘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排水阀驱动装置,壳体具有顶板和隔板,隔板设置在壳体内,与顶板垂直且隔开间隔相对,第一端子和第二限位部位于隔板的厚度方向的一侧,第二端子和第一限位部位于隔板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抵接部由隔板的面向顶板的边缘形成,因此,容易利用隔板将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可靠地隔开,避免两者之间产生短路;并且,与抵接部由设置于所述隔板的通孔的边缘形成的情况不同,在组装排水阀驱动装置时,无需将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穿过隔板的通孔,有助于提高组装效率。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排水阀驱动装置中,优选所述第一限位部是与所述隔板平行延伸的槽或孔,和/或,所述第二限位部是与所述隔板平行延伸的槽或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第一限位部是与隔板平行延伸的槽或孔,和/或,第二限位部是与隔板平行延伸的槽或孔,因此,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的形状简单,容易形成,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在对导线的远离端子的部分施加牵拉的外力时,更容易利用限位部维持U形段的形状而使上述外力被抵接部抵消,避免该外力传递至导线与端子的连接部而导致端子与导线的连接部断裂;特别地,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是在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的延伸方向上的整个范围内沿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的径向开口的槽的情况下,在组装排水阀驱动装置时,可方便地沿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的径向将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卡入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有助于提高组装效率。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排水阀驱动装置中,优选所述壳体包括沿第一方向装拆的第一壳和第二壳,所述第一壳具有厚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的所述顶板,所述第二壳具有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隔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排水阀驱动装置,壳体包括沿第一方向装拆的第一壳和第二壳,第一壳具有厚度方向与第一方向一致的顶板,且设置有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第二壳具有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隔板,因此,在将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分别与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连接之后,只需将第二壳沿第一方向组装于第一壳,即能使隔板方便地与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第一U形段和第二U形段的中途部抵接,组装容易。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排水阀驱动装置中,优选所述第一壳包括一体形成的第一壳主体和端子座,所述第二壳包括分体形成的第二壳主体和端子罩,所述第一壳主体与所述第二壳主体围成用于收纳所述驱动源的空间,所述端子座与所述端子罩围成用于收纳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的空间,所述端子座具有所述顶板,所述端子罩具有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隔板,所述端子罩分别与所述第二壳主体和所述端子座卡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端子罩分别与第二壳主体和端子座卡合,因此,与端子罩和第二壳主体、端子座通过螺钉等螺合结构相互固定的情况相比,能减少部件数量,提高组装效率,并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排水阀驱动装置中,优选所述驱动源是包括定子和转子的马达,所述定子具有定子铁心和卷绕于所述定子铁心的线圈,所述转子相对于所述定子旋转,构成所述线圈的线圈线分别与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连接。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排水阀驱动装置中,优选所述导线通过熔焊与所述端子连接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排水阀驱动装置,导线通过熔焊与端子连接在一起,因此,与导线通过锡焊与端子连接在一起的情况相比,有助于增强端子与导线的连接强度,从而更容易避免端子与导线的连接部因导线受外力牵拉而断裂。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壳体具有抵接部和限位部,导线从端子经由抵接部延伸穿过限位部,导线的从端子到穿过限位部的部分与抵接部抵接,并形成U形段,因此,即使端子与导线的连接强度较弱,在对导线的远离端子的部分施加牵拉的外力时,也容易利用限位部和限位部维持U形段的形状,利用抵接部与导线之间的摩擦力、限位部与导线之间的摩擦力来减小或消除抵消传递至导线与端子的连接部的力,从而避免端子与导线的连接部断裂。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的外观立体图,且表示从底部侧观察的状态。
图2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的马达主体附近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的端子附近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的第一壳侧的部分的局部仰视图。
图6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的第二壳包括的端子罩的立体图。
图7是示意表示现有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的局部立体图,且表示从底部侧观察的状态。
图8是示意表示图7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的拆下了第二壳的状态的局部仰视图。
(符号说明)
100 排水阀驱动装置
110 壳体
111 第一壳
1111 第一壳主体
1112 端子座
11121 顶板
11129 突起部
11122 侧板
112 第二壳
1121 第二壳主体
11218 卡定槽
1122 端子罩
11221 底板
11222 侧板
11223 隔板
11225 第一限位部
11226 第二限位部
11228 卡定片
11229 开口部
120 驱动源
121 定子
1211 定子铁心
1212 线圈
122 转子
130 端子
131 第一端子
132 第二端子
140 导线
141 第一导线
142 第二导线
150 齿轮机构
160 带轮
170 线材
200 阀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参照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排水阀驱动装置进行说明,其中,图1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的外观立体图,且表示从底部侧观察的状态,图2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的马达主体附近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的端子附近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的第一壳侧的部分的局部仰视图,图6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的第二壳包括的端子罩的立体图。
此处,为方便说明,将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设为X方向、Y方向和Z方向,且将X方向的一侧设为X1,将X方向的另一侧设为X2,将Y方向的一侧设为Y1,将Y方向的另一侧设为Y2,将Z方向的一侧设为Z1,将Z方向的另一侧设为Z2,其中,Z1方向对应于实际使用时的上侧,Z2方向对应实际使用时的下侧。
(排水阀驱动装置的整体结构)
如图1至图3所示,排水阀驱动装置100用于驱动排水阀的阀芯200动作,包括:壳体110;设置在壳体110内的驱动源120和与该驱动源120电连接的端子130;以及与端子130连接的导线140。
此处,如图4和图5所示,端子130包括第一端子131和第二端子132,导线140包括第一导线141和第二导线142,第一导线141例如通过锡焊或熔焊与第一端子131连接,第二导线142例如通过锡焊或熔焊与第二端子132连接。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在壳体110内设置有齿轮机构150,在壳体110外设置有带轮160,在带轮160上经由线材170连接有阀芯200,阀芯200受到未图示的施力部件的作用力(朝向图1的左下方)而欲朝关闭位置移动。在驱动源120工作时,驱动源120的动力可经由齿轮机构150传递至带轮160而使带轮160旋转,使线材170卷绕于带轮160的外周面,从而克服上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将阀芯200切换至打开位置。
此外,如图2所示,驱动源120是包括定子121和转子122的马达,其中,定子121具有定子铁心1211和卷绕于定子铁心1211的线圈1212,转子122相对于定子121旋转,构成线圈1212的线圈线分别与第一端子131和第二端子132连接。
(壳体的结构)
如图1所示,壳体110包括沿Z方向(相当于本申请中的第一方向)装拆的第一壳111和第二壳112。
此处,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壳111从Z1方向覆盖于第二壳112(即第一壳111比第二壳112靠上方),从而形成用于收纳驱动源120的空间以及用于收纳端子130的空间。
此外,如图1、图3和图6所示,第一壳111包括一体形成的第一壳主体1111和端子座1112,第二壳112包括分体形成的第二壳主体1121和端子罩1122,第一壳主体1111与第二壳主体1121围成用于收纳驱动源120的空间,端子座1112与端子罩1122围成用于收纳第一端子131和第二端子132的空间,端子罩1122分别与第二壳主体1121和端子座1112卡合(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二壳主体1121具有卡定槽11218,端子罩1122具有卡定片11228,卡定槽11218供卡定片11228沿Z方向插入,以在X方向上对第二壳主体1121和端子罩1122进行定位;并且,端子座1112具有突起部11129,端子罩1122具有开口部11229,开口部11229供突起部11129从Y方向插入,以使端子罩1122和端子座1112在Z方向上不能分离;并且,第一壳主体1111和第二壳主体1121通过螺钉彼此连接在一起)。
此外,如图1、图3和图5所示,端子座1112具有顶板11121和侧板11122,顶板11121的厚度方向与Z方向一致,侧板11122从顶板11121的除了靠近第一壳主体1111的一侧(在图示的例子中是X1方向侧)之外的三侧的周缘朝Z2方向延伸。如图1、图3和图6所示,端子罩1122具有底板11221和侧板11222,底板11221的厚度方向与Z方向一致,侧板11222从底板11221的周缘朝Z1方向延伸;并且,如图4和图6所示,端子罩1122具有隔板11223,隔板11223以厚度方向与Y方向一致的方式从底板11221的Y方向中央部朝Z1方向延伸至端子座1112的顶板11121附近(在图示的例子中,隔板11223呈中空状,在Y方向上与第一端子131和第二端子132分别隔开间隔,并且,隔板11223从底板11221的Y方向中央部延伸至比第一端子131与第一导线141的连接部、第二端子132与第二导线142的连接部靠Z1方向侧且比第一导线131的穿过下述第一限位部11225的部分、第二导线132的穿过下述第二限位部11226的部分靠Z1方向侧的位置),隔板11223在Z方向上与顶板11121隔开间隙相对;并且,如图1和图6所示,侧板11222(在图示的例子中是远离第二壳主体1121的侧板11222的外表面)具有第一限位部11225和第二限位部11226,第一限位部11225和第二限位部11226在Y方向上位于隔板11223的两侧,第一限位部11225限制第一导线141在该第一导线141的径向上的运动,第二限位部11226限制第二导线142在该第二导线142的径向上的运动(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一限位部11225和第二限位部11226是从侧板11222的Z1方向侧的端部起与隔板11223平行地、即沿Z方向延伸至底板11221并贯穿底板11221的槽,该槽朝向X2方向侧开口)。
(导线在壳体上的配置)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第一端子131和第二限位部11226位于隔板11223的厚度方向的一侧(Y1方向侧),第二端子132和第一限位部11225位于隔板11223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
此外,如图4所示,第一导线141从第一端子131经由隔板11223的Z1方向侧的边缘(相当于本申请中的抵接部)延伸穿过第一限位部11225,第一导线141的从第一端子131到穿过第一限位部11225的部分形成第一U形段,隔板11223的Z1方向侧的边缘与第一U形段抵接(在图示的例子中,隔板11223的Z1方向侧的边缘从第一U形段的内侧与第一U形段的直线状中途部抵接),第一限位部11225卡定第一导线141,并且,第二导线142从第二端子132经由隔板11223的Z1方向侧的边缘延伸穿过第二限位部11226,第二导线142的从第二端子132到穿过第二限位部11226的部分形成第二U形段,隔板11223的Z1方向侧的边缘与第二U形段抵接(在图示的例子中,隔板11223的Z1方向侧的边缘从第二U形段的内侧与第二U形段的直线状中途部抵接),第二限位部11226卡定第二导线142。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排水阀驱动装置100,壳体110具有抵接部(隔板11223的Z1方向侧的边缘)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11225、第二限位部11226),导线140从端子130经由抵接部延伸穿过限位部,导线140的从端子130到穿过限位部的部分与抵接部抵接,并形成U形段,因此,即使端子130与导线140的连接强度较弱,在对导线140的远离端子130的部分施加牵拉的外力时,也容易利用限位部和抵接部维持U形段的形状,利用抵接部与导线140之间的摩擦力、限位部与导线140之间的摩擦力来减小或消除传递至导线140与端子130的连接部的力,从而避免端子130与导线140的连接部断裂。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隔板11223的面向顶板11121的边缘与顶板11121之间的间隙既可大于等于导线140的直径,也可略小于导线140的直径。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抵接部由隔板11223的面向顶板11121的边缘形成,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抵接部也可由设置于隔板11223的通孔(未图示)的边缘形成,在这种情况下,隔板11223既可形成于端子罩1122,也可形成于端子座1112。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沿X方向观察时,第一导线141和第二导线142相互交叉,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将隔板11223设置成厚度方向与X方向一致,并使第一端子131和第二端子132均位于隔板11223的X1方向侧,使第一限位部11225、第二限位部11226均位于隔板11223的X2方向侧,且使第一端子131和第一限位部11225均位于Y1方向侧,使第二端子132和第二限位部11226均位于Y2方向侧。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部11225和第二限位部11226分别是从侧板11222的Z1方向侧的端部起与隔板11223平行地、即沿Z方向延伸至底板11221并贯穿底板11221的槽,该槽朝向X2方向侧开口,但并不局限于此,第一限位部11225和第二限位部11226也可由与隔板11223平行延伸的孔形成,并且,第一限位部11225和第二限位部11226既可在侧板11222的Z1方向侧的端部至底板11221的整个范围内形成,也可仅形成于该范围的一部分。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在其范围内,能将实施方式中的各个部分自由组合,或是将实施方式中的各个部分适当变形、省略。

Claims (10)

1.一种排水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排水阀的阀芯动作,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驱动源和与该驱动源电连接的端子;以及与所述端子连接的导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抵接部和限位部,
所述导线从所述端子经由所述抵接部延伸穿过所述限位部,
所述导线的从所述端子到穿过所述限位部的部分与所述抵接部抵接,并形成U形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阀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
所述导线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
所述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
所述第一导线从所述第一端子经由所述抵接部延伸穿过所述第一限位部,
所述第一导线的从所述第一端子到穿过所述第一限位部的部分形成第一U形段,
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一U形段抵接,所述第一限位部卡定所述第一导线,
所述第二导线从所述第二端子经由所述抵接部延伸穿过所述第二限位部,
所述第二导线的从所述第二端子到穿过所述第二限位部的部分形成第二U形段,
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二U形段抵接,所述第二限位部卡定所述第二导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阀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抵接部的一侧,
所述第二端子和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抵接部的另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水阀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隔板,
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隔板的厚度方向的一侧,
所述第二端子和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隔板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
所述抵接部由设置于所述隔板的通孔的边缘形成。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水阀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顶板和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与所述顶板垂直且隔开间隔相对,
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隔板的厚度方向的一侧,
所述第二端子和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隔板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
所述抵接部由所述隔板的面向所述顶板的边缘形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水阀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限位部是与所述隔板平行延伸的槽或孔,
和/或,
所述第二限位部是与所述隔板平行延伸的槽或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水阀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沿第一方向装拆的第一壳和第二壳,
所述第一壳具有厚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的所述顶板,
所述第二壳具有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隔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水阀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包括一体形成的第一壳主体和端子座,
所述第二壳包括分体形成的第二壳主体和端子罩,
所述第一壳主体与所述第二壳主体围成用于收纳所述驱动源的空间,
所述端子座与所述端子罩围成用于收纳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的空间,
所述端子座具有所述顶板,
所述端子罩具有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隔板,
所述端子罩分别与所述第二壳主体和所述端子座卡合。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阀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源是包括定子和转子的马达,
所述定子具有定子铁心和卷绕于所述定子铁心的线圈,
所述转子相对于所述定子旋转,
构成所述线圈的线圈线分别与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水阀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线通过熔焊与所述端子连接在一起。
CN201921287289.4U 2019-08-09 2019-08-09 排水阀驱动装置 Active CN2100529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87289.4U CN210052911U (zh) 2019-08-09 2019-08-09 排水阀驱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87289.4U CN210052911U (zh) 2019-08-09 2019-08-09 排水阀驱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52911U true CN210052911U (zh) 2020-02-11

Family

ID=69399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87289.4U Active CN210052911U (zh) 2019-08-09 2019-08-09 排水阀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529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17579B2 (ja) モータにおけるカバー構造
JP4894268B2 (ja) コネクタの封止構造およびこの封止構造を用いた密閉型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5185676B2 (ja) ブラシホルダ及びブラシホルダの製造方法
KR100760834B1 (ko) 전기 윈도우 또는 선루프 모터용 모터 하우징 및 전극커버
KR20100012403A (ko) 스텝 액츄에이터와 인쇄회로기판용 케이스의 결합 구조
KR102519864B1 (ko) 콤팩트 기어 모터
JP2009541919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07181317A (ja) 電気接続箱
US8435065B2 (en) Plug-in unit
EP3082231B1 (en) Motor
JP2008103114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12133990A (ja) コネクタ
KR20030041086A (ko) 밀폐형 압축기
CN210052911U (zh) 排水阀驱动装置
JP3731008B2 (ja) 小型モータ
EP2395606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connecting twisted pair cable to the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12134131A (ja) コネクタ
CN109891721A (zh) 电动机
CN112350108A (zh) 排水阀驱动装置
KR100412511B1 (ko) 소형모터
CN109713833B (zh) 高稳定的电机
JP2012059366A (ja) ケーブルの接続構造、ケーブル用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ケーブル用電気コネクタの組立体
CN106712363B (zh) 压缩机
CN110224234B (zh) 驱动装置
EP1530265A3 (en) A connector housing assembly and an electric connector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