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50326U - 一种恒温阀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恒温阀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50326U
CN210050326U CN201920680836.9U CN201920680836U CN210050326U CN 210050326 U CN210050326 U CN 210050326U CN 201920680836 U CN201920680836 U CN 201920680836U CN 210050326 U CN210050326 U CN 2100503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sensing
water
valve
sealing ring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8083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和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men People's Temperature Control Sanitary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men People's Temperature Control Sanitary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men People's Temperature Control Sanitary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men People's Temperature Control Sanitary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8083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503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503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503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mperature-Responsive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恒温阀芯,包括阀盖、阀体、调温把手、调温滑块、感温棒和活塞,其特征是:阀盖和阀体之间设置有与阀体分体的隔水座,隔水座中部设置有感温通孔,感温棒上端插设在感温通孔内,感温通孔内壁开设有感温棒密封圈槽,感温棒密封圈槽靠近隔水座外端方向,感温棒密封圈槽内安装有感温棒密封圈。

Description

一种恒温阀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用阀芯,特别涉及一种恒温阀芯。
背景技术
与普通水龙头相比,温控水龙头温度设置容易,设定后温度偏差小,带有限制高温功能,可以防止冷水突然中断或减少时出水温度过高导致烫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安全意识的提高,温控水龙头越来越受到欢迎。恒温水龙头通过调温把手和调温滑块对恒温水龙头的出水温度进行设定。调温把手和调温滑块均安装在阀盖内,调温把手处于调温滑块上部并可在阀盖内发生转动,调温滑块滑动设置在阀盖内,调温把手和调温滑块之间通过螺纹传动连接,调温把手转动时驱动调温滑块在阀盖内轴向滑动。由于阀盖下端开口与阀壳连通,阀壳内的水会进入到阀盖内,由于水中不可避免的会带有一些杂质,水进入到调温把手及调温滑块之间后会在螺纹上产生水垢。水垢的存在会影响调温把手及调温滑块上的顺畅转动,影响使用体验。
专利号为201620355178 .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恒温阀芯,该阀芯包括阀芯上盖、阀体和底座,其中调节杆(即调温把手)和随动套螺堵(即调温滑块)安装在阀芯上盖内,阀芯上盖和阀体上端之间螺纹连接,阀体中部设置有隔墙,隔墙中心设置有内孔,感温棒上端穿过内孔,内孔的内壁上放置有第五O型圈,第五O型圈和感温棒上端密封配合,从而防止阀体下端的水进入到阀体上端及阀盖内,避免调节杆及随动套螺堵上的螺纹产生水垢。但是该阀体的隔墙设置在阀体中部,并且为了与感温棒上端进行配合,隔墙中部向阀体下端凸出形成凸出部,凸出部内壁上开设有密封圈槽,第五O型圈安装在密封圈槽内。阀体及密封圈槽这样设置会导致该第五O型圈安装非常困难。由于感温通孔和第五O型圈内径较小,安装该密封圈时手指无法伸入到感温通孔内进行安装,所以安装该O型圈时只能将O型圈捏扁,使其呈椭圆形,然后将O型圈的一端向伸入到密封圈槽内,然后在保持该端处于密封圈槽内的状态下将处于密封圈槽外侧的O型圈顶入到密封圈槽内。由于阀体内径较小,所以安装感温棒密封圈时的操作空间较小,安装时阀体内没有足够的空间供装配人员两指捏持着感温棒密封圈伸入到凸出部下端开口处,进而将感温棒密封圈安装到感温棒密封圈槽内,只能使用安装工具对感温棒密封圈进行安装,但是由于O型圈在安装过程中需要被夹持、捏扁及推送,若使用安装工具对该感温棒密封圈进行安装会降低装配人员对感温棒密封圈位置及所处状态的感知,导致在安装O型圈的过程中安装难度很高,同时容易发生切边现象,导致感温棒密封圈安装后也起不到较好的密封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恒温阀芯,通过设置与阀壳分体的隔水座,并在隔水座端部设置感温棒密封圈槽,从而在防止水进入到调温手柄及调温滑块之间的同时方便感温棒密封圈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恒温阀芯,包括阀盖、阀壳、调温把手、调温滑块、感温棒和活塞,其特征是:阀盖和阀壳之间设置有与阀壳分体的隔水座,隔水座中部设置有感温通孔,感温棒上端插设在感温通孔内,感温通孔内壁开设有感温棒密封圈槽,感温棒密封圈槽靠近隔水座外端方向,感温棒密封圈槽内安装有感温棒密封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隔水座的设置可以将阀盖和阀壳下端之间进行分隔, 感温棒密封圈槽和感温棒密封圈的设置可以避免水从感温通孔与感温棒上端之间的间隙进入到阀盖内。同时隔水座与阀壳分体设置,感温棒密封圈槽位于感温通孔靠近隔水座外端方向,安装感温棒密封圈时可以不使用工具,直接用手捏持从隔水座外端装入到感温棒密封圈槽内。由于手指相对与安装工具更加灵活、感知更加准确,安装感温棒密封圈时可以非常灵活地对感温棒密封圈进行控制,使感温棒密封圈能够准确装入到感温棒密封圈槽内,避免感温棒密封圈在装入过程中产生切边等现象。
优选的,所述感温棒包括壳体和顶杆,感温棒密封圈与壳体上端外侧密封配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感温棒密封圈与感温棒该处密封配合,可以避免水进入到顶杆和壳体上端的顶杆孔内,从而导致顶杆和顶杆孔之间产生水垢,影响顶杆的正常滑动。
优选的,隔水座包括主体部和凸出部,凸出部处于主体部下端中部并伸入到阀壳中部,感温通孔开设在凸出部下端,感温棒密封圈槽靠近凸出部下端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隔水座这样设置,可以缩短该恒温阀芯的整体长度,使恒温阀芯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减少使用材料。
优选的,凸出部外侧的主体部下端面为第一台阶面,第一台阶面处于活塞上端面上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台阶面的设置可以和活塞上端面之间进行配合,对阀壳上端进水口进入的水流进行控制。当活塞上端面和第一台阶面顶死的时候,可以对阀壳上端进水口进入的水流进行切断。
优选的,凸出部外侧面为锥形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凸出部外侧面为锥形面可以较好地对阀壳上端进入的水流进行引导,减少阀壳上端进水口流入的水流在该处产生较大的扰流。阀壳上端进水口进入的水流能够顺着凸出部的外侧面和活塞内表面之间的间隙向阀壳下端流动,减少噪音和压损。
优选的,隔水座主体部外侧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槽,第一密封圈槽处在阀盖外侧面和阀壳外侧面之间,第一密封圈槽内安装有第一密封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槽及密封圈安装在该处可以对阀壳内的水和阀盖之间,可以从恒温阀芯外侧对水流进行隔断,使水不会从隔水座和阀盖之间的间隙进入到阀盖内。
优选的,阀壳侧面自上而下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阀壳内侧面设置有径向的第二台阶面,第二台阶面处于第二进水口及活塞下端面下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台阶面的设置可以和活塞下端面之间进行配合,从而对第二进水口的进水量进行控制。同时当活塞下端面与第二台阶面抵死的时候,可以对第二进水口的水进行切断。
优选的,还包括底座,底座连接在阀壳下端,底座和活塞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底座可以对复位弹簧下端进行支撑,复位弹簧上端与活塞抵触,当感温棒收缩时,复位弹簧可以推动活塞向上运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单独设置隔水座,将阀盖和阀壳之间进行分隔,避免阀壳内的水进入到阀盖内,从而使调温把手和调温滑块之间产生水垢;2、感温通孔上设置有感温棒密封圈,可以对感温棒上端和隔水座之间进行密封,避免水从该处进入到阀盖内;3、感温通孔及感温棒密封圈槽设置在隔水座的外端,可以不使用工具对感温棒密封圈进行安装,从而能够保证感温棒密封圈在安装过程中不发生切边等现象。
附图说明
图1 为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为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隔水座的立体图;
图4为隔水座的截面图;
图5为装配后,隔水座与感温棒上端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活塞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阀壳及底座的立体图;
图8为阀壳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图8中A处的发大图。
附图标记:1、阀盖;2、调温把手;3、调温滑块;4、隔水座;5、活塞;6、感温棒;7、复位弹簧;8、阀壳;9、底座;10、感温棒密封圈;11、第一密封圈;12、缓冲弹簧;13、顶柱;14、第三密封圈;15、第四密封圈;41、主体部;42、凸出部;43、第一密封圈槽;44、第一台阶面;45、感温通孔;46、感温密封圈槽;47、锥形面;51、第二密封圈槽;52、过水通孔;53、螺纹孔;54、活塞上端开口;55、连接座;56、第二密封圈;61、感温棒壳体;62、顶杆;81、第一进水口;82、第二进水口;83、第三密封圈槽;84、第四密封圈槽;85、第二台阶面;91、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恒温阀芯,包括阀盖1、隔水座4、阀壳8以及底座9,阀盖1内安装有调温把手2以及调温滑块3,隔水座4安装在阀盖1和阀壳8之间,阀壳8内安装有活塞5和感温棒6。底座9连接在阀壳8下端,底座9和活塞5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7。
如图3和图4所示,隔水座4包括主体部41和凸出部42,凸出部42处于主体部41下端中部,凸出部42向隔水座4下端方向凸出,安装后凸出部42伸入到阀壳8中部,并处在活塞上端开口54内。主体部41上端开口内侧面上设置有与阀盖1连接的内螺纹,主体部41外侧下端开设有用于与阀壳8连接的外螺纹。凸出部42外侧的主体部41下端面为第一台阶面44,第一台阶面44处于活塞5上端面上方。第一台阶面44和活塞5上端面之间距离随着活塞5的移动而改变。当活塞5上移时,活塞5上端面和第一台阶面44之间的距离变小,阀壳8侧面上部的第一进水口81的进水量也随之减小。当活塞5下移时,活塞5上端面和第一台阶面44之间的距离变大,阀壳8侧面上部的第一进水口81的进水量也随之增大。当活塞5上端面和第一台阶面44抵死时,阀壳8上部的第一进水口81被关闭,水流被切断。
凸出部42中心开设有感温通孔45,感温通孔45连通阀盖1内腔和阀壳8内腔。感温棒6包括感温棒壳体61和顶杆62,顶杆62滑动插设在感温棒壳体61上端的顶杆孔中。感温棒6上端插入感温通孔45内。感温通孔45侧壁开设有感温棒密封圈槽46,感温棒密封圈槽46靠近隔水座4外端方向,即凸出部42下表面方向。感温棒密封圈槽46内安装有感温棒密封圈10,感温棒密封圈10与感温棒6的壳体上端抵触密封。如图5所示,感温棒密封圈10设置在该处可以将隔水座4下方的水限制在阀壳8内,从而避免水通过感温棒6上端与感温通孔45之间的间隙进入到隔水座4上部。同时这样设置,可以使感温棒6的顶杆62和顶杆孔开口处于隔水座4上方,从而也阻止水进入到顶杆62和顶杆孔中,避免水中的杂质进入到顶杆62和顶杆孔之间产生水垢,影响顶杆62在顶杆孔中的滑动。
隔水座4主体部41外侧面还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槽43,第一密封圈槽43内安装有第一密封圈11。阀芯安装在水龙头内时,第一密封圈11与水龙头主体内壁抵触密封,从而将隔水座4下端的水流封闭在第一密封圈11下方,避免水从阀盖1和隔水座4之间进入到阀盖1内。
如图2所示,调温把手2下端加工有内螺纹孔,调温滑块3上端加工有外螺纹并插设在内螺纹孔内。调温把手2和调温滑块3之间螺纹传动配合。调温滑块3内安装有缓冲弹簧12和顶柱13,感温棒6上端的顶杆62与顶柱13抵触。
活塞5滑动安装在阀壳8内腔,感温棒6螺纹连接在活塞5内,活塞5随着感温棒壳体61的运动而运动。活塞5中部设置有连接座55,连接座55内设置有螺纹孔53,感温棒壳体61连接在螺纹孔53内。连接座55外侧的活塞5上设置有连通活塞5上下两端的过水通孔52。活塞5外侧中部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槽51,第二密封圈槽51内安装有第二密封圈56,第二密封圈56与阀壳8内壁配合从活塞5外侧隔断第一进水口81和第二进水口82之间的水流。
如图7和图8所示,阀壳8与底座9可以是一体连接的,也可以是通过螺纹连接、焊接、卡接等方式进行连接的,本实施例采用一体连接的。阀壳8上端的开口处设置有与隔水座4上主体部41侧面下端的外螺纹进行连接的内螺纹。阀壳8侧面自上而下开设有第一进水口81和第二进水口82,第一进水口81和第二进水口82均连通阀壳8内腔。第一进水口81和第二进水口82之间的阀壳8外侧面上开设有第三密封圈槽83,第三密封圈槽83内安装有第三密封圈14。第三密封圈14从阀壳8外侧对第一进水口81和第二进水口82的水流进行隔断,防止第一进水口81和第二进水口82的水流在阀壳8外侧发生串流。第二进水口82下方的阀壳8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台阶面85,第二台阶面85处于活塞5下端面的正下方。当活塞5向下运动时,活塞5下端面和第二台阶面85之间的距离减小,第二进水口82的进水量减小。当活塞5向上运动时,活塞5下端面和第二台阶面85之间的距离增加,第二进水口82的进水量增加。当活塞5下端面与第二台阶面85抵死时,活塞5切断第二进水口82的进水。
座体下端开设有连通阀壳8内腔的出水口91,出水口91和第二进水口82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圈槽84,第四密封圈槽84内安装有第四密封圈15,第四密封圈15用于隔断第二进水口82和出水口91的水流。
活塞5和底座9之间还安装有复位弹簧7,复位弹簧7下端与底座9上表面抵触,上端与活塞5抵触。当感温棒6外侧的水温下降发生收缩时,复位弹簧7推动活塞5向上运动。
使用时,第一进水口81与水龙头上的冷水管路连通,第二进水口82与水龙头上的热水管路连通,出水口91与水龙头上的出水管路连通。通过转动调温把手2可以驱动调温滑块3轴线运动,从而改变调温滑块3的初始位置,从而对出水温度进行设定。当出水温度设定好后,活塞5在感温棒6的作用下轴向滑动,同时改变活塞5上端面到第一台阶面44的距离、活塞5下端面到第二台阶面85的距离,从而使出水温度保持在设定值。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出水温度升高时,感温棒6膨胀,使感温棒6整体长度变长,由于感温棒6的顶杆62与顶柱13抵触,从而使得感温棒6长度变长时感温棒6的壳体向下运动。感温棒壳体61向下运动的同时也会带动活塞5向下运动,从而增大第一进水口81的冷水进水量,减小第二进水口82的热水进水量,使出水口91温度降低并恢复到设定温度。当出水温度降低时,感温棒6收缩,整体长度变短,从而使得感温棒壳体61及活塞5在复位弹簧7的作用下向上运动,从而使得出水温度升高,恢复到设定值。
安装时,可以先将缓冲弹簧12和顶柱13从调温滑块3下方装入到调温滑块3内,然后将调温把手2及调温滑块3装入到阀盖1内,再将隔水座4连接到阀盖1下端。然后再从隔水座4下端的感温通孔45开口处将感温棒密封圈10装入到感温通孔45内的感温密封圈槽46内。由于感温密封圈槽46靠近凸出部42下表面,同时凸出部42处于隔水座4的外端,安装该密封圈时外侧没有遮挡,所以可以直接用手指对感温棒密封圈10进行捏扁,然后将捏扁后的感温棒密封圈10一端伸入感温密封圈槽46内,再将感温棒密封圈10处于感温密封圈槽46外的一端也推入到感温密封圈槽46内,使感温棒密封圈10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恢复原状,从而实现感温棒密封圈10的安装。在此同时可以将感温棒6固定到活塞5上,然后将感温棒壳体61上端插入到感温通孔45内,同时将复位弹簧7放置到阀壳8内腔,然后将阀壳8套设到隔水座4下端并拧紧螺纹,实现两者之间的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8)

1.一种恒温阀芯,包括阀盖(1)、阀壳(8)、调温把手(2)、调温滑块(3)、感温棒(6)和活塞(5),其特征是:阀盖(1)和阀壳(8)之间设置有与阀壳(8)分体的隔水座(4),隔水座(4)中部设置有感温通孔(45),感温棒(6)上端插设在感温通孔(45)内,感温通孔(45)内壁开设有感温棒密封圈槽(46),感温棒密封圈槽(46)靠近隔水座(4)外端方向,感温棒密封圈槽(46)内安装有感温棒密封圈(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阀芯,其特征是:所述感温棒(6)包括壳体(61)和顶杆(62),感温棒密封圈(10)与壳体(61)上端外侧密封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阀芯,其特征是:隔水座(4)包括主体部(41)和凸出部(42),凸出部(42)处于主体部(41)下端中部并伸入到阀壳(8)中部,感温通孔(45)开设在凸出部(42)下端,感温棒密封圈槽(46)靠近凸出部(42)下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恒温阀芯,其特征是:凸出部(42)外侧的主体部(41)下端面为第一台阶面(44),第一台阶面(44)处于活塞(5)上端面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恒温阀芯,其特征是:凸出部(42)外侧面为锥形面(4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阀芯,其特征是:隔水座(4)主体部(41)外侧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槽(43),第一密封圈槽(43)处在阀盖(1)外侧面和阀壳(8)外侧面之间,第一密封圈槽(43)内安装有第一密封圈(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阀芯,其特征是:阀壳(8)侧面自上而下设置有第一进水口(81)和第二进水口(82),阀壳(8)内侧面设置有径向的第二台阶面(85),第二台阶面(85)处于第二进水口(82)及活塞(5)下端面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阀芯,其特征是:还包括底座(9),底座(9)连接在阀壳(8)下端,底座(9)和活塞(5)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7)。
CN201920680836.9U 2019-05-13 2019-05-13 一种恒温阀芯 Active CN2100503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80836.9U CN210050326U (zh) 2019-05-13 2019-05-13 一种恒温阀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80836.9U CN210050326U (zh) 2019-05-13 2019-05-13 一种恒温阀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50326U true CN210050326U (zh) 2020-02-11

Family

ID=69395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80836.9U Active CN210050326U (zh) 2019-05-13 2019-05-13 一种恒温阀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503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06010B (zh) 温控混合阀结构
US20110168927A1 (en) Temperature controlled valve core
CN108036105B (zh) 一种开关恒温阀芯
CN210050326U (zh) 一种恒温阀芯
CN210830710U (zh) 一种具有开关功能的侧面进水恒温阀芯
CN108343760B (zh) 一种同轴三控恒温阀芯及其水龙头
CN212690916U (zh) 上冷下热膜片式记忆合金恒温阀芯
CN210716240U (zh) 一种采用下进热水的记忆合金恒温阀芯
CN214838583U (zh) 一种冷启动单柄恒温阀
CN210372133U (zh) 一种双控恒温阀芯
ATE278134T1 (de) Thermostatgeregelte mischbatterie
CN205806565U (zh) 一种智能恒温混水阀
CN210266134U (zh) 一种螺纹隔水恒温阀芯
CN110715107A (zh) 一种具有开关功能的侧面进水恒温阀芯
CN212080309U (zh) 隔水片式记忆合金恒温阀芯
CN207527067U (zh) 一种恒温阀
CN212297883U (zh) 隔水片式石蜡恒温阀芯
CN219774875U (zh) 一种恒温阀芯
CN210344499U (zh) 一种双控阀芯
CN212718164U (zh) 上冷下热隔水片式记忆合金恒温阀芯
JP6096520B2 (ja) 湯水混合水栓
CN212080233U (zh) 膜片式石蜡恒温阀芯
CN111396598A (zh) 一种双源热水可自动切换龙头
JP5728727B2 (ja) 流量調節弁装置及び基準位置検出機構による操作軸の基準位置の検出方法
CN212297735U (zh) 记忆合金恒温阀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