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42874U - 一种温室内空气能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温室内空气能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42874U
CN210042874U CN201920798140.6U CN201920798140U CN210042874U CN 210042874 U CN210042874 U CN 210042874U CN 201920798140 U CN201920798140 U CN 201920798140U CN 210042874 U CN210042874 U CN 2100428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ipe
air pipe
responsible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9814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f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Weif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f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Weif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2079814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428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428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428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Greenho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温室内空气能利用装置,包括围挡和第一空气管主管,围挡上设置有第一空气管主管,围挡的一侧固定设有风斗,且风斗与第一空气管主管进口相通,围挡的一侧且靠近风斗的部位固定设有温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在空气能富余时,通过围挡和风斗,将热空气收集进入第一空气管主管和第二空气管主管内,通过循环设备,配合止回阀,使得热空气在第一空气管主管、第二空气管主管、热交换器、排放管之间循环,通过热交换器,对空气能进行储存,当空气能不足时,通过蓄热体表面、排放管等可以将储蓄的空气能自由释放。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不仅构造简单,使用方便,建造和运行成本低廉,而且大幅度提高空气能存蓄量,提高了空气能的使用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温室内空气能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室领域,具体为一种温室内空气能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温室是一种为动植物生长提供一个温暖环境的建筑设施。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是因为温室气体吸收大量的太阳能,使得温室内空气温度很高,空气能丰富。但是温室在夜间空气能迅速散失,夜间温室内常常出现气温低,满足不了动植物对气温的要求。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技术大多采用被动蓄热,或者供暖加热等方式。供暖加热的方式运行成本太高,效果差,安全性差,被动蓄热优点是:运行无成本;缺点是:蓄热效果差,热量使用效率低。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温室内空气能利用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温室内空气能利用装置,包括围挡和第一空气管主管,所述围挡上设置有第一空气管主管,所述围挡的一侧固定设有风斗,且风斗与第一空气管主管进口相通,所述围挡的一侧且靠近风斗的部位固定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空气管主管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空气管主管,所述第一空气管主管和第二空气管主管之间设置有循环设备,所述循环设备的进管和出管分别与第一空气管主管的出口和第二空气管主管的进口相通,所述循环设备的进管和出管上均固定设有止回阀,所述第二空气管主管底部的一侧设有检查口,所述第二空气管主管的末端分别设置有集水装置和空气管支管,且集水装置和空气管支管的进口均与第二空气管主管的出口相通,所述空气管支管的一侧设置有热交换器,且热交换器的进口与空气管支管的出口相通,所述热交换器的一侧设有排放管,且排放管的进口与热交换器的出口相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空气管主管和第二空气管主管的外侧均固定包裹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为岩棉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循环设备的进管和出管且靠近止回阀的部位均固定设有防火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热交换器的外侧包裹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和热交换器之间设有渗滤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保护层由烧结砖材质制成,所述渗滤层为粗砂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温室内空气能利用装置,在空气能富余时,通过围挡和风斗,将热空气收集进入第一空气管主管和第二空气管主管内,通过循环设备,配合止回阀,使得热空气在第一空气管主管、第二空气管主管、热交换器、排放管之间循环,通过热交换器,对空气能进行储存,当空气能不足时,通过蓄热体表面、排放管等可以将储蓄的空气能自由释放。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不仅构造简单,使用方便,建造和运行成本低廉,而且大幅度提高空气能存蓄量,提高了空气能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温室内空气能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温室内空气能利用装置的热交换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围挡;2、第一空气管主管;3、风斗;4、温度传感器;5、第二空气管主管;6、循环设备;7、止回阀;8、检查口;9、集水装置;10、空气管支管;11、热交换器;12、排放管;13、保温层;14、防火圈;15、保护层;16、渗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温室内空气能利用装置,包括围挡1和第一空气管主管2,围挡1上设置有第一空气管主管2,围挡1的一侧固定设有风斗3,且风斗3与第一空气管主管2进口相通,围挡1的一侧且靠近风斗3的部位固定设有温度传感器4,且温度传感器4优选为WZP-02型温度传感器,第一空气管主管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空气管主管5,第一空气管主管2和第二空气管主管5之间设置有循环设备6,循环设备6的进管和出管分别与第一空气管主管2的出口和第二空气管主管5的进口相通,循环设备6的进管和出管上均固定设有止回阀7,第二空气管主管5底部的一侧设有检查口8,第二空气管主管5的末端分别设置有集水装置9和空气管支管10,且集水装置9和空气管支管10的进口均与第二空气管主管5的出口相通,空气管支管10的一侧设置有热交换器11,且热交换器11的进口与空气管支管10的出口相通,热交换器11的一侧设有排放管12,且排放管12的进口与热交换器11的出口相通。
其中,第一空气管主管2和第二空气管主管5的外侧均固定包裹有保温层13,保温层13为岩棉层,通过保温层13,可以降低第一空气管主管2和第二空气管主管5内的空气能的流失,提高了实用性。
其中,循环设备6的进管和出管且靠近止回阀7的部位均固定设有防火圈14,通过防火圈14,可以提高循环设备6的防火性能,提高了实用性。
其中,热交换器11的外侧包裹有保护层15,保护层15和热交换器11之间设有设有渗滤层16。
其中,保护层15由烧结砖材质制成,渗滤层16为粗砂层。
工作时,靠近空气管支管10处还设有温度传感器4,两个温度传感器4和循环设备6均与外接电路控制器电性连接,在空气能富余时,通过围挡1和风斗3,可以将热空气收集装置进入第一空气管主管2和第二空气管主管5内,通过循环设备6,配合止回阀7,可以使得热空气在第一空气管主管2和第二空气管主管5之间循环,止回阀7保证气流由高温侧向低温侧单向流动,通过热交换器11,可以对空气能进行储存,当空气能不足时,通过排放管12可以将储蓄的空气能自由释放,不仅构造简单,成本低廉,而且大幅度提高空气能存蓄量,提高了空气能的使用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温室内空气能利用装置,包括围挡(1)和第一空气管主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挡(1)上设置有第一空气管主管(2),所述围挡(1)的一侧固定设有风斗(3),且风斗(3)与第一空气管主管(2)进口相通,所述围挡(1)的一侧且靠近风斗(3)的部位固定设有温度传感器(4),所述第一空气管主管(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空气管主管(5),所述第一空气管主管(2)和第二空气管主管(5)之间设置有循环设备(6),所述循环设备(6)的进管和出管分别与第一空气管主管(2)的出口和第二空气管主管(5)的进口相通,所述循环设备(6)的进管和出管上均固定设有止回阀(7),所述第二空气管主管(5)底部的一侧设有检查口(8),所述第二空气管主管(5)的末端分别设置有集水装置(9)和空气管支管(10),且集水装置(9)和空气管支管(10)的进口均与第二空气管主管(5)的出口相通,所述空气管支管(10)的一侧设置有热交换器(11),且热交换器(11)的进口与空气管支管(10)的出口相通,所述热交换器(11)的一侧设有排放管(12),且排放管(12)的进口与热交换器(11)的出口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内空气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气管主管(2)和第二空气管主管(5)的外侧均固定包裹有保温层(13),所述保温层(13)为岩棉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内空气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设备(6)的进管和出管且靠近止回阀(7)的部位均固定设有防火圈(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内空气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11)的外侧包裹有保护层(15),所述保护层(15)和热交换器(11)之间设有渗滤层(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温室内空气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15)由烧结砖材质制成,所述渗滤层(16)为粗砂层。
CN201920798140.6U 2019-05-30 2019-05-30 一种温室内空气能利用装置 Active CN2100428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98140.6U CN210042874U (zh) 2019-05-30 2019-05-30 一种温室内空气能利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98140.6U CN210042874U (zh) 2019-05-30 2019-05-30 一种温室内空气能利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42874U true CN210042874U (zh) 2020-02-11

Family

ID=69396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98140.6U Active CN210042874U (zh) 2019-05-30 2019-05-30 一种温室内空气能利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428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63180A (zh) * 2019-05-30 2019-07-30 潍坊科技学院 一种温室内空气能利用装置及使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63180A (zh) * 2019-05-30 2019-07-30 潍坊科技学院 一种温室内空气能利用装置及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03325U (zh) 一种太阳能热风蓄热采暖系统
CN206583343U (zh) 一种夹套式多通道相变储热装置
CN107258396A (zh) 一种结合纳米流体集热与相变材料蓄热的太阳房温度调节装置
CN201935425U (zh) 太阳能阳台热水系统
CN107166499A (zh) 一种跨季节储热供热系统及其供暖方法
CN201733679U (zh) 一种日光温室蓄热装置
CN210042874U (zh) 一种温室内空气能利用装置
CN207179797U (zh) 一种基于墙体主动隔热的太阳能热水装置
CN101801168B (zh) 新型多功能自控温机柜
US20120152488A1 (en) Underground Thermal Battery Storage System
CN207797205U (zh) 太阳能跨季储热系统
CN109028414A (zh) 低能耗一体化建筑能源系统
CN206018791U (zh) 低谷电蓄能供热装置
CN210425386U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冷热双蓄型空调装置
CN209057648U (zh) 一种节能型日光温室大棚
CN208312591U (zh) 建筑热循环系统
CN110332722A (zh) 储能装置及分体式太阳能集热系统
WO2015094102A1 (en) Construction comprising a building structure and a ground-based heat storage
CN207214308U (zh) 一种基于土壤源换热的围护结构
CN209801606U (zh) 一种用于农村独户的太阳能采暖系统
CN103807908A (zh) 建筑地基式沙土储热自供暖系统
CN211551774U (zh) 蓄热式太阳能取暖系统
CN203323426U (zh) 太阳能的封闭储热系统
CN207350844U (zh) 农业大棚太阳能集热系统
CN102042696B (zh) 太阳能阳台热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