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35671U - 家用谷电蓄能采暖器 - Google Patents

家用谷电蓄能采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35671U
CN210035671U CN201920800392.8U CN201920800392U CN210035671U CN 210035671 U CN210035671 U CN 210035671U CN 201920800392 U CN201920800392 U CN 201920800392U CN 210035671 U CN210035671 U CN 2100356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temperature
air inlet
shell
vall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0039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晓东
庄展诺
于桂添
鲁芷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ity A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ity A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ity A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ity A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0039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356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356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356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谷电蓄能采暖器,包括采暖器壳体,设于采暖器壳体中的谷电蓄热机构、以及与谷电蓄热机构对应的谷电供热机构,以及与谷电蓄热机构和谷电供热机构连接的控制机构;谷电蓄热机构包括设于采暖器壳体中的保温壳体,设于保温壳体中的高温谷电蓄热体,以及设于高温谷电蓄热体中的高温加热结构,高温加热结构与控制机构连接;谷电供热机构包括设于采暖器壳体底部和保温壳体底部之间的进风结构,设于保温壳体顶部和采暖器壳体顶部之间的出风结构,以及贯设于高温谷电蓄热体中的通风结构,通风结构的两端分别与进风结构和出风结构对应。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夜晚时段的电能进行充分利用,可节约能源花销,保护环境。

Description

家用谷电蓄能采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暖采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家用谷电蓄能采暖器。
背景技术
传统技术中,我国冬季供暖,基本以城市管网的集中供热为主。此类供暖方式采用的燃料是天然气、煤,这种供暖方式不仅对燃料的消耗大,供暖效率还很低,对环境污染还很严重。而我国随着水电、风电及核电的不断发展,电能已经十分充足。电能作为一种便捷、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在供暖供热领域中应用越来越多。但是,传统技术中使用电能进行供热取暖的设备,对电能消耗较大,使用费用较高,不利于广大普通消费者普及使用。与此同时,由于电能在夜晚时段的利用率较低,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家用谷电蓄能采暖器,能够对夜晚时段的电能进行充分利用,可节约能源花销,保护环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家用谷电蓄能采暖器,包括采暖器壳体,设于所述采暖器壳体中的谷电蓄热机构、以及与所述谷电蓄热机构对应的谷电供热机构,以及与所述谷电蓄热机构和所述谷电供热机构连接的控制机构;
所述谷电蓄热机构包括设于所述采暖器壳体中的保温壳体,设于所述保温壳体中的高温谷电蓄热体,以及设于所述高温谷电蓄热体中的高温加热结构,所述高温加热结构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
所述谷电供热机构包括设于所述采暖器壳体底部和所述保温壳体底部之间的进风结构,设于所述保温壳体顶部和所述采暖器壳体顶部之间的出风结构,以及贯设于所述高温谷电蓄热体中的通风结构,所述通风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风结构和所述出风结构对应,所述进风结构和所述出风结构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
可选地,所述进风结构具有围设形成于所述采暖器壳体底部与所述保温壳体底部之间的进风腔,以及开设于所述采暖器壳体底部、并与所述进风腔连通的壳体进风口;
所述进风结构包括设于所述保温壳体底部、并与所述通风结构对应的进风窗结构,以及设于所述进风腔中、并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的引风机,所述引风机与所述进风窗结构对应。
可选地,所述出风结构具有围设形成于所述采暖器壳体顶部与所述保温壳体顶部之间的出风腔,所述采暖器壳体顶部开设有与所述出风腔连通的壳体出风口;
所述出风结构包括设于所述保温壳体顶部、并与所述通风结构对应的出风窗结构,所述出风窗结构通过所述出风腔与所述壳体出风口对应。
可选地,所述通风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高温谷电蓄热体中的通风管,所述通风管两端分别与所述进风窗结构和所述出风窗结构对应。
可选地,所述进风窗结构具有开设于所述保温壳体底部的蓄热进风口,所述蓄热进风口连通所述通风管中的通风通道和所述进风腔;
所述进风窗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蓄热进风口处的进风挡板,以及设于所述保温壳体上、并与所述进风挡板连接的第一挡板调节结构,所述第一挡板调节结构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
可选地,所述出风窗结构具有开设于所述保温壳体顶部的蓄热出风口,所述蓄热出风口连通所述通风管中的通风通道和所述出风腔;
所述出风窗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蓄热出风口处的出风挡板,以及设于所述保温壳体上、并与所述出风挡板连接的第二挡板调节结构,所述第二挡板调节结构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
可选地,所述高温加热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高温谷电蓄热体中的至少一根高温加热管。
可选地,所述高温加热管设为U形加热管。
可选地,所述高温谷电蓄热体设为浇筑成型于所述高温加热结构外的高温混凝土块或镁砖,所述保温壳体裹设于所述高温混凝土块或所述镁砖外;
所述保温壳体设为固体绝热气凝胶保温板。
可选地,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的温度检测机构;
所述温度检测机构包括设于所述高温谷电蓄热体中的第一温度传感器,以及设于所述采暖器壳体外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谷电蓄热机构可以对夜晚时段的电能(即谷电)进行蓄热,并通过谷电供热机构对外进行供热,这样可以对谷电进行充分利用,节约能源,而且环保清洁,同时还可降低电能的试验费率,便于在广大普通消费者中进行普及使用。而且,应用这种家用谷电蓄能才暖器,无需进行电力改造,利用居民生活用电容量即可实现居民的自供暖,市政将不再有管网铺设,也不再有管网配套费用,大大降低了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家用谷电蓄能采暖器(移除部分采暖器壳体和保温壳体时)的立体结构示意简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家用谷电蓄能采暖器(移除部分采暖器壳体和保温壳体时)的立体结构示意简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家用谷电蓄能采暖器的前视结构示意简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家用谷电蓄能采暖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075426110000031
Figure BDA000207542611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家用谷电蓄能采暖器,包括采暖器壳体100,设于该采暖器壳体100中的谷电蓄热机构200、以及与谷电蓄热机构200对应的谷电供热机构300,以及与谷电蓄热机构200和谷电供热机构300连接的控制机构400。通过采暖器壳体100可对其中的结构进行承载、保护及隔离,保证设备的使用安全。而且,谷电蓄热机构200可对谷峰时段的电能进行利用以实现蓄热,并通过谷电供热机构300对外部进行供热,而通过控制机构400可对谷电蓄热机构200及谷电供热机构300进行控制,保证二者正常工作。
具体地,如图3至图4所示,上述采暖器壳体100包括具有容纳腔的壳体主体,上述的谷电蓄热机构200和谷电供热机构300设于该容纳腔中和壳体主体上。而且,可将谷电蓄热机构200和谷电供热机构300直接设置在壳体主体的内壁上;也可在壳体主体内设置安装支架,并将谷电蓄热机构200和谷电供热机构300设置在安装支架上,或者部分结构设置在安装支架上,部分结构设置在壳体主体内壁上。而且,还可在壳体主体顶部设置提手110或吊环,便于对整个采暖器进行移动。此外,还可在壳体主体的底部设置支脚120,便于对整个采暖器进行稳定支撑。而且,还可在壳体主体的底部设置滚轮,便于推动整个采暖器移动。
此外,如图1、图2及图4所示,上述谷电蓄热机构200可包括设于采暖器壳体100中的保温壳体220,设于保温壳体220中的高温谷电蓄热体210,以及设于高温谷电蓄热体210中的高温加热结构230,高温加热结构230与控制机构400连接。通过设于高温谷电蓄热体210中的高温加热结构230,利用谷峰时段的电能对高温谷电蓄热体210进行加热,使高温谷电蓄热体210达到合适的温度,并通过裹设于高温谷电蓄热体210外的保温壳体220,对高温谷电蓄热体210进行保温蓄能,以达到长时间供热目的。而且,加热过程可通过控制机构400进行控制,便于对加热的时段和温度进行调节。这样使得谷电蓄热机构200只有在谷区时间段才能进入高温储能加热状态,同时向建筑供暖,并且可设定高温谷电蓄热体210的温度大于等于某个值(如500℃)或离开谷区时间段时自动停止加热。
进一步地,上述保温壳体220可设为固体绝热气凝胶保温板。即可将固体绝热气凝胶保温板裹设于高温谷电蓄热体210外表面,以实现对高温谷电蓄热体210的绝热隔离,绝热保温效果好。而且,可根据需要设置一层或多层固体绝热气凝胶保温板于高温谷电蓄热体210外。此外,也可将上述保温壳体220设为隔热石棉网(或隔热石棉瓦),或者设为隔热石棉网(或隔热石棉瓦)与固体绝热气凝胶保温板的复合结构。此外,也可将上述保温壳体220设为其他的绝热性能良好的保温结构,使得保温结构外表面的温度低于或等于70℃,同时保温结构还可耐受600℃以上的高温,不易损坏。
此外,上述高温谷电蓄热体210可设为浇筑成型于高温加热结构外的高温混凝土块或镁砖,上述保温壳体220裹设于高温混凝土块或镁砖外。即可以将高温谷电蓄热体210设为为耐高温(如600℃)以上的水泥将高温加热结构浇筑其中的混凝土立方体,或者设为将高温加热结构230浇筑其中的形体镁砖。而且,高温谷电蓄热体210的体积尺寸可根据需求的蓄热量的大小而定,即需求蓄热量大时可设置大体积的高温谷电蓄热体210,而需求蓄热量小时可设置小体积的高温谷电蓄热体。此外,也可将高温谷电蓄热体210设置为标准的体积大小,根据需求的蓄热量大小,可以将多个高温谷电蓄热体210设置在一起以满足不同的蓄热量需求。此外,也可将整个谷电蓄热机构200设为标准体积大小的结构,根据蓄热量的不同需求,可将多个谷电蓄热机构200可拆卸地安设到采暖器壳体100中,可实现谷电蓄热机构200的模块化设置,方便简单。
而且,上述高温加热结构230包括设于高温谷电蓄热体210中的至少一根高温加热管。即可利用高温加热管对高温谷电蓄热体210进行加热,而且控制机构400与高温加热管连接(更准确地说,是控制机构400与高温加热管连接的加热电源连接,控制机构400可对加热电源进行控制),可对高温加热管的加热温度和时间进行控制。而且,该高温加热管可设为加热温度能耐温600摄氏度以上的U形加热管,便于进行加热。而且,为了使加热更加均匀以及便于功率可调,可在高温谷电蓄热体210中设置多根U形加热管。而且,采暖器的用电电压为交流220伏时,宜采用两根以上的U形加热管;采暖器的用电电压为交流380伏时,宜采用三根U形加热管。而且,高温加热管的加热功率视蓄热量的大小而定。
此外,上述谷电供热机构300可包括设于采暖器壳体100底部和保温壳体220底部之间的进风结构,设于保温壳体220顶部和采暖器壳体100顶部之间的出风结构,以及贯设于高温谷电蓄热体210中的通风结构340,通风结构340的两端分别与进风结构和出风结构对应,进风结构和出风结构与控制机构400连接。通过采暖器壳体100底部的进风结构可以向采暖器内部输入空气,输入的空气可从进风结构流经高温谷电蓄热体210中的通风结构340,高温谷电蓄热体210可对流过通风结构340的空气进行加热而得到热气,热气经过通风结构340流入出风结构,然后经过出风结构排出到采暖器外,实现对外部的供热。而且,控制机构400可对进风结构和出风结构进行控制,可以调节进风量和出风量,即可对排出到采暖器外的热量进行调节。
具体地,上述进风结构可具有围设形成于采暖器壳体100底部与保温壳体220底部之间的进风腔,以及开设于采暖器壳体100底部、并与进风腔连通的壳体进风口102。而且,上述进风结构可包括设于保温壳体220底部、并与通风结构340对应的进风窗结构310,以及设于进风腔中、并与控制机构400连接的引风机330,引风机330与进风窗结构310对应。通过设于进风腔中的引风机330,可将空气通过采暖器壳体100底部设置的壳体进风口102引入进风腔中,并可通过保温壳体220底部设置的进风窗结构310进入高温谷电蓄热体210的通风结构中。而且,还可通过控制机构400对引风机330和进风窗结构310进行调节,以控制进风量。而且,上述出风结构可具有围设形成于采暖器壳体100顶部与保温壳体220顶部之间的出风腔,而采暖器壳体100顶部开设有与出风腔连通的壳体出风口104。上述出风结构可包括设于保温壳体220顶部、并与通风结构对应的出风窗结构320,出风窗结构320通过出风腔与壳体出风口104对应。通过设于保温壳体220顶部的出风窗结构320可以将通风结构中的热风,排出到出风腔中,并通过采暖器壳体100顶部的壳体出风口104排出到采暖器外。此外,上述引风机330可设为贯流风机。此外,也可在出风腔中设置与出风窗结构和壳体出风口对应的排风机,以调节热气的排出速度。而且,排风机和引风机可仅仅设置其中一个,也可两个均设置。
而且,上述通风结构340可包括设于高温谷电蓄热体210中的通风管,该通风管两端分别与进风窗结310构和出风窗结构320对应。即通过在高温谷电蓄热体210中设置通风管,可形成通风结构,以便将流经高温谷电蓄热体210中的空气加热成热气。而且,空气可从进风窗结构310进入通风管,并经过出风窗结构320流出通风管。而且,通风管可设为直管,即通风管可在高温谷电蓄热体210中竖直设置;此外,通风管也可设为弯管,即可在高温谷电蓄热体210中弯曲设置,可对流经通风管的空气进行充分加热。
而且,上述进风窗结构310可具有开设于保温壳体220底部的蓄热进风口202,蓄热进风口202连通通风管中的通风通道和进风腔。而且,上述进风窗结构310还可包括设于蓄热进风口202处的进风挡板312,以及设于保温壳体220上、并与进风挡板312连接的第一挡板调节结构314,第一挡板调节结构314与控制机构400连接。通过在保温壳体220底部设置与通风管中设置的通风通道连通的蓄热进风口202,并在蓄热进风口202处设置可通过第一挡板调节结构314进行调节的进风挡板312,可对蓄热进风口202进行遮挡和开启,以控制进入通风管中的空气量。而且,上述出风窗结构320可具有开设于保温壳体220顶部的蓄热出风口204,蓄热出风口204连通通风管中的通风通道和出风腔。而且,上述出风窗结构320还可包括设于蓄热出风口204处的出风挡板322,以及设于保温壳体220上、并与出风挡板322连接的第二挡板调节结构324,第二挡板调节结构324与控制机构400连接。通过在保温壳体320顶部设置与通风管中设置的通风通道连通的蓄热出风口204,并在蓄热出风口204处设置可通过第二挡板调节结构324进行调节的出风挡板322,可对蓄热出风口204进行遮挡和开启,以控制流出通风管的热空气量。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进风挡板312和出风挡板322均可包括多层固体绝热气凝胶保温板或其他绝热性能良好的保温板形成的条形板体,该条形板体可水平放置于蓄热进风口202或蓄热出风口204处,可在保温壳体220顶部中心或底部中心形成扁形风口结构(即进风挡板和出风挡板)。而且,当保温壳体220底部和顶部的风口结构均垂直向上时,供热量最大,风口结构均旋转至水平时为关闭供热,风口结构的旋转靠伺服电机(即第一挡板调节结构314和第二挡板调节结构324均设为伺服电机)驱动。
此外,家用谷电蓄能采暖器还可包括与控制机构400连接的温度检测机构,温度检测机构可对高温谷电蓄热体210的温度和供热的室内温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的结果输送给控制机构400,控制机构400就可以对谷电蓄热机构200进行调节,也可对谷电供热机构300进行调节以实现对输送到室内的热量进行调节,以满足用户供热需求。
具体地,上述温度检测机构可包括设于高温谷电蓄热体210中的第一温度传感器430,以及设于采暖器壳体100外的第二温度传感器440,第一温度传感器430和第二温度传感器440均与控制机构400连接。通过设于高温谷电蓄热体210中设置的第一温度传感器430可对高温谷电蓄热体210的温度直接进行检测,当高温谷电蓄热体210内的温度达到设定值时,便可通过控制机构400控制高温加热结构停止对高温谷电蓄热体210进行加热;而温度未达到设定值时,就继续对高温谷电蓄热体210进行加热。此外,通过设于采暖器壳体100外的第二温度传感器440,可对采暖器供热的建筑物室内的温度进行检测,当室内温度达到设定值时,可停止对室内进行供热;当室内温度未达到设定值时,可继续对室内进行供热。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温度设定使高温谷电蓄热体的温度在谷区供电时段供暖的同时恒定在500℃±10℃,并确保在非谷区供电时段,控制第一挡板调节结构314(或第二挡板调节结构324)驱动进风挡板312(或出风挡板322)在水平与垂直之间的转动使得谷电蓄能采暖器供暖出口(壳体出风口)温度在50℃~70℃之间,并确保24小时持续供暖。
此外,上述控制机构400可包括设于采暖器壳体内的控制器主体410,以及设于采暖器壳体100上的控制面板420,控制面板420与控制器主体410电连接,控制器主体410与第一挡板调节结构314、第二挡板调节结构324、第一温度传感器430、第二温度传感器440、引风机330及高温加热结构230等结构连接。通过控制面板420可以直接对这些结构进行参数设置和参数显示,控制直观方便。而且,该控制器主体410和控制面板420可采用现有的控制器和控制面板。
而且,上述家用谷电蓄能采暖器的主要加工及工作过程如下:根据蓄热量大小定制蓄热立方体混凝土预制模型,将U型加热管及通风管在预制模型中定位,灌注高温混凝土于预制模型中凝固定型后即形成高温谷电蓄热体;在高温谷电蓄热体表面铺设第一温度传感器,并在高温谷电蓄热体表面裹设保温壳体,保温壳体上下开有风口(即蓄热进风口和蓄热出风口),并分别在蓄热进风口和蓄热出风口安装进风挡板和出风挡板,进风挡板和出风挡板两侧安装有伺服电机(第一挡板调节结构或第二挡板调节结构);然后安装采暖器壳体和控制机构,以形成家用谷电蓄能采暖器。
工作过程中,控制机构通过温度设定使高温谷电蓄热体的温度在谷区供电时段,并在供暖的同时恒定在500℃±10℃,并确保24小时对建筑内部持续供暖。而且在供暖时,贯流风机启动供风,第一挡板调节结构和第二挡板调节结构分别驱动进风挡板和出风挡板在水平与垂直之间的转动,使得谷电蓄能采暖器供暖出口(壳体出风口)温度在50℃~70℃之间。低于50℃时进风挡板和出风挡板全部开启(均位于竖直方向),高于70℃时进风挡板和出风挡板全部关闭(水平方向)。当第二温度传感器感知室温达到设定值时,进风挡板和出风挡板全部关闭,同时贯流风机也停止运转,以减少高温谷电蓄热体中蓄热能量的散失。控制机构控制家用谷电蓄能采暖器进行一整天的供暖后,又迎来了一个谷区时段,再一次进行蓄热以及供热。然后,重复以上循环。此外,在极端天气下高温谷电蓄热体的蓄热量不足时,控制机构可控制家用谷电蓄能采暖器在平区时段内进行供暖和能量的补充,最大限度的减少费用的花销。
而且,上述家用谷电蓄能采暖器可作为基本供热单元,可根据建筑负荷大小增减其数量。配置原则:家用谷电蓄能采暖器的电功率大于1.5*热负荷指标*供暖面积(节能建筑)。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谷电蓄热机构可以对夜晚时段的电能(即谷电)进行蓄热,并通过谷电供热机构对外进行供热,这样可以对谷电进行充分利用,节约能源,而且环保清洁,同时还可降低电能的试验费率,便于在广大普通消费者中进行普及使用。而且,应用这种家用谷电蓄能才暖器,无需进行电力改造,利用居民生活用电容量即可实现居民的自供暖,市政将不再有管网铺设,也不再有管网配套费用,大大降低了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家用谷电蓄能采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采暖器壳体,设于所述采暖器壳体中的谷电蓄热机构、以及与所述谷电蓄热机构对应的谷电供热机构,以及与所述谷电蓄热机构和所述谷电供热机构连接的控制机构;
所述谷电蓄热机构包括设于所述采暖器壳体中的保温壳体,设于所述保温壳体中的高温谷电蓄热体,以及设于所述高温谷电蓄热体中的高温加热结构,所述高温加热结构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
所述谷电供热机构包括设于所述采暖器壳体底部和所述保温壳体底部之间的进风结构,设于所述保温壳体顶部和所述采暖器壳体顶部之间的出风结构,以及贯设于所述高温谷电蓄热体中的通风结构,所述通风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风结构和所述出风结构对应,所述进风结构和所述出风结构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谷电蓄能采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结构具有围设形成于所述采暖器壳体底部与所述保温壳体底部之间的进风腔,以及开设于所述采暖器壳体底部、并与所述进风腔连通的壳体进风口;
所述进风结构包括设于所述保温壳体底部、并与所述通风结构对应的进风窗结构,以及设于所述进风腔中、并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的引风机,所述引风机与所述进风窗结构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用谷电蓄能采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结构具有围设形成于所述采暖器壳体顶部与所述保温壳体顶部之间的出风腔,所述采暖器壳体顶部开设有与所述出风腔连通的壳体出风口;
所述出风结构包括设于所述保温壳体顶部、并与所述通风结构对应的出风窗结构,所述出风窗结构通过所述出风腔与所述壳体出风口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家用谷电蓄能采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高温谷电蓄热体中的通风管,所述通风管两端分别与所述进风窗结构和所述出风窗结构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家用谷电蓄能采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窗结构具有开设于所述保温壳体底部的蓄热进风口,所述蓄热进风口连通所述通风管中的通风通道和所述进风腔;
所述进风窗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蓄热进风口处的进风挡板,以及设于所述保温壳体上、并与所述进风挡板连接的第一挡板调节结构,所述第一挡板调节结构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家用谷电蓄能采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窗结构具有开设于所述保温壳体顶部的蓄热出风口,所述蓄热出风口连通所述通风管中的通风通道和所述出风腔;
所述出风窗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蓄热出风口处的出风挡板,以及设于所述保温壳体上、并与所述出风挡板连接的第二挡板调节结构,所述第二挡板调节结构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家用谷电蓄能采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加热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高温谷电蓄热体中的至少一根高温加热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家用谷电蓄能采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加热管设为U形加热管。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家用谷电蓄能采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谷电蓄热体设为浇筑成型于所述高温加热结构外的高温混凝土块或镁砖,所述保温壳体裹设于所述高温混凝土块或所述镁砖外;
所述保温壳体设为固体绝热气凝胶保温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家用谷电蓄能采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的温度检测机构;
所述温度检测机构包括设于所述高温谷电蓄热体中的第一温度传感器,以及设于所述采暖器壳体外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
CN201920800392.8U 2019-05-28 2019-05-28 家用谷电蓄能采暖器 Active CN2100356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00392.8U CN210035671U (zh) 2019-05-28 2019-05-28 家用谷电蓄能采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00392.8U CN210035671U (zh) 2019-05-28 2019-05-28 家用谷电蓄能采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35671U true CN210035671U (zh) 2020-02-07

Family

ID=69345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00392.8U Active CN210035671U (zh) 2019-05-28 2019-05-28 家用谷电蓄能采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356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81500A (zh) * 2019-05-28 2019-08-02 深圳市中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家用谷电蓄能采暖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81500A (zh) * 2019-05-28 2019-08-02 深圳市中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家用谷电蓄能采暖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37077U (zh) 一种多功能相变储热电暖器
CN207050228U (zh) 一种固体蓄热装置
CN103017353B (zh) 一种玻璃管式太阳能空气集热供风系统
CN112984597A (zh) 一种基于相变材料的夹层通风式供热系统
CN2835647Y (zh) 设有水冷外套的空调压缩机
CN206113097U (zh) 高效储热式电采暖器
CN207132431U (zh) 固体蓄热式供热设备
CN109737486B (zh) 一种集热蓄热墙和空气水集热器的组合供暖系统
CN105240898A (zh) 一种相变蓄热的取暖器
CN210035671U (zh) 家用谷电蓄能采暖器
CN202254296U (zh) 移动式高温固体蓄热电锅炉供暖、制冷系统
CN202993578U (zh) 一种多孔板腔式太阳能空气集热供风系统
CN210425386U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冷热双蓄型空调装置
CN205191703U (zh) 一种相变蓄热的取暖器
CN107255303A (zh) 太阳能屋顶蓄热温室供暖系统
CN201348305Y (zh) 一种太阳能取暖器
CN202993583U (zh) 一种玻璃管式太阳能空气集热供风系统
CN202613653U (zh) 感温式空调扇
CN205991548U (zh) 一种智能蓄热电锅炉
CN110081500A (zh) 家用谷电蓄能采暖器
CN207035307U (zh) 太阳能屋顶蓄热温室供暖系统
CN201057481Y (zh) 节能热交换通风管道
CN209246429U (zh) 组合式太阳能热水器
CN202855786U (zh) 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装置
CN207599866U (zh) 一种新型壁挂炉复合供热系统一体式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