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31205U - 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衣物处理剂配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衣物处理剂配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31205U
CN210031205U CN201920017979.1U CN201920017979U CN210031205U CN 210031205 U CN210031205 U CN 210031205U CN 201920017979 U CN201920017979 U CN 201920017979U CN 210031205 U CN210031205 U CN 2100312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ensing device
detergent
laundry treatment
treatment agent
wa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1797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华
姚午厚
李青
黄本财
高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Drum Washing Mach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Drum Washing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Drum Washing Mach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Drum Washing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1797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312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312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312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 Accessory Of Washing/Drying Machine, Commercial Washing/Drying Machine, Other Washing/Drying Machin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衣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衣物处理剂配送装置。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的洗涤剂瞬时进入衣物处理桶导致的洗涤剂溶解不完全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衣物处理剂配送装置,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包括衣物处理桶,所述配送装置放置在所述衣物处理桶内,所述配送装置包括彼此连接或者一体成型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共同形成用于存放衣物处理剂的容纳空间,其中,所述第一部分设置有连通单元。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配送装置,并在第一部分设置连通单元以便衣物处理剂能够通过该连通单元中的至少一部分进入所述衣物处理桶内。

Description

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衣物处理剂配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衣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衣物处理剂配送装置。
背景技术
以滚筒洗衣机为例,洗涤剂的投放方式主要包括直接向内筒内投放、投放模块投放以及通过容纳有洗涤剂的洗涤球投放三种。其中,直接向内筒内投放存在溶解不完全导致洗涤剂结块的问题,投放模块投放存在冲洗不均匀导致洗涤剂残留在模块内壁的问题,而通过洗涤球投放洗涤剂由于存在能够持续、均匀投放洗涤剂的优点而逐渐成为了消费者更青睐的洗涤剂投放方式。
不过,目前的洗涤球结构通常是将整个洗涤球均设置为镂空结构,在洗涤过程中,洗涤剂通过分布在洗涤球各个方位的通孔无差别地进入内筒,因此往往存在洗涤剂的瞬时流量较大从而导致溶解不完全等问题。此外,这样的洗涤球就只能盛放颗粒较大的固态洗涤剂,如洗衣粉,洗衣液、柔顺剂等液态衣物处理剂由于无法在洗涤球内停留因此不适用于此类洗涤剂的投放。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洗涤剂瞬时进入衣物处理桶导致的洗涤剂溶解不完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衣物处理剂配送装置,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包括衣物处理桶,所述配送装置放置在所述衣物处理桶内,所述配送装置包括彼此连接或者一体成型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共同形成用于存放衣物处理剂的容纳空间,其中,所述第一部分设置有连通单元,以便所述容纳空间内的衣物处理剂能够通过所述连通单元的至少一部分进入所述衣物处理桶内。
在上述衣物处理剂配送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连通单元包括第一连通结构,所述第一连通结构为形成在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一侧的开放口。
在上述衣物处理剂配送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开放口朝靠近所述第二部分的一侧沿所述开放口的径向向内延伸有环状翻边。
在上述衣物处理剂配送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环状翻边在靠近所述第二部分的一侧延伸有引导结构。
在上述衣物处理剂配送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引导结构分布于所述环状翻边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区域。
在上述衣物处理剂配送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连通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连通结构,所述第二连通结构设置于所述环状翻边与所述第一部分的交界区域。
在上述衣物处理剂配送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连通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连通结构,所述第三连通结构设置于所述环状翻边和/或所述第一部分上并且其尺寸小于所述第一连通结构。
在上述衣物处理剂配送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配送装置为球状结构。
在上述衣物处理剂配送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部分在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设置有安置结构,以便所述第一部分在工作状态下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上方。
在上述衣物处理剂配送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安置结构为形成在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的平面;或者所述安置结构为形成在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的向上凹进的台面。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衣物处理桶内配置配送装置,并在配送装置内存放衣物处理剂,以便实现衣物处理剂的投放。其中,配送装置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设置有连通单元,这样一来,通过在洗涤球的局部区域设置连通单元,能够使液态洗涤剂以及小颗粒的固态洗涤剂均可停留在容纳空间对应于第二部分的区域。并且,由于连通单元的分布面积较小,因此在洗涤过程中,衣物处理剂能够通过该连通单元较慢地进入衣物处理桶,以便衣物处理剂能够更加充分地溶于洗涤水然后清洗衣物。并且由于容纳空间对应于第二部分的区域存放的是密度大于洗涤水的洗涤剂,因此第二部分可以持续处于下方,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洗涤球在洗涤过程中大角度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部分的远离第二部分的一侧设置作为第一连通结构的较大的开放口,以便衣物处理剂能够通过该开放口进入配送装置,以及在洗涤过程中大部分的衣物处理剂能够通过该开放口进入衣物处理桶,并且由于第二部分持续处于第一部分的下方,因此也不会出现由于配送装置的大角度侧翻而导致衣物处理剂投入过快的问题。进一步地,该开放口在靠近第二部分的方向沿开放口的径向内侧延伸有环状翻边,以便将衣物处理剂倒入配送装置时能够起到引导衣物处理剂流入配送装置,以及在洗涤过程中配送装置发生一定角度的侧翻时能够部分阻挡衣物处理剂流出配送装置,从而避免了因小角度的侧翻而引起的大量的衣物处理剂瞬时进入衣物处理桶而导致的溶解不完全的问题。此外,在靠近第二部分的一侧沿环状翻边的周向局部区域延伸有引导结构,以便在将衣物处理剂倒入配送装置时引导衣物处理剂流入配送装置,以及在配送装置侧翻时能够更进一步地阻挡衣物处理剂瞬时进入衣物处理桶。
此外,在环状翻边和第一部分的连接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连通结构,如沿开放口周向分布的若干个长条孔,以便在配送装置内的衣物处理剂的量较少且无法从开放口中流出时,这部分少量的衣物处理剂能够从该至少一个第二连通结构处流出。此外,还可以在环状翻边和/或第一部分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连通结构,如较小的连通孔,以便在洗涤时间较短或者衣物处理剂的投放需求较大时,能够同时通过(第一、第三)连通结构进入衣物处理桶,从而具有良好的投放适应性。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洗涤球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衣物处理剂配送装置。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洗涤球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洗涤球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洗涤球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洗涤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洗涤球侧翻45°角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洗涤球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洗涤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洗涤球设置有圆孔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第一部分;11、开放口;12、第一对接结构;13、环状翻边;131、上部分;132、下部分;133、引导结构;134、开口;135、通孔;14、圆孔;2、第二部分;21、安置面;22、第二对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本实施例的配送装置是以洗涤球为例来进行阐述的,但是洗涤球的外部结构或者内部的容纳空间还可以是其它结构,如,六面体等。又如,虽然本实施例是以滚筒洗衣机为例来进行阐述的,但是还可以适用波轮洗衣机、洗干一体机、子母机等其他类型的衣物处理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表述,本实用新型中的衣物处理剂中的“剂”并不局限于物理意义的液态,还可以是固态等。如衣物处理剂可以是洗涤剂、柔顺剂、洗衣粉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照图1、图2和图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洗涤球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洗涤球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洗涤球的结构示意图三。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并按照图1中所示的方位,本实用新型的洗衣机包括衣物处理桶,存放有洗涤剂的洗涤球放置在作为衣物处理桶的内筒内以便实现衣物处理剂的投放。其中,洗涤球包括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以彼此连接的方式扣合而成,如螺纹连接,以便洗涤完毕后能够分开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以便清洗洗涤球内的衣物处理剂残余。并且,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形成有球形的容纳空间,在该容纳空间内存放有衣物处理剂,如洗涤剂,以便在洗涤过程中洗涤剂从该容纳空间进入内筒,并溶解于内筒内的洗涤水中,从而起到清洗衣物的目的。
可以看出,第一部分1设置有开放口11,以便洗涤剂通过开放口11进入内筒;第二部分2仅在靠近第一部分的位置设置有与第一部分的连通口,其他部位均为密闭结构,这样一来,洗涤剂存放于洗涤球内后,由于洗涤剂的密度大于洗涤水的密度,在洗涤剂的重力作用下使得第二部分2位于第一部分1的下方,并且洗涤剂主要停留在容纳空间对应于第二部分的区域。也就是说,通过设置在上方的第一部分1上的开放口11,容纳空间内的洗涤剂流入内筒的通道仅为上方的开放口,由于该开放口的分布面积较小,因此,在洗涤过程中,洗涤剂能够较慢地进入内筒,使得洗涤剂能够充分地溶解在洗涤水中,以便更好地清洗衣物。
参照图4和图5,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洗涤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洗涤球侧翻45°角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并按照图4所示的方位,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通过彼此扣合而成,其中,第一部分1设置有第一对接结构12,第二部分2设置有第二对接结构22,通过第一对接结构12和第二对接结构22的匹配连接实现。以右侧的匹配连接处为例,第一对接结构12为第一部分1的内壁向内延伸的伸出端,该伸出端的端部包括左侧的竖直部分以及与竖直部分垂直并向右的横向部分,第二对接结构22包括沿第二部分2内壁从右至左延伸的弯折。在组装好的状态下,该弯折正好安装在由竖直部分与横向部分形成的折弯区域内,以便实现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的扣合。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还可以以其他的方式实现扣合连接,如卡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还可以是一体成型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上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设置方式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参照图1、图3和图4,如图1、图3和图4并按照图1中所示的方位,第二部分2的下侧设置有安置面21,如中部向上凹进的台面,以便在工作状态下,洗涤球能够相对稳定地处于第一部分1位于上方而第二部分2位于下方的状态,在洗涤球随着洗涤水运动过程中不会因较小的角度侧翻就导致洗涤球瞬时大量进入内筒;此外,这样的设置还能保证洗涤球在非工作状态下能够稳定放置于任一水平面,方便收纳。此外,在容纳空间内的洗涤剂含量较少时,这样的设置使得只要容纳空间内有洗涤水就能够与底部残余的洗涤剂接触并将其溶解,降低了洗涤剂的残余量。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部分的下侧还可以设置为其他结构的安置面,如平面或者波纹结构等其他便于洗涤球稳定放置的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安置面的直径大致为洗涤球直径的二分之一,以便进一步确保洗涤球整体的稳定性,减少洗涤球随洗涤水运动过程中因较小的角度的侧翻就导致大量洗涤剂瞬时进入内筒的可能性。可以理解的是,安置面的直径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若太大,则会减小洗涤球内容纳洗涤剂的空间,也就是说会减小洗涤球的盛放能力。若太小,则会导致洗涤球的稳定性降低,也就是说这种情形下的洗涤球在发生较小角度的侧翻时相对于平面的直径更大时发生相同程度的侧翻时更容易发生大量洗涤剂瞬时进入内筒的可能。
可以看出,第二部分2的高度高于第一部分1,且第二部分2的高度大于洗涤球的直径的二分之一,以便在容纳空间内存放于有较多的洗涤剂时拆开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在第二部分盛放大部分的洗涤剂以免浪费洗涤剂。
参照图4、图6和图7,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洗涤球的结构示意图四,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洗涤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4、图6和图7所示并按照图6中所示的方位,在第一部分的上方形成有第一连通结构,即位于第一部分上方的开放口11,以便在洗涤前通过该开放口将洗涤剂装入该洗涤球的容纳空间内,在工作状态时大部分的洗涤剂通过该开放口进入内筒。
可以理解的是,开放口的直径为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若开放口过大,则可能存在洗涤剂的流放速率过快,导致洗涤剂溶解不完全的问题;若开放口过小,则可能存在洗涤剂的流放速率过慢,导致洗涤剂无法在洗涤程序既定的时间范围内全部进入内筒,也就是说,洗涤过程加入的洗涤剂的量偏小,洗涤水中的洗涤剂的含量偏低,降低了清洁衣物的能力。
继续参照图4、图6和图7,开放口沿径向内侧向下延伸有环状翻边13,以便在洗涤前洗涤剂沿该环状翻边流入洗涤球的容纳空间内,在工作状态时能够阻挡部分洗涤剂以免过多的洗涤剂瞬间进入内筒。其中,环状翻边13包括上部分131和下部分132,长度较长的上部分131的上表面设置为斜面,长度较短的下部分132的上表面设置为曲面,可以看出,斜面的倾斜角度与曲面在与斜面的交点处的切线的倾斜角度不同,进一步地,斜面的倾斜角度小于曲面的切线的倾斜角度,如斜面的倾斜角度为45°,曲面的切线的倾斜角度为45°-90°,这样一来,在洗涤前洗涤剂能够沿环状翻边自上而下流入容纳空间。
对于同一位置的环状翻边与第一部分的内壁之间的空间来说,设置倾斜角度较小的平面比设置倾斜角度较大的曲面能够获得更大的容纳区域,也就是说,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获得更大的环状翻边与第一部分的内壁之间的容纳区域,也就是说,可以获得更大的有效容纳洗涤剂的空间。
继续参照图4、图5、图6和图7,如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环状翻边的下部分沿周向形成有开口134,该开口134的直径为洗涤球直径的二分之一,环状翻边的斜面部分的倾斜角度为45°。在工作状态时,当洗涤球发生较大角度的侧翻时,在容纳空间内仍然能够存放二分之一的容纳空间体积的洗涤剂,也就是说,洗涤球在内筒发生各种角度的侧翻时,容纳空间内仍能存放二分之一体积的液体(洗涤剂与洗涤水的混合物),并不会发生容纳空间内的所有液体全部进入内筒的情况。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确保洗涤剂均匀地进入内筒并与洗涤水均匀混合。
继续参照图4、图6和图7,如图4、图6和图7所示,环状翻边13的下部分沿周向的局部向下延伸有引导结构133,以便在洗涤前能够引导洗涤剂流入容纳空间,在工作状态时,能够部分阻挡洗涤剂流向内筒。可以理解的是,引导结构是沿开放口的周向局部设置的,这是因为,如果引导结构分布在开放口的整个周向,也就相当于将开口的直径进一步地缩小,也就是容纳空间内的洗涤剂进入内筒的连通孔变小,这样一来,洗涤剂进入内筒所需要的时间就会边长,可能无法在既定的时间范围内完全进入内筒,降低了清洁衣物的能力。
继续参照图4、图6和图7,如图4、图6和图7所示,在环状翻边13和第一部分1的交界区域,也就是环状翻边13和开放口11的连接处对称设置有两个通孔135,如,条形孔,以便在容纳空间内的洗涤剂的含量较少时,不管洗涤球侧翻至哪个角度,洗涤剂都能够通过任一通孔进入内筒,降低了容纳空间内的洗涤剂的残余量。可以理解的是,通孔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只要使容纳空间内的洗涤剂都进入容纳空间内即可。可以理解的是,通孔还可以设置为其他的允许洗涤剂通过的形状,如圆孔。
参照图8,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洗涤球设置有圆孔的结构示意图一。如图8所示,在环状翻边和第一部分上还均匀分布有多个连通孔,如圆孔14,容纳空间内的洗涤剂能够同时通过开口134和多个圆孔14分别进入内筒,以便在快速洗涤时洗涤剂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均匀地进入内筒。可以理解的是,多个圆孔还可以仅设置在环状翻边上,也可以仅设置在第一部分上,根据具体的洗涤需求来进行设置。可以看出,圆孔的直径小于开口的直径,以便大部分洗涤剂是通过开口进入内筒的,并且在进入内筒之前不会大量的从圆孔进入内筒,从而确保洗涤剂能够在既定的时间内进入内筒但不会瞬时大量的进入内筒。
可以理解的是,多个圆孔还可以根据需要集中分布在某个区域,以第一部分上的圆孔为例,可以集中分布在靠近第二部分的区域,以便在洗涤球侧翻的角度不太大洗涤剂还不能从开放口处进入内筒时,洗涤剂能够从该部分的圆孔处进入内筒,以便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容纳空间内的洗涤剂;也可以集中分布在靠近环状翻边的区域,以便在洗涤球侧翻的角度较大时洗涤剂能够同时从圆孔和开口处均匀进入内筒,而不会造成某处的瞬时洗涤剂流量过大。可以理解的是,多个连通孔的形状还可以是其他的设置形式,如三角形孔等其他便于洗涤剂通过的结构。
此外,由于特殊的使用环境,洗涤球需要具有一定的刚度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耐热性,因此,洗涤球一般采用耐热塑性材料制成,如LDPE、PP或PTV等。这是因为,在洗涤过程中,洗涤球与待洗衣物缠绕在一起,若洗涤球的刚度过小,则会因衣物的挤压而变形,从而导致洗涤剂瞬间大量流入内筒,但刚度不易过大以免对衣物造成过大的磨损;在加热洗涤或者自清洁模式时,具有一定耐热性的洗涤球能够长时间持续使用。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洗涤球设置为由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扣合而成,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形成的容纳空间内存放洗涤剂,并且在第一部分设置有连通单元,也就是在洗涤球的局部设置有连通单元,使得洗涤剂主要停留在容纳空间对应于第二部分的区域,在洗涤剂的重力作用下第二部分持续处于第一部分的下方,而连通单元的分布面积较小,这样一来,在洗涤过程中洗涤剂就能够较慢地进入内筒以便实现洗涤剂的投放。其中,在第一部分设置有开放口,并在开放口向下延伸有环状翻边,以便洗涤剂在环状翻边的引导下通过该开放口进入洗涤球,以及在工作状态下在环状翻边的部分阻挡作用下通过该开放口慢慢地进入内筒。此外,沿环状翻边的周向局部区域向下延伸有引导结构,以便进一步引导洗涤剂流入洗涤球,以及在工作状态下阻挡洗涤剂大量进入内筒内。进一步地,在环状翻边和第一部分的连接处对称设置有两个条形孔,在洗涤剂较少时能够通过任一条形孔流出以便减少洗涤球内洗涤剂的残余量。更进一步地,在环状翻边和第一部分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圆孔,以便在洗涤时间较短或者洗涤剂投放量较大时,能够同时通过开放口和多个圆孔均匀地进入内筒。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衣物处理剂配送装置,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包括衣物处理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送装置放置在所述衣物处理桶内,所述配送装置包括彼此连接或者一体成型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共同形成用于存放衣物处理剂的容纳空间,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设置有连通单元,以便所述容纳空间内的衣物处理剂能够通过所述连通单元的至少一部分进入所述衣物处理桶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剂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单元包括第一连通结构,所述第一连通结构为形成在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一侧的开放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剂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放口朝靠近所述第二部分的一侧沿所述开放口的径向向内延伸有环状翻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衣物处理剂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翻边在靠近所述第二部分的一侧延伸有引导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衣物处理剂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结构分布于所述环状翻边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处理剂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连通结构,所述第二连通结构设置于所述环状翻边与所述第一部分的交界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衣物处理剂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连通结构,所述第三连通结构设置于所述环状翻边和/或所述第一部分上并且其尺寸小于所述第一连通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剂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送装置为球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衣物处理剂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在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设置有安置结构,以便所述第一部分在工作状态下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衣物处理剂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置结构为形成在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的平面;或者
所述安置结构为形成在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的向上凹进的台面。
CN201920017979.1U 2019-01-04 2019-01-04 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衣物处理剂配送装置 Active CN2100312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17979.1U CN210031205U (zh) 2019-01-04 2019-01-04 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衣物处理剂配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17979.1U CN210031205U (zh) 2019-01-04 2019-01-04 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衣物处理剂配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31205U true CN210031205U (zh) 2020-02-07

Family

ID=69343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17979.1U Active CN210031205U (zh) 2019-01-04 2019-01-04 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衣物处理剂配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312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08380B2 (en) Washing machine
AU2015262218B2 (en) Washing machine
CN106637833B (zh) 用于滚筒洗衣机的溶解装置和具有其的滚筒洗衣机
EP0225859A2 (en) Solid block chemical dispenser for cleaning systems
CN205012055U (zh) 用于洗衣机的洗涤剂盒及具有其的洗衣机
CN108625103A (zh) 洗衣机、微泡沫发生器和供给包含微泡沫的洗涤水的方法
CN210031205U (zh) 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衣物处理剂配送装置
CN109457444B (zh) 一种用于波轮洗衣机的慢速粉末盒
CN104746312A (zh) 一种洗衣粉速溶进水盒组件
CN111411483A (zh) 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衣物处理剂配送装置
CN206337407U (zh) 洗衣球和具有洗衣球的洗衣机
CN204803573U (zh) 波轮洗衣机
JP2018527120A (ja) 洗剤自動添加システムおよび洗濯機
CN2900589Y (zh) 水封结构和使用该结构的洗涤设备
CN207062598U (zh) 一种洗衣粉投放盒及波轮洗衣机
CN106637834B (zh) 用于滚筒洗衣机的溶解装置和具有其的滚筒洗衣机
CN206359786U (zh) 一种带有发泡装置的洗衣机
US20210230785A1 (en) Additive dispenser for varying the types of additives within a washing machine appliance
CN210104338U (zh) 投放装置和衣物处理装置
CN206570561U (zh) 一种洗涤剂检测投放装置
CN216256967U (zh) 一种拖把清洗桶
CN214458979U (zh) 一种手动加皂液装置
CN204589619U (zh) 卫浴集成洗衣装置
CN216006343U (zh) 一种桶体组件及衣物处理装置
CN217244244U (zh) 投放盒和具有其的洗涤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