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27851U - 一种缆绳释放及水下设备回收打捞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缆绳释放及水下设备回收打捞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27851U
CN210027851U CN201822247491.6U CN201822247491U CN210027851U CN 210027851 U CN210027851 U CN 210027851U CN 201822247491 U CN201822247491 U CN 201822247491U CN 210027851 U CN210027851 U CN 2100278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release
hawser
equipment
storage cab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4749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金莹
刘惠
胡小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 750 Test Field of 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o 750 Test Field of 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 750 Test Field of 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Corp filed Critical No 750 Test Field of 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Corp
Priority to CN20182224749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278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278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2785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oring, Repeated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Of Elongat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缆绳释放及水下设备回收打捞装置,包括浮球、缆绳储存舱、缆绳、释放单元和结构支架,其中,浮球与缆绳储存舱外圆筒上的内沿相接,缆绳储存舱支撑于结构支架上,其特征在于,缆绳储存舱是由内圆筒、外圆筒及底板围成的腔体结构,其中,在外圆筒外壁均匀设有数个对称的通槽,通槽围成的区域内纵向设有数个挂钩;缆绳在缆绳储存舱内自下而上、自外圆筒内壁向内圆筒外壁紧密盘绕,每盘绕数层就由一组弹力收紧圈收紧。本实用新型通过多组弹力收紧圈收紧缆绳,使缆绳有序紧密地储存在缆绳舱内,确保缆绳在释放过程中无松散塌陷、扭曲折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缆绳释放及水下设备回收打捞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缆绳释放及包括有该缆绳释放装置的水下设备回收打捞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对水域的开发,越来越多的设施设备需要长期放置在水下。相应的需要定期对这些水下设备进行回收维护。由于设备布放在水下海床上,设备打捞回收就成了问题。通常在浅水区域需要潜水员下水操作;深水区域采用水下机器人进行操作,再由施工船只将设备吊出水面进行相应的维护或回收。无论是潜水员或是水下机器人,出动一次需要很多相应的配套设备,费用高昂,耗时费力。现有技术回收打捞水下设备的装置主要是通过浮球带动缆绳的方法将设备牵引出水面,但缆绳在水底由于水的浮力作用下易发生松散、扭曲打折的情况,使浮球上升时不能顺利带动缆绳而导致设备不能顺利打捞。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缆绳释放装置,可使缆绳有序紧密地储存在缆绳舱内,缆绳释放时有序地释放不打结,使缆绳能够有序紧密地储存在缆绳舱内,确保缆绳在释放过程中无松散塌陷、扭曲打折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下设备回收打捞装置,可对水下设备进行顺利打捞。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缆绳释放及水下设备回收打捞装置,包括浮球(1)、缆绳储存舱(2)、缆绳(3)、释放单元(4)和结构支架(5),其中,浮球(1)与缆绳储存舱(2)外圆筒上的内沿相接,缆绳储存舱(2)支撑于结构支架(5)上,其特征在于,缆绳储存舱(2)是由内圆筒、外圆筒及底板围成的腔体结构,其中,在外圆筒外壁均匀设有数个对称的通槽(21),通槽(21)围成的区域内纵向设有数个挂钩(22);缆绳(3)在缆绳储存舱(2)内自下而上、自外圆筒内壁向内圆筒外壁紧密盘绕,每盘绕数层就由一组弹力收紧圈(23)收紧,缆绳(3)的一端为缆绳固定端(31),缆绳固定端(31)与固定在设备(6)上表面的设备起重吊环(6a)连接,缆绳(3)的另一端为缆绳释放端(32),缆绳释放端(32)与浮球(1)上的系缆扣(12)连接。
优选地,所述弹力收紧圈(23)套设在缆绳储存舱(2)的内圆筒上,对角端分别从对称的两个通槽(21)拉出挂在缆绳储存舱(2)外壁相应的挂钩(22)上;两个弹力收紧圈(23)为一组,固定后的一组弹力收紧圈(23)呈十字状。
优选地,所述通槽(21)为U形、C形或V形结构;所述弹力收紧圈(23)通过弹性变形紧压下方的缆绳(3),并与相邻上层的缆绳(3)的下表面相抵。
优选地,所述通槽(21)的顶端位置不低于缆绳储存舱(2)内圆筒的上表面。
优选地,在缆绳储存舱(2)的底板下表面粘连有弹性胶皮(24)。
优选地,所述弹性胶皮(24)外形尺寸与缆绳储存舱(2)的底板相匹配,在弹性胶皮(24)的表面开设有一个与所述通孔位置相对应的圆孔,该圆孔直径略小于缆绳直径。
优选地,在缆绳储存舱(2)的外壁套设有圆柱形的弹性胶套(25),该弹性胶套(25)高度略大于缆绳储存舱(2)外圆筒高度。
优选地,所述缆绳(3)为高分子聚乙烯绳。
优选地,释放单元(4)包括从上至下依序设置的释放机构(41)和声学接收器(42)以及收紧杆(43),其中,释放单元(4)整体从缆绳储存舱(2)的内圆筒穿过;释放机构(41)柔性锁在浮球释放环(11)上;收紧杆(43)可调整地固定在结构支架(5)上,将浮球(1)向下拉紧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本实用新型中,缆绳(3)以由外而内、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盘绕,盘绕时,首先将缆绳固定端(31)连接在设备起重吊环(6a)上,设备起重吊环(6a)为一个环形和倒U形穿套结构,将缆绳固定端(31)紧紧缠绕在设备起重吊环(6a)的环形结构上,再将缆绳释放端(32)从缆绳储存舱(2)的底板上的通孔穿过进入缆绳储存舱(2),缆绳(3)按照由下向上逐层、由外向内逐圈紧密盘绕,每层盘绕后用软质棍棒将缆绳(3)夯实;缆绳(3)盘绕一层后,缆绳(3)按与缆绳储存舱(2)圆筒法线方向尽量小的角度从该层缆绳(3)上表面由内圈过度到外圈,再继续由外向内盘绕并将过渡位置的缆绳(3)压紧,层与层过度的位置按同一方向适当错开;过渡位置的缆绳(3)适度错开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由于每层过渡位置的缆绳堆叠而使缆绳(3)层呈现鼓起不平整的状态;由于缆绳(3)的柔性使得绳子盘绕完成后,过渡位置的缆绳(3)的总高度最终控制在一层缆绳(3)高度范围之内。缆绳(3)每盘绕数层后,由两个弹力收紧圈(23)收紧,使缆绳(3)始终处于弹力收紧圈(23)的收缩范围之内紧密盘绕不松散。弹力收紧圈(23)套设在内圆筒外壁上,每两个弹力收紧圈(23)为一组,对角端分别从外圆筒一组对称的通槽(21)拉出挂在外圆筒外壁相应的挂钩(22)上,固定后的一组弹力收紧圈(23)呈十字状,弹力收紧圈(23)与缆绳(3)相抵,通过弹性变形紧压下方的缆绳(3),缆绳释放端(32)从对应组弹力收紧圈(23)交叉圈内穿出收紧,缆绳(3)盘绕完成后,缆绳释放端(32)从一组弹力收紧圈(23)圈内穿出。上述步骤使得缆绳(3)在缆绳储存舱(2)内紧密有序盘绕不松散。
缆绳(3)盘绕完成后,再对整体水下设备打捞装置进行安装,安装时,将结构支架(5)焊接在待打捞的设备(6)上,然后将浮球(1)置于缆绳储存舱(2)上部外圆筒内沿上,缆绳释放端(32)与系缆扣(12)相连,释放机构(41)锁在浮球释放环(11)上,最后调整收紧杆(43)将浮球(1)收紧于缆绳储存舱(2)外圆筒内沿上。
打捞设备(6)时,将工作船驶向待打捞设备(6)所在水域附近,使用“便携式甲板单元”向声学接收器(42)发送声学释放指令,声学接收器由可充电电池供电,电池可由水下设备(6)提供的电源自动充电,断电后可待机时间5~24个月。声学接收器(42)接收到指令后迅速使释放机构(41)解锁,浮球释放环(11)解除约束后,浮球靠自身浮力带动缆绳释放端(32)将缆绳(3)由内向外按顺序向上释放,如图所示,由于弹力收紧圈(23)的存在,使得缆绳(3)在释放时受到稍许阻力,从而可避免缆绳(3)释放过快导致缆绳(3)出现无序打结的问题;缆绳(3)释放时,缆绳释放端(32)由弹力收紧圈(23)交叉圈内释放,始终保证缆绳(3)在释放时处于两层弹力收紧圈范围之内,带动缆绳(3)由内向外井然有序释放。由于缆绳(3)水中质量与自身浮力基本相等,故浮球(1)上浮过程中,除了缆绳(3)与弹力收紧圈(23)间很小的摩擦力外无其它作用力,可以顺畅浮出水面。通过浮球吊环(13)将浮球(1)拉至施工船上,再将缆绳释放端(32)从系缆扣(12)上解下并套在施工船起重设备上,最后由施工船将水下的设备(6)吊起。
设备吊起后,在施工船上对设备(6)进行维修和维护,维修完成后,再将本水下回收打捞装置安装在设备(6)上,最后将设备(6)吊在施工船起重设备上放入水底继续进行水下工作,周而复始,依序循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多组弹力收紧圈收紧缆绳,使缆绳能够有序紧密地储存在缆绳舱内,确保缆绳在释放过程中无松散塌陷、扭曲打折现象;缆绳储存舱外部缝隙由弹性胶皮和弹性胶套封堵,以及利用收紧杆来收紧浮球使浮球在水底能够被柔性锁住,使得缆绳储存腔体内呈密闭状态,以防止海生物或其它杂物进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缆绳缠绕收紧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缆绳舱的整体示意图。
图3本水下设备回收打捞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4为水下设备回收打捞装置整体外形示意图。
图5为本水下设备回收打捞装置的整体状态示意图。
图6为图5 A-A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本水下设备回收打捞装置放置在水面上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所示;1—浮球,11—浮球释放环,12—系缆扣,13-吊环;
2—缆绳储存舱,21—通槽,22—挂钩,23—弹力收紧圈,24—弹性胶皮,25—弹性胶套;
3—缆绳, 31-缆绳固定端,32—缆绳释放端;
4—释放单元,41—释放机构,42—声学接收器,43—收紧杆;
5—结构支架;
6—设备,6a—设备起重吊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阐述:
优选实施例1:
一种缆绳释放装置,包括缆绳储存舱2和缆绳3,其中,缆绳储存舱2是由内圆筒、外圆筒及底板围成的腔体结构,在外圆筒外壁均匀设有数个对称的通槽21,通槽21围成的区域内纵向设有数个挂钩22;缆绳3在缆绳储存舱2内自下而上、自外圆筒内壁向内圆筒外壁紧密盘绕,每盘绕数层就由一组弹力收紧圈23收紧,缆绳3的一端从缆绳储存舱预设在底板上的通孔穿出,为缆绳固定端31,缆绳3的另一端由一组弹力收紧圈23内穿出,为缆绳释放端32。
进一步的,弹力收紧圈23套设在缆绳储存舱2的内圆筒上,对角端分别从对称的两个通槽21拉出挂在缆绳储存舱2外壁相应的挂钩22上;两个弹力收紧圈23为一组,固定后的一组弹力收紧圈23呈十字状。
进一步的,通槽21为U形、C形或V形结构;所述弹力收紧圈23通过弹性变形紧压下方的缆绳3,并与相邻上层的缆绳3的下表面相抵。
进一步的,在缆绳储存舱2的底板下表面粘连有弹性胶皮24。
进一步的,弹性胶皮24外形尺寸与缆绳储存舱2的底板相匹配,在弹性胶皮24的表面开设有一个与所述通孔位置相对应的圆孔,该圆孔直径略小于缆绳直径。
进一步的,在缆绳储存舱2的外壁套设有圆柱形的弹性胶套25,该弹性胶套25高度略大于缆绳储存舱2外圆筒高度。
进一步的,通槽21的顶端位置不低于缆绳储存舱2内圆筒的上表面。
更进一步的,缆绳3为高分子聚乙烯绳。
本实施例中,缆绳的盘绕方式为:如图1~2所示,缆绳3以由外而内、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盘绕,首先将缆绳固定端31连接在设备起重吊环6a上,设备起重吊环6a为一个环形和倒U形穿套结构,将缆绳固定端31紧紧缠绕在设备起重吊环6a的环形结构上,再将缆绳释放端32从缆绳储存舱2的底板上的通孔穿过进入缆绳储存舱2,缆绳3按照由下向上逐层、由外向内逐圈紧密盘绕,每层盘绕后用软质棍棒将缆绳3夯实;缆绳3盘绕一层后,缆绳3按与缆绳储存舱2圆筒法线方向尽量小的角度从该层缆绳3上表面由内圈过度到外圈,再继续由外向内盘绕并将过渡位置的缆绳3压紧,层与层过度的位置按同一方向适当错开;过渡位置的缆绳3适度错开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由于每层过渡位置的缆绳堆叠而使缆绳3层呈现鼓起不平整的状态;由于缆绳3的柔性使得绳子盘绕完成后,过渡位置的缆绳3的总高度最终控制在一层缆绳3高度范围之内。缆绳3每盘绕数层后,由两个弹力收紧圈23收紧,使缆绳3始终处于弹力收紧圈23的收缩范围之内紧密盘绕不松散。
弹力收紧圈23套设在在内圆筒外壁上,每两个弹力收紧圈23为一组,对角端分别从外圆筒一组对称的U形通槽21拉出挂在外圆筒外壁相应的挂钩22上,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通槽形状为倒U形,固定后的一组弹力收紧圈23呈十字状。弹力收紧圈23与缆绳3相抵,通过弹性变形紧压下方的缆绳3。缆绳释放端32每盘绕数层后始终从对应组弹力收紧圈23交叉圈穿出收紧,盘绕完成后,缆绳释放端32再从一组弹力收紧圈23交叉圈内穿出,上述步骤使得缆绳3在缆绳储存舱2内紧密有序盘绕。
缆绳释放方式:如图3所示,缆绳释放端32在外力作用下向上拉伸时,缆绳释放端32带动缆绳3由内向外按顺序向上释放,如图所示,由于弹力收紧圈23的存在,使得缆绳3在释放时受到稍许阻力,从而可避免缆绳3释放过快导致的缆绳3出现无序打结的问题;缆绳3释放时,缆绳释放端32始终由弹力收紧圈23交叉圈内抽出,可保证缆绳3在释放时处于两层弹力收紧圈范围之内,带动缆绳3由内向外井然有序释放。
优选实施例2:
一种水下设备回收打捞装置,如图4~6所示,包括浮球1、释放单元4、结构支架5,还包括如优选实施例1所述的缆绳释放装置,其中,浮球1置于缆绳储存舱2外筒的内沿上,缆绳储存舱2固定在结构支架5上。
进一步的,释放单元4包括从上至下依序设置的释放机构41和声学接收器42以及收紧杆43,其中,该释放单元4整体从缆绳储存舱2的内圆筒穿过;释放机构41柔性锁在浮球释放环11上,收紧杆43可调整地固定在结构支架5上,将浮球1向下拉紧固定。
在使用该水下设备回收打捞装置前需对整体水下打捞设备进行安装,安装时,如图7,将结构支架5焊接在待打捞的设备6上,再将缆绳固定端31连接在设备起重吊环6a上,然后将浮球1置于缆绳储存舱2上部外圆筒内沿上,缆绳释放端32与系缆扣12相连,释放机构41锁在浮球释放环11上,最后调整收紧杆43将浮球1收紧于缆绳储存舱2外圆筒内沿上。
当需要对设备进行维护或维修时,进行设备6打捞工作,打捞时,将工作船驶向待打捞设备6所在水域附近,使用“便携式甲板单元”向声学接收器42发送声学释放指令,声学接收器42接收到指令后迅速使释放机构41解锁,浮球释放环11解除约束后,浮球靠自身浮力带动缆绳释放端32将缆绳3由内向外按顺序向上释放,如图7所示,由于弹力收紧圈23的存在,使得缆绳3在释放时受到稍许阻力而不至于释放过快导致缆绳3呈无序打结状态。由于缆绳3水中质量与自身浮力基本相等,故浮球1上浮过程中,除了缆绳3与弹力收紧圈23间很小的摩擦力外无其它作用力,可以顺畅浮出水面。通过浮球吊环13将浮球1拉至施工船上,再将缆绳释放端32从系缆扣12上解下并将缆绳释放端32套在施工船起重设备上,最后由施工船将水下的设备6吊起。
设备6吊起后,在施工船上对设备6进行维修和维护,维修完成后,再将本水下回收打捞装置安装在设备6上,最后由施工船起重设备将设备6吊起放入水底继续进行水下工作,周而复始,依序循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缆绳释放及水下设备回收打捞装置,包括浮球(1)、缆绳储存舱(2)、缆绳(3)、释放单元(4)和结构支架(5),其中,浮球(1)与缆绳储存舱(2)外圆筒上的内沿相接,缆绳储存舱(2)支撑于结构支架(5)上,其特征在于,缆绳储存舱(2)是由内圆筒、外圆筒及底板围成的腔体结构,其中,在外圆筒外壁均匀设有数个对称的通槽(21),通槽(21)围成的区域内纵向设有数个挂钩(22);缆绳(3)在缆绳储存舱(2)内自下而上、自外圆筒内壁向内圆筒外壁紧密盘绕,每盘绕数层就由一组弹力收紧圈(23)收紧,缆绳(3)的一端为缆绳固定端(31),缆绳固定端(31)与固定在设备(6)上表面的设备起重吊环(6a)连接,缆绳(3)的另一端为缆绳释放端(32),缆绳释放端(32)与浮球(1)上的系缆扣(1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缆绳释放及水下设备回收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收紧圈(23)套设在缆绳储存舱(2)的内圆筒上,对角端分别从对称的两个通槽(21)拉出挂在缆绳储存舱(2)外壁相应的挂钩(22)上;两个弹力收紧圈(23)为一组,固定后的一组弹力收紧圈(23)呈十字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缆绳释放及水下设备回收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21)为U形、C形或V形结构;所述弹力收紧圈(23)通过弹性变形紧压下方的缆绳(3),并与相邻上层的缆绳(3)的下表面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缆绳释放及水下设备回收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缆绳储存舱(2)的底板上设有一个供缆绳穿过的通孔,缆绳储存舱(2)的底板下表面粘连有弹性胶皮(2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缆绳释放及水下设备回收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胶皮(24)外形尺寸与缆绳储存舱(2)的底板相匹配,在弹性胶皮(24)的表面开设有一个与所述通孔位置相对应的圆孔,该圆孔直径略小于缆绳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缆绳释放及水下设备回收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缆绳储存舱(2)的外壁套设有圆柱形的弹性胶套(25),该弹性胶套(25)高度略大于缆绳储存舱(2)外圆筒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缆绳释放及水下设备回收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21)的顶端位置不低于缆绳储存舱(2)内圆筒的上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缆绳释放及水下设备回收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绳(3)为高分子聚乙烯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缆绳释放及水下设备回收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单元(4)包括从上至下依序设置的释放机构(41)和声学接收器(42)以及收紧杆(43),其中,该释放单元(4)整体从缆绳储存舱(2)的内圆筒穿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缆绳释放及水下设备回收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机构(41)柔性锁在浮球释放环(11)上;所述收紧杆(43)可调整地固定在所述结构支架(5)上,使其将浮球(1)向下拉紧固定。
CN201822247491.6U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缆绳释放及水下设备回收打捞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278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47491.6U CN210027851U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缆绳释放及水下设备回收打捞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47491.6U CN210027851U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缆绳释放及水下设备回收打捞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27851U true CN210027851U (zh) 2020-02-07

Family

ID=69343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47491.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27851U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缆绳释放及水下设备回收打捞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2785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08858A (zh) * 2018-12-29 2019-05-2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七五0试验场 一种缆绳释放装置及水下设备回收打捞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08858A (zh) * 2018-12-29 2019-05-2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七五0试验场 一种缆绳释放装置及水下设备回收打捞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37155B2 (ja) 中層浮魚礁の回収方法及びこれに使用する回収用金具
US6192691B1 (en) Method of collecting methane hydrate gas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9094739B (zh) 适用于浮标码头测试时吊放回收的r形锚系与方法
CN109808858A (zh) 一种缆绳释放装置及水下设备回收打捞装置
CN113063627B (zh) 一种深海底边界层可控序列采水装置及布放方法
EP3188960B1 (en) Vessel recovery system and method
JP2011516779A (ja) 波エネルギー変換器を配置し回収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210027851U (zh) 一种缆绳释放及水下设备回收打捞装置
CN208602675U (zh) 水下机器人布放回收系统的抛绳机构
KR102080187B1 (ko) 어구용 부표의 부력을 조절하는 잠수식 가두리 양식장
WO2014026303A1 (zh) 一种外附加牵引式离岸海洋网箱升降控制装置及方法
JP4838906B1 (ja) 中層浮魚礁の回収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回収具
US8181589B2 (en) Gravity anchor
CN113306683A (zh) 一种自缚式水上救生设备及其水上救生方法
CN103185484B (zh) 一种水下机器人回收用自动抛绳器
JP2016016810A (ja) 係留方法、係留部材及び回収方法
CN109941406A (zh) 一种中小型浮力式海洋打捞设备
CN109353475B (zh) 一种水下滑翔机回收方法
CN110789669B (zh) 一种深水单点系泊中水浮筒回收下放系统及方法
CN110775223A (zh) 小、轻型自航器自充气回收装置
CN203844987U (zh) 一种射网式水面网格式救捞网
CN220905298U (zh) 一种具有绳仓的海底设备定时上浮装置
CN217730707U (zh) 一种无人灯光诱鱼船快速布放与回收装置
CN218907572U (zh) 一种水下逐级充气逐级提升打捞系统
CN219750085U (zh) 一种基于ais定位的定时上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