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20859U - 一种起搏电极 - Google Patents

一种起搏电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20859U
CN210020859U CN201721570572.9U CN201721570572U CN210020859U CN 210020859 U CN210020859 U CN 210020859U CN 201721570572 U CN201721570572 U CN 201721570572U CN 210020859 U CN210020859 U CN 2100208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ayer
pacing
hollow spiral
electrod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7057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作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157057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208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208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208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起搏电极,包括电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本体为一空心螺旋电极,且空心螺旋电极的前端部形成3D弯曲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空心螺旋电极结构,且将前端部设计为3D弯曲结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更容易定位和固定,能够有效实现希氏束起搏,且与起搏位置能够进行有效的接触,增强了起搏效率,同时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因需要设置弯曲套管而造成对起搏部位损伤的可能。

Description

一种起搏电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起搏电极,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自1958年第一台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以来,起搏器制造技术和工艺快速发展,功能日趋完善。在应用起搏器成功地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生命的同时,起搏器也开始应用到快速性心律失常及非心电性疾病,如预防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颈动脉窦晕厥、双室同步治疗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传统的心肌起搏多采用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但近几年有研究显示,采用右心室心尖部起搏进行的心室电极植入手术会改变人体双心室电的同步性,引起心室内电激动和收缩顺序发生异常,导致起搏局部心肌细胞和临近部位心肌细胞的排列发生紊乱、退行性改变、钙化和心肌肥厚等,因此,虽然传统的右室心尖部永久起搏具有安置电极方法简单、电极尖端易于固定等优点,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证据显示心尖部起搏可引起心室激动顺序异常 ,双心室收缩和舒张的同步性丧失,从而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故右心室心尖部并不是一个理想的起搏部位。而由于右心室间隔部(right ventricular septum, RVS)起搏靠近希氏束,可以实现临床上要求的“近希氏束起搏”,因此,大部分心室起搏选择右心室间隔部,而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也并不理想。希氏束位于室间隔的膜部(室间隔上部或基底部),希氏束起搏更符合生理状态,是目前比较热门的生理性起搏,但因为电极工具不易使用或没有专用电极,成功率非常低且耗时长。
目前,虽然在起搏位置的选择上有了新的改进,但是在希氏束旁的起搏电极的植入则带来了新的问题。目前,起搏电极主要有两种植入方式,第一种为螺旋电极,其内部中空,此种电极的植入方式为:在静脉入口处轻轻推动导引钢丝和电极导线使电极导线头端抵着心内膜,当电极导线体内伴随J形或轻度弯曲的导引钢丝的电极导线头端进入心房时,通过在静脉入口处拖拉导引钢丝和电极导线使电极导线头端抵着心内膜,然后转动手柄直到螺旋电极完全露出来,最后小心地、部分地回撤导引钢丝。此种方式, 由于电极本身太粗,能旋出的螺旋非常少,大概在1-1.5圈左右,不能朝向希氏束,也无法固定到希氏束或其周围组织,不能用于选择或非选择希氏束起搏,效果并不理想。第二种为实心电极,中间为电极束,此种电极的植入方式为:首先进入静脉系统,放入导管,将导管定位到起搏位点,然后直接旋转电极,力道传至电极头端固定,虽然此种方式看似简化了植入方式,但是由于电极束非常细软,旋转电极时力道不能传至电极头端,不容易固定,同时需要鞘管推送及塑形,因此在撤鞘管时非常容易脱位,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在导管的端部、电极裸露端的外部套设一固定壳,但是,固定壳的设置则又增加了容易碰触起搏部位、造成不必要损伤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植入、固定,且不易脱位,与起搏位点接触良好的起搏电极。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起搏电极,包括电极本体,所述的电极本体为一空心螺旋电极,且空心螺旋电极的前端部形成3D弯曲结构。
上述的3D弯曲结构为“C”型,且其最前端朝向起搏位点。3D弯曲结构的长度为20-40mm,而在工作状态下,空心螺旋电极旋出后的前端裸露部的长度为2-4mm,且上述的电极本体的直径为4.5-5.5F,太细,电极太软,不易固定,太粗,则不稳定,而电极本体的总长度为52-78cm,以适应不同病人和不同起搏部位所需。。更进一步,上述的电极本体为一多层复合体,最外层为聚氨酯层、内绝缘层为硅橡胶层,还包括一聚四氟乙烯层,所述的聚四氟乙烯层位于硅橡胶层的内部,并与硅橡胶层紧邻设置,空心螺旋电极缠绕在聚氨酯层和硅橡胶层之间,并通过硅橡胶层和聚四氟乙烯层在聚四氟乙烯层的中部旋出构成空心螺旋电极的前端裸露部。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空心螺旋电极结构,且将前端部设计为3D弯曲结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更容易定位和固定,能够有效实现希氏束起搏,且与起搏位置能够进行有效的接触,增强了起搏效率,同时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因需要设置弯曲套管而造成对起搏部位损伤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端部的3D弯曲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极本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引钢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1、电极本体 2、固定套管 3、螺旋电极 4、前端部
5、聚氨酯层 6、硅橡胶层 7、聚四氟乙烯层 8、导引钢丝
9、前端裸露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端部的3D弯曲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和图2:起搏电极,包括电极本体1,其为一空心螺旋电极,总长度为69cm(当然,根据不同病人的需要,总长度在52-78cm的范围内都是可行的),且空心螺旋电极的前端部形成3D弯曲结构,3D弯曲结构具体为“C”型,且其最前端朝向起搏位点,本实施例所述的起搏位点为希氏束位置。另外,在本实施例中,3D弯曲结构的长度为40mm(当然,根据不同的病人,3D弯曲结构部分的长度在20-40mm的范围内都是可行的),而在工作状态下,空心螺旋电极旋出后的前端裸露部的长度为2-4mm。
本实用新型通过3D弯曲结构的设置,致使其与希氏束起搏位点能够有效接触,增强起搏效率,且在实际手术操作过程中,前端裸露部9更容易定位和固定,可大大节省手术时间,减轻病人的痛苦。,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极本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具体结构为:电极本体1为一多层复合体,最外层为聚氨酯层5、内绝缘层6为硅橡胶层,还包括一聚四氟乙烯层7,所述的聚四氟乙烯层7位于硅橡胶层6的内部,并与硅橡胶层6紧邻设置,螺旋电极3缠绕在聚氨酯层5和硅橡胶层6之间,并通过硅橡胶层6和聚四氟乙烯层7在聚四氟乙烯层7的中部以空心螺旋状结构旋出,构成空心螺旋电极的前端部4,电极本体的直径为4.5-5.5F,太细,电极太软,不易固定,太粗,则不稳定,且螺旋电极3的前端部4形成3D弯曲结构,3D弯曲结构的最前端朝向起搏位点,以便于与起搏位点能够充分接触。
电极本体1的外部套设有固定套管2,固定套管2同时与手柄连接,且在固定套管2的尾端还形成有带有袢的三道凹槽,且在本实施例中,电极本体1的多层复合结构中,聚氨酯层5可有效减少螺旋电极3与固定套管2之间的摩擦,减少断裂的风险,而将内绝缘层设计为硅橡胶层,则可实现螺栓电极3的抗挤压能力,减少其变形,而最内层的聚四氟乙烯层7则使得电极本体1具有更强韧性。
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起搏的具体过程为:首先穿刺进静脉,插入导引钢丝8(如图4所示,导引钢丝8具有多种类型,如直线型、前端部弧形等,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钢丝的长度及形状),再放入带有袢的三道凹槽的固定套管2并进行定位,固定套管2的头端指向起搏位点,然后,轻轻向前推送电极本体1,至螺旋电极3的前端裸露部9露出,其测试端接触起搏位点,然后在LAO和AP位影像下确认电极本体1的位置,及电极本体1头端出现搏动情况,最后移除导引钢丝8等传送系统。
本实用新型因为其电极的起搏端具有自成形的弯曲弧度,因此,不需要外加弯曲导向部件,避免了异体与起搏位置接触造成的不良反应,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心螺旋电极的3D弯曲结构设计,还具有易于固定,不易脱位、移位的优势,且起搏效果非常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起搏电极,包括电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本体为一空心螺旋电极,且空心螺旋电极的前端部形成3D弯曲结构,3D弯曲结构为“C”型,所述的3D弯曲结构的最前端朝向起搏位点,且所述的电极本体为一多层复合体,最外层为聚氨酯层、内绝缘层为硅橡胶层,还包括一聚四氟乙烯层,所述的聚四氟乙烯层位于硅橡胶层的内部,并与硅橡胶层紧邻设置,空心螺旋电极缠绕在聚氨酯层和硅橡胶层之间,并通过硅橡胶层和聚四氟乙烯层在聚四氟乙烯层的中部旋出构成空心螺旋电极的前端裸露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搏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3D弯曲结构的长度为20-4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搏电极,其特征在于,在工作状态下,空心螺旋电极旋出后的前端裸露部的长度为2-4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搏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本体的总长度为52-78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搏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本体的直径为4.5-5.5F。
CN201721570572.9U 2017-11-22 2017-11-22 一种起搏电极 Active CN2100208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70572.9U CN210020859U (zh) 2017-11-22 2017-11-22 一种起搏电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70572.9U CN210020859U (zh) 2017-11-22 2017-11-22 一种起搏电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20859U true CN210020859U (zh) 2020-02-07

Family

ID=69341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70572.9U Active CN210020859U (zh) 2017-11-22 2017-11-22 一种起搏电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208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28779A (en) Single-pass A-V pacing lead
EP2890444B1 (en) His bundle lead delivery system
US7937161B2 (en) Cardiac stimulation electrodes, delivery devices, and implantation configurations
US7177704B2 (en) Pac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5800496A (en) Medical electrical lead having a crush resistant lead body
US5628778A (en) Single pass medical electrical lead
CN103328040B (zh) 具有径向固定机构的无导线起搏器
US5643338A (en) Single-pass A-V lead for pacing with stimulation of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US20100069983A1 (en) Transmuscular left ventricular cardiac stimulation leads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EP4106859A1 (en) A multidirectional balloon tipped catheter system for conducting his bundle sensing and pacing
US20070233214A1 (en) Convertible stylet to abet in the implant of a left heart lead
JP7059463B2 (ja) サークラージペースメーカーリード
CN210020859U (zh) 一种起搏电极
WO2023235755A2 (en) Catheter and leads for cardiac conduction system
CN202777453U (zh) 一种主动固定式电极导管
EP4051371B1 (en) Lead for an implantable stimulation device for cardiac stimulation of a patient
CN113289244A (zh) 一种用于希浦系统起搏的四极螺旋主动导线
CN205885970U (zh) 带固定装置的心脏起搏导线
CN208599000U (zh) 一种双电极组合件及刺激系统
CN204890964U (zh) 心内标测、除颤双用导管
CN217430666U (zh) 一种用于希浦系统起搏的四极螺旋主动导线
WO2000018470A1 (fr) Stimulateur cardiaque de chevet, rapide, temporaire et son procede d'utilisation
CN215426972U (zh) 一种心内科用无导线心脏起搏设备
US20240189601A1 (en) Implantable lead having variable electrode spacing
CN212730714U (zh) 猪尾型四极临时心脏起搏电极导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