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18139U - 伞锁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伞锁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18139U
CN210018139U CN201920618668.0U CN201920618668U CN210018139U CN 210018139 U CN210018139 U CN 210018139U CN 201920618668 U CN201920618668 U CN 201920618668U CN 210018139 U CN210018139 U CN 2100181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mbrella
connecting rod
limiting
pressing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1866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德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61866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181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181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1813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And F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伞锁的装置,结构包括一伞柄、多个伞骨、一伞布、一伞巢及一握持部的伞具本体、一设于该伞柄上并包含有一连杆部、一按压件、一卡勾部及一致动部的按压组件、一弹性元件、及一设于该握持部上并借限制该按压件动作对该伞巢上锁的制锁组件,包含多个转动件、多个密码标示部、多个限位孔及多个让位槽。借上述结构,可参考密码标示部控制转动件,以调整让位槽与致动部的位置关系,使按压件的按压动作可让致动部进入让位槽或受限位孔抵持,以简单利用制锁组件限制按压组件的动作,而防止伞具本体被他人盗用。

Description

伞锁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伞锁的装置,尤指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利用转盘锁限制按压组件的动作,实现伞具本体上锁功效的伞锁的装置。
背景技术
伞是一种普及且实用的工具,晴以遮阳,雨以挡雨。伞虽然好用,但下雨天由户外进入室内时,为避免雨水弄湿室内,同常会将伞置于门口的伞筒或伞架之中,由于伞的外观、型式都大同小异,一不注意就会不小心拿到别人的伞,当然也有不肖人士故意随手乱拿的偷窃行为发生,常常使原本有拿伞的人要再出去时无伞可用。
为防止上述状况发生,已知技术中,有在伞筒或伞架上增设防盗装置者,或将可与伞筒或伞架配合的防盗装置结合于伞具上者,此种设计固然简单方便,但并非所有建筑的出入口都会放置伞筒或伞架,更遑论是有防盗装置的伞筒或伞架,故此设计的实用性亦不甚理想。
另外则有将防盗装置的锁固对象设计于伞具本身,利用避免伞具被开启的方式,降低不肖人士偷窃的意图。然而,现有的伞具防盗装置大致分成以下几种类型:一、电子式密码锁,密码强度较佳、密码种类较多变,但电子材料成本较高,又需顾及防水问题,不利于结合低单价的伞具;二、机械式密码锁,如键盘式或转盘式,一般需搭配绳索固定,徒增伞具额外的体积,或需配合固定伞骨,造成机械结构复杂。
然上述伞具的防盗装置于使用时,存在下列问题与缺失尚待改进:
一、须配合伞架上锁,若无伞架或其它可上锁的支架,防盗装置亦无用武之地。
二、材料成本或设计成本较高,不适用于低单价的伞具。
所以,要如何解决上述习用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有鉴于上述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利用转盘锁限制按压组件的动作,实现伞具本体上锁功效的伞锁的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伞锁的装置,将制锁组件设置于伞具本体的握持部一侧,以提供直觉化的简便操作,并以简单的机械结构限制伞具本体的按压组件,来达到伞具本体上锁的功效。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下列技术手段,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伞锁的装置,包括:
一伞具本体,包含有一伞柄、多个枢设于该伞柄上的伞骨、一设于该些伞骨上的伞布、一活动设置于该伞柄上且连接该些伞骨的伞巢、及一设于该伞柄一端的握持部;
一设于该伞柄上的按压组件,包含一位于该伞柄内的连杆部、一设于该连杆部上且凸设于该伞柄外的按压件、一设于该连杆部上固定该伞巢的卡勾部、及一设于该连杆部一侧的致动部;
一设于该伞柄内且抵持该连杆部的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回弹该按压件;及
一设于该握持部上并借限制该按压件动作对该伞巢上锁的制锁组件,包含多个转动件、多个设于各该转动件表面的密码标示部、多个分别设于各该转动件内结合及限位该致动部的限位孔、及多个分别形成于各限位孔一侧的让位槽。
进一步,该弹性元件上设有一定位导杆,且该连杆部上具有一穿设该定位导杆的穿孔部。
进一步,该伞柄上具有至少一固设该定位导杆的设置孔,且该弹性元件上具有一固设该定位导杆的定位孔。
进一步,各该转动件包含有一转动壳体、及一设于该转动壳体内的限位块,且该密码标示部设于该转动壳体上,而该些限位孔分别形成于各限位块上。
进一步,各该转动壳体内壁上具有至少一第一结合部,且各限位块外壁上具有至少一与该第一结合部对应结合的第二结合部。
根据上述结构,当使用者使用本实用新型伞锁的装置欲对伞具本体上锁时,乃随意拨动该转动件,使致动部受限位孔洞的阻挡,而无法通过下压按压件,以解除卡勾部对伞巢的固定效果,借此,当不肖人士欲开启伞具本体时,则会因按压件无法正常开启伞具本体,而降低其偷窃的意图。反之,当使用者欲开启伞具本体时,只要凭借密码标示部,将转动件转至定位,使所有让位槽转到致动部同一侧,以解除限位孔对致动部的限制。借此,利用简单的操作动作,即可达到开锁及闭锁的目的。
借由上述技术,可针对习用伞具的防盗装置所存在的须配合伞架上锁实用性不佳、及材料成本或设计成本较高的问题点加以突破,达到上述优点的实用性和进步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透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图3的A-A线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图3的B-B线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开伞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解锁动作示意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解锁动作示意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上锁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按压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锁固状态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伞具本体1、1b
伞柄11、11a
设置孔111a
伞骨12
伞布13
伞巢14
握持部15
按压组件2、2a
连杆部21、21a
穿孔部211a
按压件22、22a
按压部221a
连接部222a
卡勾部23
致动部24
弹性元件3、3a
定位导杆31a
定位孔32a
制锁组件4
转动件41、41b
转动壳体411b
第一结合部412b
限位块413b
第二结合部414b
密码标示部42、42b
限位孔43、43b
让位槽44、44b。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至及图5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透视图至图3的B-B线剖视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包括:
一伞具本体1,包含有一伞柄11、多个枢设于该伞柄11上的伞骨12、一设于该些伞骨12上的伞布13、一活动设置于该伞柄11上且连接该些伞骨12的伞巢14、及一设于该伞柄11一端的握持部15;
一设于该伞柄11上的按压组件2,包含一位于该伞柄11内的连杆部21、一设于该连杆部21上且凸设于该伞柄11外的按压件22、一设于该连杆部21上供固定该伞巢14的卡勾部23、及一设于该连杆部21一侧的致动部24;
一设于该伞柄11内且抵持该连杆部21的弹性元件3,供回弹该按压件22;及
一设于该握持部15上并借限制该按压件22动作对该伞巢14上锁的制锁组件4,包含多个转动件41、多个设于各转动件41表面的密码标示部42、多个分别设于各该转动件41内供结合及限位该致动部24的限位孔43、及多个分别形成于各限位孔43一侧的让位槽44。
借由上述的说明,已可了解本技术的结构,而依据这个结构的对应配合,更可达到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以利用转盘锁限制按压组件2的动作,实现伞具本体1上锁的优势,而详细的解说将于下述说明。
请同时配合参阅图1至图1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透视图至锁固状态示意图,借由上述构件组构时,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伞具本体1与一般的伞具结构大同小异,同样由伞柄11(即中棒)、伞骨12、伞布13、伞巢14、握持部15(即握把)所构成,但限定为通过按压动作开伞的伞具种类,故于伞骨12上具有一按压组件2,并配合制锁组件4对按压组件2的按压动作进行限制,以实现伞具本体1的防盗目的。
实际操作时,当制锁组件4的密码标示部42定位于正确的密码位置时(本实施例以1232作为举例),伞具本体1即处于未上锁的状态,故使用者只要按下按压件22,以通过伞柄11内的连杆部21带动卡勾部23位移,即可完成开伞动作(如图6所示),无须改变使用者的开伞动作及开伞习惯。
具体而言,请同参图7及图8所示,其中图8为隐藏部分转动件41的局部立体透视图。当使用者按下按压件22时,乃同时加压于连杆部21,而连杆部21则会同时带动致动部24位移,此时,因密码标示部42位于正确的密码位置,故所有让位槽44并排于致动部24一侧,以腾出供致动部24从限位孔43移动至让位槽44的空间路径,以让致动部24及连杆部21得以顺利内缩,也因此使连杆部21上的卡勾部23,可以脱离伞巢14,而解除对伞巢14的固定动作,并于使用者放开按压件22后,利用弹片形式的弹性元件3顶推连杆部21,即可使按压件22恢复至原位。
而当使用者欲闭锁伞具本体1时,使用者不需要用另一只手来操作制锁组件4,而可维持单手握持住握持部15的状态,直接用同一只手来拨动转动件41,并将密码标示部42随意拨动至错误的密码位置(本实施例以1835作为举例),即完成上锁动作(如图9所示)。
此时按压组件2与制锁组件4的动作关系具体如下,请同参图10及图11所示,其中图11为隐藏部分转动件41的局部立体透视图。在制锁组件4上锁状态按下按压件22时,同样会加压于连杆部21,而连杆部21也会同时带动致动部24位移,但因密码标示部42并非全部位于正确的密码位置,使各让位槽44没有同时并排于致动部24的位移路径一侧,故致动部24的位移动作,会受到限位孔43的阻挡而无法移动,也因此连带连杆部21无法带动卡勾部23内缩,致使卡勾部23无法脱离伞巢14而维持伞具本体1的闭锁状态。另外,致动部24通过连杆部21间接结合于按压件22,故不肖人士难以通过按压手感去猜测密码标示部42的正确位置组合,因此,不论是利用伞具本体1本身的上锁,或是利用难以破解的制锁组件4,来降低他人窃盗意图,都能有效实现防盗目的,且整体机械结构设计较为单纯,成本较低,更有利于使用者直觉化的操作。
再请同时配合参阅图12及图1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及动作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为大同小异,仅于该弹性元件3a上设有一定位导杆31a,且该连杆部21a上具有一穿设该定位导杆31a的穿孔部211a,并于该伞柄11a上具有至少一供固设该定位导杆31a的设置孔111a,且该弹性元件3a上具有一固设该定位导杆31a的定位孔32a。借此,当使用者通过按压件22a推移连杆部21a时,可借由穿孔部211a在定位导杆31a上的滑移动作,使连杆部21a可确实抵触在弹性元件3a的表面,而避免因连杆部21a的歪斜导致按压动作失效。且上述结构的安装动作,可将按压组件2a及弹性元件3a从伞柄11a末端置入后(操作上可于按压组件2a置入后,使连接部222a凸出伞柄11a再将按压部221a结合连接部222a),从伞柄11a上的设置孔111a穿设该定位导杆31a,以同时固定穿孔部211a及定位孔32a,而简化组装动作。
另外,即使取消设置孔111a及定位孔32a的设计,而将定位导杆31a直接结合于弹性元件3a上,仍可直接将按压组件2a及弹性元件3a连同定位导杆31a一起置入,虽然少了设置孔111a及定位孔32a的固定效果,但得利用黏合方式将弹性元件3a固定伞柄11a内,仍具有相同的功效。
又请同时配合参阅图14及图15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及结构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为大同小异,仅令各该转动件41b包含有一转动壳体411b、及一设于该转动壳体411b内的限位块413b,且该密码标示部42b设于该转动壳体411b上,而该些限位孔43b分别形成于各该限位块413b上,并于各该转动壳体411b内壁上具有至少一第一结合部412b,且各该限位块413b外壁上具有至少一与该第一结合部412b对应结合的第二结合部414b。借此,让转动件41b可分离为转动壳体411b及限位块413b,使让位槽44b的位置得以自由对应于密码标示部42b的任意位置上,而使制造商可利用同一模具制作出各种密码组合的伞具本体1b,进一步节省制造成本。
如图14所示,该第一结合部412b为凸肋态样,而该第二结合部414b为凹槽态样,故转动壳体411b在与限位块413b对接时,可利用凹凸卡合的方式结合。或如图15所示,直接将转动壳体411b的内壁及限位块413b的外壁设计为多边形态样(本实施例为正十边形),此时第一结合部412b及第二结合部414b即分别为转动壳体411b的内壁面及限位块413b的外壁面,同样具有对位卡合及改变密码组合的功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但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伞锁的装置于使用时,为确实能达到其功效及目的。

Claims (5)

1.一种伞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伞具本体,包含有一伞柄、多个枢设于该伞柄上的伞骨、一设于该些伞骨上的伞布、一活动设置于该伞柄上且连接该些伞骨的伞巢、及一设于该伞柄一端的握持部;
一设于该伞柄上的按压组件,包含一位于该伞柄内的连杆部、一设于该连杆部上且凸设于该伞柄外的按压件、一设于该连杆部上固定该伞巢的卡勾部、及一设于该连杆部一侧的致动部;
一设于该伞柄内且抵持该连杆部的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回弹该按压件;及
一设于该握持部上并借限制该按压件动作对该伞巢上锁的制锁组件,包含多个转动件、多个设于各该转动件表面的密码标示部、多个分别设于各该转动件内结合及限位该致动部的限位孔、及多个分别形成于各限位孔一侧的让位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元件上设有一定位导杆,且该连杆部上具有一穿设该定位导杆的穿孔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伞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伞柄上具有至少一固设该定位导杆的设置孔,且该弹性元件上具有一固设该定位导杆的定位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转动件包含有一转动壳体、及一设于该转动壳体内的限位块,且该密码标示部设于该转动壳体上,而该些限位孔分别形成于各限位块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伞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转动壳体内壁上具有至少一第一结合部,且各限位块外壁上具有至少一与该第一结合部对应结合的第二结合部。
CN201920618668.0U 2019-04-30 2019-04-30 伞锁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181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18668.0U CN210018139U (zh) 2019-04-30 2019-04-30 伞锁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18668.0U CN210018139U (zh) 2019-04-30 2019-04-30 伞锁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18139U true CN210018139U (zh) 2020-02-07

Family

ID=69363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18668.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18139U (zh) 2019-04-30 2019-04-30 伞锁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181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98434B2 (en) Dual mechanism lock
US7251967B2 (en) Padlock having a storage chamber
US20050034492A1 (en) Padlock
US20020092331A1 (en) Electronic chip functioned lock
WO2007028308A1 (en) A multifunctional lock
US20180080258A1 (en) Mechanical Button Actuating Portable Suitcase Locking Device
JP3229296B2 (ja) 南京錠
US8347673B2 (en) Code lock
KR101142425B1 (ko) 도어록 해정장치
CN210018139U (zh) 伞锁的装置
CN115110840B (zh) 锁体结构及无钥匙门锁
KR101695847B1 (ko) 일시 열림 조작 기능을 겸한 트리거 레버를 이용한 래치볼트의 좌, 우수 전환기능을 갖는 디지털 도어락용 모티스
CN201310248Y (zh) 双制锁
KR200393226Y1 (ko) 모티스 록 장치
JP4516877B2 (ja) キー変換式錠
CN219387561U (zh) 一种箱包密码锁
CN112878817A (zh) 一种箱包用拉链锁
CN201100022Y (zh) 密码锁
CN220555935U (zh) 一种门窗锁扣装置
CN108798267B (zh) 一种防盗锁和与之相匹配的钥匙
KR20210001553A (ko) 카드 키를 이용해 수동으로 잠금 해제가 가능한 도어락 장치
CN215803878U (zh) 一种箱体扣合闭锁机构
CN215830218U (zh) 智能识别门锁
TWM580898U (zh) Umbrella lock device
CN212074990U (zh) 收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