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18095U - 车辆用安全带的插扣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安全带的插扣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018095U CN210018095U CN201822087658.7U CN201822087658U CN210018095U CN 210018095 U CN210018095 U CN 210018095U CN 201822087658 U CN201822087658 U CN 201822087658U CN 210018095 U CN210018095 U CN 2100180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ngue
- buckle
- button
- seat belt
- coupl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48—Control systems, alarms, or interlock systems, for the correct application of the belt or harnes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5—Electro-mechanical devices, e.g. switch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022/1806—Anchoring devices for buck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022/1812—Connections between seat belt and buckle tongu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48—Control systems, alarms, or interlock systems, for the correct application of the belt or harness
- B60R2022/4808—Sensing means arrangement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2/00—Responses or measures related to driver conditions
- B60Y2302/03—Actuating a signal or alarm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用安全带的插扣装置,包括:结合的上部外壳和下部外壳,在其一侧形成插舌进出的插舌出入口;内部主体,结合在由上部外壳和下部外壳形成的内部空间,包括下面板和两侧面板而形成骨架;推出器,其以能够沿着形成在两侧面板的下端的推出器引导槽滑动的方式结合;按钮,其一侧在插舌出入口侧暴露,另一侧以能够沿着形成在两侧面板的按钮引导槽滑动的方式结合;锁板,其可旋转地搁置在内部主体,并且贯穿形成在插入插舌出入口的插舌的锁孔来紧固插舌;和第二插扣警告开关,其结合在内部主体的一侧,感测插入插舌出入口中的插舌是否由锁板正常紧固,通过本实用新型,在安全带非完全紧固的状态下,用户也能够识别。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固定保障搭乘车辆的乘客的安全的安全带的插扣装置。
背景技术
参照图1和图2,为了搭乘者的安全,车辆具有安全带,通过结合在用于支撑驾驶员的安全带(2)的末端的插舌(T,tongue)与固定在座席(1)上的插扣(10)结合来固定安全带。
图3a至图3b是示意图示插扣(10)的内部结构的图,图3a为插舌(T)没有紧固在插扣(10)的状态,图3b表示正在进行紧固的状态,图3c表示紧固完成后的状态。
如参照可见,当插舌(T)通过形成在插扣(10)的插舌出入口进入时,插舌(T)推动推出器(121)使其后退,配置为能够转动并且由锁簧支撑的锁板(122)的末端插入形成在插舌(T)的锁孔中,锁簧恢复。
完全结束紧固后,锁销(123)前进移动(图示中的右侧),插入设置在插扣(10)的外壳的锁销槽中,由此,将结合后的插舌(T)紧固以免其脱离。
然后,当为了解开安全带而按按钮(124)时,由按钮(124)使锁板(122)向图示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插舌(T)能够从锁板(122)脱离。
另一方面,为了乘客的安全,应当具有:未系带时如图1所示显示点亮且系好时如图2所示熄灭的构件。
以往,安全带是否系好利用感测推出器(121)的移动的方式。
也就是说,插扣(10)内具有形成有端子的警告开关(W/S),随着与推出器(121)结合的滑动件在警告开关上位置移动,通过形成在滑动件的电极与警告开关上的电极的连接,感测推出器的位置,由此,根据推出器的位置判断安全带是否系好。
然而,在如图3b那样的状态、即、在正在紧固的状态或非完全紧固状态下也感测推出器的位置来判断安全带是否系好,而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生推出器的移动,因而会判断为正常系好安全带,而由此如图4所示不产生警告信号。
这样的非完全紧固可能因异物或部件缺陷而发生,使搭乘者无法识别非完全紧固,因而存在裸露于万一发生的事故危险的问题。
记载于上述背景技术的事项仅用于增进对本实用新型的背景的理解,可以包括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以外的事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公开特许公报第10-2010-0004496号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安全带的非完全紧固状态下也能够使用户识别这种情况的车辆用安全带的插扣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车辆用安全带的插扣装置包括:结合的上部外壳和下部外壳,在其一侧形成插舌(Tongue)进出的插舌出入口;内部主体,其结合在由上述上部外壳和下部外壳形成的内部空间,包括下面板和两侧面板而形成骨架;推出器,其以能够沿着形成在上述两侧面板的下端的推出器引导槽滑动的方式结合;按钮,其一侧从上述插舌出入口侧暴露,另一侧以能够沿着形成在上述两侧面板的按钮引导槽滑动的方式结合;锁板,其可旋转地搁置在上述内部主体,并且贯穿形成在插入上述插舌出入口的插舌的锁孔来紧固上述插舌;和第二插扣警告开关,其结合在上述内部主体的一侧,感测插入上述插舌出入口的插舌是否由上述锁板正常紧固。
另外,车辆用安全带的插扣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二插扣警告开关包括:第二开关板,其结合在上述内部主体的一侧;和第二滑动件,其以能够在上述第二开关板上进行滑动动作的方式结合,其中,在上述按钮的侧部延伸形成有与上述第二滑动件结合的杆形状的按钮挂钩,在上述推出器上形成有用于推动上述按钮挂钩的按钮推杆。
其中,车辆用安全带的插扣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滑动件和上述第二开关板上分别形成有端子,产生基于上述第二滑动件的位置的信号。
另外,车辆用安全带的插扣装置的特征在于:由从上述按钮的侧部主体向内侧凸出并插入上述按钮引导槽中的引导件限制上述按钮的最大的后退移动,上述按钮挂钩比上述引导件形成在前方。
并且,车辆用安全带的插扣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推出器由于上述插舌而后退并由上述按钮推杆推动上述按钮挂钩,使其移动至上述最大后退移动地点,通过向后退方向持续施加的外力,使上述按钮挂钩进行最大后退移动之后,越过上述按钮推杆并再次进行前进移动。
其结果,上述第二插扣警告开关在上述最大后退移动地点产生上述插舌的未紧固警告信号,在上述按钮挂钩越过上述按钮推杆并前进而使上述按钮回到原位置时,产生紧固完成信号,从而解除未紧固警告信号。
进而,车辆用安全带的插扣装置可以还包括:第一插扣警告开关,其结合在上述内部主体的与上述第二插扣警告开关所结合的一侧不同的一侧,感测上述推出器的位置变化。
另外,车辆用安全带的插扣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插扣警告开关包括:第一开关板,其结合在上述内部主体的与上述第二插扣警告开关所结合的一侧不同的一侧;和第一滑动件,其以在上述第一开关板上进行滑动动作的方式结合,上述第一滑动件与上述推出器结合。
其中,车辆用安全带的插扣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滑动件和上述第一开关板上分别形成有端子,产生基于上述第一滑动件的位置的信号。
并且,车辆用安全带的插扣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最大后退移动地点上述第一插扣警告开关产生紧固完成信号。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的车辆用安全带的插扣装置包括:结合的上部外壳和下部外壳,在其一侧形成插舌(Tongue)进出的插舌出入口;内部主体,其结合在由上述上部外壳和下部外壳形成的内部空间,包括下面板和两侧面板而形成骨架;推出器,其以能够沿着形成在上述两侧面板的下端的推出器引导槽滑动的方式结合;按钮,其一侧从上述插舌出入口侧暴露,另一侧以能够沿着形成在上述两侧面板的按钮引导槽滑动的方式结合;锁板,可旋转地搁置在上述内部主体,并且贯穿形成在插入上述插舌出入口的插舌的锁孔来紧固上述插舌;第一插扣警告开关,其结合在上述内部主体的一侧,感测上述推出器的位置变化;和第二插扣警告开关,其结合在上述内部主体的与上述第一插扣警告开关所结合的一侧不同的一侧,感测插入上述插舌出入口的插舌是否由上述锁板正常紧固。
其中,只要不是上述第一插扣警告开关和上述第二插扣警告开关都产生紧固完成信号的情况,与上述第一插扣警告开关和上述第二插扣警告开关连接的控制部就判断为上述插舌没有正常紧固。
另外,在上述插舌进入上述插舌出入口并使上述推出器后退移动时,上述第一插扣警告开关产生紧固完成信号,但是,即使上述推出器发生后退移动但上述插舌没有完全紧固的情况下,上述第二插扣警告开关产生未紧固警告信号。
实用新型的效果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安全带的插扣装置,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安全带的插扣是否紧固。
也就是说,即使在因异物或部件缺陷等的非完全紧固时也发出警告来提高客户安全。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是表示车辆用安全带的紧固状态的图。
图3a至图3c是表示现有的插扣的动作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在安全带的紧固和解除之间是否发生警告信号的图。
图5是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安全带的插扣装置的用于警告的示意性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安全带的插扣装置的图。
图7和图8是表示图6的一部分的图。
图9(a)至图9(d)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安全带的插扣装置的紧固之前的状态的图。
图10(a)至图10(d)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安全带的插扣装置的正在紧固中的状态的图。
图11(a)至图11(d)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安全带的插扣装置的紧固后的状态的图。
图12是表示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安全带的插扣装置警告控制过程的图。
图13是表示在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安全带的紧固和解除之间警告信号的发生与否的图。
图14和图1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安全带的插扣装置的适用例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上部外壳 12:下部外壳
30:内部主体
31:按钮引导槽
32:锁板搁置槽
33:推出器引导槽
21:推出器
21a:按钮推杆
21b:插扣开关联动臂
22:锁板23:锁销
24:按钮
24a:按钮挂钩 24d:锁紧固部
25:第一滑动件 26:第一开关板
27:第二滑动件 28:第二开关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和本实用新型的动作上的优点以及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达成的目的,应参照例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附图和附图中的记载内容。
在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时,对有可能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要点的公知技术以及重复的说明,将说明进行缩减或省略。
图5是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安全带的插扣装置的用于警告的示意性结构的图,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安全带的插扣装置的图,图7和图8是表示图6的一部分的图。
下面,参照图5至图8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涉及的车辆用安全带的插扣装置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安全带的插扣装置配置为,通过在以往感测推出器的位置变化并根据安全带是否系好而警告驾驶员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感测构件而在安全带非完全紧固时也进行警告。
也就是说,如图6所示,对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方式的插扣警告开关1(插扣W/S 1)加上插扣警告开关2(插扣W/S 2),控制部利用开关对是否紧固进行感测,由此,以利用仪表盘的警告音或警告灯(LAMP)能够开灭的方式进行控制。
为此,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插扣装置由上部外壳(11)和下部外壳(12)形成外观,在由上部外壳(11)和下部外壳(12)形成的内部空间结合内部主体(30),该内部主体(30)用于搁置部件、结合以及动作。
并且,通过上部外壳(11)和下部外壳(12)结合,在一侧形成插舌出入口(相当于图示中约2点方向),插舌(Tongue)通过插舌出入口进出,在另一侧形成安全带连接口(相当于图示中约8点方向),与安全带连接。
在插扣内部配置有推出器(21)、锁板(22)、锁销(23)、按钮(24)、第一插扣警告开关和第二插扣警告开关。
图8和图9(a)至图9(d)是表示图7的一部分的图,一起参照这些图,如图示,内部主体(30)包括下面板和两侧面板而形成骨架,在两侧面板的中间段形成有按钮引导槽(31),按钮(24)沿按钮引导槽(31)滑动动作。
并且,在两侧面板的上端形成有锁板搁置槽(32),锁板(22)的一侧搁置于锁板搁置槽(32)并以锁板搁置槽为基准进行旋转动作。
另外,在两侧面板的下端形成有推出器引导槽(33),推出器(21)沿着推出器引导槽(33)滑动动作。
推出器(21)由连接在后方的弹簧弹性支撑,被通过插舌出入口插入的插舌(T)推押,被推出器引导槽(33)引导并进行后退移动。
在推出器(21)的一侧部凸出地形成有按钮推杆(21a),后退时推动后述的按钮(24)。
并且,在另一侧部形成有插扣开关联动臂(21b),其与第一插扣警告开关的第一滑动件(25)结合,在后退时使第一滑动件(25)发生位置移动。
也就是说,第一插扣警告开关在以使第一滑动件(25)在第一开关板(26)上滑动的方式结合的状态下与插扣装置的内部一侧结合。
当由于推出器(21)移动而发生第一滑动件(25)的位置移动时,基于第一滑动件(25)和第一开关板(26)的电极之间的结合的变动的信号传递到与其连接的控制部,由此,控制部识别插扣是否紧固。
第一滑动件(25)由与第一开关板(26)结合并能够滑动的主体和从主体向侧方凸出的第一凸出部形成,配置为插扣开关联动臂(21b)把持第一凸出部的形状,为了引导推出器(21)的后退动作,可以在内部主体(30)的下面板的上表面设置用于引导推出器(21)的轨道。
接下来,按钮(24)配置为其一侧从插舌出入口侧暴露,以使用户能够按动按钮。并且,如图示,上侧水平桥搁置在内部主体(30)的两侧面板的上表面并被引导,从按钮(24)的侧部主体向内侧凸出的引导件插入内部主体(30)的按钮引导槽(31)并被引导。
由于用户的操作而在前进后退方向(图示中的2点-8点方向)进行滑动动作,在后退时推动锁板(22),将结合在内部主体(30)的锁销(23)解除,从而使插舌(T)脱离。
本实用新型中,在按钮(24)的侧部主体形成向下方向凸出延伸的按钮挂钩(24a)。
并且,第二插扣警告开关配置为:第二开关板(28)结合在与第一插扣警告开关相反方向的内部主体(30)的内侧一侧,并且第二滑动件(27)在第二开关板(28)上进行滑动动作。
第二滑动件(27)配置为:形成与第二开关板(28)结合并能够滑动的主体和从主体向侧方凸出的第二凸出部,第二凸出部与按钮(24)的按钮挂钩(24a)联动地动作。
按钮挂钩(24a)为延伸形成的杆的形状,第二凸出部可以配置为能够将按钮挂钩(24a)夹入的臂结合部的形状。
也就是说,当插舌(T)通过插舌出入口进入时,推动推出器(21)的前方而使其后退,推出器(21)的一侧的插扣开关联动臂(21b)使第一插扣警告开关的第一滑动件(25)的位置发生变动,推出器(21)的另一侧的按钮推杆(21a)推动按钮(24)的按钮挂钩(24a),使与按钮挂钩(24a)结合的第二插扣警告开关的第二滑动件(27)的位置发生变动。
本实用新型的插扣装置利用如上所述的结构,不用额外的第二插扣警告开关感测推出器的位置,而是基于按钮的位置来使警告信号开启/关闭(ON/OFF),由此,实现了仅利用第一插扣警告开关无法实现的非完全紧固时的警告。
图9(a)至图11(d)是表示这种动作过程的图,图9(a)至图9(d)表示插扣装置的紧固之前的状态,图10(a)至图10(d)表示插扣装置的正在紧固中的状态,并且图11(a)至图11(d)表示插扣装置的紧固后的状态。
图9(a)至图11(d)中的各个(a)和(b)相当于插扣装置的彼此不同的侧端面。
在图9(a)至图9(d)的紧固之前的状态下,成为在推出器(21)上搁置锁板(22)的状态,在一侧结合有锁销(23)的锁销杆被锁簧支撑并且搁置在锁板(22)上。
另外,按钮(24)的锁紧固部(24b)也搁置在锁板(22)上。
为此,锁板(22)的前方一侧呈向下方向弯曲的形状,以能够搁置在推出器(21),后方另一侧搁置在内部主体(30)的锁板搁置槽(32)并配置为以锁板搁置槽(32)为基准进行旋转动作。
参照(b),推出器(21)的按钮推杆(21a)和按钮(24)的按钮挂钩(24a)尚处于隔离的状态。
如(c)那样,推出器(21)的插扣开关联动臂(21b)以把持第一插扣警告开关的第一滑动件(25)的方式结合,如(d)所示,按钮(24)的按钮挂钩(24a)处于以由第二插扣警告开关的第二滑动件(27)把持的方式结合的状态。
图10(a)至图10(d)为正在紧固中的状态,插舌(T)推动推出器(21)。当插舌(T)推动推出器(21)而进入时,锁板(22)的一侧贯穿形成在插舌的锁孔,锁板(22)与紧固之前相比,位置下移。
如参照(c)可见,推出器(21)的插扣开关联动臂(21b)使第一插扣警告开关的第一滑动件(25)后退,随着第一滑动件(25)的位置移动,第一插扣警告开关从开启(ON)产生关闭(OFF)信号。
并且,参照(b)和(d),推出器(21)的按钮推杆(21a)使按钮挂钩(24a)后退,第二插扣警告开关的第二滑动件(27)也与按钮挂钩(24a)一起后退。由此,第二插扣警告开关与第一插扣警告开关不同,从关闭(OFF)产生开启(ON)信号。
如(d)那样,按钮(24)的按钮挂钩(24a)处于以由第二插扣警告开关的第二滑动件(27)把持的方式结合的状态。
图11(a)至图11(d)为紧固后的状态,当插舌(T)完全进入并完全紧固时,与图10(a)至图10(d)相比,锁板(22)的一侧进一步下移,如图所示,锁销前进,由此,锁销插入内部主体(30)的锁销插入槽。并且,如后述,按钮(24)的锁紧固部(24b)随着按钮(24)再次前进而旋转下移,锁紧固部(24b)的末端插入形成在锁销杆的槽,从而按钮(24)被固定。
如参照(c)可见,在紧固之后,推出器(24)与第一滑动件(25)的关系也与正在紧固时的状态相同。
然而,如参照(b)、(d)可见,在完全紧固状态下,推出器(21)的按钮推杆(21a)越过按钮挂钩(24a)。
如图所示,这是因为仅由按钮推杆(21a)的上侧一部分推动按钮挂钩(24a)的方式引起的,从按钮(24)的侧部主体向内侧凸出的引导件的位置比按钮挂钩(24a)位于后方,因此在按钮(24)以最大限度后退的状态下,通过推出器(21)继续后退,按钮推杆(21a)继续推动按钮挂钩(24a),直到达到规定力度以上时,越过按钮挂钩(24a),进一步后退。
如此,当按钮推杆(21a)越过按钮挂钩(24a)时,与按钮(24)联动的第二滑动件(27)再次进行前进移动。由此,第二插扣警告开关从开启(ON)再次产生关闭(OFF)信号。
如上述以及参照图13可见,完成紧固后第二插扣警告开关才能关闭(OFF),因此,在完全紧固时,控制警告信号开启(ON)。
此外,对由此进行的警告控制,参照图12和图13进行整理。
点火装置(IG)开启(ON)时(S110),输入第一插扣警告开关和第二插扣警告开关的信号(S120),首先确认第一插扣警告开关是否开启(ON)(S130),然后,确认第二插扣警告开关是否开启(ON)(S140),当第一插扣警告开关、第二插扣警告开关都开启(ON)时,判断为插扣紧固,中止警告(S150),当两者中一个开关关闭(OFF)时,判断为插扣未紧固(S160)并发出警告。
当点火装置关闭(OFF)时(S170),警告系统结束,在开启(ON)的状态下重复警告系统。
如图9(a)至图11(d)所描述,关于第一插扣警告开关和第二插扣警告开关是否开启/关闭(ON/OFF),第一插扣警告开关在紧固之前为开启(ON)状态,在正在紧固时和紧固之后关闭(OFF),第二插扣警告开关在紧固之前为关闭(OFF)状态,在正在紧固时开启(ON),在紧固之后变为关闭(OFF)。
图14和图1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安全带的插扣装置的适用例的图。
也就是说,图14的适用例示出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施:与上述实施例中由推出器(21)的按钮推杆(21a)直接推动按钮挂钩(24a)的情况不同,由推出器(21)使第二滑动件(27′)移动,并且由第二滑动件(27′)代替推出器(21)推动按钮挂钩(24b),推动达到临界以上时,越过按钮挂钩(24b)。
在如上所述的结构的情况下,需要变更按钮挂钩(24b)的形状和第二滑动件(27′)的形状。
并且,如图15所示,也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施:通过使按钮挂钩(24a)被弹簧支撑,从而使按钮推杆(21a)更容易越过按钮挂钩(24a)。
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虽然参照例示附图进行描述,但不限定于所述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确: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和范围的限度内,能够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形。因此,这种修改例或变形例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请求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应当基于请求保护的范围进行解释。
Claims (13)
1.一种车辆用安全带的插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结合的上部外壳和下部外壳,在其一侧形成有供插舌进出的插舌出入口;
内部主体,其结合在由所述上部外壳和下部外壳形成的内部空间,并包括下面板和两侧面板而形成骨架;
推出器,其以能够沿着形成在所述两侧面板的下端的推出器引导槽滑动的方式结合;
按钮,其一侧从所述插舌出入口侧暴露,另一侧以能够沿着形成在所述两侧面板的按钮引导槽滑动的方式结合;
锁板,其可旋转地搁置在所述内部主体上,并且贯穿形成在插入所述插舌出入口中的插舌的锁孔来紧固所述插舌;和
第二插扣警告开关,其结合在所述内部主体的一侧,感测插入所述插舌出入口中的插舌是否已由所述锁板正常紧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安全带的插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插扣警告开关包括:
第二开关板,其结合在所述内部主体的一侧;和
第二滑动件,其以能够在所述第二开关板上进行滑动动作的方式结合,
在所述按钮的侧部延伸地形成有与所述第二滑动件结合的杆形状的按钮挂钩,
在所述推出器上形成有用于推动所述按钮挂钩的按钮推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安全带的插扣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滑动件和所述第二开关板上分别形成有端子,产生基于所述第二滑动件的位置的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安全带的插扣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从所述按钮的侧部主体向内侧凸出并插入所述按钮引导槽中的引导件限制所述按钮的最大后退移动,所述按钮挂钩比所述引导件形成在前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安全带的插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出器由于所述插舌而后退并由所述按钮推杆推动所述按钮挂钩,使其移动至所述最大后退移动地点,通过向后退方向持续施加的外力,使所述按钮挂钩进行最大后退移动之后,越过所述按钮推杆并再次进行前进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安全带的插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插扣警告开关在所述最大后退移动地点产生所述插舌的未紧固警告信号,当所述按钮挂钩越过所述按钮推杆前进而使所述按钮回到原位置时,产生紧固完成信号,从而解除未紧固警告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安全带的插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插扣警告开关,其结合在所述内部主体的与所述第二插扣警告开关所结合的一侧不同的一侧,感测所述推出器的位置变化。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安全带的插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插扣警告开关包括:
第一开关板,其结合在所述内部主体的与所述第二插扣警告开关所结合的一侧不同的一侧;和
第一滑动件,其以能够在所述第一开关板上进行滑动动作的方式结合,
所述第一滑动件与所述推出器结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安全带的插扣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滑动件和所述第一开关板上分别形成有端子,产生基于所述第一滑动件的位置的信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用安全带的插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插扣警告开关在所述最大后退移动地点产生紧固完成信号。
11.一种车辆用安全带的插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结合的上部外壳和下部外壳,在其一侧形成有供插舌进出的插舌出入口;
内部主体,其结合在由所述上部外壳和下部外壳形成的内部空间,并包括下面板和两侧面板而形成骨架;
推出器,其以能够沿着形成在所述两侧面板的下端的推出器引导槽滑动的方式结合;
按钮,其一侧从所述插舌出入口侧暴露,另一侧以能够沿着形成在所述两侧面板的按钮引导槽滑动的方式结合;
锁板,其可旋转地搁置在所述内部主体上,并且贯穿形成在插入所述插舌出入口中的插舌的锁孔来紧固所述插舌;
第一插扣警告开关,其结合在所述内部主体的一侧,感测所述推出器的位置变化;和
第二插扣警告开关,其结合在所述内部主体的与所述第一插扣警告开关所结合的一侧不同的一侧,感测插入所述插舌出入口中的插舌是否已由所述锁板正常紧固。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用安全带的插扣装置,其特征在于:
只要不是所述第一插扣警告开关和所述第二插扣警告开关都产生紧固完成信号的情况,与所述第一插扣警告开关和所述第二插扣警告开关连接的控制部就判断为所述插舌没有正常紧固。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用安全带的插扣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插舌进入所述插舌出入口并使所述推出器后退移动时,所述第一插扣警告开关产生紧固完成信号,当所述推出器发生后退移动但所述插舌没有完全紧固时,所述第二插扣警告开关产生未紧固警告信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8-0119944 | 2018-10-08 | ||
KR1020180119944A KR102575155B1 (ko) | 2018-10-08 | 2018-10-08 | 차량용 안전벨트의 버클 장치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018095U true CN210018095U (zh) | 2020-02-07 |
Family
ID=69343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2087658.7U Active CN210018095U (zh) | 2018-10-08 | 2018-12-12 | 车辆用安全带的插扣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KR (1) | KR102575155B1 (zh) |
CN (1) | CN210018095U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60062497A (ko) * | 2004-12-03 | 2006-06-12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시트벨트의 경고 스위치 구조 |
KR20100004496A (ko) | 2008-07-04 | 2010-01-13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시트벨트용 불완전 체결 방지 장치 |
KR101778630B1 (ko) * | 2016-04-18 | 2017-09-15 | 주식회사 우신세이프티시스템 | 분리방지유닛을 포함하는 시트벨트용 버클 |
EP3868246B1 (en) * | 2016-08-05 | 2022-10-19 | Autoliv Development AB | Seatbelt buckle device and seatbelt device |
-
2018
- 2018-10-08 KR KR1020180119944A patent/KR102575155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8-12-12 CN CN201822087658.7U patent/CN210018095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2575155B1 (ko) | 2023-09-06 |
KR20200040095A (ko) | 2020-04-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203719A (en) | Lock assurance mechanism for connector | |
JP3991911B2 (ja) | コネクタ | |
JP2587877Y2 (ja) | シートベルト用バックル装置 | |
JPS621929Y2 (zh) | ||
US5586902A (en) | Electric connector | |
US4562625A (en) | Seat belt buckle | |
EP1849649B1 (en) | Device for fastening a child seat to a fixed striker in a motor vehicle | |
US6921227B1 (en) | Retaining spring for detachably connecting two components | |
JPH07335322A (ja) | コネクタの結合検知装置 | |
US4094046A (en) | Seat belt buckle | |
US5133425A (en) | Passive seat belt system | |
EP0114332A2 (en) | A buckle | |
CN210018095U (zh) | 车辆用安全带的插扣装置 | |
US4647070A (en) | Latch device for movable anchor in passive seat belt system | |
EP1237232B1 (en) | Connector with a housing lock | |
EP0965504B1 (en) | Switch for a buckle, buck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buckle | |
JPS6345203B2 (zh) | ||
GB2296284A (en) | Seat belt buckle | |
US6427297B1 (en) | Buckle with smooth tongue insertion mechanism | |
JPH06225804A (ja) | 自動バックル装置 | |
GB2073810A (en)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 buckle | |
JPH06284914A (ja) | 自動バックル装置 | |
JP2004324469A (ja) | プッシュスタートスイッチ | |
US5426834A (en) | End release seat belt buckle | |
JP2000048909A (ja) | コネクタ嵌合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