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15881U - 一种风冷加水双效散热型锂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冷加水双效散热型锂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15881U
CN210015881U CN201920845985.6U CN201920845985U CN210015881U CN 210015881 U CN210015881 U CN 210015881U CN 201920845985 U CN201920845985 U CN 201920845985U CN 210015881 U CN210015881 U CN 2100158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groups
lithium
fixing mechanism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4598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再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uiha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uiha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uiha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uiha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4598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158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158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158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Hybrid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风冷加水双效散热型锂电池,包括外壳和锂电池,外壳为上端呈开口的矩形框架结构,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四组锂电池,四组锂电池之间存在间距,四组锂电池之间串联连接,且四组锂电池的外表面与外壳的内壁接触,四组锂电池之间设置有固定机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外壳的底部设置通气格栅,使空气通过通气格栅流向通风孔内,流动的空气与固定机构以及散热片的表面接触,将热量带走,提高散热效率;通过在固定机构的中心安装冷却管,冷却管内的冷却液对固定机构起到降温作用,而固定机构与锂电池外表面接触,使得锂电池与固定机构之间进行热量交换,加快锂电池散热。

Description

一种风冷加水双效散热型锂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风冷加水双效散热型锂电池。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锂电池运用在我们生活的很多电器设备中,在对电器设备进行充电时,人们常常因忙碌导致忘记拔下插头,导致锂电池过充,电池温度过高,电解质溶液气化膨胀,导致爆炸。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风冷加水双效散热型锂电池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冷加水双效散热型锂电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冷加水双效散热型锂电池,包括外壳和锂电池,所述外壳为上端呈开口的矩形框架结构,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四组锂电池,四组锂电池之间存在间距,四组锂电池之间串联连接,且四组锂电池的外表面与外壳的内壁接触,四组所述锂电池之间设置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的外表面与锂电池的外表面接触,所述固定机构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末端与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固定机构通过固定板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机构的上表面开设有管道孔,且管道孔的内部设置有冷却管,所述固定机构的外表面靠近锂电池的一侧开设有通风孔,且通风孔的上下两端均为开口状,所述外壳的下表面开设有复数组通气格栅,通气格栅在外壳的下表面呈线性排列,所述锂电池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散热片,且散热片的外表面与外壳的内壁之间存在间距。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呈十字形,且固定机构的拐角处为弧形,固定机构弧形段与锂电池的外表面接触,固定机构的四个末端为平面,且固定机构的四组末端与外壳的内壁之间存在间距。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呈“H”形,固定板的水平段长度与固定机构的长度相等,固定板的两端竖直段厚度小于中部水平段的厚度,固定板两侧的竖直段分别与固定机构的外表面和外壳的内壁粘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管道孔设置有复数组,复数组管道孔在固定机构的上表面呈十字排列,冷却管设置有两组,两组冷却管互相垂直,每组冷却管的两端设置有单独的进口与出口,冷却管的末端穿过通气格栅通向外部。
优选的,所述冷却管由直管和U形管组成,每组管道孔内均设置有直管,直管的外径与管道孔的内径相同,相邻两组直管之间通过U形管首尾螺接固定,固定机构的长度小于锂电池的长度,U形管的下端与外壳的底板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外壳的底部设置通气格栅,使空气通过通气格栅流向通风孔内,流动的空气与固定机构以及散热片的表面接触,将热量带走,提高散热效率;
2.通过在固定机构的中心安装冷却管,冷却管内的冷却液对固定机构起到降温作用,而固定机构与锂电池外表面接触,使得锂电池与固定机构之间进行热量交换,加快锂电池散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机构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壳的俯视图。
图中:1外壳、2锂电池、3固定机构、4冷却管、5通风孔、6管道孔、7固定板、8散热片、9通气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风冷加水双效散热型锂电池,包括外壳1和锂电池2,外壳1为上端呈开口的矩形框架结构,锂电池2为圆柱状,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四组锂电池2,四组锂电池2之间存在间距,四组锂电池2之间串联连接,且四组锂电池2的外表面与外壳1的内壁接触,四组锂电池2之间设置有固定机构3,固定机构3呈十字形,且固定机构3的拐角处为弧形,固定机构3弧形段与锂电池2的外表面接触,固定机构3的四个末端为平面,且固定机构3的四组末端与外壳1的内壁之间存在间距,固定机构3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固定板7,固定板7呈“H”形,固定板7的水平段长度与固定机构3的长度相等,固定板7的两端竖直段厚度小于中部水平段的厚度,固定板7两侧的竖直段分别与固定机构3的外表面和外壳1的内壁粘接固定,固定机构3通过固定板7与外壳1固定连接,锂电池2在固定机构3和外壳1之间的挤压力作用下固定。
如图2所示,固定机构3的上表面开设有管道孔6,管道孔6设置有复数组,复数组管道孔6在固定机构3的上表面呈十字排列,且管道孔6的内部设置有冷却管4,冷却管4设置有两组,两组冷却管4互相垂直,冷却管4由直管和U形管组成,每组管道孔6内均设置有直管,直管的外径与管道孔6的内径相同,相邻两组直管之间通过U形管首尾螺接固定,固定机构3的长度小于锂电池2的长度,U形管的下端与外壳1的底板接触,固定机构3的外表面靠近锂电池2的一侧开设有通风孔5,且通风孔5的上下两端均为开口状,每组弧形段开设有两组通风孔5。
如图3所示,外壳1的下表面开设有复数组通气格栅9,通气格栅9呈矩形,通气格栅9在外壳1的下表面呈线性排列,锂电池2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散热片8,且散热片8的外表面与外壳1的内壁之间存在间距,流动的空气通过通气格栅9进入外壳1内,经过通风孔5流向锂电池2上方,空气与锂电池2的外表面和固定机构3的外表面接触,进行热交换,每组冷却管4的两端设置有单独的进口与出口,冷却管4的末端穿过通气格栅9通向外部,通过向冷却管4内注入冷却液,对固定机构3进行降温,进而对锂电池2散热。
工作原理:通过冷却管4的进口向冷却管4内注入冷却水,冷却水在冷却管4内循环流动,固定机构3为金属材质,冷却管4与管道孔6内壁接触,使得冷却水对固定机构3降温,锂电池2与固定机构3的外表面接触,当锂电池2充电或者工作时产生热量,就会与固定机构3进行热交换,降低锂电池2本身的温度,锂电池2的外表面安装散热片8,流动的空气通过外壳1下表面的通气格栅9进入外壳1内,空气通过通风孔5以及锂电池2与外壳1内壁之间的间隔流动,空气与散热片8接触,将散热片8上的热量带走,其次空气通过通风孔5,可以对定机构3和锂电池2之间的接触面起到辅助降温的作用,使锂电池2达到风冷和水冷双重的散热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风冷加水双效散热型锂电池,包括外壳(1)和锂电池(2),所述外壳(1)为上端呈开口的矩形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四组锂电池(2),四组锂电池(2)之间存在间距,四组锂电池(2)之间串联连接,且四组锂电池(2)的外表面与外壳(1)的内壁接触,四组所述锂电池(2)之间设置有固定机构(3),固定机构(3)的外表面与锂电池(2)的外表面接触,所述固定机构(3)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且固定板(7)的末端与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固定机构(3)通过固定板(7)与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机构(3)的上表面开设有管道孔(6),且管道孔(6)的内部设置有冷却管(4),所述固定机构(3)的外表面靠近锂电池(2)的一侧开设有通风孔(5),且通风孔(5)的上下两端均为开口状,所述外壳(1)的下表面开设有复数组通气格栅(9),通气格栅(9)在外壳(1)的下表面呈线性排列,所述锂电池(2)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散热片(8),且散热片(8)的外表面与外壳(1)的内壁之间存在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冷加水双效散热型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3)呈十字形,且固定机构(3)的拐角处为弧形,固定机构(3)弧形段与锂电池(2)的外表面接触,固定机构(3)的四个末端为平面,且固定机构(3)的四组末端与外壳(1)的内壁之间存在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冷加水双效散热型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7)呈“H”形,固定板(7)的水平段长度与固定机构(3)的长度相等,固定板(7)的两端竖直段厚度小于中部水平段的厚度,固定板(7)两侧的竖直段分别与固定机构(3)的外表面和外壳(1)的内壁粘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冷加水双效散热型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孔(6)设置有复数组,复数组管道孔(6)在固定机构(3)的上表面呈十字排列,冷却管(4)设置有两组,两组冷却管(4)互相垂直,每组冷却管(4)的两端设置有单独的进口与出口,冷却管(4)的末端穿过通气格栅(9)通向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风冷加水双效散热型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4)由直管和U形管组成,每组管道孔(6)内均设置有直管,直管的外径与管道孔(6)的内径相同,相邻两组直管之间通过U形管首尾螺接固定,固定机构(3)的长度小于锂电池(2)的长度,U形管的下端与外壳(1)的底板接触。
CN201920845985.6U 2019-06-06 2019-06-06 一种风冷加水双效散热型锂电池 Active CN2100158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45985.6U CN210015881U (zh) 2019-06-06 2019-06-06 一种风冷加水双效散热型锂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45985.6U CN210015881U (zh) 2019-06-06 2019-06-06 一种风冷加水双效散热型锂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15881U true CN210015881U (zh) 2020-02-04

Family

ID=69318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45985.6U Active CN210015881U (zh) 2019-06-06 2019-06-06 一种风冷加水双效散热型锂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158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52768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安全防护装置
US20200411929A1 (en) Liquid cooling pipeline and power supply device
CN109638379B (zh) 储能模组用逆流式双风道冷却系统
CN203721841U (zh) 一种动力电池组系统的风冷散热结构
CN219286513U (zh) 风冷电池包
CN210015881U (zh) 一种风冷加水双效散热型锂电池
CN216928712U (zh) 一种电池箱的外循环液冷结构
CN210110999U (zh) 一种动力电池散热结构
CN215451526U (zh) 一种动力电池风冷结构
CN219658801U (zh) 一种动力电池用微通道液冷和空气冷的复合冷却系统
CN218677305U (zh) 动力电池包
CN219917296U (zh) 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
CN219286463U (zh) 一种水冷散热结构
CN220341329U (zh) 液冷板及电池包
CN220086178U (zh) 一种电池包的壳体及充电拖车
CN216015555U (zh) 一种耐高温的散热型铅酸蓄电池
CN218769741U (zh) 一种石墨烯复合液冷散热的新型储能模组
CN216773342U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碱性蓄电池
CN216958193U (zh) 一种高散热性能的锂电池装置
CN210015892U (zh) 一种具有防酸耐腐壳体结构的智能电池
CN218351549U (zh) 散热装置及电池模组
CN211320250U (zh) 一种无对焊件铅酸电池组
CN216435994U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组的自然通风冷却板组件
CN213692269U (zh) 一种组合式锂电池
CN220065789U (zh) 一种动力锂电池管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