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15287U - 光学成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光学成像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15287U
CN210015287U CN201920907992.4U CN201920907992U CN210015287U CN 210015287 U CN210015287 U CN 210015287U CN 201920907992 U CN201920907992 U CN 201920907992U CN 210015287 U CN210015287 U CN 2100152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imaging
imaging lens
image
op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0799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锐
贺凌波
戴付建
赵烈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0799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152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152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152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像侧面为非球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本申请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采用了五片透镜,通过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间进行胶合透镜组合,并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使得上述光学成像镜头具有超薄化、高成像质量、便于加工制造等至少一个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尤其涉及一种包括五片透镜的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光学成像镜头在各个领域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与此同时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不断超薄化的趋势,要求所搭载的镜头具有小型化特点。通常而言,减小透镜口径是缩小光学成像镜头尺寸的一种有效方法,然而,镜头成像质量特别是细节表现能力却往往会随着镜头口径的减小而变差。因此,如何在保证光学成像镜头小型化的同时提高成像质量,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可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可至少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至少一个缺点的光学成像镜头。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可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像侧面可为非球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可满足 1.5<f1/R1<2.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12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0.5<f12/f<1.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 以及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可满足1.0<(CT1+CT2)/CT3≤2.0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 可满足1.0<CT5/CT4<2.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34与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23可满足0.5<T34/T23<2.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51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k可满足2.0<DT51/DT11<3.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CT2、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ET1以及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ET2可满足1.0<(CT1+CT2)/(ET1+ET2) <2.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 可满足-2.0<R6/f<-0.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 可满足0.5<R9/R10<1.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22可满足(DT11+DT22)/2<0.9mm。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均为塑料材质的透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采用了五片透镜,通过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间进行胶合透镜组合,并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使得上述光学成像镜头具有超薄化、高成像质量、便于加工制造等至少一个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以下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A至图2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A至图4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A至图6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A至图8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至图10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A至图12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4A至图14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1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6A至图16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最靠近被摄物体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物侧面,每个透镜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像侧面。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以下对本申请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随着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不断超薄化的趋势,其所搭载的镜头越来越趋于小型化。一般采用减小透镜口径来缩小光学成像镜头尺寸,然而,镜头成像质量特别是细节表现能力却往往会随着镜头口径的减小而变差。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能够在保证光学成像镜头小型化的同时提高成像质量。
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可包括例如五片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即,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这五片透镜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像侧面可为非球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像侧面可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
合理布置第一透镜的光焦度,可以保证第一透镜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也有利于缩短光学成像镜头总长,使镜头的结构紧凑。合理布置第二透镜的光焦度,可以有利于矫正光学镜头轴外像差,提高成像质量。通过将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布置为非球面,可以对光学成像镜头的球差进行矫正,以获得进一步的像质提升。合理控制第三透镜的面型,将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布置为凸面,可以有效降低镜头的公差敏感性。合理布置第五透镜的光焦度和面型,有利于保证光学成像镜头的主光线入射到像面时具有较小的入射角度,进而有利于提高像面相对照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可以胶合组成胶合透镜。采用胶合透镜,不仅有利于消除胶合透镜内部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自身的色差,还可通过残留的部分色差来平衡系统的整体色差,以增强系统平衡色差的能力,提高成像分辨率。同时,透镜的胶合省略了两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使得镜头整体结构紧凑,有利于缩短镜头的光学总长度,满足小型化要求。另外,透镜的胶合会降低透镜单元在组立过程中产生的倾斜、偏心等公差敏感度问题,以提高镜头量产性。同时,胶合透镜还具有光能量损失小、横向和轴向分辨率高的优点。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中的所有透镜均为塑料材质。采用塑料透镜,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同时降低透镜的加工难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1.5<f1/R1<2.0,其中,f1 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R1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更具体地,f1和R1进一步可满足1.69≤f1/R1≤1.99。合理控制第一透镜有效焦距与物侧面曲率半径的比值,能够使第一透镜的场曲贡献量在合理的范围,降低第一透镜物侧面的光学敏感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0.5<f12/f<1.5,其中,f12 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为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更具体地,f12和f 进一步可满足0.96≤f12/f≤1.32。合理控制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的比值,可有效减小光学成像镜头的色差,避免光学成像镜头的球差和彗差过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1.0<(CT1+CT2)/CT3≤ 2.01,其中,CT1为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以及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更具体地,CT1、CT2和CT3进一步可满足1.30 ≤(CT1+CT2)/CT3≤2.01。合理控制胶合透镜整体中心厚度与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的比值,可以有效地降低镜头的厚度敏感性,有利于矫正光学系统的色差。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1.0<CT5/CT4<2.5,其中, CT5为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更具体地, CT5和CT4进一步可满足1.30≤CT5/CT4≤2.15。合理分配第五透镜和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使得透镜易于注塑成型,提高光学成像镜头的可加工性,同时保证较好的成像质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0.5<T34/T23<2.0,其中, T34为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更具体地,T34和T23进一步可满足0.63≤T34/T23≤1.82。合理控制T34与T23 的比值范围,有利于降低镜头的厚度敏感性,满足镜头小型化和可加工性的要求。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2.0<DT51/DT11<3.5,其中,DT51为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更具体地,DT51与DT11进一步可满足2.30≤DT51/DT11≤3.06。合理控制第五透镜物侧面和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可以更好地保证镜头结构上的可行性,从而降低装配难度,同时有利于实现镜头的小型化。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1.0<(CT1+CT2)/(ET1+ET2) <2.0,其中,CT1为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ET1为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以及ET2为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更具体地,CT1、CT2、ET1 和ET2进一步可满足1.27≤(CT1+CT2)/(ET1+ET2)≤1.56。合理控制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之和与边缘厚度之和的比值,可以降低镜片的加工难度,同时有利于矫正光学系统的球差和色差。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2.0<R6/f<-0.5,其中,R6为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f为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更具体地,R6和f 进一步可满足-1.72≤R6/f≤-0.92。合理控制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和光学系统有效焦距的比值范围,可以有效地提升镜头的解像力,提升像面的相对照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0.5<R9/R10<1.5,其中, R9为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为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更具体地,R9 和R10进一步可满足0.94≤R9/R10≤1.20。合理控制第五透镜物侧面和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的比值范围,有利于保证第五透镜具有合适的正光焦度,同时降低主光线入射到像面时与光轴的夹角,提升像面的照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DT11+DT22)/2<0.9mm,其中,DT11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与DT22为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更具体地,DT11和DT22进一步可满足0.79mm≤(DT11+DT22)/2≤0.87mm。合理控制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和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有利于实现系统小型化。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上述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光阑。光阑可根据需要设置在适当位置处,例如,设置在物侧与第一透镜之间。可选地,上述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光片和/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上的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中的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非球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具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镜面。
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包括以上描述的光学成像镜头。
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以上描述的摄像装置。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五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光学成像镜头不限于包括五个透镜。如果需要,该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至图2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滤光片E6和成像面S12。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2为凸面,像侧面S3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4为凹面,像侧面S5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6为凹面,像侧面S7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8为凸面,像侧面S9为凹面。滤光片E6具有物侧面S10和像侧面S11。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1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2上。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组合为胶合透镜,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即为第二透镜的物侧面。
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169178590000061
表1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3.41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2在光轴上的距离TTL=4.20mm,成像面S12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2.91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39.9°,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数Fno=2.04。
在实施例1中,第一透镜E1至第五透镜E5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x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 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中各非球面镜面S1-S9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1.8806E-02 4.4765E-01 -3.7730E+00 2.0031E+01 -6.6341E+01 1.3793E+02 -1.7431E+02 1.2220E+02 -3.6417E+01
S2 -1.6732E-01 6.0194E-01 -4.9362E+00 2.1718E+01 -5.3590E+01 7.2692E+01 -4.3744E+01 -7.3767E-01 8.5694E+00
S3 -3.6698E-03 2.2404E-02 -3.4943E-02 -4.6237E-02 -1.0715E+00 1.1927E+01 -3.7300E+01 5.0507E+01 -2.4967E+01
S4 -1.4326E-01 2.0086E-01 -3.9622E+00 2.6152E+01 -1.0182E+02 2.4385E+02 -3.5523E+02 2.9143E+02 -1.0295E+02
S5 -4.1245E-02 -3.4198E-01 1.3922E+00 -5.0527E+00 1.3314E+01 -2.2257E+01 2.2609E+01 -1.2564E+01 2.9745E+00
S6 3.1042E-01 -7.2639E-01 1.2819E+00 -1.9998E+00 2.1377E+00 -1.4656E+00 6.0787E-01 -1.3659E-01 1.2631E-02
S7 -1.9777E-01 7.6080E-01 -1.2632E+00 1.1547E+00 -6.6274E-01 2.4320E-01 -5.4989E-02 6.9483E-03 -3.7460E-04
S8 -4.1262E-01 5.4614E-01 -5.0186E-01 2.8983E-01 -1.0377E-01 2.3198E-02 -3.1650E-03 2.4171E-04 -7.9346E-06
S9 -3.3813E-01 2.3623E-01 -1.1183E-01 2.5332E-02 1.2627E-03 -2.1120E-03 4.8662E-04 -4.8721E-05 1.8671E-06
表2
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2D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2A至图2D可知,实施例1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2
以下参照图3至图4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滤光片E6和成像面S12。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2为凸面,像侧面S3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4为凹面,像侧面S5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6为凸面,像侧面S7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8为凸面,像侧面S9为凹面。滤光片E6具有物侧面S10和像侧面S11。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1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2上。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组合为胶合透镜,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即为第二透镜的物侧面。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3.44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2在光轴上的距离TTL=4.21mm,成像面S12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2.91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39.9°,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数Fno=2.04。
表3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169178590000071
表3
在实施例2中,第一透镜E1至第五透镜E5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下表4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2中各非球面镜面S1-S9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1.6047E-02 4.0319E-01 -3.3569E+00 1.7615E+01 -5.7543E+01 1.1790E+02 -1.4672E+02 1.0126E+02 -2.9697E+01
S2 -1.5104E-01 3.4531E-01 -2.4891E+00 7.9231E+00 -6.3707E+00 -2.6589E+01 8.0860E+01 -8.6024E+01 3.2979E+01
S3 -4.8796E-03 7.7546E-02 -7.8083E-01 5.2316E+00 -2.3340E+01 6.8737E+01 -1.2339E+02 1.2158E+02 -4.9510E+01
S4 -1.4209E-01 2.4690E-01 -4.2927E+00 2.8610E+01 -1.1425E+02 2.8080E+02 -4.1777E+02 3.4695E+02 -1.2294E+02
S5 -4.9155E-02 -2.7307E-01 1.2260E+00 -4.5133E+00 1.1866E+01 -1.9819E+01 2.0234E+01 -1.1365E+01 2.7364E+00
S6 1.9962E-01 -4.9565E-01 8.8982E-01 -1.4644E+00 1.6115E+00 -1.1184E+00 4.6430E-01 -1.0374E-01 9.5150E-03
S7 -2.2546E-01 6.7368E-01 -1.0495E+00 9.2579E-01 -5.1595E-01 1.8395E-01 -4.0378E-02 4.9485E-03 -2.5859E-04
S8 -4.0243E-01 4.3397E-01 -3.4078E-01 1.8126E-01 -6.1850E-02 1.3355E-02 -1.7696E-03 1.3158E-04 -4.2102E-06
S9 -2.0517E-01 1.2590E-01 -4.8051E-02 9.5317E-04 7.3018E-03 -3.0526E-03 5.7270E-04 -5.2696E-05 1.9273E-06
表4
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4D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4A至图4D可知,实施例1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3
以下参照图5至图6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滤光片E6和成像面S12。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2为凸面,像侧面S3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4为凹面,像侧面S5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6为凸面,像侧面S7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8为凸面,像侧面S9为凹面。滤光片E6具有物侧面S10和像侧面S11。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1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2上。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组合为胶合透镜,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即为第二透镜的物侧面。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3.47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2在光轴上的距离TTL=4.24mm,成像面S12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2.91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39.5°,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数Fno=2.04。
表5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169178590000081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169178590000091
表5
在实施例3中,第一透镜E1至第五透镜E5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下表6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中各非球面镜面S1-S9的高次项系数A4、A6、A8、 A10、A12、A14、A16、A18和A20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1.1649E-02 3.3458E-01 -2.7094E+00 1.4045E+01 -4.5436E+01 9.2338E+01 -1.1402E+02 7.8085E+01 -2.2728E+01
S2 -1.6329E-01 6.5798E-01 -5.9308E+00 2.9804E+01 -8.9730E+01 1.6850E+02 -1.9301E+02 1.2448E+02 -3.4809E+01
S3 -7.8513E-03 1.0921E-01 -9.7214E-01 5.6559E+00 -2.0833E+01 5.1755E+01 -8.1480E+01 7.2955E+01 -2.7686E+01
S4 -1.3866E-01 -1.1183E-01 2.1239E-01 -1.4211E+00 5.8665E+00 -1.3683E+01 1.6164E+01 -6.0894E+00 -1.4463E+00
S5 -1.1097E-01 -3.4709E-02 1.7108E-01 -1.4968E+00 5.4991E+00 -1.0143E+01 1.0455E+01 -5.6503E+00 1.2700E+00
S6 -3.2219E-02 3.3345E-01 -1.0293E+00 1.5665E+00 -1.6917E+00 1.2785E+00 -6.2751E-01 1.7707E-01 -2.1466E-02
S7 -3.1836E-01 9.8896E-01 -1.5123E+00 1.3346E+00 -7.5488E-01 2.7831E-01 -6.4440E-02 8.4787E-03 -4.8255E-04
S8 -4.6512E-01 5.8299E-01 -4.9197E-01 2.6747E-01 -9.2170E-02 2.0097E-02 -2.6963E-03 2.0367E-04 -6.6432E-06
S9 -3.3633E-01 2.1721E-01 -1.0137E-01 2.5617E-02 -1.6309E-03 -8.1106E-04 2.2614E-04 -2.3491E-05 9.0561E-07
表6
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6D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6A至图6D可知,实施例3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4
以下参照图7至图8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滤光片E6和成像面S12。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2为凹面,像侧面S3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4为凹面,像侧面S5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6为凸面,像侧面S7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8为凸面,像侧面S9为凹面。滤光片E6具有物侧面S10和像侧面S11。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1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2上。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组合为胶合透镜,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即为第二透镜的物侧面。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3.42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2在光轴上的距离TTL=4.30mm,成像面S12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2.91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40.1°,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数Fno=2.04。
表7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169178590000101
表7
在实施例4中,第一透镜E1至第五透镜E5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下表8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4中各非球面镜面S1-S9的高次项系数A4、A6、A8、 A10、A12、A14、A16、A18和A20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1.7039E-02 3.4231E-01 -2.9593E+00 1.5455E+01 -5.0180E+01 1.0204E+02 -1.2627E+02 8.6902E+01 -2.5495E+01
S2 -5.5507E-02 -6.9129E-01 7.1840E+00 -4.3516E+01 1.5680E+02 -3.4677E+02 4.6130E+02 -3.3856E+02 1.0510E+02
S3 1.3187E-02 -6.6716E-02 -5.5914E-02 -3.1642E-01 3.1032E+00 -1.0998E+01 1.9457E+01 -1.7344E+01 6.1549E+00
S4 -8.0566E-02 -4.4619E-01 2.1878E+00 -9.3775E+00 2.7708E+01 -5.5157E+01 6.9217E+01 -4.8396E+01 1.4142E+01
S5 2.8584E-02 -4.8797E-01 1.8371E+00 -5.6233E+00 1.2395E+01 -1.7594E+01 1.5312E+01 -7.3739E+00 1.5102E+00
S6 3.1469E-01 -6.9128E-01 1.1325E+00 -1.6386E+00 1.6101E+00 -9.9447E-01 3.6258E-01 -6.9610E-02 5.2806E-03
S7 -1.6954E-01 6.5057E-01 -1.1234E+00 1.0334E+00 -5.8639E-01 2.1086E-01 -4.6615E-02 5.7681E-03 -3.0565E-04
S8 -4.7791E-01 6.2094E-01 -5.9335E-01 3.6761E-01 -1.4250E-01 3.4576E-02 -5.1256E-03 4.2579E-04 -1.5226E-05
S9 -4.3127E-01 3.0357E-01 -1.7539E-01 6.6163E-02 -1.5886E-02 2.4216E-03 -2.3301E-04 1.3578E-05 -3.9146E-07
表8
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8C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8D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8A至图8D可知,实施例1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5
以下参照图9至图10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9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滤光片E6和成像面S12。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2为凸面,像侧面S3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4为凹面,像侧面S5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6为凹面,像侧面S7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8为凸面,像侧面S9为凹面。滤光片E6具有物侧面S10和像侧面S11。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1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2上。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组合为胶合透镜,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即为第二透镜的物侧面。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3.45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2在光轴上的距离TTL=4.26mm,成像面S12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2.91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39.9°,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数Fno=2.04。
表9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169178590000111
表9
在实施例5中,第一透镜E1至第五透镜E5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下表10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5中各非球面镜面S1-S9的高次项系数A4、A6、A8、 A10、A12、A14、A16、A18和A20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169178590000112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169178590000121
表10
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0C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0D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0A至图10D可知,实施例5 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6
以下参照图11至图12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1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滤光片E6和成像面S12。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2为凸面,像侧面S3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4为凹面,像侧面S5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6为凹面,像侧面S7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8为凸面,像侧面S9为凹面。滤光片E6具有物侧面S10和像侧面S11。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1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2上。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组合为胶合透镜,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即为第二透镜的物侧面。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3.26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2在光轴上的距离TTL=4.28mm,成像面S12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2.91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41.3°,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数Fno=2.04。
表11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169178590000122
表11
在实施例6中,第一透镜E1至第五透镜E5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下表12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6中各非球面镜面S1-S9的高次项系数A4、A6、A8、 A10、A12、A14、A16、A18和A20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3.2047E-02 7.3935E-01 -5.9045E+00 2.8944E+01 -8.9396E+01 1.7599E+02 -2.1399E+02 1.4651E+02 -4.3201E+01
S2 -2.5821E-01 2.7431E+00 -2.9479E+01 1.7486E+02 -6.2133E+02 1.3626E+03 -1.8069E+03 1.3292E+03 -4.1616E+02
S3 -4.1846E-02 8.2483E-01 -8.0370E+00 4.4448E+01 -1.4817E+02 3.0639E+02 -3.8533E+02 2.7121E+02 -8.1925E+01
S4 -1.7401E-01 -8.7740E-02 -2.3856E+00 1.9344E+01 -7.8734E+01 1.8639E+02 -2.6473E+02 2.1307E+02 -7.4562E+01
S5 -7.7707E-02 -4.7682E-01 2.1908E+00 -8.7933E+00 2.3465E+01 -3.8457E+01 3.7464E+01 -1.9655E+01 4.2978E+00
S6 3.8425E-01 -6.0930E-01 6.4771E-01 -5.6524E-01 3.5177E-01 -1.4213E-01 3.5125E-02 -4.8106E-03 2.7926E-04
S7 2.4003E-01 -1.8711E-01 5.2303E-02 -2.7038E-03 -7.1677E-04 -4.0689E-04 2.1622E-04 -3.3823E-05 1.8178E-06
S8 -1.6795E-01 4.3187E-02 2.2408E-02 -2.2894E-02 9.0477E-03 -2.0018E-03 2.5738E-04 -1.7949E-05 5.2423E-07
S9 -2.3929E-01 1.3118E-01 -5.2697E-02 1.0641E-02 4.2004E-04 -7.1133E-04 1.5037E-04 -1.3687E-05 4.7341E-07
表12
图12A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2B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2C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2D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2A至图12D可知,实施例6 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7
以下参照图13至图14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3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滤光片E6和成像面S12。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2为凸面,像侧面S3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4为凸面,像侧面S5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6为凸面,像侧面S7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8为凸面,像侧面S9为凹面。滤光片E6具有物侧面S10和像侧面S11。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1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2上,其中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组合为胶合透镜,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即为第二透镜的物侧面。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3.47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2在光轴上的距离TTL=4.30mm,成像面S12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2.91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39.8°,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数Fno=2.04。
表13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169178590000131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169178590000141
表13
在实施例7中,第一透镜E1至第五透镜E5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下表14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7中各非球面镜面S1-S9的高次项系数A4、A6、A8、 A10、A12、A14、A16、A18和A20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1.6871E-02 3.9238E-01 -3.3753E+00 1.7664E+01 -5.7073E+01 1.1499E+02 -1.4033E+02 9.4811E+01 -2.7194E+01
S2 -1.7709E-01 -2.8157E-01 4.1076E+00 -2.8064E+01 1.1239E+02 -2.6667E+02 3.6962E+02 -2.7405E+02 8.3271E+01
S3 -7.1703E-03 -8.2186E-02 6.1051E-01 -1.5901E+00 -2.1817E+00 2.5579E+01 -6.6102E+01 7.6521E+01 -3.3708E+01
S4 -9.9828E-02 9.2313E-02 -1.5842E+00 9.2782E+00 -3.5326E+01 8.5933E+01 -1.2834E+02 1.0762E+02 -3.8098E+01
S5 -3.9488E-02 -1.8605E-01 8.5766E-01 -3.3291E+00 8.7586E+00 -1.4663E+01 1.5212E+01 -8.8508E+00 2.2444E+00
S6 1.0506E-02 -8.8188E-02 1.4504E-01 -3.6495E-01 3.0126E-01 6.9220E-02 -2.8526E-01 1.7537E-01 -3.4587E-02
S7 -3.3038E-01 6.5195E-01 -7.9755E-01 5.7185E-01 -2.5350E-01 6.6153E-02 -8.5087E-03 1.9752E-04 3.8842E-05
S8 -3.6561E-01 2.5322E-01 -3.2043E-02 -9.5187E-02 7.9481E-02 -2.9296E-02 5.7437E-03 -5.8068E-04 2.3669E-05
S9 -3.4670E-01 2.5576E-01 -1.7082E-01 9.1128E-02 -3.6315E-02 9.9093E-03 -1.6936E-03 1.6122E-04 -6.4881E-06
表14
图14A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4B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4C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4D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4A至图14D可知,实施例7 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8
以下参照图15至图16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5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滤光片E6和成像面S12。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2为凹面,像侧面S3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4为凹面,像侧面S5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6为凸面,像侧面S7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8为凸面,像侧面S9为凹面。滤光片E6具有物侧面S10和像侧面S11。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1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2上。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组合为胶合透镜,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即为第二透镜的物侧面。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3.35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2在光轴上的距离TTL=4.30mm,成像面S12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2.91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40.5°,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数Fno=2.04。
表15示出了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169178590000151
表15
在实施例8中,第一透镜E1至第五透镜E5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下表16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8中各非球面镜面S1-S9的高次项系数A4、A6、A8、 A10、A12、A14、A16、A18和A20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2.4094E-02 3.5965E-01 -3.1577E+00 1.6041E+01 -5.0820E+01 1.0112E+02 -1.2304E+02 8.3656E+01 -2.4344E+01
S2 -2.5704E-03 -1.5944E+00 1.6109E+01 -9.2970E+01 3.2434E+02 -7.0156E+02 9.1784E+02 -6.6403E+02 2.0306E+02
S3 -5.6140E-02 -3.0146E-02 -9.3243E-02 8.1376E-02 4.5320E-01 -2.6666E+00 5.7705E+00 -5.8079E+00 2.2096E+00
S4 -5.2867E-02 -4.8606E-01 2.9339E+00 -1.2847E+01 3.7727E+01 -7.1711E+01 8.4884E+01 -5.6375E+01 1.5902E+01
S5 1.2618E-01 -8.9623E-01 2.3404E+00 -4.6519E+00 7.5374E+00 -8.7579E+00 6.6336E+00 -2.8648E+00 5.3286E-01
S6 3.9608E-01 -1.2036E+00 1.9642E+00 -2.3618E+00 1.7792E+00 -6.5437E-01 -2.0096E-02 9.2533E-02 -2.0041E-02
S7 1.7137E-03 5.6320E-02 -2.9231E-01 3.4855E-01 -2.2608E-01 9.0193E-02 -2.1983E-02 2.9959E-03 -1.7491E-04
S8 -5.1398E-01 5.5635E-01 -4.7873E-01 2.9052E-01 -1.1290E-01 2.7470E-02 -4.0623E-03 3.3468E-04 -1.1806E-05
S9 -4.7078E-01 3.5785E-01 -2.3006E-01 1.0271E-01 -3.0067E-02 5.6001E-03 -6.3529E-04 3.9830E-05 -1.0544E-06
表16
图16A示出了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6B示出了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6C示出了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6D示出了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6A至图16D可知,实施例8 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综上,实施例1至实施例8分别满足表17中所示的关系。
条件式/实施例 1 2 3 4 5 6 7 8
f1/R1 1.75 1.75 1.76 1.84 1.75 1.74 1.69 1.99
(CT1+CT2)/CT3 1.75 1.69 1.67 1.5 1.73 2.01 1.30 1.31
CT5/CT4 1.62 1.50 2.0 1.94 2.15 1.89 1.30 1.42
T34/T23 1.35 1.5 0.91 1.15 1.41 1.07 1.82 0.63
DT51/DT11 2.8 2.76 2.69 2.60 2.64 3.06 2.30 2.71
(CT1+CT2)/(ET1+ET2) 1.38 1.38 1.42 1.43 1.38 1.32 1.27 1.56
R6/f -1.00 -0.92 -1.35 -1.01 -0.92 -1.09 -1.72 -1.05
R9/R10 1.08 1.12 0.94 1.09 1.20 1.19 1.16 1.16
f12/f 1.10 1.11 1.06 1.08 1.12 1.25 1.32 0.96
(DT11+DT22)/2(mm) 0.81 0.82 0.83 0.86 0.82 0.79 0.84 0.87
表17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电子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成像装置可以是诸如数码相机的独立成像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上的成像模块。该成像装置装配有以上描述的光学成像镜头。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24)

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像侧面为非球面;
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
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胶合形成胶合透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满足1.5<f1/R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12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0.5<f12/f<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以及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满足1.0<(CT1+CT2)/CT3≤2.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与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满足1.0<CT5/CT4<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34与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23满足0.5<T34/T23<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51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满足2.0<DT51/DT11<3.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所述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ET1以及所述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ET2满足1.0<(CT1+CT2)/(ET1+ET2)<2.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2.0<R6/f<-0.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与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满足0.5<R9/R10<1.5。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22满足(DT11+DT22)/2<0.9mm。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均为塑料材质的透镜。
13.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像侧面为非球面;
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
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其中:
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22满足(DT11+DT22)/2<0.9mm。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胶合形成胶合透镜。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12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0.5<f12/f<1.5。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以及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满足1.0<(CT1+CT2)/CT3≤2.01。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与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满足1.0<CT5/CT4<2.5。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34与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23满足0.5<T34/T23<2.0。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51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满足2.0<DT51/DT11<3.5。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所述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ET1以及所述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ET2满足1.0<(CT1+CT2)/(ET1+ET2)<2.0。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2.0<R6/f<-0.5。
22.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与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满足0.5<R9/R10<1.5。
23.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满足1.5<f1/R1<2.0。
24.根据权利要求13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均为塑料材质的透镜。
CN201920907992.4U 2019-06-17 2019-06-17 光学成像镜头 Active CN2100152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07992.4U CN210015287U (zh) 2019-06-17 2019-06-17 光学成像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07992.4U CN210015287U (zh) 2019-06-17 2019-06-17 光学成像镜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15287U true CN210015287U (zh) 2020-02-04

Family

ID=69319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07992.4U Active CN210015287U (zh) 2019-06-17 2019-06-17 光学成像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1528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3829A (zh) * 2019-06-17 2019-08-16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5104055A (zh) * 2020-02-19 2022-09-23 株式会社尼康 光学系统、光学设备及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3829A (zh) * 2019-06-17 2019-08-16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5104055A (zh) * 2020-02-19 2022-09-23 株式会社尼康 光学系统、光学设备及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
CN115104055B (zh) * 2020-02-19 2024-03-08 株式会社尼康 光学系统以及光学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41630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7843977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9782418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8089317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3433663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1458845A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9283665B (zh) 成像镜头
CN113311570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8802972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7219614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9739012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0850557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4236754A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211293433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8398770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8490587B (zh) 成像镜头
CN112684593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1679409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1399181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0687665A (zh) 摄像镜头组
CN107577033B (zh) 成像镜头
CN112799218A (zh)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CN111580249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0015287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1352210A (zh) 成像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