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07414U - 终端设备充电壳 - Google Patents

终端设备充电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07414U
CN210007414U CN201822156048.8U CN201822156048U CN210007414U CN 210007414 U CN210007414 U CN 210007414U CN 201822156048 U CN201822156048 U CN 201822156048U CN 210007414 U CN210007414 U CN 2100074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storage battery
energy storage
terminal equipment
accommodating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5604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海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jun new ener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de Dongteng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de Dongteng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de Dongteng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5604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074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074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074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终端设备充电壳,涉及电子设备领域,达到了降低终端设备的温度目的。该终端设备充电壳包括:壳体,壳体具有第一容纳空间,第一容纳空间用于容纳终端设备;储能电池,储能电池与壳体连接;第一充电接口,第一充电接口连接于壳体,第一充电接口与储能电池电连接,第一充电接口的充电端延伸至第一容纳空间;降温部,降温部与壳体连接,用于给壳体降温。该终端设备充电壳的壳体具有第一容纳空间容纳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充电壳在保护终端设备的同时为终端设备提供电能,由于终端设备放置在壳体的第一容纳空间中,降温部就实现了对终端设备的降温。

Description

终端设备充电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设备充电壳。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而这类电子产品普遍耗电量很大,需要经常给电池充电以确保产品的正常使用,人们常用移动电源来满足在户外对电子设备充电的需求,为了方便携带,人们将移动电源与手机壳结合,成为充电手机壳,由于手机电池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在使用充电手机壳为手机充电时产生的热量会影响手机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充电壳,主要目的是降低终端设备的温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该终端设备充电壳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背板和设置在所述背板周边的侧壁,所述背板与所述侧壁构成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用于容纳终端设备,所述背板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一层相对于所述第二层靠近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构成第二容纳空间;
储能电池,所述储能电池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空间中;
第一充电接口,所述第一充电接口与所述储能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一充电接口的充电端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穿过所述壳体延伸至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充电接口连接于所述壳体;
降温部,所述降温部与所述壳体接触设置,用于给所述壳体降温。
具体的,所述降温部与所述背板接触设置。
具体的,所述降温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层靠近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一面。
可选的,所述降温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层靠近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一面。
具体的,所述降温部包括石墨烯薄膜。
具体的,所述第一层靠近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一面设有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朝向所述第一容纳空间;
所述支撑凸起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凸起间隔设置。
终端设备充电壳,还包括
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与所述储能电池电连接,为所述储能电池供电;
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太阳能发电组件,所述太阳能发电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所述太阳能发电组件的导流装置穿过所述壳体与所述储能电池电连接,
所述太阳能发电组件使接收到的所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所述储能电池中。
具体的,所述第二层为所述太阳能发电组件。
终端设备充电壳,还包括
第二充电接口,所述第二充电接口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充电接口与所述储能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二充电接口的充电端处于充电状态时位于所述壳体外。
终端设备充电壳,还包括
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电连接在所述充电装置与所述储能电池之间,用于控制所述充电装置与所述储能电池充电的通断;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储能电池和所述开关组件电连接,用于获取所述储能电池的电量信息,并根据所述电量信息控制所述开关组件的通断,以连通或断开所述充电装置与所述储能电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终端设备充电壳的壳体具有第一容纳空间容纳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充电壳将储能电池与壳体相结合,使终端设备充电壳在保护终端设备的同时为终端设备提供电能,终端设备充电壳具有充电接口,充电接口与储能电池连接,充电接口的充电端与壳体连接为终端设备充电,终端设备充电壳上还设置降温部,降温部用于给壳体降温,由于终端设备放置在壳体的第一容纳空间中,降温部就实现了对终端设备的降温,达到了保护终端设备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充电壳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发电组件供电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终端设备充电壳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充电壳,如图1所示,该终端设备充电壳包括:
壳体,壳体包括背板1和设置在背板1周边的侧壁,背板1与侧壁构成第一容纳空间,第一容纳空间用于容纳终端设备,背板1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一层相对于第二层靠近第一容纳空间,第一层和第二层构成第二容纳空间;
储能电池11,储能电池11设置在第二容纳空间中;
第一充电接口2,第一充电接口2与储能电池11电连接,第一充电接口2 的充电端从第二容纳空间穿过壳体延伸至第一容纳空间,第一充电接口2连接于壳体。
终端设备充电壳适用于手机、手表、耳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内置可重复充电电池的电子设备,充电壳的第一容纳空间的形状与佩戴该终端设备充电壳的终端设备相适配,壳体作为第一容纳空间的保护壳,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设计成各种形状,或者壳体能固定在该终端设备上即可,固定方式可以为卡接、粘贴等,壳体包括第一容纳空间,当终端设备充电壳卡接在终端设备上时,第一容纳空间可以设置在壳体的外表面,第一容纳空间用于拿出或放置终端设备的开口与终端设备的充电口所在面相适配,使终端设备的充电口所在面能从第一容纳空间的开口进入,第一充电接口2设置在第一容纳空间内,终端设备在第一容纳空间中与第一充电接口2连接充电,使终端设备充电壳内部只需要容纳实现其充电功能的器件所在端即可,而不必容纳终端设备,减小终端设备充电壳的体积,使其更加便携,或者开口与终端设备的任意一面相适配,在外部终端设备充电时将终端设备插入第一容纳空间,第一容纳空间中的第二充电接口3能与外部终端设备连接,或者第一容纳空间的大小可以容纳终端设备,可以将终端设备完全保护,或者第一容纳空间包括背板1和设置在背板1周边的侧壁,开口的大小与终端设备充电壳的使用面适配,使终端设备充电壳的使用面露出,不影响终端设备的使用,侧壁可以设置在背板1相对的两边上,侧壁也可以围绕背板1一周设置,使终端设备被完全保护起来,侧壁的高度可以超过终端设备将终端设备包裹起来,达到更好的保护终端设备的作用,或者侧壁的高度只到达终端设备的充电口位置,使第一充电接口2与终端设备的充电口连接充电的同时减小终端设备充电壳的体积,使终端设备充电壳的体积轻薄,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感受。
终端设备充电壳还包括储能电池11,储能电池11与壳体连接,设置在壳体外部或者设置在壳体内部,储能电池11设置在壳体外部可以使终端设备充电壳在充放电的过程中更好的散热,并且损坏时易于更换;储能电池11设置在壳体内部使壳体保护储能电池11,防止储能电池11被水或灰尘等污染损坏,第一充电接口2与储能电池11电连接,第一充电接口2的充电端延伸至第一容纳空间,第一充电接口2连接于壳体,当终端设备放置在第一容纳空间内充电时,第一充电接口2的充电端与终端设备的充电口连接,为终端设备充电,第一充电接口2可以固定设置在壳体上朝向第一容纳空间,将终端设备放置在第一容纳空间内就可以对终端设备充电,或者第一充电接口2活动连接在壳体上,第一充电接口2可以内置电感线圈与终端设备充电壳相配合实现电量无线传输,为终端设备充电,或者第一充电接口2通过导线活动连接在壳体上,当终端设备需要充电时将第一充电接口2活动至终端设备充电口处与终端设备充电口连接,或者第一充电接口2与储能电池11固定连接,可以同时相对于壳体移动,移动方式可以为滑动或转动,内部充电端口相对于壳体可以活动使终端设备放置在第一容纳空间中更加方便,防止内部充电端口阻碍终端设备的放置,也可以在终端设备满电时将内部充电端口移开,防止终端设备内置电池过充,延长终端设备的使用寿命,储能电池11的充电方式可以为接触式充电或非接触式充电,储能电池11可以从外部电源获得电能和/或终端设备充电壳内置自发电电池,发电方式可以为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热能发电、机械能发电。
降温部,降温部与壳体接触设置,用于给壳体降温。
降温部的降温方式可以通过内置液冷冷板或在壳体上增加散热孔散热,进一步的散热孔内可以增加风扇提高散热速度,降温部也可以为石墨烯薄膜,石墨烯薄膜可以设置在储能电池11上,有效的对储能电池11降温,降温部设置在壳体靠近第一容纳空间的一侧可以在对终端设备充电壳降温的同时对终端设备进行降温,对终端设备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终端设备充电壳的壳体具有第一容纳空间容纳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充电壳将储能电池11与壳体相结合,使终端设备充电壳在保护终端设备的同时为终端设备提供电能,终端设备充电壳具有充电接口,充电接口与储能电池11连接,充电接口的充电端与壳体连接为终端设备充电,终端设备充电壳上还设置降温部,降温部用于给壳体降温,由于终端设备放置在壳体的第一容纳空间中,降温部就实现了对终端设备的降温,达到了保护终端设备的目的。
具体的,降温部与背板1接触设置。降温部的降温方式可以为内置液冷冷板或在壳体上增加散热孔散热,进一步的散热孔内可以增加风扇提高散热速度,降温部也可以为石墨烯薄膜,降温部可以设置在背板1靠近第一容纳空间的一侧,在对终端设备充电壳降温的同时进一步对终端设备降温,实现了对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充电壳的直接降温,背板1内可以设置夹层放置储能电池11,降温部可以设置在背板1的夹层中,在对终端设备充电壳降温的同时进一步对终端设备降温,实现了对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充电壳的降温。
具体的,降温部设置在第一层靠近第一容纳空间的一面。降温部设置在上层靠近第一容纳空间的一面,设置在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充电壳之间,并与二者接触可以对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充电壳更好的降温。
可选的,降温部设置在第一层靠近第二容纳空间的一面。降温部设置在上层和下层之间可以使降温部被壳体包裹,避免降温部在使用过程中被磨损。
具体的,降温部包括石墨烯薄膜。石墨烯薄膜不会影响壳体的厚度,可以设置在终端设备充电壳的任何位置,热传导性好,操作工艺简单成本低,石墨烯薄膜可以设置在储能电池11上,有效的对储能电池11降温,降温部设置在壳体靠近第一容纳空间的一侧可以在对终端设备充电壳降温的同时对终端设备进行降温,对终端设备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具体的,上层靠近第一容纳空间的一面设有支撑凸起,支撑凸起朝向第一容纳空间;支撑凸起为多个,多个支撑凸起间隔设置。支撑凸起使终端设备与背板1之间留有空隙,空隙可以帮助终端设备散热,凸起可以为点状或线装,线装凸起可以交叉形成网格,在留空隙的同时保证终端设备在第一容纳空间中的稳定性。
终端设备充电壳,还包括:
充电装置,充电装置与储能电池11电连接,为储能电池11供电。
充电装置与储能电池11电连接为储能电池11充电,充电装置可以包括无线充电方式中的接收线圈,与终端设备充电壳外的供电线圈配合对储能电池11 无线充电;充电装置可以包括充电插口,充电插口可以通过数据传输线与外部电源连接,实现电能传输;充电装置可以包括自发电装置,自发电方式可以为太阳能发电或机械能发电,可以在壳体上设置机械电池,机械电池内有齿轮系统,齿轮系统能够存储位能,位能通过微型发电机转化为电能,或者壳体上设置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发电存储到储能电池11中,储能电池11可以连接保护电路,保护电路保护储能电池11不过充或过放。
充电装置包括太阳能发电组件8,太阳能发电组件8设置在壳体的外表面,太阳能发电组件8的导流装置穿过壳体与储能电池11电连接,太阳能发电组件8使接收到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储能电池11中。
具体的,充电装置包括太阳能发电组件8,太阳能发电组件8用于将接收到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发电组件8为光伏发电存储硅晶片,光伏发电存储硅晶片在接受太阳能照射时由于其半导体特性会产生电子和空穴从而形成电流,可以将光伏发电存储硅晶片覆盖在壳体外表面,使光伏发电存储硅晶片和太阳接触,发电效率更高,在光伏发电存储硅晶片与储能电池11之间还可以增加光伏发电信号接收器9,太阳能发电组件8通过光伏发电信号接收器9与储能电池11连接,光伏发电信号接收器9通过开关组件10连接储能电池11的充电端,断开光伏发电信号接收器9与储能电池11的连接就可以停止太阳能发电组件8向储能电池11输送电能,储能电池11的充电端可以与设置在壳体边缘的接收口连接,光伏发电信号接收器9插接在接收口中,太阳能发电组件8与光伏发电信号接收器9可以固定连接,二者相对壳体可拆卸连接,在夜里太阳能发电组件8不能发电将其拆卸之后终端设备充电壳可以更加轻薄,也可以增加壳体的外形变化使其外形更多样。
具体的,第二层为太阳能发电组件8。
将太阳能发电组件8作为终端设备充电壳的第二层,可以免去在壳上打孔的工艺,也使壳体更加轻薄。
终端设备充电壳,还包括:
第二充电接口3,第二充电接口3连接于壳体,第二充电接口3与储能电池 11电连接,第二充电接口3的充电端处于充电状态时位于壳体外。
第二充电接口3可以固定连接在壳体上或者活动连接在壳体上,第二充电接口3固定连接在壳体上时第二充电接口3朝向壳体的外表面,外表面上可以有凹陷区域,第二充电接口3远离壳体的一端不凸出于凹陷区域,使第二充电接口3被壳体保护,避免凸出的第二充电接口3被刮碰损坏,凹陷区域的开口至少与外部终端设备的充电口所在面大小一致;或者第二充电接口3活动连接在壳体上,第二充电接口3可以内置电感线圈与终端设备充电壳相配合实现电量无线传输,此时第二充电接口3与终端设备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可拆卸连接或转动连接;或者第二充电接口3通过导线活动连接在壳体上,当外部终端设备需要充电时将第二充电接口3活动至外部终端设备充电口处与外部终端设备充电口连接,当不需要充电时将第二充电接口3活动至壳体上的收纳处,收纳处可以将导线和第二充电接口3都固定在壳体上,保护第二充电接口3;或者第二充电接口3与储能电池11通过导线连接,并且第二充电接口3与外壳固定连接,固定第二充电接口3的外壳部分相对于外壳的其他部分可活动,拆卸或转动固定第二充电接口3的外壳部分可实现第二充电接口3外露,使第二充电接口3 和外部终端设备连接,为外部终端设备充电,将活动位置设置在壳体上可以保护第二充电接口3的零件,避免拆卸对第二充电接口3零件造成的损坏,防止损坏后影响外部终端设备的充电效果。
壳体设有容纳槽4,容纳槽4用于容纳导线与第二充电接口3。容纳槽4可以设置在壳体的外表面或内表面,设置在内表面的容纳槽4和壳体的外表面连通使导线和充电接口可以通过连通口延伸至壳体外,设置在内表面的容纳槽4 可以对导线和第二充电接口3进行保护,设置在外表面的容纳槽4可以更方便导线取出,容纳槽4内可以设有卡接装置固定导线和第二充电接口3,卡接装置为可变形的弹性装置,或者容纳槽4的大小与导线和第二充电接口3相适配,减小壳体体积。
第二充电接口3的类型可以为通用串行总线接口(Universal Serial Bus,USB)、微型通用串行总线接口(Micro Universal Serial Bus,Micro USB)、C型通用串行总线接口(Universal Serial Bus Type-C,USB Type-C)、闪电接口(Lightning),以及其他常用的电子设备接口,多个充电接口包括相同类型的接口和不同类型的接口,可以为多个外部终端设备充电。
终端设备充电壳,如图2所示,还包括
开关组件10,开关组件10电连接在充电装置与储能电池11之间,用于控制充电装置与储能电池11充电的通断;
控制器12,控制器12分别与储能电池11和开关组件10电连接,用于获取储能电池11的电量信息,并根据电量信息控制开关组件10的通断,以连通或断开充电装置与储能电池11。
开关组件10上可以设置温度感应装置,当终端设备充电壳的温度达到设定值时停止对储能电池11充电,保护储能电池11,开关组件10可以为开关或者带有热敏装置的开关或者具有其他功能的开关电路,开关组件10由手动控制和 /或自动控制,控制器12获得储能电池11的电量信息后发出指令打开或关闭开关使储能电池11开始或停止充电,可以进一步保护储能电池11不过充或过放。
壳体外表面设置有机械开关5,机械开关5与机械组件10连接,控制开关组件10的通断。机械开关5可以更进一步保护储能电池11不过充或过放。
终端设备充电壳还包括:
显示屏6,显示屏6与控制器12电连接,控制器12用于控制显示屏6显示储能电池11的电量;
指示灯7,指示灯7与控制器12电连接,控制器12用于控制指示灯7提示储能电池11的电量情况。显示屏6可以显示电量的百分比或者以图形占比的方式提醒用户及时充电,指示灯7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或者一个指示灯7通过变化灯的颜色来提示终端设备充电壳的电量或者工作状态,避免意外没电给用户带来不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终端设备充电壳的壳体具有第一容纳空间容纳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充电壳将储能电池11与壳体相结合,使终端设备充电壳在保护终端设备的同时为终端设备提供电能,终端设备充电壳具有充电接口,充电接口与储能电池11连接,充电接口的充电端与壳体连接为终端设备充电,终端设备充电壳上还设置降温部,降温部用于给壳体降温,由于终端设备放置在壳体的第一容纳空间中,降温部就实现了对终端设备的降温,达到了保护终端设备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终端设备充电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背板和设置在所述背板周边的侧壁,所述背板与所述侧壁构成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用于容纳终端设备,所述背板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一层相对于所述第二层靠近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构成第二容纳空间;
储能电池,所述储能电池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空间中;
第一充电接口,所述第一充电接口与所述储能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一充电接口的充电端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穿过所述壳体延伸至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充电接口连接于所述壳体;
降温部,所述降温部与所述壳体接触设置,用于给所述壳体降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充电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温部与所述背板接触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充电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温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层靠近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一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充电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温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层靠近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一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充电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温部包括石墨烯薄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充电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层靠近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一面设有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朝向所述第一容纳空间;
所述支撑凸起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凸起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充电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与所述储能电池电连接,为所述储能电池供电;
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太阳能发电组件,所述太阳能发电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所述太阳能发电组件的导流装置穿过所述壳体与所述储能电池电连接,
所述太阳能发电组件使接收到的所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所述储能电池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设备充电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层为所述太阳能发电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充电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电连接在所述充电装置与所述储能电池之间,用于控制所述充电装置与所述储能电池充电的通断;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储能电池和所述开关组件电连接,用于获取所述储能电池的电量信息,并根据所述电量信息控制所述开关组件的通断,以连通或断开所述充电装置与所述储能电池。
CN201822156048.8U 2018-12-21 2018-12-21 终端设备充电壳 Active CN2100074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56048.8U CN210007414U (zh) 2018-12-21 2018-12-21 终端设备充电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56048.8U CN210007414U (zh) 2018-12-21 2018-12-21 终端设备充电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07414U true CN210007414U (zh) 2020-01-31

Family

ID=69298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56048.8U Active CN210007414U (zh) 2018-12-21 2018-12-21 终端设备充电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074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29938B2 (en) Multi power supply system for a portable device
JP3147862U (ja) 携帯式ソーラー充電装置
CN210007414U (zh) 终端设备充电壳
CN102157969B (zh) 一种便携式充电装置
CN210007415U (zh) 终端设备充电壳
CN202680967U (zh) 一种太阳能充电背包
CN206211585U (zh) 一种手机充电壳
CN212935541U (zh) 移动储能设备
CN104935050A (zh) 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移动电源
CN214707215U (zh) 磁吸式充电设备
KR20140037346A (ko) 태양전지 이용 휴대단말기 충전 거치대
CN209881481U (zh) 终端设备充电壳
CN210111665U (zh) 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按摩椅遥控器
CN210183041U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移动电源
CN207184129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太阳能手机后盖
CN215817667U (zh) 一种无线充电锂电池装置
JP3136594U (ja) 太陽エネルギーによる給電装置
CN210183046U (zh) 一种多接口移动电源
CN215452594U (zh) 一种具有双向充电功能的快充无线移动电源
CN212462859U (zh) 一种多功能移动电源
CN214205005U (zh) 一种散热性能好的无线充电的移动电源
CN210867835U (zh) 一种温差发电手机外壳
US20090045770A1 (en) Headgear assembly capable of collecting solar power
CN216980669U (zh) 一种锂电池系统及电动车
CN206023323U (zh) 一种新型背夹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03

Address after: No. 101400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Patentee after: Beijing Huiho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415000 group 7, zhumushan village, Deshan Town, Changd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de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ANGDE DONG TENG NEW ENER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14

Address after: 101400 Yanqi Street,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ongjun new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400 No.31 Yanqi street,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cluster registration)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Huihong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