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06984U - 充电电池插座 - Google Patents

充电电池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06984U
CN210006984U CN201822045430.1U CN201822045430U CN210006984U CN 210006984 U CN210006984 U CN 210006984U CN 201822045430 U CN201822045430 U CN 201822045430U CN 210006984 U CN210006984 U CN 2100069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cover
boss
base
guide structure
rechargeabl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4543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道耀
杜昊
张�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ngyi Technology (Shenzhen)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F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4543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069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069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069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充电电池插座结构。包括壳体、翻盖板、连接器板、硅胶线套、卡簧、卡簧销等部件;其特征在于,翻盖板内侧面设置有凸台,凸台与上盖的开口相配合,底座线材的出线口处设置有硅胶线套。上盖具有第一导向结构,底座具有第二导向结构,第一导向结构和第二导向结构彼此嵌套或包容。本实用新型保证水露、沙尘无法从连接器开口处进入并且保证整个插座满足IP45双防标准;电池插入时能够自动校正位置,提高效率,同时避免连接器受损。

Description

充电电池插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般涉及充电电池插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电池插座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能源的发展,电动交通工具普及率越来越高,使用充电电池的场景也越来越多,所以提高充电电池插座的可靠性和使用便利性也成为当时之需;而目前充电电池插座无法满足防水、防尘要求,插头连接器表面容易积露、粘尘,插拔时易磨损,从而导致插座使用寿命下降。插座无导向结构,或导向结构效果差,充电电池对接插座需人工手动调整电池位置,使用不便、效率低且对连接器有害。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可以防水、防尘并且拥有导向结构的充电电池插座结构。
第一方面,为了使充电电池插座可以防水防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充电电池插座结构,包括:上盖、底座、盖板,其特征在于,翻盖板内侧面设置有凸台,凸台与底座的开口相配合,底座线材的出线口处设置有硅胶线套。
作为优选,翻盖板采用双色注塑工艺,除了凸台以外的结构,如底板、转轴等使用硬胶材质,以确保转轴的强度与翻盖板整体的刚度。凸台使用软胶材质,凸台外侧面与上盖连接器开口内侧面整圈进行过盈贴合。
作为优选,上盖和底座可以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凸台内部为空腔结构,翻盖板除转轴所在边外,其余3 边缘存在凸起的侧壁结构,在侧壁与凸台之间,形成凹槽。
作为优选,翻盖板通过卡簧销与卡簧固定在上盖上并可绕卡簧销进行自由旋转,以此实现使用时打开、闲置时扣合的功能。
作为优选,翻盖板侧壁四周设置有一卡轴。底座四周设置有一卡轴孔,且所述卡轴孔为半封闭孔、开孔处为圆角。
作为优选,上盖与底壳在插座背面形成插头和信号线的接出口,同时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形成用于包容并压缩防水圈的内腔,实现背部端口防水功能。底座接合面处的台阶包容于所述上盖内侧沉台,上盖内侧沉台中的第一凹槽与所述底座接合面处的台阶的第二凹槽形成用于包容并压缩防水圈的内腔。
第二方面,为了使充电电池插座可以在电池插入时自动校正位置,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充电电池插座结构,包括上盖和底座。其特征在于上盖具有第一导向结构,底座具有第二导向结构,第一导向结构和所述第二导向结构彼此嵌套或包容。
其中,第一导向结构包括斜导向面,配合下方贯穿插座高度方向的直导向面。
其中,上盖的导向结构内侧面包容在底座导向结构外侧面上,导向结构顶部的斜导向面坡度平缓且坡长足够,配合下方贯穿插座高度方向的直导向面,能够非常有效地调整充电电池插入姿态,确保充电电池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的平稳接合。
作为优选,上盖、底座装配后的4个带有通孔的凹槽,即为安装螺钉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可以保证水露、沙尘无法从连接器开口处进入并且保证整个插座满足IP45双防标准;电池插入时能够自动校正位置,提高效率,同时避免连接器受损。凸台的设计可以使内部软胶与连接器扣合紧密、到位。软胶易压缩变形的特性实现连接器开口处的防水防尘功能。因充电电池往往重量较大,上述包容结构有助于提升导向结构的强度与刚度,防止插拔充电电池时导向结构受到破坏或者变形失效。凹槽可将插座安装在各种场合使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充电电池插座打开盖板的正面立体图。
图2是本充电电池插座关上盖板的背面立体图。
图3是充电电池插座的分解图。
图4是上盖的立体图。
图5是底座的立体图。
图6是盖板的立体图。
图7是连接器板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图1与图3示出了一种充电电池插座,其适用于与充电电池连接,该充电电池插座包括上盖100、底座200、盖板300、连接器板400、防水圈500、卡簧600和卡簧销700。
见图2所示,在所述充电电池插座的上盖100与底座200装配后,形成有4个带有通孔的凹槽140,即为安装螺钉的结构,由此结构可将插座安装在各种场合使用。
参见图1和图2可知,当盖板300处于打开位置时(见图1),充电电池插座可以与充电电池相配合,当盖板300处于关闭位置时(见图2),盖板300可以防止水和灰尘进入充电电池插座内部。
图4示出了所述充电电池插座上盖100,图5示出了所述充电电池插座底座200,其中,上盖100设置有第一导向结构110,底座200设置有第二导向结构210,第一导向结构110的内侧面111包容在底座 200的第二导向结构210的外侧面211上,导向结构用于在充电电池与充电电池插座相互配合时,引导充电电池对准。上述彼此包容结构的主要优势在于:有助于提升导向结构的强度与刚度,因为充电电池往往重量较大,如此可防止插拔充电电池时导向结构受到破坏或者变形失效。
优选地,第一导向结构的顶部设置有斜导向面112,斜导向面112 的坡度平缓且坡长足够,且配合下方贯穿插座高度方向的直导向面113,主要作用在于,有利于调整充电电池插入姿态,确保充电电池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的平稳接合。底座200接合面处的台阶220包容于上盖 100的内侧沉台120,主要作用有两点:①限制上盖、底座发生相对移动;②防止水进入插座内侧。上盖100与底座200在插座背面形成插头和信号线的接出口,同时第一凹槽130与第二凹槽230形成用于包容并压缩防水圈500的内腔,实现背部端口防水功能,其中防水圈500 可以是硅胶线套也可以为橡胶或其他防水材料。防水圈包括一个信号线出线口和一个电源接头口,防水圈过盈配合在第一凹槽130与第二凹槽230形成的空腔内。上盖100、底座200装配后的4个带有通孔的凹槽140,即为安装螺钉的结构,由此结构可将插座安装在各种场合使用,且第一导向结构和第二导向结构配合,形成了一个斜导向面与一个直导向面过渡连接的结构。
一同参阅图2及图3,该出线口开设在壳体的一侧面上,在上盖 100及底座200上各开设一半凹槽,使得在电元器件安装于壳体内部时电源接头430可限位于凹槽形成的出线口。优选地,该第一导向结构110与第二导向结构120的开设方向与出线口的方向垂直,该垂直位置关系设置可在电源接头430插拔电源线时,壳体的拆解安装方向与电源线插拔施力方向不再同一直线,从而可有效保证上盖、底座的结构稳固,延长本申请插座的使用寿命。
图6示出了所述充电电池插座的盖板300,其中,盖板300通过卡簧销700与卡簧600固定在上盖100上并可绕卡簧销700或上盖100 进行自由旋转,以此实现使用时打开、闲置时扣合的功能。盖板也可通过其他方式转动配合在上盖上。
盖板300设置有凸台330,所述凸台330与所述上盖100的开口 150相配合,所述凸台330包括弹性体,以用于与上盖100的开口150 过盈配合,所述开口150用于接纳电池的电极(未示出)。在盖板300 关闭时,可以与上盖100紧密配合,达到防水的作用。
所述盖板300还包括底板310,所述凸台330从所述底板310突出,所述底板310的刚度大于所述凸台330的刚度。盖板300可以采用双色注塑工艺,除了凸台330以外的结构,如底板310、转轴320 等使用硬胶材质,使用硬胶材质是为了确保转轴320的强度与盖板300整体的刚度。凸台330使用软胶材质,凸台外侧面331与上盖100连接器开口内侧面151整圈进行过盈贴合,主要作用为:利用软胶易压缩变形的特性实现开口150处的防水防尘功能。凸台330内部为空腔结构,主要作用是为了避免其扣合在连接器开口150时,内部软胶与连接器板400产生干涉而导致扣合不到位、扣合不紧密等问题。盖板 300除转轴320所在边外,其余3边缘存在凸起的侧壁340,在侧壁 340与凸台330之间形成凹槽360,在盖板300闭合的时候,上盖100 的开口150包容于凹槽360内。这样的结构可以避免雨露或灰尘等杂物直接接触上盖100的开口150,可以使上盖100与盖板300在配合时更加紧密,到位。
图7示出了所述充电电池插座的连接器板400,其中,连接器410 的三个侧面与上盖连接器支撑台180的主支撑面181以及凹槽侧面 131贴合,使其在充电电池插拔过程中,所受外力不会全部作用于底部引脚。PCB板440固定在底座PCB卡槽250内,所述卡槽250限制了PCB板440水平方向4个自由度以及竖直方向1个自由度。信号线 420主要作用:①用于传递充电电池的状态;②帮助系统实现对充电电池的实时监控。连接器板400与上盖100和底座200之间设置有防水圈500,防水圈500的设置主要作用为:实现信号线420和电源接头430的防水功能。
盖板300有两种使用状态,说明如下:
①在插座处于使用状态时,盖板300打开,并将卡轴350扣入底座200的卡轴孔240内。卡轴孔240为半封闭孔,扣入其中的卡轴350 仅在受到一定大小的外力作用下,才可能脱离。卡轴孔240的入口圆角主要作用为:可防止卡轴350受到损坏,有利于卡轴350的卡入和脱离动作。对盖板300在打开状态下进行固定的原因为:考虑了在本申请的插座应用于可动产品(如无人机、无人车等)时的场景时,可以避免盖板300因产品运动发生碰撞。
②在插座处于闲置状态时,将盖板300翻转至其底板内面311与连接器开口面160贴合状态。扣合后,盖板300的凹槽360包容上盖 100的连接器开口面160,上盖100的凹槽170包容盖板300的侧壁 340,双包容结构对插头形成第一道防护屏障。凸台330与连接器开口 150的配合形成第二道防护屏障。双重屏障可以使得插座防水防尘性能更加优异。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充电电池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盖板(300),所述盖板(300)设置有凸台(330),所述凸台(330)与上盖(100)的开口相配合,所述凸台(330)包括弹性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池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300)还包括底板(310),所述凸台(330)沿所述底板(310)表面突出,所述底板(310)的刚度大于所述凸台(330)的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池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330)使用软胶材质,所述凸台的外侧面(331)与所述上盖(100)的开口的内侧面(151)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池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330)的内部为空腔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池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盖(100)和底座(200),所述盖板(300)转动配合在所述上盖(100)上,所述盖板(300)的除转轴(320)所在的边外的其余3边的边缘存在凸起的侧壁(340),在所述侧壁(340)与所述凸台(330)之间形成凹槽(36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电池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300)设置有卡轴(350),以用于保持在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电池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00)和/或所述底座(200)设置有卡轴孔(240),所述卡轴孔(240)为半封闭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池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一侧开设有出线口,所述出线口设置有防水圈(50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电池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盖(100)和底座(200),所述底座(200)接合面处的台阶(220)包容于所述上盖(100)内侧沉台(120),所述上盖(100)内侧沉台(120)中的第一凹槽(130)与所述底座(200)接合面处的台阶(220)的第二凹槽(230)形成用于包容并压缩所述防水圈(500)的内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池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盖(100)和底座(200),所述上盖(100)具有第一导向结构,所述底座(200)具有第二导向结构,所述第一导向结构(110)包容所述第二导向结构(210)或所述第二导向结构(210)包容所述第一导向结构(110)。
CN201822045430.1U 2018-12-06 2018-12-06 充电电池插座 Active CN2100069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45430.1U CN210006984U (zh) 2018-12-06 2018-12-06 充电电池插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45430.1U CN210006984U (zh) 2018-12-06 2018-12-06 充电电池插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06984U true CN210006984U (zh) 2020-01-31

Family

ID=69298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45430.1U Active CN210006984U (zh) 2018-12-06 2018-12-06 充电电池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069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59751A (zh) * 2018-12-06 2019-04-19 顺丰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电池插座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59751A (zh) * 2018-12-06 2019-04-19 顺丰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电池插座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467455Y1 (ko) 충전커넥터 일체형 스마트폰 케이스
CN212258449U (zh) 一种电源适配器
CN210006984U (zh) 充电电池插座
WO2020114526A1 (zh) 充电电池插座
CN105098474A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10296737U (zh) 一种usb充电器
US11165184B2 (en) Orientation device
CN210897757U (zh) 一种安全插接式连接器及应用其的灯具
CN210806778U (zh) 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防水移动电源
CN209860245U (zh) 伸缩式usb连接器
CN207705814U (zh) 蓝牙耳机的充电装置
CN111193131A (zh) 充电对接组件及其组装方法以及充电装置
CN207338804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1830250U (zh) 一种易插车载电源充电器
CN207264378U (zh) 一种一体成型的usb数据简易接口
CN218415130U (zh) 一种室内外两用的智能插座及防水模块
CN209757293U (zh) 盖件和充电组件
CN212182604U (zh) 充电对接组件以及充电装置和充电站系统
CN214798053U (zh) 一种带断电功能连接器插座
CN211743596U (zh) 一种集于三种接头的充电器外壳
CN117748693B (zh) 充电器
CN213278315U (zh) 一种快换式电池模块组合件
CN213753217U (zh) 一种车载usb插座
CN219535716U (zh) 一种无线充电器
CN219393850U (zh) 一种电缆连接器防水防尘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28

Address after: 518063 5th floor, block B, building 1, software industry base,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engyi Technology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61 Intersection of Xuefu Road (south) and Baishi Road (east) in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6-13 floors, Block B, Shenzhen Software Industry Base

Patentee before: SF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