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06923U - 一种高增益的对数周期天线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增益的对数周期天线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06923U
CN210006923U CN201921380962.9U CN201921380962U CN210006923U CN 210006923 U CN210006923 U CN 210006923U CN 201921380962 U CN201921380962 U CN 201921380962U CN 210006923 U CN210006923 U CN 2100069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strip plate
plate
microstrip
oscillator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8096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欧德振
欧杰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cr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cr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cr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cr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8096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069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069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069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增益的对数周期天线组件,包括反射板,一端垂直固定在反射板的内侧、置于外罩内、且呈类等腰三角形的振子,设置在振子的另一端上的天线馈点,设置在反射板的侧边缘上的电缆接头,以及沿振子方向敷设并固定、一端与天线馈点连接、且另一端与电缆接头连接的馈电同轴电缆;所述振子包括一端均固定在反射板上、且呈上下贴合固定的上振子和下振子;所述天线馈点固定在上振子的另一端,且上振子上设置有数个用于固定安装馈电同轴电缆的焊接点。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等优点,在移动通信天线技术领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高增益的对数周期天线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信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增益的对数周期天线组件。
背景技术
对数周期天线,是一种用对数周期结构形成的天线,是定向板状天线的一种,其常用于室内分布和电梯信号覆盖。对数周期天线是一种宽频带天线或者说是一种与频率无关的天线,其输入阻抗与辐射图形具有与频率无关的宽频带特性,这种天线可以做到任意宽的频带,但是实际上,它的高频端要受到靠近馈电点的辐射元结构精度的限制,低频端受到天线末端长辐射元的限制,对某一工作频率而言,对数周期天线只有一部分结构起主要的辐射作用。
以对数周期偶极天线为例,其主要辐射作用的结构是长度约等于λ/4的那几个振子,当工作频率由低到高变化时,有效区将从长振子向短振子移动。天线的通频带的下限决定于最长的振子,上限决定于最短的振子。在整个通频带范围内,天线的输入阻抗和方向性基本不变。目前,现有的对数周期天线结构较为复杂,且防护性能较差。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结构简单、防护到位、安装牢靠的防护型抗老化的对数周期天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增益的对数周期天线组件,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增益的对数周期天线组件,包括反射板,一端垂直固定在反射板的内侧、置于外罩内、且呈类等腰三角形的振子,设置在振子的另一端上的天线馈点,设置在反射板的侧边缘上的电缆接头,以及沿振子方向敷设并固定、一端与天线馈点连接、且另一端与电缆接头连接的馈电同轴电缆;
所述振子包括一端均固定在反射板上、且呈上下贴合固定的上振子和下振子;所述天线馈点固定在上振子的另一端,且上振子上设置有数个用于固定安装馈电同轴电缆的焊接点。
所述上振子包括固定在反射板上的上振子主基板,以及从上振子主基板与反射板的固定位置至天线馈点的安装位置的方向依次穿插布设在上振子主基板的两边缘、且与上振子主基板一体成型的第七微带板、第一微带板、第八微带板、第二微带板、第九微带板、第三微带板、第十微带板、第四微带板、第十一微带板、第五微带板、第十二微带板、第六微带板和第十三微带板。
所述下振子包括固定在反射板上的下振子主基板,以及从下振子主基板与反射板的固定位置至天线馈点的安装位置的方向依次穿插布设在下振子主基板的两边缘、且与下振子主基板一体成型的第十四微带板、第二十一微带板、第十五微带板、第二十二微带板、第十六微带板、第二十三微带板、第十七微带板、第二十四微带板、第十八微带板、第二十五微带板、第十九微带板、第二十六微带板和第二十微带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六微带板、第十一微带板、第十二微带板、第二十六微带板和第十三微带板均为L形状,且第十微带板由一体成型、且呈一字型和梯形共同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上振子主基板和下振子主基板上设置采用螺栓贴合固定上振子和下振子、且依次穿插布设在馈电同轴电缆的两侧的数个固定隔离螺栓;所述固定隔离螺栓包括依次布设在上振子主基板和下振子主基板上的第一固定隔离螺栓、第二固定隔离螺栓、第三固定隔离螺栓、第四固定隔离螺栓和第五固定隔离螺栓。
进一步地,所述上振子主基板和下振子主基板上设置与反射板采用螺栓固定连接的两个振子连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七微带板与第十四微带板相对布设、第一微带板与第二十一微带板相对布设、第八微带板与第十五微带板相对布设、第二微带板与第二十二微带板相对布设、第九微带板与第十六微带板相对布设、第三微带板与第二十三微带板相对布设、第十微带板与第十七微带板相对布设、第四微带板与第二十四微带板相对布设、第十一微带板与第十八微带板相对布设、第五微带板与第二十五微带板相对布设、第十二微带板与第十九微带板相对布设、第六微带板与第二十六微带板相对布设、且第十三微带板与第二十微带板相对布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呈上下贴合固定的上振子和下振子,并且上下振子的微带板采用相对布设,如此设计的好处在于:既能满足增益要求,又能简化结构,降低设备投入成本。
(2)本实用新型的振子馈电网络使用的同轴电缆采用141型号线缆,电缆外导体为浸锡铜丝编织、且采用铜合金;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隔离螺栓,既能实现上振子与下振子的贴合连接,又能保证馈电同轴电缆可靠的固定在振子上,有效地避免馈电同轴电缆摆动碰撞微带板,使天线运行更稳定可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防护到位、运行稳定等优点,在移动通信天线技术领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天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外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806Hz和820Hz下增益和不圆度的第一次测试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850Hz和880Hz下增益和不圆度的第一次测试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960Hz和1710Hz下增益和不圆度的第一次测试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1910Hz和2170Hz下增益和不圆度的第一次测试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2300Hz和2500Hz下增益和不圆度的第一次测试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806Hz和820Hz下增益和不圆度的第二次测试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850Hz和880Hz下增益和不圆度的第二次测试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960Hz和1710Hz下增益和不圆度的第二次测试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1910Hz和2170Hz下增益和不圆度的第二次测试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2300Hz和2500Hz下增益和不圆度的第二次测试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1-天线馈点,2-固定隔离螺栓,3-振子,4-馈电同轴电缆,5-反射板,6-第一焊接点,7-第二焊接点,8-第三焊接点,9-第四焊接点,10-第五焊接点,11-电缆接头,12-振子连接孔,13-外罩,21-第一固定隔离螺栓,22-第二固定隔离螺栓,23-第三固定隔离螺栓,24-第四固定隔离螺栓,25-第五固定隔离螺栓,31-上振子,32-下振子,131-外罩壳,132-反射板连接槽盒,133-电缆接头凹槽,134-反射板连接孔,310-上振子主基板,320-下振子主基板,3111-第一微带板,3112-第二微带板,3113-第三微带板,3114-第四微带板,3115-第五微带板,3116-第六微带板,3121-第七微带板,3122-第八微带板,3123-第九微带板,3124-第十微带板,3125-第十一微带板,3126-第十二微带板,3127-第十三微带板,3211-第十四微带板,3212-第十五微带板,3213-第十六微带板,3214-第十七微带板,3215-第十八微带板,3216-第十九微带板,3217-第二十微带板,3221-第二十一微带板,3222-第二十二微带板,3223-第二十三微带板,3224-第二十四微带板,3225-第二十五微带板,3226-第二十六微带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至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护型抗老化的对数周期天线,其包括外罩13,以及设置在外罩13内、且采用螺栓固定在外罩13上的天线组件。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序号用语仅用于区分同类部件,不能理解成对保护范围的特定限定。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顶部”、“四周边缘”、“中央”等方位性用语是基于附图来说明的。另外,本实施例并未对材料本身进行改进。
在本实施例中,该外罩13包括前端开口的外罩壳131,与外罩壳131的前端开口固定连接、且采用螺栓与反射板5连接的反射板连接槽盒132,开设在反射板连接槽盒132的侧边缘、且与电缆接头11位置对应的电缆接头凹槽133,以及设置在反射板连接槽盒132上、且与反射板5采用螺栓或螺钉连接的数个反射板连接孔134。本实施例的外罩选取优质玻璃钢,其外观平整、内侧均匀平滑、几何尺寸长期保持稳定、不变形、耐紫外线吸收、耐老化、耐高温、抗龟裂、抗腐蚀、电绝缘性佳、透波性强;并且其厚度≥4mm,抗拉屈服强度≥69.9MPa,弯曲屈服强度≥142MPa,硬度R107-115,介电系数<3.7,信号强度衰耗<1dB,阻燃性GB8624-1997 B1级。
在本实施例中,该天线组件包括采用螺栓固定在外罩13上的反射板5,一端垂直固定在反射板5的内侧、置于外罩13内、且呈类等腰三角形的振子3,设置在振子3的另一端上的天线馈点1,设置在反射板5的侧边缘上的电缆接头11,以及沿振子3方向敷设并固定、一端与天线馈点1连接、且另一端与电缆接头11连接的馈电同轴电缆4。在本实施例中,在上振子主基板310和下振子主基板320上设置与反射板5采用螺栓固定连接的两个振子连接孔12。其中,在振子3与馈电同轴电缆4之间设置有第一焊接点6、第二焊接点7、第三焊接点8、第四焊接点9和第五焊接点10。其中,馈电同轴电缆4采用141型号线缆,电缆外导体为浸锡铜丝编织、且采用铜合金。另外,振子采用压铸振子、其电镀采用先镀铜后镀锡,镀层厚度分别为Cu:≥8um,Sn:≥8um。
本实施例中,该振子3包括一端均固定在反射板5上、且呈上下贴合固定的上振子31和下振子32;所述天线馈点1固定在上振子31的另一端。其中,上振子31包括固定在反射板5上的上振子主基板310,以及从上振子主基板310与反射板5的固定位置至天线馈点1的安装位置的方向依次穿插布设在上振子主基板310的两边缘、且与上振子主基板310一体成型的第七微带板3121、第一微带板3111、第八微带板3122、第二微带板3112、第九微带板3123、第三微带板3113、第十微带板3124、第四微带板3114、第十一微带板3125、第五微带板3115、第十二微带板3126、第六微带板3116和第十三微带板3127。另外,下振子32包括固定在反射板5上的下振子主基板320,以及从下振子主基板320与反射板5的固定位置至天线馈点1的安装位置的方向依次穿插布设在下振子主基板320的两边缘、且与下振子主基板320一体成型的第十四微带板3211、第二十一微带板3221、第十五微带板3212、第二十二微带板3222、第十六微带板3213、第二十三微带板3223、第十七微带板3214、第二十四微带板3224、第十八微带板3215、第二十五微带板3225、第十九微带板3216、第二十六微带板3226和第二十微带板3217。为了保证上振子31和下振子32贴合可靠,并且使馈电同轴电缆4固定可靠,在上振子主基板310和下振子主基板320上设置采用螺栓贴合固定上振子31和下振子32、且依次穿插布设在馈电同轴电缆4的两侧的数个固定隔离螺栓2;所述固定隔离螺栓2包括依次布设在上振子主基板310和下振子主基板320上的第一固定隔离螺栓21、第二固定隔离螺栓22、第三固定隔离螺栓23、第四固定隔离螺栓24和第五固定隔离螺栓25。
本实施例的第六微带板3116、第十一微带板3125、第十二微带板3126、第十三微带板3127和第二十六微带板3226均为L形状,且第十微带板3124由一体成型、且呈一字型和梯形共同组成。第七微带板3121与第十四微带板3211相对布设、第一微带板3111与第二十一微带板3221相对布设、第八微带板3122与第十五微带板3212相对布设、第二微带板3112与第二十二微带板3222相对布设、第九微带板3123与第十六微带板3213相对布设、第三微带板3113与第二十三微带板3223相对布设、第十微带板3124与第十七微带板3214相对布设、第四微带板3114与第二十四微带板3224相对布设、第十一微带板3125与第十八微带板3215相对布设、第五微带板3115与第二十五微带板3225相对布设、第十二微带板3126与第十九微带板3216相对布设、第六微带板3116与第二十六微带板3226相对布设、且第十三微带板3127与第二十微带板3217相对布设。
下面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天线振子的形状、尺寸:
其中,所述上振子主基板310的长为42.1cm,宽为1.3cm,厚度为0.1cm;下振子主基板320的长为42.1cm,宽为1.3cm,厚度为0.1cm;第一微带板3111长为6.8cm,宽为0.75,厚度为0.1cm;第二微带板3112长为4.8cm,宽为0.5cm,厚度为0.1cm;第三微带板3113长为0.355,宽为0.5cm,厚度为0.1cm;第四微带板3114长为2.65cm,宽为0.35,厚度为0.1cm;第五微带板3115长为2.2cm,第一边宽为0.3,厚度为0.1cm;第六微带板3116的第一边长为1.6cm,第一边宽为0.2cm,第二边长为1.7cm,第二边宽为0.2cm,厚度为0.1cm;第七微带板3121长为7.8cm,宽为1.3cm,厚度为0.1cm;第八微带板3122长为5.8cm,宽为0.6cm,厚度为0.1cm;第九微带板3123长为3.6cm,宽为0.5cm,厚度为0.1cm;第十微带板3124的一字型的长度为3cm,宽度为0.4cm,厚度为0.1cm;第十微带板3124的梯形的上底边长为0.7cm,下底边长为1.9cm,高度为0.55cm,厚度为0.1cm;第十一微带板3125的第一边长为2.9cm,第一边宽为0.5cm,第二边长为1.75cm,第二边宽为0.3cm,厚度为0.1cm;第十二微带板3126的第一边长为0.85cm,第一边宽为0.5cm,第二边长为1.4cm,第二边宽为0.3cm,厚度为0.1cm;第十三微带板3127的第一边长为0.85cm,第一边宽为0.5cm,第二边长为1.4cm,第二边宽为0.3cm,厚度为0.1cm;第十四微带板3211长为7.8cm,宽为1.3cm,厚度为0.1cm;第十五微带板3212长为5.8cm,宽为0.6cm,厚度为0.1cm;第十六微带板3213长为3.6cm,宽为0.5cm,厚度为0.1cm;第十七微带板3214长度为3cm,宽度为0.4cm,厚度为0.1cm;第十八微带板3215的长为2.9cm,宽为0.5cm,厚度为0.1cm;第十九微带板3216的长为0.85cm,宽为0.5cm,厚度为0.1cm;第二十微带板3217的长为0.85cm,宽为0.5cm,厚度为0.1cm;第二十一微带板3221长为6.8cm,宽为0.75,厚度为0.1cm;第二十二微带板3222长为4.8cm,宽为0.5cm,厚度为0.1cm;第二十三微带板3223长为0.355,宽为0.5cm,厚度为0.1cm;第二十四微带板3224长为2.65cm,宽为0.35,厚度为0.1cm;第二十五微带板3225长为2.2cm,第一边宽为0.3,厚度为0.1cm;第二十六微带板3226的第一边长为1.2cm,第一边宽为0.4cm,第二边长为0.9cm,第二边的宽为0.3cm,厚度为0.1cm;
所述第一微带板3111与第二微带板3112的间距为8.4cm;第二微带板3112与第三微带板3113的间距为5.5cm;第三微带板3113与第四微带板3114的间距为4.7cm;第四微带板3114与第五微带板3115的间距为3.7cm;第五微带板3115与第六微带板3116的间距为2.8cm;第七微带板3121与第八微带板3122的间距为9.5cm;第八微带板3122与第九微带板3123的间距为6.6cm;第九微带板3123与第十微带板3124的间距为4.6cm;第十微带板3124与第十一微带板3125的间距为1.5cm;第十一微带板3125与第十二微带板3126的间距为2.5cm;第十二微带板3126与第十三微带板3127的间距为1.9cm;
第十四微带板3211与第十五微带板3212的间距为9.5cm;第十五微带板3212与第十六微带板3213的间距为6.6cm;第十六微带板3213与第十七微带板3214的间距为5.4cm;第十七微带板3214与第十八微带板3215的间距为4.2cm;第十八微带板3215与第十九微带板3216的间距3.2cm;第十九微带板3216与第二十微带板3217的间距1.1cm;第二十一微带板3221与第二十二微带板3222的间距为8.4cm;第二十二微带板3222与第二十三微带板3223的间距为5.5cm;第二十三微带板3223与第二十四微带板3224的间距为4.7cm;第二十四微带板3224与第二十五微带板3225的间距3.8cm;第二十五微带板3225与第二十六微带板3226的间距2.2cm。
为了验证本实施例的电气性能,特进行以下试验验证:
根据《移动通信天线通用技术规范》和《移动通信系统室内分布无源天线》的要求,特进行辐射特性测试,其测试结果如下:
Figure BDA0002177694200000101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电气特性,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的特点和进步,在移动通信天线技术领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性劳动而作出的变化,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高增益的对数周期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板(5),一端垂直固定在反射板(5)的内侧、且呈类等腰三角形的振子(3),设置在振子(3)的另一端上的天线馈点(1),设置在反射板(5)的侧边缘上的电缆接头(11),以及沿振子(3)方向敷设并固定、一端与天线馈点(1)连接、且另一端与电缆接头(11)连接的馈电同轴电缆(4);
所述振子(3)包括一端均固定在反射板(5)上、且呈上下贴合固定的上振子(31)和下振子(32);所述天线馈点(1)固定在上振子(31)的另一端,且上振子(31)上设置有数个用于固定安装馈电同轴电缆(4)的焊接点;
所述上振子(31)包括固定在反射板(5)上的上振子主基板(310),以及从上振子主基板(310)与反射板(5)的固定位置至天线馈点(1)的安装位置的方向依次穿插布设在上振子主基板(310)的两边缘、且与上振子主基板(310)一体成型的第七微带板(3121)、第一微带板(3111)、第八微带板(3122)、第二微带板(3112)、第九微带板(3123)、第三微带板(3113)、第十微带板(3124)、第四微带板(3114)、第十一微带板(3125)、第五微带板(3115)、第十二微带板(3126)、第六微带板(3116)和第十三微带板(3127);
下振子(32)包括固定在反射板(5)上的下振子主基板(320),以及从下振子主基板(320)与反射板(5)的固定位置至天线馈点(1)的安装位置的方向依次穿插布设在下振子主基板(320)的两边缘、且与下振子主基板(320)一体成型的第十四微带板(3211)、第二十一微带板(3221)、第十五微带板(3212)、第二十二微带板(3222)、第十六微带板(3213)、第二十三微带板(3223)、第十七微带板(3214)、第二十四微带板(3224)、第十八微带板(3215)、第二十五微带板(3225)、第十九微带板(3216)、第二十六微带板(3226)和第二十微带板(32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增益的对数周期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微带板(3116)、第十一微带板(3125)、第十二微带板(3126)、第二十六微带板(3226)和第十三微带板(3127)均为L形状,且第十微带板(3124)由一体成型、且呈一字型和梯形共同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增益的对数周期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振子主基板(310)和下振子主基板(320)上设置采用螺栓贴合固定上振子(31)和下振子(32)、且依次穿插布设在馈电同轴电缆(4)的两侧的数个固定隔离螺栓(2);所述固定隔离螺栓(2)包括依次布设在上振子主基板(310)和下振子主基板(320)上的第一固定隔离螺栓(21)、第二固定隔离螺栓(22)、第三固定隔离螺栓(23)、第四固定隔离螺栓(24)和第五固定隔离螺栓(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增益的对数周期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振子主基板(310)和下振子主基板(320)上设置与反射板(5)采用螺栓固定连接的两个振子连接孔(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增益的对数周期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微带板(3121)与第十四微带板(3211)相对布设、第一微带板(3111)与第二十一微带板(3221)相对布设、第八微带板(3122)与第十五微带板(3212)相对布设、第二微带板(3112)与第二十二微带板(3222)相对布设、第九微带板(3123)与第十六微带板(3213)相对布设、第三微带板(3113)与第二十三微带板(3223)相对布设、第十微带板(3124)与第十七微带板(3214)相对布设、第四微带板(3114)与第二十四微带板(3224)相对布设、第十一微带板(3125)与第十八微带板(3215)相对布设、第五微带板(3115)与第二十五微带板(3225)相对布设、第十二微带板(3126)与第十九微带板(3216)相对布设、第六微带板(3116)与第二十六微带板(3226)相对布设、且第十三微带板(3127)与第二十微带板(3217)相对布设。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高增益的对数周期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振子主基板(310)的长为42.1cm,宽为1.3cm,厚度为0.1cm;下振子主基板(320)的长为42.1cm,宽为1.3cm,厚度为0.1cm;第一微带板(3111)长为6.8cm,宽为0.75,厚度为0.1cm;第二微带板(3112)长为4.8cm,宽为0.5cm,厚度为0.1cm;第三微带板(3113)长为0.355,宽为0.5cm,厚度为0.1cm;第四微带板(3114)长为2.65cm,宽为0.35,厚度为0.1cm;第五微带板(3115)长为2.2cm,第一边宽为0.3,厚度为0.1cm;第六微带板(3116)的第一边长为1.6cm,第一边宽为0.2cm,第二边长为1.7cm,第二边宽为0.2cm,厚度为0.1cm;第七微带板(3121)长为7.8cm,宽为1.3cm,厚度为0.1cm;第八微带板(3122)长为5.8cm,宽为0.6cm,厚度为0.1cm;第九微带板(3123)长为3.6cm,宽为0.5cm,厚度为0.1cm;第十微带板(3124)的一字型的长度为3cm,宽度为0.4cm,厚度为0.1cm;第十微带板(3124)的梯形的上底边长为0.7cm,下底边长为1.9cm,高度为0.55cm,厚度为0.1cm;第十一微带板(3125)的第一边长为2.9cm,第一边宽为0.5cm,第二边长为1.75cm,第二边宽为0.3cm,厚度为0.1cm;第十二微带板(3126)的第一边长为0.85cm,第一边宽为0.5cm,第二边长为1.4cm,第二边宽为0.3cm,厚度为0.1cm;第十三微带板(3127)的第一边长为0.85cm,第一边宽为0.5cm,第二边长为1.4cm,第二边宽为0.3cm,厚度为0.1cm;第十四微带板(3211)长为7.8cm,宽为1.3cm,厚度为0.1cm;第十五微带板(3212)长为5.8cm,宽为0.6cm,厚度为0.1cm;第十六微带板(3213)长为3.6cm,宽为0.5cm,厚度为0.1cm;第十七微带板(3214)长度为3cm,宽度为0.4cm,厚度为0.1cm;第十八微带板(3215)的长为2.9cm,宽为0.5cm,厚度为0.1cm;第十九微带板(3216)的长为0.85cm,宽为0.5cm,厚度为0.1cm;第二十微带板(3217)的长为0.85cm,宽为0.5cm,厚度为0.1cm;第二十一微带板(3221)长为6.8cm,宽为0.75,厚度为0.1cm;第二十二微带板(3222)长为4.8cm,宽为0.5cm,厚度为0.1cm;第二十三微带板(3223)长为0.355,宽为0.5cm,厚度为0.1cm;第二十四微带板(3224)长为2.65cm,宽为0.35,厚度为0.1cm;第二十五微带板(3225)长为2.2cm,第一边宽为0.3,厚度为0.1cm;第二十六微带板(3226)的第一边长为1.2cm,第一边宽为0.4cm,第二边长为0.9cm,第二边的宽为0.3cm,厚度为0.1cm。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高增益的对数周期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带板(3111)与第二微带板(3112)的间距为8.4cm;第二微带板(3112)与第三微带板(3113)的间距为5.5cm;第三微带板(3113)与第四微带板(3114)的间距为4.7cm;第四微带板(3114)与第五微带板(3115)的间距为3.7cm;第五微带板(3115)与第六微带板(3116)的间距为2.8cm;第七微带板(3121)与第八微带板(3122)的间距为9.5cm;第八微带板(3122)与第九微带板(3123)的间距为6.6cm;第九微带板(3123)与第十微带板(3124)的间距为4.6cm;第十微带板(3124)与第十一微带板(3125)的间距为1.5cm;第十一微带板(3125)与第十二微带板(3126)的间距为2.5cm;第十二微带板(3126)与第十三微带板(3127)的间距为1.9cm;
所述第十四微带板(3211)与第十五微带板(3212)的间距为9.5cm;第十五微带板(3212)与第十六微带板(3213)的间距为6.6cm;第十六微带板(3213)与第十七微带板(3214)的间距为5.4cm;第十七微带板(3214)与第十八微带板(3215)的间距为4.2cm;第十八微带板(3215)与第十九微带板(3216)的间距3.2cm;第十九微带板(3216)与第二十微带板(3217)的间距1.1cm;第二十一微带板(3221)与第二十二微带板(3222)的间距为8.4cm;第二十二微带板(3222)与第二十三微带板(3223)的间距为5.5cm;第二十三微带板(3223)与第二十四微带板(3224)的间距为4.7cm;第二十四微带板(3224)与第二十五微带板(3225)的间距3.8cm;第二十五微带板(3225)与第二十六微带板(3226)的间距2.2cm。
CN201921380962.9U 2019-08-23 2019-08-23 一种高增益的对数周期天线组件 Active CN2100069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80962.9U CN210006923U (zh) 2019-08-23 2019-08-23 一种高增益的对数周期天线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80962.9U CN210006923U (zh) 2019-08-23 2019-08-23 一种高增益的对数周期天线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06923U true CN210006923U (zh) 2020-01-31

Family

ID=69311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80962.9U Active CN210006923U (zh) 2019-08-23 2019-08-23 一种高增益的对数周期天线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069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8157A (zh) * 2020-11-10 2021-03-05 安徽大学 基于多层pcb的毫米波集成对数周期天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8157A (zh) * 2020-11-10 2021-03-05 安徽大学 基于多层pcb的毫米波集成对数周期天线
CN112448157B (zh) * 2020-11-10 2022-04-22 安徽大学 基于多层pcb的毫米波集成对数周期天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50861B2 (en) Hybrid antenna including spiral antenna and periodic array, and associated methods
US6037912A (en) Low profile bi-directional antenna
US7737898B2 (en) Very high frequency line of sight winglet antenna
WO2019223318A1 (zh) 室内基站及其pifa天线
CN210006923U (zh) 一种高增益的对数周期天线组件
CN210006907U (zh) 一种用于对数周期天线的馈线网络
CN210006910U (zh) 一种防护型抗老化的对数周期天线
CN113178697A (zh) 电路板及电子设备
CN103036008A (zh) 非对称偶极天线
CN112310630A (zh) 宽频带高增益印刷天线
CN104078763A (zh) Mimo天线和电子设备
EP0487053A1 (en) Improved antenna structure
CN108987922B (zh) 一种天线
CN210006900U (zh) 一种高性能的对数周期天线
CN114069260B (zh) 天线系统及包含其的电子设备
CN115498386A (zh) 功分器
CN101707284B (zh) 一种用于射频前端系统的ltcc电小集成天线
CN110061362B (zh) 有源相控阵天线单元级内监测装置
CN111641033A (zh) 一种双工高功率全向赋形天线
CN201741806U (zh) 一种用于射频前端系统的ltcc电小集成天线
CN219498176U (zh) 一种4g天线装置
CN219246926U (zh) 适用于5GHz频宽的天线结构及无线模组
CN212848852U (zh) 超宽频微带全向天线
CN213584161U (zh) 天线系统
CN210668681U (zh) 双定向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