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03207U - 一种用于石油化工的钻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石油化工的钻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03207U
CN210003207U CN201920469519.2U CN201920469519U CN210003207U CN 210003207 U CN210003207 U CN 210003207U CN 201920469519 U CN201920469519 U CN 201920469519U CN 210003207 U CN210003207 U CN 2100032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board
adapter
drilling
rotary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6951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少君
郑帮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46951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032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032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032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石油化工的钻井装置,包括钻机、防尘网板、排气管道、第一转接头、钻柱机构、滑板、海绵软板、限位板、注水管道、固定外板、减震弹簧、连接外板、水箱、第二转接头、钻头机构、洒水口、承座、减震垫、缓冲橡胶板和橡胶塞,该用于石油化工的钻井装置外侧设置有减震弹簧和减震垫,通过机构之间的配合有效降低了钻柱因震动而产生的横向偏移,避免了钻孔位置偏差,同时装置整体下部设置有水箱,可以通过装置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纵向移动而间歇性洒水出来,对下部工作强度较大的零件进行降温除尘,避免灰尘上扬降低装置寿命,排气管道的设置可以有效对装置内部产生的气压及时进行排出,避免气压带来的急剧高温。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石油化工的钻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石油化工的钻井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石油一直是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能源储备,随之而来的便是石油开采问题,常见的仍然是陆地石油开采,需要用到钻井装置,比较常见的是高压撞击和钻井液相互配合进行钻井,在此过程中,因撞击产生的巨大震动易使钻井装置横向偏移,从而影响钻井的位置精度,带来较大安全隐患,且此过程中过高气压和相对密封空间易导致高温,上扬的尘土卡进装置内部,降低使用寿命,针对这类问题,需要利用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石油化工的钻井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石油化工的钻井装置,包括钻机、防尘网板、排气管道、第一转接头、钻柱机构、滑板、海绵软板、限位板、注水管道、固定外板、减震弹簧、连接外板、水箱、第二转接头、钻头机构、洒水口、承座、减震垫、缓冲橡胶板和橡胶塞,所述钻机外圈下部的锥形斜面通过螺纹与第一转接头内圈斜面固定连接,所述钻机底部中央凹槽与钻柱机构一端通过滑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接头内圈通过滑动与钻柱机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接头上表面边缘均匀设置有防尘网板,所述第一转接头上表面均匀开设有排气管道,所述第一转接头底部均匀焊接固定有滑板,所述滑板上表面中央开设有排气管道,所述滑板设置有凹块一侧下部与限位板设置有凹槽一侧通过滑动固定连接,所述滑板另一侧与固定外板一侧通过滑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外板上表面靠近滑板一侧焊接固定有海绵软板,所述固定外板与滑板滑动连接的一侧下部焊接固定于承座开设有凹台的一侧下部,所述固定外板上表面中央开设有注水管道,所述固定外板上表面中央设置安装有橡胶塞,所述承座凹台表面通过粘合固定安装有减震垫,所述减震垫上表面粘合固定有减震弹簧,所述限位板未设置有凹槽的一侧焊接固定于钻柱机构外圈,所述限位板上部的凹槽凸块底部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有缓冲橡胶板,所述承座未开设凹台的一侧与钻柱机构中部焊接固定,所述承座底部中央焊接固定有水箱,所述水箱上表面靠近开口侧开设有注水管道,所述水箱开口侧与连接外板规则一侧焊接固定,所述连接外板上部均匀开设有洒水口,所述水箱底部焊接固定有第二转接头,所述第二转接头内圈侧通过螺纹与钻柱机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接头内圈斜面处与钻头机构锥形外侧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钻头机构上表面中央通过螺纹与钻柱机构底端外侧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滑板两侧和第一转接头内圈均涂有润滑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接头和滑板上开设的排气管道接触口孔径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洒水口为斜向外侧向下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接头底部到固定外板上表面的极限距离等于滑板底部到减震垫上表面极限距离的1.2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石油化工的钻井装置外侧设置有减震弹簧和减震垫,通过机构之间的配合有效降低了钻柱因震动而产生的横向偏移,避免了钻孔位置偏差,同时装置整体下部设置有水箱,可以通过装置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纵向移动而间歇性洒水出来,对下部工作强度较大的零件进行降温除尘,避免灰尘上扬降低装置寿命,排气管道的设置可以有效对装置内部产生的气压及时进行排出,避免气压带来的急剧高温。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主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区域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B区域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钻机;2、防尘网板;3、排气管道;4、第一转接头;5、钻柱机构;6、滑板;7、海绵软板;8、限位板;9、注水管道;10、固定外板;11、减震弹簧;12、连接外板;13、水箱;14、第二转接头;15、钻头机构;16、洒水口;17、承座;18、减震垫;19、缓冲橡胶板;20、橡胶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石油化工的钻井装置,包括钻机1、防尘网板2、排气管道3、第一转接头4、钻柱机构5、滑板6、海绵软板7、限位板8、注水管道9、固定外板10、减震弹簧11、连接外板12、水箱13、第二转接头14、钻头机构15、洒水口16、承座17、减震垫18、缓冲橡胶板19和橡胶塞20,钻机1外圈下部的锥形斜面通过螺纹与第一转接头4内圈斜面固定连接,钻机1底部中央凹槽与钻柱机构5一端通过滑动固定连接,第一转接头4内圈通过滑动与钻柱机构5上部固定连接,第一转接头4上表面边缘均匀设置有防尘网板2,第一转接头4上表面均匀开设有排气管道3,第一转接头4底部均匀焊接固定有滑板6,滑板6两侧和第一转接头4内圈均涂有润滑油,滑板6上表面中央开设有排气管道3,第一转接头4和滑板6上开设的排气管道3接触口孔径相等,滑板6设置有凹块一侧下部与限位板8设置有凹槽一侧通过滑动固定连接,滑板6另一侧与固定外板10一侧通过滑动固定连接,固定外板10上表面靠近滑板6一侧焊接固定有海绵软板7,固定外板10与滑板6滑动连接的一侧下部焊接固定于承座17开设有凹台的一侧下部,固定外板10上表面中央开设有注水管道9,固定外板10上表面中央设置安装有橡胶塞20,承座17凹台表面通过粘合固定安装有减震垫18,第一转接头4底部到固定外板10上表面的极限距离等于滑板6底部到减震垫18上表面极限距离的1.2倍,减震垫18上表面粘合固定有减震弹簧11,限位板8未设置有凹槽的一侧焊接固定于钻柱机构5外圈,限位板8上部的凹槽凸块底部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有缓冲橡胶板19,承座17未开设凹台的一侧与钻柱机构5中部焊接固定,承座17底部中央焊接固定有水箱13,水箱13上表面靠近开口侧开设有注水管道9,水箱13开口侧与连接外板12规则一侧焊接固定,连接外板12上部均匀开设有洒水口16,洒水口16为斜向外侧向下的通孔,水箱13底部焊接固定有第二转接头14,第二转接头14内圈侧通过螺纹与钻柱机构5下部固定连接,第二转接头14内圈斜面处与钻头机构15锥形外侧通过螺纹固定连接,钻头机构15上表面中央通过螺纹与钻柱机构5底端外侧固定连接;该用于石油化工的钻井装置工作时主要由钻机1瞬间下压钻柱机构5,再带动钻头机构15向下工作进行钻井,在这个过程中,与钻机1固定连接的第一转接头4、固定在第一转接头4底部的滑板6随着钻机1上下移动,当下压时,滑板6在固定外板10和限位板8之间向下滑动,压到减震弹簧11后通过减震弹簧11和减震垫18进行减震,此过程中固定外板10和限位板8之间形成的腔体受压,气体从排气管道3中排出到防尘网板2外面,最终下压动作使得承座17、限位板8、固定外板10、钻柱机构5及下部的零件机构均向下移动钻井,产生的瞬间位移使得水箱13中的水抖动从连接外板12上部的洒水口16洒出,对下部的零件机构进行降温除尘,若水箱13中缺水,则打开橡胶塞20,通过注水管道9向水箱13中注水,直至有水从洒水口16处溢出,然后钻机1略微抬起,限位板8上部的凸块避免钻机1抬起过度滑出钻柱机构5,之后再重复下压动作即可继续钻井。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用于石油化工的钻井装置,包括钻机(1)、防尘网板(2)、排气管道(3)、第一转接头(4)、钻柱机构(5)、滑板(6)、海绵软板(7)、限位板(8)、注水管道(9)、固定外板(10)、减震弹簧(11)、连接外板(12)、水箱(13)、第二转接头(14)、钻头机构(15)、洒水口(16)、承座(17)、减震垫(18)、缓冲橡胶板(19)和橡胶塞(20),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机(1)外圈下部的锥形斜面通过螺纹与第一转接头(4)内圈斜面固定连接,所述钻机(1)底部中央凹槽与钻柱机构(5)一端通过滑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接头(4)内圈通过滑动与钻柱机构(5)上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接头(4)上表面边缘均匀设置有防尘网板(2),所述第一转接头(4)上表面均匀开设有排气管道(3),所述第一转接头(4)底部均匀焊接固定有滑板(6),所述滑板(6)上表面中央开设有排气管道(3),所述滑板(6)设置有凹块一侧下部与限位板(8)设置有凹槽一侧通过滑动固定连接,所述滑板(6)另一侧与固定外板(10)一侧通过滑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外板(10)上表面靠近滑板(6)一侧焊接固定有海绵软板(7),所述固定外板(10)与滑板(6)滑动连接的一侧下部焊接固定于承座(17)开设有凹台的一侧下部,所述固定外板(10)上表面中央开设有注水管道(9),所述固定外板(10)上表面中央设置安装有橡胶塞(20),所述承座(17)凹台表面通过粘合固定安装有减震垫(18),所述减震垫(18)上表面粘合固定有减震弹簧(11),所述限位板(8)未设置有凹槽的一侧焊接固定于钻柱机构(5)外圈,所述限位板(8)上部的凹槽凸块底部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有缓冲橡胶板(19),所述承座(17)未开设凹台的一侧与钻柱机构(5)中部焊接固定,所述承座(17)底部中央焊接固定有水箱(13),所述水箱(13)上表面靠近开口侧开设有注水管道(9),所述水箱(13)开口侧与连接外板(12)规则一侧焊接固定,所述连接外板(12)上部均匀开设有洒水口(16),所述水箱(13)底部焊接固定有第二转接头(14),所述第二转接头(14)内圈侧通过螺纹与钻柱机构(5)下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接头(14)内圈斜面处与钻头机构(15)锥形外侧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钻头机构(15)上表面中央通过螺纹与钻柱机构(5)底端外侧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石油化工的钻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6)两侧和第一转接头(4)内圈均涂有润滑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石油化工的钻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头(4)和滑板(6)上开设的排气管道(3)接触口孔径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石油化工的钻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洒水口(16)为斜向外侧向下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石油化工的钻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头(4)底部到固定外板(10)上表面的极限距离等于滑板(6)底部到减震垫(18)上表面极限距离的1.2倍。
CN201920469519.2U 2019-04-09 2019-04-09 一种用于石油化工的钻井装置 Active CN2100032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69519.2U CN210003207U (zh) 2019-04-09 2019-04-09 一种用于石油化工的钻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69519.2U CN210003207U (zh) 2019-04-09 2019-04-09 一种用于石油化工的钻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03207U true CN210003207U (zh) 2020-01-31

Family

ID=69303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69519.2U Active CN210003207U (zh) 2019-04-09 2019-04-09 一种用于石油化工的钻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032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34266A (zh) 一种通讯基站内部支架的全自动钻孔生产线
CN201826811U (zh) 一种通井刮削装置
CN210003207U (zh) 一种用于石油化工的钻井装置
CN206382586U (zh) 一种机械配件的钻孔设备
CN104493239A (zh) 环状部件环壁钻孔装置
CN205342003U (zh) 一种防尘手电钻
CN202690429U (zh) 表面具有凹坑形态的泥浆泵活塞
CN205296157U (zh) 一种钢护筒下放定位装置
CN208866558U (zh) 一种防抖动的焊接机器人
CN109113603A (zh) 一种勘探防尘钻
CN102691654B (zh) 表面具有凹坑形态的泥浆泵活塞
CN205928100U (zh) 一种多轴钻冷却液装置
CN110685604B (zh) 一种用于软硬不均砂土层钻进的自调式双管钻具
CN205858252U (zh) 一种取芯钻孔防喷孔装置
CN103352660A (zh) 一种半漏斗型水口双层水槽孕镶金刚石钻头
CN105952405A (zh) 取心用浮动活塞装置
CN207189172U (zh) 一种液压线轨夹持机构
CN209598019U (zh) 一种高精度独立导柱组件
CN204691707U (zh) 径向井施工液面动态监测系统
CN206845123U (zh) 双脉冲冲砂洗井工具
CN204040927U (zh) 注水排渣瓦斯抽放钻杆
CN206588066U (zh) 一种细孔清洁装置
CN209083272U (zh) 滑套喷砂器
CN205590186U (zh) 塔机标准节的套管连接结构
CN207508352U (zh) 一种钻孔套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