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02552U - 带附加筋的梁柱节点 - Google Patents

带附加筋的梁柱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02552U
CN210002552U CN201821769813.7U CN201821769813U CN210002552U CN 210002552 U CN210002552 U CN 210002552U CN 201821769813 U CN201821769813 U CN 201821769813U CN 210002552 U CN210002552 U CN 2100025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umn
direction additional
post
joint
rib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6981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海山
耿娇
李黎明
刘康
王冬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rp Ltd CSCE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rp Ltd CSCE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rp Ltd CSCEC filed Critical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rp Ltd CSCEC
Priority to CN20182176981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025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025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0255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带附加筋的梁柱节点,梁柱节点为中节点,包括柱、叠合梁、叠合楼板、抗弯耗能钢筋、粘接层、X向附加筋和Y向附加筋,叠合梁包括预制梁和梁后浇层,抗弯耗能钢筋设置在梁后浇层顶部;叠合楼板包括底部预制板和顶部板后浇层;所述柱的截面为方形;叠合梁与柱之间的接缝处设置有粘接层;X向附加筋和Y向附加筋分别设置在柱的对边上、并且X向附加筋和Y向附加筋均设置在顶部板后浇层底部。结构简单、设计科学,施工难度低。通过在顶部板后浇层内设置附加钢筋,在结构荷载超过设计值的情况下,作为第二道防线,对结构进行加固和补强,也可以作为提高结构抗剪能力的一种构造措施。

Description

带附加筋的梁柱节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结构领域,特别是带附加筋的梁柱节点。
背景技术
预制预应力框架梁柱压接节点,利用贯穿于预制柱和预制混凝土梁的预应力钢铰线将预制柱和预制混凝土梁压接在一起,为全预制装配节点。在梁后浇层铺设抗弯耗能钢筋和抗剪钢筋,该做法解决了现浇节点区钢筋复杂,避让困难,现场湿作业工作量大,施工效率低的缺点,发挥预应力筋的优势,简化了梁柱节点的现场拼装。
但是,这种预制预应力框架梁柱节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预制预应力框架梁柱压接节点的抗剪承载力一般依靠压接摩擦力和耗能钢筋的销键作用承担,当结构荷载超过设计值或出现施工质量问题时,结构存在安全隐患;第二,梁柱压接节点区用于传递剪力的钢筋仅在柱子范围内设置,对于提高结构整体性贡献不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带附加筋的梁柱节点,要解决当预应力意外失效时,结构易倒塌的问题,当结构荷载过大时,为结构提供加固,同时提高结构抗剪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带附加筋的梁柱节点,所述梁柱节点为中节点,包括柱、叠合梁、叠合楼板、抗弯耗能钢筋6、粘接层8、X向附加筋71和Y向附加筋72,所述叠合梁包括预制梁和梁后浇层22,所述抗弯耗能钢筋6设置在梁后浇层22顶部;
所述叠合楼板包括底部预制板31和顶部板后浇层32;
所述柱的截面为方形;
叠合梁与柱之间的接缝处设置有粘接层8;
所述X向附加筋71和Y向附加筋72分别设置在柱的对边上、并且所述X向附加筋71和Y向附加筋72均设置在顶部板后浇层32底部。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带附加筋的梁柱节点,所述梁柱节点为边节点,包括柱、叠合梁、叠合楼板、抗弯耗能钢筋6、粘接层8、X向附加筋71和Y向附加筋72,所述叠合梁包括预制梁和梁后浇层22,所述抗弯耗能钢筋6设置在梁后浇层22顶部;
所述叠合楼板包括底部预制板31和顶部板后浇层32;
所述柱的截面为方形;
叠合梁与柱之间的接缝处设置有粘接层8;
所述Y向附加筋72至少有四根并且对称设置在柱的一组对边上,Y向附加筋72的末端到结构外侧边沿的长度为25mm-30mm;
所述X向附加筋71至少有两根并且设置在柱远离结构外侧边沿的一条边上;
所述X向附加筋71和Y向附加筋72均设置在顶部板后浇层32底部。
进一步,预制梁为预制混凝土梁21或者钢结构梁23;柱为预制混凝土柱1或者钢结构柱13。
进一步,沿预制混凝土梁21梁体的长度方向上开有贯通梁体的梁预应力孔道52。
进一步,沿预制混凝土柱1的柱体上、与预制混凝土梁21连接处的高度范围内开设有贯通柱体的柱预应力孔道51。
进一步,柱预应力孔道51沿柱体的高度方向上交叉错开布置为空间垂直的两层。
进一步,所述X向附加筋71向柱两侧延伸的长度至少为X向附加筋71直径的15倍;所述Y向附加筋72向柱两侧延伸的长度至少为Y向附加筋72直径的15倍。
进一步,所述X向附加筋71和Y向附加筋72距柱的边距为50mm-200mm。(这个值指的是距柱边最近的钢筋到柱边的距离。需考虑到X向附加筋与Y向附加筋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预制梁与柱的连接节点处还设置有临时支撑4。
进一步,叠合梁与柱之间的接缝宽度为10mm-30mm。
进一步,粘接层8可以采用高强纤维灌浆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附加筋的梁柱节点,结构简单、设计科学,施工难度低。通过在顶部板后浇层内设置附加钢筋,在结构荷载超过设计值的情况下,作为第二道防线,对结构进行加固和补强,也可以作为提高结构抗剪能力的一种构造措施。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附加筋的梁柱节点,板后浇区内的附加钢筋使叠合梁内剪力得以往相邻叠合梁或叠合板内传递,在预应力意外失效或某个叠合梁抗剪失效的极端情况下,结构不发生连续倒塌,增强预制预应力框架梁柱节点的整体性。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附加筋的梁柱节点,从安装的角度来看构造简单,安装方便,设置灵活多变,更为重要的是施工质量稳定可靠。可以防止结构产生递次破坏,对节点抗剪薄弱区进行补强,提高节点的抗剪安全储备。
4,适用范围大,柱可以为预制混凝土柱或者钢结构柱,梁可以为预制混凝土梁或者钢结构梁。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平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平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平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平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平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梁柱中节点的1-1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梁柱中节点的2-2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梁柱中节点的A-A剖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3-3剖面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4-4剖面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B-B剖面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5-5剖面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C-C剖面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平面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6-6剖面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7-7剖面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D-D剖面图。
附图标记:1-预制混凝土柱,11-钢筋续接器,12-柱内锚固钢筋,13-钢结构柱,
21-预制混凝土梁,22-梁后浇层,23-钢结构梁,
31-底部预制板,32-顶部板后浇层,33-钢筋桁架楼承板,
4-临时支撑,
5-预应力钢筋束,51-柱预应力孔道,52-梁预应力孔道,
6-抗弯耗能钢筋,
71-X向附加筋,72-Y向附加筋,
8-粘接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实施例1,带附加筋的梁柱节点,所述梁柱节点为中节点。
如图1、图6、图7、图8所示,包括预制混凝土柱1、叠合梁、叠合楼板、抗弯耗能钢筋6、粘接层8、X向附加筋71和Y向附加筋72,所述叠合梁包括预制混凝土梁21和梁后浇层22,所述抗弯耗能钢筋6设置在梁后浇层22顶部;所述叠合楼板包括底部预制板31和顶部板后浇层32;所述预制混凝土柱1的顶部与底部预制板31上端面平齐,预制混凝土柱1的截面为方形。叠合梁与预制混凝土柱1之间的接缝宽度为10mm-30mm;叠合梁与预制混凝土柱1之间的接缝处设置有粘接层8。
所述X向附加筋71和Y向附加筋72分别设置在预制混凝土柱1的对边上、并且所述X向附加筋71和Y向附加筋72均设置在顶部板后浇层32底部。所述X向附加筋71向柱两侧延伸的长度至少为X向附加筋71直径的15倍;所述Y向附加筋72向柱两侧延伸的长度至少为Y向附加筋72直径的15倍。所述X向附加筋71和Y向附加筋72距柱的边距为50mm-200mm(这个值指的是距柱边最近的钢筋到柱边的距离。需考虑到X向附加筋与Y向附加筋之间的距离)。X向附加筋71或Y向附加筋72的数量至少有四根,即预制混凝土柱1的一条边上至少设置有两条附加筋。
进一步,沿预制混凝土梁21梁体的长度方向上开有贯通梁体的梁预应力孔道52,沿预制混凝土柱1的柱体上、与预制混凝土梁21连接处的高度范围内开设有贯通柱体的柱预应力孔道51。柱预应力孔道51沿柱体的高度方向上交叉错开布置为空间垂直的两层。柱预应力孔道51和梁预应力孔道52内均设置有预应力钢筋束5。预制梁与预制混凝土柱1的连接节点处还设置有临时支撑4。该临时支撑4可以用来放置预制混凝土梁21,预制混凝土柱1与预制混凝土梁21之间的接缝内填筑高强纤维灌浆料,待粘结材料达到要求强度形成粘接层8后,张预应力钢筋束5,并进行固定,底部预制板31搭到预制梁上。
上述带附加筋的梁柱节点的具体施工方法为:
步骤一、在工厂制作预制混凝土柱1、预制混凝土梁21、底部预制板31;
步骤二、根据设计方案,在预制混凝土柱1上安装临时支撑4;吊装过程中,通过支撑预制混凝土柱1的斜撑调整预制混凝土柱1的垂直度;
步骤三、吊装预制梁,将其固定在临时支撑4上方;
步骤四、吊装底部预制板31,将其与预制混凝土梁21固定;
步骤五、在预制混凝土柱1内预设的柱预应力孔道51和预制混凝土梁21内预设的梁预应力孔道52;分别在柱预应力孔道51和梁预应力孔道52内铺设后张预应力钢筋束5;
步骤六、预制混凝土叠合梁与预制混凝土柱1之间的梁柱接缝内填筑高强灌缝粘结材料;
步骤七、待梁柱接缝内的粘结材料达到要求强度后,张拉后张预应力钢筋束5,并进行固定;
步骤八、在预制混凝土柱1四周铺设X向附加筋71和Y向附加筋72,X向附加筋71和Y向附加筋72构成井字,井字附加筋置于顶部板后浇层32的底部;X向附加筋71和Y向附加筋72的数量相等,单侧至少设置两根。
步骤九、在预制混凝土叠合梁待浇筑的梁后浇层22顶部铺设抗弯耗能钢筋6,抗弯耗能钢筋6的一端与预制混凝土柱1内预埋的钢筋续接器11与柱内锚固钢筋12连接;
步骤十、预制混凝土叠合梁的梁后浇层22与叠合楼板的顶部板后浇层32现场一体浇筑而成,待浇筑混凝土结构达到要求强度后进行养护。
实施例2,带附加筋的梁柱节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梁柱节点为边节点。
如图3、图12所示,包括预制混凝土柱1、叠合梁、叠合楼板、抗弯耗能钢筋6、粘接层8、X向附加筋71和Y向附加筋72,所述叠合梁包括预制混凝土梁21和梁后浇层22,所述抗弯耗能钢筋6设置在梁后浇层22顶部;所述叠合楼板包括底部预制板31和顶部板后浇层32;所述预制混凝土柱1的顶部与底部预制板31上端面平齐,预制混凝土柱1的截面为方形;叠合梁与预制混凝土柱1之间的接缝处设置有粘接层8;所述Y向附加筋72至少有四根并且对称设置在预制混凝土柱1的一组对边上,Y向附加筋72的末端到结构外侧边沿的长度为25mm-35mm。所述X向附加筋71至少两根并且设置在预制混凝土柱1远离结构外侧边沿的一条边上;所述X向附加筋71和Y向附加筋72均设置在顶部板后浇层32底部。
X向附加筋71向柱子左右两侧延伸长度为不小于15倍自身直径;Y向附加筋72向远离结构外侧边沿一侧、自柱边延伸的长度为不小于15倍自身直径。
实施例3,带附加筋的梁柱节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梁柱节点为边节点。
如图2、图9、图10所示,所述X向附加筋71至少有四根,两根设置在结构外侧边沿上,另两根设置在预制混凝土柱1远离结构外侧边沿的一条边。X向附加筋71向柱子左右两侧延伸长度为不小于15倍自身直径;Y向附加筋72向远离结构外侧边沿一侧、自柱边延伸的长度为不小于15倍自身直径。
实施例4,带附加筋的梁柱节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梁柱节点为角节点。所述X向附加筋71和Y向附加筋72分别设置在预制混凝土柱1的对边上、并且所述X向附加筋71和Y向附加筋72均设置在顶部板后浇层32底部。X向附加筋71和Y向附加筋72呈井字形。与外露的预制混凝土柱1边垂直方向附加筋7到结构外边距离为20mm-35mm,其余三个方向的X向附加筋71和Y向附加筋72自柱边向外延伸长度为不小于15倍的X向附加筋71或Y向附加筋72的自身直径。参见图4、图11所示。
实施例5,带附加筋的梁柱节点,同实施例4,不同之处在于:所述X向附加筋71和Y向附加筋72设置在预制混凝土柱1远离结构外侧的一组邻边上;所述X向附加筋71和Y向附加筋72均设置在顶部板后浇层32底部。与外露的预制混凝土柱1边垂直方向附加筋7到结构外边距离为20mm-35mm,其余三个方向的X向附加筋71和Y向附加筋72自柱边向外延伸长度为不小于15倍的X向附加筋71或Y向附加筋72的直径。参见图5、图13所示。
实施例6,带附加筋的梁柱节点,所述梁柱节点为中节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上述实施例1-3的预制混凝土柱1、预制混凝土梁21均可以替换成钢结构柱13和钢结构梁23。当结构荷载超过设计值或出现施工质量问题时,X向附加筋71和Y向附加筋72适用于钢结构,也可以作为框架结构节点的补强或加固措施。X向附加筋71和Y向附加筋72像柱边向外延伸长度为不小于15倍的自身直径。参见图14、图15、图16、图17所示。
上述钢结构梁23柱节点构造的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工厂制作钢结构柱13、钢结构梁23、钢筋桁架楼承板33;
步骤二、根据设计方案,吊装钢结构柱13,并调整钢结构柱13的垂直度;
步骤三、吊装钢结构梁23,将其与钢结构柱13固定好;
步骤四、吊装钢筋桁架楼承板33,将其与钢结构梁23固定;
步骤五、在钢结构柱13四周铺设X向附加筋71和Y向附加筋72,X向附加筋71和Y向附加筋72构成井字并设置在钢筋桁架楼承板33中部靠下的位置;
步骤六、将钢结构梁23的梁后浇层22与钢筋桁架楼承板33现场一体浇筑而成,待浇筑混凝土结构达到要求强度后进行养护。
本结构可以有效提高预制预应力框架梁柱节点的抗剪能力,提高结构整体性,简化节点的钢筋连接操作,提高节点的抗震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附加筋的梁柱节点,可以提高预制预应力框架梁柱节点的抗剪能力,提高结构整体性,简化节点的钢筋连接操作,提高节点的抗震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所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带附加筋的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柱节点为中节点,包括柱、叠合梁、叠合楼板、抗弯耗能钢筋(6)、粘接层(8)、X向附加筋(71)和Y向附加筋(72),所述叠合梁包括预制梁和梁后浇层(22),所述抗弯耗能钢筋(6)设置在梁后浇层(22)顶部;
所述叠合楼板包括底部预制板(31)和顶部板后浇层(32);
所述柱的截面为方形;
叠合梁与柱之间的接缝处设置有粘接层(8);
所述X向附加筋(71)和Y向附加筋(72)分别设置在柱的对边上、并且所述X向附加筋(71)和Y向附加筋(72)均设置在顶部板后浇层(32)底部。
2.带附加筋的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柱节点为边节点,包括柱、叠合梁、叠合楼板、抗弯耗能钢筋(6)、粘接层(8)、X向附加筋(71)和Y向附加筋(72),所述叠合梁包括预制梁和梁后浇层(22),所述抗弯耗能钢筋(6)设置在梁后浇层(22)顶部;
所述叠合楼板包括底部预制板(31)和顶部板后浇层(32);
所述柱的截面为方形;
叠合梁与柱之间的接缝处设置有粘接层(8);
所述Y向附加筋(72)至少有四根并且对称设置在柱的一组对边上,Y向附加筋(72)的末端到结构外侧边沿的长度为25mm-30mm;
所述X向附加筋(71)至少有两根并且设置在柱远离结构外侧边沿的一条边上;
所述X向附加筋(71)和Y向附加筋(72)均设置在顶部板后浇层(32)底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附加筋的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预制梁为预制混凝土梁(21)或者钢结构梁(23);柱为预制混凝土柱(1)或者钢结构柱(1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附加筋的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沿预制混凝土梁(21)梁体的长度方向上开有贯通梁体的梁预应力孔道(52)。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附加筋的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沿预制混凝土柱(1)的柱体上、与预制混凝土梁(21)连接处的高度范围内开设有贯通柱体的柱预应力孔道(5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附加筋的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柱预应力孔道(51)沿柱体的高度方向上交叉错开布置为空间垂直的两层。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附加筋的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X向附加筋(71)向柱两侧延伸的长度至少为X向附加筋(71)直径的15倍;所述Y向附加筋(72)向柱两侧延伸的长度至少为Y向附加筋(72)直径的15倍。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附加筋的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X向附加筋(71)和Y向附加筋(72)距柱的边距为50mm-200mm。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附加筋的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粘接层(8)采用高强纤维灌浆料。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附加筋的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叠合梁与柱之间的接缝宽度为10mm-30mm。
CN201821769813.7U 2018-10-30 2018-10-30 带附加筋的梁柱节点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025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69813.7U CN210002552U (zh) 2018-10-30 2018-10-30 带附加筋的梁柱节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69813.7U CN210002552U (zh) 2018-10-30 2018-10-30 带附加筋的梁柱节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02552U true CN210002552U (zh) 2020-01-31

Family

ID=69298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69813.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02552U (zh) 2018-10-30 2018-10-30 带附加筋的梁柱节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025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97848A (zh) * 2018-10-30 2019-05-24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带附加筋的梁柱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97848A (zh) * 2018-10-30 2019-05-24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带附加筋的梁柱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65272B (zh) 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258789B (zh) 一种耗能钢棒可更换的梁柱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KR101464866B1 (ko) 반채움 pc 타이앵커 합성보
CN110439109B (zh) 一种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及工法
CN108086488B (zh) 装配式框剪结构墙错层式连接结构及拼装方法
CN111172864A (zh) 装配式一体化墩柱盖梁组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1749365B (zh) 一种基于h型钢的装配式复合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11424850A (zh) 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及施工方法
CN113653235A (zh) 叠合板、叠合板与组合梁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4508175A (zh)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预制柱与梁的连接节点及连接方法
CN216740039U (zh) 一种带楼板自复位装配式混合结构梁柱边节点
CN111877140A (zh) 一种用于节段预制拼装式桥墩组合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0670723A (zh)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框架体系
CN210002552U (zh) 带附加筋的梁柱节点
CN111648467B (zh) 一种高位拼接耗能梁柱节点及制作方法
CN212336419U (zh) 一种基于钢管的装配式复合墙
CN211007043U (zh) 一种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
CN110258788B (zh) 一种框架梁与柱的半干式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CN110130485B (zh) 一种带齿板的预制装配式梁柱节点及其装配方法
CN109680833B (zh) 自承式预制钢骨混凝土墙板构件、墙、结构体系及制作方法
CN217204673U (zh)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预制柱与梁的连接节点
CN107023078B (zh) 装配现浇组合式叠合箱网梁楼盖及施工方法
CN212836086U (zh) 一种基于h型钢的装配式复合墙
CN105155866A (zh) 一种砌体房屋分离式外套加层结构及其加层方法
CN113279423B (zh) 一种预制柱墩及后浇条形基础梁装配整体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31

Termination date: 202010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