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02040U - 一种薄层非织造布的组合铺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薄层非织造布的组合铺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02040U
CN210002040U CN201822278423.6U CN201822278423U CN210002040U CN 210002040 U CN210002040 U CN 210002040U CN 201822278423 U CN201822278423 U CN 201822278423U CN 210002040 U CN210002040 U CN 2100020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b
lapping
carding machine
cross
curt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7842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全
唐黛
彭漫
宋海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urCott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urCott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urCott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urCott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7842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020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020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020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薄层非织造布的组合铺网装置,结合平行式铺网和交叉式铺网的组合铺网,在交叉铺网所得多层纤网的上表面或/和下表面再平行铺叠纤网,覆盖交叉铺网形成的表面纤网缝隙,从而改善外观、厚度均匀度和纵横拉伸强度的比例;无须采用对于薄层无纺布效果不明显的“杂乱牵伸”调整纵横拉伸强度比,也不需要复杂的控制系统进行多层纤网横截面轮廓修正。

Description

一种薄层非织造布的组合铺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领域,特别是一种薄层非织造布的组合铺网装置。
背景技术
非织造布的干法成网工艺中,一般采用梳理机输出一个或两个纤网(单层纤维网),纤网经过叠铺而形成多层纤网,然后经粘合、针刺或者水刺等加固步骤制成成品。
现有层叠铺网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平行式和交叉式。
平行式铺网,采用1台以上梳理机或至少一台双道夫梳理机,在其输出方向上纤网重叠为多层,这种铺网方式的纤网输入速度可以达到100~150m/min,得到的多层纤网的外观和厚度均匀度好;其缺点是:成品的纤网层数不能太多,需多台梳理机,幅宽受限于梳理机输出幅宽,纵横拉伸强度比3:1~5:1。
交叉式铺网,梳理机输出的纤网垂直或几乎垂直交叉铺网机的输运帘的输运方向进行叠铺,形成预设宽度和厚度(层数)的多层纤网,纤网层数可以是2~60层,宽度在2~7m范围内可调,经过“杂乱牵伸”调整纵横拉伸强度比;其缺点是:纤网输入速度一般低于100m/min,需要复杂的控制系统进行多层纤网横截面轮廓修正以避免中间薄、边缘厚。
本申请定义薄层非织造布为:由3~20层纤网制成的非织造布。现有薄层非织造布的制造,采用交叉式铺网时,“杂乱牵伸”处理的效果不如更多层非织造布明显,产品外观和厚度均匀度较差。
所述种种缺陷严重限制了本领域进一步向前发展和推广应用。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存的技术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薄层非织造布的组合铺网装置,解决了现有外观和厚度均匀度差、纵横拉伸强度差等技术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薄层非织造布的组合铺网装置,包括纤维原料供给装置、组合铺网装置、多层纤网固网装置,所述组合铺网装置设置在所述纤维原料供给装置和所述多层纤网固网装置之间;所述组合铺网装置内部设置交叉铺网设备:第一梳理机、交叉铺网机,以及平行铺网设备:第二梳理机;所述第一梳理机与所述第二梳理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纤维原料供给装置,所述第一梳理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交叉铺网机的输入端,所述交叉铺网机内部有用于输出交叉铺网后纤网的第一输网帘,所述第一输网帘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多层纤网固网装置;所述第二梳理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输网帘的输出端从而使得在交叉铺网后的交叉铺网半成品上面平行铺网,或者所述第二梳理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输网帘的输入端从而使得预先在交叉铺网后的交叉铺网半成品下面平行铺网。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梳理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输网帘的输出端从而使得在交叉铺网后的交叉铺网半成品上面平行铺网,平行铺网设备还包括第三梳理机,所述第三梳理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输网帘的输入端从而使得预先在交叉铺网后的交叉铺网半成品下面平行铺网。
进一步地,还包括牵长机构,一个所述牵长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梳理机与所述交叉铺网机之间,另一个所述牵长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三梳理机与所述交叉铺网机之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另一方面是:
一种薄层非织造布的组合铺网工艺,采用上述的薄层非织造布的组合铺网装置,包括以下加工步骤:
步骤一:通过所述纤维原料供给装置供给原料,纤维原料供给装置将原料供给所述组合铺网装置中的第一梳理机、第二梳理机和第三梳理机;
步骤二:通过所述组合铺网装置中的第一梳理机对一部分原料进行加工,通过组合铺网装置中的第二梳理机对一部分原料进行加工,通过组合铺网装置中的第三梳理机对一部分原料进行加工;
步骤三:经过第一梳理机处理得到的纤网进入到交叉铺网机中进行交叉铺网处理并形成交叉铺网半成品,经过第三梳理机处理得到的纤网预先铺在所述交叉铺网半成品的下面,经过第二梳理机处理后得到的纤网铺在所述交叉铺网半成品上面;
步骤四:通过多层纤网固网装置对步骤三中形成的多层纤网进行固网操作。
进一步地,交叉铺网机将纤网交叉铺叠的层数为2~16层。
进一步地,第二梳理机和第三梳理机处理得到的纤网为1层或2 层。
进一步地,第二梳理机和第三梳理机处理得到的纤网,幅宽通过所述牵长机构可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合平行式铺网和交叉式铺网的组合铺网,在交叉铺网所得多层纤网的上表面或/和下表面再平行铺叠纤网,覆盖交叉铺网形成的表面纤网缝隙,从而改善外观、厚度均匀度和纵横拉伸强度的比例。
总之,该种薄层非织造布的组合铺网装置及组合铺网工艺,解决了现有外观和厚度均匀度差、纵横拉伸强度差等技术缺陷,无须采用对于薄层无纺布效果不明显的“杂乱牵伸”调整纵横拉伸强度比,也不需要复杂的控制系统进行多层纤网横截面轮廓修正。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流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流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牵长机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流程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梳理机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梳理机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交叉铺网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薄层非织造布的组合铺网装置的实施例1,包括纤维原料供给装置200、组合铺网装置100、多层纤网固网装置300,组合铺网装置100设置在纤维原料供给装置200和多层纤网固网装置 300之间;组合铺网装置100内部设置交叉铺网设备:第一梳理机110、交叉铺网机120,以及平行铺网设备:第二梳理机130;第一梳理机 110与第二梳理机130的输入端连接纤维原料供给装置200,第一梳理机110的输出端连接交叉铺网机120的输入端,交叉铺网机120内部有用于输出交叉铺网后纤网的第一输网帘121,第一输网帘121的输出端连接多层纤网固网装置300;第二梳理机130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输网帘121的输出端从而使得在交叉铺网后的交叉铺网半成品上面平行铺网,或者第二梳理机130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输网帘121的输入端从而使得预先在交叉铺网后的交叉铺网半成品下面平行铺网。
实施例1结合平行式铺网和交叉式铺网的组合铺网,在交叉铺网所得多层纤网的上表面或/和下表面再平行铺叠纤网,覆盖交叉铺网形成的表面纤网缝隙,从而改善外观、厚度均匀度和纵横拉伸强度比例;无须采用对于薄层无纺布效果不明显的“杂乱牵伸”调整纵横拉伸强度比,也不需要复杂的控制系统进行多层纤网横截面轮廓修正。
参照图2和图3,薄层非织造布的组合铺网装置的实施例2,以实施例1为基础,还包括牵长机构140,牵长机构140设置在第二梳理机130与交叉铺网机120之间;牵长机构140包括用于连接第二梳理机130的输出端的第二输网帘141、与第二输网帘141对接的转向输网帘142、位于第二输网帘141之上用于控制纤网的压辊143、位于第二输网帘141和转向输网帘142的对接处用于牵伸纤网的第一沟槽辊144和第二沟槽辊145,转向输网帘142与第一输网帘121的输出端或输入端对接。牵长机构140输送第二梳理机130输出的、牵拉伸长的待平铺纤网在交叉铺网后的多层纤网上面平行铺网,或者预先在交叉铺网后的多层纤网下面平行铺网。
实施例2在第二梳理机130与交叉铺网机120之间设置牵长机构 140,牵拉伸长待平铺纤网,可以调整待平铺纤网的宽度,提高了能够适应的交叉铺网半成品的幅宽范围,而且可以增强组合铺网后多层纤网成品的纵向拉伸强度。
参照图4,薄层非织造布的组合铺网装置的实施例3,以实施例 2为基础,还包括与“第二梳理机130和牵长机构140”的组合相同的另一组合:平行铺网设备还包括第三梳理机150,另一个牵长机构 140设置在第三梳理机150与交叉铺网机120之间;并且,第三梳理机150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输网帘121的输入端从而使得预先在交叉铺网后的交叉铺网半成品下面平行铺网,第二梳理机130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输网帘121的输出端从而使得在交叉铺网后的交叉铺网半成品上面平行铺网。
实施例3采用分别设有牵长机构140的第二梳理机130和第三梳理机150,牵长机构140输送第二梳理机130输出的、牵拉伸长的待平铺纤网在交叉铺网后的半成品上面平行铺网,以及输送第三梳理机 150输出的、牵拉伸长的待平铺纤网预先在交叉铺网后的半成品下面平行铺网。从而,交叉铺网后的半成品上下幅面均覆盖幅宽可牵长调整的纤网,进一步改善成品的外观、厚度均匀度和纵横拉伸强度的比例。
参照图5~7,第一梳理机110向交叉铺网机120输出纤网,第一梳理机110采用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214394610000061
Dynamic型;其喂入系统配有Servo-X自调匀整装置,还配有ProDyn自调匀整系统,可自动地连续优化纤维纵横向平整度,并在线控制成品克重,能够节约纤维。
交叉铺网机120是将第一梳理机110输出的纤网交叉铺叠2~16 层,交叉铺网机120采用Dynamic型,配有ProDyn自调匀整系统,能够控制成网克重的均匀度。
第二梳理机130向交叉铺网机120的第一输网帘121上的交叉铺网所得多层纤网平铺1或2层纤网;第二梳理机130为也采用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214394610000063
Dynamic型,幅宽达到了3.75m。第一梳理机110和第二梳理机130在梳理单元的配置和结构上基本一致,从中间棉箱TMS到喂棉机TCF、双锡林上辊子的隔距都一致;主要区别在于双道夫后面的成网部分机构不同。第二梳理机130在道夫后配置了单凝聚辊并采用了最新的三角区剥棉装置;纤维被凝聚辊杂乱作用后被牵伸,纤维取向依然近于纵向;纤网进一步被剥取辊剥取,纤网位于剥取辊上表面,受到LDS剥棉装置的吸附作用,纤网被转移至平纹结构的透气网帘上并;上层纤网向下输出,在下剥取辊处与下层纤网汇合,并与经过交叉铺网和牵伸机加工后的纤网在底部传送帘上复合在一起,输送到下一水刺加固工序。
原料供给装置200包括称重开包机、混合长帘、粗开松机、混棉箱、精开松机、气压棉箱;所述称重开包机将打包的纤维原料先称重,再初步分散为小块;所述混合长帘将小块纤维原料输运至粗开松机;所述粗开松机进一步分散纤维原料,并且除去金属杂物;所述混棉箱对除尘和加湿后的纤维原料,进一步陈杂和混合;所述精开松机进一步分散纤维原料,为计量式;所述气压棉箱临时存贮经过再次除去金属杂物的纤维原料,除杂、加湿在纤维原料的空气抽吸管道内由相应的装置完成。
牵长机构140用于待平铺纤网的牵拉伸长,从而组合铺网后,成品纵向拉伸强度提高,弥补平铺纤网层数少的缺点;不增设牵长机构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
一种薄层非织造布的组合铺网工艺的实施例,采用上面所述的薄层非织造布的组合铺网装置,包括以下加工步骤:
步骤一:通过纤维原料供给装置200供给原料,纤维原料供给装置200将原料供给组合铺网装置100中的第一梳理机110、第二梳理机130和第三梳理机150;
步骤二:通过组合铺网装置100中的第一梳理机110对一部分原料进行加工,通过组合铺网装置100中的第二梳理机130对一部分原料进行加工,通过组合铺网装置100中的第三梳理机150对一部分原料进行加工;
步骤三:经过第一梳理机110处理得到的纤网进入到交叉铺网机 120中进行交叉铺网处理并形成交叉铺网半成品,经过第三梳理机 150处理得到的纤网预先铺在所述交叉铺网半成品的下面,经过第二梳理机130处理后得到的纤网铺在所述交叉铺网半成品上面;
步骤四:通过多层纤网固网装置300对步骤三中形成的多层纤网进行固网操作。
该工艺实施例结合了平行式铺网和交叉式铺网的组合铺网,在交叉铺网所得多层纤网的上表面或/和下表面再平行铺叠纤网,覆盖交叉铺网形成的表面纤网缝隙,从而改善外观、厚度均匀度和纵横拉伸强度的比例;无须采用对于薄层无纺布效果不明显的“杂乱牵伸”调整纵横拉伸强度比,也不需要复杂的控制系统进行多层纤网横截面轮廓修正。
该工艺实施例中,交叉铺网机120将纤网交叉铺叠的层数为2~ 16层,第二梳理机130和第三梳理机150处理得到的纤网为1层或2 层。现有高速交叉铺网机可以利用“杂乱牵伸”调整制品的纵横拉伸强度比,采用复杂的控制系统进行多层纤网横截面轮廓修正。这些技术手段对成品纤网层数低于20尤其低于10的情况,效果差而陈本高。
该工艺实施例中,第二梳理机130和第三梳理机150处理得到的纤网,幅宽通过牵长机构140可调。把现有的杂乱牵伸机构取消,结合平铺纤网平衡纵横强度;平行式铺网纤网幅宽可调,直铺纤网幅宽可微调(例如是交铺多层纤网的80~100%,优选90~95%),从而也可简化交铺的“轮廓修正”控制,可避免“中间薄、边缘厚”。
该工艺实施例中,纤维原料供给装置200作用是对纤维原料进行称重、分散、除杂等处理并临时存贮纤维原料,多层纤网固网装置 300的固网操作方式为水刺、针刺、热粘合或者化学粘合。
具体地,原料供给装置200的重开包机将打包的纤维原料先称重,再初步分散为小块,再由混合长帘将小块纤维原料输运至粗开松机,粗开松机进一步分散纤维原料,并且除去金属杂物,再由混棉箱对除尘和加湿后的纤维原料,进一步陈杂和混合,再由精开松机进一步分散纤维原料,最后由气压棉箱临时存贮经过再次除去金属杂物的纤维原料;由第一梳理机110对纤维原料分梳成单纤维状态,组成网状纤维薄层并且自动地连续优化纤维纵横向平整度,并在线控制成品克重,向交叉铺网机120输出纤网;交叉铺网机120将第一梳理机 110输出的纤网交叉铺叠2~16层;由第二梳理机130向交叉铺网机 120的输网帘121上的交叉铺网所得的多层纤网平铺1或2层纤网;经过交叉铺网与平铺网组合铺网后的多层纤维网由多层纤网固网装置300水刺、针刺、热粘合或者化学粘合。
进一步地,使用薄层非织造布的组合铺网装置,纤维原料供给装置对纤维原料进行称重、分散、除杂等处理并临时存贮纤维原料;组合铺网装置对纤维原料分梳、组成网状纤维薄层,并且对纤维薄层进行交叉铺网与平行铺网的组合铺网;经过交叉铺网与平铺网组合铺网后的多层纤维网由多层纤网固网装置水刺、针刺、热粘合或者化学粘合,热粘合可以为热风/热熔、热压/热轧、超声焊接。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薄层非织造布的组合铺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纤维原料供给装置(200)、组合铺网装置(100)、多层纤网固网装置(300),所述组合铺网装置(100)设置在所述纤维原料供给装置(200)和所述多层纤网固网装置(300)之间;
所述组合铺网装置(100)内部设置交叉铺网设备:第一梳理机(110)、交叉铺网机(120),以及平行铺网设备:第二梳理机(130);
所述第一梳理机(110)与所述第二梳理机(13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纤维原料供给装置(200),所述第一梳理机(11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交叉铺网机(120)的输入端,所述交叉铺网机(120)内部有用于输出交叉铺网后纤网的第一输网帘(121),所述第一输网帘(12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多层纤网固网装置(300);
所述第二梳理机(13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输网帘(121)的输出端从而使得在交叉铺网后的交叉铺网半成品上面平行铺网,或者所述第二梳理机(13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输网帘(121)的输入端从而使得预先在交叉铺网后的交叉铺网半成品下面平行铺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层非织造布的组合铺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梳理机(13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输网帘(121)的输出端从而使得在交叉铺网后的交叉铺网半成品上面平行铺网,平行铺网设备还包括第三梳理机(150),所述第三梳理机(15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输网帘(121)的输入端从而使得预先在交叉铺网后的交叉铺网半成品下面平行铺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薄层非织造布的组合铺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牵长机构(140),一个所述牵长机构(140)设置在所述第二梳理机(130)与所述交叉铺网机(120)之间,另一个所述牵长机构(140)设置在所述第三梳理机(150)与所述交叉铺网机(12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薄层非织造布的组合铺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长机构(140)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梳理机(130)或所述第三梳理机(150)的输出端的第二输网帘(141)、与所述第二输网帘(141)对接的转向输网帘(142)、位于所述第二输网帘(141)之上用于控制纤网的压辊(143)、位于所述第二输网帘(141)和所述转向输网帘(142)的对接处用于牵伸纤网的第一沟槽辊(144)和第二沟槽辊(145),所述转向输网帘(142)与所述第一输网帘(121)的输出端或输入端对接;所述牵长机构(140),输送所述第二梳理机(130)输出的、牵拉伸长的待平铺纤网在交叉铺网后的半成品上面平行铺网,输送所述第三梳理机(150)输出的、牵拉伸长的待平铺纤网预先在交叉铺网后的半成品下面平行铺网。
CN201822278423.6U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薄层非织造布的组合铺网装置 Active CN2100020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78423.6U CN210002040U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薄层非织造布的组合铺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78423.6U CN210002040U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薄层非织造布的组合铺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02040U true CN210002040U (zh) 2020-01-31

Family

ID=69299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78423.6U Active CN210002040U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薄层非织造布的组合铺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0204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87440A (zh) * 2018-12-29 2019-03-19 深圳全棉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薄层非织造布的组合铺网装置及组合铺网工艺
CN109487440B (zh) * 2018-12-29 2024-06-07 深圳全棉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薄层非织造布的组合铺网装置及组合铺网工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87440A (zh) * 2018-12-29 2019-03-19 深圳全棉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薄层非织造布的组合铺网装置及组合铺网工艺
CN109487440B (zh) * 2018-12-29 2024-06-07 深圳全棉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薄层非织造布的组合铺网装置及组合铺网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68551B2 (en) Plant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a web of fibrous material to a nonwoven or consolidating it therewith
JP4546010B2 (ja) 不織布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実施するためのプラントならびにそのようにして得られた不織布
US733108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ry forming of a fabric
CN104695136B (zh) 交叉铺网机
CN102691174B (zh) 玻璃纤维与丙纶非织造布生产设备
JP5082042B2 (ja) たとえば綿、合成繊維などの繊維ウェブを製造する装置
CN101956296B (zh) 一种芳纶水刺非织造布过滤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8660615A (zh) 热风无纺布的制造方法、设备及制得的热风无纺布
CN112813585B (zh) 一种无纺布铺网装置及在非织造布生产中的应用
CN205934323U (zh) 一种复合擦拭材料生产装置
CN210002040U (zh) 一种薄层非织造布的组合铺网装置
CN107475900A (zh) 一种一步法梯度滤料生产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US10443155B2 (en) Carding apparatus and carding method
JP7453245B2 (ja) ニードルパンチ不織布の製造のための装置
JP2007239115A (ja) 繊維成型材の製造装置および繊維成型材
CN109487440B (zh) 一种薄层非织造布的组合铺网装置及组合铺网工艺
CN207031690U (zh) 无纺布的双向梳理铺网装置及多层铺网成型系统
CN111020875A (zh) 纤维织物加筋增强土工布的生产工艺
CN102418238A (zh) 芳纶水刺非织造布过滤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1563492A (zh) 用于制造单层或多层无纺布的方法和装置
KR101752768B1 (ko) 볼 형 섬유 완충제를 포함하는 부직포의 제조장치,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작되는 볼 형 섬유 완충제를 포함하는 부직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203700714U (zh) 用于制备预氧丝整体毡的装置
CN114737320A (zh) 一种功能性水刺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
CN208486037U (zh) 热风无纺布的制造设备
CN112877915A (zh) 有吸毛边系统无纺布铺网装置及在非织造布生产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