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02032U - 一种双针床经编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针床经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02032U
CN210002032U CN201920030054.0U CN201920030054U CN210002032U CN 210002032 U CN210002032 U CN 210002032U CN 201920030054 U CN201920030054 U CN 201920030054U CN 210002032 U CN210002032 U CN 2100020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
shaft
roller
guide bar
sin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3005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清来
殷守国
张文书
陈晓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XINYI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XINYI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XINYI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XINYI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3005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020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020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020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针床经编机,包括机架、成圈装置、梳栉装置以及传动装置;成圈装置包括对称的前、后脱圈部分、对称的前、后针床部分和对称的前、后沉降部分,传动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前、后针床传动机构、对称设置的前、后沉降传动机构、梳栉摇架上摆传动机构和梳栉摇架下摆传动机构;前、后脱圈部分各包括脱圈支架和脱圈板,前、后针床部分各包括与脱圈支架配合的舌针床,梳栉装置包括梳栉摇架和梳栉,前针床传动机构、前沉降传动机构和梳栉摇架上摆传动机构由一号主动轴提供动力,后针床传动机构、后沉降传动机构和梳栉摇架下摆传动机构由二号主动轴提供动力;前、后针床传动机构采用凸轮传动机构。本实用新型设备结构更加简洁,精度更加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双针床经编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针床经编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一种经编机如申请号200810020951.X,名称为“双针床电子贾卡经编机”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所公开,其包括成圈装置、梳栉装置以及传动装置;所述成圈装置包括对称的前、后脱圈部分、对称的前、后针床部分和对称的前、后沉降部分,其中前、后脱圈部分各包括连接在机架上的脱圈支架和连接在脱圈支架上的脱圈针床,前、后针床部分的机件各包括、通过上、下连接件与脱圈支架动连接的舌针床和安装在舌针床上的舌针,前、后沉降部分的机件各包括沉降摇架、固定在沉降摇架上端的沉降片床和安装在沉降片床上的沉降针,沉降摇架的下端铰接在机架上;所述梳栉装置的机件包括梳栉摇架、安装在摇架上的梳栉;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前、后针床传动机构、对称设置的前、后沉降传动机构以及梳栉摇架上摆传动机构和梳栉摇架下摆传动机构;上述前针床传动机构和前沉降传动机构和梳栉摇架上摆传动机构由一号主动轴提供动力,上述梳栉摇架下摆传动机构由二号主动轴提供动力,上述后针床传动机构、后沉降传动机构由三号主动轴提供动力;所述梳栉中至少有一把是压电陶瓷贾卡梳栉;所述前、后针床传动机构、前、后沉降传动机构、梳栉摇架上摆传动机构和梳栉摇架下摆传动机构均是偏心轮连杆传动机构;所述前、后针床传动机构各具有针床偏心轮,针床偏心轮与所述舌针床之间由第一针床连杆、第二针床连杆、第三针床连杆、第四针床连杆、第五针床连杆、第五针床连杆、第七针床连杆连接;所述前针床传动机构的针床偏心轮与第一针床连杆之间通过销轴连接在第一支架上,第二针床连杆与第三针床连杆之间通过销轴连接在第二支架上,第三针床连杆与第四针床连杆之间由销轴连接,第四针床连杆与第五针床连杆之间直接连接,第五针床连杆与第五针床连杆各通过销轴连接在一摆臂上,所述摆臂连接在机架上,第五针床连杆与第七针床连杆直接连接,第七针床连杆与所述舌针床连接;上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均连接在机架上;所述前针床传动机构的针床偏心轮连接在一号主动轴上,所述后针床传动机构的针床偏心轮连接在三号主动轴上。
该专利中的前、后针床传动机构第五针床连杆与第六针床连杆各通过销轴连接在一摆臂上,摆臂连接在机架上,舌针床通过上、下连接件与脱圈支架动连接,其装配较为复杂且装配操作较为麻烦,加工精度要求较高,整体成本较高。而且经编机的偏心轮传动机构结构较为复杂,安装和维护较为麻烦。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更加简易、精度高、运行稳定的双针床经编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针床经编机,包括机架、成圈装置、梳栉装置以及传动装置;所述成圈装置包括对称的前、后脱圈部分、对称的前、后针床部分和对称的前、后沉降部分,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前、后针床传动机构、对称设置的前、后沉降传动机构、梳栉摇架上摆传动机构和梳栉摇架下摆传动机构;前、后脱圈部分各包括连接在机架上的脱圈支架和连接在脱圈支架上的脱圈板,前、后针床部分各包括与脱圈支架配合的舌针床,所述梳栉装置包括梳栉摇架和安装在摇架上的梳栉,所述前针床传动机构、所述前沉降传动机构和所述梳栉摇架上摆传动机构由一号主动轴提供动力,所述后针床传动机构、所述后沉降传动机构和所述梳栉摇架下摆传动机构由二号主动轴提供动力;所述前、后针床传动机构各具有凸轮、配设在凸轮上的滚子架、设置在滚子架上的推杆、连接在推杆上的针床连杆组件,针床连杆组件的上端与舌针床连接,舌针床安装在针床托座上,舌针床包括针床基座、设置在针床基座上的针床梳座以及设置在针床梳座上的压针块,舌针安装在针床梳座上,在脱圈支架上设有用于引导舌针床上下移动的导向装置,滚子架上设有上滚轮和下滚轮,凸轮上设有环形凸缘,环形凸缘夹设在上滚轮与下滚轮之间,下滚轮位于环形凸缘的内侧,上滚轮位于环形凸缘的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前、后沉降部分包括沉降连杆组件、用于驱动沉降连杆组件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第一沉降连杆、第二沉降连杆、第一摆轴、第二摆轴、沉降主臂、沉降付臂、沉降片床、沉降脱开摆臂、沉降摆动板以及沉降脱离轨座,沉降主臂和沉降付臂均固定在第一摆轴上,沉降片床安装在沉降主臂和沉降付臂上,第一沉降连杆的一端与沉降连杆组件铰接,另一端与沉降主臂铰接,第二沉降连杆的一端与沉降连杆组件铰接,另一端与沉降脱开摆臂的一端铰接,沉降脱开摆臂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摆轴上,沉降摆动板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摆轴上,沉降脱离轨座设有滑槽,沉降摆动板的另一端通过可滑动和定位的滑动定位机构安装在滑槽中,在第二摆轴上设有用于带动第二摆轴转动的沉降拉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脱圈支架的一端套装在所述第一摆轴上,所述脱圈支架的另一端通过脱圈连杆组件铰接在支撑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梳栉摇架上摆传动机构包括梳栉上摆上摆臂、第一梳栉上摆连杆组件、第三摆轴、梳栉上摆下摆臂、第二梳栉上摆连杆组件、凸轮以及滚子架,滚子架上设有上滚轮和下滚轮,凸轮上设有环形凸缘,环形凸缘夹设在上滚轮与下滚轮之间,下滚轮位于环形凸缘的内侧,上滚轮位于环形凸缘的外侧,滚子架上设有推杆,推杆与第一梳栉上摆连杆组件连接,第一梳栉上摆连杆组件与梳栉上摆下摆臂铰接,梳栉上摆下摆臂铰接在第三摆轴上,第二梳栉上摆连杆组件的下端铰接在梳栉上摆下摆臂,第二梳栉上摆连杆组件的上端铰接在梳栉上摆上摆臂上,梳栉上摆上摆臂固定在天轴上,天轴铰接在所述机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梳栉摇架下摆传动机构包括梳栉下摆上摆臂、第一梳栉下摆连杆组件、第四摆轴、梳栉下摆下摆臂、第二梳栉下摆连杆组件、凸轮以及滚子架,滚子架上设有上滚轮和下滚轮,凸轮上设有环形凸缘,环形凸缘夹设在上滚轮与下滚轮之间,下滚轮位于环形凸缘的内侧,上滚轮位于环形凸缘的外侧,滚子架上设有推杆,推杆与第一梳栉下摆连杆组件连接,第一梳栉下摆连杆组件与梳栉下摆下摆臂铰接,梳栉下摆下摆臂与梳栉下摆上摆臂均固定在第四摆轴上,梳栉下摆上摆臂与第二梳栉下摆连杆组件铰接,第二梳栉下摆连杆组件的上端与所述梳栉摇架铰接,所述梳栉摇架通过吊臂与天轴连接,吊臂固定在天轴上,吊臂与所述梳栉摇架铰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凸轮包括凸轮本体,凸轮本体上设有轴孔,所述凸轮本体上设有用于调整所述凸轮本体的重心位置的配重块,所述配重块通过螺钉或螺栓锁定在所述凸轮本体上,所述凸轮本体上设有紧圈块,紧圈块上设有与所述轴孔同轴设置的紧圈孔,紧圈块上设有配重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双针床经编机还包括卷曲机构,卷曲机构包括第一过布辊、第二过布辊、第三过布辊、驱动辊、与驱动辊配合进行收卷布料的卷布辊以及驱动驱动辊转动的伺服电机,第一过布辊、第三过布辊以及驱动辊可转动地安装在机架上,第二过布辊以可沿机架上下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机架上,在机架上设有用于引导第二过布辊上下移动的导向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导向机构为两个,分设在所述第二过布辊的两端,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架、设置在所述第二过布辊上的链轮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过布辊上的轴承,在导向架上设有沿竖直方向的导向槽,轴承可滚动地设置在导向槽中,在导向架上设有沿竖直方向的链条,链轮配设在链条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双针床经编机还包括脱圈开档调节机构,脱圈开档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摆轴一、设置在机架上的摆轴二、第一脱圈支架、第二脱圈支架、设置在第一脱圈支架上的第一脱圈板、设置在第二脱圈支架上的第二脱圈板、设置在第一脱圈支架上的第一转轴、设置在第二脱圈支架上的第二转轴、用于带动第一脱圈支架上下摆动的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脱圈支架上下摆动的第二驱动组件、第一调整轴、第二调整轴、第三调整轴以及第四调整轴,摆轴一与第一调整轴通过第一联轴器连接,摆轴二与第二调整轴通过第二联轴器连接,第三调整轴与第四调整轴通过第三联轴器连接,第一调整轴上设有第一伞齿轮,第三调整轴上设有与第一伞齿轮配合的第三伞齿轮,第二调整轴上设有第二伞齿轮,第四调整轴上设有与第二伞齿轮配合的第四伞齿轮,第三调整轴或者第四调整轴上设有调整手轮,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摆轴一上的第一偏心轮、套设在第一偏心轮外的第一轴套以及设置在第一轴套上的第一轴杆,第一轴杆与所述第一脱圈支架铰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摆轴二上的第二偏心轮、套设在第二偏心轮外的第二轴套以及形成在第二轴套上的第二轴杆,第二轴杆与所述第二脱圈支架铰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导向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舌针床上的导柱和设置在所述脱圈支架的导套,导柱活动配设在导套中。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采用滚子架、上滚轮、下滚轮以及凸轮结构取代传统复杂的偏心轮结构,设备只需一号传动轴和二号传动轴即可,设备结构更加简洁,占空空间小,检修维护方便,同时省略了现有技术中的销轴和第一摆臂以及相关结构,连杆的传动更加简洁明了,有效地减少了中间传动部件之间的累计精度误差,精度更加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前、后针床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前、后针床传动机构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前、后沉降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假想地把沉降付臂从第一摆轴上移开);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梳栉摇架上摆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梳栉摇架下摆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凸轮配合滚子架的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凸轮的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卷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卷曲机构的俯视图(卷布辊未示出);
图11为本图10中A处的放大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脱圈开档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脱圈开档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油箱挡板未示出);
图中:
1-机架 10-梳栉装置
11-梳栉摇架 12-梳栉
13-油箱 14-挡板
15-平板 16-机脚
101-第一梳栉上摆连杆组件 102-梳栉上摆下摆臂
103-第二梳栉上摆连杆组件 104-梳栉上摆上摆臂
105-第一梳栉下摆连杆组件 106-梳栉下摆下摆臂
107-梳栉下摆上摆臂 108-第二梳栉下摆连杆组件
20-前脱圈部分 300-后脱圈部分
40-前针床部分 500-后针床部分
60-前沉降部分 700-后沉降部分700
201-脱圈支架 2011-第一脱圈支架
2022-第二脱圈支架 202-脱圈板
2021-第一脱圈板 2022-第二脱圈板
203-导套 204-脱圈连杆组件
205-支撑座 50-伺服电机
51-第一过布辊 52-第二过布辊
53-第三过布辊 54-驱动辊
55-第一从动辊 56-第二从动辊
57-卷布辊 58-导向板
59-布料 510-链条
521-链轮 522-轴承
523-导向架 524-导向槽
525-第一导向壁 526-第二导向壁
527-传动链条 601-沉降连杆组件
602-第一沉降连杆 603-第二沉降连杆
604-沉降主臂 605-沉降付臂
606-沉降片床 607-沉降针
608-沉降脱开摆臂 609-沉降摆动板
610-沉降拉杆 611-沉降摆动紧圈
612-沉降脱离轨座 613-滑槽
614-把手 700-后沉降部分
701-摆轴一 702-摆轴二
703-第一调整轴 704-第二调整轴
705-第三调整轴 706-第四调整轴
707-第一联轴器 708-第二联轴器
710-第一伞齿轮 711-第二伞齿轮
712-第三伞齿轮 713-第四伞齿轮
714-第一轴承座 715-第二轴承座
716-调整手轮 717-第一轴套
718-第一偏心轮 719-第一轴杆
720-第二偏心轮 721-第二轴套
722-第二轴杆 800-凸轮
801-滚子架 802-推杆
803-下滚轮 804-上滚轮
805-轴孔 806-环形凸缘
807-针床连杆组件 808-针床托座
809—舌针床 8091-针床基座
8092-针床梳座 8093-压针板
810-舌针 811-导柱
812-紧圈块 813-配重块
814-配重孔 815-调节缺口
816-调节螺栓 817-调节沉台
818-紧圈孔 81-一号主动轴
82-二号主动轴 83-第一摆轴
84-第二摆轴 85-第三摆轴
86-第四摆轴 87-天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参照图1至图13,一种双针床经编机,包括机架1、成圈装置、梳栉装置10以及传动装置,机架1作为各相关机构和部件安装的载体;所述成圈装置包括对称的前、后脱圈部分(即前脱圈部分20和后脱圈部分300,实施例中,两者结构相同,仅仅以前脱圈部分20进行描述)、对称的前、后针床部分(即前针床部分40和后针床部分500,实施例中,两者结构相同仅以前针床部分40进行描述)和对称的前、后沉降部分(即前沉降部分60 和后沉降部分700,实施例中,两者结构相同,仅以前沉降部分60进行描述)。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前、后针床传动机构(即前针床传动机构和后针床传动机构,实施例中,两者结构相同,仅以前针床传动机构进行描述)、对称设置的前、后沉降传动机构(即前沉降传动机构和后沉降传动机构,实施例中,两者结构相同,仅以前沉降传动机构进行描述)、梳栉摇架上摆传动机构和梳栉摇架下摆传动机构;前、后脱圈部分各包括连接在机架1上的脱圈支架201和连接在脱圈支架201上的脱圈板202,前、后针床部分各包括与脱圈支架201配合的舌针床809,(在实施例中,舌针床809设置在针床托座808上,舌针床809包括设置在针床托座808上的针床基座8091、设置在针床基座8091上的针床梳座8092以及设置在针床梳座8092上的压针板8093,舌针810设置在针床梳座8092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梳栉装置10包括梳栉摇架11和安装在摇架上的梳栉12,本实用新型中梳栉12可以采用贾卡梳栉或者普通梳栉。所述前针床传动机构、所述前沉降传动机构和所述梳栉摇架上摆传动机构由一号主动轴81提供动力,所述后针床传动机构、所述后沉降传动机构和所述梳栉摇架下摆传动机构由二号主动轴82提供动力。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前、后针床传动机构各具有凸轮800、配设在凸轮800上的滚子架801、设置在滚子架801上的推杆802、连接在推杆802上的针床连杆组件807,本实用新型中,滚子架801可以铰接在机架1上,针床连杆组件807的上端与舌针床809连接,具体是与针床托座808连接,在脱圈支架201上设有用于引导舌针床809上下移动的导向装置,滚子架801上设有上滚轮804和下滚轮803,凸轮800上设有环形凸缘806,环形凸缘806夹设在上滚轮804与下滚轮803之间,下滚轮803位于环形凸缘806的内侧,上滚轮804位于环形凸缘806的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导向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舌针床809上的导柱811和设置在所述脱圈支架201导套203,导柱811活动配设在导套203中,通过导套203引导舌针床809上下移动。
前、后沉降部分包括前、后沉降传动机构和沉降针607,前、后沉降传动机构包括沉降连杆组件601、用于驱动沉降连杆组件601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第一沉降连杆602、第二沉降连杆603、第一摆轴、第二摆轴、沉降主臂604、沉降付臂605、沉降片床606、沉降脱开摆臂608、沉降摆动板 609以及沉降脱离轨座612,沉降主臂604和沉降付臂605均固定在第一摆轴83上,沉降片床606安装在沉降主臂604和沉降付臂605上,第一沉降连杆602的一端与沉降连杆组件601铰接,另一端与沉降主臂604铰接,第二沉降连杆603的一端与沉降连杆组件601铰接,另一端与沉降脱开摆臂608的一端铰接,沉降脱开摆臂608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摆轴84上,沉降摆动板609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摆轴84上,沉降脱离轨座612设有滑槽613,沉降摆动板609的另一端通过可滑动和定位的滑动定位机构安装在滑槽613 中,在第二摆轴84上设有用于带动第二摆轴84转动的沉降拉杆6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二摆轴84上套设有沉降摆动紧圈611,所述沉降拉杆610连接在沉降摆动紧圈611上。
本实用新型中的前、后沉降传动机构并不局限于用在本实施例中的经编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主轴、安装在主轴(即一号主动轴81或者二号主动轴82)上的凸轮800、滚子架801以及连接在滚子架801上的推杆802,推杆802与所述沉降连杆组件601的下端连接,滚子架801上设有上滚轮804和下滚轮803,凸轮800上设有环形凸缘806,所述环形凸缘806夹设在上滚轮804与下滚轮803之间,下滚轮 803位于环形凸缘806的内侧,上滚轮804位于环形凸缘806的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主轴、安装在主轴上的偏心轮组件以及安装在偏心轮组件上的推杆802,推杆802与所述沉降连杆组件601的下端连接。也即本实用新型中可以通过凸轮机构来驱动沉降连杆组件601,也可以通过偏心轮机构来驱动沉降连杆组件60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滑动定位机构包括螺栓和螺接在螺栓上的把手,所述沉降脱离轨座612和所述沉降摆动板609设置在把手与螺栓的螺栓头之间。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通过沉降主臂604和沉降付臂605对沉降片床606形成稳定的支撑,保证了沉降片长时间稳定工作,当滑动定位机构调松时,推动沉降拉杆610,可以带动沉降摆动板609和沉降脱开摆臂608摆动,使得沉降片床606远离或者靠近设备的中心,方便设备检修的操作,在机台开工时,推动沉降拉杆610,使得相关部件回位,并通过滑动定位机构进行定位,使得沉降摆动板609和沉降脱开摆臂608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脱圈支架201的一端套装在所述第一摆轴83上,所述脱圈支架201的另一端通过脱圈连杆组件204铰接在支撑座205上,支撑座205固定在机架1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梳栉摇架上摆传动机构包括梳栉上摆上摆臂104、第一梳栉上摆连杆组件101、第三摆轴85、梳栉上摆下摆臂102、第二梳栉上摆连杆组件103、凸轮800以及滚子架801,滚子架 801上设有上滚轮804和下滚轮803,凸轮800上设有环形凸缘806,环形凸缘806夹设在上滚轮804与下滚轮803之间,下滚轮803位于环形凸缘806的内侧,上滚轮804位于环形凸缘806的外侧,滚子架801上设有推杆 802,推杆802与第一梳栉上摆连杆组件101连接,第一梳栉上摆连杆组件 101与梳栉上摆下摆臂102铰接,梳栉上摆下摆臂102铰接在第三摆轴85 上,第二梳栉上摆连杆组件103的下端铰接在梳栉上摆下摆臂102,第二梳栉上摆连杆组件103的上端铰接在梳栉上摆上摆臂104上,梳栉上摆上摆臂104固定在天轴87上,天轴87铰接在所述机架1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梳栉摇架下摆传动机构包括梳栉下摆上摆臂107、第一梳栉下摆连杆组件105、第四摆轴86、梳栉下摆下摆臂106、第二梳栉下摆连杆组件108、凸轮800以及滚子架801,滚子架 801上设有上滚轮804和下滚轮803,凸轮800上设有环形凸缘806,环形凸缘806夹设在上滚轮804与下滚轮803之间,下滚轮803位于环形凸缘806的内侧,上滚轮804位于环形凸缘806的外侧,滚子架801上设有推杆 802,推杆802与第一梳栉下摆连杆组件105连接,第一梳栉下摆连杆组件 105与梳栉下摆下摆臂106铰接,梳栉下摆下摆臂106与梳栉下摆上摆臂107均固定在第四摆轴86上,梳栉下摆上摆臂107与第二梳栉下摆连杆组件108铰接,第二梳栉下摆连杆组件108的上端与所述梳栉摇架11铰接,所述梳栉摇架11通过吊臂与天轴87连接,吊臂固定在天轴87上,吊臂与所述梳栉摇架11铰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凸轮结构,包括凸轮本体,凸轮本体上设有轴孔805,所述凸轮本体上设有用于调整所述凸轮本体的重心位置的配重块8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配重块813通过螺钉或螺栓锁定在所述凸轮本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凸轮本体上设有紧圈块812,紧圈块812上设有与所述轴孔805同轴设置的紧圈孔818,紧圈块812上设有配重孔81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配重孔814为多个,多个配重孔814环设在所述紧圈孔818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配重块813围设在所述紧圈块的紧圈块的周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紧圈块上设有调节缺口815,调节缺口815从所述紧圈块的外壁贯穿至内壁,调节缺口815从所述紧圈块的轴向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所述紧圈块对应调节缺口815的位置设有调节沉台817和调节螺栓816,调节沉台817与所述凸轮本体之间形成调节间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配重块813设置在所述凸轮本体沿轴向的一端,所述凸轮本体沿轴向的另一端设有环形凸缘806,还包括滚子架801,滚子架801上设有上滚轮804和下滚轮803,所述环形凸缘806 夹设在上滚轮804与下滚轮803之间,环形凸缘806上形成用以引导滚子架801上下移动的引导面,在凸轮本体转动时,通过引导面的起伏实现对滚子架801的引导,带动滚子架801上下移动,下滚轮803位于环形凸缘 806的内侧,上滚轮804位于环形凸缘806的外侧。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在凸轮本体上安装有配重块813,配重块813可以视凸轮800的重量情况而定,以减小凸轮800在高速运转中,由于重心与主轴不同心引起的偏心惯量导致设备在运转中的震动与噪音,提升凸轮800的使用寿命和运转平稳性。
本实用新型由于机台运行平稳,机台的机脚可采用平板15来支撑,具体地在平板15上设置定位槽,在机架1的底部安装有定位螺钉作为机脚,定位螺钉抵顶在定位槽中。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再采用结构复杂,造价成本高且易耗损的机脚弹簧结构进行支撑,传统机台的机脚弹簧由多个弹簧支撑上下两个平板,中间还有液压弹簧支撑,在长时间的机台振动运行过程中,液压弹簧内的密封圈容易受损,内部储存的液压油会泄漏出来,造成机脚弹簧整体减震效果变差,且污染地面。改用平板15支撑可以较大的降低了机台制造成本及后期维护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伺服控制的卷曲机构,包括机架1、第一过布辊51、第二过布辊52、第三过布辊53、驱动辊54、与驱动辊54配合进行收卷布料的卷布辊57以及驱动驱动辊54转动的伺服电机50,第一过布辊 51、第三过布辊53以及驱动辊54可转动地安装在机架1上,第二过布辊 52以可沿机架1上下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机架1上,在机架1上设有用于引导第二过布辊52上下移动的导向机构。第二过布辊52架设在布料59上,并对布料59施加一定的作用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导向机构为两个,分设在所述第二过布辊52的两端,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架523、设置在所述第二过布辊 52上的链轮52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过布辊52上的轴承522,在导向架523 上设有沿竖直方向的导向槽524,轴承522可滚动地设置在导向槽524中,在导向架523上设有沿竖直方向的链条510,链轮521配设在链条510中。通过链条510和轴承522对第二过布辊52进行限位,引导第二过布辊52 稳定地上下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导向槽524均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导向壁525和第二导向壁526,第一导向壁525与第二导向壁 526平行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第一从动辊55和第二从动辊 56,第一从动辊55和第二从动辊56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第一从动辊55和第二从动辊56均通过传动链条527与所述驱动辊54传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过布辊51、第二过布辊52、第三过布辊53、驱动辊54、第一从动辊55和第二从动辊56均沿水平方向设置,且平行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卷布辊57架设在所述第一从动辊55和所述驱动辊54上,所述卷布辊57设置在所述第一从动辊55与所述驱动辊54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机架1上设有用于引导所述卷布辊57转动的导向板58。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采用伺服电机50能更好地和前道工序的牵拉机构配合,使得卷曲布料和牵拉布料速度一致,同时通过可以上下移动的第二过布辊52可以对布料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得布料处于在编织过程中处于张紧状态,更好地收入卷布辊57中,提升卷布质量。
本实用新型中,可以通过脱圈连杆组件204的调整来实现脱圈支架201 调整,实现脱圈开档手动调节,而本实用新型还提出另一种开档调节机构,该经编机脱圈开档调节机构,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上(具体是油箱 13上,油箱13上还设有挡板14)的摆轴一701、设置在机架1上的摆轴二 702、第一脱圈支架2011、第二脱圈支架2022、设置在第一脱圈支架2011 上的第一脱圈板2021、设置在第二脱圈支架2022上的第二脱圈板2022、设置在第一脱圈支架2011上的第一转轴(即第一摆轴83)、设置在第二脱圈支架2022上的第二转轴(即另一根第一摆轴83)、用于带动第一脱圈支架2011上下摆动的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脱圈支架2022上下摆动的第二驱动组件、第一调整轴703、第二调整轴704、第三调整轴705以及第四调整轴706,摆轴一701与第一调整轴703通过第一联轴器707连接,摆轴二702与第二调整轴704通过第二联轴器708连接,第三调整轴705 与第四调整轴706通过第三联轴器713连接,第一调整轴703上设有第一伞齿轮710,第三调整轴705上设有与第一伞齿轮710配合的第三伞齿轮712,第二调整轴704上设有第二伞齿轮711,第四调整轴706上设有与第二伞齿轮711配合的第四伞齿轮713,第三调整轴705或者第四调整轴706 上设有调整手轮716。本实用新型中,摆轴一701、摆轴702、第一调整轴 703、第二调整轴704、第三调整轴705以及第四调整轴706均沿水平方向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摆轴一701上的第一偏心轮718、套设在第一偏心轮718外的第一轴套717 以及设置在第一轴套717上的第一轴杆719,第一轴杆719与所述第一脱圈支架2011铰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摆轴二702上的第二偏心轮720、套设在第二偏心轮720外的第二轴套721以及形成在第二轴套 721上的第二轴杆722,第二轴杆722与所述第二脱圈支架2022铰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摆轴一70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摆轴二70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第一调整轴703通过第一轴承座714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第二调整轴704 通过第二轴承座715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采用两对对称放置的伞齿轮进行传动,将一个方向的转动转换为另一个方向的转动,且转动灵活,负荷较小。通过控制摆轴一701和摆轴二702朝相反方向旋转运动,并通过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分别带动第一脱圈支架2011和第二脱圈支架2022上下运动,进而控制第一脱圈板2021和第二脱圈板2022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实现脱圈板的调节。当仅需要调节一侧的脱圈板时,可以松开第三联轴器713,对需要调节的一侧进行单独调节;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单独调节第一脱圈板2021和第二脱圈板2022,也可以同步调节,对加快平机速度,提高经编生产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Claims (10)

1.一种双针床经编机,包括机架、成圈装置、梳栉装置以及传动装置;所述成圈装置包括对称的前、后脱圈部分、对称的前、后针床部分和对称的前、后沉降部分,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前、后针床传动机构、对称设置的前、后沉降传动机构、梳栉摇架上摆传动机构和梳栉摇架下摆传动机构;前、后脱圈部分各包括连接在机架上的脱圈支架和连接在脱圈支架上的脱圈板,前、后针床部分各包括与脱圈支架配合的舌针床,所述梳栉装置包括梳栉摇架和安装在摇架上的梳栉,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针床传动机构、所述前沉降传动机构和所述梳栉摇架上摆传动机构由一号主动轴提供动力,所述后针床传动机构、所述后沉降传动机构和所述梳栉摇架下摆传动机构由二号主动轴提供动力;所述前、后针床传动机构各具有凸轮、配设在凸轮上的滚子架、设置在滚子架上的推杆、连接在推杆上的针床连杆组件,针床连杆组件的上端与舌针床连接,在脱圈支架上设有用于引导舌针床上下移动的导向装置,滚子架上设有上滚轮和下滚轮,凸轮上设有环形凸缘,环形凸缘夹设在上滚轮与下滚轮之间,下滚轮位于环形凸缘的内侧,上滚轮位于环形凸缘的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针床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沉降部分包括沉降连杆组件、用于驱动沉降连杆组件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第一沉降连杆、第二沉降连杆、第一摆轴、第二摆轴、沉降主臂、沉降付臂、沉降片床、沉降脱开摆臂、沉降摆动板以及沉降脱离轨座,沉降主臂和沉降付臂均固定在第一摆轴上,沉降片床安装在沉降主臂和沉降付臂上,第一沉降连杆的一端与沉降连杆组件铰接,另一端与沉降主臂铰接,第二沉降连杆的一端与沉降连杆组件铰接,另一端与沉降脱开摆臂的一端铰接,沉降脱开摆臂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摆轴上,沉降摆动板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摆轴上,沉降脱离轨座设有滑槽,沉降摆动板的另一端通过可滑动和定位的滑动定位机构安装在滑槽中,在第二摆轴上设有用于带动第二摆轴转动的沉降拉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针床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脱圈支架的一端套装在所述第一摆轴上,所述脱圈支架的另一端通过脱圈连杆组件铰接在支撑座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针床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梳栉摇架上摆传动机构包括梳栉上摆上摆臂、第一梳栉上摆连杆组件、第三摆轴、梳栉上摆下摆臂、第二梳栉上摆连杆组件、凸轮以及滚子架,滚子架上设有上滚轮和下滚轮,凸轮上设有环形凸缘,环形凸缘夹设在上滚轮与下滚轮之间,下滚轮位于环形凸缘的内侧,上滚轮位于环形凸缘的外侧,滚子架上设有推杆,推杆与第一梳栉上摆连杆组件连接,第一梳栉上摆连杆组件与梳栉上摆下摆臂铰接,梳栉上摆下摆臂铰接在第三摆轴上,第二梳栉上摆连杆组件的下端铰接在梳栉上摆下摆臂,第二梳栉上摆连杆组件的上端铰接在梳栉上摆上摆臂上,梳栉上摆上摆臂固定在天轴上,天轴铰接在所述机架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针床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梳栉摇架下摆传动机构包括梳栉下摆上摆臂、第一梳栉下摆连杆组件、第四摆轴、梳栉下摆下摆臂、第二梳栉下摆连杆组件、凸轮以及滚子架,滚子架上设有上滚轮和下滚轮,凸轮上设有环形凸缘,环形凸缘夹设在上滚轮与下滚轮之间,下滚轮位于环形凸缘的内侧,上滚轮位于环形凸缘的外侧,滚子架上设有推杆,推杆与第一梳栉下摆连杆组件连接,第一梳栉下摆连杆组件与梳栉下摆下摆臂铰接,梳栉下摆下摆臂与梳栉下摆上摆臂均固定在第四摆轴上,梳栉下摆上摆臂与第二梳栉下摆连杆组件铰接,第二梳栉下摆连杆组件的上端与所述梳栉摇架铰接,所述梳栉摇架通过吊臂与天轴连接,吊臂固定在天轴上,吊臂与所述梳栉摇架铰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针床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包括凸轮本体,凸轮本体上设有轴孔,所述凸轮本体上设有用于调整所述凸轮本体的重心位置的配重块,所述配重块通过螺钉或螺栓锁定在所述凸轮本体上,所述凸轮本体上设有紧圈块,紧圈块上设有与所述轴孔同轴设置的紧圈孔,紧圈块上设有配重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针床经编机,其特征在于:双针床经编机还包括卷曲机构,卷曲机构包括第一过布辊、第二过布辊、第三过布辊、驱动辊、与驱动辊配合进行收卷布料的卷布辊以及驱动驱动辊转动的伺服电机,第一过布辊、第三过布辊以及驱动辊可转动地安装在机架上,第二过布辊以可沿机架上下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机架上,在机架上设有用于引导第二过布辊上下移动的导向机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针床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为两个,分设在所述第二过布辊的两端,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架、设置在所述第二过布辊上的链轮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过布辊上的轴承,在导向架上设有沿竖直方向的导向槽,轴承可滚动地设置在导向槽中,在导向架上设有沿竖直方向的链条,链轮配设在链条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针床经编机,其特征在于:双针床经编机还包括脱圈开档调节机构,脱圈开档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摆轴一、设置在机架上的摆轴二、第一脱圈支架、第二脱圈支架、设置在第一脱圈支架上的第一脱圈板、设置在第二脱圈支架上的第二脱圈板、设置在第一脱圈支架上的第一转轴、设置在第二脱圈支架上的第二转轴、用于带动第一脱圈支架上下摆动的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脱圈支架上下摆动的第二驱动组件、第一调整轴、第二调整轴、第三调整轴以及第四调整轴,摆轴一与第一调整轴通过第一联轴器连接,摆轴二与第二调整轴通过第二联轴器连接,第三调整轴与第四调整轴通过第三联轴器连接,第一调整轴上设有第一伞齿轮,第三调整轴上设有与第一伞齿轮配合的第三伞齿轮,第二调整轴上设有第二伞齿轮,第四调整轴上设有与第二伞齿轮配合的第四伞齿轮,第三调整轴或者第四调整轴上设有调整手轮,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摆轴一上的第一偏心轮、套设在第一偏心轮外的第一轴套以及设置在第一轴套上的第一轴杆,第一轴杆与所述第一脱圈支架铰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摆轴二上的第二偏心轮、套设在第二偏心轮外的第二轴套以及形成在第二轴套上的第二轴杆,第二轴杆与所述第二脱圈支架铰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针床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舌针床上的导柱和设置在所述脱圈支架的导套,导柱活动配设在导套中。
CN201920030054.0U 2019-01-08 2019-01-08 一种双针床经编机 Active CN2100020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30054.0U CN210002032U (zh) 2019-01-08 2019-01-08 一种双针床经编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30054.0U CN210002032U (zh) 2019-01-08 2019-01-08 一种双针床经编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02032U true CN210002032U (zh) 2020-01-31

Family

ID=69299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30054.0U Active CN210002032U (zh) 2019-01-08 2019-01-08 一种双针床经编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020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06612A (zh) * 2019-01-08 2019-05-03 福建信亿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针床经编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06612A (zh) * 2019-01-08 2019-05-03 福建信亿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针床经编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834367U (zh) 一种梳栉摇架传动装置
CN211339902U (zh) 一种新型双针床经编机
CN210002032U (zh) 一种双针床经编机
CN106757744B (zh) 双针床经编机
CN101792953B (zh) 高速经编机织针针床摆动机构
CN210002034U (zh) 一种经编机脱圈开档调节机构
CN211339903U (zh) 一种双针床经编机
CN209975079U (zh) 一种牵拉装置以及经编机
CN207091652U (zh) 双针床经编机的针床运动机构
CN206486658U (zh) 双针床经编机
CN109706612A (zh) 一种双针床经编机
CN109667074A (zh) 包边筒驱动机构及其工作方法
CN215947542U (zh) 一种用于经编机主轴中间传动结构
CN209430713U (zh) 一种改进的凸轮结构
CN209481940U (zh) 一种新型的沉降传动结构
CN110592796A (zh) 一种新型双针床经编机
CN111575897B (zh) 经编机纱线张力器
CN111364161A (zh) 梳栉摆动机构以及采用该梳栉摆动机构的经编机
CN211643774U (zh) 一种摩擦式摆轮分拣设备
CN214736542U (zh) 高头缝纫机钩针送料传动结构
CN209481943U (zh) 一种伺服控制的卷曲机构
CN209036233U (zh) 砂带机中砂带往复移动装置和砂带机
CN202492693U (zh) 圆头锁眼机的针杆摆动结构
CN115161864B (zh) 一种单面小圆机针筒及加工工艺
CN220788966U (zh) 一种可调节间距的调节三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