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01777U - 厨余机的仓体结构以及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厨余机的仓体结构以及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01777U
CN210001777U CN201920217644.4U CN201920217644U CN210001777U CN 210001777 U CN210001777 U CN 210001777U CN 201920217644 U CN201920217644 U CN 201920217644U CN 210001777 U CN210001777 U CN 2100017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insulating unit
unit
insulating
storehous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1764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济欢
郭加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ZHOU HONBASE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ZHOU HONBASE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ZHOU HONBASE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ZHOU HONBASE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1764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017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017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017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0Fertilizers of biological origin, e.g. guano or fertilizers made from animal corps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厨余机的仓体结构,包括仓体,及所述仓体外壁周向依次包覆的第一绝缘单元、第二绝缘单元、加热单元、第三绝缘单元、第四绝缘单元和保温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厨余机的仓体结构,其加热结构通过玻璃纤维层和硅橡胶层作为绝缘层的加热部,绝缘性能优异,能够直接通过包覆的形式贴合于所述仓体的周向,其对仓体的加热更加均衡。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其能够可弯曲地贴合于待加热部件/设备的外壁,加热效果更加直接、均衡,且其绝缘性能好、安全性高。

Description

厨余机的仓体结构以及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厨余机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厨余机的仓体结构以及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厨余处理机,简称厨余机,其能够将其仓体内流入的厨余通过生菌处理过程,快速发酵成有机肥,该生菌处理过程需要对仓体进行加热,以达到适宜的生菌发酵处理温度。
现有技术中,对厨余机仓体加热的部件普遍采用电阻丝或干烧管直接烘烤加热的方式,其工作过程中,温度波动较大,影响生菌的发酵效果。并且,由于厨余一般都含有水分,且其发酵过程中也会产生水分,如仓体密封不良或水蒸气泄露,采用裸露式的电阻丝直接对仓体进行加热,将存在发生厨余机线路短路,进而烧毁厨余机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厨余机的仓体结构以及加热装置,其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厨余机仓体结构的加热效果差、绝缘性差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厨余机的仓体结构,包括仓体,及所述仓体外壁周向依次包覆的第一绝缘单元、第二绝缘单元、加热单元、第三绝缘单元、第四绝缘单元和保温棉,其中:
所述第一绝缘单元和第四绝缘单元为硅橡胶;
所述第二绝缘单元和第三绝缘单元为玻璃纤维;
所述加热单元由电加热线布设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仓体还包括能与温控装置电性连接的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第一绝缘单元、第二绝缘单元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绝缘单元与所述仓体通过压敏胶固定粘结。
进一步的,所述电加热线的进线端和出线端位于所述加热单元的同一侧边上。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加热装置,其包括依次复合连接的第一绝缘单元、第二绝缘单元、加热单元、第三绝缘单元、第四绝缘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绝缘单元和第四绝缘单元为硅橡胶;
所述第二绝缘单元和第三绝缘单元为玻璃纤维;
所述加热单元由电加热线布设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能与温控装置电性连接的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第一绝缘单元、第二绝缘单元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电加热线的进线端和出线端位于所述加热单元的同一侧边上。
进一步的,所述电加热线的布线密度为2kW/m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厨余机的仓体结构,由于玻璃纤维、硅橡胶和电加热线均可以弯折,使得加热结构及仓体能够贴合为一体式的仓体结构,电加热线对仓体的加热效果更加直接、均衡。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厨余机的仓体结构,其加热结构通过玻璃纤维和硅橡胶作为绝缘单元,绝缘性能优异,其绝缘击穿电压可达20~50kV/mm,有效的杜绝常规作业环境下厨余机因加热线路短路引起的故障。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厨余机的仓体结构,第四绝缘单元外部包覆的保温棉,能够阻止电加热线的热量散失,更好达到节能的需要。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装置,其能够可弯曲地贴合于待加热部件/设备的外壁,加热效果更加直接、均衡,且其绝缘性能好、安全性高。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仓体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仓体;2、第一绝缘单元;3、第二绝缘单元;4、加热单元;5、第三绝缘单元;6、第四绝缘单元;7、保温棉;8、温度传感器;100、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厨余机的仓体结构,包括仓体1,及所述仓体1外壁周向依次包覆的第一绝缘单元2、第二绝缘单元3、加热单元4、第三绝缘单元5、第四绝缘单元6和保温棉7,其中:
所述第一绝缘单元2和第四绝缘单元6为硅橡胶;
所述第二绝缘单元3和第三绝缘单元5为玻璃纤维;
所述加热单元4由电加热线布设而成。
借由上述的仓体结构,由于玻璃纤维、硅橡胶和电加热线均可以弯曲,使得由第一绝缘单元2、第二绝缘单元3、加热单元4、第三绝缘单元5、第四绝缘单元6构成的加热结构及仓体1能够贴合为一体式的仓体结构,电加热线对仓体1的加热效果更加直接、均衡。且其加热结构通过玻璃纤维和硅橡胶作为绝缘单元,绝缘性能优异,使得该仓体结构的绝缘击穿电压可达20~50kV/mm,有效的杜绝常规作业环境下厨余机因加热线路短路引起的故障。此外,第四绝缘单元6外部包覆的保温棉7,能够阻止电加热线的热量散失,更好达到节能的需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仓体1、第一绝缘单元2、第二绝缘单元3、加热单元4、第三绝缘单元5、第四绝缘单元6以及保温棉7可以看作为一个整体式的仓体结构。所述仓体1可以为圆柱状的壳体,所述第一绝缘单元2、第二绝缘单元3、加热单元4、第三绝缘单元5、第四绝缘单元6以及保温棉7依次套设于所述仓体1的外部。
请参阅图3,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绝缘单元2、第二绝缘单元3、加热单元4、第三绝缘单元5、第四绝缘单元6可以看作为一个独立的加热装置100(其截面结构图示可参阅图2中第一绝缘单元2、第二绝缘单元3、加热单元4、第三绝缘单元5、第四绝缘单元6的复合结构)。如,所述仓体1可以为圆柱状的壳体,由所述第一绝缘单元2、第二绝缘单元3、加热单元4、第三绝缘单元5、第四绝缘单元6依次复合连接而成的所述加热装置100可以为长方形。该长方形的“长”或“宽”中的一个的长度等于所述仓体1的外周长,该长方形的“长”或“宽”中的另一个的长度等于所述仓体1的轴长,以使所述加热装置100能够贴合地包覆于所述仓体1的周向。并且,所述加热装置工作时,可以对所述仓体1进行加热。相应的,在所述加热装置100的外部包覆保温棉7已获得更好的加热效果。
当然的,在上述两种或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仓体1的形状或结构均可根据实施者的需求进行变化,同时所述第一绝缘单元2、第二绝缘单元3、加热单元4、第三绝缘单元5及第四绝缘单元6的形状,或,由所述第一绝缘单元2、第二绝缘单元3、加热单元4、第三绝缘单元5、第四绝缘单元6依次复合连接而成的所述加热装置的形状也可做适应性的调整用以匹配所述仓体1的形状。
此外,所述加热装置100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需要加热的厨余机的部件或其他设备之上。以便其可弯折、可紧贴待加热部件、高绝缘性能的技术效果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仓体结构还可以包括能与温控装置电性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图1、图2中未示出),或,所述加热装置100还可以包括能与温控装置电性连接的温度传感器8。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8可以设置于第一绝缘单元2、第二绝缘单元3之间。所述温度传感器8便于维持加热部的加热温度,从而维持所述仓体1的内部工作温度。具体的,所述温度传感器8可以设置于靠近所述仓体1一侧的所述玻璃纤维与所述硅橡胶之间,从而与电加热线隔离,并能够准确的检测电加热线的工作温度。进一步地,为了适应生菌的发酵环境温度要求,所述温控器的断电温度阈值可以为130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加热线可以采用耐高温绝缘线包覆的电加热丝布设而成。所述电加热线也可以采用镍合金的合金箔蚀刻加工而成,从而使更加轻薄,同时电加热线的布线结构也更加稳定,不会因人工布线弯卷电加热线后,电加热线在自身回弹力作用下窜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绝缘单元2可以与所述仓体1通过压敏胶固定粘结。具体的,所述压敏胶可以选用以硅橡胶和硅树脂为成份的有机硅压敏胶,其粘性好、耐高温、抗氧化,抗剥离性能强,适于厨余机工作中的震动及湿热环境。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线的进线端和出线端位于所述加热单元4的同一侧。具体的,在布设所述加热单元4时,所述电加热线的布线道数可以取偶数,这样,电加热线的进线端和出线端的两根接线头方向便可在同一侧。从而,便于加热单元4的线路接线。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加热线的布线密度可以为2kW/m2。具体的,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对长1米、宽0.3米的加热装置进行布线,所述电加热线可选线长可以为3.5米,所述电加热线的额定电压220V,额定功率800W。
另,考虑所述仓体结构内空间的加热均衡要求的情况下,不可避免的,在厨余机工作过程中,所述仓体1两端部相较于仓体1中部散热速度会相对较快,故在对加热线的排布过程中可以选择非平均间距的布线方式。具体的,位于所述加热单元4外围的所述电加热线的布线间距可以小于位于所述加热单元4中部的所述电加热线的布线间距。从而可以使得所述厨余机工作过程中,所述仓体结构的加热过程更加均衡。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厨余机的仓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仓体,及所述仓体外壁周向依次包覆的第一绝缘单元、第二绝缘单元、加热单元、第三绝缘单元、第四绝缘单元和保温棉,其中:
所述第一绝缘单元和第四绝缘单元为硅橡胶;
所述第二绝缘单元和第三绝缘单元为玻璃纤维;
所述加热单元由电加热线布设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厨余机的仓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仓体还包括能与温控装置电性连接的温度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厨余机的仓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第一绝缘单元、第二绝缘单元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厨余机的仓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单元与所述仓体通过压敏胶固定粘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厨余机的仓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线的进线端和出线端位于所述加热单元的同一侧边上。
6.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复合连接的第一绝缘单元、第二绝缘单元、加热单元、第三绝缘单元、第四绝缘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绝缘单元和第四绝缘单元为硅橡胶;
所述第二绝缘单元和第三绝缘单元为玻璃纤维;
所述加热单元由电加热线布设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能与温控装置电性连接的温度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第一绝缘单元、第二绝缘单元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线的进线端和出线端位于所述加热单元的同一侧边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线的布线密度为2kW/m2
CN201920217644.4U 2019-02-19 2019-02-19 厨余机的仓体结构以及加热装置 Active CN2100017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17644.4U CN210001777U (zh) 2019-02-19 2019-02-19 厨余机的仓体结构以及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17644.4U CN210001777U (zh) 2019-02-19 2019-02-19 厨余机的仓体结构以及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01777U true CN210001777U (zh) 2020-01-31

Family

ID=69300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17644.4U Active CN210001777U (zh) 2019-02-19 2019-02-19 厨余机的仓体结构以及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017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15574U (zh) 一种电热水器
CN102967043A (zh) 液体加热装置
CN112156296A (zh) 一种新型外壁加热呼吸管路
WO2007107119A1 (en) Current carrier combined with heat-pipe
CN210001777U (zh) 厨余机的仓体结构以及加热装置
CN206540988U (zh) 一种套管油纸绝缘电热联合老化实验装置
KR100884328B1 (ko) 열매체오일과 미세발열체를 이용한 난방장치
CN205681643U (zh) 用于750千伏gis气室微水超标处理的加热装置
WO2011121577A3 (en) Electric air heater, in particular for electrical domestic appliances
CN201403219Y (zh) 一种内置热熔断器的电加热管
CN212347387U (zh) 一种新型外壁加热呼吸管路
CN207382104U (zh) 电机隔热散热装置
CN104729747B (zh) 感温装置及热水器
CN203771964U (zh) 用于料斗干燥机的加热装置及料斗干燥机
CN107659033A (zh) 电机隔热散热装置
CN209655437U (zh) 家用电器的储水结构及家用电器
CN208657101U (zh) 一种便携式互感器保温装置
CN203551135U (zh) 一种电饭煲上盖传感器
CN201662182U (zh) 加湿器发热体的过热保护装置
CN202835756U (zh) 流体加热装置
CN206546217U (zh) 温度传感器和电器设备
CN201488243U (zh) 防漏电加热器
CN206191723U (zh) 一种使用安全的电暖器
CN209949462U (zh) 一种油桶电加热套
CN202537691U (zh) 一种牙科流体加热保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