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96982U - 用于管路的加热组件、加热管路以及通气治疗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管路的加热组件、加热管路以及通气治疗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96982U
CN209996982U CN201920483550.1U CN201920483550U CN209996982U CN 209996982 U CN209996982 U CN 209996982U CN 201920483550 U CN201920483550 U CN 201920483550U CN 209996982 U CN209996982 U CN 2099969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ventilation
pipeline
circuit board
inlet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8355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允敬
庄志
郑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Yihe Jiay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Yihe Jiay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Yihe Jiay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Yihe Jiay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8355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969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969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969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p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气治疗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管路的加热组件、加热管路以及通气治疗设备,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能够安装于通气管路(10)的加热部件,所述通气管路(10)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加热部件设置为在所述入口端与所述出口端之间延伸,所述加热部件在靠近所述入口端处的加热温度小于靠近所述出口端处的加热温度。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能够让必然产生的冷凝水在通气管路的入口端就及早产生,从而极大的降低了通气管路出口端的冷凝水的产生,降低了对患者的潜在威胁;另外,由于通气管路的入口端距离通气治疗设备的水箱非常近,使得冷凝水很容易自动回流进水箱,从而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Description

用于管路的加热组件、加热管路以及通气治疗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气治疗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管路的加热组件、含有该加热组件的加热管路以及含有该加热管路的通气治疗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的通气治疗设备,例如呼吸机,为了降低患者在使用时的气道干燥等不适感,通常会配有湿化装置来增加吸入气体的湿度,利用湿化装置将气体加热湿化后通过管路传递给患者的面罩端。然而,在湿化气体传递的过程中,由于普通管路无法实现对湿化气体的保温或者二次加热,因此受到管路以及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湿化气体在管路内会出现冷凝现象,而冷凝水流入面罩会引起患者的不适或其他并发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的呼吸机中通常采用带有加热功能的管路(简称加热管路)来传输湿化气体,该种加热管路通常将加热丝缠绕在管壁外,而且加热丝是在管路的长度方向上均匀地螺旋缠绕的。而加热丝均匀分布时,虽然湿化气体在经过整个管路时不容易产生冷凝水,但在管路的出口端会因为温度降低而产生大量冷凝水,需要人为引导回流到水箱中,显然这是个比较麻烦的操作,虽然工作强度不大,但是频率比较高,很是牵涉医护人员的精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管路的加热组件、含有该加热组件的加热管路以及含有该加热管路的通气治疗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管路的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能够安装于通气管路的加热部件,所述通气管路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加热部件设置为在所述入口端与所述出口端之间延伸,所述加热部件在靠近所述入口端处的加热温度小于靠近所述出口端处的加热温度。
可选地,所述加热部件包括加热电阻丝,所述加热电阻丝的靠近所述入口端的部分的发热面积小于靠近所述出口端的部分的发热面积。
可选地,所述加热电阻丝包括靠近所述通气管路的所述入口端设置的直线段和靠近所述通气管路的所述出口端设置的螺旋段。
可选地,所述加热电阻丝设置为从所述入口端向所述出口端螺旋延伸,其螺距沿从所述入口端到所述出口端的方向逐渐变小。
可选地,所述加热电阻丝包括靠近所述通气管路的所述入口端设置的第一螺旋段和靠近所述通气管路的所述出口端设置的第二螺旋段,所述第一螺旋段的螺距大于所述第二螺旋段的螺距。
可选地,所述加热电阻丝包括靠近所述通气管路的所述入口端设置的直线段、靠近所述通气管路的所述出口端设置的第一螺旋段以及位于所述直线段与所述第一螺旋段之间的第二螺旋段,所述第一螺旋段的螺距大于所述第二螺旋段的螺距。
可选地,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能够安装于所述通气管路的所述入口端,所述第二电路板能够安装于所述通气管路的所述出口端,所述加热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加热部件能够置于所述通气管路内,所述加热部件包括从所述入口端向所述出口端延伸的导线,所述加热电阻丝设置为沿所述导线的长度方向缠绕于所述导线上。
可选地,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用于与所述通气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的第一接头和用于与所述通气管路的出口端连接的第二接头,所述第一电路板安装于所述第一接头,所述第二电路板安装于所述第二接头。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加热管路,所述加热管路包括用于传输气体的通气管路和安装于所述通气管路的对所述气体进行加热的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为以上所述的加热组件。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气治疗设备,所述通气治疗设备包括水箱和以上所述的加热管路,所述水箱具有出气口,所述通气管路的入口端与所述出气口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使加热部件在靠近通气管路的入口端处的加热温度小于靠近通气管路的出口端处的加热温度,能够让必然产生的冷凝水在通气管路的入口端就及早产生,从而极大的降低了通气管路出口端的冷凝水的产生,降低了对患者的潜在威胁;另外,由于在使用时,通气管路的入口端距离通气治疗设备的水箱非常近,使得冷凝水很容易自动回流进水箱,从而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加热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加热组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加热管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加热管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爆炸图;
图6是图4中第二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第二接头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8是图3中第二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第二接头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电路板与第一接头装配的主视图;
图11是图10中的固定盖未装配于接头本体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0的立体图,其中卡扣处于卡接状态;
图13是图12中的卡扣受到按压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的固定盖未装配于接头本体的示意图;
图15是图10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其中卡扣处于卡接状态;
图16是图15中的固定盖未装配于接头本体的示意图;
图17是图14中第一电路板未装配于接头本体的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接头本体的立体图;
图19是图18中卡扣未装配于接头本体的示意图;
图20是图18的主视图;
图21是图20中卡扣未装配于接头本体的示意图;
图22是图17中接头本体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23是图22中卡扣未装配于接头本体的示意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接头与供气管路连接的剖视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中呼吸机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不完整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通气管路,11-第一接头,111-接头本体,1111-导轨,1112-定位孔, 112-第一安装槽,113-固定盖,1131-凹槽,1132-定位柱,1133-第一凸部,1134-第二凹部,114-卡扣,1141-转轴,1142-第一卡接部,1143-第二卡接部, 115-安装部,1151-安装孔,12-第二接头,121-第二安装槽,13-第一电路板, 131-第二凸部,132-第一凹部,133-电源连接线,134-第一测温元件,14-第二电路板,141-第二测温元件,15-导线,16-加热电阻丝,17-供气管路,171- 第一卡槽,172-第二卡槽,20-主机,21-出气管,22-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通常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外。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管路的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能够安装于通气管路10的加热部件,所述通气管路10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加热部件设置为在所述入口端与所述出口端之间延伸,所述加热部件在靠近所述入口端处的加热温度小于靠近所述出口端处的加热温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使加热部件在靠近通气管路10的入口端的加热温度小于靠近通气管路10的出口端的加热温度,能够让必然产生的冷凝水在通气管路10的入口端就及早产生,从而极大的降低了通气管路出口端的冷凝水的产生,降低了对患者的潜在威胁;另外,由于在使用时,通气管路10的入口端距离通气治疗设备的水箱非常近,使得冷凝水很容易自动回流进水箱,从而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所示,所述加热部件可包括加热电阻丝16。所述加热组件还可包括第一电路板13和第二电路板14,所述第一电路板13 能够安装于所述通气管路10的所述入口端,所述第二电路板14能够安装于所述通气管路10的所述出口端,所述加热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13与所述第二电路板14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加热部件可以设置于通气管路10 的外部(例如,可将加热电阻丝16缠绕于通气管路10的外壁上),也可以设置于通气管路10的内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加热部件置于所述通气管路10内,所述加热部件包括从所述入口端向所述出口端延伸的导线15,所述加热电阻丝16设置为沿所述导线15的长度方向缠绕于所述导线15上。如图1所示,加热电阻丝16和导线15的两端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13和所述第二电路板14。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得所述加热部件在靠近第一电路板13处(也就是靠近通气管路10的入口端)的加热温度小于靠近第二电路板14处(也就是靠近通气管路10的出口端)的加热温度,可使所述加热电阻丝16的靠近所述入口端的部分的发热面积小于靠近所述出口端的部分的发热面积。
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加热电阻丝16可包括靠近所述第一电路板13设置的直线段和靠近所述第二电路板14 设置的螺旋段。其中,所述螺旋段中的螺旋可以均匀分布,也可以非均匀分布。通过上述设置,位于通气管路10的入口部分的加热电阻丝16(即直线段)产生的热量偏小,温度偏低,湿化气体在经过通气管路10时,会率先在温度较低的入口端进行冷凝,湿化气体当中所承载的水分就会变少,在经过通气管路10的出口端时,虽然温度也会降低,但由于湿化气体中所含水分变少,故在出口端产生的冷凝水也就少了很多。而由于通气管路10的入口端与水箱的出气口连接,使得入口端形成的冷凝水可以自动的回流进水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加热电阻丝16 可包括靠近所述第一电路板13设置的第一螺旋段和靠近所述第二电路板14 设置的第二螺旋段,所述第一螺旋段的螺距大于所述第二螺旋段的螺距。其中,可以理解的是,既然提到了螺距,则说明所述第一螺旋段和所述第二螺旋段中的螺旋为均匀分布。这样设计能够保证在通气管路10的入口部分,加热电阻丝16产生的热量偏小,温度偏低;在通气管路10的中部及出口部分,加热电阻丝16产生的热量偏大,温度偏高。湿化气体在经过该通气管路10的时候,也能够实现在温度较低的入口部分进行冷凝,湿化气体当中所承载的水分就会变少;当该湿化气体继续通过通气管路10出口端的时候,虽然温度也会降低,也会发生冷凝现象,但由于所含水分变少,故在出口端产生的冷凝水自然会少很多,从而也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当然,也可以将加热电阻丝16设置为从所述入口端向所述出口端螺旋延伸,形成的螺距沿从所述入口端到所述出口端的方向逐渐变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加热电阻丝16可包括靠近所述第一电路板13设置的直线段、靠近所述第二电路板14设置的第一螺旋段以及位于所述直线段与所述第一螺旋段之间的第二螺旋段,所述第一螺旋段的螺距大于所述第二螺旋段的螺距。当然,也可将其中的直线段替换为螺距大于第一螺旋段的螺旋段。通过上述设置,在通气管路10的入口端,加热电阻丝16产生的热量小、温度低;在通气管路10的中部,加热电阻丝16 产生的热量最大、温度最高;在通气管路10的出口端,加热电阻丝16产生的热量适中,温度可接近人体所需的温度。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电路板13或所述第二电路板14上还可设置有电源连接线133,以实现对加热组件的供电。此外,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电路板13上可设置有第一测温元件134,所述第二电路板14上可设置有第二测温元件141。当将加热管路应用于呼吸机时,第一测温元件134 可对来自水箱的混合加湿气体的温度进行测量,第二测温元件141可对通过加热管路进行加温之后的混合气体温度进行测量,如此设置可便于调节温度,以使最后排出的气体满足使用者的温度湿度要求。
其中,所述第二测温元件141可以为热敏电阻,所述热敏电阻可设置为在温度高于40℃时减小功率输出,在温度低于37℃时增大功率输出,由此来控制通气管路10出口端的温度,使其接近人体所需的温度。
由于在使用时,通气管路10通常还会与其他管路连接,例如连接于通气管路10的入口端的用于向通气管路10供气的供气管路,以及连接于通气管路10的出口端的用于输出通气管路10内的气体的出气管路。因此,为了实现第一电路板13和第二电路板14与通气管路10的连接,以及通气管路 10与其他管路的连接,所述加热组件还可包括用于与所述通气管路10的入口端连接的第一接头11和用于与所述通气管路10的出口端连接的第二接头12,所述第一电路板13安装于所述第一接头11,所述第二电路板14安装于所述第二接头12。
上述中,作为优选,第一接头11和第二接头12与通气管路10为可拆卸连接,第一电路板13和第二电路板14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接头11 和第二接头12。这样,可使得所述加热组件采用分体装配的方式,可拆卸地安装于通气管路10上,并将加热部件设置于通气管路10的内部,加热组件和通气管路10可采用后期装配的方式来实现整个加热管路的完整性,从而大大降低工艺难度,不需要使用专用生产设备,一般的工艺都可以完成,另外由于采用了分体装配的设计,模具难度和制作成本也大大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接头11和第二接头12可以是具有任意尺寸的接头,以适应各种不同的使用需求。其通过与通气管路10的装配,可实现加热管路的多用性。其中,第一接头11可以安装于通气管路10 的入口端,作为入口接头,第二接头12可以安装于通气管路10的出口端,作为出口接头。在实际使用时,所述加热管路通常会通过第一接头11与呼吸机中主机的出气管连接,并通过第二接头12与高流量设备或呼吸面罩的进气管连接。例如图3所示,当在通气管路10的出口端安装如图8所示类型的第二接头12时,该种加热管路则为高流量加热管路;例如图4所示,当在通气管路10的出口端安装如图6所示类型的第二接头12时,该种加热管路则为呼吸面罩加热管路。
本实用新型中,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接头11和第二接头12均为管路接头,因此第一接头11和第二接头12均为管状。其中,对于第一接头11的具体结构以及其与第一电路板13的装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接头11包括接头本体111,所述接头本体11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12(参见图17-图21),如图1所示的加热组件能够穿过所述接头本体111并使所述第一电路板13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12(参见图11、图14和图16)。其中,对于第二接头12的具体结构以及其与第二电路板 14的装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接头12的内壁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二电路板14安装的第二安装槽121(参见图7和图9)。在装配时,可首先使第一电路板13、所述加热部件以及第二电路板14形成为一体,将第一接头11安装于通气管路10的入口端,将第二接头12安装于通气管路10的出口端,然后将上述一体件依次穿过第一接头11、通气管路10 以及第二接头12,使第一电路板13安装在第一安装槽112内,使第二电路板14安装在第二安装槽121内,从而完成所述加热组件与通气管路10的装配。
其中,为了加强第一电路板13与第一接头11装配的牢固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接头11包括固定盖113,所述固定盖113 设置为在所述第一电路板13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12后盖设在所述第一电路板13外并将所述第一电路板13固定于所述接头本体111(参见图10- 图16)。
具体地,所述固定盖113可以设置为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接头本体111,所述第一接头11可包括用于引导所述固定盖113安装于所述接头本体111 的引导结构。所述第一接头11可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固定盖113与所述接头本体111的第一连接结构和用于连接所述固定盖113与所述第一电路板13 的第二连接结构。
其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引导结构可包括设置于所述接头本体111和所述固定盖113中的一者上的导轨1111以及设置于所述接头本体111和所述固定盖113中的另一者上的与所述导轨1111配合的凹槽1131。例如图16所示,接头本体111上设置有相互平行且间隔的两条导轨1111,固定盖113上设置有分别与两条导轨1111对应的凹槽113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可包括设置于所述接头本体111和所述固定盖113中的一者上的定位柱1132以及设置于所述接头本体111和所述固定盖113中的另一者上的与所述定位柱1132配合的定位孔1112。例如图5和图18所示,接头本体111上设置有定位孔1112,固定盖113上设置有能够插入定位孔1112内的定位柱113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可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盖113的内侧面和所述第一电路板13的外侧面中的一者上的凸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盖113的内侧面和所述第一电路板13的外侧面中的另一者上的与所述凸部配合的凹部。例如图5和图14所示,所述固定盖113的内侧面和所述第一电路板13的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凸部1133和第二凸部 131,所述第一电路板13的外侧面和所述固定盖113的内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部132和第二凹部1134,所述第一凸部1133与所述第一凹部132相适配,所述第二凸部131与所述第二凹部1134相适配。
在装配时,可先将导轨1111的外端插入凹槽1131内,然后向内推动固定盖113,使得第一凸部1133嵌入第一凹部132内,第二凸部131嵌入第二凹部1134内,定位柱1132插入定位孔1112内,从而完成固定盖113与第一电路板13和接头本体111的固定装配,从而将第一电路板13可靠地安装于第一接头11上。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加强接头(即第一接头11和第二接头12)与通气管路10之间连接的可靠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接头11 可通过第一卡扣结构与通气管路10的入口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卡扣结构可包括设置于第一接头11和通气管路10中的一者上的凸缘以及设置于第一接头11和通气管路10中的另一者上的与所述凸缘配合的凹槽(参见图5)。第二接头12可通过第二卡扣结构与通气管路10的出口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卡扣结构可包括设置于第二接头11和通气管路10中的一者上的凸缘以及设置于第二接头11和通气管路10中的另一者上的与所述凸缘配合的凹槽 (参见图5)。其中,通过使第一接头11和第二接头12与通气管路10卡接,能够使得装配后的加热管路更为结实不易脱落,而且拆卸快捷方便,不会损坏原有管路,大大提高了管路的寿命,简化了后续的维护工作。
另外,为了加强第一接头11与供气管路17之间连接的可靠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接头11可包括卡扣114,所述接头本体 111的侧壁上设置有供所述卡扣114安装的安装部115,所述第一接头11设置为能够与供气管路17连接以连通所述通气管路10与所述供气管路17,所述卡扣114设置为能够可释放地与所述供气管路17卡接。也就是说,第一接头11可通过卡扣114可拆卸地连接于供气管路17。
具体地,如图18-图23所示,所述卡扣114可通过转轴1141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部115,所述转轴1141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接头11的轴向的方向延伸,所述卡扣114包括位于所述转轴1141的一侧的第一端和位于所述转轴1141的另一侧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接部1142,所述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卡接部1143。如图24所示,所述供气管路17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卡接部1142和所述第二卡接部1143配合的第一卡槽 171和第二卡槽172,所述卡扣114设置为能够通过绕所述转轴1141的旋转驱动所述第一卡接部1142和所述第二卡接部1143与所述第一卡槽171和所述第二卡槽172卡接(参见图12所示的卡扣状态)或分离(参见图13所示的卡扣状态)。
其中,如图19所示,转轴1141设置于卡扣114上,安装部115上设置有供转轴1141安装的安装孔1151。在将供气管路17安装于第一接头11时,可将供气管路17插设于第一接头11的背离通气管路10的一端,使第一卡接部1142和第二卡接部1143分别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槽171和所述第二卡槽 172内(参见图24);在将供气管路17从第一接头11上卸下时,如图13所示,可按压卡扣114的上端,使卡扣114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使得第一卡接部1142从第一卡槽171中脱出,第二卡接部1143从第二卡槽172中脱出,随后即可将供气管路17取下。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加热管路,所述加热管路包括用于传输流体的通气管路10和安装于所述通气管路10的对所述流体进行加热的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为以上所述的加热组件。
其中,所述通气管路10可以为任意形式的管路,例如波纹管。
所述加热管路具有与上述加热组件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气治疗设备,所述通气治疗设备包括水箱22和以上所述的加热管路,所述水箱22具有出气口,所述通气管路10 的入口端与所述出气口连接。
以上所述的通气治疗设备可以是制氧机、呼吸机、氧疗仪等。
在所述通气治疗设备为呼吸机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5所示,所述呼吸机可包括主机20、呼吸面罩、水箱22以及出气管21(即上述中的供气管路),水箱22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出气管21连接于所述出气口与加热管路的第一接头11之间,加热管路的第二接头12与所述呼吸面罩的进气管 (即上述中的出气管路)连接。如图25所示,出气管21和加热管路的入口部分可沿竖直方向延伸,使得加热管路的入口端产生的冷凝水能够方便且快速地自动回流至水箱22。
其中,电源连接线133可与主机20的供电插口连接,由此,所述加热组件所需的电能可由所述呼吸机提供,不必再采用额外的电源,可以降低能耗。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管路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能够安装于通气管路(10)的加热部件,所述通气管路(10)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加热部件设置为在所述入口端与所述出口端之间延伸,所述加热部件在靠近所述入口端处的加热温度小于靠近所述出口端处的加热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件包括加热电阻丝(16),所述加热电阻丝(16)的靠近所述入口端的部分的发热面积小于靠近所述出口端的部分的发热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电阻丝(16)包括靠近所述通气管路(10)的所述入口端设置的直线段和靠近所述通气管路(10)的所述出口端设置的螺旋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电阻丝(16)包括靠近所述通气管路(10)的所述入口端设置的第一螺旋段和靠近所述通气管路(10)的所述出口端设置的第二螺旋段,所述第一螺旋段的螺距大于所述第二螺旋段的螺距;或者
所述加热电阻丝(16)设置为从所述入口端向所述出口端螺旋延伸,其螺距沿从所述入口端到所述出口端的方向逐渐变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电阻丝(16)包括靠近所述通气管路(10)的所述入口端设置的直线段、靠近所述通气管路(10)的所述出口端设置的第一螺旋段以及位于所述直线段与所述第一螺旋段之间的第二螺旋段,所述第一螺旋段的螺距大于所述第二螺旋段的螺距。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13)和第二电路板(14),所述第一电路板(13)能够安装于所述通气管路(10)的所述入口端,所述第二电路板(14)能够安装于所述通气管路(10)的所述出口端,所述加热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13)与所述第二电路板(14)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件能够置于所述通气管路(10)内,所述加热部件包括从所述入口端向所述出口端延伸的导线(15),所述加热电阻丝(16)设置为沿所述导线(15)的长度方向缠绕于所述导线(15)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用于与所述通气管路(10)的所述入口端连接的第一接头(11)和用于与所述通气管路(10)的所述出口端连接的第二接头(12),所述第一电路板(13)安装于所述第一接头(11),所述第二电路板(14)安装于所述第二接头(12)。
9.一种加热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路包括用于传输气体的通气管路(10)和安装于所述通气管路(10)的对所述气体进行加热的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为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
10.一种通气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治疗设备包括水箱(22)和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管路,所述水箱(22)具有出气口,所述通气管路(10)的入口端与所述出气口连接。
CN201920483550.1U 2019-04-09 2019-04-09 用于管路的加热组件、加热管路以及通气治疗设备 Active CN2099969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83550.1U CN209996982U (zh) 2019-04-09 2019-04-09 用于管路的加热组件、加热管路以及通气治疗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83550.1U CN209996982U (zh) 2019-04-09 2019-04-09 用于管路的加热组件、加热管路以及通气治疗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96982U true CN209996982U (zh) 2020-01-31

Family

ID=69303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83550.1U Active CN209996982U (zh) 2019-04-09 2019-04-09 用于管路的加热组件、加热管路以及通气治疗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969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9306A (zh) * 2019-04-09 2019-07-12 天津怡和嘉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管路的加热组件、加热管路以及通气治疗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9306A (zh) * 2019-04-09 2019-07-12 天津怡和嘉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管路的加热组件、加热管路以及通气治疗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96995B2 (en) Connector
CN101653636B (zh) 呼吸器及其与呼吸软管系统的组合装置
US4967744A (en) Flexible breathing circuit
EP2345449B1 (de) Atemgasschlauch, Anschlussvorrichtung hierfür und Anschlussstrukturbauteil
JP2013526976A (ja) 改良型呼吸管
KR102573287B1 (ko) 필터 조립체
CN103096961A (zh) 用于呼吸加湿的加热导管
EP1075849A3 (en) A ventilation system and/or breathing tube
CN209996982U (zh) 用于管路的加热组件、加热管路以及通气治疗设备
CN111939421A (zh) 通气治疗设备
EP3720534A1 (en) Humidifier
CN217067329U (zh) 医用管组件
US20080072903A1 (en) High flow respirator circuit
CN111372797B (zh) 用于可居住车辆的加热设备的加热模块
CN111012990A (zh) 一种加热呼吸管路及系统
CN209916975U (zh) 一种呼吸治疗仪
CN210992373U (zh) 管路接头、管路组件以及通气治疗设备
CN110755726A (zh) 一种同轴加热呼吸管路
CN212308595U (zh) 一种吸氧仪
CN205814818U (zh) 呼吸加热管路
CN212914152U (zh) 一种加温呼吸管
CN216571089U (zh) 一种加热型鼻氧管、湿化装置及呼吸支持设备
CN109999306A (zh) 用于管路的加热组件、加热管路以及通气治疗设备
CN219251270U (zh) 一种呼吸管道以及呼吸机
CN217246245U (zh) 一种呼吸管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