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94435U - 一种多功能手机壳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手机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94435U
CN209994435U CN201921465676.2U CN201921465676U CN209994435U CN 209994435 U CN209994435 U CN 209994435U CN 201921465676 U CN201921465676 U CN 201921465676U CN 209994435 U CN209994435 U CN 2099944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mobile phone
supporting
supporting part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6567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褚小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46567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944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944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944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手机壳,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壳和第二壳,分别卡设在手机的上下两侧或左右两侧;第一壳和第二壳之间还设置有锁定组件,当锁定组件处于锁定状态时,第一壳和第二壳拼接在一起形成手机壳,当锁定组件处于松开状态时,第一壳的至少部分和/或第二壳的至少部分能相对于手机向后翻转形成支撑结构;手机壳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壳和/或第二壳上的展开组件,当锁定组件处于松开状态时,通过展开组件能够使第一壳的至少部分和/或第二壳的至少部分自动向后翻转。本实用新型可保护手机,又能以支撑、夹挂、捆绑的方式放置手机,支撑时可让手机散热,可作为娱乐玩具使用,功能丰富。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手机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通过弹性带拉伸调节高度和角度的多功能手机壳。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几乎人人都离不开手机,而且随着手机智能化的进一步的提升,手机的销售价格也越来越高。在日常生活中,常会不慎将手机滑落摔坏,为了避免经济损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手机保护壳,目前手机保护壳按质地分有皮革、硅胶、布料、硬塑、软塑料、绒制等品别,手机保护壳不仅作为装饰品,还可以保护手机,防摔,防水和防震;但是现有的手机保护壳仅能起到保护手机的作用,功能单一,不能多方面解决手机在各种情况和环境中的放置安放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手机壳,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手机壳功能单一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手机壳,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壳和第二壳,分别卡设在手机的上下两侧或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壳和所述第二壳之间还设置有锁定组件,当所述锁定组件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第一壳和所述第二壳拼接在一起形成手机壳,当所述锁定组件处于松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壳的至少部分和/或所述第二壳的至少部分能相对于手机向后翻转形成支撑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机壳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壳和/或所述第二壳上的展开组件,当所述锁定组件处于松开状态时,通过所述展开组件能够使所述第一壳的至少部分和/或所述第二壳的至少部分自动向后翻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壳为分体结构包括头部和第一撑部,所述头部卡设在手机顶部,所述第一撑部贴合在手机背部,所述第一撑部和所述头部通过所述展开组件能实现相互向外翻转;和/或,所述第二壳为分体结构包括尾部和第二撑部,所述尾部卡设在手机底部,所述第二撑部卡设在所述尾部上方的手机上,所述第二撑部和所述尾部通过所述展开组件能实现相互向外翻转;所述锁定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撑部和所述第二撑部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展开组件包括弹性带,所述弹性带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撑部和所述第二撑部里侧,然后顺次与所述第一撑部、所述头部、所述第二撑部和所述尾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第一壳和所述第二壳卡设在手机上时,位于所述头部和所述第一撑部之间的所述弹性带、位于所述尾部和所述第二撑部之间的所述弹性带和位于所述第一撑部和所述第二撑部之间的所述弹性带均处于受拉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位于所述头部和所述第一撑部之间的所述弹性带长度可调,使所述第一撑部相对于所述头部向外翻折后的角度可调;所述尾部和所述第二撑部之间的所述弹性带长度可调,使所述第二撑部相对于所述尾部向外翻折后的角度可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头部下部设置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撑部上部设置有第二穿孔,下部设置有第三穿孔;所述第二撑部上依次设置有第四穿孔和第五穿孔,所述尾部上设置有第六穿孔;所述弹性带一端固定在位于所述第三穿孔上方的所述第一撑部里侧,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三穿孔、所述第一穿孔、所述第一撑部顶端、所述第二穿孔、所述第五穿孔、所述第二撑部底端、所述第六穿孔、所述第四穿孔后固定在位于所述第四穿孔下方的所述第二撑部里侧,所述第一撑部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撑部长度。
通过在手机壳上下活动的第一撑部、第二撑部、头部和尾部之间与弹性带的穿口连接方法,利用弹性带与手机壳组件连接一起产生的拉力和回弹力,改变手机壳组件的方向,角度和高度,达到多功能使用功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撑部里侧位于所述弹性带外侧还设置有调节件,所述调节件两端滑动卡设在所述第一撑部边部,能相对于所述第一撑部长度方向上下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定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撑部上的卡合件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撑部上的卡合部,当所述卡合件卡入到所述卡合部内时所述第一壳和所述第二壳拼接成手机壳;所述卡合件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撑部厚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撑部与所述第二撑部相接处为梯形、半圆弧形或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二撑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撑部边部形状相适配的容纳槽,所述卡合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撑部末端,当所述第一撑部和所述第二撑部相接在一起时,所述卡合件卡入到所述容纳槽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手机壳,可将第一壳和第二壳拼接在一起卡到手机上作为手机壳使用,还可以在需要时将第一撑部和第二撑部分别相对于头部和尾部向外侧翻折,从而形成支撑部,利用支撑部对手机进行支撑,可以解决手机的置放问题,支撑时还可让手机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通过弹性带将手机壳的各个组件连接在一起,使得手机壳还可以达到以下功能,一:支架功能,可通过第一撑部和/或第二撑部作为支撑部,可90度旋转手机后进行支撑放置,也可以竖向水平略向前倾斜式的进行支撑放置,当第一撑部的相接处为梯形时,可利用梯形的顶部作为支撑,也可以利用梯形的腰部作为支撑,可以各个角度支撑稳住手机不倒;二:夹挂功能,可以将第一撑部相对于头部向外翻转呈夹角设置,利用其形成的三角形夹挂部可以让手机夹扣挂住在适当的物件上,如电脑显示屏,椅子靠背等,头部、尾部和第二撑部均卡在手机上,实现对手机的夹挂功能;三:捆绑功能,弹性带在顺次穿插中在从第三穿孔穿出到第一撑部外侧然后穿入第一穿孔到达头部里侧时,在第一撑部和头部外侧之间形成第一捆绑部,通过第一捆绑部可以使手机捆绑固定在适当的物件上,如汽车后视镜,小圆方柱体等;在弹性带顺次穿插中在从第一撑部外侧由第二穿孔向内穿入并从第二穿孔穿出第二撑部时,在第一撑部和第二撑部里侧形成第二捆绑部,通过第二捆绑部也可以使手机捆绑在适当的物件上;四:防摔功能,将第一壳和第二壳卡接在手机上,起到手机壳的功能,可以防止手机摔坏;五:娱乐减压功能,弹性带在顺次穿插时,当从第六穿孔里侧向外穿出并从第四穿孔从外侧向里穿入过程中,在尾部和第二撑部外侧形成横跨的娱乐部,当希望娱乐减压时,可在娱乐部上放置小球或其他物品,将尾部从手机上脱开,在脱开的一瞬间由于娱乐部处于受拉状态使得尾部会被快速向后翻折弹起,在弹起过程中能将位于娱乐部上的小球或其他物品弹飞,可以当玩具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手机壳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手机壳中弹性带的穿孔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手机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手机壳水平支撑时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手机壳水平支撑时另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手机壳水平支撑时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手机壳水平支撑时第四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手机壳水平夹挂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手机壳捆绑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壳;11、头部;12、第一撑部;13、第一穿孔;14、第二穿孔;15、第三穿孔;16、第四穿孔;17、第五穿孔;18、第六穿孔;19、第一捆绑部;191、娱乐部;192、第二捆绑部;2、第二壳;21、尾部;22、第二撑部;3、弹性带;4、调节件;5、卡合件;100、手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手机壳,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壳1和第二壳2,分别卡设在手机100的上下两侧或左右两侧;第一壳1和第二壳2之间还设置有锁定组件,当锁定组件处于锁定状态时,第一壳1和第二壳2拼接在一起形成手机壳,当锁定组件处于松开状态时,第一壳1的至少部分和/或第二壳2的至少部分能相对于手机100向后翻转形成支撑结构。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手机壳,可将第一壳1和第二壳2拼接在一起卡到手机100上作为手机壳使用,还可以在需要时将第一壳1的部分结构和/或第二壳2的部分结构向手机100后侧翻折形成支撑结构以利用支撑结构对手机进行支撑,可以解决手机的置放问题,保护手机。
如图5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手机壳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壳1和/或第二壳2上的展开组件,当锁定组件处于松开状态时,通过展开组件能够使第一壳1的至少部分和/或第二壳2的至少部分自动向后翻转。
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壳1为分体结构包括头部11和第一撑部12,头部11卡设在手机100顶部,头部11上还设置有用于手机的摄像头和补光灯露出的通孔,第一撑部12贴合在手机100背部,第一撑部12边部与手机100边部平齐,头部11边部向内侧弯曲形成卡边,通过卡边滑动卡设在手机100上;第一撑部12和头部11通过展开组件能实现相互向外翻转;和/或,第二壳2为分体结构包括尾部21和第二撑部22,尾部21卡设在手机100底部,尾部21底部设置有供手机的充电口和喇叭露出的通孔;第二撑部22卡设在尾部21上方的手机100上,尾部21和第二撑部22边部均设置有向内弯曲的卡边,通过卡边卡设在手机100边部;第二撑部22和尾部21通过展开组件能实现相互向外翻转;锁定组件设置在第一撑部12和第二撑部22之间。
具体的,展开组件包括弹性带3,弹性带3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撑部12和第二撑部22里侧,然后顺次与第一撑部12、头部11、第二撑部22和尾部21连接。弹性带3宽度小于手机100宽度,在本实用新型中弹性带3宽度为5c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手机壳,是由上下两个可连接活动的手机壳组件组成,手机壳组件包括第一壳和第二壳以及弹性带正反穿越手机壳的第一壳和第二壳上的开口穿孔连接而成。手机壳上端部分是二个组件活动连接而成,分别为头部和第一撑部,且二者上均设有穿弹性带的开口穿孔,手机壳下端部组件也是由二个组件可活动连接而成,分别为尾部和第二撑部,且二者上均设有穿弹性带的开口穿孔。弹性带穿过手机壳组件上的穿孔连接手机壳组件,使上下两部分组件形成一个整体,这样上下手机壳组件可扣合在手机上保护手机并可以实现手机在各种环境下的置放安放功能。
当第一壳1和第二壳2卡设在手机100上时,位于头部11和第一撑部12之间的弹性带3、位于尾部21和第二撑部22之间的弹性带3和位于第一撑部12和第二撑部22之间的弹性带3均处于受拉状态。通过此结构设计,可使得第一撑部12和头部11之间、第二撑部22和尾部21之间能在弹性恢复力作用下在无外力时相互翻转,使二者之间夹角由180向0度翻折;通过第一撑部12和第二撑部22之间的弹性恢复力可使得第一壳1和第二壳2能够紧紧的包覆在手机100外侧以对手机进行防护。
用弹性带3穿过手机壳上穿孔连接一体的手机壳组件扣合在手机上,扣合在手机上的手机壳组件可产生一定的反弹力和拉力,这样通过调节弹性带的距离可调节手机壳组件的角度和高度,达到支撑捆绑夹扣手机的置放问题,到达手机放置各个场景环境的功能,弹性带和手机壳组件的回弹力也可把手机壳做为一个玩具使用,达到减压功能和娱乐功能。
为了使支撑的角度和高度可调,位于头部11和第一撑部12之间的弹性带3长度可调,使第一撑部12相对于头部11向外翻折后的角度可调,角度可调后使得支撑的高度可调;尾部21和第二撑部22之间的弹性带3长度可调,使第二撑部22相对于尾部21向外翻折后的角度可调,角度可调后使得支撑的高度可调。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撑部12高度大于第二撑部22高度,当使用第一撑部12和第二撑部22同时撑起手机100时能够使手机形成屏幕倾斜状态方便观看。二者高度差越大,被托起的手机屏幕倾斜角度越大。在本实用新型中弹性带3为一根,经过里外穿绕连接方式将各部件连接在一起,各部分弹性带3长度调节,会使得与其邻近区域的弹性带3长度减小。
如图1和图2所示,具体的,头部11下部设置有第一穿孔13;第一撑部12上部设置有第二穿孔14,下部设置有第三穿孔15;第二撑部22上依次设置有第四穿孔16和第五穿孔17,尾部21上设置有第六穿孔18;弹性带3一端固定在第一撑部12里侧位于第三穿孔15上方的位置,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三穿孔15、第一穿孔13、第一撑部12顶端、第二穿孔14、第五穿孔17、第二撑部22底端、第六穿孔18、第四穿孔16后固定在位于第四穿孔16下方的第二撑部22里侧,第一撑部12长度大于第二撑部22长度。
通过在手机壳上下活动的第一撑部12、第二撑部22、头部11和尾部21之间与弹性带3的穿口连接方法,利用弹性带3与手机壳组件连接一起产生的拉力和回弹力,改变手机壳组件的方向、角度和高度,达到多功能使用功能。
如图3和图4所示,进一步的,第一撑部12里侧位于弹性带3外侧还设置有调节件4,调节件4两端滑动卡设在第一撑部12边部,能相对于第一撑部12长度方向上下移动。调节件4其他位置贴合在第一撑部12内侧壁上,将弹性带3压住,通过移动调节件4位于第一撑部12位置,可调整第一撑部12相对于头部11的翻折角度。如图4和图9所示,弹性带3在顺次穿插中在从第三穿孔15穿出到第一撑部12外侧然后穿入第一穿孔13到达头部11里侧时,在第一撑部12和头部11外侧之间形成第一捆绑部19,通过第一捆绑部19可以使手机100捆绑固定在适当的物件上,如汽车后视镜,小圆方柱体等;在弹性带3顺次穿插中在从第一撑部12外侧由第二穿孔14向内穿入并从第二穿孔14穿出第二撑部22时,在第一撑部12和第二撑部22里侧形成第二捆绑部192,通过第二捆绑部192也可以使手机100捆绑在适当的物件上;弹性带3在顺次穿插时,当从第六穿孔18里侧向外穿出并从第四穿孔16从外侧向里穿入过程中,在尾部21和第二撑部22外侧形成横跨的娱乐部191,当希望娱乐减压时,可在娱乐部191上放置小球或其他物品,将尾部21从手机100上脱开,在脱开的一瞬间由于娱乐部191处于受拉状态使得尾部21会被快速向后翻折弹起,在弹起过程中能将位于娱乐部191上的小球或其他物品弹飞,可以当玩具使用;通过调节第一捆绑部19的长度可调节第一撑部12相对于头部11翻折角度;通过调节娱乐部191长度可以调节第二撑部22与尾部21之间相对的翻折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锁定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撑部12上的卡合件5和设置在第二撑部22上的卡合部,当卡合件5卡入到卡合部内时第一壳1和第二壳2拼接成手机壳;卡合件5厚度小于第一撑部12厚度;卡合部厚度小于第二撑部22厚度。
具体的,第一撑部12与第二撑部22相接处为梯形、半圆弧形或三角形结构,在本实用新型中仅示出了相接处为梯形结构的实施例;第二撑部22上设置有与第一撑部12相接处边部形状相适配的容纳槽,卡合件5设置在第一撑部12末端,当第一撑部12和第二撑部22相接在一起时,卡合件5卡入到容纳槽内。在本实用新型中,卡合件5为设置在第一撑部12梯形相接处末端的条形卡边。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手机壳,可将第一壳1和第二壳2拼接在一起卡到手机100上作为手机壳使用,还可以在需要时将第一撑部12和第二撑部22分别相对于头部11和尾部21向外侧翻折,从而形成支撑结构,利用支撑结构对手机进行支撑,可以解决手机的置放问题,保护手机。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通过弹性带将手机壳的各个组件连接在一起,使得手机壳还可以达到以下功能,一:支架功能,可通过第一撑部和/或第二撑部作为支撑部,可90度旋转手机后进行支撑放置,也可以竖向水平略向前倾斜式的进行支撑放置,当第一撑部的相接处为梯形时,可利用梯形的顶部作为支撑,也可以利用梯形的腰部作为支撑,可以各个角度支撑稳住手机不倒;二:夹挂功能,可以将第一撑部相对于头部向外翻转呈夹角设置,利用其形成的三角形夹挂部可以让手机夹扣挂住在适当的物件上,如电脑显示屏,椅子靠背等,头部、尾部和第二撑部均卡在手机上,实现对手机的夹挂功能;三:捆绑功能,弹性带在顺次穿插中在从第三穿孔穿出到第一撑部外侧然后穿入第一穿孔到达头部里侧时,在第一撑部和头部外侧之间形成第一捆绑部,通过第一捆绑部可以使手机捆绑固定在适当的物件上,如汽车后视镜,小圆方柱体等;在弹性带顺次穿插中在从第一撑部外侧由第二穿孔向内穿入并从第二穿孔穿出第二撑部时,在第一撑部和第二撑部里侧形成第二捆绑部,通过第二捆绑部也可以使手机捆绑在适当的物件上;四:防摔功能,将第一壳和第二壳卡接在手机上,起到手机壳的功能,可以防止手机摔坏;五:娱乐减压功能,弹性带在顺次穿插时,当从第六穿孔里侧向外穿出并从第四穿孔从外侧向里穿入过程中,在尾部和第二撑部外侧形成横跨的娱乐部,当希望娱乐减压时,可在娱乐部上放置小球或其他物品,将尾部从手机上脱开,在脱开的一瞬间由于娱乐部处于受拉状态使得尾部会被快速向后翻折弹起,在弹起过程中能将位于娱乐部上的小球或其他物品弹飞,可以当玩具使用。
这里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向内”是朝向容置空间中央的方向,“向外”是远离容置空间中央的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手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壳和第二壳,分别卡设在手机的上下两侧或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壳和所述第二壳之间还设置有锁定组件,当所述锁定组件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第一壳和所述第二壳拼接在一起形成手机壳,当所述锁定组件处于松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壳的至少部分和/或所述第二壳的至少部分能相对于手机向后翻转形成支撑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壳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壳和/或所述第二壳上的展开组件,当所述锁定组件处于松开状态时,通过所述展开组件能够使所述第一壳的至少部分和/或所述第二壳的至少部分自动向后翻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为分体结构包括头部和第一撑部,所述头部卡设在手机顶部,所述第一撑部贴合在手机背部,所述第一撑部和所述头部通过所述展开组件能实现相互向外翻转;和/或,所述第二壳为分体结构包括尾部和第二撑部,所述尾部卡设在手机底部,所述第二撑部卡设在所述尾部上方的手机上,所述第二撑部和所述尾部通过所述展开组件能实现相互向外翻转;所述锁定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撑部和所述第二撑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展开组件包括弹性带,所述弹性带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撑部和所述第二撑部里侧,然后顺次与所述第一撑部、所述头部、所述第二撑部和所述尾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手机壳,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壳和所述第二壳卡设在手机上时,位于所述头部和所述第一撑部之间的所述弹性带、位于所述尾部和所述第二撑部之间的所述弹性带和位于所述第一撑部和所述第二撑部之间的所述弹性带均处于受拉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手机壳,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头部和所述第一撑部之间的所述弹性带长度可调,使所述第一撑部相对于所述头部向外翻折后的角度可调;所述尾部和所述第二撑部之间的所述弹性带长度可调,使所述第二撑部相对于所述尾部向外翻折后的角度可调。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下部设置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撑部上部设置有第二穿孔,下部设置有第三穿孔;所述第二撑部上依次设置有第四穿孔和第五穿孔,所述尾部上设置有第六穿孔;所述弹性带一端固定在位于所述第三穿孔上方的所述第一撑部里侧,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三穿孔、所述第一穿孔、所述第一撑部顶端、所述第二穿孔、所述第五穿孔、所述第二撑部底端、所述第六穿孔、所述第四穿孔后固定在位于所述第四穿孔下方的所述第二撑部里侧;所述第一撑部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撑部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撑部里侧位于所述弹性带外侧还设置有调节件,所述调节件两端滑动卡设在所述第一撑部边部,能相对于所述第一撑部长度方向上下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撑部上的卡合件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撑部上的卡合部,当所述卡合件卡入到所述卡合部内时所述第一壳和所述第二壳拼接成手机壳;所述卡合件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撑部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功能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撑部与所述第二撑部相接处为梯形、半圆弧形或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二撑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撑部边部形状相适配的容纳槽,所述卡合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撑部末端,当所述第一撑部和所述第二撑部相接在一起时,所述卡合件卡入到所述容纳槽内。
CN201921465676.2U 2019-09-04 2019-09-04 一种多功能手机壳 Active CN2099944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65676.2U CN209994435U (zh) 2019-09-04 2019-09-04 一种多功能手机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65676.2U CN209994435U (zh) 2019-09-04 2019-09-04 一种多功能手机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94435U true CN209994435U (zh) 2020-01-24

Family

ID=69298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65676.2U Active CN209994435U (zh) 2019-09-04 2019-09-04 一种多功能手机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944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28668B2 (en) Multiple suction cup attachment platform: secur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on a vertical surface
US850579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ttaching a personal electronic device
US7748433B2 (en) Clip for collapsible auto shade
US4179053A (en) Awning for back pack
US9038870B2 (en) Head mount apparatus for hands-free video recording with an electronic device
US912547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older
JP3019216B2 (ja) 携帯電話機用ケース
US20130200118A1 (en) Multi-functional holster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7721893B2 (en) Multi-functional storage apparatus
US7063427B1 (en) Portable mirror device
CN115053509A (zh) 自拍用手机固定架
CN209994435U (zh) 一种多功能手机壳
KR101423474B1 (ko) 접이식 고리가 구비된 휴대폰 케이스
KR200447150Y1 (ko) 이동 정보 단말기용 케이스
KR101324140B1 (ko) 솔라필름을 구비한 가방
KR200362415Y1 (ko) 카메라폰 거치대
KR102658851B1 (ko) 모바일 단말기용 거치장치
CN106302869B (zh) 使手机挂绳能做随行支架的实现方法
EP1699394B1 (en) Eyeglasses visor and case
CN205792827U (zh) 一种手机壳
KR102084753B1 (ko) 단말기 거치대
JP3694289B2 (ja) 物品支持装置
CN211379791U (zh) 一种便于自拍的帽子
CN219918991U (zh) 具有双环形桌面支架的软胶手机壳
CN214591553U (zh) 一种可调节支撑角度的多层拼接式手机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