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92235U - 一种浅水区域采水装置及水质监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浅水区域采水装置及水质监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92235U
CN209992235U CN201920698461.9U CN201920698461U CN209992235U CN 209992235 U CN209992235 U CN 209992235U CN 201920698461 U CN201920698461 U CN 201920698461U CN 209992235 U CN209992235 U CN 2099922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ampling device
shallow
water sampling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9846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柯
陈振祥
沈丽松
柯慧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STANDARDS SCIENTIFIC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STANDARDS SCIENTIFIC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STANDARDS SCIENTIFIC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STANDARDS SCIENTIFIC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9846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922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922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922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浅水区域采水装置及水质监测系统,所述采水装置包括采水支架、采水器,所述采水支架包括可进出水的筒体和可插入浅水区域的泥沙层中的支脚,采水器位于所述筒体中,支脚设置于筒体底端。本实用新型的采水装置可利用支脚插入浅水区域的泥沙层中的方式定位于浅水区域,并利用所述筒体阻隔泥沙,使采水器可实现有效采水。因而,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于浅水区域进行采水作业,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采用浮力部件为载体的采水装置无法在浅水区域使用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浅水区域采水装置及水质监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水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浅水区域采水装置及水质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水质检测的采水装置大都采用浮体或浮圈或浮球等浮力部件作为基座或载体,将采水器(例如潜水泵或自吸泵的采水端头)定位于水中进行采水。然而,在浅水区域(例如浅河、浅溪、浅滩等)的环境下,没办法使用浮力部件作为采水器的载体。这是因为,浅水区域水位浅,浮力部件浮力不够,或采水装置固定在浮体浮圈上的话,会把浮体或浮圈顶出水面,无法起到固定作用,无法使采水器保持悬浮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浅水区域采水装置及水质监测系统,其克服了现有技术采用浮力部件为载体的采水装置无法在浅水区域使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浅水区域采水装置,包括采水支架、采水器,所述采水支架包括可进出水的筒体和可插入浅水区域的泥沙层中的支脚,采水器位于所述筒体中,支脚设置于筒体底端。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为滤筒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包括至少两层滤筒,该至少两层滤筒内外分布,且该至少两层滤筒的滤孔尺寸从内到外渐大,相邻的滤筒之间具有间隔。
进一步的,最外层的滤筒中设置加强结构,该加强结构包括若干竖向加强杆,各加强杆分别固定于最外层滤筒内壁,且各加强杆顶端分别连接一位于最外层的滤筒顶端的第一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杆的数量为两个,该两加强杆底端由一横杆连接,该横杆固定或触靠于最外层滤筒的内底面;各加强杆顶端分别固定有水平连杆,藉由该连杆连接相应的第一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包括两层滤筒,内层滤筒顶端设有外翻边,该外翻边连接外层滤筒顶端,且该外翻边上连接有第二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顶端设置可启闭的盖板,该盖板设有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采水器为潜水泵或自吸泵的采水端头;所述采水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和/或,还包括液位传感器,该液位传感器位于所述筒体中,并高于所述采水器的进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支脚的数量为一个,并位于所述筒体的底端中部;和/或,所述支脚为竖向杆状结构,且所述支脚底部或下部呈锥尖状。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水质监测系统,包括采水装置和水质检测装置,所述采水装置采用上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浅水区域采样装置,该浅水区域采样装置的采水器连接所述水质检测装置。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采水支架包括所述筒体和支脚,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采水支架可利用其支脚插入浅水区域的泥沙层中的方式定位于浅水区域,并利用所述筒体阻隔泥沙,使采水器可实现有效采水。因而,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于浅水区域进行采水作业,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采用浮力部件为载体的采水装置无法在浅水区域使用的问题。
2、所述筒体为滤筒结构,不仅能阻隔泥沙、石头等,还能扩大进出水范围,避免因采用单孔或少数水孔造成进水不畅、受堵等问题。特别的,所述筒体包括至少两层内外分布的滤筒,且该至少两层滤筒的滤孔尺寸从内到外渐大,相邻的滤筒之间具有间隔,能够解决采用单层滤筒容易被堵住的问题。
3、所述加强结构的设置,能够在安装时利用该加强结构承受压力,避免筒体受压变形。
4、所述支脚为竖向杆状结构,且所述支脚底部或下部呈锥尖状,使支脚更易于插入浅水区域的泥沙层中。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浅水区域采水装置及水质监测系统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采水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采水装置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采水装置在使用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水质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的采水装置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的采水装置在使用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的水质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浅水区域采水装置,包括采水支架、采水器,所述采水支架包括可进出水的筒体1和可插入浅水区域的泥沙层中的支脚2,支脚2设置于筒体1底端。采水器具体为潜水泵3,且潜水泵3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作为正常使用,另一个作为备用。两个潜水泵3均位于所述筒体1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筒体1具有四周侧壁和底壁,且所述筒体1为滤筒结构,并且,所述筒体1包括至少两层滤筒,该至少两层滤筒内外分布,且该至少两层滤筒的滤孔尺寸从内到外渐大,因而,最外层的滤筒的滤孔尺寸最大,最里层的滤筒的滤孔尺寸最小。具体,所述筒体1包括内、外两层滤筒11、12,但不局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筒体1为单层滤筒结构,或包括三层以上内外分布的滤筒。所述两层滤筒11、12之间具有间隔,内层滤筒12采用80目的不锈钢网制成,外层滤筒11采用40目的不锈钢网制成。
本实施例中,外层滤筒11中设置加强结构4,该加强结构4包括若干竖向加强杆41,各加强杆41分别焊接于外层滤筒11内壁,且各加强杆41顶端分别连接一位于外层滤筒11顶端的第一把手5。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杆41的数量为两个,该两加强杆41底端由一横杆42连接(横杆42和两加强杆41一体成型),如此,整个加强结构4即呈U型。所述横杆42焊接于外层滤筒11的内底面。各加强杆41顶端分别固定有水平连杆43,藉由该连杆43连接相应的第一把手5。所述连杆43具体呈弧形,以与外层滤筒11的内壁面匹配。外层滤筒11顶端设有内翻边111,各第一把手5大致呈倒置的U型结构,各第一把手5位于外层滤筒11的内翻边111上,所述连杆43则配合于该内翻边111之下,各第一把手5的两端分别采用螺丝与内翻边111、相应的连杆43连接在一起。如此,安装时,当人手向下施力于两第一把手5时,压力可以传导到加强杆41上,使加强杆41受力,从而避免外层滤筒11受压变形。所述外层滤筒11的内翻边111上设有相对的两第一缺口112,用于对所述加强结构4进行避让,使其可置入外层滤筒11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层滤筒12顶端设有外翻边121,该外翻边121连接外层滤筒11顶端,且该外翻边121上连接有两第二把手6,第二把手6的结构与第一把手5的结构相同。所述外翻边121设有相对的两第二缺口122,分别用于避让所述两第一把手5。所述外翻边121具体采用螺丝锁在外层滤筒11的内翻边111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筒体1顶端设置可启闭的盖板7,该盖板7设有供所述潜水泵3所连接的管线穿过的开口71。所述盖板7具有采用螺丝锁在所述内层滤筒12的外翻边121上,且盖板7外周设有相对的两第三缺口72,以避让所述两第二把手6。
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液位传感器8,该液位传感器8位于所述筒体1中,并高于所述潜水泵3的进水口,具体,也液位传感器8位于潜水泵3的进水口上方5cm的位置处,如此,当水位低于液位传感器8下方时,可利用液位传感器8向后台发送信号,从而启动报警和通知后台运维处理。由于所述筒体1包括内外两层滤筒,因此,所述液位传感器8、潜水泵3即位于所述筒体1的内层滤筒12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脚2的数量为一个,但不局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支脚2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所述支脚2位于所述筒体1(具体为外层滤筒11)的底端中部,所述支脚2为竖向杆状结构,且所述支脚2下部呈锥尖状。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浅水区域采水装置,可应用于水位为20cm左右或小于20cm且易积泥积沙的浅水区域,包括浅河、浅溪、浅滩等。使用时,先在浅水区域的泥沙层中挖一个直径为450mm左右的小坑,再利用所述支脚2下部的锥尖结构插入或敲入泥沙层中做固定,如图3所示,当水位较深时,筒体1底部可不埋入泥沙层中,当水位较浅时,可将筒体1底部埋入泥沙层中,以确保潜水泵3没入水里。所述筒体1的外层滤筒11做初级过滤,阻挡大颗粒泥沙和颗粒杂物,内层滤筒12做二级过滤,两层滤筒11、12之间的间隔积留二级颗粒泥沙。如此,可以确保内层滤筒12和外层滤筒11的滤孔不被堵住。
请参见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质监测系统,包括采水装置10和水质检测装置,所述采水装置采用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浅水区域采样装置,该浅水区域采样装置的潜水泵3连接所述水质检测装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水质检测装置包括水质检测箱20、取水压力传感器P、手动调节阀YV1、手动调节阀YV5、电动球阀YV2、电动球阀YV3、电动球阀YV4、输水管30、排水管40,输水管30包括总管路和两分管路,总管路一端与两分管路的一端接通,总管路另一端连接水质检测箱20,所述采水装置10的两潜水泵3分别与两分管路另一端一一接通;所述手动调节阀YV1、电动球阀YV2、取水压力传感器P串接在该输水管30的总管路上,手动调节阀YV5连接在排水管40上,排水管40一端接通所述输水管30的总管路;电动球阀YV3、电动球阀YV4并接在水质检测箱20的外部管路上。所述水质检测箱20系现有技术产品,因此,此处不进一步展开说明。
应用时,将所述采水装置10采用上述安装方式插装于浅水区域中,将水质检测装置置于岸上。工作时,采水装置的其中一个潜水泵3进行采水,将水输送至水质检测箱20进行水质检测。
实施例二
请参见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浅水区域采水装置,其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采水器为自吸泵的采水端头9,并且采水端头9的数量同样为两个;所述盖板7上设有两个开口73,分别用于供两个采水端头9所连接的水管穿过。
使用时,先在浅水区域的泥沙层中挖一个直径为450mm左右的小坑,再利用所述支脚2下部的锥尖结构插入或敲入泥沙层中做固定,如图6所示,当水位较深时,筒体1底部可不埋入泥沙层中,当水位较浅时,可将筒体1底部埋入泥沙层中,以确保采水端头9没入水里。
情参见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质监测系统,包括采水装置10和水质检测装置,所述采水装置采用上述实施例二所述的一种浅水区域采样装置,该浅水区域采样装置的两采水端头9分别通过输水管30及自吸泵M1/M2连接所述水质检测装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水质检测装置包括水质检测箱20、取水压力传感器P、手动调节阀YV1、手动调节阀YV5、电动球阀YV2、电动球阀YV3、电动球阀YV4、输水管30、排水管40,输水管30包括总管路和两分管路,总管路一端与两分管路的一端接通,总管路另一端连接水质检测箱20,所述采水装置10的两采水端头9分别与两自吸泵M1、M2的进水口一一接通,两自吸泵M1、M2的出水口分别与两分管路另一端一一接通;所述手动调节阀YV1、电动球阀YV2、取水压力传感器P串接在该输水管30的总管路上,手动调节阀YV5连接在排水管40上,排水管40一端接通所述输水管30的总管路;电动球阀YV3、电动球阀YV4并接在水质检测箱20的外部管路上。
应用时,将所述采水装置10采用上述安装方式插装于浅水区域中,将水质检测装置及两自吸泵置于岸上。工作时,采水装置的其中一个采水端头9在其所连接的自吸泵的作用下进行采水,将水输送至水质检测箱20进行水质检测。
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浅水区域采水装置及水质监测系统,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浅水区域采水装置,包括采水支架、采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水支架包括可进出水的筒体和可插入浅水区域的泥沙层中的支脚,采水器位于所述筒体中,支脚设置于筒体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水区域采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为滤筒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浅水区域采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包括至少两层滤筒,该至少两层滤筒内外分布,且该至少两层滤筒的滤孔尺寸从内到外渐大,相邻的滤筒之间具有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浅水区域采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最外层的滤筒中设置加强结构,该加强结构包括若干竖向加强杆,各加强杆分别固定于最外层滤筒内壁,且各加强杆顶端分别连接一位于最外层的滤筒顶端的第一把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浅水区域采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杆的数量为两个,该两加强杆底端由一横杆连接,该横杆固定或触靠于最外层滤筒的内底面;各加强杆顶端分别固定有水平连杆,藉由该连杆连接相应的第一把手。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浅水区域采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包括两层滤筒;内层滤筒顶端设有外翻边,该外翻边连接外层滤筒顶端,且该外翻边上连接有第二把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水区域采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顶端设置可启闭的盖板,该盖板设有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水区域采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水器为潜水泵或自吸泵的采水端头;所述采水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和/或,还包括液位传感器,该液位传感器位于所述筒体中,并高于所述采水器的进水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水区域采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的数量为一个,并位于所述筒体的底端中部;和/或,所述支脚为竖向杆状结构,且所述支脚底部或下部呈锥尖状。
10.一种水质监测系统,包括采水装置和水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水装置采用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浅水区域采样装置,该浅水区域采样装置的采水器连接所述水质检测装置。
CN201920698461.9U 2019-05-15 2019-05-15 一种浅水区域采水装置及水质监测系统 Active CN2099922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98461.9U CN209992235U (zh) 2019-05-15 2019-05-15 一种浅水区域采水装置及水质监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98461.9U CN209992235U (zh) 2019-05-15 2019-05-15 一种浅水区域采水装置及水质监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92235U true CN209992235U (zh) 2020-01-24

Family

ID=69294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98461.9U Active CN209992235U (zh) 2019-05-15 2019-05-15 一种浅水区域采水装置及水质监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922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24970B1 (ko) 유수분리장치
KR101188143B1 (ko) 배관용 스트레이너 구조
EP3551805B1 (en) Waste collection device
US8636898B2 (en) Site drainer
KR101721439B1 (ko) 하수여과스크린
CA2683616A1 (en) Dust-removal managing pit
KR101202889B1 (ko) 오일스키머
US3832854A (en) Bottom flow pond level control system
US7363878B2 (en) Waste extraction system
CN208378483U (zh) 移动式浮油回收系统
AU201627779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bsea separation of produced water
KR100938411B1 (ko) 부유물 흡입기
CN209992235U (zh) 一种浅水区域采水装置及水质监测系统
US6251266B1 (en) Suction tube inlet with strainer
KR101321389B1 (ko) 부유식 오일 방제장치
US6274033B1 (en) Septic tank sludge gauge
KR102294885B1 (ko) 빗물 재활용 시스템
CN212707556U (zh) 微塑料分离装置
CN211813564U (zh) 一种地下污水浮油回收池
RU86959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сбора и удаления плавающих жидких веществ
CN210764448U (zh) 一种含油污水清理设备
CN211500996U (zh) 一种泵用防沉漂浮装置
CN217654816U (zh) 一种采水装置
CN110761258A (zh) 一种海漂垃圾收集装置及其收集方法
CN215939197U (zh) 河涌水样采集过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