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84588U - 火头朝下的温针灸具 - Google Patents

火头朝下的温针灸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84588U
CN209984588U CN201920582959.9U CN201920582959U CN209984588U CN 209984588 U CN209984588 U CN 209984588U CN 201920582959 U CN201920582959 U CN 201920582959U CN 209984588 U CN209984588 U CN 2099845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xibustion
cylinder
hole
base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8295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绪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Shidaizhenchua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Shidaizhenchua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Shidaizhenchua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Shidaizhenchua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8295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845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845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845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灸器具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火头朝下的温针灸具。其包括底座、灸筒及灸帽,灸筒的一端与底座可转动连接,灸筒的另一端与灸帽螺纹配合,底座的底面设有插针孔及若干第一透气孔,灸筒的侧壁设有若干第一通气孔,灸帽设有若干第二通气孔及用于卡装艾灸柱的卡槽,卡槽的槽底设有第三通气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火头朝下的温针灸具,艾灸柱可以插装在卡槽内,底座用于固定人体表面,通过调节灸筒与灸帽的螺纹连接深度可以调整艾灸柱燃烧端与皮肤之间的距离,从而控制体感温度;插在穴位中的针体沿插针孔伸入灸筒内并插入艾灸柱从艾灸柱获取热量;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及第三通气孔形成空气进出通道,防止艾灸柱熄灭。

Description

火头朝下的温针灸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灸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火头朝下的温针灸具。
背景技术
针灸是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方法,其通过特殊的操作手法及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治疗全身疾病。对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症,常常用到热针灸。热针灸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及散寒除湿的功效,通过针体将热能传入穴位已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目前,常用的热针灸主要有电热和艾灸柱加热两种。电热方式中针体连着电源线,较长较重的电源线既不便于医生操作,也容易对患者造成伤害,安全性低。艾灸柱加热方式中需要将艾灸末团成艾灸柱固定于皮肤上,一方面不容易固定,另一方面几分钟艾灸柱就烧完,在单次热针灸中需要频繁更换艾灸柱,从而造成针体晃动,给患者带来伤害,而且温度不易控制,艾灰也容易落到皮肤上造成烫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火头朝下的温针灸具,用以解决现有电热温针安全性低及艾灸柱温针不易固定更换麻烦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火头朝下的温针灸具,包括底座、灸筒及灸帽,所述灸筒的一端与所述底座可转动连接,所述灸筒的另一端与所述灸帽螺纹配合,所述底座的底面设有插针孔及若干第一透气孔,所述灸筒的侧壁设有若干第一通气孔,所述灸帽设有若干第二通气孔及用于卡装艾灸柱的卡槽,所述卡槽的槽底设有第三通气孔。
其中,所述底座包括圆形的底板及围成柱状的侧板,所述侧板垂直固定于所述底板,所述侧板设有第二透气孔,所述灸筒的侧壁设有第三透气孔,所述第二透气孔与所述第三透气孔对应设置。
其中,所述插针孔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中部,若干所述第一透气孔环绕所述插针孔多圈分布。
其中,所述侧板插设于所述灸筒。
其中,所述第二透气孔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透气孔在所述侧板上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通气孔为沿所述灸筒的高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孔,若干所述第一通气孔分成两组,两组所述第一通气孔在所述灸筒的侧壁相对分布。
其中,所述灸帽包括中空的柱体及设置在所述柱体内的隔板,所述第二通气孔与所述第三通气孔均设置于所述隔板,所述卡槽凸设于所述隔板的中部。
其中,所述灸筒的顶部设有内螺纹,所述柱体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
其中,所述卡槽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三通气孔的孔轴与所述卡槽的中心线重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火头朝下的温针灸具,卡槽用于安装艾灸柱,艾灸柱的燃烧端朝向人体皮肤,底座固定在人体皮肤表面,用于承接艾灸柱燃烧产生的艾灰,通过调节灸筒与灸帽螺纹连接的深度可以调整艾灸柱燃烧端与皮肤之间的距离,从而控制体感温度;插在穴位中的针体沿插针孔伸入灸筒内并插入艾灸柱从艾灸柱获取热量,实现温针作用,安全性高;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及第三通气孔形成空气进出通道,为艾灸柱的燃烧提供氧气,防止艾灸柱熄灭;另外,当艾灸柱燃烧完后,通过旋转取下灸帽即可进行更换,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火头朝下的温针灸具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底座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灸筒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的灸帽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图1中所示的灸帽的另一立体结构图。
图中:10、底座;11、插针孔;12、第一透气孔;13、底板;14、侧板;15、第二透气孔;20、灸筒;21、第一通气孔;22、第三透气孔;30、灸帽;31、第二通气孔;32、卡槽;33、第三通气孔;34、柱体;35、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火头朝下的温针灸具,如图1-5所示,其包括底座10、灸筒20及灸帽30,其中,灸筒20的一端与底座10可转动连接,灸筒20的另一端与灸帽30螺纹配合。在底座10的底面设有插针孔11及若干第一透气孔12,若干个第一透气孔12可围绕插针孔11环形分布,也可以围绕插针孔11零散分布。灸筒20的侧壁设有若干第一通气孔21,灸帽30设有若干第二通气孔31,在灸帽30上还设有用于卡装艾灸柱的卡槽32,卡槽32的底部设有第三通气孔3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火头朝下的温针灸具,在使用时,艾灸柱插装在卡槽32内,艾灸柱的燃烧端朝向皮肤表面,即火头向下,提高艾灸柱燃烧过程中的热量利用率;底座10借助医用胶布粘贴在皮肤表面,艾灸柱的燃烧端靠近皮肤,通过调节灸筒20与灸帽30螺纹连接的深度调整艾灸柱燃烧端与皮肤之间的距离,从而控制体感温度。插在穴位中的针体沿插针孔11伸入灸筒20内并插入艾灸柱从艾灸柱获取热量。灸筒20侧壁上的第一通气孔21、灸帽30上的第二通气孔31及第三通气孔33形成空气进出通道,为艾灸柱的燃烧提供氧气,防止艾灸柱熄灭。艾灸柱燃烧产生的艾灰落入底座10内,防止烫伤患者。另外,当艾灸柱燃烧完后,通过旋转取下灸帽30即可进行更换,操作方便。
其中,如图2所示,底座10包括圆形的底板13及围成柱状的侧板14,侧板14的一端固定安装于底板13。具体地,侧板14安装在底板13的中部,即底板13的中心位于侧板14围成的柱体的中轴线上。侧板14设有第二透气孔15,第二透气孔15可以为方形孔或圆形孔,优选的,第二透气孔15沿侧板14的高度方向贯穿整个侧板14,即在侧板14上设置缺口作为第二透气孔15。灸筒20的侧壁还设有第三透气孔22,该第三透气孔22与第二透气孔15对应设置,即灸筒20与底座10转动连接后,第三透气孔22与第二透气孔15完全重合,随着灸筒20的转动,调整重合部分的大小,进而调整空气的进出量,由于第二透气孔15及第三透气孔22靠近艾灸柱的燃烧端,通过调节进气量可以控制艾灸柱的火力大小。当然,灸筒20与底座10转动连接后,第三透气孔22与第二透气孔15也可以只有部分重合,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底板13中部设有凹槽,插针孔11与若干第一透气孔12均设置在凹槽的槽底。插针孔11为圆形通孔,其孔径为3.2mm。其设置在底板13的中部,即插针孔11的孔轴穿过底板13的中心。第一透气孔12亦为圆形通孔,其孔径为2.5mm。若干第一透气孔12环绕插针孔11多圈,每圈中的第一透气孔12周向均匀分布。借助第一透气孔12既可以充分保证艾灸柱的热力传导,在温针的同时还能起到艾灸治疗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插针孔11和第一透气孔12均可以为方形孔或其他形状的孔,其直径大小也可适当调整,只要插针孔11的孔径不小于第一透气孔12的孔径即可。
另外,侧板14插设在灸筒20的内部,当然,侧板14也可以套设在灸筒20外部,只要两者之间能够套在一起并能发生相互转动即可。优选的,第二透气孔15为开设在侧板14上的缺口,第三透气孔22为开设在灸筒20底部的缺口;第二透气孔15和第三透气孔22两者的缺口大小一致,均为4.5mm宽,3.9mm高,当然,两者也可以为其他尺寸,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第二透气孔15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当设置有多个时,多个第二透气孔15沿周向均匀分布,从而避免各处进气量差异引起艾灸柱燃烧不匀。
如图3所示,第一通气孔21为条形孔,若干第一通气孔21分成两组,两组第一通气孔21相对设置在灸筒20的侧壁上。其中,若干第一通气孔21可以均分成两组也可以不等分。通过相对设置的两组第一通气孔21有利于空气对流。第一通气孔21与第三透气孔22之间的最短距离为9.6mm。
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灸帽30包括中空的柱体34及设置在柱体34内部的隔板35,卡槽32凸设于隔板35,第二通气孔31及第三通气孔33均设置在隔板35上。其中,第二通气孔31为圆弧形孔,第三通气孔33为圆形孔,第三通气孔33的孔轴与隔板35的中心重合,第二通气孔31有两个,两个第二通气孔31对称设置在第三通气孔33的两侧。其中一个第二通气孔31、一组第一通气孔21及一个第三透气孔22位于温针灸具的同侧;另外一个第二通气孔31、另一组第一通气孔21及另一个第三通气孔33位于温针灸具的相对侧。当灸帽30与灸筒20相对旋转时,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发生些许调整,但大体上仍位于同侧。
其中,底板13的上表面与隔板35的下表面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在40mm~45mm之间,比如,两者之间的间距可以为43mm。当灸帽30与灸筒20连接区最短时,底板13的上表面与隔板35的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最大。灸帽30与灸筒20螺纹连接区域的垂直高度为10mm,通过调整螺纹区的配合深度,可使得艾灸柱燃烧端与皮肤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为防止灼伤皮肤,艾灸柱燃烧端距离皮肤最近的距离为不少于8mm。
另外,在底座10远离灸帽30的一侧还设有固定层,该固定层通过用于将整个温针灸具固定在人体上。具体地,该固定层可以选用医用胶布,为了连接的牢固性,固定层的厚度可以为3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温针灸具,整体呈漏斗状,中间细两头宽,具体的,底座10的最大截面面积与灸帽30的顶部的截面面积相同,也就是说,当底座10为圆形时,底座10的直径与灸帽30顶部的直径相同。灸筒20呈锥台状,灸帽30的外壁同样呈锥台状,其中灸筒20的大径端与底座10相连,灸筒20的小径端内侧设置成等径的内螺纹,并与灸帽30小径端等径的外螺纹连接。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火头朝下的温针灸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灸筒及灸帽,所述灸筒的一端与所述底座可转动连接,所述灸筒的另一端与所述灸帽螺纹配合,所述底座的底面设有插针孔及若干第一透气孔,所述灸筒的侧壁设有若干第一通气孔,所述灸帽设有若干第二通气孔及用于卡装艾灸柱的卡槽,所述卡槽的槽底设有第三通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头朝下的温针灸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圆形的底板及围成柱状的侧板,所述侧板垂直固定于所述底板,所述侧板设有第二透气孔,所述灸筒的侧壁设有第三透气孔,所述第二透气孔与所述第三透气孔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头朝下的温针灸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孔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中部,若干所述第一透气孔环绕所述插针孔多圈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头朝下的温针灸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插设于所述灸筒。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头朝下的温针灸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气孔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透气孔在所述侧板上相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头朝下的温针灸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孔为沿所述灸筒的高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孔,若干所述第一通气孔分成两组,两组所述第一通气孔在所述灸筒的侧壁相对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头朝下的温针灸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灸帽包括中空的柱体及设置在所述柱体内的隔板,所述第二通气孔与所述第三通气孔均设置于所述隔板,所述卡槽凸设于所述隔板的中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火头朝下的温针灸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灸筒的顶部设有内螺纹,所述柱体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
9.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火头朝下的温针灸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三通气孔的孔轴与所述卡槽的中心线重合。
CN201920582959.9U 2019-04-25 2019-04-25 火头朝下的温针灸具 Active CN2099845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82959.9U CN209984588U (zh) 2019-04-25 2019-04-25 火头朝下的温针灸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82959.9U CN209984588U (zh) 2019-04-25 2019-04-25 火头朝下的温针灸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84588U true CN209984588U (zh) 2020-01-24

Family

ID=69292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82959.9U Active CN209984588U (zh) 2019-04-25 2019-04-25 火头朝下的温针灸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845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49555A (zh) 一种聚热型艾灸器结构
CN104127306A (zh) 一种灸疗刮痧罐
CN209984588U (zh) 火头朝下的温针灸具
CN205163617U (zh) 艾灸盒
TWM448271U (zh) 磁灸裝置
CN107669481A (zh) 一种艾电透灸理疗装置
CN208405354U (zh) 一种新型针灸器具
CN207477689U (zh) 一种艾灸盒
CN101658465A (zh) 灸疗器
CN211434137U (zh) 眼灸仪
CN211272338U (zh) 一种中医脐灸用灸器
CN213431644U (zh) 治疗急性痛经的艾灸装置
CN213099390U (zh) 一种艾灸器具
CN210673773U (zh) 一种温针灸具
CN211157274U (zh) 热磁灸疗装置
CN201061612Y (zh) 温控式远红外线药气热灸器
CN103239358B (zh) 恒温多灸艾疗器
CN210631491U (zh) 一种艾灸辅助装置
CN210114656U (zh) 一种内置式理疗头以及理疗装置
CN205698494U (zh) 艾灸盒
CN205322785U (zh) 一种随身灸用紫砂温灸盒
CN215689833U (zh) 一种新型温针灸器具
CN213130785U (zh) 一种紫砂艾灸罐
CN209751645U (zh) 雷火灸治疗仪
CN210673763U (zh) 一种艾灸和针灸组合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