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82234U - 散热端盖 - Google Patents
散热端盖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982234U CN209982234U CN201920972390.7U CN201920972390U CN209982234U CN 209982234 U CN209982234 U CN 209982234U CN 201920972390 U CN201920972390 U CN 201920972390U CN 209982234 U CN209982234 U CN 2099822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dissipation
- dissipation channel
- cover body
- end cover
- h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一种散热端盖,包括端盖本体,所述端盖本体内设置有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沿所述端盖本体的径向设置,所述散热通道内端的第一端口位于所述端盖本体设置的轴孔内壁上,所述散热通道外端的第二端口位于端盖本体外侧的侧壁上。散热端盖的端盖本体上设置有散热通道,散热通道与轴孔相连通,线圈部位和轴承部位产生的热量传递到转子的转轴上后,能够通过轴孔传递到散热通道中,由散热通道传递到端盖外,加快了热量的散发,提高了散热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的散热端盖。
背景技术
电机端盖的主要作用是用于电机的固定和转子的支撑,煤矿行业中的电机端盖由于需要满足防爆外壳结构和较高的机械强度要求,还要具备一定的防水、防尘能力,所以一般为非常厚重的铸钢或钢板拼焊结构,使电机端盖只能通过本身材料的热传导进行散热,散热性能较差,而且电机的线圈部位和轴承部位工作产生的热量,都会传递给端盖,端盖无法将热量及时散出,温度升高,增加设备损坏的风险。在端盖上设置水冷结构,虽然能够提高散热性能,但水冷结构的水路设计难度大,并且具有漏水的风险,而且增加了电机的体积,对电机的使用工况增加了新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端盖散热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散热效果较强的散热端盖。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散热端盖,包括端盖本体,所述端盖本体内设置有散热通道;
所述散热通道沿所述端盖本体的径向设置,所述散热通道内端的第一端口位于所述端盖本体设置的轴孔内壁上,所述散热通道外端的第二端口位于端盖本体外侧的侧壁上。
作为优选,所述散热通道的厚度由内向外保持不变。
作为优选,所述散热通道的宽度由内向外逐渐增大。
作为优选,所述散热通道分为位于内侧的第一散热部和位于外侧的第二散热部,所述第二散热部两侧内壁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一散热部两侧内壁之间的夹角。
作为优选,所述散热通道向所述端盖本体的后侧倾斜。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端口后侧的边缘向内侧凹陷。
作为优选,所述端盖本体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同轴连接;
所述第二盖体前侧端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盖体后侧端面贴合在第二盖体前侧端面上,用以将凹槽的槽口封闭构成所述散热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凹槽内端延伸到第二盖体中心的轴孔,所述凹槽外端延伸到第二盖体外侧的边缘上。
作为优选,所述散热通道设置多个,呈放射状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散热端盖的端盖本体上设置有散热通道,散热通道与轴孔相连通,线圈部位和轴承部位产生的热量传递到转子的转轴上后,能够通过轴孔传递到散热通道中,由散热通道传递到端盖外,加快了热量的散发,提高了散热的效果。
2、散热通道设置在端盖本体内,其内壁增加了端盖本体的外表面积,使端盖本体本身能够更加充分的与外界空气相接处,提高端盖自然散热的效果。
3、散热通道连接到轴孔,能够使位于转轴外壁上的润滑油进入到散热通道中,防止润滑油受热膨胀后溢出到电机外,造成油污对设备的污染。
4、散热通道的厚度由内向外保持一致,降低了散热通道对端盖本体强度的影响。散热通道的宽度由内向外逐渐增大,使散热通道呈喇叭口状,进一步增加了散热通道内壁的表面积,从而增加端盖本体的散热面积,而且更加利于气流的发散,使转轴的热量传递到散热通道内后,能够快速发散,流出到外部。
5、散热通道分成两段,内段扩口角度较小,外段扩口角度较大,使散热通道外段的空间较大,增大散热通道整体体积,当润滑油进入到散热通道后,空间较大的外段将会使润滑油难以充满,从而防止润滑油径向流动的距离较大,防止润滑油灌满散热通道,并从散热通道外端溢出,从而防止造成油污对设备的污染。
6、端盖后侧连接电机壳体,由于散热通道向后侧倾斜,防止散热通道外端端口直接向上或朝向电机前侧,从而对散热通道的端口形成一定程度的隐藏,减少砂石等杂物落入散热通道。
7、散热通道外端的端口,前侧边缘凸起,后侧边缘凹陷,使端盖本体边缘的前部呈凸起结构,对散热通道外端的端口形成阻挡,从而防止砂石等杂物的落入。
8、端盖本体由两个盖体同轴连接而成,使一个盖体后侧端面和另一个盖体前侧端面设置的凹槽组成散热通道,散热通道外端端口一侧凸起另一侧凹陷的结构,也能够通过两个盖体边缘的凹凸设置实现,使散热通道的加工更加容易,端盖本体的装配更加简单。
9、由于散热通道均连接轴孔,使其都指向端盖本体的轴线,散热通道设置多个,使热量能够呈中心发散,并且增加了热量流通的通道数量,进一步加快了热量的发散速度和热量的传递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端盖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端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端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端盖本体;11、第一盖体;12、第二盖体;2、散热通道;21、第一端口;22、第二端口;23、第一散热部;24、第二散热部;3、轴孔;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的左侧为前侧,右侧为后侧,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端盖,安装电机外壳的一端,将壳体的端口封闭,并支撑伸出的转轴。
散热端盖包括端盖本体1,端盖本体1内设置有散热通道2。
端盖本体1中心设置轴孔3,转子的转轴穿过轴孔3,从而使转轴伸出到电机的外壳以外,输出旋转动力。
散热通道2沿端盖本体1的径向设置,即散热通道2由端盖本体1中心延伸到外侧边缘。
散热通道2内端的第一端口21位于轴孔3内壁上,从而将散热通道2与轴孔3相连通。
散热通道2外端的第二端口22位于端盖本体1外侧的侧壁上。
电机工作时,线圈部位和轴承部位的热量均传递到转子的转轴上。由于转轴穿入在轴孔3中,转轴上的热量通过位于轴孔3内壁上的第一端口21进入到散热通道2,并沿着散热通道2由中心向外侧散发到端盖外的大气中,快速将转轴上的热量散出,提高散热效果。
为了避免转轴外壁与轴孔内壁发生摩擦,造成磨损,两者之间的间隙中具有润滑油,转轴上的热量通过润滑油传递到散热通道中或传递给端盖本体1。
传递到端盖本体1中的热量,通过其外表面散发到大气中。散热通道2的内壁作为端盖本体1表面的一部分,增加了端盖本体1与大气接触的表面积,从而增强了端盖本体1自然散热的效果。
由于热量传递到润滑油,润滑油会受热膨胀,并通过第一端口21进入到散热通道2中,并通过散热通道2内壁的表面张力,留存在散热通道2中,从而防止膨胀的润滑油通过转轴与轴孔之间狭小的间隙溢出到端盖外,溢流到端盖外表面上或滴落到地面上,造成油污污染。
为了降低散热通道对端盖本体机械强度的影响,散热通道2的厚度由内向外保持不变。
为了加快热量的散发,散热通道2的宽度由内向外逐渐增大,使散热通道2呈喇叭口状。热量由第一端口21进入,并沿着散热通道2向外侧的第二端口22流动的过程中,散热通道2的空间逐渐增大,使热量逐渐散开。热量通过第二端口22散出后,能够迅速散开,加快热量散发的速度,加快散热速度。
另外,喇叭口状的结构也进一步增加了散热通道2内壁的表面积,从而增加了端盖本体1本身自然散热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为了进一步增加散热通道2的热量扩散能力,如图2所示,散热通道2分为两段,包括位于内侧的第一散热部23和位于外侧的第二散热部24。
第二散热部24两侧内壁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散热部23两侧内壁之间的夹角,使第二散热部24的扩口程度大于第一散热部23,热量通过第一散热部23传递到第二散热部24时,空间迅速变大,使热量在散热通道内加速散开,从而使排出到端盖外的热量更加分散。
另外,进一步增加了散热通道2的容积,防止受热膨胀的润滑油充满散热通道2,从而避免润滑油通过第二端口22溢出,避免油污污染问题。
为了防止沙石等杂物落入散热通道2,散热通道2向端盖本体1的后侧倾斜。
由于端盖本体1后端连接电机壳体,向后倾斜的散热通道2,使外侧的第二端口22不朝向上方,也不朝向端盖的前侧,对第二端口22形成一定程度的隐藏,从而降低电机外杂物落入的概率,避免散热通道2封堵,保证散热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止杂物落入的效果,第二端口22后侧的边缘向内侧凹陷,使端盖本体1外侧边缘的前部凸起,后部凹陷,使第二端口22隐藏在端盖本体1外侧边缘凸起部位的后侧,对第二断口22进一步进行遮挡,防止杂物落入。
为了便于散热通道2的加工,端盖本体1包括第一盖体11和第二盖体12,第一盖体11和第二盖体12同轴连接。
第二盖体12前侧端面上设置有凹槽4,第一盖体11和第二盖体12连接时,第一盖体11后侧端面贴合在第二盖体12前侧端面上,从而使第一盖体11后侧的端面将凹槽4的槽口封闭,形成管状的通道结构,即上述散热通道2。
凹槽4仅需要通过对第二盖体12的车削即可加工而成,便于散热通道2的加工制造,从而便于散热端盖的加工制造。
凹槽4内端延伸到第二盖体12中心的轴孔3,凹槽4外端延伸到第二盖体12外侧的边缘上,在第一盖体11后侧的端面将凹槽4的槽口封闭后,形成第一端口21和第二端口22。
使第一盖体11的外径大于第二盖体12,即可形成端盖本体1外侧边缘的前部凸起、后部凹陷的结构,也便于实现对第二端口22的隐藏。
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散热通道2设置多个,呈放射状分布。
放射状分布的散热通道2均指向端盖本体1中心的轴线,使位于中心的转轴,能够将热量通过多个散热通道2快速散发,从而进一步加快热量的发散速度和热量的传递效率。
并且散热通道2数量的增加,能够进一步提高端盖本体1的表面积,提高自然散热能力。
Claims (9)
1.一种散热端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端盖本体(1),所述端盖本体(1)内设置有散热通道(2);
所述散热通道(2)沿所述端盖本体(1)的径向设置,所述散热通道(2)内端的第一端口(21)位于所述端盖本体(1)设置的轴孔(3)内壁上,所述散热通道(2)外端的第二端口(22)位于端盖本体(1)外侧的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道(2)的厚度由内向外保持不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道(2)的宽度由内向外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道(2)分为位于内侧的第一散热部(23)和位于外侧的第二散热部(24),所述第二散热部(24)两侧内壁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一散热部(23)两侧内壁之间的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道(2)向所述端盖本体(1)的后侧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口(22)后侧的边缘向内侧凹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本体(1)包括第一盖体(11)和第二盖体(12),所述第一盖体(11)和第二盖体(12)同轴连接;
所述第二盖体(12)前侧端面上设置有凹槽(4),所述第一盖体(11)后侧端面贴合在第二盖体(12)前侧端面上,用以将凹槽(4)的槽口封闭构成所述散热通道(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4)内端延伸到第二盖体(12)中心的轴孔(3),所述凹槽(4)外端延伸到第二盖体(12)外侧的边缘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散热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道(2)设置多个,呈放射状分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972390.7U CN209982234U (zh) | 2019-06-26 | 2019-06-26 | 散热端盖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972390.7U CN209982234U (zh) | 2019-06-26 | 2019-06-26 | 散热端盖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982234U true CN209982234U (zh) | 2020-01-21 |
Family
ID=69266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972390.7U Active CN209982234U (zh) | 2019-06-26 | 2019-06-26 | 散热端盖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982234U (zh) |
-
2019
- 2019-06-26 CN CN201920972390.7U patent/CN20998223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ITMI971842A1 (it) | Dissipatore di calore | |
CN111927942B (zh) | 一种液冷散热结构和变速箱壳体 | |
CN211508791U (zh) | 一种电机机壳及其应用的电机 | |
CN209982234U (zh) | 散热端盖 | |
CN210579876U (zh) | 变频一体机风冷装置 | |
CN218644531U (zh) | 风机和通信设备 | |
CN218384501U (zh) | 一种大数据信息存储设备 | |
CN209730964U (zh) | 一种数控机床高速电机主轴散热装置 | |
CN211956368U (zh) | 一种计算机水冷散热装置 | |
CN212225370U (zh) | 带散热槽的硅油风扇离合器 | |
CN114530305A (zh) | 一种矿用变压器冷却散热系统 | |
CN204316233U (zh) | 具有风冷系统的电机 | |
CN106230173A (zh) | 一种电机的水冷方法 | |
CN214661499U (zh) | 一种具有降温系统的轴承 | |
CN211474693U (zh) | 一种高散热型的双螺杆泵驱动端轴承座 | |
CN215333999U (zh) |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轴承组件 | |
CN215861366U (zh) | 一种润滑油冷却装置 | |
CN211009646U (zh) | 一种用于并联液力缓速器的反冲轮定轮 | |
CN221978686U (zh) | 一种高速鼓风机专用永磁同步电机定转子结构 | |
CN209088725U (zh) | 一种新的电机散热结构 | |
CN212182307U (zh) | 旋转式肋片cpu散热器 | |
CN219981381U (zh) | 一种多通道射流液冷板 | |
CN209787679U (zh) | 散热结构及电机控制器 | |
CN217884283U (zh) | 一种电机控制器功率模块的散热结构和驱动总成 | |
CN220673569U (zh) | 一种风冷式电机壳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No. 3138, Shiji Avenue, Huangdao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Qingdao zhonggate Electr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6400 Century Avenue, Huangdao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No. 662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CCS VFD MOTOR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