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81735U - 一种新型航空器固态配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航空器固态配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81735U
CN209981735U CN201921220396.5U CN201921220396U CN209981735U CN 209981735 U CN209981735 U CN 209981735U CN 201921220396 U CN201921220396 U CN 201921220396U CN 209981735 U CN209981735 U CN 2099817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filter screen
outer shell
hole
power distrib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2039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继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East Qi Aeronaut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East Qi Aeronaut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East Qi Aeronaut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East Qi Aeronaut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2039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817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817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817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航空器固态配电装置,包括外壳体、通气孔和壳盖,所述外壳体的左右两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一通线孔和第二通线孔,且第一通线孔和第二通线孔内均设置有漏网,所述通气孔设置在外壳体的底部,且通气孔的上端外围设置有安装槽,同时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一滤网,所述外壳体的上端设置有散热孔,且散热孔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通过梯形槽与外壳体的内顶端相连接,所述外壳体的上端设置有通风管,且通风管的下端与内外壳体相贯通。该新型航空器固态配电装置,设置的漏网、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可减少灰尘进入到装置内,同时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定期可以从梯形槽和安装槽内取出,对其进行清理,保证其通透性。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航空器固态配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航空器固态配电装置。
背景技术
航空器固态配电装置是一种基于固态配电技术和计算机综合控制技术的配电装置,现有的固态配电装置主要包括外壳体、处理器模块、信号调理模块、总开关、多个分开关和导电组件,总开关与分开关之间的连接导线较多,导致布线杂乱,由于分开关较多,且每个分开关控制的设备不同,不能有效的将其区分,由于配电装置散热效果差,当电负荷高峰时段,会造成其负荷重载过热,容易造成其损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航空器固态配电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总开关与分开关之间的连接导线较多,导致布线杂乱,由于分开关较多,且每个分开关控制的设备不同,不能有效的将其区分,由于配电装置散热效果差,当电负荷高峰时段,会造成其负荷重载过热,容易造成其损耗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航空器固态配电装置,包括外壳体、通气孔和壳盖,所述外壳体的左右两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一通线孔和第二通线孔,且第一通线孔和第二通线孔内均设置有漏网,所述外壳体的后侧壁设置有总开关和分开关,且分开关设置在总开关的右侧,所述总开关通过导线与导体相连接,且导体通过第一分线组贯穿第一理线板与分开关一端相连接,同时第一理线板设置在外壳体的内侧壁上,所述分开关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分线组,且第二分线组外端贯穿第二理线板,所述第二理线板设置在外壳体的内侧壁上,且第二理线板下方设置有标签板,所述通气孔设置在外壳体的底部,且通气孔的上端外围设置有安装槽,同时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一滤网,所述外壳体的上端设置有散热孔,且散热孔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通过梯形槽与外壳体的内顶端相连接,且梯形槽设置在外壳体的内顶端上,同时梯形槽设置在散热孔的外侧,所述壳盖的上端转动连接在外壳体的前侧上端,且壳盖的下端卡合连接在外壳体的前侧下端,所述外壳体的上端设置有通风管,且通风管的下端与内外壳体相贯通,所述通风管设置在散热孔的内侧,且通风管的左侧与风机相连接,所述风机设置在外壳体上端,且风机设置在散热孔的外侧,所述外壳体的内右侧壁设置有温度感应器,且温度感应器设置在第二通线孔的上方,所述外壳体的上端设置有控制器,且控制器设置在散热孔的右侧。
优选的,所述漏网设置有两个,且漏网关于外壳体中心线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理线板和第二理线板均设置为多孔状,且第一理线板和第二理线板上的孔分别与第一分线组和第二分线组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标签板等间距分布在外壳体的内侧壁上,且标签板与分开关呈现一一对应关系。
优选的,所述第二滤网通过梯形槽与外壳体的内顶端之间为滑动连接,且第二滤网的面积大于散热孔的分布面积。
优选的,所述温度感应器、风机和控制器之间为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航空器固态配电装置,
(1)第一分线板和第二分线板可以对装置内的线路进行有序分隔,避免原线路连接较多,导致布线杂乱的问题,另外设置的标签板可以记录不同分开关的信息,便于区分;
(2)设置的漏网、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可减少灰尘进入到装置内,同时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定期可以从梯形槽和安装槽内取出,对其进行清理,保证其通透性;
(3)当负载高峰时或者外界温度较高时,温度感应器传递电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风机,通风管在风机作用下向装置内部通风,加快其内部热量散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壳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滤网与外壳体之间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体,2、第一通线孔,3、第二通线孔,4、漏网,5、总开关,6、导线,7、导体,8、第一分线组,9、第一理线板,10、分开关,11、第二分线组,12、第二理线板,13、标签板,14、通气孔,15、安装槽,16、第一滤网,17、散热孔,18、第二滤网,19、梯形槽,20、壳盖,21、通风管,22、温度感应器,23、风机,24、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航空器固态配电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外壳体1的左右两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一通线孔2和第二通线孔3,且第一通线孔2和第二通线孔3内均设置有漏网4,漏网4设置有两个,且漏网4关于外壳体1中心线对称设置,漏网4可以减少灰尘通过通线孔进入到外壳体1内,外壳体1的后侧壁设置有总开关5和分开关10,且分开关10设置在总开关5的右侧,总开关5通过导线6与导体7相连接,且导体7通过第一分线组8贯穿第一理线板9与分开关10一端相连接,同时第一理线板9设置在外壳体1的内侧壁上,第一理线板9和第二理线板12均设置为多孔状,且第一理线板9和第二理线板12上的孔分别与第一分线组8和第二分线组11相对应,第一理线板9和第二理线板12可以将外壳体1内的线路有序分隔,避免其布线杂乱,分开关10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分线组11,且第二分线组11外端贯穿第二理线板12,第二理线板12设置在外壳体1的内侧壁上,且第二理线板12下方设置有标签板13,标签板13等间距分布在外壳体1的内侧壁上,且标签板13与分开关10呈现一一对应关系,标签板13可以记录信息,有效对分开关10进行区分,便于后期维护。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通气孔14设置在外壳体1的底部,且通气孔14的上端外围设置有安装槽15,同时安装槽15内设置有第一滤网16,第二滤网18通过梯形槽19与外壳体1的内顶端之间为滑动连接,且第二滤网18的面积大于散热孔17的分布面积,第二滤网18可以减少灰尘通过散热孔17进入到外壳体1内,定期可以将第二滤网18从梯形槽19中抽出对其进行清理,外壳体1的上端设置有散热孔17,且散热孔17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滤网18,第二滤网18通过梯形槽19与外壳体1的内顶端相连接,且梯形槽19设置在外壳体1的内顶端上,同时梯形槽19设置在散热孔17的外侧,壳盖20的上端转动连接在外壳体1的前侧上端,且壳盖20的下端卡合连接在外壳体1的前侧下端,外壳体1的上端设置有通风管21,且通风管21的下端与外壳体1相贯通,通风管21设置在散热孔17的内侧,且通风管21的左侧与风机23相连接,风机23设置在外壳体1上端,且风机23设置在散热孔17的外侧,外壳体1的内右侧壁设置有温度感应器22,且温度感应器22设置在第二通线孔3的上方,外壳体1的上端设置有控制器24,且控制器24设置在散热孔17的右侧,温度感应器22、风机23和控制器24之间为电性连接,当负载电荷高峰,外壳体1内温度较高时,温度感应器22传递电信号控制器24,控制器24控制风机23,通过风机23对外壳体1内通风降温。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新型航空器固态配电装置时,将电源总线通过第一通线孔2与外壳体1内部连接,将各个分开关10的第二分线组11通过第二通线孔3与外界设备连接,漏网4可以减少灰尘通过通线孔和线路间空隙进入的外壳体1内,第一理线板9和第二理线板12分别可以将第一分线组8和第二分线组11有序分隔,避免线路较多,布线杂乱,标签板13可记录信息,便于对分开关10的区分,方便后期维护分辨,散热孔17和通气孔14可以保持外壳体1内与外界连通,第一滤网16和第二滤网18可以减少灰尘通过其进入到外壳体1内,定期可以将第一滤网16从安装槽15中取出,第二滤网18从梯形槽19中取出,对其进行清理,保证其通透性,当负电荷高峰时外壳体1内温度升高,温度感应器22传递电信号控制器24,控制器24控制风机23,风机23通过通风管21向外壳体1内通风,加快热量散失,其中温度感应器的型号为WRMK-331,控制器24的型号为TC103-3A2,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新型航空器固态配电装置,包括外壳体(1)、通气孔(14)和壳盖(2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左右两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一通线孔(2)和第二通线孔(3),且第一通线孔(2)和第二通线孔(3)内均设置有漏网(4),所述外壳体(1)的后侧壁设置有总开关(5)和分开关(10),且分开关(10)设置在总开关(5)的右侧,所述总开关(5)通过导线(6)与导体(7)相连接,且导体(7)通过第一分线组(8)贯穿第一理线板(9)后与分开关(10)一端相连接,同时第一理线板(9)设置在外壳体(1)的内侧壁上,所述分开关(10)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分线组(11),且第二分线组(11)外端贯穿第二理线板(12),所述第二理线板(12)设置在外壳体(1)的内侧壁上,且第二理线板(12)下方设置有标签板(13),所述通气孔(14)设置在外壳体(1)的底部,且通气孔(14)的上端外围设置有安装槽(15),同时安装槽(15)内设置有第一滤网(16),所述外壳体(1)的上端设置有散热孔(17),且散热孔(17)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滤网(18),所述第二滤网(18)通过梯形槽(19)与外壳体(1)的内顶端相连接,且梯形槽(19)设置在外壳体(1)的内顶端上,同时梯形槽(19)设置在散热孔(17)的外侧,所述壳盖(20)的上端转动连接在外壳体(1)的前侧上端,且壳盖(20)的下端卡合连接在外壳体(1)的前侧下端,所述外壳体(1)的上端设置有通风管(21),且通风管(21)的下端与内外壳体(1)相贯通,所述通风管(21)设置在散热孔(17)的内侧,且通风管(21)的左侧与风机(23)相连接,所述风机(23)设置在外壳体(1)上端,且风机(23)设置在散热孔(17)的外侧,所述外壳体(1)的内右侧壁设置有温度感应器(22),且温度感应器(22)设置在第二通线孔(3)的上方,所述外壳体(1)的上端设置有控制器(24),且控制器(24)设置在散热孔(17)的右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航空器固态配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网(4)设置有两个,且漏网(4)关于外壳体(1)中心线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航空器固态配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理线板(9)和第二理线板(12)均设置为多孔状,且第一理线板(9)和第二理线板(12)上的孔分别与第一分线组(8)和第二分线组(11)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航空器固态配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签板(13)等间距分布在外壳体(1)的内侧壁上,且标签板(13)与分开关(10)呈现一一对应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航空器固态配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网(18)通过梯形槽(19)与外壳体(1)的内顶端之间为滑动连接,且第二滤网(18)的面积大于散热孔(17)的分布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航空器固态配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感应器(22)、风机(23)和控制器(24)之间为电性连接。
CN201921220396.5U 2019-07-30 2019-07-30 一种新型航空器固态配电装置 Active CN2099817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20396.5U CN209981735U (zh) 2019-07-30 2019-07-30 一种新型航空器固态配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20396.5U CN209981735U (zh) 2019-07-30 2019-07-30 一种新型航空器固态配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81735U true CN209981735U (zh) 2020-01-21

Family

ID=69286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20396.5U Active CN209981735U (zh) 2019-07-30 2019-07-30 一种新型航空器固态配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817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55571A (zh) 一种高散热运行稳定的低压电器设备
CN211579632U (zh) 柜式储能系统
CN103779793A (zh) 电力机车电器屏柜
CN103687411A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安装箱
CN209981735U (zh) 一种新型航空器固态配电装置
CN211320635U (zh) 一种智能分隔式低压成套开关设备
CN106410927B (zh)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充电变流器
CN209805685U (zh) 双桥臂功率单元模组
CN110071468A (zh) 一种带散热装置的防水母线槽
CN210921111U (zh) 一种智慧城市路灯控制设备
CN210350565U (zh) 一种便于安装布线的低压柜
CN210350552U (zh) 一种智能电气设备除湿装置
CN203761249U (zh) 一种紧凑型电源柜
CN206855405U (zh) 一种安全工器具柜
CN207475391U (zh) 一种控制柜
CN220139949U (zh) 一种bms系统从控设备地址分配装置
CN215733347U (zh) 具备自动温控功能的高强度母线槽
CN205811350U (zh) 一种智能电网用综合控制柜
CN218772683U (zh) 一种智能温控plc柜
CN211981199U (zh) 一种电力工程用配电柜
CN213755338U (zh) 一种防护性电气柜
CN216772334U (zh) 一体化采集控制主机
CN210744555U (zh) 通信用嵌入式电源箱
CN217159077U (zh) 一种利于散热的配电柜
CN215267263U (zh) 一种3u备电管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new type of aircraft solid-state power distribution devic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21

Pledgee: Jingdezhen branch of Postal Savings Bank of China Ltd.

Pledgor: JIANGXI DONGQI AVIATION EQUIPMENT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15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