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81072U - 一种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81072U
CN209981072U CN201920227558.1U CN201920227558U CN209981072U CN 209981072 U CN209981072 U CN 209981072U CN 201920227558 U CN201920227558 U CN 201920227558U CN 209981072 U CN209981072 U CN 2099810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tton
boss
contact surface
guide pillar
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2755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智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22755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81072U/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99250 priority patent/WO2020168687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810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810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包括基座、弹性部件、按钮、上盖和卡簧,基座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按钮的第一凹腔,第一凹腔底部中心设置有中空第一导柱,按钮底部设有第二导柱,第二导柱活动穿设在第一导柱内腔中,弹性部件套设在第一导柱外侧且两端分别抵接在第一导柱下端和第二导柱顶端;卡簧为轴对称结构,包括两个动作部和将两动作部连接起来的连接部,卡簧位于第一凹腔一侧的第二凹腔内;按钮位于卡簧上方一侧设置有与动作部相配合的凸块;动作部包括凸台,凸台一端与连接部相连,另一端向外延伸形成一凸点,相对设置的两个凸点间的距离小于凸块的最大宽度。本实用新型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具有防尘效果的发生按键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键盘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键盘上的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常用的输入设备,键盘广泛应用在计算机及其他多种终端电子产品上。传统的超薄键盘通常为一体式结构,按压时不会产生声音,使用手感欠佳,难以满足用户对键盘手感上的追求;而具有发声功能的键盘多数是依靠内置在键盘开关内的金属弹片与塑胶撞击发出声音,然而这种键盘的抗灰尘及防水功能较差,金属弹片在使用中容易出现故障,而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上述金属弹片容易受氧化、积尘的情况而失效,产品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发声按键结构复杂、易积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包括基座、弹性部件、按钮、上盖和卡簧,其中:
所述基座上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按钮的第一凹腔,所述第一凹腔底部中心设置有中空第一导柱,所述按钮底部设有第二导柱,所述第二导柱活动穿设在所述第一导柱内腔中,所述弹性部件套设在所述第一导柱外侧且两端分别抵接在所述第一导柱下端和所述第二导柱顶端;
所述卡簧为轴对称结构,包括两个大小相同、相对设置的动作部和将两所述动作部连接起来的连接部,所述第一凹腔一侧设置有第二凹腔,所述连接部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二凹腔内;
所述上盖盖合在所述基座上部,所述上盖上设有通孔,所述按钮穿过所述通孔后与所述基座可拆卸连接;
所述按钮一侧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动作部相配合的凸块,所述凸块位于所述卡簧正上方;所述动作部包括凸台,所述凸台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另一端向外延伸形成一凸点,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凸点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凸块的最大宽度;
按压所述按钮时,所述凸块相对所述凸点向下移动,使所述卡簧产生形变并向上移动至所述凸台敲击所述上盖内底部,发出声音;松开所述按钮时,所述卡簧恢复到初始形状和初始位置。
通过弹性部件,可以将按钮可拆卸的安装在基座的第一凹腔上,按压按钮时,按钮可以沿弹性部件的伸缩方向上下移动;由于按钮的侧壁上设有凸块,位于基座的第二凹腔内的卡簧位于凸块下方,当按压按钮时,凸块与卡簧的动作部相互作用,通过挤压动作部的凸点从而使该卡簧产生形变并向上移动,从而使卡簧的发生凸台对盖合在基座上的上盖进行撞击,发出声音;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有效避免积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凸台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不大于20度。
设置两个动作部相互对称设置,且动作部会在凸块的作用下产生形变并向上移动,因此设置凸台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不大于20度,以免该夹角过大时,影响凸台的发声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凸台朝向所述连接部中部的方向倾斜。
当凸块向下移动并挤压凸点时,卡簧出现形变,凸台受形变的影响其朝向连接部中部的一侧会朝向上盖方向变形,同时卡簧向上移动,从而使卡簧撞击上盖内底面发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动作部还包括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所述凸点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相交处。
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凸块的截面形状为菱形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凸块上部的第一侧面和位于所述凸块下部的第二侧面,在所述按钮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配合,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配合。
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凸块能够方便的相对于凸点上下移动而不会被卡住,在提高该按键结构耐用性的同时能进一步对凸块的移动路径进行限定,避免凸块出现左右晃动的情况,提高使用手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动作部还包括限制面,所述限制面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面上方。
由于该限制面位于第一接触面上方,因此限制面可以将凸块限定在凸点上方的一定距离内,以免出现凸块向下移动时与动作部之间接触不畅的问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上盖内底部设置有发声柱,所述发声柱位于所述凸台上方。
凸台通过撞击发声柱实现发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基座上表面有两个导向槽,两个所述导向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导柱两侧,所述两个导向槽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按钮的宽度相同。
通过导向槽可以进一步限制该按钮仅能沿导向槽的方向移动,避免出现按钮上下移动时左右晃动的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该按键结构在使用时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基座的外侧壁上设有卡块,所述上盖上设有与所述卡块相互配合的卡口,所述上盖和所述基座通过所述卡块和所述卡口可拆卸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该按键结构还包括用于实现信号输出的导通装置;所述导通装置包括光敏件、发光件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遮挡板;
或,所述导通装置包括相互配合设置的动触片和静触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菱形结构为设有圆弧倒角的菱形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菱形结构的四面为曲线形。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该结构包括基座、弹性部件、按钮、上盖和卡簧;通过设置弹性部件,可以将按钮和基座可拆卸连接起来;按钮侧壁上的凸块和卡簧相互配合,带动卡簧产生形变并向上移动,从而使位于卡簧上的凸台撞击上盖上的发声柱,从而发出声音;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有效避免积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图1D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中卡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中按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的侧视图;
图4A-图4E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在使用时的动作步骤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爆炸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爆炸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爆炸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爆炸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爆炸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第六种实施方式的爆炸图;
图11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键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
11、第一凹腔;
12、第一导柱;
13、第二凹腔;
14、导向槽;
15、卡块;
2、弹性部件;
3、按钮;
31、第二导柱;
32、凸块;
321、第一侧面;
322、第二侧面;
4、上盖;
41、通孔;
42、发声柱;
43、卡口;
5、卡簧;
51、动作部;
511、凸台;
512、凸点;
513、第一接触面;
514、第二接触面;
515、限制面;
52、连接部;
6、导通装置;
61、遮挡板;
62、动触片;
63、静触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附图1A-图1D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中卡簧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卡簧可以有多种结构,但是必须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动作部以及将两个动作部连接起来的连接部,其中动作部包括凸台、第一接触面、凸点和第二接触面,连接部为U形或类似U形的结构,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相连形成一个拐角结构,凸点位于该结构的拐角处,相对的两个凸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相对的两个凸台之间的距离;另外,如图1A所示,第一接触面上还设置有限制面。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中按钮的结构示意图;该按钮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导柱,按钮的一个侧壁上设置有凸块,该凸块的截面为菱形结构,且该菱形结构的四个边均由弧线组成,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另外,按钮上与设置有凸块的侧面相邻的两个侧面上设有与导向槽相配合的导块,该导块可以沿导向槽上下滑动移动。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的侧视图;当上盖盖合在基座上时,按钮上端穿过位于上盖顶部的通孔伸出,此时按钮通过第一导柱与基座可拆卸连接,弹性部件套设在第一导柱外侧,此时按钮上的凸块受卡簧限制面的作用与卡簧可拆卸连接;上盖内侧面设置有发声柱,该发声柱位于凸台上方。
附图4A-图4E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在使用时的动作步骤图;包括4A-4E五种不同的动作状态,当该发声按键结构处于静止状态时,如图4A所示,此时卡簧受重力影响,连接部底面贴在基座上,当按钮受力下压时,如图4B所示,此时按钮的凸块将卡簧上相对设置的两个凸点顶开,随后按钮继续下行,如图4C所示,按钮瞬间下滑,卡簧在自身回力作用下瞬间上升,直至凸台撞击到上盖的发声柱为止,此时该按键结构发声,同时该按键结构的导通功能被触发;当施加在按钮上的向下力被移除时,如图4D所示,此时按钮受弹性部件的反作用力回程,此时按钮上的凸块再次将卡簧上的两个凸点顶开,接下来如图4E所示,凸块将凸点顶开后,继续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上升,卡簧在自身回力的作用下瞬间弹回,卡簧连接部的下底面瞬间撞回基座撞击面的同时再次发声,卡簧恢复至初始形状,该按键结构的导通功能断开。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爆炸图;该按键为光轴按键,选用图1A中的卡簧,其中上盖和基座盖合后的厚度约为 11mm。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爆炸图;该按键的结构与图5相比,对上盖、基座和按钮的厚度进行了适当的调节,同时选用了图1C中的卡簧,上盖和基座盖合后的厚度约为8mm。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爆炸图;与图5相比,该按键结构对上盖、基座和按钮厚度进行微调,同时选用了图1D 中的卡簧,上盖和基座盖合后的厚度约为5.5mm。
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爆炸图;该按键为机械轴结构,选用图1B中的卡簧,其中上盖和基座盖合后的厚度为 11mm。
附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爆炸图;与图8相比,该按键对上盖、基座和按钮的厚度进行了调节,同时选用了图1C 中的卡簧,上盖和基座盖合后的厚度约为8mm。
附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第六种实施方式的爆炸图;与图8相比,该按键结构对上盖、基座和按钮厚度进行微调,同时选用了图1D 中的卡簧,上盖和基座盖合后的厚度约为5.5mm。
附图11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键盘的结构示意图,上述发声按键依次排列在键盘相应的电路板上,构成一个完整的键盘。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该按键结构包括基座1、弹性部件2、按钮3、上盖4和卡簧5,其中:基座1上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按钮3的第一凹腔11,第一凹腔11底部中心设置有中空第一导柱12,按钮3底部设有第二导柱31,第二导柱31活动穿设在第一导柱12内腔中,弹性部件2套设在第一导柱12外侧且两端分别抵接在第一导柱12下端和第二导柱31顶端;卡簧5的形状如图1所示,为轴对称结构,包括两个大小相同、相对设置的动作部51和将两动作部51连接起来的连接部52,第一凹腔11一侧设置有第二凹腔13,卡簧5放置在第二凹腔13内,从而使卡簧5与基座1可拆卸连接,在放置时设置连接部52底面保持水平插入第二凹腔13内;上盖4 盖合在基座1上部,上盖4上设有通孔41,按钮3穿过通孔41后与基座1可拆卸连接;按钮3一侧设置有用于与动作部51相配合的凸块32,凸块32位于卡簧5正上方;动作部51包括凸台511,凸台511一端与连接部52相连,另一端向外延伸形成一凸点512,相对设置的两个凸点512间的距离小于凸块32 的最大宽度;按压按钮3时,凸块32相对凸点512向下移动,使卡簧5产生形变并向上移动至凸台511敲击上盖4内底部,发出声音;松开按钮3时,卡簧 5恢复到初始形状和初始位置。
通过弹性部件2,可以将按钮3可拆卸的安装在基座1的第一凹腔11上,按压按钮3时,按钮3可以沿弹性部件2的伸缩方向上下移动;由于按钮3的侧壁上设有凸块32,位于基座1的第二凹腔13内的卡簧5位于凸块32下方,当按压按钮3时,凸块32与卡簧5的动作部51相互作用,通过挤压动作部51 的凸点512从而使该卡簧5产生形变并向上移动,从而使卡簧5的发生凸台对盖合在基座1上的上盖4进行撞击,发出声音;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卡簧5能够自由活动,抗灰尘及液体物质的效果较好。该按键结构主要用作电脑键盘按键设计。
具体的,卡簧5的连接部52为U形结构,连接部52的两端垂直向上与凸台511相连。
具体的,连接部52的底面两侧设置有倾斜的支撑腿。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凸台511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不大于20度。
设置两个动作部51相互对称设置,且动作部51会在凸块32的作用下产生形变并向上移动,因此设置凸台511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不大于20度,以免该夹角过大影响凸台511的发声效果。
另外,该凸台511由金属材料制成,以保证卡簧5的发生效果和使用寿命。
具体的,该凸台511的材质为不锈钢或铜类。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凸台511朝向连接部52中部的方向倾斜。
当凸块32向下移动并挤压凸点512时,卡簧5出现形变,凸台511受形变的影响其朝向连接部52中部的一侧会朝向上盖4方向变形,同时卡簧5向上移动,从而使卡簧5撞击上盖4内底面发声。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动作部51还包括第一接触面513和第二接触面514,凸点512位于第一接触面513和第二接触面514相交处。
第一接触面513和第二接触面514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该卡簧5由条形件经弯折制成。
具体的,该条形件依次弯折从而使凸台511、第二接触面514、凸点512 和第一接触面513按上述顺序依次排列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动作部51, U形结构的连接部将两个动作部52连接起来,从而形成卡簧的轴对称结构,如图1A-1B所示。
具体的,该条形件在弯折时形成一个形似“,”的动作部,从而使凸台511、第一接触面513、凸点512和第二接触面513按上述顺序依次排列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动作部51,U形结构的连接部将两个动作部52连接起来,从而形成卡簧的轴对称结构,如图1C-1D所示。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凸块32的截面形状为菱形结构,包括位于凸块32 上部的第一侧面321和位于凸块32下部的第二侧面322,在按钮3上下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接触面513与第二侧面322相配合,第二接触面514与第一侧面 321相配合。
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凸块32能够方便的相对于凸点512上下移动而不会被卡住,在提高该按键结构耐用性的同时能进一步对凸块32的移动路径进行限定,避免凸块32出现左右晃动的情况,提高使用手感。
由于凸块32为菱形结构,因此第一接触面513和第二接触面514之间的夹角不大于凸块32的第一侧面321和第二侧面322之间的夹角。
具体的,第一接触面513和第二接触面514之间的夹角与凸块32的第一侧面321和第二侧面322之间的夹角大小相同。
当凸块32恰好位于卡簧5上时,第一接触面513与第二侧面322相互贴合,当凸块32经凸点512下移至卡簧5内时,第二接触面514与第一侧面321相贴合,随后分开。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动作部51还包括限制面515,限制面515位于第一接触面513上方。
由于该限制面515位于第一接触面513上方,因此限制面515可以将凸块 32限定在凸点512上方的一定距离内,以免出现凸块32向下移动时与动作部 51之间接触不畅的问题,同时也能避免凸块32在弹性部件2的作用下回弹过多、位移过大,影响使用效果。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上盖4内底部设置有发声柱42,发声柱42位于凸台511上方。当凸台511受凸块32作用产生形变并向上移动时,凸台511撞击发声柱42实现发声。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基座1上表面有两个导向槽14,两个导向槽14分别位于第一导柱12两侧,两个导向槽14之间的距离与按钮3的宽度相同。
具体的,如图2所示,按钮3两侧设置有导块,该导块与导向槽14相互作用,从而限制了该按钮3仅能沿导向槽14的长度方向移动,导块的宽度与导向槽14内侧壁的宽度相同。
具体的,该导向槽14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导柱12的长度方向相同。
通过导向槽14可以进一步限制该按钮3仅能沿导向槽14的方向移动,避免按钮3上下移动时出现左右晃动的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该按键结构在使用时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具体的,该导向槽14位于第一凹腔11的两侧,且不位于第一凹腔11和第二凹腔13之间。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基座1的外侧壁上设有卡块15,上盖4上设有与卡块15相互配合的卡口43,上盖4和基座1通过卡块15和卡口43可拆卸连接。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该按键结构还包括用于实现信号输出的导通装置6;导通装置6包括光敏件、发光件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遮挡板61。如图5-7所示,遮挡板61在按钮3的按压过程中间隔性的对发光件发出的光进行遮挡,从而通过光敏件处收到的光信号来控制该按键的导通功能通断。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弹性部件2为弹簧。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菱形结构为设有圆弧倒角的菱形结构。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菱形结构的四面为曲线形,该凸块32的第一侧面 321、第二侧面322及其相交处的线条也均为曲线,从而便于凸块32相对于卡簧5的两个凸点512上下移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如图8-10所示,该按键结构上的导通装置6包括相互配合设置的动触片62和静触片63。
该发声按键使用时的动作步骤如图4所示,包括4A-4E五种不同的动作状态,当该发声按键结构处于静止状态时,如图4A所示,此时卡簧5受重力影响,连接部52底面贴在基座1上,当按钮3受力下压时,如图4B所示,此时按钮3的凸块32将卡簧5上相对设置的两个凸点512顶开,随后按钮3继续下行,如图4C所示,此时按钮3瞬间下滑,卡簧5在自身回力作用下瞬间上升,直至凸台511撞击到上盖4的发声柱42为止,此时该按键结构发声,同时该按键结构的导通功能被触发;当施加在按钮上的向下力被移除时,按钮3的动作状态如图4D所示,按钮3受弹性部件2的反作用力回程,此时按钮3上的凸块32再次将卡簧5上的两个凸点512顶开,接下来如图4E所示,凸块32将凸点512顶开后,继续在弹性部件2的作用下上升,卡簧5在自身回力的作用下瞬间弹回,卡簧5连接部52的下底面瞬间撞回基座1撞击面的同时再次发声,该撞击面为基座1上第二凹腔13的上表面,卡簧5恢复至初始形状,该按键结构的导通功能断开。
当按压该发声按键时,卡簧5始终处于抖动状态运动。
该发声按键主要用于电脑键盘上,如图11所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弹性部件、按钮、上盖和卡簧,其中:
所述基座上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按钮的第一凹腔,所述第一凹腔底部中心设置有中空第一导柱,所述按钮底部设有第二导柱,所述第二导柱活动穿设在所述第一导柱内腔中,所述弹性部件套设在所述第一导柱外侧且两端分别抵接在所述第一导柱下端和所述第二导柱顶端;
所述卡簧为由条形件弯折而成的轴对称结构,包括两个大小相同、相对设置的动作部和将两所述动作部连接起来的连接部,所述第一凹腔一侧设置有第二凹腔,所述连接部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二凹腔内;
所述上盖盖合在所述基座上部,所述上盖上设有通孔,所述按钮穿过所述通孔后与所述基座可拆卸连接;
所述按钮位于卡簧上方一侧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动作部相配合的凸块,所述动作部包括凸台,所述凸台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另一端向外延伸形成一凸点,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凸点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凸块的最大宽度;
所述动作部还包括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所述凸点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相交处;
所述条形件依次弯折从而使所述凸台、所述第二接触面、所述凸点和所述第一接触面依次排列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所述动作部;或者,所述凸台、所述第一接触面、所述凸点和所述第二接触面依次排列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所述动作部;
按压所述按钮时,所述凸块相对所述凸点向下移动,使所述卡簧产生形变并向上移动至所述凸台敲击所述上盖内底部,发出声音;松开所述按钮时,所述卡簧恢复到初始形状和初始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不大于2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的截面形状为菱形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凸块上部的第一侧面和位于所述凸块下部的第二侧面,在所述按钮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配合,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作部还包括限制面,所述限制面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面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内底部设置有发声柱,所述发声柱位于所述凸台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表面有两个导向槽,两个所述导向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导柱两侧,所述两个导向槽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按钮的宽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实现信号输出的导通装置;
所述导通装置包括光敏件、发光件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遮挡板;
或,所述导通装置包括相互配合设置的动触片和静触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菱形结构的四面为曲线形。
CN201920227558.1U 2019-02-21 2019-02-21 一种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 Active CN2099810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27558.1U CN209981072U (zh) 2019-02-21 2019-02-21 一种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
PCT/CN2019/099250 WO2020168687A1 (zh) 2019-02-21 2019-08-05 一种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27558.1U CN209981072U (zh) 2019-02-21 2019-02-21 一种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81072U true CN209981072U (zh) 2020-01-21

Family

ID=69253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27558.1U Active CN209981072U (zh) 2019-02-21 2019-02-21 一种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810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50987B2 (en) Press sound producing keyboard switch
WO2016138803A1 (zh) 薄型手提电脑机械键盘
WO2016107547A1 (zh) 一种具有良好手感的开关
TW201737280A (zh) 按鍵結構
CN205542520U (zh) 按键结构
CN106504928B (zh) 一种使薄型键盘具有击打声音的弹性件
CN204424128U (zh) 空心轴开关和空心轴键盘
US10720288B2 (en) Keyboard device
TWI615870B (zh) 按鍵結構
CN107393758B (zh) 一种无凸起按挚的薄型开关
TW201916082A (zh) 按鍵結構
CN108305806B (zh) 按键及其按键开关
CN209981072U (zh) 一种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
CN210609114U (zh) 反射光轴键盘
KR100611001B1 (ko) 누름 및 슬라이딩 스위칭 동작이 가능한 사이드 키를가지는 이동 통신 단말기
CN209981069U (zh) 可平衡下压的发声键盘开关
CN210429628U (zh) 具有连体对管结构的开关及带有该开关的键盘
CN212967466U (zh) 一种按键及交互平板
WO2020168687A1 (zh) 一种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
CN109801804B (zh) 一种可更换手感的机械键盘轴体
CN106531521A (zh) 一种键帽带有触点部的薄型键盘
CN206471258U (zh) 一种使薄型键盘具有击打声音的弹性件
CN219836102U (zh) 一种游戏手柄
CN220358003U (zh) 一种圆形按柄键盘开关
CN216818171U (zh) 弹性段落轴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