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78687U - 一种谷电蓄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谷电蓄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78687U
CN209978687U CN201920684352.1U CN201920684352U CN209978687U CN 209978687 U CN209978687 U CN 209978687U CN 201920684352 U CN201920684352 U CN 201920684352U CN 209978687 U CN209978687 U CN 2099786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azeotrope
heat
valley
storag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8435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智勇
曾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neso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neso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neso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neso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8435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78687U/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30953 priority patent/WO2020228355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786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786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0/00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 F28D20/02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using latent hea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7/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apparatu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谷电蓄热装置。本实用新型中谷电期间开关阀能够使循环换热回路被断开,通过电开关控制制热组件工作,第一换热器将会不断地使液态的共沸物汽化形成气态的共沸物并存储在储能罐中;而且峰电期间开关阀能够使循环换热回路被连通,实现直接使用气态的共沸物对流经外部换热器的介质进行加热,大大地提高了谷电期间电能的利用率;而且气态的共沸物在与流经外部换热器的介质进行换热后形成的液态共沸物返回第一换热器,实现共沸物的循环利用;本实用新型还采用恒沸点小于100℃的共沸物,汽化潜热高,提高了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谷电蓄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谷电蓄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用电有高峰期和低峰期,即将用电划分为低峰期的谷电和高峰期的峰电,谷电指的是8:00-22:00之间的用电,通常峰电期间的用电量较大,在谷电期间发电厂生产的电能利用率较低,导致许多电能被浪费。
目前通常采用热泵系统或者电加热结构对水进行加热的方式将谷电转换为热能,以待峰电期间使用,实现对谷电的储蓄。但是该种方式存在利用谷电时的换热效率较低的问题。
因此,急需一种谷电蓄热装置,以提高利用谷电时的换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谷电蓄热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利用谷电时存在的换热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谷电蓄热装置,包括:
储能罐,用于存储气态的共沸物以对流经外部换热器的介质加热;
第一换热器,其内有液态的共沸物,所述储能罐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通,所述共沸物的恒沸点小于100℃,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储能罐和所述外部换热器形成循环换热回路;
制热组件,用于对所述第一换热器内的共沸物进行加热使其变为气态;
电开关,所述电开关能够控制所述制热组件在谷电期间工作且在峰电期间停止工作;
开关阀门,设于所述储能罐和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所述开关阀门能够控制所述循环换热回路在谷电期间断开以将气态的共沸物存储于储能罐中,且能够控制所述循环换热回路在峰电期间连通以使气态的共沸物对流经所述外部换热器的介质加热。
作为上述谷电蓄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共沸物为三元共沸物。
作为上述谷电蓄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共沸物为二元共沸物。
作为上述谷电蓄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制热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节流阀、第二换热器和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设于所述节流阀和所述压缩机之间,所述节流阀、第二换热器、压缩机和所述第一换热器形成第一热泵。
作为上述谷电蓄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制热组件与所述外部换热器连通形成第二热泵;所述谷电蓄热装置还包括:
开关阀组件,所述开关阀组件能够选择性地以互锁方式控制所述第一热泵的循环回路连通或所述第二热泵的循环回路连通。
作为上述谷电蓄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开关阀组件包括:
第一控制阀组,设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一控制阀组能够控制所述压缩机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换热器或所述外部换热器连通。
作为上述谷电蓄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控制阀组为两位三通换向阀。
作为上述谷电蓄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开关阀组件包括:
第二控制阀组,设于所述节流阀和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二控制阀组能够控制所述节流阀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换热器或所述外部换热器连通。
作为上述谷电蓄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控制阀组为两位三通换向阀。
作为上述谷电蓄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制热组件还包括四通换向阀,所述四通换向阀能够选择性地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一换热器连通或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谷电蓄热装置,谷电期间开关阀门能够使循环换热回路被断开,通过电开关控制制热组件工作,第一换热器将会不断地使液态的共沸物汽化形成气态的共沸物并存储于储能罐中;峰电期间开关阀门能够使循环换热回路被连通,能够直接使用储能罐内气态的共沸物对流经外部换热器的介质进行加热,大大地提高了谷电期间电能的利用率,降低峰电期间的用电压力;而且气态的共沸物在与流经外部换热器的介质进行换热后形成的液态共沸物返回第一换热器,实现共沸物的循环利用;本实用新型还采用恒沸点小于100℃的共沸物,汽化潜热高,提高了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谷电蓄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谷电蓄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谷电蓄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换热器;2、节流阀;3、第二换热器;4、压缩机;5、储能罐;6、外部换热器;7、开关阀门;
81、第一两位三通换向阀;82、第二两位三通换向阀;83、开关阀;
9、四通换向阀;
101、第一换热通道;102、第二换热通道;103、第三换热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谷电蓄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谷电蓄热装置,包括储能罐5、第一换热器1、外部换热器6、开关阀门7、制热组件和电开关,其中制热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节流阀2、第二换热器3和压缩机4,第一换热器1设于节流阀2和压缩机4之间,节流阀2、第二换热器3、压缩机4和第一换热器1形成第一热泵。
储能罐5用于存储气态的共沸物以对流经外部换热器6的介质进行加热,第一换热器1内有液态的共沸物,储能罐5、外部换热器6和第一换热器1形成循环换热回路,第一热泵工作的过程中,在第一换热器1作为冷凝器时,第一换热器1放热以对其内的液态共沸物加热,使液态的共沸物变化气态的共沸物,并存储于储能罐5中。
由于谷电期间发电厂生产的电能利用率较低,导致许多电能被浪费。为此,通过电开关控制制热组件在谷电期间工作且在峰电期间停止工作,并在储能罐5和第一换热器1之间设置开关阀门7,开关阀门7能够控制循环换热回路在谷电期间断开以将气态的共沸物存储于储能罐5中,且能够控制循环换热回路在峰电期间连通以利用储能罐5内储存的气态共沸物对流经外部换热器6的介质加热,气态共沸物在与流经外部换热器6的介质进行换热后形成的液态共沸物返回第一换热器1。
具体地,谷电期间开关阀门7使循环换热回路断开,通过电开关控制压缩机4工作,以使第一热泵工作,第一换热器1将会不断地使液态的共沸物汽化形成气态的共沸物并存储在储能罐5中;峰电期间开关阀门7使循环换热回路连通,能够直接使用储能罐5内存储的气态共沸物对流经外部换热器6的介质进行加热,大大地提高了谷电期间电能的利用率;而且气态共沸物在与流经外部换热器6的介质进行换热后形成的液态共沸物返回第一换热器1。
本实施例中共沸物为三元共沸物,具体地为环己烷、乙醇和水形成三元共沸物,在常压下,水在100℃下的蒸发焓为2257kJ/kg左右,乙醇在其沸点温度的蒸发焓为846kJ/kg,环己烷在其沸点温度的蒸发焓为355kJ/kg。环己烷、乙醇和水形成的三元共沸物的质量组分为环己烷76%,乙醇17%,水7%,该三元共沸物的恒沸点为62.1℃,该三元共沸物的蒸发焓为571kJ/kg。
其他实施例中,还可采用苯、乙醇和水形成的三元共沸物,在常压下,苯在其沸点温度的蒸发焓为394kJ/kg,该三元共沸物的质量组分为苯76%,乙醇19%,水5%,该三元共沸物的蒸发焓为567kJ/kg。
本实施例采用恒沸点小于100℃的共沸物,使得共沸物的蒸发焓降低,汽化潜热高,提高了换热效率。
其他实施例中,共沸物可以采用为二元共沸物,具体可以采用苯、环己烷、乙醇和水中的任意两种形成的共沸物,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采用苯、环己烷、乙醇和水中至少三种形成的共沸物。苯、环己烷、乙醇在工业中价格低廉,因此不会增加该谷电蓄热装置的运行成本。
本实施例中,制热组件与外部换热器6连通形成第二热泵;谷电蓄热装置还包括开关阀组件,开关阀组件能够选择性地以互锁方式控制第一热泵的循环回路或第二热泵的循环回路连通。在不使用共沸物进行换热时,可以单独采用第二热泵对流经外部换热器6的介质进行换热。
具体地,开关阀组件包括第一控制阀组,设于压缩机4和第一换热器1之间,第一控制阀组能够控制压缩机4选择性地与第一换热器1或外部换热器6连通。
上述开关阀组件还包括第二控制阀组,设于节流阀2和第一换热器1之间,第二控制阀组能够控制节流阀2选择性地与第一换热器1或外部换热器6连通。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控制阀组和第二控制阀组,能够使第一热泵的循环回路连通或第二热泵的循环回路连通,而且在第一热泵工作时,不会存在有换热介质流向外部换热器6,在第二热泵工作时,不会存在有换热介质流向第一换热器1,提高换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阀组和第二控制阀组均为两位三通换向阀,其中第一控制阀组为第一两位三通换向阀81,第二控制阀组为第二两位三通换向阀82,而且两个两位三通换向阀均为电磁阀。
为了避免共沸物与第二热泵的制冷剂混合,本实施例中外部换热器6设有三个换热通道,分别是第一换热通道101、第二换热通道102和第三换热通道103,其中第一换热通道101用于通入第二热泵系统的换热介质,第二换热通道102用于通入待加热的介质,第三换热通道103用于通入气态的共沸物。
第一换热通道101、第二换热通道102和第三换热通道103可以采用套设的方式,如由内到外依次是第一换热通道101、第二换热通道102和第三换热通道103,也可以采用由内到外依次是第三换热通道103、第二换热通道102和第一换热通道101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平铺的方式,将第二换热通道102设于第一换热通道101和第三换热通道103之间。
值得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制热组件还可以采用电加热器,利用谷电通过电加热器对第一换热器1内的液态共沸物进行加热,相应地也就不存在第二热泵。采用电加热器的上述谷电蓄热装置也能够提高对谷电的利用率,但换热效率相比于采用热泵有所降低,采用第一热泵和第二热泵的谷电蓄热装置的换热效率是采用电加热的谷电蓄热装置的3.5倍以上。其中电加热器可以采用电阻丝加热、电磁加热、电热膜加热等,电加热的方式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叙。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开关阀组件的结构不同,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阀组为两个开关阀83,第二控制阀组也为两个开关阀83,四个开关阀83均为电磁开关阀。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第一控制阀组和第二控制阀组中的其中一个为两位三通换向阀,另一个采用两个开关阀。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一的区别在于,如图3所示,制热组件还包括四通换向阀9,四通换向阀9能够选择性地控制压缩机4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第二换热器3和第一换热器1连通或与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3连通。通过第一换热阀组和第二换热阀组使第二热泵处于连通状态,再通过四通换向阀9使第二热泵不仅可以实现制热,还可以实现制冷。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Claims (10)

1.一种谷电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能罐(5),用于存储气态的共沸物以对流经外部换热器(6)的介质加热;
第一换热器(1),其内有液态的共沸物,所述储能罐(5)与所述第一换热器(1)连通,所述共沸物的恒沸点小于100℃,所述第一换热器(1)、所述储能罐(5)和所述外部换热器(6)形成循环换热回路;
制热组件,用于对所述第一换热器(1)内的共沸物进行加热使其变为气态;
电开关,所述电开关能够控制所述制热组件在谷电期间工作且在峰电期间停止工作;
开关阀门(7),设于所述储能罐(5)和所述第一换热器(1)之间,所述开关阀门(7)能够控制所述循环换热回路在谷电期间断开以将气态的共沸物存储于所述储能罐(5)中,且能够控制所述循环换热回路在峰电期间连通以使气态的共沸物对流经所述外部换热器(6)的介质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谷电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沸物为三元共沸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谷电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沸物为二元共沸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谷电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节流阀(2)、第二换热器(3)和压缩机(4),所述第一换热器(1)设于所述节流阀(2)和所述压缩机(4)之间,所述节流阀(2)、第二换热器(3)、压缩机(4)和所述第一换热器(1)形成第一热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谷电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组件与所述外部换热器(6)连通形成第二热泵;所述谷电蓄热装置还包括:
开关阀组件,所述开关阀组件能够选择性地以互锁方式控制所述第一热泵的循环回路连通或所述第二热泵的循环回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谷电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阀组件包括:
第一控制阀组,设于所述压缩机(4)和所述第一换热器(1)之间,所述第一控制阀组能够控制所述压缩机(4)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换热器(1)或所述外部换热器(6)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谷电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组为两位三通换向阀。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谷电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阀组件还包括:
第二控制阀组,设于所述节流阀(2)和所述第一换热器(1)之间,所述第二控制阀组能够控制所述节流阀(2)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换热器(1)或所述外部换热器(6)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谷电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阀组为两位三通换向阀。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谷电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组件还包括四通换向阀(9),所述四通换向阀(9)能够选择性地控制所述压缩机(4)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二换热器(3)和所述第一换热器(1)连通,或所述第一换热器(1)和所述第二换热器(3)连通。
CN201920684352.1U 2019-05-14 2019-05-14 一种谷电蓄热装置 Active CN2099786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84352.1U CN209978687U (zh) 2019-05-14 2019-05-14 一种谷电蓄热装置
PCT/CN2019/130953 WO2020228355A1 (zh) 2019-05-14 2019-12-31 谷电蓄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84352.1U CN209978687U (zh) 2019-05-14 2019-05-14 一种谷电蓄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78687U true CN209978687U (zh) 2020-01-21

Family

ID=69262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84352.1U Active CN209978687U (zh) 2019-05-14 2019-05-14 一种谷电蓄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78687U (zh)
WO (1) WO202022835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54804B1 (en) * 2009-06-18 2016-12-14 ABB Research Ltd. Energy storage system with an intermediate storage tank and method for storing thermoelectric energy
CN202126112U (zh) * 2011-05-31 2012-01-25 青岛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压缩式混合动力制冷设备
CN202612010U (zh) * 2012-03-27 2012-12-19 赵迪 一种太阳能蒸汽式发电设备
CN205300031U (zh) * 2016-01-15 2016-06-08 李在兴 储能型热泵
CN106369846A (zh) * 2016-08-29 2017-02-01 天津祥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相变材料储热模块的太阳能集热器
CN107270536A (zh) * 2017-07-24 2017-10-20 浙江正理生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叠式热泵
CN208779750U (zh) * 2018-08-22 2019-04-23 爱能森(深圳)高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储能融霜功能的热泵机组
CN208779753U (zh) * 2018-08-22 2019-04-23 爱能森(深圳)高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储能融霜功能的热泵机组
CN109654928B (zh) * 2019-01-28 2024-02-06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熔盐储热和导热油传热系统及导热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28355A1 (zh) 2020-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66819U (zh) 一种大温差热泵熔盐储能供暖系统
CN108134113A (zh) 一种可逆高温sofc热电能量智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09978687U (zh) 一种谷电蓄热装置
CN113540609B (zh) 储能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10292060U (zh) 能同时供冷供热的蓄能系统
JP2013057435A (ja) 熱供給システム
CN207472114U (zh) 一种气体与熔盐接触换热的蓄热装置
CN211781387U (zh) 一种电暖炉辅热式热泵机组
CN112676549A (zh) 压铸专用高温模温机控制系统
CN217560382U (zh) 一种工业冷却水余热与清洁能源复合利用装置
CN216281619U (zh) 换热站及热泵系统
CN217035686U (zh) 燃料电池联供系统
CN219286496U (zh) 热电耦合储能模块和热泵系统
CN206113737U (zh) 熔盐储能、换热及智能控制系统
CN213178634U (zh) 一种有效利用低谷电的相变蓄能系统
CN220817881U (zh) 热水供应装置和热水供应系统
CN218367467U (zh) 热管理水侧集成组件、热管理集成系统及电动车辆
CN219869254U (zh) 一种相变材料蓄热系统
CN219064249U (zh) 一种多热源联动热储能系统
CN217482836U (zh) 集中换热蓄热系统
CN217737659U (zh) 一种热回收式制冷、制热和供热系统
CN217763599U (zh) 供暖系统
CN217903217U (zh) 电池储能电站液冷系统和电池储能电站
CN218367326U (zh) 集成水板、热管理集成模块、热管理集成系统及电动车辆
CN217482835U (zh) 集中供热蓄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