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75075U - 一种双色调效果的经编弹性面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色调效果的经编弹性面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75075U
CN209975075U CN201920135127.2U CN201920135127U CN209975075U CN 209975075 U CN209975075 U CN 209975075U CN 201920135127 U CN201920135127 U CN 201920135127U CN 209975075 U CN209975075 U CN 2099750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warp
layer surface
fabric
knit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3512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贤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st Pacific Textile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st Pacific Textil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st Pacific Textile Ltd filed Critical Best Pacific Textile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3512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750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750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750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一种双色调效果的经编弹性面料,包括织物本体,所述织物本体为三层结构,包括上层面、中层面和下层面,上层面和下层面均为非弹性面,中层面为弹性面;所述上层面由在单针床经编机上的梳栉GB1采用第一非弹性纱线以闭口经绒结构编织并显露在织物本体正面;所述中层面由在单针床经编机上的梳栉GB3采用弹性纱线以反向闭口经平结构编织隐藏在织物本体的中间形成弹力层;所述下层面由在单针床经编机上的梳栉GB2采用第二非弹性纱线以反向开口经平结构编织并显露在织物底面。本实用新型制造方便,结构性能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双色调效果的经编弹性面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双色调效果的经编弹性面料。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不同的针织弹性织物被广泛的用做内衣、运动衣等。其中有一种2-tone效果的面料一般是通过双面针织机织造或通过贴合机把两块不同的面料贴合在一起,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很大问题,就是价格昂贵。单面机编织2-tone织物的也有,例如纬编机的丝盖丝的方式;单面经编机也有织2-tone的方式,但都有问题:不稳定,容易有条横,导致面料品质受到影响。2-tone织物即双色调织物。同时,现有的2-tone效果的面料,结构较为复杂,给制造带来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色调效果的经编弹性面料,制造方便,结构性能稳定。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色调效果的经编弹性面料,包括织物本体,所述织物本体为三层结构,包括上层面、中层面和下层面,上层面和下层面均为非弹性面,中层面为弹性面;
所述上层面由在单针床经编机上的梳栉GB1采用第一非弹性纱线以闭口经绒结构编织并显露在织物本体正面;
所述中层面由在单针床经编机上的梳栉GB3采用弹性纱线以反向闭口经平结构编织隐藏在织物本体的中间形成弹力层;
所述下层面由在单针床经编机上的梳栉GB2采用第二非弹性纱线以反向开口经平结构编织并显露在织物底面。
所述第一非弹性纱线和第二非弹性纱线为不同的非弹性纱线。
所述非弹性纱的线密度为7-75旦尼尔之间。
所述弹性纱线的线密度为15-140旦尼尔之间。
所述采用的单针床经编机的织针密度在每英寸28-50个之间。
本实用新型制造方便,结构性能稳定,通过选择不同的纱线,可以为正面和底面呈现不同的外观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双色调效果的经编弹性面料,包括织物本体,所述织物本体为三层结构,包括上层面1、中层面2和下层面3,上层面1和下层面3均为非弹性面,中层面2为弹性面。中层面的弹性力提供整个织物本体的弹性。
所述上层面由在单针床经编机上的梳栉GB1采用第一非弹性纱线以闭口经绒结构编织并显露在织物本体正面。中层面由在单针床经编机上的梳栉GB3采用弹性纱线以反向闭口经平结构编织隐藏在织物本体的中间形成弹力层。下层面由在单针床经编机上的梳栉GB2采用第二非弹性纱线以反向开口经平结构编织并显露在织物底面。各分层结构,便于制造,同时具有稳定的结构性能。通过选用不同的纱线,正面和底面会因为不同的纱线呈现双色调即2-tone的效果,组合成不同的外观。
所述第一非弹性纱线和第二非弹性纱线为不同的非弹性纱线。
所述非弹性纱的线密度为7-75旦尼尔之间。弹性纱线的线密度为15-140旦尼尔之间。采用的单针床经编机的织针密度在每英寸28-50个之间。
在具体编织时,采用如下方式 :
1、经编所用纱线整经:
1)非弹性纱的整经:
整经机机型:Karl Mayer DS 21/30 NC-2,消极式送纱。
整经温度:23℃ 整经湿度:65%
车间在上述温湿度的条件下,设置工艺参数。
2)弹性纱线的整经:
整经机机型:Karl Mayer DSE-H21/30 NC-2,积极式送纱。
整经温度:24℃ 整经湿度:78%
车间在上述温湿度的条件下,设置工艺参数。
2、织造
织造机器型号:Karl·Mayer HKS3-1 , HKS4-1,RSE4-1或其它单针床经编机。
机号范围:E28-E50
穿纱方式为满穿。
该织物使用三种不同类型的纱线:不同的非弹性纱和弹性纱
例如,GB1非弹性纱采用闭口经绒结构,显露在织物正面,GB2非弹性纱采用反向开口经平结构,显露在织物反面,GB3弹性丝,反向闭口经平结构,隐藏在织物中间提供织物需要的弹性。
3,染整
干洗(或水洗)→预定→染色→脱水→后整。
实例:
货号:KB1300297
颜色:BLACK/RED
使用机型:HKS4-1,32GG,130吋
GB1:1-0/2-3//;GB2:2-1/0-1//;GB3:1-2/1-0//。
使用原料:
GB1:CDP 30D/36F RB FDY;
GB2:T400 50D/36F SD FDY
GB3:PU 40D
穿纱方法: full
幅宽:160CM(1幅)
克重:255GSM
物理测试参数(方法LTD03,7.5lbf)
纵向开度:60%
纬向开度:75%
纵向模量(20%开度时):0.700lbf
纵向模量(40%开度时):2.500lbf
纬向模量(20%开度时):0.312lbf
纬向模量(40%开度时):1.022lbf
Recovery:length 90%,width 92%。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双色调效果的经编弹性面料,包括织物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本体为三层结构,包括上层面、中层面和下层面,上层面和下层面均为非弹性面,中层面为弹性面;
所述上层面由在单针床经编机上的梳栉GB1采用第一非弹性纱线以闭口经绒结构编织并显露在织物本体正面;
所述中层面由在单针床经编机上的梳栉GB3采用弹性纱线以反向闭口经平结构编织隐藏在织物本体的中间形成弹力层;
所述下层面由在单针床经编机上的梳栉GB2采用第二非弹性纱线以反向开口经平结构编织并显露在织物底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色调效果的经编弹性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弹性纱线和第二非弹性纱线为不同的非弹性纱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色调效果的经编弹性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弹性纱的线密度为7-75旦尼尔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色调效果的经编弹性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纱线的线密度为15-140旦尼尔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色调效果的经编弹性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的单针床经编机的织针密度在每英寸28-50个之间。
CN201920135127.2U 2019-01-26 2019-01-26 一种双色调效果的经编弹性面料 Active CN2099750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35127.2U CN209975075U (zh) 2019-01-26 2019-01-26 一种双色调效果的经编弹性面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35127.2U CN209975075U (zh) 2019-01-26 2019-01-26 一种双色调效果的经编弹性面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75075U true CN209975075U (zh) 2020-01-21

Family

ID=69252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35127.2U Active CN209975075U (zh) 2019-01-26 2019-01-26 一种双色调效果的经编弹性面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750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42697B (zh) 一种双色变色三层网布的制作方法
CN111101267B (zh) 一种单面衬纬包覆组织结构及其编织方法
CN103255570B (zh) 一种经编弹力麂皮绒织物
CN110863287A (zh) 一种超轻成形双面针织校服面料及其编织方法
CN211446082U (zh) 一种超轻成形双面针织校服面料
CN206359730U (zh) 一种具有良好回复性的经编弹性织物
CN105908355A (zh) 一种提花千鸟格弹性经编牛仔面料及其制备工艺
CN203284582U (zh) 经编弹力麂皮绒织物
CN111041696A (zh) 一种间隔纱不成圈的经编间隔织物
CN211227579U (zh) 一种多梳任意裁经编弹性织物
CN209975075U (zh) 一种双色调效果的经编弹性面料
CN110629376B (zh) 一种双层混编三明治纬编布
CN211446104U (zh) 一种经编任意裁的透气弹性网孔织物
CN110055669B (zh) 单面衬纬针织物的毛圈组织编织方法
CN211227581U (zh) 一种经编仿梭织图案弹性面料
CN110670229A (zh) 一种具有防勾丝、不含氨纶且有弹性的仿梭织经编织物
CN105525431A (zh) 双面效应弹性靛蓝经编牛仔面料及制备工艺
CN211848370U (zh) 一种间隔纱不成圈的经编间隔织物
CN218880247U (zh) 一种立体井字格循环经编织物
CN205741474U (zh) 一种透气全涤经编弹性织物
CN219363978U (zh) 单面经编针织物
CN210368161U (zh) 一种经编牛仔面料
CN210368162U (zh) 一种单组分结构的经编弹性面料
CN212051830U (zh) 一种动态变化经编弹性织物
CN215328646U (zh) 一种一面平整另一面3d提花效果的经编高弹间隔织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