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49412U - 结构件及单向透明平面发声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结构件及单向透明平面发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49412U
CN209949412U CN201921223950.5U CN201921223950U CN209949412U CN 209949412 U CN209949412 U CN 209949412U CN 201921223950 U CN201921223950 U CN 201921223950U CN 209949412 U CN209949412 U CN 2099494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late
grooves
power units
base
r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2395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贲华
路林
杭嘉濠
宋建华
徐小鸥
吴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Tiemao Glas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Tiemao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Tiemao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Tiemao Glas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2395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494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494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494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件及单向透明平面发声装置,该结构件包括:上盖板,一侧具有至少一排与多个动力单元的一端对应的第一凹槽,至少一排第一凹槽用于多个动力单元的一端的安装固定,上盖板的另一侧用于与振动介质连接;下盖板,一侧具有至少一排与多个动力单元的另一端对应的第二凹槽,至少一排第二凹槽用于多个动力单元的另一端的安装固定,下盖板的另一侧用于与基座连接;以及卡扣,与上盖板及下盖板连接,上盖板与下盖板通过卡扣固定连接;其中,各排第一凹槽为由多个第一凹槽组成,多个第一凹槽沿着上盖板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件可以将多个动力单元同时安装固定于振动介质与基座之间,有效简化了固定方式及工艺程序。

Description

结构件及单向透明平面发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声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结构件及单向透明平面发声装置。
背景技术
请参考图6,其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单向透明平面发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单向透明平面发声的装置的工作原理是,驱动电路将音频信号通过信号线路传输给动力单元,动力单元产生对应频率的振动,推动与其连接的平面透明材料振膜产生振动,从而推动空气振动产生声音。
请参考图6及图7,图7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多个动力单元安装固定于振动介质与基座之间的结构示意图。现有技术的动力单元的设置方式通常是围绕基座的黑色油墨区域设置一周,且动力单元之间的间距为相等间距,动力单元的两端通过胶黏剂粘接的方式与振动介质及基座直接粘接在一起,动力单元的电极通过焊接的方式与信号线路焊接。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动力单元的两端横截面积小,在固定时,其与振动介质接触面积过小,导致在播放音频时动力单元的振动力传导到振动介质会减弱,使得音量降低音色尖锐;
2、由于动力单元外围的铝制固定框的制约,动力单元的振动受到铝制固定框的约束使得振动力减弱,距离铝制固定框越远,其动力单元所受的约束力越小,则带动振动介质振动的幅度越大,低音部分的效果越差。此方案的单向平面发声装置在播放音频时仅仅在中音和高音部分音质效果较佳,在低音部分振动感弱,声音不浑厚,嘈杂声多,发声效果较差,不能很好地将原声色还原出来。
同时,现有技术的发声装置对于低音效果的改良方案大多针对不透明的发声装置提出的改良方法,还没有在透明的发声装置上应用,且其改良方法不能满足此种发声装置在轨道交通侧窗及汽车天窗上的应用条件。
因此,急需一种固定此种单向平面发声装置上的动力单元的结构件及单向透明平面发声装置,以提高此种发声装置的低音效果,提高播放音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结构件及单向透明平面发声装置。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结构件,用于将多个动力单元安装固定于振动介质与基座之间,其中结构件包括:
上盖板,一侧具有至少一排与多个动力单元的一端对应的第一凹槽,至少一排第一凹槽用于多个动力单元的一端的安装固定,上盖板的另一侧用于与振动介质连接;
下盖板,一侧具有至少一排与多个动力单元的另一端对应的第二凹槽,至少一排第二凹槽用于多个动力单元的另一端的安装固定,下盖板的另一侧用于与基座连接;以及
卡扣,与上盖板及下盖板连接,上盖板与下盖板通过卡扣固定连接;
其中,各排第一凹槽为由多个第一凹槽组成,多个第一凹槽沿着上盖板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各排第二凹槽为由多个第二凹槽组成,多个第二凹槽沿着下盖板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上盖板还包括:
第一固定部;
第一圆弧过渡部,一端与第一固定部的一端连接;以及
第二固定部,一端与第一圆弧过渡部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固定部与第一固定部呈垂直设置;
其中,至少一排第一凹槽设置于第一固定部、第一圆弧过渡部及第二固定部上。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一固定部、第一圆弧过渡部及第二固定部为一体式结构。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下盖板还包括:
第三固定部;
第二圆弧过渡部,一端与第三固定部的一端连接;以及
第四固定部,一端与第二圆弧过渡部的另一端连接,第三固定部与第四固定部呈垂直设置;
其中,至少一排第二凹槽设置于第三固定部、第二圆弧过渡部及第四固定部上。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三固定部、第二圆弧过渡部及第四固定部为一体式结构。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单向透明平面发声装置,其中单向透明平面发声装置包括:
基座;
固定框,一侧设置于基座上,并位于基座的边部;
振动介质,设置于固定框的另一侧,振动介质通过固定框设置于基座上;
四个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的结构件,四个结构件设置于基座的四个角落,各个结构件中的上盖板与振动介质连接,各个结构件中下盖板与基座连接,各个结构件中的上盖板与下盖板通过卡扣固定连接;
多个动力单元,一端对应安装固定于四个结构件中的上盖板上的至少一排第一凹槽内,多个动力单元的另一端对应安装固定于四个结构件中的下盖板上的至少一排第二凹槽内,多个动力单元通过四个结构件设置于振动介质与基座之间;以及
信号线路,设置于基座上,并连接于多个动力单元,信号线路用于传输信号。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基座上具有透明区域和黑色油墨区域,透明区域位于基座的中部,黑色油墨区域位于基座的四周,结构件及信号线路位于黑色油墨区域。
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至少一排第一凹槽的数量为二排,二排第一凹槽位于上盖板的内外两侧;至少一排第二凹槽的数量为二排,二排第二凹槽位于下盖板的内外两侧;多个动力单元对应设置于二排第一凹槽及二排第二凹槽内,并且多个动力单元中位于内侧的动力单元同极性并联,多个动力单元中位于外侧的动力单元同极性并联。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信号线路包括低频信号线路和中高频信号线路,低频信号线路与多个动力单元中位于内侧的动力单元连接,低频信号线路用于传输低频信号,中高频信号线路与多个动力单元中位于外侧的动力单元连接,中高频信号线路用于传输中高频信号。
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信号线路为导电银浆丝。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有:
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件可以将多个动力单元同时安装固定于振动介质与基座之间,无需对多个动力单元进行一一粘结,有效简化了固定方式及工艺程序。
2、多个动力单元与振动介质之间的接触面积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件间接地得到了增大,缓解了动力单元两端横截面与振动介质及基座之间的剪切力,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且振动力的传导通过结构件得到了增强,提高了此发声装置的音量。
3、本实用新型的单向透明平面发声装置,通过将多个动力单元布置于基座的四个角落,使得多个动力单元在带动振动介质振动时能够有效地将低音效果表现出来,增强了此种发声装置在低音部分的效果,改善了音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多个动力单元安装于结构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上盖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下盖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二实施例的结构件将多个动力单元安装固定于振动介质与基座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二实施例的单向透明平面发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现有技术的单向透明平面发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现有技术的多个动力单元安装固定于振动介质与基座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多个动力单元2安装于结构件1上的结构示意图。结构件1用于将多个动力单元2安装固定于振动介质3与基座4之间,结构件1包括上盖板101、下盖板102和卡扣103,其中:
请再次参考图1,上盖板101的一侧1011具有至少一排与多个动力单元2的一端对应的第一凹槽11,各排第一凹槽11为由多个第一凹槽11组成,多个第一凹槽11沿着上盖板101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本实施例公开的上盖板101的一侧1011上设置有至少一排第一凸起部12,至少一排第一凹槽11对应设置于至少一排凸起部12上,但并不以此为限。
至少一排第一凹槽11用于多个动力单元2的一端的安装固定,上盖板101的另一侧1012用于与振动介质3连接,其连接方式通常使用结构胶粘结,至于结构胶黏剂及其粘接点的选择,必须能传递结构应力,在设计范围内不影响其结构的完整性。
当上盖板101与振动介质3粘接在一起时,多个动力单元2的一端通过上盖板101连接于振动介质3上,由于上盖板101的另一侧1012的表面积大于多个动力单元2的一端的表面积,相当于增大了多个动力单元2与振动介质3的粘贴面积,进而相当于增加了多个动力单元2粘贴时的牢固性,避免出现由于震动而发生胶黏剂剥落的情况。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上盖板101的另一侧1012的形状与振动介质3的形状相对应,例如振动介质3的形状为平面时,上盖板101的另一侧1012的形状为平面,振动介质3的形状为曲面时,上盖板101的另一侧1012的形状为与振动介质3曲率相同的曲面,但并不以此为限。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为了对图1所示的结构件1做进一步描述,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上盖板10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上盖板101还包括第一固定部15、第一圆弧过渡部16和第二固定部17,第一圆弧过渡部16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部15的一端连接,第二固定部17的一端与第一圆弧过渡部16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固定部17与第一固定部15呈垂直设置,至少一排第一凹槽11设置于第一固定部15、第一圆弧过渡部16及第二固定部17上,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5、第一圆弧过渡部16及第二固定部17为一体式结构,但并不以此为限。
下盖板102的一侧1021具有至少一排与多个动力单元2的另一端对应的第二凹槽13,各排第二凹槽13为由多个第二凹槽13组成,多个第二凹槽13沿着下盖板102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本实施例公开的下盖板102的一侧1021上设置有至少一排第二凸起部14,至少一排第一凹槽11对应设置于至少一排第二凸起部14上,但并不以此为限。
至少一排第二凹槽13用于多个动力单元2的另一端的安装固定,下盖板102的另一侧1022用于与基座4连接,其连接方式通常使用结构胶粘结,至于结构胶黏剂及其粘接点的选择,必须能传递结构应力,在设计范围内不影响其结构的完整性。
当下盖板102与基座4粘接在一起时,多个动力单元2的另一端通过下盖板102连接于基座4上,由于下盖板102的另一侧1022的表面积大于多个动力单元2的另一端的表面积,相当于增大了多个动力单元2与基座4的粘贴面积,进而相当于增加了多个动力单元2粘贴时的牢固性,避免出现由于震动而发生胶黏剂剥落的情况。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下盖板102的另一侧1022的形状与基座4的形状相对应,例如基座4的形状为平面时,下盖板102的另一侧1022的形状为平面,基座4的形状为曲面时,下盖板102的另一侧1022的形状为与振动介质3曲率相同的曲面,但并不以此为限。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为了对图1所示的结构件1做进一步描述,请参考图3,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下盖板10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下盖板102还包括第三固定部18、第二圆弧过渡部19和第四固定部20,第二圆弧过渡部19的一端与第三固定部18的一端连接,第四固定部20的一端与第二圆弧过渡部19的另一端连接,第三固定部18与第四固定部20呈垂直设置,至少一排第二凹槽13设置于第三固定部18、第二圆弧过渡部19及第四固定部20上,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三固定部18、第二圆弧过渡部19及第四固定部20为一体式结构,但并不以此为限。
卡扣103与上盖板101及下盖板102连接,上盖板101与下盖板102通过卡扣103固定连接,进而固定多个动力单元2,实现多个动力单元2同时安装固定于振动介质3与基座4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卡扣103的结构的选择可以没有特殊要求,参照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选择即可。
请参考图4,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件1将多个动力单元2安装固定于振动介质3与基座4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固定结构1在将多个动力单元2安装于振动介质3与基座4之间时,请再次参考图1,将多个动力单元2的两端分别对应插入至少一排第一凹槽11及至少一排第二凹槽13内,使多个动力单元2位于上盖板101与下盖板102之间,并通过卡扣103将上盖板101与下盖板102固定连接,进而固定多个动力单元2,并且将固定结构1内的多个动力单元2同极性并联,以使多个动力单元2都是同一个信号线路的输入,但并不以此为限。
请再次参考图4,然后通过结构胶黏剂,将上盖板101与振动介质3及下盖板102与基座4粘结在一起,进而实现将多个动力单元2同时安装固定于振动介质3与基座4之间,无需对多个动力单元3进行一一粘结,有效简化了固定方式及工艺程序。
至于结构胶黏剂及其粘接点的选择,必须能传递结构应力,在设计范围内不影响其结构的完整性。通过结构型粘接,多个动力单元2能够通过结构件14实现更好的压电形变传导,推动振动介质3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同时,多个动力单元2通过固定结构1(上盖板101和下盖板102)与振动介质3及基座4的粘接表面积大于其直接与振动介质3及基座4粘接表面积,提高了胶黏剂的粘性,避免了动力单元2发生胶剥落的现象。
并且多个动力单元2与振动介质3之间的接触面积通过结构件1(上盖板101)间接地得到了增大,缓解了动力单元2两端横截面与振动介质3及基座4之间的剪切力,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且振动力的传导通过结构件1得到了增强,提高了发声装置的音量。
本实用新型的二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二实施例的单向透明平面发声装置5的结构示意图。单向透明平面发声装置5包括基座4、固定框6、振动介质3、四个如上述一实施例中所示的结构件1、多个动力单元2和信号线路7,其中:
请再次参考图4,基座4主要是用于为固定框6、振动介质3、结构件1、多个动力单元2和信号线路7提供刚性支撑,及阻止声音从基座4侧透出,以实现单向发声的功能,在本实施例中基座4的选择可以为轨道交通侧窗或汽车天窗,但并不以此为限。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请再次参考图5,基座4上具有透明区域41和黑色油墨区域42,透明区域41位于基座4的中部,黑色油墨区域42位于基座4的四周,但并不以此为限。
固定框6的一侧设置于基座4上,并位于基座4的边部,固定框6主要是用于振动介质3的安装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固定框6可以选择铝制固定框,但并不以此为限。
振动介质3设置于固定框6的另一侧,振动介质3通过固定框6设置于基座4上,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振动介质3的材质可以选择为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或其他适应使用环境的透明塑料,也可以选择为金属,玻璃等硬质材料,但并不以此为限。
请再次参考图5,四个结构件1设置于基座4的四个角落,优选的位于黑色油墨区域42,但并不以此为限。各个结构件1中的上盖板101与振动介质3连接,其连接方式可以是通过结构胶将上盖板101与振动介质3粘结在一起,但并不以此为限。各个结构件1中下盖板102与基座4连接,其连接方式可以是通过结构胶将上盖板101与振动介质3粘结在一起,但并不以此为限。各个结构件1中的上盖板101与下盖板102通过卡扣103固定连接。
多个动力单元2的一端对应安装固定于四个结构件1中的上盖板101上的至少一排第一凹槽11内,多个动力单元2的另一端对应安装固定于四个结构件1中的下盖板102上的至少一排第二凹槽13内,多个动力单元2通过四个结构件1设置于振动介质3与基座4之间,至于多个动力单元2的数量可以根据基座4的面积的大小进行选择。
请再次参考图5,多个动力单元2通过四个结构件1安装固定于基座4与振动介质3的四个角落,也即在基座4与振动介质3的长直边处不设置动力单元2,是于其两端设置动力单元2的,在多个动力单元2传递振动力时,长直边区域的振动介质3能够延缓振动力的传递,增强低音效果,并且,多个动力单元2通过结构件1固定于基座4与振动介质3之间,增大了动力单元2与振动介质3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强了振动力的传导,改善了音质。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至少一排第一凹槽11的数量为二排,二排第一凹槽11位于上盖板101的内外两侧;至少一排第二凹槽13的数量为二排,二排第二凹槽13位于下盖板102的内外两侧;多个动力单元2对应设置于二排第一凹槽11及二排第二凹槽13内,形成二排动力单元2,其中靠近固定框6的一排动力单元2为外圈动力单元,远离固定框6的一排动力单元2为内圈动力单元。多个动力单元2中位于内侧的动力单元2(也即内圈动力单元)同极性并联,多个动力单元2中位于外侧的动力单元2(也即外圈动力单元)同极性并联。
外圈动力单元由于靠近固定框6,使得其在带动振动介质3振动时受到一定的约束,振动的幅度减小,导致低音部分效果较差;内圈动力单元远离外围的固定框6,使得其在带动振动介质3振动时受到的约束力较小,能够提高振动的幅度,从而提高低音效果。
信号线路7设置于基座4上,并连接于多个动力单元2,信号线路7用于传输信号,本实施例公开的信号线路7为导电银浆丝,通过印刷方式设置于黑色油墨区域42,但并不以此为限。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请再次参考图5,信号线路7包括低频信号线路71和中高频信号线路72,低频信号线路71与多个动力单元2中位于内侧的动力单元2连接,在信号输入时,低频信号通过低频信号线路71传递给内侧的动力单元2。中高频信号线路72与多个动力单元2中位于外侧的动力单元2连接,在信号输入时,中高频信号通过中高频信号线路72传递给外侧的动力单元2。
在播放音频时,通过前置分频电路将音频信号分为低频信号和中高频信号,对应输入到低频信号线路71和中高频信号线路72,内圈动力单元及组成的发声系统相当于整个发声装置的低音单元,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体发声装置的音质效果。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方式,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方式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结构件,用于将多个动力单元安装固定于振动介质与基座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件包括:
上盖板,一侧具有至少一排与所述多个动力单元的一端对应的第一凹槽,所述至少一排第一凹槽用于所述多个动力单元的一端的安装固定,所述上盖板的另一侧用于与所述振动介质连接;
下盖板,一侧具有至少一排与所述多个动力单元的另一端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至少一排第二凹槽用于所述多个动力单元的另一端的安装固定,所述下盖板的另一侧用于与所述基座连接;以及
卡扣,与所述上盖板及所述下盖板连接,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通过所述卡扣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各排第一凹槽为由多个第一凹槽组成,所述多个第一凹槽沿着所述上盖板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所述各排第二凹槽为由多个第二凹槽组成,所述多个第二凹槽沿着所述下盖板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还包括:
第一固定部;
第一圆弧过渡部,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连接;以及
第二固定部,一端与所述第一圆弧过渡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呈垂直设置;
其中,所述至少一排第一凹槽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圆弧过渡部及所述第二固定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圆弧过渡部及所述第二固定部为一体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板还包括:
第三固定部;
第二圆弧过渡部,一端与所述第三固定部的一端连接;以及
第四固定部,一端与所述第二圆弧过渡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固定部与所述第四固定部呈垂直设置;
其中,所述至少一排第二凹槽设置于所述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二圆弧过渡部及所述第四固定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二圆弧过渡部及所述第四固定部为一体式结构。
6.一种单向透明平面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透明平面发声装置包括:
基座;
固定框,一侧设置于所述基座上,并位于所述基座的边部;
振动介质,设置于所述固定框的另一侧,所述振动介质通过所述固定框设置于所述基座上;
四个如上述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结构件,所述四个结构件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四个角落,所述各个结构件中的上盖板与所述振动介质连接,所述各个结构件中下盖板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各个结构件中的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通过卡扣固定连接;
多个动力单元,一端对应安装固定于所述四个结构件中的所述上盖板上的至少一排第一凹槽内,所述多个动力单元的另一端对应安装固定于所述四个结构件中的所述下盖板上的至少一排第二凹槽内,所述多个动力单元通过所述四个结构件设置于所述振动介质与所述基座之间;以及
信号线路,设置于所述基座上,并连接于所述多个动力单元,所述信号线路用于传输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向透明平面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具有透明区域和黑色油墨区域,所述透明区域位于所述基座的中部,所述黑色油墨区域位于所述基座的四周,所述结构件及所述信号线路位于所述黑色油墨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向透明平面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排第一凹槽的数量为二排,所述二排第一凹槽位于所述上盖板的内外两侧;所述至少一排第二凹槽的数量为二排,所述二排第二凹槽位于所述下盖板的内外两侧;所述多个动力单元对应设置于所述二排第一凹槽及所述二排第二凹槽内,并且所述多个动力单元中位于内侧的所述动力单元同极性并联,所述多个动力单元中位于外侧的所述动力单元同极性并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单向透明平面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线路包括低频信号线路和中高频信号线路,所述低频信号线路与所述多个动力单元中位于内侧的所述动力单元连接,所述低频信号线路用于传输低频信号,所述中高频信号线路与所述多个动力单元中位于外侧的所述动力单元连接,所述中高频信号线路用于传输中高频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向透明平面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线路为导电银浆丝。
CN201921223950.5U 2019-07-31 2019-07-31 结构件及单向透明平面发声装置 Active CN2099494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23950.5U CN209949412U (zh) 2019-07-31 2019-07-31 结构件及单向透明平面发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23950.5U CN209949412U (zh) 2019-07-31 2019-07-31 结构件及单向透明平面发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49412U true CN209949412U (zh) 2020-01-14

Family

ID=69120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23950.5U Active CN209949412U (zh) 2019-07-31 2019-07-31 结构件及单向透明平面发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4941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6078A (zh) * 2019-07-31 2019-10-22 江苏铁锚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结构件及单向透明平面发声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6078A (zh) * 2019-07-31 2019-10-22 江苏铁锚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结构件及单向透明平面发声装置
CN110366078B (zh) * 2019-07-31 2024-04-02 江苏铁锚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单向透明平面发声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90012875A (ko) 표시장치
EP1032244A2 (e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EP2541972A1 (en) Piezoelectric acoustic transducer
KR20190081727A (ko) 표시장치
CN217543603U (zh) 显示设备
CN211086905U (zh) 投影系统及投影屏幕
CN209949412U (zh) 结构件及单向透明平面发声装置
CN110366078B (zh) 单向透明平面发声装置
EP0420125A2 (en) Electroacoustic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 having a broad operating range
US10834490B2 (en) Microphone module, electronic device
JP5537321B2 (ja) 超音波送受信器
US2911484A (e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CN209627598U (zh) 单向平面发声装置及改善其音质的固定结构
CN210075570U (zh) 透明平面发声装置
CN110166861B (zh) 单向平面发声装置及改善其音质的固定结构
JP2017204661A (ja) パラメトリックスピーカ
CN115209295A (zh) 一种骨传导振动发声装置、骨传导眼镜及可穿戴设备
JP2001119793A (ja) 圧電スピーカ
CN111459336B (zh) 显示屏
JPH0136315B2 (zh)
CN218336399U (zh) 一种超薄超窄喇叭
CN215499558U (zh) 一种稳定性高的扬声器模组
KR910006208Y1 (ko) 압전형 필름 스피커
CN220711643U (zh) 一种发声装置及终端产品
CN212486775U (zh)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