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49395U - 一种音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音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949395U CN209949395U CN201920996348.9U CN201920996348U CN209949395U CN 209949395 U CN209949395 U CN 209949395U CN 201920996348 U CN201920996348 U CN 201920996348U CN 209949395 U CN209949395 U CN 2099493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und
- cavity
- box
- sound cavity
- enclos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音箱,所述音箱包括箱体、设在所述箱体内的音腔腔体、以及减震组件,所述音腔腔体通过所述减震组件与所述箱体连接,以使所述音腔腔体在所述箱体内悬浮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音箱,实现了音腔腔体与箱体之间的隔离防震的目的,有效的减少或避免了音腔腔体震音的发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音箱。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向往生活更多姿多彩。歌舞作为一种流传数千年的娱乐形式,深入各民族的生活。音箱系统中的音箱作为歌舞表演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音箱的品质也有着较高的要求。音质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作为人们衡量音箱品质好坏的一个标准。
对于音箱来说,一点微小的震动都会影响到音箱的音质,引起音箱发生声音震音,所以增强音箱的防震性能对于提高音箱的音质、防止音箱震音的发生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现有的音箱包括壳体和音腔腔体,音腔腔体安装在壳体内,通过音腔腔体内部的发声部进行发声。
然而,现有的音腔腔体在音腔腔体内发声部的作用下,音腔腔体可能会引起震动,从而引起音腔腔体震音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音箱,实现了音腔腔体与箱体之间的隔离防震的目的,有效的减少或避免了音腔腔体震音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音箱,包括箱体、设在所述箱体内的音腔腔体,还包括:减震组件,所述音腔腔体通过所述减震组件与所述箱体连接,以使所述音腔腔体在所述箱体内悬浮设置。
如上所述的一种音箱,可选的,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缓冲件,所述音腔腔体通过所述缓冲件与所述箱体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音箱,可选的,所述箱体包括壳体、以及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的盖板;
所述缓冲件至少包括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位于所述音腔腔体和所述盖板之间,所述第二缓冲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音腔腔体的底部和所述壳体之间。
如上所述的一种音箱,可选的,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定位部,音腔腔体上设有位置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对应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第二缓冲件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
如上任一所述的一种音箱,可选的,所述减震组件还包括第三缓冲件,所述第三缓冲件位于所述音腔腔体的侧方与所述壳体之间,以隔离所述音腔腔体和所述壳体。
如上所述的一种音箱,可选的,所述音腔腔体靠近所述盖板一侧的边缘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上设有多个用于装配第三缓冲件的装配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对应所述装配孔的安装柱;
所述音腔腔体装配在所述壳体内时,每个所述安装柱贯穿所述装配孔内,且所述第三缓冲件位于所述安装柱和所述装配孔的孔壁之间。
如上任一所述的一种音箱,可选的,减震组件还包括减震密封垫,所述减震密封垫围设在所述音箱内部的电源板的边缘的外侧。
如上所述的一种音箱,可选的,所述箱体的内壁设置有筋位,所述电源板的至少周向边缘部分包裹有所述减震密封垫,当所述电源板固定在所述筋位内时,所述减震密封垫位于所述电源板和所述筋位之间。
如上所述的一种音箱,可选的,所述壳体内还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筋位内,且所述限位件的端部位于所述电源板角部开设的缺口处,以对所述电源板进行限位,所述减震密封垫位于电源板和所述限位件之间。
如上所述的一种音箱,可选的,所述音箱的底部设有多个用于调节所述箱体与所述箱体放置平台之间距离和/或角度的脚垫;
所述脚垫为条形脚垫或点状脚垫,所述脚垫与所述箱体的底部可拆卸连接,且所述脚垫设有不同的厚度和倾斜角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音箱,通过将减震组件至少部分位于音腔腔体与箱体之间,以使音腔腔体在箱体内呈悬浮结构,从而将音腔腔体与箱体隔离,且通过减震组件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减少或避免由于音腔腔体内发声部的作用而引发的音腔腔体的震动,对音腔腔体起到一定的隔离防震的作用,进而有效的减少或避免了音腔腔体震音的发生。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音箱实现了音腔腔体与箱体之间的隔离防震的目的,有效的减少或避免了音腔腔体震音的发生,解决了现有的音箱可能引发音腔腔体震音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音箱的结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音腔腔体与壳体的局部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音腔腔体与壳体的局部装配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电源板与筋位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另一电源板与筋位的装配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音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另一音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箱体;
101-壳体;
102-盖板;
2-音腔腔体;
201-第二定位部;
202-凸出部;
203-装配孔;
3-缓冲件;
301-第一缓冲件;
302-第二缓冲件;
3021-盲孔;
303-第三缓冲件;
4-第一定位部;
5-安装柱;
6-电源板;
601-缺口;
7-筋位;
701-插槽;
8-限位件;
9-按键;
10-脚垫;
11-主板;
12-连接线;
14-导光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音箱的品质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对于音箱来说,一点微小的震动都会影响到音箱的音质,引起音箱发生声音震音,然而音质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作为人们衡量音箱品质好坏的一个标准。目前,现有的音箱包括壳体和音腔腔体,音腔腔体安装在壳体内,通过音腔腔体内部的发声部进行发声。然而,现有的音箱在音腔腔体内发声部的作用下,音腔腔体可能会引起震动,从而引起音腔腔体震音的发生。为了实现了音腔腔体与箱体之间的隔离防震,减少或避免了音腔腔体震音的发生,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音箱,实现了音腔腔体与箱体之间的隔离防震的目的,有效的减少或避免了音腔腔体震音的发生,解决了现有的音箱中可能引发音腔腔体震音的问题。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音箱的结构分解图。
如图1所示,音箱,包括箱体1、设在箱体1内的音腔腔体2,还包括:减震组件,减震组件音腔腔体2通过减震组件与箱体1连接,以使音腔腔体2在箱体1内悬浮设置。
其中,本实施例中,音箱可以为智能音箱,也可以为普通的音箱,即本实施例中提及的音箱包括但不仅限于智能音箱,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现有的音箱的箱体1内部设置减震组件,使音腔腔体2在箱体1内呈悬浮设置,进而实现音腔腔体2与箱体1的隔离,能够有效的减少或避免由于音腔腔体2内发声部的作用而引发的音腔腔体2的震动,对音腔腔体2起到一定的隔离防震的作用,因此,本实施例中,现有音箱的具体内部结构均为现有技术,如音腔腔体2,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进一步阐述。
其中,本实施例中,音腔腔体2在箱体1内呈悬浮设置,也就是说,音腔腔体2在箱体1内与箱体1隔离,即音腔腔体2在箱体1内与箱体1之间均存在一定的距离,或者音腔腔体2在箱体1内与箱体1不直接接触。
其中,本实施例中,减震组件可以完全设在音腔腔体2与箱体1之间,也可以局部设在音腔腔体2与箱体1之间,通过减震组件使音腔腔体2和箱体1之间隔离或者使音腔腔体2在箱体1内且与箱体1不直接接触。本实施例中,通过减震组件使音腔腔体2在箱体1内呈悬浮结构,可以采用多种实现方式。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减震组件可以设在音腔腔体2的外围,通过减震组件将音腔腔体2固定在箱体1内,减震组件也可以设在箱体1内部音腔腔体2相对应的安装腔内,通过减震组件将音腔腔体2固定在箱体1内,减震组件也可以局部设在音腔腔体2和箱体1之间,当减震组件也可以局部设在音腔腔体2和箱体1之间时,减震组件的剩余部分设在音腔腔体2内,处于音腔腔体2与箱体1的装配处,实现音腔腔体2与箱体1的隔离减震。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防震音箱,通过将减震组件至少部分位于音腔腔体2与箱体1之间,以使音腔腔体2在箱体1内呈悬浮结构,从而将音腔腔体2与箱体1隔离,且通过减震组件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减少或避免由于音腔腔体2内发声部的作用而引发的音腔腔体2的震动,对音腔腔体2起到一定的隔离防震的作用,进而有效的减少或避免了音腔腔体2震音的发生。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防震结构实现了音腔腔体2与箱体1之间的隔离防震的目的,有效的减少或避免了音腔腔体2震音的发生,解决了现有的音箱中音腔腔体2与音箱壳体101之间缺乏一定的隔离防震措施,而引发音腔腔体2震音的问题。
实施例二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音箱中音腔腔体与壳体的局部装配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音箱中另一音腔腔体与壳体的局部装配示意图。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减震组件包括缓冲件3,音腔腔体通过缓冲件3与所述箱体连接,以使所述音腔腔体在所述箱体内悬浮设置。
其中,本实施例中,缓冲件3可以为能够发生一定弹性形变的缓冲材料制备而成,如硅胶,也以为采用具有良好的缓冲、抗震性能的发泡材料或其他材料制备而成,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简称EVA),即本实施例中,缓冲件3的材料包括但不仅限于硅胶和EVA,本实施例中,只需保证在制备缓冲件3的材料能够具有一定的缓冲和/或抗震性能即可,本实施例中对于缓冲件3的材料并不做进一步限定。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箱体1包括壳体101、以及与壳体101可拆卸连接的盖板102;
缓冲件3包括第一缓冲件301和第二缓冲件302,第一缓冲件301位于音腔腔体2和盖板102之间,第二缓冲件302至少部分位于音腔腔体2的底部和壳体101之间。
其中,本实施例中,盖板102可以与壳体101通过卡接实现盖板102与壳体101的可拆卸连接,盖板102也可以与壳体101通过螺纹连接或其他的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实现盖板102与壳体101的可拆卸连接,便于音箱的拆装以及后期的维修,即本实施例中,盖板102与壳体101的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卡接或螺纹连接。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盖板102上设由多个出音孔,便于音腔腔体2内部发声部声音的传出,如:喇叭等其他位于音腔腔体2内的发声部。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将第一缓冲件301设在音腔腔体2和盖板102之间,从而实现了音腔腔体2与盖板102之间的隔离和防震,在音腔腔体2震动时,能够通过第一缓冲件301进行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减少或弱化了音腔腔体2的震动,进而有效的减少或避免了音腔腔体2与盖板102的震音的发生。同理的,通过将第二缓冲件302的至少部分设在音腔腔体2和壳体101之间,在音腔腔体2震动时,能够通过第二缓冲件302进行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减少或弱化了音腔腔体2的震动,进而有效的减少或避免了音腔腔体2与壳体101的震音的发生。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缓冲件302可以局部位于音腔腔体2和壳体101之间,第二缓冲件302也可以完全位于音腔腔体2和壳体101之间,本实施例优选第二缓冲件302局部位于音腔腔体2和壳体101之间,当第二缓冲件302局部位于音腔腔体2和壳体101之间时,第二缓冲件302剩余部分可以位于音腔腔体2内或壳体101内。
其中,本实施例中,第一缓冲件301和第二缓冲件302可以采用硅胶、EVA或其他具有一定缓冲防震作用的材料,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缓冲件301优选采用EVA材料制备的缓冲垫,第二缓冲件302优选采用硅胶材料制备的硅胶垫。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壳体101上设有第一定位部4,音腔腔体2上设有位置与所述第一定位部4对应的第二定位部201,第一定位部4和第二定位部201之间形成容置空间,第二缓冲件302设置在容置空间内。
其中,本实施例中,第二缓冲件302可直接放置在容纳空间内,以隔离音腔腔体2和壳体101;或者第二缓冲件302上也可以开设盲孔3021,所述第一定位部4装配在所述盲孔3021内,以将第二缓冲件302的第一端卡设在第二定位部201内,第二缓冲件302的第二端位于音腔腔体2和壳体101之间,以隔离音腔腔体2和壳体101,并使得音腔腔体2在壳体101内相对固定,进一步的实现了音腔腔体2与壳体101隔离防震的目的,有效的减少或避免了音腔腔体2与壳体101震音的发生。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定位部4可以为柱状结构,也可以为其他能够起到定位作用的结构体,本实施例优选柱状结构,便于加工。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缓冲件3还包括第三缓冲件303,所述第三缓冲件303位于所述音腔腔体2的侧方与所述壳体101之间,以隔离所述音腔腔体2和所述壳体101。
其中,本实施例中,为了使音腔腔体2在壳体101内的固定效果更好,需要将音腔腔体2固定在壳体101内,所述固定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螺纹连接或卡接,本实施例通过在音腔腔体2的侧方与壳体101之间设置第三缓冲件303,通过第三缓冲件303以隔离音腔腔体2和壳体101。
其中,本实施例,第三缓冲件303可以设在音腔腔体2的侧方内,也可以设置在壳体101上。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音腔腔体2靠近盖板102一侧的边缘设有凸出部202,凸出部202上设有多个用于装配第三缓冲件303的装配孔203;壳体101上设置有对应装配孔203的安装柱5;
音腔腔体2装配在壳体101内时,每个安装柱5穿过装配孔203内,且第三缓冲件303位于安装柱5和装配孔203的孔壁之间。
其中,本实施例中,凸出部202为音腔腔体2为一体化结构,装配孔203为多个装配孔,本实施例装配孔203优选4个,且分布在凸出部202上与安装柱5相对位置处,安装柱5、装配孔203和第三缓冲件303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本实施例中,第三缓冲件303优选设在音腔腔体2的装配孔203内,当音腔腔体2装配在壳体101内时,每个安装柱5贯穿第三缓冲件303装配于装配孔203内,且安装柱5装配在装配孔203内的端部通过紧固螺栓或其他固定件进行固定,进而将音腔腔体2固定在壳体101上,此时,由于第三缓冲件303装配与装配孔203内,能够将音腔腔体2与壳体101隔离,实现了音腔腔体2与壳体101隔离防震的目的,有效的减少或避免了音腔腔体2与壳体101震音的发生。
其中,本实施例中,第三缓冲件303可以采用硅胶、EVA或其他具有一定缓冲防震作用的材料,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缓冲件303优选硅胶垫。
实施例三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壳体101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电源板与筋位的装配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另一电源板与筋位的装配示意图。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二的基础上,为了避免音箱内部电源板6的震音的发生,如图4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减震组件还包括:减震密封垫(在图中未体现),减震密封垫围设在音箱内部的电源板6的边缘的外侧。
其中,本实施例中,由于电源板6的强度相对较弱,当音腔腔体2内发声件,如喇叭的作用下,电源板6可能会发生震动引起震音,通过在电源板6边缘的外侧围设减震密封垫,能够通过减震密封垫对电源板6的震动起到一定的缓冲防震的作用,进而有效的减少或防止电源板6震音的发生。
其中,本实施例中,减震密封垫可以采用硅胶、EVA或其他具有一定缓冲防震作用的材料,在本实施例中,减震密封垫优选EVA材料制成的减震密封垫。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箱体1的内壁设置有筋位7,电源板6的至少周向边缘包裹有减震密封垫,当电源板6固定在筋位7内时,减震密封垫位于电源板6和筋位7之间。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筋位7为一对设在箱体1的壳体101上的筋位7结构,且筋位7结构的内侧设有插槽701,电源板6位于一对筋位7结构内,且电源板6的两侧位于筋位7结构的插槽701内,进而对电源板6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减震密封垫可以电源板6边缘全部包裹,也可以对电源板6的局部进行包裹,如将电源板6的顶部和侧边进行包裹。本实施例,通过在电源板6的边缘包裹减震密封垫,当电源板6固定在筋位7内时,减震密封垫位于电源板6和筋位7之间,能够对电源板6的震动起到一定的缓冲防震的作用,进而有效的减少或防止电源板6震音的发生。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壳体101内还设有限位件8,限位件8位于筋位7内,且限位件8的端部位于电源板6角部开设的缺口601处,以对电源板6进行限位,减震密封垫位于电源板6和限位件8之间。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限位件8可以为大帽螺钉或其他能够对电源板6进行限位的结构件,本实施例限位件8优选大帽螺钉,当大帽螺钉装配在筋位7内时,大帽螺钉的端部即大帽螺钉的帽檐部分位于电源板6角部开设的缺口601处,将电源板6锁住,以限制电源板6在壳体101上朝向盖板102一侧的移动,对电源板6进行限位,由于减震密封垫包裹在电源板6的顶部或电源板6的缺口601处,能够进一步对电源板6的震动起到一定的缓冲防震的作用,进而有效的减少或防止电源板6震音的发生。
实施例四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音箱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另一音箱的结构示意图。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为了能够对音箱针对用户的适用性更强且使用更为方便,音箱的底部设有多个用于调节箱体1与箱体1放置平台之间距离和/或角度的脚垫10,通过调整脚垫10可以方便的调整音箱整体底部距离放置平台如桌面之间的距离和角度,而不需要通过修改音箱后壳这样大而复杂的模具,进而降低了音箱的制作成本。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脚垫10为条形脚垫10或点状脚垫10,相比现有技术中音箱底部采用的大面积的脚垫10,能够减少材料,进而减少音箱的制作成本,脚垫10与箱体1的底部可拆卸连接,且脚垫10设有不同的厚度和倾斜角度,通过更换不同的厚度和倾斜角度的脚垫10来调节箱体1与箱体1放置平台之间距离和/或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脚垫10的更换,本实施例中脚垫10与箱体1的固定方式可以采用粘结或者其他可拆卸的方式进行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音箱内还包括主板11和连接线12,主板11通过连接线12与电源板6连接,且主板11和电源板6在音箱箱体1内分布在音腔腔体2的两侧。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用户使用,箱体1上还设有导光条14和按键9,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导光条14和按键9不再做进一步阐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音箱,包括箱体、设在所述箱体内的音腔腔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震组件,所述音腔腔体通过所述减震组件与所述箱体连接,以使所述音腔腔体在所述箱体内悬浮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缓冲件,所述音腔腔体通过所述缓冲件与所述箱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壳体、以及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的盖板;
所述缓冲件包括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位于所述音腔腔体和所述盖板之间,所述第二缓冲件位于所述音腔腔体的底部和所述壳体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音腔腔体上设有位置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对应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第二缓冲件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中所述的一种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还包括第三缓冲件,所述第三缓冲件位于所述音腔腔体的侧方与所述壳体之间,以隔离所述音腔腔体和所述壳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音腔腔体靠近所述盖板一侧的边缘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上设有多个用于装配第三缓冲件的装配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对应所述装配孔的安装柱;
所述音腔腔体装配在所述壳体内时,每个所述安装柱穿过所述装配孔内,且所述第三缓冲件位于所述安装柱和所述装配孔的孔壁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音箱,其特征在于,减震组件还包括减震密封垫,所述减震密封垫围设在所述音箱内部的电源板的边缘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内壁设置有筋位,所述电源板的至少周向边缘部分包裹有所述减震密封垫,当所述电源板固定在所述筋位内时,所述减震密封垫位于所述电源板和所述筋位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筋位内,且所述限位件的端部位于所述电源板角部开设的缺口处,以对所述电源板进行限位,所述减震密封垫位于电源板和所述限位件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音箱的底部设有多个用于调节所述箱体与所述箱体放置平台之间距离和/或角度的脚垫;所述脚垫为条形脚垫或点状脚垫,所述脚垫与所述箱体的底部可拆卸连接,且所述脚垫设有不同的厚度和倾斜角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996348.9U CN209949395U (zh) | 2019-06-28 | 2019-06-28 | 一种音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996348.9U CN209949395U (zh) | 2019-06-28 | 2019-06-28 | 一种音箱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949395U true CN209949395U (zh) | 2020-01-14 |
Family
ID=69136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996348.9U Active CN209949395U (zh) | 2019-06-28 | 2019-06-28 | 一种音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949395U (zh) |
-
2019
- 2019-06-28 CN CN201920996348.9U patent/CN20994939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726838B1 (ko) | 더블 다이어프램 스피커 모듈 | |
CN109040926A (zh) | 发声器件及便携终端 | |
WO2022237156A1 (zh) | 一种用于头戴式设备的侧绑带结构 | |
CN209949395U (zh) | 一种音箱 | |
CN212259280U (zh) | 具有显示单元的音箱麦克风一体机 | |
CN108650603A (zh) | 发声器件及便携终端 | |
JP2003179990A (ja) | 密閉型ヘッドホン | |
CN213754838U (zh) | 一体式听唱麦克风音箱设备 | |
CN218598718U (zh) | 一种防震动汽车音响装置 | |
CN113993043A (zh) |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214014431U (zh) | 音箱 | |
CN212278420U (zh) | 一种拼接式音响麦克风 | |
CN212259279U (zh) | 扬声装置组件、扬声设备及移动终端设备 | |
CN216752035U (zh) | 话筒音响一体麦克风震动隔离结构 | |
CN215529219U (zh) | 一种白板一体机音响组件 | |
CN217693627U (zh) | 音箱麦克风 | |
CN219497334U (zh) | 一种一体式唱机 | |
CN216253175U (zh) | 一种新型声学音响 | |
JP2010226405A (ja) | 低音用のスピーカ装置 | |
CN206932345U (zh) | 音响设备 | |
CN216600063U (zh) | 一种喇叭安装结构及智能交互设备 | |
CN217335886U (zh) | 一种全景声音响设备 | |
CN214675563U (zh) | 一种音头支架及音头组件 | |
CN209982706U (zh) | 一种音箱 | |
CN218734759U (zh) | 一种防震防尘结构蓝牙音响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18 Address after: 201210 4th floor, building 1, No. 701, Naxian Road, Pudong New Area pilot Free Trade Zone,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Xiaodu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5 Baidu Building, 10 Shangdi Tenth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