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47311U - 面板组件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面板组件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47311U
CN209947311U CN201920872066.8U CN201920872066U CN209947311U CN 209947311 U CN209947311 U CN 209947311U CN 201920872066 U CN201920872066 U CN 201920872066U CN 209947311 U CN209947311 U CN 2099473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display panel
bending piece
connection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7206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hai Hui Ke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Chongqing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eihai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hai Hui Ke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Chongqing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i Hui Ke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Chongqing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hai Hui Ke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7206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473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473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473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面板组件和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面板组件包括连接间质、显示面板以及电路板,所述连接间质的一侧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所述连接间质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连接间质设有延伸部,所述显示面板和/或所述电路板设有插接槽,所述连接间质通过所述延伸部和插接于所述插接槽与所述显示面板和/或所述电路板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增强连接间质与显示面板或电路板的连接稳固性。

Description

面板组件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面板组件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显示面板与电路板通过连接间质连接,连接间质的形状多为长方形,两边分别连接在显示面板和电路板上。当运输或其他行为引起电路板和面板发生相对位移倾向时(如:颠簸振动),易造成连接间质与显示面板或电路板的连接处撕裂,进而引起连接间质内的导线疲劳断裂,造成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异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面板组件和显示装置,旨在增强连接间质与显示面板或电路板的连接稳固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面板组件,包括连接间质、显示面板以及电路板,所述连接间质的一侧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所述连接间质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连接间质设有延伸部,所述显示面板和/或所述电路板设有插接槽,所述连接间质通过所述延伸部和插接于所述插接槽与所述显示面板和/或所述电路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间质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的一侧为第一连接侧,所述第一连接侧的两端端部均设有第一延伸部,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延伸部对应的第一插接槽,所述第一连接侧通过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接槽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
且/或,所述连接间质与所述电路板连接的一侧为第二连接侧,所述第二连接侧的两端端部均设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延伸部对应的第二插接槽,所述第二连接侧通过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插接于所述第二插接槽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插接槽的深度方向与所述连接间质呈夹角设置。
可选地,所述插接槽为通槽。
可选地,所述延伸部包括连接于所述连接间质边缘的第一弯折片,所述第一弯折片与所述连接间质呈夹角设置。
可选地,所述延伸部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折片远离所述连接间质一端的第二弯折片,所述第二弯折片和所述连接间质位于所述第一弯折片的同一侧。
可选地,所述延伸部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折片远离所述连接间质一端的第二弯折片,所述第二弯折片和所述连接间质位于所述第一弯折片的不同侧。
可选地,所述第二弯折片与所述连接间质呈平行设置。
可选地,面板组件包括连接间质、显示面板以及电路板,所述连接间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侧和第二连接侧,所述第一连接侧的两端端部均设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连接侧的两端端部均设有第二延伸部,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延伸部对应的第一插接槽,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延伸部对应的第二插接槽,所述第一连接侧通过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接槽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侧通过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插接于所述第二插接槽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侧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设有粘接剂;且/或,所述第二连接侧与所述电路板之间设有粘接剂。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面板组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所述连接间质相对的两侧各设有一个延伸部,所述显示面板和/或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有插接槽,所述连接间质两侧的所述延伸部插接于所述插接槽;如此设置,显示面板和电路板通过设置在连接间质相对的两侧设置延伸部和显示面板或电路板的插接槽配合连接,当显示面板、电路板和连接间质受外力影响并产生相对位移倾向时,延伸部一方面可防止连接间质从面板或电路板上剥落,阻止相对位移扩大;另一方面防止连接间质在面板或电路板的区域(及附近)内导线断裂,以增强连接间质与面板或电路板的连接稳固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面板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连接间质 20 显示面板
30 电路板 11 延伸部
40 插接槽 10a 第一连接侧
10b 第二连接侧 11a 第一延伸部
11b 第二延伸部 41 第一插接槽
42 第二插接槽 111 第一弯折片
112 第二弯折片 1 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面板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该面板组件,包括连接间质10、显示面板20以及电路板30,所述连接间质10的一侧与所述显示面板20连接,所述连接间质10的另一侧与所述电路板30连接,所述连接间质10设有延伸部11,所述显示面板20和/或所述电路板30设有插接槽40,所述连接间质10通过所述延伸部11和插接于所述插接槽40与所述显示面板20和/或所述电路板3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当面板组件受外力影响后,连接间质10与显示面板20或电路板30之间产生相对位移倾向时,利用连接间质10的延伸部11插接于插接槽40中,延伸部11的弹性恢复趋势产生下压显示面板20或电路板30的压力,使得连接间质10能始终紧压显示面板20或电路板30上,进而利用延伸部11即可阻止相对位移扩大至整个连接间质10,防止整个连接间质10从显示面板20或电路板30上剥落,最终达到防止在显示面板20或电路板30的区域(及附近)内导线断裂。可选地,延伸部11设置成片状,一方面可增加与显示面板20或电路板30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可增加延伸部11的弹力,进而提升延伸部11对于显示面板20或电路板30的下压压力。连接间质10作为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20和电路板30之间的连接间质,连接间质可以是覆晶薄膜材质,还可以采用其他材质的连接间质,只要符合使用需求即可。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所述连接间质10的一侧与所述显示面板20连接,所述连接间质10的另一侧与所述电路板30连接,所述连接间质10设有延伸部11,所述显示面板20和/或所述电路板30设有插接槽40,所述连接间质10通过所述延伸部11和插接于所述插接槽40与所述显示面板20和/或所述电路板30连接;如此设置,延伸部11的弹性恢复趋势产生下压显示面板20或电路板30的压力,使得连接间质10能始终紧压显示面板20或电路板30上,进而利用延伸部11即可阻止相对位移扩大至整个连接间质10,防止整个连接间质10从显示面板20或电路板30上剥落,最终达到防止在显示面板20或电路板30的区域(及附近)内导线断裂,增强连接间质与显示面板或电路板的连接稳固性。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连接间质10与所述显示面板20连接的一侧为第一连接侧10a,所述第一连接侧10a的两端端部均设有第一延伸部11a,所述显示面板20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延伸部11a对应的第一插接槽41,所述第一连接侧10a通过所述第一延伸部11a和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接槽41与所述显示面板20连接;
且/或,所述连接间质10与所述电路板30连接的一侧为第二连接侧10b,所述第二连接侧10b的两端端部均设有第二延伸部11b,所述电路板30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延伸部11b对应的第二插接槽42,所述第二连接侧10b通过所述第二延伸部11b和插接于所述第二插接槽42与所述电路板3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当面板组件受外力影响后,连接间质10与显示面板20或电路板30之间产生相对位移倾向时,位移的外力一般从连接间质10的第一连接侧10a和第二连接侧10b的端部位置引入,因此通过在连接间质10第一连接侧10a的两端端部各设置第一延伸部11a以及第二连接侧10b的两端端部各设置第二延伸部11b,增大连接间质10位移的外力引入位置对显示面板20或电路板30的下压压力,进而可从位移的外力引入位置阻止相对位移扩大至整个连接间质10,防止整个连接间质10从显示面板20或电路板30上剥落。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插接槽40的深度方向与所述连接间质10呈夹角设置。具体地,插接槽40相对于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连接间质10呈倾斜设置,呈倾斜设置的插接槽40的槽深度大于呈竖直设置的插接槽40的槽深度,如此,连接间质10的第一连接侧10a的第一延伸部11a和第二连接侧10b的第二延伸部11b插接于插接槽40后,呈倾斜设置的插接槽40与第一延伸部11a和第二延伸部11b的接触面积增加,直接提升了显示面板20或电路板30与连接间质10的连接稳定性,进而进一步阻止相对位移扩大至整个连接间质10,防止整个连接间质10从显示面板20或电路板30上剥落。可选地,插接槽40的深度方向与所述连接间质10呈锐角夹角或钝角夹角设置。插接槽40的深度方向为插接槽40的延伸方向。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插接槽40为通槽。在一实施例中,设计成通槽的插接槽40,即插接槽40的槽深度与显示面板20或电路板30的厚度一致,插接槽40的槽深度也达到最大值,进而让插接槽40与第一延伸部11a和第二延伸部11b的接触面积最大化,进而提升插接槽40与第一延伸部11a和第二延伸部11b的连接稳定性。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插接槽40的槽壁做粗糙面的技术处理,以增大插接槽40的槽壁与第一延伸部11a和第二延伸部11b的接触摩擦力,进而提升插接槽40与第一延伸部11a和第二延伸部11b的连接稳定性。插接槽40的截面呈条形设置,通过减少插接槽40的槽口面积,进一步避免第一延伸部11a和第二延伸部11b从所述插接槽40中脱离。且所述插接槽40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侧10a和第二连接侧10b垂直设置,以便于第一延伸部11a和第二延伸部11b插设于插接槽40中。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延伸部11包括连接于所述连接间质10边缘的第一弯折片111,所述第一弯折片111与所述连接间质10呈夹角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插接槽40的深度方向与连接间质10形成的夹角与第一弯折片111与连接间质10形成的夹角一致,以使第一弯折片111能轻松插入插接槽40中,另一方面第一弯折片111与插接槽40的接触面积也达到最大化,进一步提升延伸部11与插接槽40的连接稳定性。第一弯折片111的厚度与插接槽40的槽宽度一致,并在第一弯折片111插接于插接槽40后,于第一弯折片111与插接槽40的槽壁之间设置粘接剂,以进一步增强第一弯折片111与插接槽40的连接紧密性。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11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折片远离所述连接间质10一端的第二弯折片112,所述第二弯折片112和所述连接间质10位于所述第一弯折片111的同一侧。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弯折片111远离连接间质10一端延伸形成第二弯折片112,且第二弯折片112和连接间质10位于第一弯折片111的同一侧,通过第二弯折片112与显示面板20或电路板30背离连接间质10的一面抵接,使得第二弯折片112可对显示面板20或电路板30背离连接间质10的一面有一个往上方向的压力,以带动显示面板20或电路板30往连接间质10的方向紧贴,进而防止整个连接间质10从显示面板20或电路板30上剥落。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11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折片111远离所述连接间质10一端的第二弯折片112,所述第二弯折片112和所述连接间质10位于所述第一弯折片111的不同侧。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弯折片111远离连接间质10一端延伸形成第二弯折片112,且第二弯折片112和连接间质10位于第一弯折片111的不同侧,通过第二弯折片112与显示面板20或电路板30背离连接间质10的一面抵接,使得第二弯折片112可对显示面板20或电路板30背离连接间质10的一面有一个往上方向的压力,以带动显示面板20或电路板30往连接间质10的方向紧贴,进而防止整个连接间质10从显示面板20或电路板30上剥落。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第二弯折片112与所述连接间质10呈平行设置。即第二弯折片112与连接间质10均是水平设置,进而使得整个第二弯折片112均能与显示面板20或电路板30抵接,直接让第二弯折片112与显示面板20或电路板30的接触面积最大化,达到提升第二弯折片112与显示面板20或电路板30的连接稳定性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当延伸部11插设于所述插接槽40后,第二弯折片112朝向所述连接间质10的一面上设置粘接胶,提升第二弯折片112与显示面板20或电路板30的连接紧密性,使得整个连接间质10能与显示面板20或电路板30紧密配合。
可选地,参照图1和图2,面板组件包括连接间质10、显示面板20以及电路板30,所述连接间质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侧10a和第二连接侧10b,所述第一连接侧10a的两端端部均设有第一延伸部11a,所述第二连接侧10b的两端端部均设有第二延伸部11b,所述显示面板20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延伸部11a对应的第一插接槽41,所述电路板30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延伸部11b对应的第二插接槽42,所述第一连接侧10a通过所述第一延伸部11a和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接槽41与所述显示面板20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侧10b通过所述第二延伸部11b和插接于所述第二插接槽42与所述电路板30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侧10a与所述显示面板20之间设有粘接剂;且/或,所述第二连接侧10b与所述电路板30之间设有粘接剂。
在一实施例中,当连接间质10的第一延伸部11a和第二延伸部11b分别插设于第一插接槽41和第二插接槽42后,连接间质10通过粘接剂实现与显示面板20或电路板30的粘接,进而让连接间质10不容易从显示面板20或电路板30上脱离。
参照图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显示装置1,包括如上所述的面板组件。通过在显示装置1采用所述面板组件,进而造成显示装置1的画面出现异常情况。显示装置1可以为电子纸、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间质、显示面板以及电路板,所述连接间质的一侧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所述连接间质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连接间质设有延伸部,所述显示面板和/或所述电路板设有插接槽,所述连接间质通过所述延伸部和插接于所述插接槽与所述显示面板和/或所述电路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间质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的一侧为第一连接侧,所述第一连接侧的两端端部均设有第一延伸部,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延伸部对应的第一插接槽,所述第一连接侧通过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接槽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
且/或,所述连接间质与所述电路板连接的一侧为第二连接侧,所述第二连接侧的两端端部均设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延伸部对应的第二插接槽,所述第二连接侧通过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插接于所述第二插接槽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槽的深度方向与所述连接间质呈夹角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槽为通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包括连接于所述连接间质边缘的第一弯折片,所述第一弯折片与所述连接间质呈夹角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折片远离所述连接间质一端的第二弯折片,所述第二弯折片和所述连接间质位于所述第一弯折片的同一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折片远离所述连接间质一端的第二弯折片,所述第二弯折片和所述连接间质位于所述第一弯折片的不同侧。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折片与所述连接间质呈平行设置。
9.一种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间质、显示面板以及电路板,所述连接间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侧和第二连接侧,所述第一连接侧的两端端部均设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连接侧的两端端部均设有第二延伸部,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延伸部对应的第一插接槽,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延伸部对应的第二插接槽,所述第一连接侧通过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接槽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侧通过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插接于所述第二插接槽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侧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设有粘接剂;且/或,所述第二连接侧与所述电路板之间设有粘接剂。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面板组件。
CN201920872066.8U 2019-06-11 2019-06-11 面板组件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2099473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72066.8U CN209947311U (zh) 2019-06-11 2019-06-11 面板组件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72066.8U CN209947311U (zh) 2019-06-11 2019-06-11 面板组件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47311U true CN209947311U (zh) 2020-01-14

Family

ID=69135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72066.8U Active CN209947311U (zh) 2019-06-11 2019-06-11 面板组件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473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50042920A1 (en) Curved display device
JP4482533B2 (ja) コンタクト部材
TWI378610B (en) Smt connector
EP0915359A2 (en) Display device
US789861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mprising a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with grounding members
JP5740602B2 (ja) 表面実装クリップ
US20110186331A1 (en) Electrical contact
EP4324894A3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display
JP5902383B2 (ja) 配線体及びシーリング構造
CN212724522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8321568B (zh) 电子设备及其电路板组件
CN207052885U (zh) 压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9947311U (zh) 面板组件和显示装置
US2023040335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4466553A (zh) 一种电子设备
TWM351485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ver thereof
CN107248679B (zh) 压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916483B (zh) 一种显示屏体组件
CN112014994B (zh) 一种液晶屏的边框结构及显示设备
CN210606374U (zh)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02645762A (zh) 显示装置
JP5162222B2 (ja) 電子機器のシールド構造
CN108521479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JP2008032888A (ja) 表示装置
US20080036937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abricat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