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46525U - 头戴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头戴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46525U
CN209946525U CN201920468583.9U CN201920468583U CN209946525U CN 209946525 U CN209946525 U CN 209946525U CN 201920468583 U CN201920468583 U CN 201920468583U CN 209946525 U CN209946525 U CN 2099465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mounted display
internal tooth
display device
head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6858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强
桑德麟
张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Pic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Pic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Pic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Pic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6858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465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465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465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lmets And Other Head Cove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头戴显示装置。该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头带和连接结构,所述头带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装置本体连接,所述头带能相对于所述装置本体转动,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内齿结构和弹性调节装置,在所述装置本体和所述头带中的一个上围绕转动中心设置有孔,在所述孔的内壁上沿周向设置有所述内齿结构,在所述装置本体和所述头带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所述弹性调节装置,所述弹性调节装置具有朝向所述内齿结构凸出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内齿结构形成卡合。

Description

头戴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头戴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头戴显示装置,通常采用VR绑带。常用的VR绑带包括一体式旋钮调节绑带和分体式绑带。分体式绑带常见的有两段式和三段式。其利用滑轨或绑带上的卡扣抽拉,魔术粘紧固来调节绑带佩戴的松紧。旋钮调节绑带通过腔体内的制动装置(例如,齿传、传动盘、扭簧等)来调节两侧的绑带的松紧。
然而,分体式绑带的缺陷是每次调节时,用户需要用力撕开魔术粘才能调节,并且每次的调节量无法精确控制,需要多次调节才能找到最佳状态,操作费时又费力,给用户带来了诸多不便。
旋钮调节绑带通常是一体式加后置式的旋钮来调节绑带的尺寸,并固定。然而,用户佩戴时因为旋钮是一体式,所以没有绑带调节佩戴时的舒适,不适合长久佩戴使用。
上述调节方式均用于调整绑带的长度,而无法改变绑带的角度,这导致用户体验较差。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头戴显示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头戴显示装置。该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头带和连接结构,所述头带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装置本体连接,所述头带能相对于所述装置本体转动,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内齿结构和弹性调节装置,在所述装置本体和所述头带中的一个上围绕转动中心设置有孔,在所述孔的内壁上沿周向设置有所述内齿结构,在所述装置本体和所述头带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所述弹性调节装置,所述弹性调节装置具有朝向所述内齿结构凸出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内齿结构形成卡合。
可选地,所述装置本体包括主体部分和由所述主体部分向外延伸形成的连接带,所述连接带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头带连接。
可选地,所述弹性调节装置包括固定部和由所述固定部向外延伸形成的环形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装置本体或者所述头带连接,在所述环形部的与所述内齿结构相对的部位形成所述凸起部。
可选地,所述环形部包括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两条弹性臂和与两条所述弹性臂连接的弧形部,在所述弧形部的外表面设置有所述凸起部。
可选地,在所述装置本体和所述头带中与所述内齿结构相对的一个上设置有导向卡爪,所述导向卡爪具有弧面,所述环形部套设在所述导向卡爪外,所述弧形部与所述弧面相对。
可选地,在所述弹性臂的内、外侧分别设置有限位装置。
可选地,所述弹性臂形成折角,所述折角呈钝角,两条所述弹性臂以折角的外侧相对的方式对称设置,所述折角包括连接在一起的两条边,在每条边的内、外两侧均设置有限位装置。
可选地,所述环形部为多个并且围绕所述固定部设置。
可选地,在所述固定部设置有限位卡孔,在所述头带和所述装置本体中与所述内齿结构相对的一个上设置有导向轴,所述导向轴具有止动部,所述限位卡孔套设在所述导向轴外。
可选地,所述头带和所述连接带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内壁和与所述内壁贴合在一起的外壁,所述内壁的材质为硅胶。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头带能够相对于装置本体发生转动。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带、头带和连接结构的分解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头戴显示装置的局部分解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带和头带的装配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弹性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带、头带和连接结构的装配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头戴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头带;12:主体部分;13:连接带;14:内齿结构;15:弹性调节装置;16:垫圈;17:螺钉;18:盖体;19:导向卡爪;20:导向轴;21:弧面;22:环形部;23:弧形部;24:凸起部;25:第一限位装置;26:第二限位装置;27:弹性臂;28:限位卡孔;29:止动部;30:连接结构;31:外壁;32a:连接带的内壁;32b:头带的内壁;33:卡钩;34:折角。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头戴显示装置。如图1-2所示,该头戴显示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头带11和连接结构30。例如,装置本体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处理器、显示屏幕、电源、传感器等。头戴显示装置通过头带11佩戴到用户的头部。
头带11通过连接结构30与装置本体连接。如图6所示,头带11能相对于装置本体转动。例如,在佩戴时,首先,将头带11转动至竖直位置。然后,将装置本体与用户的眼部对准,并贴合到用户的额头上。接下来,将头带11转动至水平位置,再调整头带11的长度,以与头部相匹配。头带11的佩戴十分容易。头带11初始位置位于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之间。头带11的转动范围在此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也可以是,首先调整好头带11的长度,再将头带11进行转动。
如图3-5所示,连接结构30包括内齿结构14和弹性调节装置15。在装置本体和头带11中的一个上围绕转动中心设置有孔。转动中心即头带11转动时围绕的虚拟的中心。在孔的内壁上沿周向设置有内齿结构14。内齿结构14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齿,类似于内齿圈。
在装置本体和头带11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弹性调节装置15。弹性调节装置15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弹性调节装置15具有朝向所述内齿结构凸出的凸起部24。凸起部24与内齿结构14形成卡合。
例如,弹性调节装置15为塑料材质。例如,PP、PE、PS、PC、PTFE、TPU、TPC、TPEE等。例如,采用注塑的方式一体形成弹性调剂装置。
在进行转动时,用户手部带动头带11转动。手部的力克服凸起部24与内齿结构14之间形成的卡合力。由于弹性调节装置15本身具有弹性,故在手部的力的带动下,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使得凸起部24与内齿结构14之间发生相对转动。
当头带11到达设定的角度时,手部的力停止施加。凸起部24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重新与内齿结构14形卡合,从而将头带11调整的角度进行固定。该连接结构30使得头带11相对于装置本体的角度调节更精确,并且头带11相对于装置本体的转动更容易。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2所示,装置本体包括主体部分12和由主体部分12向外延伸形成的连接带13。由主体部分12向外延伸是指向主体部分12以外的空间延伸。例如,主体部分12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各种功能元器件。由壳体的沿显示屏幕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引出一条连接带13。例如,宽度方向与用户双眼的连线方向平行。
连接带13通过连接结构30与头带11连接。连接带13使连接结构30位于主体部分12以外,从而形成更大的操作空间。这使得连接结构30的设置,以及装置本体与头带11之间的连接更加容易。
此外,用户在佩戴时,手部可以握持连接带13,并拖着主体部分12,这使得头戴显示装置的佩戴操作更舒适,头戴显示装置不易发生掉落。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2所示,头带11和连接带13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内壁32a,32b和与内壁32a,32b贴合在一起的外壁31。内壁与人体接触。内壁32a,32b的材质为硅胶。例如,外壁31为塑料、金属等材质。采用注塑的方式在外壁31的内侧形成硅胶。硅胶材质在与人体接触时的舒适度良好。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4-5所示,弹性调节装置15包括固定部和由固定部向外延伸形成的环形部22。固定部与装置本体或者头带11连接。在环形部22的与内齿结构14相对的部位形成凸起部24。
例如,通过螺栓连接、铆接、卡接、粘结等方式将固定部与装置本体或者头带11连接。环形部22与实体的部件相比具有更大的弹性形变能力。
此外,环形部22套在其他部件外,能够形成止挡,以防止弹性调节装置15发生转动。
例如,如图5所示,固定部位于转动中心的位置。在进行转动时,弹性调节装置15与内齿结构14之间的作用力沿周向。相比于将固定部设置在其他位置,环形部22的形变更加容易。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4-5所示,环形部22包括与固定部连接的两条弹性臂27和与两条弹性臂27连接的弧形部23。在弧形部23的外表面设置有凸起部24。每条弹性臂27的一端与固定部连接,另一端与弧形部23连接,从而形成近似扇形的结构。在进行转动时,弹性臂27沿周向发生弹性形变。在外力撤销时,弹性臂27能迅速回复至初始位置。
两条弹性臂27对于弧形部23和凸起部24的支撑作用更强,这使得凸起部24与内齿结构14的卡合更稳固。
例如,如图1、3所示,在装置本体和头带11中与内齿结构相对的一个上设置有导向卡爪19。导向卡爪19具有弧面21。环形部22套设在导向卡爪19外。弧形部23与弧面21相对。在组装时,环形部22套设在导向卡爪19外。导向卡爪19能对弧形部23形成支撑,使得凸起部24与内齿结构14的卡合力更高。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3、5所示,在弹性臂27的内、外侧分别设置有限位装置。其中,弹性臂27的内侧是指环形部22包围的一侧,外侧是指环形部22外围的一侧。例如,在外侧设置有第一限位装置25。在内侧设置有第二限位装置26。两个限位装置能有效地防止环形部22的过度变形。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4所示,弹性臂27形成折角34。折角34呈钝角。两条弹性臂27以折角34的外侧相对的方式对称设置。折角34的内侧是指构成钝角的一侧,外侧是指与钝角互补的一侧。这种设置方式能够允许导向卡爪19的弧面21做的更大,这样对弧形部23和凸起部24的支撑力更大,凸起部24与内齿结构14的卡合更有效。
如图4-5所示,折角34包括连接在一起的两条边。在每条边的内、外两侧均设置有限位装置。例如,导向卡爪19、第一限位装置25围合呈环形结构。内齿结构14套设在环形结构外,并绕环形结构转动。内齿结构14与环形结构之间具有间隙。弹性臂27的靠近弧形部23的一条边位于导向卡爪19的沿周向的侧部与第一限位装置25的沿周向的侧部之间。这样,导向卡爪19和第一限位装置25形成了对该条边的限位作用。
弹性臂27的靠近固定部的一条边位于第二限位装置26和第一限位装置25的内凸点之间。这样,第一限位装置25和第二限位装置26形成了对该条边的限位作用。
这种设置方式能更有效的放置弹性臂27沿周向发生过度偏移。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4-5所示,环形部22为多个并且围绕固定部设置。导线卡爪为多个,并且与环形部22一一对应。在该例子中,弹性调节装置15具有多个凸起部24,这使得弹性调节装置15与内齿结构14之间的卡合力更高,头带11的位置能够更加牢固。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3、5所示,在固定部设置有限位卡孔28。在头带和装置本体中与内齿结构相对的一个上设置有导向轴20。导向轴20具有止动部29。止动部29用于对固定部形成止挡,以防止弹性调节装置15发生转动。
例如,止动部29为凸出于主轴的结构。限位卡孔28的结构与导向轴20的结构相匹配。限位卡孔28套设在导向轴20外。
例如,导向轴20位于导向卡爪19和第一限位装置25围成的环的中心位置。在进行组装时,限位卡孔28对准导向轴20,环形部22对准限位卡爪,然后将弹性调节装置15套装在导向轴20上。环形部22套在限位卡爪外。
例如,在主轴上设置有螺纹孔。通过螺钉17将弹性调节装置15固定在导向轴20上。在螺钉17与弹性调节装置15之间还设置有垫圈16,以进一步对弹性调节装置15进行固定。
如图1、3所示,为了整体的美观,在螺钉17外设置有盖体18。盖体18能够覆盖内齿结构14和弹性调节装置15等。在盖体18的内侧设置有卡槽。在第一限位装置25上设置有卡钩33,通过卡接的方式将盖体18盖合在螺钉17外。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头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本体、头带和连接结构,所述头带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装置本体连接,所述头带能相对于所述装置本体转动,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内齿结构和弹性调节装置,在所述装置本体和所述头带中的一个上围绕转动中心设置有孔,在所述孔的内壁上沿周向设置有所述内齿结构,在所述装置本体和所述头带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所述弹性调节装置,所述弹性调节装置具有朝向所述内齿结构凸出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内齿结构形成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包括主体部分和由所述主体部分向外延伸形成的连接带,所述连接带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头带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调节装置包括固定部和由所述固定部向外延伸形成的环形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装置本体或者所述头带连接,在所述环形部的与所述内齿结构相对的部位形成所述凸起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部包括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两条弹性臂和与两条所述弹性臂连接的弧形部,在所述弧形部的外表面设置有所述凸起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装置本体和所述头带中与所述内齿结构相对的一个上设置有导向卡爪,所述导向卡爪具有弧面,所述环形部套设在所述导向卡爪外,所述弧形部与所述弧面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性臂的内、外侧分别设置有限位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形成折角,所述折角呈钝角,两条所述弹性臂以折角的外侧相对的方式对称设置,所述折角包括连接在一起的两条边,在每条边的内、外两侧均设置有限位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部为多个并且围绕所述固定部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3-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头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部设置有限位卡孔,在所述头带和所述装置本体中与所述内齿结构相对的一个上设置有导向轴,所述导向轴具有止动部,所述限位卡孔套设在所述导向轴外。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带和所述连接带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内壁和与所述内壁贴合在一起的外壁,所述内壁的材质为硅胶。
CN201920468583.9U 2019-04-08 2019-04-08 头戴显示装置 Active CN2099465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68583.9U CN209946525U (zh) 2019-04-08 2019-04-08 头戴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68583.9U CN209946525U (zh) 2019-04-08 2019-04-08 头戴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46525U true CN209946525U (zh) 2020-01-14

Family

ID=69127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68583.9U Active CN209946525U (zh) 2019-04-08 2019-04-08 头戴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465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49575A (zh) * 2023-06-16 2023-07-18 上海鱼微阿科技有限公司 头戴式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49575A (zh) * 2023-06-16 2023-07-18 上海鱼微阿科技有限公司 头戴式设备
CN116449575B (zh) * 2023-06-16 2023-09-05 上海鱼微阿科技有限公司 头戴式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52848B (zh) 头戴式显示装置
US10357401B2 (en) Elastic tension changing headband
US8578521B2 (en) Worm drive adjustment for headgear suspension
US10609467B1 (en) Head wearable equipment with adjustable bone-conductive acoustic device
CN107388001B (zh) 一种调节装置、可调节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US9952439B2 (en) Head mounted device
CN209946525U (zh) 头戴显示装置
CN111025637A (zh) 系带调节装置和穿戴设备
CN210427955U (zh) 眼镜壳体和头戴式显示设备
EP3637794A1 (en) Head wearable equipment with adjustable bone-conductive acoustic device
CN205139466U (zh) 环形头带及具有该头带的头戴式设备
CN209314007U (zh) 一种头戴设备
TWI711314B (zh) 耳機模組與頭戴裝置
CN109917550A (zh) 一种绑带调节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CN109171641A (zh) 一种眼动仪头戴设备
CN209269661U (zh) 一种眼动仪头戴设备
CN111901717B (zh) 耳机模块与头戴装置
CN215913375U (zh) 防飞溅面罩
CN216394721U (zh) 一种视力保健仪
CN111427155A (zh) 一种可调节头带及头戴设备
CN114145530B (zh) 调节装置及具有其的头戴设备
JP7139613B2 (ja) 開瞼装置
CN208929344U (zh) 一种电链锯链条松紧调节装置
CN115079420B (zh) 伸缩机构和穿戴设备
CN216875141U (zh) 一种佩戴效果可调节的口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