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46440U - 一种超窄边框背光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窄边框背光模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946440U CN209946440U CN201920806036.7U CN201920806036U CN209946440U CN 209946440 U CN209946440 U CN 209946440U CN 201920806036 U CN201920806036 U CN 201920806036U CN 209946440 U CN209946440 U CN 2099464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uide plate
- light guide
- light
- inclined surface
- light sour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窄边框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光学膜片组、光源和支撑框,所述导光板包括底面、对应底面的顶面以及设于底面与顶面之间的若干侧面,所述若干侧面中包括至少一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相对底面向内倾斜设置,且与底面之间形成一夹角;所述倾斜面上设有第一反射片,从而形成第一反射面;所述光源设置在导光板倾斜面的正下方处,所述光源的出光面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倾斜面。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通过调整导光板的结构外形、增加反射片及调整光源位置来使背光模组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从而极大地缩减了非有效发光区域的长度,进而实现了背光模组的窄边框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模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窄边框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装置的发展与普及,人们需要显示面积更大的液晶显示产品,液晶显示器的窄边框化已成为发展趋势。
背光模组作为液晶显示器的核心零件之一,为了保持其在未来市场的竞争力,使其轻量化、薄型化、低能耗、高能效、高亮度、窄边框化等至关重要,并已成为目前的重要研究方向。在背光模组中,导光板的设计与制造、背光源的选取都至关重要。导光板主要功能在于引导光线方向,控制亮度的均匀性,其性能直接决定了背光模组的性能,其外形及内部结构的设计对均匀性有很大的影响。研究人员需要通过调整导光板和背光源的位置结构来实现背光模组的薄型化、窄边框化。现有技术中为了达到窄边框,通常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尽量采用体积小的光源来实现,该方法需要的光源数量较多,且光源体积小成本高,不适合大规模生产。另一种方法则是通过设置异形结构来容纳摄像头等方式来提高屏占比,但异形结构的周围区域容易产生暗区或亮区,影响视觉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窄边框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超窄边框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光学膜片组、光源和支撑框,所述支撑框将所述导光板、光学膜片组和光源包围于其中,其中:
所述导光板包括底面、对应底面的顶面以及设于底面与顶面之间的若干侧面,若干所述侧面中包括至少一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相对底面向内倾斜设置,且与底面之间形成一夹角;
所述倾斜面上设有第一反射片,从而形成第一反射面;
所述光源设置在导光板倾斜面的正下方处,所述光源的出光面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倾斜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超窄边框背光模组,将导光板的一侧面倾斜设置,并在该倾斜面上设置第一反射片从而形成第一反射面,再将光源设置在该倾斜面的下方,光源发出的光纵向传输进入导光板,经过导光板倾斜面上的第一反射片将光进行反射从而在导光板内传输。该背光模组相比现有的背光模组缩减了非有效发光区域的长度,从而实现了背光模组的窄边框化。
进一步地,位于导光板倾斜面正下方处的支撑框底部内凹,并与导光板形成一容置腔,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
当光源的数量较多或体积较大时,需要在支撑框与导光板之间设置一容置腔。
进一步地,所述夹角的角度为30~60°。
进一步地,所述倾斜面的水平长度为光源出光面长度的1~2倍;所述倾斜面的宽度与导光板的宽度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的倾斜面和靠近光源的底面均设有锯齿结构。
导光板上靠近光源的底面即为导光板的入光面。
通过设置锯齿结构,可以分散光线,将点光源转化为面光源,增加了散光结构,减少了灯眼现象,使发光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的顶面设有V-cut槽,所述导光板的底面除锯齿结构外的其他区域设有网点结构。
光源射出光线由网点结构反射并通过顶面的v-cut槽聚集后均匀射出,从而提高了出射光线的亮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射片上设有补强板。
具体的,该补强板设置在第一反射片背向导光板的一面。
通过设置补强板,从而增加了第一反射片的强度,使其结构更加稳固,以防止第一反射片褶皱脱落破损。
进一步地,所述补强板与支撑框之间填充有填充物。
具体的,该填充物为泡棉胶。
通过在补强板与支撑框之间填充填充物,一方面可以起到固定导光板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具有缓冲作用,减少导光板第一反射面在背光模组的运输、使用中移动开裂的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框为胶框或铁框或胶铁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的底面上设有第二反射片,从而形成第二反射面。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膜片组包括依次从上到下叠层的遮光膜、增光膜和扩散膜,所述扩散膜的端部设有遮光层,所述遮光层覆盖所述导光板倾斜面与顶面的交界处。
扩散膜的遮光层覆盖导光板倾斜面与顶面的交界处,从而保证了导光板倾斜面与顶面的交界处不会漏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超窄边框背光模组,通过调整导光板的结构外形、增加反射片以及调整光源位置来使背光模组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从而极大地缩减了非有效发光区域的长度,从而实现了背光模组的窄边框化。另外,将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第一反射面的正下方,光进入导光板后经过反射后再传播,可以减少灯眼问题,从而提升视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超窄边框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支撑框1、导光板2、顶面21、底面22、倾斜面23、光源3、遮光膜41、增光膜42、扩散膜43、遮光层431、锯齿结构5、容置腔6、第一反射片7、补强板8、填充物9、第二反射片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窄边框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2、光学膜片组、光源3和支撑框1,该支撑框1将导光板2、光学膜片组和光源3包围于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撑框1为胶框;该导光板2包括底面22、对应底面22的顶面21以及设于底面22与顶面21之间的若干侧面,若干侧面中包括至少一倾斜面23,在本实施例中,其导光板2的左侧面为倾斜面23,该倾斜面23相对底面22向内倾斜设置,并与底面22之间形成一夹角,在本实施例中,该夹角呈45°。在导光板2的倾斜面23上设置有第一反射片7,从而形成第一反射面;第一反射片7上还设有补强板8,在本实施例中,该补强板8设置在第一反射片7背向导光板2的一面;通过设置补强板8,增加了第一反射片7的强度,使其结构更加稳固,防止褶皱脱落破损。该光源3设置在导光板2第一反射面的正下方处,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导光板2的第一反射面正下方处的支撑框1底部内凹,从而与导光板2之间形成一容置腔6,光源3设置在该容置腔6内;另外,该光源3的出光面朝向所述导光板2的第一反射面。在本实施例中,该光源3的顶面为出光面。由此,导光板2上靠近光源3的部分底面22为入光面,顶面21为出光面,光源3发出的光纵向传输进入导光板2,经过导光板2倾斜面23上的第一反射片7将光进行反射从而在导光板2内传输。
再参阅图1,该导光板2的第一反射面和入光面均设有锯齿结构5,通过设置锯齿结构5可以分散光线,将点光源转化为面光源,增加了散光结构,减少了灯眼现象,使发光更加均匀。该导光板2的顶面21设有V-cut槽,导光板2的底面22除锯齿结构5外的其他区域设有网点结构。另外,在补强板8与支撑框1之间还填充有填充物9,在本实施例中,该填充物9为泡棉胶,通过设置填充物9,一方面可以起到固定导光板2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具有缓冲作用,减少导光板2倾斜面23在背光模组的运输、使用中移动开裂的现象。另外,该导光板2的底面22除入光面外的区域还设置有第二反射片10,所述第二反射片10设置在所述底面22的底部,从而形成第二反射面。
再参阅图1,该光学膜片组设置在所导光板2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该光学膜片组包括依次从上到下叠层的遮光膜41、增光膜42和扩散膜43,其中,该扩散膜43的端部设有遮光层431,该遮光层431覆盖所述导光板2的倾斜面23与顶面21的交界处,从而可以保证倾斜面23与顶面21的交界处不会漏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超窄边框背光模组,通过调整导光板2的结构外形、增加反射片及调整光源3位置来使背光模组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从而极大地缩减了非有效发光区域的长度,从而实现了背光模组的窄边框化。另外,将光源3设置在导光板2倾斜面23的底部,光进入导光板2后经过反射后再传播,可以减少灯眼问题,从而提升视觉效果。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超窄边框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2)、光学膜片组、光源(3)和支撑框(1),所述支撑框(1)将所述导光板(2)、光学膜片组和光源(3)包围于其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板(2)包括底面(22)、对应底面(22)的顶面(21)以及设于底面(22)与顶面(21)之间的若干侧面,若干所述侧面中包括至少一倾斜面(23),所述倾斜面(23)相对底面(22)向内倾斜设置,且与底面(22)之间形成一夹角;
所述倾斜面(23)上设有第一反射片(7);
所述光源(3)设置在导光板(2)倾斜面(23)的正下方处,所述光源(3)的出光面朝向所述导光板(2)的倾斜面(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窄边框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位于导光板(2)倾斜面(23)正下方处的支撑框(1)底部内凹,并与导光板(2)形成一容置腔(6),所述光源(3)设置在所述容置腔(6)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窄边框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的角度为30~6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窄边框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23)的水平长度为光源出光面长度的1~2倍;所述倾斜面(23)的宽度与导光板(2)的宽度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窄边框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2)的倾斜面(23)和靠近光源(3)的底面(22)均设有锯齿结构(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窄边框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2)的顶面(21)设有V-cut槽,所述导光板(2)的底面(22)除锯齿结构(5)外的其他区域设有网点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窄边框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片(7)上设有补强板(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窄边框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板(8)与支撑框(1)之间填充有填充物(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窄边框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2)的底面(22)上设有第二反射片(1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窄边框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组包括依次从上到下叠层的遮光膜(41)、增光膜(42)和扩散膜(43),所述扩散膜(43)的端部设有遮光层(431),所述遮光层(431)覆盖所述导光板(2)的倾斜面(23)与顶面(21)的交界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806036.7U CN209946440U (zh) | 2019-05-30 | 2019-05-30 | 一种超窄边框背光模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806036.7U CN209946440U (zh) | 2019-05-30 | 2019-05-30 | 一种超窄边框背光模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946440U true CN209946440U (zh) | 2020-01-14 |
Family
ID=69134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806036.7U Active CN209946440U (zh) | 2019-05-30 | 2019-05-30 | 一种超窄边框背光模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946440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08220A (zh) * | 2020-06-23 | 2020-09-25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源、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
CN115145073A (zh) * | 2021-03-31 | 2022-10-04 |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 照明装置 |
-
2019
- 2019-05-30 CN CN201920806036.7U patent/CN20994644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08220A (zh) * | 2020-06-23 | 2020-09-25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源、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
US11668971B2 (en) | 2020-06-23 | 2023-06-06 |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Backlight and display apparatus |
CN115145073A (zh) * | 2021-03-31 | 2022-10-04 |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 照明装置 |
CN115145073B (zh) * | 2021-03-31 | 2024-06-21 |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 照明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001133779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CN209946440U (zh) | 一种超窄边框背光模组 | |
CN106299075A (zh) | 一种量子点发光元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
CN201858541U (zh) | Led背光模组以及应用这种led背光模组的显示设备 | |
CN203337958U (zh)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201795372U (zh) | 一种光源倒置且使用自由曲面反射器的led背光结构 | |
CN205427225U (zh) | 一种低功耗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及其液晶显示屏 | |
Lin et al. | Optical film with microstructures array for slim-type backlight applications | |
CN105759490A (zh) | 一种增光膜、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 |
CN105068177A (zh) | 一种光学组件、显示装置 | |
JP4797824B2 (ja) | 光源装置、表示装置 | |
TW201643485A (zh) | 光源模組及其製作方法 | |
KR101070686B1 (ko) | 액정디스플레이용 복합시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닛 | |
CN102182964A (zh)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
CN201803318U (zh) |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 |
WO2007018361A1 (en) | Lcd light guiding plate and back light unit and lcd using a thereof | |
CN209514257U (zh) | 防漏光的背光模组 | |
CN209373161U (zh) | 一种带摄像头开孔的扩散膜、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设备 | |
CN102661574A (zh) | 导光板及具有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 |
KR20120122642A (ko) | 반사 광원형 측광식 백라이트 유닛의 도광 시스템 | |
CN215297873U (zh) | 显示模组 | |
CN203311025U (zh) |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WO2012133118A1 (ja) | 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 |
CN114924344A (zh) | 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 |
CN204962622U (zh) | 一种车载抬头显示仪及其光源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