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44221U - 信号灯用的均光结构和汽车 - Google Patents

信号灯用的均光结构和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44221U
CN209944221U CN201920618910.4U CN201920618910U CN209944221U CN 209944221 U CN209944221 U CN 209944221U CN 201920618910 U CN201920618910 U CN 201920618910U CN 209944221 U CN209944221 U CN 2099442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thick
emitting diode
inner mask
wall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1891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宪
耿劲松
张仁泉
祝帅
连晓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192061891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442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442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442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信号灯用的均光结构和汽车,所述均光结构包括:固定设置的发光二极管;内面罩,其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相对设置,用于接收所述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光并进行第一次均光;厚壁件,其设于所述内面罩远离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一侧相连或贴合,所述厚壁件用于接收内面罩第一次均光后的光,并进行第二次均光。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信号灯用的均光结构,增加用于均光的内面罩结构,内面罩相对发光二极管设置,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光依次经过内面罩、厚壁件进行均光,在两次均光后向外射出,达到更好的均光效果。

Description

信号灯用的均光结构和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信号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信号灯用的均光结构和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灯具行业的发展,灯光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其中,信号灯在多样性能力的提升有赖于信号灯的点亮时的均匀性,因此,如何提高信号灯的均匀度是我们提高灯光多样性的重要方向。现有技术中,常采用配光、增加光源与面罩之间的距离、增加LED灯的颗数等方式以提高信号灯的均匀度。
申请号为“201520997287.X”的实用新型申请,公开了“一种车灯厚壁光导结构”,属于汽车车灯设计技术领域,包括LED线路板、 LED、厚壁光导片,所述LED安装于LED线路板的正下方,所述厚壁光导片反射抛物面的最上部、与LED正对的位置处,设有台阶,所述厚壁光导片上所有的扩散花纹的部位均位于所述台阶的下方;其通过改变厚壁光导片的结构,根据LED的发光角度,在厚壁光导片布置 LED那一侧增加相应高度的台阶,使厚壁光导片的发光区域都能打到直射光,消除暗区,提高功能点灯均匀性。
而在申请号为“201620918182.5”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集成式LED信号灯,按工艺要求均匀分布于造型结构件上,所述 LED信号灯以单元形式均匀分布;每一单元固设有并列的两个LED灯,所述两个LED灯的连线垂直于当前所处造型结构件位置的切线,在所述每一单元中配设一个厚壁聚光器,所述两个LED中点的连接线所在的平面平行于厚壁聚光器的入射面。一种集成式LED信号灯从造型结构角度改进,集成LED灯在一个造型结构件上;其次改进先前一根厚壁聚光器对应一个LED灯的设置,将不同功能的LED灯设置在一个厚壁聚光器中。
在上述的实用新型中,均仅采用厚壁件对LED灯进行均光,其均光效果有限,因此,进一步提高均光效果是我们研发的核心。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号灯用的均光结构,增加内面罩结构,将内面罩与发光二极管相对设置,则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经过二次均光后向外射出,达到更好的均光效果。
为达到以上目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灯用的均光结构,所述均光结构包括:
固定设置的发光二极管;
内面罩,其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相对设置,用于接收所述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光并进行第一次均光;
厚壁件,其设于所述内面罩远离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一侧相连或贴合,所述厚壁件用于接收内面罩第一次均光后的光,并进行第二次均光。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厚壁件远离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一侧设有花纹。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花纹为玉米粒状纹路。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厚壁件设有所述花纹的表面为凸出的弧形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内面罩与所述厚壁件熔接形成一体结构,或者,
所述内面罩与所述厚壁件粘结形成一体结构,或者,
所述内面罩与所述厚壁件通过连接件保持相贴合并形成一体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内面罩完全覆盖所述厚壁件靠近所述内面罩的一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均光结构还包括:
支架,所述发光二极管固定于所述支架;
衬框,所述衬框一端与所述支架可拆卸相连,另一端套设于所述厚壁件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发光二极管与所述厚壁件远离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一侧的距离为20~40mm。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内面罩内均匀分布有颗粒物,所述颗粒物用于使入射到内面罩的光产生漫反射。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安装有上述的均光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信号灯用的均光结构,增加内面罩结构,将内面罩与发光二极管相对设置,则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经过二次均光后向外射出,达到更好的均光效果;并且均光结构的零部件数量少,无需较大的空间;
(2)内面罩和厚壁件形成一体结构后再进行安装装配,其减少零件装配工艺;
(3)均光结构还包括衬框,其既可对外起到美化外观的效果,还可支撑厚壁件,提高厚壁件的稳定性,进一步保证均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信号灯用的均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厚壁件上的花纹纹路示意图;
图中:1、发光二极管;2、内面罩;3、厚壁件;31、花纹;4、支架;5、衬框;6、PCB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需要指出的是,所有附图均为示例性的表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2所示,一种信号灯用的均光结构,所述均光结构包括固定设置的发光二极管1、内面罩2和厚壁件3,所述内面罩2与所述发光二极管1相对设置,用于接收所述发光二极管1发射的光并进行第一次均光;所述厚壁件3设于所述内面罩2远离所述发光二极管 1的一侧相连或贴合,所述厚壁件3用于接收内面罩2第一次均光后的光,并进行第二次均光。
具体地,所述厚壁件3远离所述发光二极管1的一侧设有花纹 31。进一步地,所述花纹31为玉米粒状纹路。更进一步地,所述厚壁件3设有所述花纹31的表面为凸出的弧形面。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面罩2与所述厚壁件3熔接形成一体结构,或者,所述内面罩2与所述厚壁件3粘结形成一体结构,或者,所述内面罩2与所述厚壁件3通过连接件保持相贴合并形成一体结构。
具体地,所述内面罩2完全覆盖所述厚壁件3靠近所述内面罩2 的一侧。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均光结构还包括支架4和衬框5,所述发光二极管1固定于所述支架4,所述衬框5一端与所述支架4可拆卸相连,另一端套设于所述厚壁件3上。
具体地,所述发光二极管1与所述厚壁件3远离所述内面罩2的一侧的距离为20~40mm。
具体地,所述内面罩2内均匀分布有颗粒物,所述颗粒物用于使入射到内面罩2的光产生漫反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安装有上述的均光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发光二极管1发光通过PCB板6固定安装在支架4上,含有用于使入射到内面罩2的光产生漫反射的颗粒物的内面罩2与厚壁件3 形成一体结构后固定安装在支架4上,且内面罩2与发光二极管1相对设置;其中,所述厚壁件3远离所述发光二极管1的一侧设有玉米粒状的花纹31;当发光二极管1发出光线后,所述内面罩接收所述发光二极管1发射的光并进行第一次均光,所述内面罩2中的颗粒物用于使入射到内面罩2的光产生漫反射,提高均光效果,之后,所述厚壁件3接收内面罩2第一次均光后的光,并进行第二次均光,最后,经过两次均光后的光线从设有所述花纹31的表面为凸出的弧形面向外射出,所述花纹31可折射光线,进更而均匀光线,进一步提高均光效果。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灯用的均光结构,所述均光结构包括发光二极管1、内面罩2和厚壁件3;所述发光二极管1固设在固定设置的PCB板6上,所述PCB板6向所述发光二极管1供电;所述内面罩2与所述发光二极管1相对设置,用于接收所述发光二极管1发射的光并进行第一次均光;所述厚壁件3设于所述内面罩2远离所述发光二极管1的一侧相连或贴合,所述厚壁件3 用于接收内面罩2第一次均光后的光,并进行第二次均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灯用的均光结构,内面罩2和厚壁件3相连或贴合,并将内面罩2相对若干发光二极管1设置,内面罩可对发光二极管1进行均光,因而无需限制发光二极管1发出的光的发射角,且发光二极管1发射的光经过二次均光后向外射出,达到更好的均光效果。
实施例2: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是提供一种信号灯用的均光结构,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类似,而与实施例 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厚壁件3远离所述发光二极管1 的一侧设有花纹31。所述花纹31可对二次均光后的光进行折射,进一步提高均光效果。
所述花纹31为玉米粒状纹路。在对本实用新型的多种花纹进行仿真实验时发现,在所述花纹31为玉米粒状纹路时,其更易均匀光线,有效提高均光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厚壁件3设有所述花纹31的表面为凸出的弧形面。外凸的弧形曲面可将经过二次均光的光线发散地发射出去。
具体地,所述厚壁件3的颜色可优选为红色,当其为红色时,其光的利用率更高。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是提供一种信号灯用的均光结构,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或2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类似,而与实施例1或2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面罩2与所述厚壁件3熔接形成一体结构,或者,所述内面罩2与所述厚壁件3粘结形成一体结构,或者,所述内面罩2与所述厚壁件3通过连接件保持相贴合并形成一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面罩2与所述厚壁件3熔接形成一体结构,其熔接形式具体为嵌件方式注塑连接。所述均光结构的零部件数量少,在内面罩2和厚壁件3嵌件注塑相连成一体结构后再装配,减少装配环节,从而节约成本。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是提供一种信号灯用的均光结构,如图 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3任一例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类似,而与实施例1~3任一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内面罩2完全覆盖所述厚壁件3靠近所述内面罩2的一侧。避免所述厚壁件3接收到所述发光二极管1直接发射出的光而在所述厚壁件3内发生第一次均光和第二次均光而导致均光效果不佳。
实施例5: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是提供一种信号灯用的均光结构,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4任一例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类似,而与实施例1~4任一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均光结构还包括:
支架4,所述发光二极管1固定于所述支架4;
衬框5,所述衬框5一端与所述支架4可拆卸相连,另一端套设于所述厚壁件3上。
所述衬框5套设抵接于所述厚壁件3上,其不仅可起到美化外观的作用,还可进一步提高所述厚壁件3的稳固性,当所述均光结构在运动的过程中,也降低了所述厚壁件3和内面罩2相对于所述发光二极管1晃动的可能性,进一步保证了均光质量。
具体地,所述衬框5一端与所述支架4卡扣卡接,另一端套设于所述厚壁件3上,且所述厚壁件3直接固连于所述支架4上,其连接结构简单,便于拆卸,易于安装。
实施例6: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是提供一种信号灯用的均光结构,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5任一例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类似,而与实施例1~5任一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1与所述厚壁件 3远离所述发光二极管1的一侧的距离优选为20~40mm。在对本实施例进行多次仿真中发现,所述发光二极管1与所述厚壁件3远离所述内面罩2的一侧的距离优选为20~40mm时,其既能达到均光效果,也能保持均光结构的尺寸适宜,不至于距离过小均光效果差,又或是距离过大影响所述均光结构自身的耗材、或和其他配合的零部件的装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二极管1与所述厚壁件3远离所述内面罩2的一侧的距离优选为35mm。
实施例7:
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是提供一种信号灯用的均光结构,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6任一例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类似,而与实施例1~6任一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面罩2内均匀分布有颗粒物,所述颗粒物用于使入射到内面罩2的光产生漫反射。所述颗粒物为扩散剂的组成成本,含有扩散剂的内面罩2使得光线在传输过程中被颗粒物或者说是粒子打散,光线到更好地均匀,提高光线的均匀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安装有上述的均光结构。所述汽车在装配有上述的均光结构时,其发光二极管的发出的光经过内面罩和厚壁件后的光线均匀,且尺寸分布合理适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信号灯用的均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光结构包括:
固定设置的发光二极管(1);
内面罩(2),其与所述发光二极管(1)相对设置,用于接收所述发光二极管(1)发射的光并进行第一次均光;
厚壁件(3),其设于所述内面罩(2)远离所述发光二极管(1)的一侧相连或贴合,所述厚壁件(3)用于接收内面罩(2)第一次均光后的光,并进行第二次均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灯用的均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厚壁件(3)远离所述发光二极管(1)的一侧设有花纹(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灯用的均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纹(31)为玉米粒状纹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灯用的均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厚壁件(3)设有所述花纹(31)的表面为凸出的弧形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灯用的均光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面罩(2)与所述厚壁件(3)熔接形成一体结构,或者,
所述内面罩(2)与所述厚壁件(3)粘结形成一体结构,或者,
所述内面罩(2)与所述厚壁件(3)通过连接件保持相贴合并形成一体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灯用的均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面罩(2)完全覆盖所述厚壁件(3)靠近所述内面罩(2)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灯用的均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光结构还包括:
支架(4),所述发光二极管(1)固定于所述支架(4);
衬框(5),所述衬框(5)一端与所述支架(4)可拆卸相连,另一端套设于所述厚壁件(3)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灯用的均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1)与所述厚壁件(3)远离所述发光二极管(1)的一侧的距离为20~40mm。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信号灯用的均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面罩(2)内均匀分布有颗粒物,所述颗粒物用于使入射到内面罩(2)的光产生漫反射。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安装有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均光结构。
CN201920618910.4U 2019-04-30 2019-04-30 信号灯用的均光结构和汽车 Active CN2099442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18910.4U CN209944221U (zh) 2019-04-30 2019-04-30 信号灯用的均光结构和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18910.4U CN209944221U (zh) 2019-04-30 2019-04-30 信号灯用的均光结构和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44221U true CN209944221U (zh) 2020-01-14

Family

ID=69130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18910.4U Active CN209944221U (zh) 2019-04-30 2019-04-30 信号灯用的均光结构和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4422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40802A1 (zh) * 2021-09-16 2023-03-23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光导结构、灯具及车辆
WO2023040800A1 (zh) * 2021-09-16 2023-03-23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灯具及车辆
WO2023103877A1 (zh) * 2021-12-08 2023-06-15 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灯具及车辆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40802A1 (zh) * 2021-09-16 2023-03-23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光导结构、灯具及车辆
WO2023040800A1 (zh) * 2021-09-16 2023-03-23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灯具及车辆
WO2023103877A1 (zh) * 2021-12-08 2023-06-15 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灯具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944221U (zh) 信号灯用的均光结构和汽车
CN210485572U (zh) 一种汽车前贯穿灯及车辆
CN205456858U (zh) 一种uv美甲灯
WO2013042009A1 (en) Lighting device with rf antenna
CN212510967U (zh) 一种汽车尾灯以及汽车
CN210462791U (zh) 一种投光灯
CN210462848U (zh) 一种均匀发光且能够避免光斑的光导
CN209991403U (zh) 一种车辆光传导发光系统结构
CN209893304U (zh) 可变换点灯效果的光学模块
CN209926274U (zh) 一种低成本厚壁光导结构
CN207661580U (zh) 筒灯
CN211441192U (zh) 一种照明装置以及带有该照明装置的3d打印机
CN210800758U (zh) 采用柔性cob光源的照明灯具
CN214948768U (zh) 一种oled模组及车灯
CN201011423Y (zh) Led照明设备及其反射装置
CN217843626U (zh) 间接出光的射灯
CN218209152U (zh) 无暗影智能灯组件及智能灯
CN218763109U (zh) 正发光厚板灯
CN216556949U (zh) 一种具有柔性cob的面光源灯具
CN216744173U (zh) 改善led全反射碗的配光结构
CN219453710U (zh) 一种可改变出光光形的壁灯
CN217559759U (zh) 灯具
CN217816639U (zh) 一种便于控制的三色组合光源
CN210219473U (zh) 一种无暗影的镜子灯
CN220192168U (zh) 一种实色咪头套透光结构和具有其的气溶胶发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