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43472U - 一种扇形齿圈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扇形齿圈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43472U
CN209943472U CN201920816666.2U CN201920816666U CN209943472U CN 209943472 U CN209943472 U CN 209943472U CN 201920816666 U CN201920816666 U CN 201920816666U CN 209943472 U CN209943472 U CN 2099434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beam
fan
girder
fixedly connected
hoop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1666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士涛
俞正明
杨颖�
栾金泉
王敏杰
童舜勇
陈井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ctech Solar H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rctech Solar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ctech Solar Ho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rctech Solar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1666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434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434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434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7Mountings or trac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追踪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扇形齿圈结构,通过与其适配的传动构件啮合,用于对光伏主梁上光伏板的角度进行调节,包括:扇形齿圈、第一侧梁、第二侧梁及主梁抱箍板,所述扇形齿圈的外侧设有均匀分布的齿;所述第一、第二侧梁的一端与所述扇形齿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第二侧梁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主梁抱箍板固定连接;所述主梁抱箍板设有向下折弯形成的凹槽,所述主梁抱箍板的中心位于所述扇形齿圈的圆弧弦的中垂线上。该新型的齿圈结构简巧可靠,结构稳定,传动高效平稳,方便安装维护。

Description

一种扇形齿圈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追踪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指提供了一种扇形齿圈结构。
背景技术
光伏板是一种在太阳光下能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由半导体物料(例如硅)制成的薄身固定光伏电池组成,通常情况下与蓄电池配合使用。光伏板在使用时,主要是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光伏板主要应用于无电网的边远地区和人口分散地区,在有公共电网的地区,光伏板与电网连接可并网运行,光伏板具有更高的发电效率和更好的环保性能。光伏板在制造过程中,为了能收集更多太阳光,通常会将光伏板的板面面积设置得较大,从而使得光伏板较为笨重。而光伏板在使用过程中,为了使其能最大程度的收集太阳光,通常是将光伏板的板面与太阳光能长期照射的一面对齐。一年中的不同时节太阳光照射的角度不一致,因此光伏板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每隔一断时间需要调整一下光伏板的角度位置。由于光伏板较为笨重,目前用于支撑光伏板的支架通常为可拆卸支架,在需要调整光伏板角度位置时,需要使用工具等对光伏板的支架进行操作,从而使得光伏板的角度调节操作十分复杂,且费时费力。
本实用新型设计出一种新型的齿圈结构,通过齿圈结构与光伏主梁连接,该齿圈结构与拨轮结合,实现对光伏主梁上光伏板角度的调节。该新型的齿圈结构简巧可靠,结构稳定,传动高效平稳,方便安装维护。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扇形齿圈结构,该新型的齿圈结构简巧可靠,结构稳定,传动高效平稳,方便安装维护。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应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扇形齿圈结构,通过与其适配的传动构件啮合,用于对光伏主梁上光伏板的角度进行调节,包括:扇形齿圈、第一侧梁、第二侧梁及主梁抱箍板,所述扇形齿圈的外侧设有均匀分布的齿;所述第一、第二侧梁的一端与所述扇形齿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第二侧梁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主梁抱箍板固定连接;所述主梁抱箍板设有向下折弯形成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上端设有主梁抱箍盖,所述光伏主梁设于所述凹槽内,经所述主梁抱箍盖夹持固定,所述主梁抱箍板的中心位于所述扇形齿圈的圆弧弦的中垂线上。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第一侧梁的一端与所述扇形齿圈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梁的一端与所述扇形齿圈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第二侧梁对称分布在所述主梁抱箍板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主梁抱箍板上设有向所述凹槽两侧延伸的第一支撑壁及第二支撑壁,所述第一侧梁与所述第一支撑壁的下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梁与所述第二支撑壁的下侧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主梁抱箍板的凹槽为方形槽;
或,所述主梁抱箍板的凹槽为弧形槽。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第一侧梁与所述第二侧梁形成的夹角为90°-140°。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还包括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侧梁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第一侧梁上开设有第一槽部,所述扇形齿圈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槽部内与所述第一侧梁固定连接;
和/或,所述第二侧梁上开设有第二槽部,所述扇形齿圈的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二槽部内与所述第二侧梁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与所述主梁抱箍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下端与所述横梁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支撑板上设有镂空部。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还包括主梁抱箍盖,所述主梁抱箍盖设于所述凹槽的上端,所述光伏主梁设于所述凹槽内经所述主梁抱箍盖夹持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扇形齿圈结构,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新型的扇形齿圈结构简巧可靠,结构稳定,传动高效平稳,方便安装维护;通过与传动构件啮合,能高效平稳对光伏主梁上的光伏板的角度进行调节。
2.本实用新型中,扇形齿圈结构采取的是框架式结构,中间通过设置横梁强化扇形齿圈结构强度,中空的形式大幅降低了材料的用量;设置与光伏主梁适配形状的主梁抱箍板,极大的方便了扇形齿圈结构与光伏主梁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扇形齿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扇形齿圈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三中扇形齿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三中扇形齿圈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三中扇形齿圈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扇形齿圈,2.第一侧梁,3.第二测量,4.主梁抱箍板,41.第一支撑壁,42.第二支撑壁,5.横梁,6.支撑板,61.镂空部,7.主梁抱箍盖。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实用新型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例,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实用新型的每个实施例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它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组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组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组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光伏板是一种在太阳光下能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光伏板在使用时,主要是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光伏板在制造过程中,为了能收集更多太阳光,通常会将光伏板的板面面积设置得较大,从而使得光伏板较为笨重。而光伏板在使用过程中,为了使其能最大程度的收集太阳光,通常是将光伏板的板面与太阳光能长期照射的一面对齐。一年中的不同时节太阳光照射的角度不一致,因此光伏板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每隔一断时间需要调整一下光伏板的角度位置。更进一步地,每天中太阳光的照射角度也不一致,为了提高光伏板的发电效率,人们设计出了光伏追踪系统,使光伏追踪系统控制光伏板逐日。
光伏追踪系统一般包括立柱、用于光伏板的光伏主梁及传动构件,立柱固定在地上,传动构件固定在立柱上,光伏主梁与传动构件连接,通过传动构件来调整光伏主梁上光伏板的角度。本实用新型中,传动构件包括扇形齿圈结构及拨轮结构,拨轮结构固定在立柱上,扇形齿圈结构与光伏主梁固定连接,扇形齿圈结构与拨轮结构适配啮合,通过调节拨轮结构,来实现光伏主梁上光伏板角度的调整。
在实施例一中,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扇形齿圈结构,通过与其适配的传动构件齿合,用于对光伏主梁上光伏板的角度进行调节。传动构件可以是与扇形齿圈1适配的拨轮或齿条。扇形齿圈结构包括:扇形齿圈1、第一侧梁2、第二侧梁3及主梁抱箍板4,扇形齿圈1的外侧设有均匀分布的齿,扇形齿圈1为钢材质制成。第一侧梁2、第二侧梁3由硬质金属材料制成,如:钢或铝合金。第一侧梁2、第二侧梁3为方管结构或长条形板状结构,第一、第二侧梁2、3的一端与扇形齿圈1焊接,或经螺丝固定连接。第一、第二侧梁2、3的另一端与主梁抱箍板4焊接,或经螺丝固定连接。优选地,第一侧梁2与第二侧梁4形成的夹角为90°-140°。主梁抱箍板4由硬质金属材料制成,如:钢或铝合金。
主梁抱箍板4设有向下折弯形成的凹槽,凹槽的上端设有主梁抱箍盖7,光伏主梁设于凹槽内,经主梁抱箍盖7夹持固定,主梁抱箍板4的中心位于扇形齿圈1的圆弧弦的中垂线上,即主梁抱箍板4凹槽的中心轴线与扇形齿圈1的圆弧弦的中垂线重合,使主梁抱箍板4处的主梁,能在与扇形齿圈1连接的拨轮结构拨动下转动。主梁抱箍板4的槽口形状可随主梁的结构形状来设计,使主梁适配夹持在主梁抱箍板4的槽口中,对主梁进行固定。本扇形齿圈结构简巧可靠,结构稳定,传动高效平稳,方便安装维护;通过与拨轮的结合,能高效平稳对光伏主梁上光伏板角度进行调节。
在实施例二中,如图1至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第一侧梁2的一端与扇形齿圈1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侧梁3的一端与扇形齿圈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第二侧梁2、3对称分布在主梁抱箍板4的两侧。优选地,扇形齿圈结构还包括横梁5,横梁5由硬质金属材料制成,如:钢或铝合金。横梁5为方管结构或长条形板状结构,横梁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第二侧梁2、3焊接,或经螺丝固定连接。优选地,扇形齿圈结构还包括支撑板6,支撑板6由硬质金属材料制成,如:钢或铝合金。支撑板6为板状结构或支架结构,支撑板6的上端与主梁抱箍板4固定连接,支撑板6的下端与横梁5固定连接,其中,支撑板6上设有镂空部61。扇形齿圈结构采取的是框架式结构,中间通过设置横梁5及支撑板6强化扇形齿圈结构强度,此结构使扇形齿圈1的中部无需支撑结构,大幅降低了材料的用量。
在实施例三中,如图3至图5所示,在实施例一、二的基础上,主梁抱箍板4的凹槽为方形槽,凹槽的高度及宽度与光伏主梁的高度及宽度适配。主梁抱箍板4上设有向凹槽两侧延伸的第一支撑壁41及第二支撑壁42,第一支撑壁41与凹槽左侧壁的上端垂直固定连接,第二支撑壁42与凹槽右侧壁的上端垂直固定连接,第一、第二支撑壁41、42上均设有多个螺孔。主梁抱箍板4的凹槽上侧设有主梁抱箍盖7,主梁抱箍盖7由硬质金属材料制成,如:钢或铝合金。主梁抱箍盖7为长条形板状结构,主梁抱箍盖7的大小与主梁抱箍板4上端面的大小适配,主梁抱箍盖7与主梁抱箍板4将光伏主梁夹持在其二者之间。主梁抱箍盖7上设有多个孔位多个螺丝将光伏主梁固定在主梁抱箍盖7与主梁抱箍板4之间。
主梁抱箍板4的下端与支撑板6的上端焊接,支撑板6的上端开设有与主梁抱箍板4的下端适配的凹槽,支撑板6的凹槽卡合在主梁抱箍板4的下端,二者接触处经电焊连接。支撑板6可以为方形板、三角形板或圆弧板等,支撑板6上设有镂空部61,镂空部61为圆孔、方孔或三角孔等。支撑板6的下端与横梁5焊接或螺丝固定连接。第一侧梁2的上端与第一支撑壁41的下侧电焊连接,第二侧梁3的上端与第二支撑壁42的下侧电焊连接。第一侧梁2的下端开设有第一槽部,扇形齿圈1的左端设于第一槽部内与第一侧梁2焊接或螺丝固定连接,横梁5的左端与第一侧梁2的下端焊接或螺丝固定连接。第二侧梁3的下端开设有第二槽部,扇形齿圈1的右端设于第二槽部内与第二侧梁3焊接或螺丝固定连接,横梁5的有端与第二侧梁3的下端焊接或螺丝固定连接。通过设置与光伏主梁适配形状的主梁抱箍板4,极大的方便了扇形齿圈结构与光伏主梁的安装。
在实施例四中,如图3至图5所示,在实施例一、二、三的基础上,主梁抱箍板4的凹槽为弧形槽,凹槽的直径与光伏主梁的直径适配。主梁抱箍板4上设有向凹槽两侧延伸的第一支撑壁41及第二支撑壁42,第一支撑壁41与凹槽左侧壁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二支撑壁42与凹槽右侧壁的上端垂直固定连接,第一、第二支撑壁41、42上均设有多个螺孔。主梁抱箍板4的凹槽上侧设有主梁抱箍盖7,主梁抱箍盖7由硬质金属材料制成,如:钢或铝合金。主梁抱箍盖7为圆弧形结构,主梁抱箍盖7的两侧设有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主梁抱箍盖7的大小与主梁抱箍板4上端面的大小适配,主梁抱箍盖7与主梁抱箍板4将光伏主梁夹持在其二者之间。主梁抱箍盖7两侧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上设有多个孔位,多个螺丝将光伏主梁固定在主梁抱箍盖7与主梁抱箍板4之间。
主梁抱箍板4的下端与支撑板6的上端焊接,支撑板6的上端开设有与主梁抱箍板4的下端适配的凹槽,支撑板6的凹槽卡合在主梁抱箍板4的下端,二者接触处经电焊连接。支撑板6可以为方形板、三角形板或圆弧板等,支撑板6上设有镂空部61,镂空部61为圆孔、方孔或三角孔等。支撑板6的下端与横梁5焊接或螺丝固定连接。第一侧梁2的上端与第一支撑壁41的下侧电焊连接,第二侧梁3的上端与第二支撑壁42的下侧电焊连接。横梁5的左端与第一侧梁2的下端将扇形齿圈1的左端夹持在其二者之间,此三者经电焊固定连接。横梁5的右端与第二侧梁3的下端将扇形齿圈1的右端夹持在其二者之间,此三者经电焊固定连接。横梁5与扇形齿圈1之间设有多个支撑梁,支撑梁的下端与扇形齿圈1固定连接,支撑梁的上端与横梁5固定连接。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扇形齿圈结构,通过与其适配的传动构件啮合,用于对光伏主梁上光伏板的角度进行调节,其特征在于,包括:扇形齿圈、第一侧梁、第二侧梁及主梁抱箍板,所述扇形齿圈的外侧设有均匀分布的齿;所述第一、第二侧梁的一端与所述扇形齿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第二侧梁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主梁抱箍板固定连接;所述主梁抱箍板设有向下折弯形成的凹槽,所述主梁抱箍板的中心位于所述扇形齿圈的圆弧弦的中垂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形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梁的一端与所述扇形齿圈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梁的一端与所述扇形齿圈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第二侧梁对称分布在所述主梁抱箍板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扇形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梁抱箍板上设有向所述凹槽两侧延伸的第一支撑壁及第二支撑壁,所述第一侧梁与所述第一支撑壁的下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梁与所述第二支撑壁的下侧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扇形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梁抱箍板的凹槽为方形槽;
或,所述主梁抱箍板的凹槽为弧形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扇形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梁与所述第二侧梁形成的夹角为90°-140°。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扇形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侧梁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扇形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梁上开设有第一槽部,所述扇形齿圈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槽部内与所述第一侧梁固定连接;
和/或,所述第二侧梁上开设有第二槽部,所述扇形齿圈的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二槽部内与所述第二侧梁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扇形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与所述主梁抱箍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下端与所述横梁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扇形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上设有镂空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形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主梁抱箍盖,所述主梁抱箍盖设于所述凹槽的上端,所述光伏主梁设于所述凹槽内经所述主梁抱箍盖夹持固定。
CN201920816666.2U 2019-06-01 2019-06-01 一种扇形齿圈结构 Active CN2099434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16666.2U CN209943472U (zh) 2019-06-01 2019-06-01 一种扇形齿圈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16666.2U CN209943472U (zh) 2019-06-01 2019-06-01 一种扇形齿圈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43472U true CN209943472U (zh) 2020-01-14

Family

ID=69135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16666.2U Active CN209943472U (zh) 2019-06-01 2019-06-01 一种扇形齿圈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434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64454A (zh) * 2021-03-15 2021-07-02 杭州帷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排独立驱动式光伏跟踪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64454A (zh) * 2021-03-15 2021-07-02 杭州帷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排独立驱动式光伏跟踪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943472U (zh) 一种扇形齿圈结构
CN211860034U (zh) 一种可调节向阳角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
CN107026607A (zh) 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
CN213402897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板用固定支撑装置
CN201909997U (zh) 一种太阳能跟踪器
CN210405188U (zh) 太阳能板角度调节装置
CN209767464U (zh) 一种光伏追踪装置及光伏追踪系统
CN217388614U (zh) 一种千斤顶结构式新型固定可调节支架
CN209982412U (zh) 一种光伏发电装置
CN210609005U (zh) 一种能变换角度的太阳能光伏板
CN211524990U (zh) 一种便于提升转化效率的风力发电用扇叶
CN219627633U (zh) 一种角度可调的太阳能光伏面板支撑机构
CN211151881U (zh) 一种新型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板
CN112367018A (zh) 一种具有转向光照功能的电池光伏连接机构
CN112104307A (zh) 一种光伏板调节架
CN213243882U (zh) 太阳能组件并联的稳定机构
CN210273937U (zh) 一种混凝土屋顶光伏电站支架
CN219592305U (zh) 光伏支架及光伏系统
CN202363482U (zh) 地面双柱立式固定倾角太阳能接收板安装支架
CN217240630U (zh) 一种便于搬运防腐蚀的支撑光伏板的光伏托架
CN215222091U (zh) 一种可调式板式太阳能支架
CN210578357U (zh) 一种可调节角度的光伏电池底架
CN210157119U (zh) 一种高效太阳能光伏组件
CN209105081U (zh) 一种可调节角度的太阳能光伏固定支架
CN220321637U (zh) 一种双轴斜面多角度旋转定日镜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