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38584U - 列车车载防冰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列车车载防冰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938584U CN209938584U CN201920178351.XU CN201920178351U CN209938584U CN 209938584 U CN209938584 U CN 209938584U CN 201920178351 U CN201920178351 U CN 201920178351U CN 209938584 U CN209938584 U CN 20993858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line
- icing
- module
- distributor
- liqu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列车车载防冰系统,列车车载防冰系统包括:电气及控制系统(1)、储液模块(2)、支架模块(3)、泵组模块(4)、输送管路模块(5)、分配器(6)、喷头组(7)和仪表及传感器组(9)。优点为:针对高速列车和长途列车,结合外界环境温度、降雪积雪情况,每隔一定时间或一定里程,对列车底部补充喷涂防冰液,以实现高速铁路车辆和长途车辆底部持续附着防冰液,达到持续的防冰效果。当车辆运行完当次里程,返回检修库后,不再需要大量时间、人力进行除冰融冰作业,只需进行简单冲洗和烘干,大大缩短了车辆周转时间,提高了车辆周转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列车车载防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列车车载防冰系统。
背景技术
在冬季有降雪和路基覆雪的地区,高速行驶的列车会产生负压,空气中的飘雪和路基上的积雪易被吸入到车底并吸附在列车底部,伴随着传动系统发热,积雪融化。当环境温度下降时,雪水凝结成冰,附着在车底转向架、车轴、管路表面。随着列车运行里程增加,车底表面雪团或冰块变得越来越大,影响列车的运行安全。
为保障列车正常运行,当列车返回检修库后,工人使用撬棍敲击冰块,并结合高压热水冲洗车辆底部来清除车底积冰积雪,之后将车辆自然晾干或用热风烘干。这种传统除冰作业方式属于事后除冰,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能源,作业效率极低,大量占用检修库资源。在敲击的过程中,难免对车辆底部的转向架、车轴等有所损伤,间接加快了零部件损耗。
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国内外采用的其他防冰方法,主要是在列车出发前,将防冰液喷涂在列车底部,防冰液粘附在车辆底部表面,从而阻止或延缓结冰生成。这种方法已经在短途车辆上取得一定效果。防冰液受车辆速度、风沙、环境温度影响,尤其是动车组列车、复兴号车速高达300-350km/h,在车辆单次运行全程内,防冰液逐渐消耗,且没有补充喷涂防冰液的操作,这样大大削弱了防冰效果。因此,对于单次运行里程大于800公里的高速铁路车辆,如何保证防冰液在车辆底部持续附着,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列车车载防冰系统以及防冰方法,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列车车载防冰系统,所述列车车载防冰系统包括:电气及控制系统(1)、储液模块(2)、支架模块(3)、泵组模块(4)、输送管路模块(5)、分配器(6)、喷头组(7)和仪表及传感器组(9);
其中,所述储液模块(2)固定于列车上面,包括储液箱保温层(10)、储液箱(11)、加热器(12)和防冰液(13);所述储液箱(11)的内部储存所述防冰液(13),所述储液箱(11)的外部设置所述储液箱保温层(10);所述储液箱(11)的内部设置用于加热所述防冰液(13)的所述加热器(12);
所述分配器(6)包括分配器保温层(29)和分配器本体(30);所述分配器本体(30)为空腔结构,在所述分配器本体(30)上设置有多个出口接头以及一个入口接头;所述分配器本体(30)的外部设置所述分配器保温层(29);
所述喷头组(7)包括多个出口方向朝向所述列车底部的防冰区域的喷头组件(31);每个所述喷头组件(31)的入口通过第一管路(1A)连接到所述分配器(6)的出口接头上面;在所述第一管路(1A)上面安装控制阀门(26);
所述泵组模块(4)的入口通过第二管路(2A)与所述储液模块(2)的出口连通;所述泵组模块(4)的出口通过第三管路(3A)连接到所述分配器(6)的入口接头,用于将所述储液模块(2)的防冰液(13)带压力输送到所述分配器(6)的腔体中;其中,在所述第三管路(3A)上面安装三通阀门(21);
其中,所述第一管路(1A)、所述第二管路(2A)和所述第三管路(3A)组成所述输送管路模块(5);
所述仪表及传感器组(9)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储液箱(11)内防冰液(13)温度的防冰液温度传感器(34)、布置于所述储液箱(11)内的高液位传感器(35)和低液位传感器(36)、用于检测列车底部的防冰区域是否存在雪的雪传感器(32)、用于检测环境温度的环境温度传感器(33)、用于探测第三管路(3A)的管路压力的压力传感器(37);
所述支架模块(3)包括储液模块支架(14)、泵组及管路支架(15)和分配器支架,分别用于支撑固定所述储液模块(2)、所述泵组模块(4)和所述分配器(6);
所述电气及控制系统(1)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雪传感器(32)、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33)、所述防冰液温度传感器(34)、所述高液位传感器(35)、所述低液位传感器(36)和所述压力传感器(37)连接;所述电气及控制系统(1)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加热器(12)、所述控制阀门(26)和所述三通阀门(21)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管路(1A)包括第一软管(23)、支管路(24)、支管伴热(25)、尾部管路(27)和尾部管路伴热(28);其中,所述支管路(24)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软管(23)连接到所述分配器(6)的出口接头上面;所述支管路(24)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尾部管路(27)连接到对应的所述喷头组件(31);所述支管路(24)配置所述支管伴热(25);所述尾部管路(27)配置所述尾部管路伴热(28);在所述支管路(24)上安装所述控制阀门(26);
所述第二管路(2A)包括抽取管路(16)、主管伴热(17)和第二软管(18);其中,所述抽取管路(16)的一端与所述储液模块(2)的出口连通;所述抽取管路(16)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软管(18)连接到所述泵组模块(4)的入口;所述抽取管路(16)配置所述主管伴热(17);
所述第三管路(3A)包括第三软管(19)和压力管路(20);其中,所述压力管路(20)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软管(19)连接到所述泵组模块(4)的出口;所述压力管路(20)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分配器(6)的入口接头;所述压力管路(20)上面安装所述三通阀门(21);所述三通阀门(21)的第1接口和第2接口分别与所述压力管路(20)连通;所述三通阀门(21)的第3接口连接压缩空气(2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列车车载防冰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针对高速列车和长途列车,结合外界环境温度、降雪积雪情况,每隔一定时间或一定里程,对列车底部补充喷涂防冰液,以实现高速铁路车辆和长途车辆底部持续附着防冰液,达到持续的防冰效果。当车辆运行完当次里程,返回检修库后,不再需要大量时间、人力进行除冰融冰作业,只需进行简单冲洗和烘干,大大缩短了车辆周转时间,提高了车辆周转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列车车载防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列车车载防冰系统以及防冰方法,针对高速列车和长途列车,结合外界环境温度、降雪积雪情况,每隔一定时间或一定里程,对列车底部补充喷涂防冰液,以实现高速铁路车辆和长途车辆底部持续附着防冰液,达到持续的防冰效果。当车辆运行完当次里程,返回检修库后,不再需要大量时间、人力进行除冰融冰作业,只需进行简单冲洗和烘干,大大缩短了车辆周转时间,提高了车辆周转率。
参考图1,列车车载防冰系统,包括:电气及控制系统1、储液模块2、支架模块3、泵组模块4、输送管路模块5、分配器6、喷头组7和仪表及传感器组9;
其中,储液模块2固定于列车上面,包括储液箱保温层10、储液箱11、加热器12和防冰液13;储液箱11的内部储存防冰液13,储液箱11的外部设置储液箱保温层10;储液箱11的内部设置用于加热防冰液13的加热器12;加热器12用于将储液箱11内的防冰液13维持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储液箱11外层的保温层10可以有效减少热量损失。储液模块2上配置有防冰液温度传感器34、高液位传感器35、低液位传感器36,用于监视防冰液13的温度和液位,电气及控制系统1采集这些信号并处理。
分配器6包括分配器保温层29和分配器本体30;分配器本体30为空腔结构,在分配器本体30上设置有多个出口接头以及一个入口接头;分配器本体30的外部设置分配器保温层29;分配器6用于将带压力的防冰液13均匀分配至相应的第一管路1A,保证各个第一管路1A和喷头组7中防冰液13分配均匀。
喷头组7包括多个出口方向朝向列车底部的防冰区域的喷头组件31;用于雾化防冰液13,使其能覆盖列车底部和转向架、车轴、管路等区域。每个喷头组件31的入口通过第一管路1A连接到分配器6的出口接头上面;在第一管路1A上面安装控制阀门26;喷头组7有多组,覆盖列车底部易积冰积雪的区域。
泵组模块4的入口通过第二管路2A与储液模块2的出口连通;泵组模块4的出口通过第三管路3A连接到分配器6的入口接头,用于将储液模块2的防冰液13带压力输送到分配器6的腔体中;其中,在第三管路3A上面安装三通阀门21;泵组模块4用于将防冰液13从储液箱11内抽出,加压送至分配器6,最终从喷头组7喷出,喷涂在列车底部。
其中,第一管路1A、第二管路2A和第三管路3A组成输送管路模块5;
仪表及传感器组9包括:用于检测储液箱11内防冰液13温度的防冰液温度传感器34、布置于储液箱11内的高液位传感器35和低液位传感器36、用于检测列车底部的防冰区域是否存在雪的雪传感器32、用于检测环境温度的环境温度传感器33、用于探测第三管路3A的管路压力的压力传感器37,如果检测到预定压力,表示第三管路3A内防冰液13压力正常。高液位传感器35和低液位传感器36用于监视储液模块2内防冰液13的液位,随着防冰液13消耗,当液位低时,低液位传感器36探测到低液位信号,提醒需补充防冰液13;补充防冰液时,当高液位传感器35探测到高液位信号,表示储液模块2内防冰液13加满。压力传感器37用于探测压力管路20内防冰液13的压力,如果检测到预定压力,表示压力管路20内防冰液13压力正常。
支架模块3包括储液模块支架14、泵组及管路支架15和分配器支架,分别用于支撑固定储液模块2、泵组模块4和分配器6,使其能够抵御振动影响;
电气及控制系统1的输入端分别与雪传感器32、环境温度传感器33、防冰液温度传感器34、高液位传感器35、低液位传感器36和压力传感器37连接;电气及控制系统1的输出端分别与加热器12、控制阀门26和三通阀门21连接。电气及控制系统1用于对仪表及传感器组9信号进行采集和处理,并执行激活指令8。
激活指令8为对电气及控制系统1的输入指令,激活电气及控制系统1,喷涂防冰液13。激活指令8可以是电气及控制系统1自动采集的雪传感器32信号,可以是来自操作人员的控制指令,还可以是按季节或天气降雪预报在系统内预设的指令。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管路1A包括第一软管23、支管路24、支管伴热25、尾部管路27和尾部管路伴热28;其中,支管路24的一端通过第一软管23连接到分配器6的出口接头上面;支管路24的另一端通过尾部管路27连接到对应的喷头组件31;支管路24配置支管伴热25;尾部管路27配置尾部管路伴热28;在支管路24上安装控制阀门26;
第二管路2A包括抽取管路16、主管伴热17和第二软管18;其中,抽取管路16的一端与储液模块2的出口连通;抽取管路16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软管18连接到泵组模块4的入口;抽取管路16配置主管伴热17;
第三管路3A包括第三软管19和压力管路20;其中,压力管路20的一端通过第三软管19连接到泵组模块4的出口;压力管路20的另一端连接到分配器6的入口接头;压力管路20上面安装三通阀门21;三通阀门21的第1接口和第2接口分别与压力管路20连通;三通阀门21的第3接口连接压缩空气22。
第二软管18、第三软管19和第一软管23实现柔性连接,避免振动影响,还能适应转向架转动。主管伴热17、支管伴热25、尾部管路伴热28用于对管路进行加热保温,使防冰液13保持一定工作温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基于列车车载防冰系统的防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安装列车车载防冰系统,其中,喷头组7具有多组,覆盖安装于列车底部易积冰积雪的区域,并使喷头组7的喷液方向朝向列车底部易积冰积雪的区域;
步骤2,在列车运行过程中,电气及控制系统1同时执行以下操作:
操作1:电气及控制系统1通过防冰液温度传感器34实时检测储液模块2的防冰液13的温度是否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如果低于特定的温度范围,则电气及控制系统1启动加热器12对防冰液13进行加热处理,直到防冰液13的温度处于特定的温度范围内;由此保证防冰液13维持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
操作2:电气及控制系统1通过高液位传感器35和低液位传感器36对储液模块2的防冰液13的液位进行实时监测;随着防冰液13消耗,当低液位传感器36探测到低液位信号时,表明储液模块2的防冰液13的液位过低,因此,电气及控制系统1发出补充防冰液13的提醒消息;在补充防冰液13时,当高液位传感器35探测到高液位信号,表示储液模块2的防冰液13已加满,则电气及控制系统1发出防冰液补液加满的提醒消息;由此维持储液模块2内持续存在所需的防冰液13;
操作3:电气及控制系统1通过压力传感器37,实时探测第三管路3A的管路压力;如果检测到预定压力,表明第三管路3A内防冰液13压力正常;如果压力较高,则电气及控制系统1发出提醒消息;
操作4:电气及控制系统1根据是否得到激活指令8,而判断当前时刻是否需要启动喷涂防冰液13;
其中,电气及控制系统1的激活指令8通过以下方式获得:
方式1:激活指令8来自于操作人员的控制指令;操作人员的控制指令转化为对电气及控制系统1的激活指令8,从而激活电气及控制系统1,启动喷涂防冰液13;
方式2:电气及控制系统1通过雪传感器32实时检测列车底部的防冰区域是否存在雪,如果存在,则电气及控制系统1自动生成激活指令8,从而激活电气及控制系统1,启动喷涂防冰液13;
方式3:电气及控制系统1按季节或天气降雪预报预设定对应的激活条件,当满足激活条件时,即自动生成激活指令8,从而激活电气及控制系统1,启动喷涂防冰液13。
如果电气及控制系统1得到激活指令8,则需要启动喷涂防冰液13,则电气及控制系统1对三通阀门21进行控制,使三通阀门21打通第三管路3A;电气及控制系统1启动泵组模块4,泵组模块4从储液模块2中抽取防冰液13,并加压送到分配器6,再分配给各个第一管路1A,从第一管路1A末端的喷头组件31朝向列车底部易积冰积雪的区域喷出;
其中,在向列车底部易积冰积雪的区域喷出防冰液13时,电气及控制系统1对各个第一管路1A上的控制阀门26的启闭和开度进行控制,进而实现对列车底部不同位置喷涂防冰液;
步骤3,在喷涂防冰液临近结束时,电气及控制系统1控制三通阀门21开启位置,使压缩空气22与第三管路3A的排液口端导通,然后,压缩空气22通过第三管路3A后,经过分配器6而喷入到第一管路1A,再从第一管路1A的喷头组件31喷出,利用压缩空气22将第一管路1A内的防冰液13吹出,吹出的防冰液13也会喷涂在列车底部,既实现对防冰液13的有效利用,又避免防冰液13残留在第一管路1A中而遇低温结冰,进而堵塞第一管路1A。
实施举例1:
开启电气及控制系统1后,当雪传感器32探测到雪时,判断是否需要喷涂防冰液13,若结果为真,则激活系统进行喷涂作业。控制泵组模块4抽取防冰液13,加压送至分配器6,并分配给支管路24,从喷头组7喷出。电气及控制系统1控制不同支管路24上的控制阀门26启闭和开度,实现对列车底部不同位置的喷涂。喷涂临近结束,电器及控制系统1控制三通阀门21开启位置,利用压缩空气22将支管路24内的防冰液13吹出。即实现对防冰液13的有效利用,又可以避免防冰液13残留在支管路24中,遇低温结冰。当列车运行一定里程后,电气及控制系统1重复如上步骤进行喷涂作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列车车载防冰系统以及防冰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列车车载防冰系统是一种车载防冰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根据不同的空间位置,模块间可以随意组合,以适应狭小的安装空间。系统采用柔性设计,适应铁路车辆高速运行、紧急制动等工况。系统采用管路伴热和储液模块加热设计,适应高寒气候。针对列车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系统具备良好安全保护,如液位报警、温度报警、管路压力报警等。
(2)针对高速列车和长途列车,结合外界环境温度、降雪积雪情况,每隔一定时间或一定里程,对列车底部补充喷涂防冰液,以实现高速铁路车辆和长途车辆底部持续附着防冰液,达到持续的防冰效果。当车辆运行完当次里程,返回检修库后,不再需要大量时间、人力进行除冰融冰作业,只需进行简单冲洗和烘干,大大缩短了车辆周转时间,提高了车辆周转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
1.一种列车车载防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列车车载防冰系统包括:电气及控制系统(1)、储液模块(2)、支架模块(3)、泵组模块(4)、输送管路模块(5)、分配器(6)、喷头组(7)和仪表及传感器组(9);
其中,所述储液模块(2)固定于列车上面,包括储液箱保温层(10)、储液箱(11)、加热器(12)和防冰液(13);所述储液箱(11)的内部储存所述防冰液(13),所述储液箱(11)的外部设置所述储液箱保温层(10);所述储液箱(11)的内部设置用于加热所述防冰液(13)的所述加热器(12);
所述分配器(6)包括分配器保温层(29)和分配器本体(30);所述分配器本体(30)为空腔结构,在所述分配器本体(30)上设置有出口接头以及一个入口接头;所述分配器本体(30)的外部设置所述分配器保温层(29);
所述喷头组(7)包括多个出口方向朝向所述列车底部的防冰区域的喷头组件(31);每个所述喷头组件(31)的入口通过第一管路(1A)连接到所述分配器(6)的出口接头上面;在所述第一管路(1A)上面安装控制阀门(26);
所述泵组模块(4)的入口通过第二管路(2A)与所述储液模块(2)的出口连通;所述泵组模块(4)的出口通过第三管路(3A)连接到所述分配器(6)的入口接头,用于将所述储液模块(2)的防冰液(13)带压力输送到所述分配器(6)的腔体中;其中,在所述第三管路(3A)上面安装三通阀门(21);
其中,所述第一管路(1A)、所述第二管路(2A)和所述第三管路(3A)组成所述输送管路模块(5);
所述仪表及传感器组(9)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储液箱(11)内防冰液(13)温度的防冰液温度传感器(34)、布置于所述储液箱(11)内的高液位传感器(35)和低液位传感器(36)、用于检测列车底部的防冰区域是否存在雪的雪传感器(32)、用于检测环境温度的环境温度传感器(33)、用于探测第三管路(3A)的管路压力的压力传感器(37);
所述支架模块(3)包括储液模块支架(14)、泵组及管路支架(15)和分配器支架,分别用于支撑固定所述储液模块(2)、所述泵组模块(4)和所述分配器(6);
所述电气及控制系统(1)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雪传感器(32)、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33)、所述防冰液温度传感器(34)、所述高液位传感器(35)、所述低液位传感器(36)和所述压力传感器(37)连接;所述电气及控制系统(1)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加热器(12)、所述控制阀门(26)和所述三通阀门(2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车载防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1A)包括第一软管(23)、支管路(24)、支管伴热(25)、尾部管路(27)和尾部管路伴热(28);其中,所述支管路(24)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软管(23)连接到所述分配器(6)的出口接头上面;所述支管路(24)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尾部管路(27)连接到对应的所述喷头组件(31);所述支管路(24)配置所述支管伴热(25);所述尾部管路(27)配置所述尾部管路伴热(28);在所述支管路(24)上安装所述控制阀门(26);
所述第二管路(2A)包括抽取管路(16)、主管伴热(17)和第二软管(18);其中,所述抽取管路(16)的一端与所述储液模块(2)的出口连通;所述抽取管路(16)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软管(18)连接到所述泵组模块(4)的入口;所述抽取管路(16)配置所述主管伴热(17);
所述第三管路(3A)包括第三软管(19)和压力管路(20);其中,所述压力管路(20)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软管(19)连接到所述泵组模块(4)的出口;所述压力管路(20)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分配器(6)的入口接头;所述压力管路(20)上面安装所述三通阀门(21);所述三通阀门(21)的第1接口和第2接口分别与所述压力管路(20)连通;所述三通阀门(21)的第3接口连接压缩空气(2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178351.XU CN209938584U (zh) | 2019-01-31 | 2019-01-31 | 列车车载防冰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178351.XU CN209938584U (zh) | 2019-01-31 | 2019-01-31 | 列车车载防冰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938584U true CN209938584U (zh) | 2020-01-14 |
Family
ID=69121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178351.XU Active CN209938584U (zh) | 2019-01-31 | 2019-01-31 | 列车车载防冰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938584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49419A (zh) * | 2019-01-31 | 2019-04-19 | 国铁诺迪克(南昌)科技有限公司 | 列车车载防冰系统以及防冰方法 |
CN112224172A (zh) * | 2020-09-14 | 2021-01-15 | 杭州盛忆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机车喷淋机构 |
-
2019
- 2019-01-31 CN CN201920178351.XU patent/CN20993858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49419A (zh) * | 2019-01-31 | 2019-04-19 | 国铁诺迪克(南昌)科技有限公司 | 列车车载防冰系统以及防冰方法 |
CN109649419B (zh) * | 2019-01-31 | 2023-12-12 | 国铁诺迪克(南昌)科技有限公司 | 列车车载防冰系统以及防冰方法 |
CN112224172A (zh) * | 2020-09-14 | 2021-01-15 | 杭州盛忆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机车喷淋机构 |
CN112224172B (zh) * | 2020-09-14 | 2021-11-02 | 杭州盛忆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机车喷淋机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608750U (zh) | 一种汽车制动器强制水冷却系统 | |
CN209938584U (zh) | 列车车载防冰系统 | |
CN108791030B (zh) | 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路面抑尘系统及氢燃料电池汽车 | |
CN104386086A (zh) | 轨道车辆用排障方法及排障装置 | |
CN101884963A (zh) | 一种具有喷头清洗装置的喷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836099A (zh) | 隧道清洁车 | |
CN205636624U (zh) | 跨河浮桥防冰除雪系统 | |
CN205204321U (zh) | 装船机的喷雾抑尘系统及装船机 | |
CN215098345U (zh) | 智能化电动飞机除冰车 | |
CN109649419B (zh) | 列车车载防冰系统以及防冰方法 | |
CN106835895A (zh) | 一种具有路面快速干燥、降温及除雪融冰的自动化系统 | |
CN201530397U (zh) | 列车除冰装置 | |
KR100959546B1 (ko) | 전동차에 장착한 살수장치 | |
CN204713107U (zh) | 动车组车底防冰除冰装置 | |
CN209409999U (zh) | 铁路车辆转向架车载防冰防雪系统 | |
CN204222877U (zh) | 轨道车辆用排障装置 | |
CN110341751A (zh) | 一种分布式集中卸污装置 | |
CN105083229B (zh) | 室外封闭式高铁列车融冰除雪系统 | |
CN101700779A (zh) | 列车除冰装置 | |
CN205557433U (zh) | 一种环保型除冰系统的管道内除冰液自动化回收装置 | |
CN205109959U (zh) | 一种防冻液喷洒设备 | |
CN212294512U (zh) | 一种道岔融雪防冰系统 | |
CN211660291U (zh) | 一种用在混凝土施工便道上的自动喷雾装置 | |
CN110606049B (zh) | 一种铁路车辆库内带电外皮清洗工艺 | |
CN208278055U (zh) | 一种替代电力机车撒砂装置的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