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30312U - 终端 - Google Patents

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30312U
CN209930312U CN201921420456.8U CN201921420456U CN209930312U CN 209930312 U CN209930312 U CN 209930312U CN 201921420456 U CN201921420456 U CN 201921420456U CN 209930312 U CN209930312 U CN 2099303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over
camera
flash
transpa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2045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禄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2045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303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303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303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公开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透明后盖、后置摄像头、闪光灯和闪光灯罩,透明后盖具有闪光灯罩安装孔和摄像透光区域,后置摄像头位于所述透明后盖一侧且与摄像透光区域相对,闪光灯罩插装在闪光灯罩安装孔内,闪光灯与闪光灯罩相对,终端还包括以下三种遮光结构中的至少一种:第一遮光层,位于透明后盖的内板面上,至少部分第一遮光层位于闪光灯罩安装孔和摄像透光区域之间;第二遮光层,环绕设置于闪光灯罩的外侧壁上;遮光件,位于闪光灯和后置摄像头之间。本公开能够减小甚至避免闪光灯发出的光对摄像头的拍摄性能的影响。

Description

终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终端有向着轻薄化发展的趋势,对于一些具有拍摄功能的终端,也要求其摄像头与闪光灯紧凑地分布在终端后盖上相近的位置。继而导致闪光灯发出的光容易传导至摄像头所在位置,影响摄像头的拍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能够减小甚至避免闪光灯发出的光对摄像头的拍摄性能的影响。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透明后盖、后置摄像头、闪光灯和闪光灯罩,所述透明后盖具有闪光灯罩安装孔和摄像透光区域,所述后置摄像头位于所述终端内且与所述摄像透光区域相对,所述闪光灯罩插装在所述闪光灯罩安装孔内,所述闪光灯与所述闪光灯罩相对,所述终端还包括以下三种遮光结构中的至少一种:第一遮光层,位于所述透明后盖的内板面上,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遮光层位于所述闪光灯罩安装孔和所述摄像透光区域之间;第二遮光层,环绕设置于所述闪光灯罩的外侧壁上;遮光件,位于所述闪光灯和所述后置摄像头之间。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遮光件包括环绕所述摄像透光区域的第一框形件和环绕所述闪光灯罩安装孔的第二框形件中的至少一个;或者,所述遮光件为条形件,所述后置摄像头和所述闪光灯位于所述条形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闪光灯罩的外侧壁上具有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终端内。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遮光件位于所述透明后盖与所述限位凸起之间,或者,所述遮光件位于所述后置摄像头的顶面的外边缘与所述透明后盖之间,所述后置摄像头的顶面为所述后置摄像头与所述透明后盖相对的表面。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闪光灯罩的外侧壁具有与所述闪光灯罩安装孔的内侧壁相对的遮光区域,所述第二遮光层至少部分覆盖所述遮光区域。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闪光灯罩呈柱状,所述闪光灯罩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透明后盖的外板面共面,或者,所述闪光灯罩的一端的端面突出于所述透明后盖的外板面,所述外板面与所述内板面为所述透明后盖上相对的两侧面。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遮光件为泡棉件或橡胶件。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遮光层和所述第二遮光层中的至少一个为遮光漆层。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透明后盖为玻璃盖板。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还包括:前置摄像头、透明前盖和后壳支架,所述后壳支架位于所述透明后盖和所述透明前盖之间,所述前置摄像头安装在所述后壳支架上,所述前置摄像头与所述后壳支架之间设有两个条形缓冲件,且两个所述条形缓冲件平行间隔分布在所述前置摄像头的底面的两侧,所述前置摄像头的底面位于所述后壳支架上。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前置摄像头的顶面的边缘与所述透明前盖之间设有所述遮光件,所述前置摄像头的顶面为与所述透明前盖相对的表面,所述遮光件环绕所述前置摄像头布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终端包括三种遮光结构中的至少一种,以实现遮挡闪光灯发出的光照射到后置摄像头的目的,其一,利用闪光灯罩的外侧壁上设置的第二遮光层,通过第二遮光层可以避免闪光灯发出的光经闪光灯罩后照射到后置摄像头所处位置,实现第一级遮光;其二,闪光灯发出的光经闪光灯罩后进入终端内部空间后,部分光会折射进入透明后盖,在透明后盖中发生折射或反射,通过在透明后盖的内板面上设有第一遮光层,且第一遮光层位于闪光灯罩安装孔和摄像透光区域之间,从而避免这部分光经透明后盖照射到摄像透光区域,实现第二级遮光;其三,通过在终端内部空间内设置遮光件,且遮光件位于闪光灯和后置摄像头之间,可以避免闪光灯发出的光从闪光灯罩内射出后经终端内部安装电子器件的空间之间的间隙传递至后置摄像头位置,实现第三级遮光。本公开中三种遮光结构均能提高终端的遮光效果,有效阻挡从闪光灯罩内射出的光从终端内部或经透明后盖传递至摄像头位置,保证摄像头的拍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终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终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闪光灯罩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明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明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明后盖与遮光件的位置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明后盖与遮光件的位置示意图;
图10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闪光灯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闪光灯罩与透明后盖的装配示意图;
图12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标识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例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用户对终端的拍照要求日益提高,例如,手机的后置摄像头通常与闪光灯布置位置较近,若闪光灯罩出现漏光的情况,闪光灯发出的光会进入终端内部安装元器件的空间,照射到摄像头,或者闪光灯发出的光会进入可透光的终端后盖,经过反射透射后照射到摄像头,影响摄像头的拍摄性能。
图1是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终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后置摄像头5和闪光灯罩2分别安装在终端后盖1的摄像头安装孔14和闪光灯罩安装孔11内,闪光灯6位于终端内部且与闪光灯罩2相对。为防止闪光灯6发出的光经过闪光灯罩2后照射到后置摄像头5,采用摄像头安装架10安装后置摄像头5。如图1所示,摄像头安装架10从终端内部向外插装在摄像头安装孔14内,且摄像头安装架10突出于终端后盖1,而后置摄像头5则安装在摄像头安装架10内,通过摄像头安装架10可以遮挡照射到后置摄像头5的光,防止闪光灯罩2漏光影响后置摄像头5,保证摄像头的拍摄性能。
然而,图1所示的后置摄像头和闪光灯罩的布置方案设置了摄像头安装架,且摄像头安装架突出于终端后盖,使得终端后盖不平整且不美观。并且由于需要摄像头安装架才能安装摄像头,因而限制了终端后盖上可安装后置摄像头的数量,不利于提高拍摄质量。
相关技术中提供了一种camera under-glass(玻璃下摄像头)的布置方案,图2是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终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终端后盖1为玻璃后盖,后置摄像头5则直接放置在终端后盖1下方,这样无需在终端后盖1上开设摄像头安装孔,便于加工且美观。同时,由于无需设置摄像头安装架,因而使得终端后盖更加平整且美观,并且无需摄像头安装架就可以安装摄像头,可以在终端后盖上安装更多数量的摄像头,例如,4颗摄像头,提高拍摄质量。
然而,图2所示的camera under-glass的布置方案中未使用摄像头安装架,从而导致从闪光灯6发出的光经闪光灯罩2后从终端内部空间照射到后置摄像头5(参见图2中B),同时终端后盖1为透明后盖,因而闪光灯6发出的光经闪光灯罩2后还可以直接通过终端后盖1传递至后置摄像头5所在位置(参见图2中A),从而使后置摄像头5的拍摄性能受到更大的影响。
图3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终端包括:透明后盖1、后置摄像头5、闪光灯6和闪光灯罩2,透明后盖1具有闪光灯罩安装孔11和摄像透光区域12,后置摄像头5位于终端内且与摄像透光区域12相对,闪光灯罩2插装在闪光灯罩安装孔11内,闪光灯6与闪光灯罩2相对。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透明后盖1的内板面是指透明后盖1朝向电子器件的一侧面。例如,透明后盖1靠近后置摄像头、闪光灯的一侧面。
示例性地,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该终端还包括第一遮光层13和遮光件3,第一遮光层13位于透明后盖1的内板面上,至少部分第一遮光层13位于闪光灯罩安装孔11和摄像透光区域12之间。遮光件3位于闪光灯6和后置摄像头5之间。
如图4所示,该终端还包括第二遮光层22,第二遮光层22环绕设置于闪光灯罩2的外侧壁上。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闪光灯罩2具有出光面、入光面和连接出光面和入光面的外侧壁,入光面与闪光灯6相对,出光面位于终端的外表面。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终端包括三种遮光结构中的至少一种,以实现遮挡闪光灯发出的光照射到后置摄像头的目的,其一,利用闪光灯罩的外侧壁上设置的第二遮光层,通过第二遮光层可以避免闪光灯发出的光经闪光灯罩后照射到后置摄像头所处位置,实现第一级遮光;其二,闪光灯发出的光经闪光灯罩后进入终端内部空间后,部分光会折射进入透明后盖,在透明后盖中发生折射或反射,通过在透明后盖的内板面上设有第一遮光层,且第一遮光层位于闪光灯罩安装孔和摄像透光区域之间,从而避免这部分光经透明后盖照射到摄像透光区域,实现第二级遮光;其三,通过在终端内部空间内设置遮光件,且遮光件位于闪光灯和后置摄像头之间,可以避免闪光灯发出的光从闪光灯罩内射出后经终端内部安装电子器件的空间之间的间隙传递至后置摄像头位置,实现第三级遮光。本公开中三种遮光结构均能提高终端的遮光效果,有效阻挡从闪光灯罩内射出的光从终端内部或经透明后盖传递至摄像头位置,保证摄像头的拍摄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终端也可以只包括前述三种遮光结构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由于三种遮光结构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遮挡闪光灯发出的光照射到后置摄像头,因而终端中设置的遮光结构越多,遮光效果就越好。
可选地,透明后盖1采用透明的材料制成,例如可以为玻璃盖板,该玻璃盖板采用铝硅酸盐玻璃制成。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设置在透明后盖1的内板面的第一遮光层13可以为位于整个内板面上的涂层,从而避免从闪光灯罩2内出射光经透明后盖1照射到摄像透光区域12。其中,在内板面的摄像透光区域12上则不设置该第一遮光层13,以便于摄像头能通过透光的摄像透光区域12拍摄到外部景象。
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设置在透明后盖1的内板面的第一遮光层13可以为位于内板面上部分区域的涂层,且该第一遮光层13位于闪光灯罩安装孔11和摄像透光区域12之间,且该第一遮光层13环绕包覆闪光灯罩安装孔11,从而避免从闪光灯罩2内出射的光经透明后盖1照射到摄像透光区域12。并且该种实现方式相较于整个内板面设置第一遮光层13,可以减少第一遮光层13的面积,便于加工制作且节省成本。
本实施例中,第一遮光层13可以是喷涂在内板面上的遮光漆层。且遮光漆层可以设置为多种不同的颜色,例如,黑色、蓝色、红色等。当透明后盖1上设置了第一遮光层13后,透明后盖1的设有第一遮光层13的部分变为不透明的,这样透明后盖1能够呈现出不同颜色和/或图案。
可选地,如图7所示,遮光件3包括环绕摄像透光区域12的第一框形件3a和环绕所述闪光灯罩安装孔11的第二框形件3b中的至少一个。通过第一框形件3a环绕摄像透光区域12,能在摄像透光区域12的周向上分隔终端内部空间中闪光灯6和后置摄像头5所在的区域,避免从闪光灯罩2出射的光从摄像透光区域12的四周方向照射到摄像透光区域12;通过第二框形件3b环绕闪光灯罩安装孔11,能在闪光灯罩安装孔11的周向上分隔终端内部空间中闪光灯6和后置摄像头5所在的区域,避免从闪光灯罩2出射的光进一步向四周照射。
示例性地,遮光件3为环形泡棉件,如图8所示,环形泡棉件有三个,其中一个环形泡棉件环绕闪光灯罩安装孔11布置,以避免从闪光灯罩2出射的光进一步向四周照射,另外两个环形泡棉件环绕摄像透光区域12布置,以避免从闪光灯罩2出射的光从摄像透光区域12的四周照射到摄像透光区域12。
可选地,如图9所示,遮光件3为条形件,后置摄像头5和闪光灯6位于条形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其中,条形件的长度L不小于闪光灯罩安装孔11的孔径,且条形件的长度L不小于摄像透光区域12内相距最远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这样能有效地防止从闪光灯罩2的外侧壁漏出的光照射到后置摄像头所在位置。并且使用该种条形件的遮光件3相较于框形件,可以减少制作遮光件3的材料,便于加工制作且节省成本。
示例性地,遮光件3为条形泡棉件,条形泡棉件至少有一个,条形泡棉件可以布置在摄像透光区域12和闪光灯罩安装孔11之间,能有效地防止闪光灯罩2出射的光进一步照射,且防止闪光灯罩2出射的光照射到摄像透光区域12。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遮光件还可以是橡胶件。相应地,橡胶件还可以是环形橡胶件和条形橡胶件,只要满足遮光件能实现遮光的效果均可,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可选地,如图3、4、8、10所示,闪光灯罩2呈柱状,闪光灯罩2的一端的端面与透明后盖1的外板面共面,或者,闪光灯罩2的一端的端面突出于透明后盖1的外板面,外板面与内板面为透明后盖1上相对的两侧面,即终端的背面。其中,闪光灯罩2的一端为朝向透明后盖1的一端,且该端部的端面可以与透明后盖1的外板面位于同一平面,或者该端部的端面在垂直于透明后盖1的方向上可以高于透明后盖1的外板面。即闪光灯罩2的一端的端面不能低于透明后盖1的外板面,以防止从闪光灯罩2出射的光从闪光灯罩安装孔11进入到透明后盖1内,而进一步照射到摄像透光区域12。
可选地,闪光灯罩2的外侧壁上具有限位凸起21,限位凸起21位于终端内。设置限位凸起21可以防止闪光灯罩2从闪光灯罩安装孔11中脱落。
本实施例中,限位凸起21可以为环形,限位凸起21上可以具有至少两处位置距闪光灯罩2的中轴线的距离不同。如图10所示,图10中限位凸起21的左侧位置距闪光灯罩2的中轴线的距离小于图10中限位凸起21的右侧位置距闪光灯罩2的中轴线的距离,且限位凸起21的左侧位置和右侧位置均可以与终端内部空间的其他元器件抵靠,或者与终端内部空间中的胶框抵靠,这样在通过限位凸起21将闪光灯罩2限位固定后,由于两侧位置的距离不同且两侧位置均因与其他部件抵靠而限制了自由度,使得限位凸起21在固定后不容易转动,从而防止闪光灯罩2转动,提高安装稳定性。
在一种遮光件的布置方式中,如图8所示,遮光件3位于透明后盖1与限位凸起21之间。由于本实施例中闪光灯罩2通过限位凸起21限位固定在透明后盖1上,因此,为了防止闪光灯罩2出射的光从透明后盖1与限位凸起21之间的间隙照射到后置摄像头5所在区域,通过将遮光件3安装在透明后盖1与限位凸起21之间,以保证遮光效果,有效地防止闪光灯罩2出射的光进一步照射,且防止闪光灯罩2出射的光照射到摄像透光区域12。
在另一种遮光件的布置方式中,如图8所示,遮光件3位于后置摄像头5的顶面的外边缘与透明后盖1之间,后置摄像头5的顶面为后置摄像头5与透明后盖1相对的表面,即镜头所在的表面。
如图8所示,后置摄像头5包括镜筒51和镜片52,镜筒51围绕镜片52设置,后置摄像头5的顶面的外边缘即为镜筒51与透明后盖1相对的部分。后置摄像头5的顶面与透明后盖1之间存在间隙a,遮光件3即位于该间隙a中。
可选地,终端还具有后壳支架9,后壳支架9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闪光灯罩2的光照射到后置摄像头5所在区域。而后壳支架9与透明后盖1之间、后壳支架9与后置摄像头5的顶面的边缘之间具有间隙。因而,本实施例中,还在后壳支架9与透明后盖1之间、后壳支架9与后置摄像头5的顶面的边缘之间均安装有遮光件3,以保证遮光效果,有效地防止闪光灯罩2漏出的光照射到后置摄像头5所在区域。
示例性地,后壳支架9可以为金属件,例如铝合金等。后壳支架9用于支撑透明后盖1,使透明后盖1稳固地安装在终端上。
可选地,闪光灯罩2的外侧壁具有与闪光灯罩安装孔11的内侧壁相对的遮光区域C,第二遮光层22至少部分覆盖所述遮光区域C。通过第二遮光层22能遮挡闪光灯罩安装孔11,从而防止从闪光灯罩2出射的光进入到透明后盖1内,而进一步照射到后置摄像头5所在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二遮光层22可以为位于闪光灯罩2的整个外壁上的涂层,从而全方位地防止闪光灯罩2漏光。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1所示,第二遮光层22可以为位于闪光灯罩2上与闪光灯罩安装孔11的内壁相对的区域上的涂层,从而避免闪光灯罩2漏光。并且该种实现方式相较于整个外壁均设置涂层,可以减少第二遮光层22的面积,便于加工制作且节省成本。
示例性地,第二遮光层可以是喷涂在内板面上的遮光漆层。
图12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可选地,终端还可以包括:前置摄像头7、透明前盖8和后壳支架9,后壳支架9位于透明后盖1和透明前盖8之间,前置摄像头7安装在后壳支架9上,前置摄像头7与后壳支架9之间设有两个条形缓冲件91,两个条形缓冲件91平行间隔分布在前置摄像头7的底面的两侧,前置摄像头7的底面位于后壳支架9上。其中,前置摄像头7的底面与后壳支架9之间通过两个条形缓冲件91预压,该两个条形缓冲件91可以为条形泡棉件,两个条形泡棉件分布在前置摄像头7的底面的两侧,这样能防止前置摄像头7的中部受压,从而避免前置摄像头7因受压过大而出现解析力异常的情况。
如图12所示,前置摄像头7的顶面的边缘与透明前盖8之间设有遮光件3,前置摄像头7的顶面为与所述透明前盖8相对的表面,遮光件3环绕前置摄像头7布置。其中,前置摄像头7的镜头朝向透明前盖8,前置摄像头7的镜头与透明前盖8之间设置的遮光件3为环形泡棉件,通过环形泡棉件可以防止终端屏幕发出的光照射到透明前盖8上朝向前置摄像头7的镜头的区域内,而影响前置摄像头7的拍摄性能。
示例性地,如图12所示,前置摄像头7包括镜筒71和镜片72,镜筒71围绕镜片72设置,前置摄像头7的顶面的外边缘即为镜筒71与透明前盖8相对的部分。前置摄像头7的顶面与透明前盖8之间存在间隙b,遮光件3即位于该间隙b中。
这里,透明前盖8采用透明的材料制成,例如可以为玻璃盖板。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对前置摄像头7和后置摄像头5的数量不做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1)

1.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透明后盖(1)、后置摄像头(5)、闪光灯(6)和闪光灯罩(2),所述透明后盖(1)具有闪光灯罩安装孔(11)和摄像透光区域(12),所述后置摄像头(5)位于所述终端内且与所述摄像透光区域(12)相对,所述闪光灯罩(2)插装在所述闪光灯罩安装孔(11)内,所述闪光灯(6)与所述闪光灯罩(2)相对,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以下三种遮光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遮光层(13),位于所述透明后盖(1)的内板面上,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遮光层(13)位于所述闪光灯罩安装孔(11)和所述摄像透光区域(12)之间;
第二遮光层(22),环绕设置于所述闪光灯罩(2)的外侧壁上;
遮光件(3),位于所述闪光灯(6)和所述后置摄像头(5)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件(3)包括环绕所述摄像透光区域(12)的第一框形件(3a)和环绕所述闪光灯罩安装孔(11)的第二框形件(3b)中的至少一个;或者,
所述遮光件(3)为条形件,所述后置摄像头(5)和所述闪光灯(6)位于所述条形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闪光灯罩(2)的外侧壁具有限位凸起(21),所述限位凸起(21)位于所述终端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件(3)位于所述透明后盖(1)与所述限位凸起(21)之间,或者,所述遮光件(3)位于所述后置摄像头(5)的顶面的外边缘与所述透明后盖(1)之间,所述后置摄像头(5)的顶面为所述后置摄像头(5)与所述透明后盖(1)相对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闪光灯罩(2)的外侧壁具有与所述闪光灯罩安装孔(11)的内侧壁相对的遮光区域(C),所述第二遮光层(22)至少部分覆盖所述遮光区域(C)。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闪光灯罩(2)呈柱状,所述闪光灯罩(2)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透明后盖(1)的外板面共面,或者,所述闪光灯罩(2)的一端的端面突出于所述透明后盖(1)的外板面,所述外板面与所述内板面为所述透明后盖(1)上相对的两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件(3)为泡棉件或橡胶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层(13)和所述第二遮光层(22)中的至少一个为遮光漆层。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后盖(1)为玻璃盖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前置摄像头(7)、透明前盖(8)和后壳支架(9),所述后壳支架(9)位于所述透明后盖(1)和所述透明前盖(8)之间,所述前置摄像头(7)安装在所述后壳支架(9)上,
所述前置摄像头(7)与所述后壳支架(9)之间设有两个条形缓冲件(91),且两个所述条形缓冲件(91)平行间隔分布在所述前置摄像头(7)的底面的两侧,所述前置摄像头(7)的底面位于所述后壳支架(9)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摄像头(7)的顶面的边缘与所述透明前盖(8)之间设有所述遮光件(3),所述前置摄像头(7)的顶面为与所述透明前盖(8)相对的表面,所述遮光件(3)环绕所述前置摄像头(7)布置。
CN201921420456.8U 2019-08-28 2019-08-28 终端 Active CN2099303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20456.8U CN209930312U (zh) 2019-08-28 2019-08-28 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20456.8U CN209930312U (zh) 2019-08-28 2019-08-28 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30312U true CN209930312U (zh) 2020-01-10

Family

ID=69094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20456.8U Active CN209930312U (zh) 2019-08-28 2019-08-28 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3031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85123A1 (zh) * 2020-03-18 2021-09-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85123A1 (zh) * 2020-03-18 2021-09-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04553B (zh) 复合盖板、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07465863B (zh) 复合盖板、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WO2018214879A1 (zh) 摄像头组件、摄像组件和终端设备
JP3162733U (ja) 情報端末等のケース
CN112911096B (zh) 一种图像拍摄装置、补光模组及设备
EP3200019B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209930312U (zh) 终端
CN107465861B (zh) 复合盖板、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US10656370B2 (en) Lens module
CN110727147B (zh) 背光源及电子设备
CN209787288U (zh) 闪光灯模组、摄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4785935A (zh) 一种烤箱摄像头模组和烤箱
CN109547881A (zh) 移动终端的受话器结构
CN210348164U (zh) 透光背板模组及移动终端
CN210348142U (zh) 一种设通孔的背光模组
CN209821470U (zh) 前壳装置和移动终端
CN216647053U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烹饪装置
CN215120933U (zh) 摄像头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WO2022147926A1 (zh) 一种杂散光遮蔽结构、包含其的超微距成像模块
CN110727146B (zh) 背光源及电子设备
CN205301779U (zh) 导光装置和拍摄设备
CN218298711U (zh) 一种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613143A (zh) 显示装置
CN210725004U (zh) 电子设备
CN219609408U (zh) 闪光灯组件和摄像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