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23991U - 建筑基础隔振结构 - Google Patents

建筑基础隔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23991U
CN209923991U CN201920484933.0U CN201920484933U CN209923991U CN 209923991 U CN209923991 U CN 209923991U CN 201920484933 U CN201920484933 U CN 201920484933U CN 209923991 U CN209923991 U CN 2099239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building foundation
vibration
vibration isolation
waterp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8493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丹
宋瑞祥
邬玉斌
何蕾
刘必灯
张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Municipal Institute of Labour Protection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Municipal Institute of Labour Protec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Municipal Institute of Labour Protection filed Critical Beijing Municipal Institute of Labour Protection
Priority to CN20192048493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239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239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239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减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建筑基础隔振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于建筑基础侧墙的外侧的第一侧部隔振组件和第二侧部隔振组件;第一侧部隔振组件包括由外至内依次叠覆的砖胎膜、第一防水层和第一减振层,第一减振层设于建筑基础侧墙的外侧面;第二侧部隔振组件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叠覆的第二防水层和第二减振层,第二防水层贴覆于建筑基础侧墙的外侧面;第一防水层的上边缘连接于第二防水层的下边缘。该建筑基础隔振结构将建筑基础侧墙的隔振组件分为上下两段,施工简单,节省了施工成本,优化了施工空间,防水和减振效果优良,为防水卷材的热熔铺贴方式提供了条件。

Description

建筑基础隔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减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基础隔振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可利用土地资源越来越匮乏,轨道交通车站、车辆段上盖及沿线物业发展迅猛。轨道交通虽然方便了人们日常出行,但是其产生的振动与噪声污染问题却不容忽视。其中,地面即高架线路主要以噪声为主要污染源,地下线路则以振动及二次结构噪声为主。在一些地区由轨道交通引起的振动已成为公众最为敏感的环境振动源之一,可见对处于高振动区域的敏感建筑采取振动治理措施,创造安宁舒适居住环境显得十分必要。
针对轨道交通引起的振动问题,减振降噪措施主要包括三类:轨道振源减振、传播途径隔振以及建筑物自身隔振。目前,建筑物自身隔振作方法多采用隔振弹簧支座,在对建筑基础进行隔离后,还需要结构设计专业深入配合并进行相应调整,才可以使隔离区和非隔离区的结构设计满足相关规范,因此势必增加设计难度与成本。另外,弹簧支座不适用于高层建筑。相对而言,建筑基础铺设减振垫的方式更加简单便利,且减振效果相当,在多层和高层建筑中都能应用。建筑基础除了有减振需求外,还需要铺设防水卷材以保证防水性能,但是建筑基础外墙与基坑间隙较小,减振垫和防水卷材的铺设困难。另外,常用的防水卷材铺设时需要动用明火,实现热熔铺贴,而减振垫多采用橡胶或者树脂等高分子材料制成,在遇到火焰的情况下会发生熔化变形,影响减振垫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基础隔振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施工困难、难以兼顾防水卷材和减振垫铺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基础隔振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于建筑基础侧墙的外侧的第一侧部隔振组件和第二侧部隔振组件;所述第一侧部隔振组件包括由外至内依次叠覆的砖胎膜、第一防水层和第一减振层,所述第一减振层设于所述建筑基础侧墙的外侧面;所述第二侧部隔振组件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叠覆的第二防水层和第二减振层,所述第二防水层贴覆于所述建筑基础侧墙的外侧面;所述第一防水层的上边缘连接于所述第二防水层的下边缘。
其中,还包括设置于建筑基础底板的下侧的底部隔振组件,所述建筑基础底板与所述建筑基础侧墙相连接;所述底部隔振组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叠覆的第三防水层、第三减振层和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于所述建筑基础底板的下侧面;所述第三减振层连接于所述第一减振层,所述第三防水层连接于所述第一防水层。
其中,所述第一减振层、所述第二减振层和所述第三减振层均由多个减振垫拼接而成,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减振垫之间的接缝通过防水胶带密封。
其中,所述保护层和所述第三减振层之间还铺设有塑料膜。
其中,所述第三防水层的下侧面还设有混凝土垫层,所述砖胎膜的下部与所述混凝土垫层相接。
其中,所述第二侧部隔振组件还包括贴覆于所述第二减振层的外侧面的保温层。
其中,所述保温层为聚苯板层。
其中,所述第一减振层和所述建筑基础侧墙之间还设有保护墙。
其中,所述第一减振层和所述第二减振层均为全闭孔聚氨酯减振垫层。
其中,所述第一防水层和所述第二防水层均为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基础隔振结构,通过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于建筑基础侧墙的外侧的第一侧部隔振组件和第二侧部隔振组件来共同实现对建筑基础侧墙的隔振和防水,先在基坑内筑造砖胎膜,然后依次在砖胎膜的内侧面铺设第一防水层和第一减振层,再依托第一侧部隔振组件的内侧筑造建筑基础侧墙。待建筑基础侧墙筑造至预设高度后,对于高出第一侧部隔振组件的部分侧墙的外侧,再依次铺设第二防水层和第二减振层,并将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的边缘接续起来,实现对整个建筑基础侧墙的全面防水。利用砖胎膜辅助,既优化了施工空间,又实现了先铺设第一防水层,再铺设第一减振层的施工顺序,同时待建筑基础侧墙筑造完成后,还可以利用砖胎膜提供的施工空间对建筑基础侧墙的上部区域进行防水和减振施工,同样实现了先铺设第二防水层,再铺设第二减振层的施工顺序,为防水卷材的热熔铺贴方式提供了条件。该建筑基础隔振结构将建筑基础侧墙的隔振组件分为上下两段,施工简单,节省了施工成本,优化了施工空间,防水和减振效果优良。同时,该建筑基础隔振结构还适用于采用箱型基础的设备隔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建筑基础隔振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建筑基础侧墙; 2:第一侧部隔振组件; 21:砖胎膜;
22:第一防水层; 23:第一减振层; 24:第一灰土层;
25:第一保护墙; 3:第二侧部隔振组件; 31:第二防水层;
32:第二减振层; 33:保温层; 34:第二保护墙;
35:第二灰土层; 4:建筑基础底板; 5:底部隔振组件;
51:保护层; 52:第三减振层; 53:第三防水层;
54:混凝土垫层; 6:原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第三”是为了清楚说明产品部件进行的编号,不代表任何实质性区别。“上”“下”“内”“外”的方向均以附图所示方向为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建筑基础隔振结构的剖视图,如图 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基础隔振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于建筑基础侧墙1的外侧的第一侧部隔振组件2和第二侧部隔振组件3。第一侧部隔振组件2包括由外至内依次叠覆的砖胎膜21、第一防水层22和第一减振层23,第一减振层23设于建筑基础侧墙1的外侧面。
具体地,砖胎膜21可以采用标准砖制作成模板,砖胎膜21的高度、厚度以及位置可根据现场基坑的大小以及建筑基础的施工需求来具体确定。砖胎膜21可以采用灰砂砖,厚度可以为220mm-260mm。建筑基础侧墙1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
第一防水层22可以采用沥青防水卷材或者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均不限制使用条件。其中沥青防水卷材属于低档防水卷材,适用于防水等级不高的工程,其价格最低廉;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属于中高档防水卷材,适用于防水等级要求较高的工程,其价格适中,同时还具有高温不流淌、低温不脆裂、拉伸强度高、延伸率大等优点,性价比较高。上述两种沥青类的防水卷材通常使用热熔铺贴法使其紧密地贴覆于建筑表面,需要动用明火。
第二侧部隔振组件3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叠覆的第二防水层31和第二减振层32,第二防水层31贴覆于建筑基础侧墙1的外侧面。同样地,第二防水层31可以采用沥青防水卷材或者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第一防水层22的上边缘连接于第二防水层31的下边缘。具体地,可以在第一防水层22的上边缘与第二防水层31的下边缘的搭接部位的接缝满涂胶粘剂,再用辊压使其粘贴牢固。还可以在铺设第一防水层22时,在第一防水层22的上部预留一定长度的防水卷材,待建筑基础侧墙1筑造完成后,将该段预留的防水卷材铺贴至建筑基础侧墙1,然后使第二防水层31的下边缘搭设于第一防水层22的上部。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基础隔振结构,通过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于建筑基础侧墙的外侧的第一侧部隔振组件和第二侧部隔振组件来共同实现对建筑基础侧墙的隔振和防水。利用砖胎膜辅助,既优化了施工空间,又实现了先铺设第一防水层,再铺设第一减振层的施工顺序,同时待建筑基础侧墙筑造完成后,还可以利用砖胎膜提供的施工空间对建筑基础侧墙的上部区域进行防水和减振施工,同样实现了先铺设第二防水层,再铺设第二减振层的施工顺序,为防水卷材的热熔铺贴方式提供了条件。该建筑基础隔振结构将建筑基础侧墙的隔振组件分为上下两段,施工简单,节省了施工成本,优化了施工空间,防水和减振效果优良。同时,该建筑基础隔振结构还适用于采用箱型基础的设备隔振。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建筑基础隔振结构还包括设置于建筑基础底板4的下侧的底部隔振组件5。建筑基础底板4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并与建筑基础侧墙1相连。
底部隔振组件5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叠覆的第三防水层53、第三减振层 52和保护层51,保护层51设于建筑基础底板4的下侧面。第三减振层52 连接于第一减振层23,第三防水层53连接于第一防水层22。具体地,保护层51的厚度可以为40mm-60mm。在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保护层51 采用50mm厚度的细石混凝土层。同样地,第三防水层53可以采用沥青防水卷材或者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更具体地,在第三减振层52和第三防水层53之间还设有细石混凝土防水保护层,该防水保护层的厚度可以为40mm-60mm。
更进一步地,第一减振层23、第二减振层32和第三减振层52均由多个减振垫拼接而成,任意相邻两个减振垫之间的接缝均通过防水胶带密封。此外,上述接缝处还可以填充粘胶的方式密封。通过胶带或者粘胶可以提高接缝处的密封性,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渗入缝隙形成桥,进而影响减振效果。
更进一步地,保护层51和第三减振层52之间还铺设有塑料膜(图中未示出)。塑料膜可以采用聚乙烯(Polyethylene,简称PE)膜、聚丙烯 (Polypropylene,简称PP)膜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ET)膜。通过设置塑料膜可以进一步防止漏浆。
更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三防水层53的下侧面还设有混凝土垫层54,砖胎膜21的底面与混凝土垫层54相接。具体地,混凝土垫层54 的下方即为基坑的原土层6,先将原土层6的素土夯实,然后再铺设混凝土标号为C15的混凝土垫层,再对混凝土垫层54的上表面进行原浆赶光找平工序。混凝土垫层54的厚度可以为80mm-120mm之间。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混凝土垫层54采用厚度为100mm的C15混凝土垫层。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二侧部隔振组件3还包括贴覆于第二减振层32的外侧面的保温层33。具体地,保温层33可以采用聚苯板等保温材料填充。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保温层33采用50mm厚的聚苯板。
进一步地,第一减振层23和建筑基础侧墙1之间还设有第一保护墙 25。具体地,第一保护墙25采用灰砂砖砌筑而成。利用保护墙可以防止绑扎底板钢筋时破坏减振垫。
更进一步地,在保温层33的外侧面还设有第二保护墙34,具体地,第一保护墙25采用灰砂砖砌筑而成。利用保护墙可以保护减振垫和防水卷材。
更进一步地,在砖胎膜21的外侧面还铺设有第一灰土层24,在第二保护墙34的外侧面还铺设有第二灰土层35。第一灰土层24和第二灰土层 35均采用2:8的灰土比例,然后分层夯实。
进一步地,第一减振层23、第二减振层32和第三减振层52均为全闭孔减振垫层。更进一步地,全闭孔减振垫层包括全闭孔聚氨酯减振垫层。上述减振层的厚度可以根据项目的减振需求来确定。通过使用全闭孔发泡材料作为减振垫,可以避免水进入到减振垫的开孔结构中,解决了现有常用的聚氨酯或者橡胶材料均为开闭孔混合结构,不能有效阻止水进入减振垫,进而削弱减振效果的问题。尤其适用于建筑基础底板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情况。
进一步地,第一防水层22、第二防水层31和第三防水层53均为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tyrene-butadiene Triblock Copolymer,简称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且采用3+4厚的双层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即先铺一层3mm厚的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再在上面铺设一层4mm厚的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另外,第一防水层22、第二防水层31和第三防水层53也可以采用高分子防水卷材,其性能优良,价格较高,使用时需要避免动用明火。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制造上述建筑基础隔振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基坑内砌筑砖墙,形成砖胎膜21;
在砖胎膜21的内侧面铺设第一防水层22,在第一防水层22的内侧面铺设第一减振层23,形成第一侧部隔振组件2;
沿第一减振层23的内侧面由下至上筑造建筑基础侧墙1,直至预设高度;
在第一侧部隔振组件2的上方至建筑基础侧墙1的顶端之间的侧墙的外侧面铺设第二防水层31,连接第一防水层22的上边缘和第二防水层31 的下边缘;
在第二防水层31的外侧面铺设第二减振层32,形成第二侧部隔振组件3。
进一步地,在第一防水层22的内侧面铺设第一减振层23之后,在第一侧部隔振组件2的上方至建筑基础侧墙1的顶端之间的侧墙的外侧面铺设第二防水层31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对第一减振层23的上边缘进行抹灰处理。通过对第一减振层23的上边缘进行抹灰处理,可以避免铺设第二防水层31时利用热熔法使用明火时,破坏第一减振层23的问题,进而实现保护。
下面结合本实施例中的对建筑基础隔振结构的施工方法来具体说明。
首先,在基坑的原土层6上铺设厚度为100mm的C15混凝土垫层54,再根据基坑的大小以及建筑基础的施工需求,在基坑内使用240mm厚度的灰砂砖砌筑砖墙,形成砖胎膜21。然后,在砖胎膜21的外侧面铺设有第一灰土层24,第一灰土层24采用2:8的灰土比例,然后分层夯实。再在砖胎膜21的内侧面铺设第一防水层22,第一防水层22采用3+4厚的双层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接着,对混凝土垫层54的表面进行原浆赶光找平处理,再铺设第三防水层53,第三防水层53采用3+4厚的双层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并在第三防水层53上铺设50mm厚的细石混凝土防水保护层。
然后,再在第一防水层22的内侧面铺设第一减振层23,第一减振层 23采用全闭孔聚氨酯隔振垫,任意相邻两个全闭孔聚氨酯隔振垫之间的接缝通过防水胶带密封,然后对第一减振层23的上边缘进行抹灰处理。
接着,在细石混凝土防水保护层的上侧面铺设第三减振层52,第三减振层52采用全闭孔5聚氨酯隔振垫,且任意相邻两个全闭孔聚氨酯隔振垫之间的接缝通过防水胶带密封。
接着,在第一减振层23的内侧面砌筑第一保护墙25,第一保护墙25 的下部与第三减振层52相接。最后形成第一侧部隔振组件2。
然后,在第三减振层52的上表面铺设PE膜,再在PE膜的上表面铺设保护层51,保护层51采用50mm厚度的细石混凝土层。最后形成底部隔振组件5。
然后,在保护层51的上表面制作建筑基础底板4,建筑基础底板4 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再沿第一保护墙25的内侧面由下至上筑造建筑基础侧墙1,直至预设高度,建筑基础侧墙1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且建筑基础底板4与建筑基础侧墙1相连。
待建筑基础侧墙1筑造完成后,先对建筑基础侧墙1的顶端至第一侧部隔振组件2之间的侧墙的外侧面进行打磨修补平整处理,再铺设第二防水层31,第二防水层31也采用3+4厚的双层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然后在第一防水层22的上边缘与第二防水层31的下边缘的搭接部位的接缝满涂胶粘剂,再用辊压使其粘贴牢固,使第一防水层22的上边缘和第二防水层31的下边缘连接在一起。接着,在第二防水层31的外侧面铺设第二减振层32,第二减振层32采用全闭孔聚氨酯隔振垫,且任意相邻两个全闭孔聚氨酯隔振垫之间的接缝通过防水胶带密封。然后,在第二减振层 32的外侧面铺设保温层33,保温层33采用50mm厚的聚苯板。再在保温层33的外侧面砌筑第二保护墙34,最后在第二保护墙34的外侧面铺设第二灰土层35,第二灰土层35采用2:8的灰土比例,然后分层夯实。最后形成第二侧部隔振组件3。至此,建筑基础的侧部和底部的防水及隔振全部制作完成。
通过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基础隔振结构,通过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于建筑基础侧墙的外侧的第一侧部隔振组件和第二侧部隔振组件来共同实现对建筑基础侧墙的隔振和防水,先在基坑内筑造砖胎膜,然后依次在砖胎膜的内侧面铺设第一防水层和第一减振层,再依托第一侧部隔振组件的内侧筑造建筑基础侧墙。待建筑基础侧墙筑造至预设高度后,对于高出第一侧部隔振组件的部分侧墙的外侧,再依次铺设第二防水层和第二减振层,并将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的边缘接续起来,实现对整个建筑基础侧墙的全面防水。利用砖胎膜辅助,既优化了施工空间,又实现了先铺设第一防水层,再铺设第一减振层的施工顺序,同时待建筑基础侧墙筑造完成后,还可以利用砖胎膜提供的施工空间对建筑基础侧墙的上部区域进行防水和减振施工,同样实现了先铺设第二防水层,再铺设第二减振层的施工顺序,为防水卷材的热熔铺贴方式提供了条件。该建筑基础隔振结构将建筑基础侧墙的隔振组件分为上下两段,施工简单,节省了施工成本,优化了施工空间,防水和减振效果优良。同时,该建筑基础隔振结构还适用于采用箱型基础的设备隔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建筑基础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于建筑基础侧墙的外侧的第一侧部隔振组件和第二侧部隔振组件;所述第一侧部隔振组件包括由外至内依次叠覆的砖胎膜、第一防水层和第一减振层,所述第一减振层设于所述建筑基础侧墙的外侧面;
所述第二侧部隔振组件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叠覆的第二防水层和第二减振层,所述第二防水层贴覆于所述建筑基础侧墙的外侧面;所述第一防水层的上边缘连接于所述第二防水层的下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基础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建筑基础底板的下侧的底部隔振组件,所述建筑基础底板与所述建筑基础侧墙相连接;所述底部隔振组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叠覆的第三防水层、第三减振层和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于所述建筑基础底板的下侧面;所述第三减振层连接于所述第一减振层,所述第三防水层连接于所述第一防水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基础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层、所述第二减振层和所述第三减振层均由多个减振垫拼接而成,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减振垫之间的接缝通过防水胶带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基础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和所述第三减振层之间还铺设有塑料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基础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防水层的下侧面还设有混凝土垫层,所述砖胎膜的下部与所述混凝土垫层相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基础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部隔振组件还包括贴覆于所述第二减振层的外侧面的保温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基础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为聚苯板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基础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层和所述建筑基础侧墙之间还设有保护墙。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建筑基础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层和所述第二减振层均为全闭孔聚氨酯减振垫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建筑基础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层和所述第二防水层均为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CN201920484933.0U 2019-04-10 2019-04-10 建筑基础隔振结构 Active CN2099239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84933.0U CN209923991U (zh) 2019-04-10 2019-04-10 建筑基础隔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84933.0U CN209923991U (zh) 2019-04-10 2019-04-10 建筑基础隔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23991U true CN209923991U (zh) 2020-01-10

Family

ID=69073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84933.0U Active CN209923991U (zh) 2019-04-10 2019-04-10 建筑基础隔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2399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30631A (zh) * 2019-04-10 2019-06-25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建筑基础隔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4525819A (zh) * 2022-02-24 2022-05-24 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塔吊基础的隔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30631A (zh) * 2019-04-10 2019-06-25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建筑基础隔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9930631B (zh) * 2019-04-10 2024-03-08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建筑基础隔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4525819A (zh) * 2022-02-24 2022-05-24 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塔吊基础的隔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30631B (zh) 建筑基础隔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747899B (zh) 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
KR100278173B1 (ko) 콘크리트 구조물의 도막 및 시트 이중방수재
CN216999885U (zh) 建筑基础隔振系统
JP2014526623A (ja) 内部が空いている突起を有する防水用凹凸成形防水パネ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防水工法
CN209923991U (zh) 建筑基础隔振结构
CN110185135B (zh) 一种地下室底板与外墙防水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7386321A (zh) 管廊变形缝底板防水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2252462A (zh) 混凝土顶板层防水构造的施工方法
CN112663681B (zh) 一种大放脚底板和侧墙不同防水材料的搭接方法
KR101902836B1 (ko) 콘크리트 일체형 유무기 하이브리드 방수재 적층 자착형 점착씰 보강방수시트를 이용한 콘크리트 단면보수시공공법
KR200233893Y1 (ko) 콘크리트 구조물의 방수시트
CN113529982A (zh) 一种变形缝防水施工方法
CN105780816B (zh) 一种解决已有建筑扩建施工中地下部位沉降缝的防水处理方式
KR200195343Y1 (ko) 콘크리트구조물의 방수시트
CN110453884A (zh) 全浮筑减振隔声地板及其施工方法
KR20180017859A (ko) 재활용이 가능한 방수 시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방수 공법
CN213173843U (zh) 一种新旧地下工程顶板防水搭接结构
CN214574744U (zh) 一种屋面跑道运动场变形缝构造
CN210887328U (zh) 一种地下建筑减振设备基础双防水结构
CN114525084A (zh) 一种双胎基预铺增强型防水卷材及其施工方法
CN211714402U (zh) 一种女儿墙防水结构
CN210712542U (zh) 一种柔性桥梁伸缩缝结构
CN207003480U (zh) 管廊变形缝底板防水结构
CN218911532U (zh) 两种不同防水材料的搭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