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07640U - 一种高层建筑用可折叠抗震框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层建筑用可折叠抗震框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07640U
CN209907640U CN201920263515.9U CN201920263515U CN209907640U CN 209907640 U CN209907640 U CN 209907640U CN 201920263515 U CN201920263515 U CN 201920263515U CN 209907640 U CN209907640 U CN 2099076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column
foldable
supporting column
screw rod
rise buildi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6351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亚男
何虹
闫磊
徐波
李德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026351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076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076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0764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一种高层建筑用可折叠抗震框架,包括两个左右分布的减震板,减震板底面固定安装下弧面,两减震板顶面前后两端之间分别通过交叉分布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尺寸相同,位于同一端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相贴合,第一支撑柱位于第二支撑柱前面,两第一支撑柱顶端之间和两第二支撑柱顶端之间分别通过横向的U型板固定连接,U型板的横板宽度大于第一支撑柱直径和第二支撑柱直径之和,两U型板相对分布,两U型板内侧顶端之间铰接连接。本具有折叠和伸展的功能,携带或运输将本进行折叠,减小其占用空间,便于进行携带或运输。

Description

一种高层建筑用可折叠抗震框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层建筑抗震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高层建筑用可折叠抗震框架。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高层建筑也呈现出飞速发展的现象,高层建筑占地面积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有利于城市绿化,改善卫生环境,但高层建筑在建筑时施工难度较大,得从多个方面考虑到住户的居住环境,抗震性能是所需考虑的重要因素,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720188045.5 的一种高层建筑抗震框架,包括多个抗震单元;所述抗震单元包括横梁……在地震中保证了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为高层建筑抗震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是该实用新型的抗震单元不具有折叠功能,每个抗震单元的占用空间较大,进而不便于对多个抗震单元进行携带或运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层建筑用可折叠抗震框架,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高层建筑用可折叠抗震框架,包括两个左右分布的减震板,减震板底面固定安装下弧面,两减震板顶面前后两端之间分别通过交叉分布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尺寸相同,位于同一端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相贴合,第一支撑柱位于第二支撑柱前面,两第一支撑柱顶端之间和两第二支撑柱顶端之间分别通过横向的U型板固定连接,U型板的横板宽度大于第一支撑柱直径和第二支撑柱直径之和,两U型板相对分布,两U型板内侧顶端之间铰接连接,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前面分别开设通孔,位于同一端的两通孔内共同设有一根螺杆,螺杆与通孔内壁之间通过轴承连接,螺杆前后两端均位于对应的通孔外部,螺杆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螺母,螺母与螺杆螺纹配合,U型板顶面两角分别开设上弧面,上弧面与下弧面相配合。
如上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用可折叠抗震框架,所述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顶面分别开设滑槽,滑槽内配合设有滑块,滑块能够沿对应的滑槽滑动,滑块顶面与位于同一侧的U型板底面之间通过连接杆铰接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用可折叠抗震框架,所述的滑槽内前后两侧分别开设导向槽,滑块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插块,插块能够插入对应的导向槽内。
如上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用可折叠抗震框架,所述的螺杆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挡板。
如上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用可折叠抗震框架,所述的螺母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转动杆。
如上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用可折叠抗震框架,所述的U型板外侧开设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具有折叠和伸展的功能,携带或运输将本实用新型进行折叠,减小其占用空间,便于进行携带或运输;本实用新型进行伸展,这样就能够进行高层建筑抗震保护;当携带或运输本实用新型时,依次将螺母拧松,此时位于同一端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不再被固定能够转动,之后用手同时往里推动两 U型板,两 U型板绕铰接点进行转动, U型板带动对应的第一支撑柱或第二支撑柱转动,两 U型板逐渐收起,同时位于同一端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逐渐并合在一起,最后重新将螺母拧紧将位于同一端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固定住避免其转动再次展开,这样就能够将本实用新型进行折叠,减小其占用空间,方便进行携带或运输;当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高层建筑抗震保护时,依次将螺母拧松,之后用手同时往外拉动两 U型板,两 U型板绕铰接点进行转动,U型板带动对应的第一支撑柱或第二支撑柱转动,两 U型板逐渐展开,同时位于同一端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逐渐分离,最后重新将螺母拧紧将位于同一端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固定住避免其转动再次并在一起,这样就能够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高层建筑抗震保护;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具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廉等特点,应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的放大图;图3是图1的I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高层建筑用可折叠抗震框架,如图所示,包括两个左右分布的减震板1,减震板1底面固定安装下弧面2,两减震板1顶面前后两端之间分别通过交叉分布的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4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4尺寸相同,位于同一端的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4相贴合,第一支撑柱3位于第二支撑柱4前面,两第一支撑柱3顶端之间和两第二支撑柱4顶端之间分别通过横向的U型板5固定连接,U型板5的横板宽度大于第一支撑柱3直径和第二支撑柱4直径之和,两U型板5相对分布,两U型板5内侧顶端之间铰接连接,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4前面分别开设通孔6,位于同一端的两通孔6内共同设有一根螺杆7,螺杆7与通孔6内壁之间通过轴承连接,螺杆7前后两端均位于对应的通孔6外部,螺杆7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螺母8,螺母8与螺杆7螺纹配合,U型板5顶面两角分别开设上弧面9,上弧面9与下弧面2相配合。本实用新型具有折叠和伸展的功能,携带或运输将本实用新型进行折叠,减小其占用空间,便于进行携带或运输;本实用新型进行伸展,这样就能够进行高层建筑抗震保护;当携带或运输本实用新型时,依次将螺母8拧松,此时位于同一端的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4不再被固定能够转动,之后用手同时往里推动两 U型板5,两 U型板5绕铰接点进行转动, U型板5带动对应的第一支撑柱3或第二支撑柱4转动,两 U型板5逐渐收起,同时位于同一端的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4逐渐并合在一起,最后重新将螺母8拧紧将位于同一端的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4固定住避免其转动再次展开,这样就能够将本实用新型进行折叠,减小其占用空间,方便进行携带或运输;当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高层建筑抗震保护时,依次将螺母8拧松,之后用手同时往外拉动两 U型板5,两 U型板5绕铰接点进行转动,U型板5带动对应的第一支撑柱3或第二支撑柱4转动,两 U型板5逐渐展开,同时位于同一端的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4逐渐分离,最后重新将螺母8拧紧将位于同一端的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4固定住避免其转动再次并在一起,这样就能够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高层建筑抗震保护;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具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廉等特点,应推广使用。
具体而言,为了能够使U型板5展开时安装更加的稳定,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4顶面分别开设滑槽10,滑槽10内配合设有滑块11,滑块11能够沿对应的滑槽10滑动,滑块11顶面与位于同一侧的U型板5底面之间通过连接杆12铰接连接。当 U型板5处于展开状态时,该结构能够通过连接杆12对U型板5进行支撑,进而能够使 U型板5安装更加的稳定。
具体的,为了能够使滑块11的运动更加的稳定,避免滑块11运动时脱离对应的滑槽10,本实施例所述的滑槽10内前后两侧分别开设导向槽13,滑块11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插块14,插块14能够插入对应的导向槽13内。该结构能够对滑块11起到导向的作用,进而能够保证滑块11的运动更加的稳定,避免滑块11运动时脱离对应的滑槽10。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拧动螺母8过程中其与螺杆7分离,本实施例所述的螺杆7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挡板15。通过挡板15能够起到限位的作用,进而能够避免拧动螺母8过程中其与螺杆7分离。
更进一步的,为了方便转动螺母8,本实施例所述的螺母8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转动杆16。通过设置转动杆16能够给使用者手部一个着力点,进而方便转动螺母8。
更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往外拉动U型板5,本实施例所述的U型板5外侧开设凹槽17。通过设置凹槽17能够给使用者手部一个着力点,进而方便往外拉动U型板5。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高层建筑用可折叠抗震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左右分布的减震板(1),减震板(1)底面固定安装下弧面(2),两减震板(1)顶面前后两端之间分别通过交叉分布的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4)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4)尺寸相同,位于同一端的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4)相贴合,第一支撑柱(3)位于第二支撑柱(4)前面,两第一支撑柱(3)顶端之间和两第二支撑柱(4)顶端之间分别通过横向的U型板(5)固定连接,U型板(5)的横板宽度大于第一支撑柱(3)直径和第二支撑柱(4)直径之和,两U型板(5)相对分布,两U型板(5)内侧顶端之间铰接连接,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4)前面分别开设通孔(6),位于同一端的两通孔(6)内共同设有一根螺杆(7),螺杆(7)与通孔(6)内壁之间通过轴承连接,螺杆(7)前后两端均位于对应的通孔(6)外部,螺杆(7)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螺母(8),螺母(8)与螺杆(7)螺纹配合,U型板(5)顶面两角分别开设上弧面(9),上弧面(9)与下弧面(2)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用可折叠抗震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4)顶面分别开设滑槽(10),滑槽(10)内配合设有滑块(11),滑块(11)能够沿对应的滑槽(10)滑动,滑块(11)顶面与位于同一侧的U型板(5)底面之间通过连接杆(12)铰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用可折叠抗震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槽(10)内前后两侧分别开设导向槽(13),滑块(11)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插块(14),插块(14)能够插入对应的导向槽(13)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用可折叠抗震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杆(7)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挡板(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用可折叠抗震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母(8)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转动杆(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用可折叠抗震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型板(5)外侧开设凹槽(17)。
CN201920263515.9U 2019-03-01 2019-03-01 一种高层建筑用可折叠抗震框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9076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63515.9U CN209907640U (zh) 2019-03-01 2019-03-01 一种高层建筑用可折叠抗震框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63515.9U CN209907640U (zh) 2019-03-01 2019-03-01 一种高层建筑用可折叠抗震框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07640U true CN209907640U (zh) 2020-01-07

Family

ID=69031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63515.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907640U (zh) 2019-03-01 2019-03-01 一种高层建筑用可折叠抗震框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076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907640U (zh) 一种高层建筑用可折叠抗震框架
CN207574116U (zh) 一种葡萄立柱架杆
CN209448892U (zh) 一种便携式扩音装置
CN216019797U (zh) 一种灵活高效的建筑设计用绘图桌
CN211949476U (zh)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安全平台
CN208126806U (zh) 一种便于收纳的组合展示架
CN211673272U (zh) 一种可折叠图挂
CN207609044U (zh) 一种建筑房屋承重柱边角防护结构
CN217039404U (zh) 一种可收纳折叠的工程造价悬挂图纸用支架
CN207232612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教学用投影设备
CN221002139U (zh) 一种舞台搭建用铝型材
CN206906923U (zh) 一种计算机
CN218375162U (zh) 一种脚手架组件及土木建筑
CN217581086U (zh) 一种建筑工程脚手架
CN214714198U (zh) 分段式乒乓球台
CN219281239U (zh) 一种具有高强度结构的建筑用顶托
CN211284951U (zh) 一种展开式晾衣装置
CN203342307U (zh) 扇形一体式羽毛球网架
CN217205215U (zh) 一种用于房建施工的可调节施工平台
CN217576392U (zh) 一种可周转使用的装配式预制墙板存放架
CN220117504U (zh) 一种耐腐蚀效果好的抗震金属支架
CN216571392U (zh) 一种便捷式家用电动跑步机
CN218828640U (zh) 一种具备保护结构的预装式变电站
CN206630247U (zh) 一种折叠式建筑设计用图板架
CN218406507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的模板支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07

Termination date: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