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07617U - 预制构件防水结构 - Google Patents

预制构件防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07617U
CN209907617U CN201920632704.9U CN201920632704U CN209907617U CN 209907617 U CN209907617 U CN 209907617U CN 201920632704 U CN201920632704 U CN 201920632704U CN 209907617 U CN209907617 U CN 2099076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waterproof
structure according
drainage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3270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Ruizhu residenti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Remac Equip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Remac Equip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Remac Equip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3270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076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076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076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预制构件防水结构,所述预制构件防水结构一侧朝向室内,另一侧朝向室外,所述预制构件防水结构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的底部凸设形成有防水凸起,所述第二构件的顶部凹设形成有防水槽,所述第二构件具有形成所述防水槽的第一槽侧壁和第二槽侧壁,所述第一槽侧壁邻近室内,所述第二槽侧壁邻近室外,所述第一槽侧壁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槽侧壁的高度,所述防水凸起配合插接于所述防水槽。本申请技术方案可以提高预制构件装配后的防水性能。

Description

预制构件防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制构件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装配式建筑中,尤其是在装配建筑的首层与地面基础的连接处,通常都是利用防水胶等进行防水密封。然而,由于建筑的首层与地面基础的连接处经常与雨水等液体接触,使得防水胶长期处于潮湿空气中,从而造成防水胶的使用寿命下降,因此,在长时间过后容易出现渗水现象,给住户带来不便。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构件防水结构,旨在提高预制构件装配后的防水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预制构件防水结构一侧朝向室内,另一侧朝向室外,所述预制构件防水结构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的底部凸设形成有防水凸起,所述第二构件的顶部凹设形成有防水槽,所述第二构件具有形成所述防水槽的第一槽侧壁和第二槽侧壁,所述第一槽侧壁邻近室内,所述第二槽侧壁邻近室外,所述第一槽侧壁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槽侧壁的高度,所述防水凸起配合插接于所述防水槽。
可选地,所述防水槽的截面形状为上宽下窄的梯形。
可选地,所述预制构件防水结构还包括排水模块,所述排水模块连通所述防水槽与外界排水系统。
可选地,所述排水模块包括相互连通的排水管与排水槽,所述防水槽的底部凹设有储水部,所述排水管连通所述储水部,所述排水槽连通外界排水系统。
可选地,所述排水管与所述储水部的连通处设置有过滤网。
可选地,所述排水管设置有单向阀,以引导所述储水部内的水流向所述排水槽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构件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槽侧壁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拼接缝,所述拼接缝内设置有密封组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构件的底部还设有凹槽,所述密封组件部分嵌入所述凹槽,以对所述拼接缝进行密封。
可选地,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条和密封胶,所述密封条嵌入所述凹槽,所述密封胶设于所述密封条靠近室内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密封条的材质为发泡聚乙烯。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预制构件防水结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上下相对设置,通过在第一构件的底部设置防水凸起,同时在第二构件的顶部设置与该防水凸起相适配的防水槽,而防水凸起插接于防水槽,且第一槽侧壁的高度高于第二槽侧壁,因此当室外的液体试图从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之间的缝隙流入室内时,液体首先会经第一构件与第二槽侧壁之间的缝隙流入防水槽内,防水槽内的液体逐渐增多时,液面高度会首先超过第二槽侧壁的高度而溢出至室外,降低了室外液体流入室内的可能性,有效的避免室内出现渗水、漏水现象。
同时,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排水模块连通防水槽与外界排水系统,便可将防水槽内的液体及时排出;并且通过在第一构件的底部与第一槽侧壁的上表面之间形成的拼接缝内设置密封组件,有效避免了防水槽内液体渗透进入室内,提高了预制构件装配后的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构件防水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构件防水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第一构件 101 拼接缝
11 防水凸起 12 凹槽
20 第二构件 21 防水槽
211 第一槽侧壁 212 第二槽侧壁
213 储水部 30 排水模块
31 排水管 311 过滤网
32 排水槽 33 单向阀
40 密封组件 41 密封条
42 密封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预制构件防水结构,所述预制构件防水结构的一侧朝向室内,另一侧朝向室外。
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预制构件防水结构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所述第一构件10的底部凸设形成有防水凸起11,所述第二构件20的顶部凹设形成有防水槽21,所述第二构件具有形成所述防水槽21的第一槽侧壁211和第二槽侧壁212,所述第一槽侧壁211邻近室内,所述第二槽侧壁212邻近室外,所述第一槽侧壁211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槽侧壁212的高度,所述防水凸起11插接于所述防水槽21,以限制室外的液体(如雨水等)流入室内。
具体地,本申请中第一构件10可以是预制墙体,第二构件20可以是预制梁体,如地梁结构,或者是现浇基础,如现场浇筑的地基基础,第一构件10与第二构件20相互拼接而形成建筑结构。防水凸起11与第一构件10可以在工厂预制加工时成型为一体结构,防水槽21可以是第二构件20在加工时利用模具制造成型,如此可以方便防水凸起11和防水槽21的加工,可以提高生产施工的作业效率。
可以理解地,第一槽侧壁211的高度即为防水槽21于第一槽侧壁211处的槽口至防水槽21底壁的距离,第二槽侧壁212的高度即为防水槽21于第二槽侧壁212处的槽口至防水槽21底壁的距离,即,防水槽21的槽口所在的平面可以形成倾斜面,这样使得防水槽21在靠近室内一侧较深,保证防水槽21内的水不会进入室内。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构件10与第二构件20相拼接的缝隙处还具有砂浆等,如此第一构件10与第二构件20在拼接后形成的建筑结构更加稳固。
因此,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预制构件防水结构,通过在第一构件10的底部设置防水凸起11,同时在第二构件20的顶部设置与该防水凸起11相适配的防水槽21,且第一槽侧壁211的高度高于第二槽侧壁212,因此当室外的液体试图从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之间的缝隙流入室内时,液体首先会经第一构件10与第二槽侧壁212之间的缝隙流入防水槽21内,防水槽21内的液体逐渐增多时,液面高度会首先超过第二槽侧壁212的高度而溢出至室外,降低了室外液体流入室内的可能性,有效的避免室内出现渗水、漏水现象,提高了预制构件装配后的防水性能。
请参照图3,本申请中所述防水槽21的截面形状为上宽下窄的梯形,可以理解,防水凸起11的截面形状同样也为上宽下窄的梯形,一般情况下,由于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均在工厂预制而成,而防水凸起11和防水槽21分别为使用模具在第一构件10的底部成型,防水槽21则在第二构件20的顶部成型,因此为了方便在制作完成后便于脱模,因此将防水槽21的截面设置为上窄下宽的梯形,这样在脱模过程中不容易对防水槽21造成磨损。
参照图1,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构件防水结构还包括排水模块30,所述排水模块30连通所述防水槽21与外界排水系统。其中,外界排水系统可以是外部的下水道,或者是市政排水的排水网道,通过设置排水模块30,可以方便快速的将防水槽21内储存的水排出,从而避免防水槽21的水由于过多而溢流渗透至室内一侧或溢出室外,进一步加强防水、防渗漏的性能。
具体地,所述排水模块30包括相互连通的排水管31与排水槽32,所述防水槽21的底部凹设有储水部213,所述排水管31连通所述储水部213,所述排水槽32连通外界排水系统。储水部213为防水槽21底部具有储水集水的储水空间,当室外的雨水或其它液体经由第一构件10与第二构件20之间的缝隙渗透至防水槽21内时,首先会积存与储水部213内,而后通过排水管31排至排水槽32中,其中,排水槽32可以设置于第一构件10与第二构件20形成的建筑结构的附近地下处,排水槽32则可通过排水道直接连通于外界排水系统,如此,即可以使防水槽21内的水及时排出,有效的避免由防水槽21处积水而使室内地面出现潮湿的现象。当然,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排水管31也可直接连通外部下水道或市政排水的排水网道,以及时将水排至外界。
由于在防水凸起11与防水槽21连接前,通常在防水槽21的底部会先布置砂浆层,以使防水凸起11与防水槽21连接后的稳定性更好,而排水管31通常又是设置于砂浆层的下方,使得防水槽21砂浆层上方的液体渗透流入到排水管31,进而从排水管31排出。因此,为了避免砂浆或其他泥浆等对排水管31造成堵塞,本申请中所述排水管31与所述储水部213的连通处设置有过滤网311,如此,由过滤网311对砂浆或泥浆等进行过滤,有效避免排水管31因堵塞而造成防水槽21积水,防水性能更好。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管31设置有单向阀33,以引导所述储水部213内的水流向所述排水槽32内。通过设置单向阀33,可以避免排水槽32内的水“逆流”而进入储水部213内,进而造成防水槽21内积水的现象,从而保证室内侧的干燥性。
请结合参照图1、图2,本申请第一构件10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槽侧壁211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拼接缝101,所述拼接缝101内设置有密封组件40,即,拼接缝101位于防水凸起11和防水槽21靠近室内的一侧,本实施例中,拼接缝101为水平方向设置的拼接缝101隙,这样第一构件10的底面和第二构件20的顶面均为相对平整的表面,在预制加工时,加工过程较为简便。而设置密封组件40能对拼接缝101进行封堵,防止有雨水或其他液体经由拼接缝101而渗透进入室内。
为了方便使密封组件40安装固定于拼接缝101内,本申请第一构件10的底部还设有凹槽12,所述密封组件40部分嵌入所述凹槽12,以对所述拼接缝101进行密封。其中,凹槽12可以是第一构件10在预制时利用模具制造形成,如此通过设置凹槽12,使得密封组件40嵌入于拼接缝101时较为牢靠,在长时间使用中不易脱离出拼接缝101。
具体地,所述密封组件40包括密封条41和密封胶42,所述密封条41嵌入所述凹槽12,所述密封胶42设于所述密封条41靠近室内的一侧。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拼接缝101容易出现缝隙增大,或者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的连接处出现新缝隙的情况,导致雨水的渗透。因此,通过将密封条41嵌入于凹槽12,由该密封条41阻挡雨水的水平渗透,与防水凸起11和防水槽21的配合形成双重防水,从而使防水性能更佳。
可以理解地,密封条41还可以设置在防水槽21靠近室外的一侧,当有雨水试图进入防水槽21时,则先由密封条41进行阻挡,大大降低了雨水等液体渗透进入室内的机率。
在防水凸起11与防水槽21配合后,密封条41可以同时设置在该配合位置于靠近室内和靠近室外的两侧,其所起到的防水效果最佳。密封条41需要起到阻挡雨水的渗透作用,因此,密封条41的材质可以为发泡聚乙烯,或者密封条41可以选用高分子弹性材料,例如橡胶条等。在实际装配时,可先将密封条41嵌入于凹槽12内,而后再将第一构件10与第二构件20进行拼接,如此易于进行施工作业。
密封胶42位于密封条41靠近室内的一侧,其中密封胶42为具有粘结性的密封材料,例如以沥青物、天然树脂或合成树脂、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等干性或非干性的粘稠物为基料,配合滑石粉、白土、炭黑、钛白粉和石棉等惰性填料,再加入增塑剂、溶剂、固化剂、促进剂等制成。通过设置密封胶42,可以避免在长期过后由于密封条41出现开裂和脱落,而密封失效的现象。此外,由于有密封胶42的遮挡,密封条41接触光以及空气的几率大大降低,从而延缓密封条41的老化速度,同时密封胶42也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能,能够进一步加强本预制构件防水结构的防水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预制构件防水结构,所述预制构件防水结构的一侧朝向室内,另一侧朝向室外,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构件防水结构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的底部凸设形成有防水凸起,所述第二构件的顶部凹设形成有防水槽,所述第二构件具有形成所述防水槽的第一槽侧壁和第二槽侧壁,所述第一槽侧壁邻近室内,所述第二槽侧壁邻近室外,所述第一槽侧壁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槽侧壁的高度,所述防水凸起配合插接于所述防水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槽的截面形状为上宽下窄的梯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构件防水结构还包括排水模块,所述排水模块连通所述防水槽与外界排水系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构件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模块包括相互连通的排水管与排水槽,所述防水槽的底部凹设有储水部,所述排水管连通所述储水部,所述排水槽连通外界排水系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构件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与所述储水部的连通处设置有过滤网。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构件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设置有单向阀,以引导所述储水部内的水流向所述排水槽内。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制构件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槽侧壁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拼接缝,所述拼接缝内设置有密封组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制构件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的底部还设有凹槽,所述密封组件部分嵌入所述凹槽,以对所述拼接缝进行密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预制构件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条和密封胶,所述密封条嵌入所述凹槽,所述密封胶设于所述密封条靠近室内的一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预制构件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条的材质为发泡聚乙烯。
CN201920632704.9U 2019-04-30 2019-04-30 预制构件防水结构 Active CN2099076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32704.9U CN209907617U (zh) 2019-04-30 2019-04-30 预制构件防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32704.9U CN209907617U (zh) 2019-04-30 2019-04-30 预制构件防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07617U true CN209907617U (zh) 2020-01-07

Family

ID=69046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32704.9U Active CN209907617U (zh) 2019-04-30 2019-04-30 预制构件防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076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6395A (zh) * 2021-05-19 2021-09-07 李童 一种建筑用环保防水隔音墙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6395A (zh) * 2021-05-19 2021-09-07 李童 一种建筑用环保防水隔音墙
CN113356395B (zh) * 2021-05-19 2022-06-28 浙江那然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用环保防水隔音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907617U (zh) 预制构件防水结构
CN211817143U (zh) 一种防渗水的装配式建筑外墙
CN211523557U (zh) 一种石材幕墙的顶板防水密封结构
CN111997098A (zh) 变形缝防渗水结构
CN2913471Y (zh) 自动渗干渗漏积水环片止漏式排水管
CN210798091U (zh) 一种可以回收建筑外水的建筑防水结构
CN215442754U (zh) 天窗防水节点
CN210767328U (zh) 装配式外墙板
CN215978128U (zh) 一种柔性卯榫排水槽
CN214168804U (zh) 涵洞及其涵身结构
CN213418356U (zh) 一种淋浴房防排水结构
CN213952527U (zh) 一种装配式防水外墙预制件结构
CN212270634U (zh) 拼装箱梁组件及桥梁
CN211144296U (zh) 门窗防渗漏结构
CN212129511U (zh) 一种下沉式卫生间防水结构
CN219886491U (zh) 一种塑料排水沟
CN209053343U (zh) 一种装配式种植顶板三通排水槽
CN210600475U (zh) 一种通风管道与楼板拼接处的防水施工结构
CN112878743A (zh) 一种拼装式卫生间侧底连接结构
CN213927056U (zh) 一种装配式防水外墙板
CN220538289U (zh) 一种防水效果好的复合型轻质砖
CN215977779U (zh) 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密封防水装置
CN219061340U (zh) 一种防渗水铝合金门窗
CN217601684U (zh) 一种拼装钢筋混凝土集污池
CN213297244U (zh) 一种现有建筑与新建建筑接触防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8300 Guanglong Industrial Park, Chencun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No. 6, No. 14 Xingye Road, No. 3 (Residence Declaration)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Ruizhu resident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300 Guanglong Industrial Park, Chencun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No. 6, No. 14 Xingye Road, No. 3 (Residence Declaration)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REMAC EQUIP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