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96357U - 一种螺旋式双紧锁连接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螺旋式双紧锁连接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96357U
CN209896357U CN201921249942.8U CN201921249942U CN209896357U CN 209896357 U CN209896357 U CN 209896357U CN 201921249942 U CN201921249942 U CN 201921249942U CN 209896357 U CN209896357 U CN 2098963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hole
spiral
double
outer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4994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鹏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24994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963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963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963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螺旋式双紧锁连接头,包括螺旋紧锁外套、双紧锁内套和螺旋连接基座;所述螺旋紧锁外套的内部沿其轴向开设有通孔,从左到右依次为第一限位孔、第一挤压孔和第一连接孔;所述螺旋连接基座包括互相连接的紧锁部和连接部;紧锁部为中空的圆柱形管状体,其内部沿其轴向开设有通孔,从左到右依次为第二挤压孔和第二限位孔;所述双紧锁内套为中空的圆柱形管状体,其左、右两端沿其轴向分别开设有至少一条机械缝;双紧锁内套设于螺旋紧锁外套和螺旋连接基座的内部,由第一挤压孔和第二挤压孔挤压使机械缝变形收缩。本实用新型施工便捷,接触电阻小,温升小,对导线损伤小,耐张力大,耐候性和热稳定性得到提升。

Description

一种螺旋式双紧锁连接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线缆施工、检修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用于电缆线与电缆线、电缆线与设备间快速连接的螺旋式双紧锁连接头。
背景技术
电力电缆是用于传输和分配电能的导电线缆,目前在将电缆线与电缆线进行连接时,一般使用设备线夹,在施工中主要采用多个螺栓来压紧电缆线,螺栓紧固力要求尽量一致,安装工序复杂,易发生电缆线受力不均匀、受热胀冷缩等因素影响,发生滑动松脱、接触电阻增大、发热断线等现象。在电缆线与设备进行连接时一般使用接线端子(线鼻子)或螺旋紧锁式连接器。在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接线端子(线鼻子)时,每次施工中都会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进行连接固定,在施工中一般还会用到液压压线钳等专用设备,液压压线钳成本较高,且笨重,携带不便,工作量较大,对压接施工工艺要求较高,工序繁琐,费时费力,更难以进行高空作业,而且压接中会对电缆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耐张力普遍不高。
使用普通螺旋紧锁式连接器,施工方便快速,安装撤卸方便,螺旋紧锁式连接器可重复使用,可靠性大幅提高,但耐久性依然存在缺陷,电缆线在连接施工后,随着运行时间增加,常常会出现连接部位松脱等故障,特别是在高寒地区,由于日间阳光直射,白昼温差巨大,受热胀冷缩、接触电阻等因素影响,电缆线与连接器间松脱情况加剧,严重影响供电可靠性,耐张力一般比使用线鼻子压接方式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螺旋式双紧锁连接头,用于电缆线与电缆线、电缆线与设备间的快速稳固连接,并且可重复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螺旋式双紧锁连接头,包括螺旋紧锁外套、双紧锁内套和螺旋连接基座;
所述螺旋紧锁外套的内部沿其轴向开设有通孔,从左到右依次为第一限位孔、第一挤压孔和第一连接孔;第一限位孔为圆形通孔,其直径大于待连接电缆线的直径,小于双紧锁内套的端头外径;第一挤压孔为圆锥形通孔,其小直径端与第一限位孔过渡连接,其大直径端与第一连接孔过渡连接;第一连接孔为圆形通孔,其内壁设有内螺纹;
所述螺旋连接基座包括紧锁部;紧锁部为中空的圆柱形管状体,其内部沿其轴向开设有通孔,从左到右依次为第二挤压孔和第二限位孔;第二挤压孔为圆锥形通孔,其小直径端与第二限位孔过渡连接,第二挤压孔与第一挤压孔的结构相同;第二限位孔为圆形通孔,第二限位孔与第一限位孔结构相同;螺旋连接基座的外表面设有与螺旋紧锁外套的内螺纹相配合使用的外螺纹;
所述双紧锁内套为中空的圆柱形管状体,其左、右两端沿其轴向分别开设有至少一条机械缝;双紧锁内套的中空直径大于待连接电缆线的直径;双紧锁内套设于螺旋紧锁外套和螺旋连接基座的内部,由第一挤压孔和第二挤压孔挤压使机械缝变形收缩。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双紧锁内套的中部外表面还设有防转动凸起部;所述螺旋连接基座的左端还设有防转动外套;防转动外套与防转动凸起部相互配合,且防转动外套的轴向宽度大于防转动凸起部的轴向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防转动凸起部至少设有一个平面,所述防转动外套的内侧设有与之配合的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防转动凸起部为至少一条沿轴向设置的凸出条,防转动外套的内侧设有与之配合的条状凹槽;
或者,所述防转动外套的内侧沿轴向设置有至少一条凸出条,防转动凸起部设有与之配合的条状凹槽。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螺旋连接基座还包括有连接部,连接部连接于紧锁部的右端,连接部与紧锁部之间的夹角可在0°~90°之间调整。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连接基座的连接部包括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至少一个连接通孔。
更进一步的,所述螺旋连接基座还至少包括另一个紧锁部;所有的紧锁部同时与连接部连接;每一个紧锁部分别对应连接一个双紧锁内套及螺旋紧锁外套。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连接基座的连接部与紧锁部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螺旋连接基座的连接部与一个螺旋紧锁外套及双紧锁内套组合连接,螺旋连接基座的紧锁部与另一个螺旋紧锁外套及双紧锁内套组合连接。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双紧锁内套的内表面设有防滑齿。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螺旋紧锁外套的横断面的外轮廓为便于夹紧的多边形结构;所述螺旋连接基座的第二限位孔所对应的外表面为便于夹紧的多边形夹紧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连接方便,施工快捷,可反复使用;载流截面积大,接触电阻小,温升小,对电缆损伤小,耐张力大,优化了连接头的受力和热稳定性能,可有效减轻热胀冷缩的影响,导线滑动松脱的可能性低,耐候性和热稳定性得到提升,整体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三个部件待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采用实施例一所述螺旋连接基座的第一种结构);
图2为螺旋紧锁外套的部分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双紧锁内套的第一种结构的部分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A-A部分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双紧锁内套的第二种结构的部分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中A-A部分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双紧锁内套的第三种结构的部分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A-A部分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一所述的螺旋连接基座的第一种结构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3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一所述的螺旋连接基座的第二种结构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6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实施例一所述的螺旋连接基座的第三种结构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19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实施例二所述的螺旋连接基座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2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22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实施例三所述的螺旋连接基座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图25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图25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28为实施例四所述的螺旋连接基座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29为图28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0为图28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1为实施例五所述的螺旋连接基座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32为图3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3为图3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的释义为:螺旋紧锁外套1,第一限位孔11,第一挤压孔12,第一连接孔13,内螺纹14,双紧锁内套2,机械缝21,防转动凸起部22,防滑齿23,螺旋连接基座3,防转动外套31,第二挤压孔32,第二限位孔33,外螺纹34,夹紧环35,连接板36,连接通孔37。
具体实施方式
为提高电力施工效率,减少施工难度,缩短施工时间,减轻热胀冷缩的影响,提高耐张力,提高整体可靠性,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形的螺旋式双紧锁连接头,可广泛适用于单芯、多芯、绞线等不同电缆线与电缆线间、电缆线与设备间高效、快速、简便的连接,施工简单方便,可重复使用,对电缆损伤更小,可避免一般设备线夹和线鼻子的施工难题及普通螺旋紧锁式连接器的弊端。本螺旋式双紧锁连接头采用优良导电金属材料如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加工而成,为防止腐蚀,表面可镀金、银、锌、锡、钛等金属材料或外表面涂覆其他绝缘、防腐材料。本连接头主要由螺旋紧锁外套1、双紧锁内套2、螺旋连接基座3三个主要部分组合而成,同型号部件间通用性互换性强,三个主要部件都可反复单独使用,结构简单,受力均匀,载流截面积大,接触电阻小,温升小。无需专用工具即可快速、简单、方便地进行安装,与现有的普通螺旋紧锁式连接器比较,结构更加合理,热稳定性更好,当满足同样耐张力的情况下,紧固力可更小,对导线的挤压变形或损伤更小。或者当同样紧固力时,由于具备与导线更大的接触面积,双重的压紧方式,结合结构、受力方向、材料力学性能等,导线滑动松脱的可能性更低。当导线与连接头整体受热膨胀时,在设计上借助金属材料本身的弹性变形恢复力、静摩擦力及支撑点位置、受力方向、构造结构等,将导线受到的紧锁力受影响程度降到最低,极大地优化连接头的受力和热稳定性能,整体体现在本螺旋式双紧锁连接头的接触电阻小、发热低、耐张力大、耐久性及耐候性更好、可靠性更高。
接下来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结构及其作用:
双紧锁内套2:双紧锁内套2基本形状为一段中空的圆形管状体,圆形管状体的中空直径略大于需连接的电缆线芯直径,内表面布有防滑齿23。双紧锁内套2中部还可以设有一小段凸起部22,凸起部22的外表面至少具有一个平面,通常为两个相对设置的平行平面或截面为六边形的外表面。凸起部22也可以为沿轴向的凸出条,或者为凸起后具有条状凹槽。双紧锁内套2设有凸起部22时,螺旋连接基座3应设置与凸起部22的结构相对应的防转动外套31,用于双紧锁内套2在螺旋紧锁外套1旋转锁紧时不会随螺旋紧锁外套1旋转。例如,凸起部22的外表面为一个或多个平面,则防转动外套31的内表面也设置一个或多个平面以配合;凸起部22为沿轴向的一条或几条凸出条,则防转动外套31的内侧设置与之配合的条状凹槽;或者,防转动外套31的内侧沿轴向设置一条或几条凸出条,则防转动凸起部22设有与之配合的条状凹槽。双紧锁内套2的两端分别为L端与R端,L端和R端到防转动凸起部22外表面为光滑表面。L端与R端相对防转动凸起部22完全镜像对称布置(L端与R端可完全镜像对称,也可不完全对称),端部开有机械缝21,机械缝21至少设置1条,通常为4条机械缝21,用于在螺旋紧锁外套1和螺旋连接基座3内部圆锥状内壁压迫下向圆心方向变形收缩,使得双紧锁内套2的两端(可称为多瓣压紧片)向电缆线芯方向收缩施压,在内壁防滑齿23的共同作用下夹紧并固定电缆线。
螺旋紧锁外套1:螺旋紧锁外套1的基本形状为一段中空的、外表面为多边形(例如六边形)的管状物。外表面不限制为六边形,也可为四边形等其他多边形,还可以是其中一段为多边形另一段为圆形,圆形部分也可以为圆锥状。外表面为多边形主要是便于使用扳手等普通工具施加力,使螺旋紧锁外套1与螺旋连接基座3之间利用螺纹紧锁。螺旋紧锁外套1的内部通孔左侧部分为圆形的第一限位孔11,中间部分为圆锥形的第一挤压孔12,右侧部分为圆形的第一连接孔13,相邻的通孔之间设有过渡连接区。第一连接孔13的内表面加工为内螺纹14,与螺旋连接基座3相对应部分的外螺纹34配合作用。第一挤压孔12的圆锥形部分内表面为光滑表面。第一限位孔11为光滑内表面,第一限位孔11的圆孔直径略大于需连接的电缆线芯直径,小于双紧锁内套2端头外直径。第一挤压孔12为一端大一端小的光滑内表面的圆锥形,圆锥形内表面作用于双紧锁内套2的其中一个端头部分光滑外表面,在轴向螺旋紧锁力的作用下,挤压双紧锁内套2的多瓣压紧片向轴心方向收缩。
螺旋连接基座3:螺旋连接基座3用于连接螺旋紧锁外套1。夹紧环35是外部六边形凸起部分,其外表面不限制为六边形,也可为四边形等其他多边形,主要用于方便使用扳手等常用工具加力使用。外螺纹34与螺旋紧锁外套1的内螺纹14配合使用。第二挤压孔32是与螺旋紧锁外套1的第一挤压孔12的圆锥形光滑内表面反方向的、同样为圆锥形的光滑内表面。第二限位孔33为一段内壁光滑的通孔,直径略大于需连接的电缆线芯直径,小于双紧锁内套2端头外直径,电缆线可从中穿出。还可以具有连接板36,连接板36与连接通孔37共同组成与设备连接的端子,连接通孔37为端子连接通孔,用于与设备连接端螺栓穿接。螺旋连接基座3如设置有防转动外套31,防转动外套31沿轴向方向的尺寸需大于双紧锁内套2的防转动凸起部22沿轴向方向的尺寸,使得双紧锁内套2可沿轴向在螺旋连接基座3内部小范围自由滑移。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如图7-图9所示,螺旋连接基座3形式一:单线单孔连接。
用于单根电缆线与设备间的连接。将除去外绝缘的单根电缆线芯从螺旋紧锁外套1的第一限位孔11向第一连接孔13方向穿出,穿过双紧锁内套2,然后从螺旋连接基座3的防转动外套31向第二限位孔33方向穿出,以不超出第二限位孔33外表面为止。将双紧锁内套2插入螺旋连接基座3,使得双紧锁内套2在螺旋连接基座中3可以沿轴向小范围滑动,将螺旋紧锁外套1的内螺纹14套入螺旋连接基座3的外螺纹34,手动(可使用扳手等常用工具)旋转螺旋紧锁外套1,直至完全加力锁紧。在螺旋紧锁外套1旋转时,螺旋紧锁外套1与螺旋连接基座3内部的第一挤压孔12及第二挤压孔32的圆锥状光滑内表面将向双紧锁内套2的L和R端部形成压力,迫使有机械缝21的双紧锁内套2的L和R端部向圆心方向收缩变形,使得多瓣压紧片向电缆线芯施压,在双紧锁内套2内表面防滑齿23的共同作用下夹紧并固定电缆线。同时,双紧锁内套2的L和R端部还受到螺旋紧锁外套1与螺旋连接基座3的第一挤压孔12及第二挤压孔32内部的圆锥状光滑内表面的沿轴向、向中心收缩的力的作用,使得多瓣压紧片发生弹性变形,该弹性变形的恢复力可部分抵御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可能会对电缆线松脱造成的影响,使本实例在耐候性上更具有优势。在双紧锁内套2与螺旋连接基座3内部,双紧锁内套2的多瓣压紧片由于受力支点及受力方向的原因,当电缆线受一定张力作用时,在电缆线与双紧锁内套2间静摩擦力的作用下,多瓣压紧片也同时受到一个向圆心方向收缩力的作用,张力增大时,收缩力也相应增加,有利于防止连接电缆线的松脱。
螺旋连接基座3的夹紧环35为多边形外表面,本实例为六边形,用于在旋转螺旋紧锁外套1时,方便使用扳手等普通工具稳固螺旋连接基座3。连接板36与连接通孔37共同组成螺旋连接基座3中连接设备的接线端子部分,其中连接通孔37为连接设备接线螺栓的通孔,本实例为单孔方式。可以指出的是连接设备的接线端子部分可以在0到90度的角度范围内变化,以施工现场的实际需求为准,以不同角度进行连接,皆属于本实例描述的范围。
实施例二,如图10-图12所示,螺旋连接基座3形式二:单线双孔连接。
用于单根电缆线与设备间的连接。基本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与设备连接的连接板36与连接通孔37共同组成螺旋连接基座3中连接设备的接线端子部分,其中连接通孔37为连接设备接线螺栓的通孔,本实例为双孔方式,适用于设备端是双螺栓连接方式。可以指出的是连接设备的接线端子部分可以采用适配于设备实际的连接螺栓数量,可采用单孔、双孔、多孔方式,以施工现场的实际需求为准,皆属于本实例描述的范围。
实施例三,如图13-图15所示,螺旋连接基座3形式三单线对接。
用于单根电缆线间的对接,基本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连接对象不是设备而是电缆线。本实施例所述电缆线对接用于两根相同电缆线芯直径的电缆线对接,可以指出的是,依据本实施例的连接方式,当改变连接座其中一部分直径等尺寸时,也可用于不同电缆线芯直径的电缆线对接。可以指出的是电缆线对接不仅是直线对接方式,也可成一定角度进行对接,以施工现场的实际需求为准,皆属于本实例描述的范围。
实施例四,如图16-图18所示,螺旋连接基座3形式四:双线单孔连接。
用于两根电缆线与同一设备间的连接。基本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连接的电缆线为两根。可以指出的是设备可以连接的电缆线可以为多根,以施工现场的实际需求为准,本实施例也可扩展到适应多根电缆线的连接,皆属于本实例描述的范围。
实施例五,如图19-图21所示,螺旋连接基座3形式五:双线双孔连接。
用于两根电缆线与同一设备间的连接。基本工作原理与实施例四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与设备连接的连接板36与连接通孔37共同组成螺旋连接基座3中连接设备的接线端子部分,其中连接通孔37为连接设备接线螺栓的通孔,本实例为双孔方式,适用于设备端是双螺栓连接方式。可以指出的是连接设备的接线端子部分可以采用适配于设备实际的连接螺栓数量,可采用单孔,双孔、多孔方式,以施工现场的实际需求为准,皆属于本实例描述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螺旋式双紧锁连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旋紧锁外套(1)、双紧锁内套(2)和螺旋连接基座(3);
所述螺旋紧锁外套(1)的内部沿其轴向开设有通孔,从左到右依次为第一限位孔(11)、第一挤压孔(12)和第一连接孔(13);第一限位孔(11)为圆形通孔,其直径大于待连接电缆线的直径,小于双紧锁内套(2)的端头外径;第一挤压孔(12)为圆锥形通孔,其小直径端与第一限位孔(11)过渡连接,其大直径端与第一连接孔(13)过渡连接;第一连接孔(13)为圆形通孔,其内壁设有内螺纹(14);
所述螺旋连接基座(3)包括紧锁部;紧锁部为中空的圆柱形管状体,其内部沿其轴向开设有通孔,从左到右依次为第二挤压孔(32)和第二限位孔(33);第二挤压孔(32)为圆锥形通孔,其小直径端与第二限位孔(33)过渡连接,第二挤压孔(32)与第一挤压孔(12)的结构相同;第二限位孔(33)为圆形通孔,第二限位孔(33)与第一限位孔(11)结构相同;螺旋连接基座(3)的外表面设有与螺旋紧锁外套(1)的内螺纹(14)相配合使用的外螺纹(34);
所述双紧锁内套(2)为中空的圆柱形管状体,其左、右两端沿其轴向分别开设有至少一条机械缝(21);双紧锁内套(2)的中空直径大于待连接电缆线的直径;双紧锁内套(2)设于螺旋紧锁外套(1)和螺旋连接基座(3)的内部,由第一挤压孔(12)和第二挤压孔(32)挤压使机械缝(21)变形收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式双紧锁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紧锁内套(2)的中部外表面还设有防转动凸起部(22);所述螺旋连接基座(3)的左端还设有防转动外套(31);防转动外套(31)与防转动凸起部(22)相互配合,且防转动外套(31)的轴向宽度大于防转动凸起部(22)的轴向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螺旋式双紧锁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动凸起部(22)至少设有一个平面,所述防转动外套(31)的内侧设有与之配合的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螺旋式双紧锁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动凸起部(22)为至少一条沿轴向设置的凸出条,防转动外套(31)的内侧设有与之配合的条状凹槽;
或者,所述防转动外套(31)的内侧沿轴向设置有至少一条凸出条,防转动凸起部(22)设有与之配合的条状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式双紧锁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连接基座(3)还包括有连接部,连接部连接于紧锁部的右端,连接部与紧锁部之间的夹角可在0°~90°之间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螺旋式双紧锁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连接基座(3)的连接部包括连接板(36),连接板(36)上设有至少一个连接通孔(3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螺旋式双紧锁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连接基座(3)还至少包括另一个紧锁部;所有的紧锁部同时与连接部连接;每一个紧锁部分别对应连接一个双紧锁内套(2)及螺旋紧锁外套(1)。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螺旋式双紧锁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连接基座(3)的连接部与紧锁部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螺旋连接基座(3)的连接部与一个螺旋紧锁外套(1)及双紧锁内套(2)组合连接,螺旋连接基座(3)的紧锁部与另一个螺旋紧锁外套(1)及双紧锁内套(2)组合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式双紧锁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紧锁内套(2)的内表面设有防滑齿(2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式双紧锁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紧锁外套(1)的横断面的外轮廓为便于夹紧的多边形结构;所述螺旋连接基座(3)的第二限位孔(33)所对应的外表面为便于夹紧的多边形夹紧环(35)。
CN201921249942.8U 2019-08-05 2019-08-05 一种螺旋式双紧锁连接头 Active CN2098963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49942.8U CN209896357U (zh) 2019-08-05 2019-08-05 一种螺旋式双紧锁连接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49942.8U CN209896357U (zh) 2019-08-05 2019-08-05 一种螺旋式双紧锁连接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96357U true CN209896357U (zh) 2020-01-03

Family

ID=69002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49942.8U Active CN209896357U (zh) 2019-08-05 2019-08-05 一种螺旋式双紧锁连接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9635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0282A (zh) * 2019-08-05 2019-10-25 陈鹏昊 一种螺旋式双紧锁连接头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0282A (zh) * 2019-08-05 2019-10-25 陈鹏昊 一种螺旋式双紧锁连接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96357U (zh) 一种螺旋式双紧锁连接头
CN101872906A (zh) 一种以刺穿电缆绝缘方式直线接续电缆的电缆连接器
CN202363607U (zh) 电气接头
CN208444952U (zh) 一种圆线导线锁紧连接器
CN111952755B (zh) 直插式铜铝连接器
CN110994220A (zh) 10kv架空线路下户线引流的连接线夹
CN213717161U (zh) 一种快捷组合式电缆中间接头
CN210607677U (zh) 稳固便捷式线鼻子
CN210957059U (zh) 一种免压接多次重复使用的线鼻子装置
CN213752292U (zh) 一种变压器锥形连接头
CN2366980Y (zh) 双锥套、自锁式电气接头
CN208209121U (zh) 一种电气设备接头连接组件
CN217656082U (zh) 合金力矩钳型验电接地线夹
CN201247829Y (zh) 一种导线连接件
CN218896893U (zh) 一种高柔性铝合金导体
CN2087390U (zh) 螺杆形端子的电流接头
CN213483983U (zh) 一种管状内螺纹压接线夹
CN210073582U (zh) 一种可调节方向与定位的配变变压器线夹装置
CN202217805U (zh) 用于连接导电管母线的中间连接器和端部连接器
CN109449620B (zh) 螺栓套管导电线夹
CN217607036U (zh) 一种用于电缆中间接头能抑制电缆偏心的机械式接管
CN212907356U (zh) 一种变压器锥形连接套管及导线连接结构
CN210692800U (zh) 一种可循环式搭火线夹
CN220400910U (zh) 一种具有良好绝缘性的绝缘穿刺线夹
CN108493632A (zh) 一种圆线导线锁紧连接器及其连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