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94734U - 一种实验室用锂电池电解液阻燃剂混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验室用锂电池电解液阻燃剂混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94734U
CN209894734U CN201920265420.0U CN201920265420U CN209894734U CN 209894734 U CN209894734 U CN 209894734U CN 201920265420 U CN201920265420 U CN 201920265420U CN 209894734 U CN209894734 U CN 2098947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casing
plate
lithium battery
laborato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6542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军正
刘平
谢晓明
暴玮
梁宁
李雯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anch School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ning
Original Assignee
Branch School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n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anch School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ning filed Critical Branch School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ning
Priority to CN20192026542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947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947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9473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验室用锂电池电解液阻燃剂混合装置,其包括壳体和氮气接口,壳体的上端为开放式结构,壳体内设有正极板和负极板,壳体的四周侧壁内部均设有电热板,壳体内设有多个立杆,立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到壳体的底壁,每个立杆上均设有上温度感应器和下温度感应器,壳体四周侧壁上端的内部开有布气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通过将电热板设置在壳体内,能够准确的控制实验温度,另通过电级接电模拟充放电过程,便于模拟真实使用环境;壳体上部可接入氮气,保证实验的安全性;设有多个上下温度感应器,能准确控制实验的温度条件。

Description

一种实验室用锂电池电解液阻燃剂混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室用锂电池电解液阻燃剂混合装置,属于阻燃剂实验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以电能为重要能源形式的现代社会里,电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锂离子电池因其具有工作电压高、比能量大、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低、无记忆效应、环保等显著优点,自问世以来,以其优异的性能在诸多行业中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迅速成为能源领域内广为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应用领域从移动电话、笔记本、数码相机等小型便携式电池向大容量储能电源和高功率锂离子动力电池方面的迅速扩展和大规模应用,电池的安全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对电池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商业化的主要障碍就是安全性问题,尤其是在滥用状态下(如热冲击、过充、过放、短路等),电池体系产生的热效应,极易导致易燃的碳酸酯类电解液发生燃烧甚至爆炸。使用含有阻燃剂或阻燃共溶剂的电解液可以使有机电解液的可燃性降低甚至不燃,避免电池的燃烧或爆炸,从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因此,有必要通过实验来研究它们的阻燃性能和电化学性能以获得性能优异的阻燃剂, 但目前并没有专门用于阻燃剂实验的设备,通过结合各个设备起来,这样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实验室用锂电池电解液阻燃剂混合装置,该装置通过将电热板设置在壳体内,能够准确的控制实验温度,壳体上部可接入氮气,保证实验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方案实现:一种实验室用锂电池电解液阻燃剂混合装置,其包括壳体和氮气接口,所述壳体的上端为开放式结构,所述壳体内设有正极板和负极板,所述壳体的四周侧壁内部均设有电热板,所述壳体内设有多个立杆,所述立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到所述壳体的底壁,每个所述立杆上均设有上温度感应器和下温度感应器,所述壳体四周侧壁上端的内部开有布气道,所述壳体的内壁上端开有多个灭火孔,所述灭火孔与所述布气道相连通,所述布气道连接到所述氮气接口,并通过所述氮气接口连接到外部的氮气发生装置。
所述氮气接口、所述电热板、所述上温度感应器和所述下温度感应器均电连接到外部的中控装置。
所述壳体前后侧壁的内部各连接两个支撑块,前后两个对应的所述支撑块之间各卡住一块横板。
所述正极板和所述负极板分别从下端穿过对应的所述支撑块连接到对应的所述横板。
所述横板的上端连接多个接头,所述正极板和所述负极板通过电线穿过对应的所述横板连接到对应的所述接头,所述接头连接到电源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实验室用锂电池电解液阻燃剂混合装置通过将电热板设置在壳体内,能够准确的控制实验温度,另通过电极接电模拟充放电过程,便于模拟真实使用环境;
2、本实用新型一种实验室用锂电池电解液阻燃剂混合装置壳体上部可接入氮气,保证实验的安全性;
3、本实用新型一种实验室用锂电池电解液阻燃剂混合装置设有多个上下温度感应器,能准确控制实验的温度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验室用锂电池电解液阻燃剂混合装置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验室用锂电池电解液阻燃剂混合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壳体,2为氮气接口,3为正极板,4为负极板,5为电热板,6为立杆,7为上温度感应器,8为下温度感应器,9为布气道,10为灭火孔,11为支撑块,12为接头,13为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2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局限所述内容。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且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为了清楚,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因为它们会使本实用新型由于不必要的细节而混乱,应当认为在任何实际实施例的开发中,必须做出大量实施细节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例如按照有关系统或有关商业的限制,由一个实施例改变为另一个实施例,另外,应当认为这种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和耗费时间的,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仅仅是常规工作。
一种实验室用锂电池电解液阻燃剂混合装置,其包括壳体1和氮气接口2,壳体1的上端为开放式结构,壳体1内设有正极板3和负极板4,壳体1的四周侧壁内部均设有电热板5,壳体1内设有多个立杆6,立杆6的下端固定连接到壳体1的底壁,每个立杆6上均设有上温度感应器7和下温度感应器8,壳体1四周侧壁上端的内部开有布气道9,壳体1的内壁上端开有多个灭火孔10,灭火孔10与布气道9相连通,布气道9连接到氮气接口2,并通过氮气接口2连接到外部的氮气发生装置。
氮气接口2、电热板5、上温度感应器7和下温度感应器8均电连接到外部的中控装置,外部的中控装置对氮气接口2、电热板5、上温度感应器7和下温度感应器8的控制属于现有公知技术,他们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壳体1前后侧壁的内部各连接两个支撑块11,前后两个对应的支撑块11之间各卡住一块横板12。
正极板3和负极板4分别从下端穿过对应的支撑块11连接到对应的横板12。
横板12的上端连接多个接头13,正极板3和负极板4通过电线穿过对应的横板12连接到对应的接头13,接头13连接到电源装置。
使用时,将锂电池电解液注入壳体1内,将正极板3和负极板4上的接头13接入到电源装置,模拟充放电过程,外部的中控装置控制电热板5加热,上温度感应器7和下温度感应器8将温度信号传递到外部的中控装置,当发生燃烧时,通过外部的中控装置控制氮气接口2,氮气通入布气道9后从灭火孔10喷出。
尽管已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列举,应当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上述实施例做出修改或者采用等同的替代方案,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实验室用锂电池电解液阻燃剂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1)和氮气接口(2),所述壳体(1)的上端为开放式结构,所述壳体(1)内设有正极板(3)和负极板(4),所述壳体(1)的四周侧壁内部均设有电热板(5),所述壳体(1)内设有多个立杆(6),所述立杆(6)的下端固定连接到所述壳体(1)的底壁,每个所述立杆(6)上均设有上温度感应器(7)和下温度感应器(8),所述壳体(1)四周侧壁上端的内部开有布气道(9),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端开有多个灭火孔(10),所述灭火孔(10)与所述布气道(9)相连通,所述布气道(9)连接到所述氮气接口(2),并通过所述氮气接口(2)连接到外部的氮气发生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室用锂电池电解液阻燃剂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接口(2)、所述电热板(5)、所述上温度感应器(7)和所述下温度感应器(8)均电连接到外部的中控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室用锂电池电解液阻燃剂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前后侧壁的内部各连接两个支撑块(11),前后两个对应的所述支撑块(11)之间各卡住一块横板(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实验室用锂电池电解液阻燃剂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板(3)和所述负极板(4)分别从下端穿过对应的所述支撑块(11)连接到对应的所述横板(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实验室用锂电池电解液阻燃剂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12)的上端连接多个接头(13),所述正极板(3)和所述负极板(4)通过电线穿过对应的所述横板(12)连接到对应的所述接头(13),所述接头(13)连接到电源装置。
CN201920265420.0U 2019-03-04 2019-03-04 一种实验室用锂电池电解液阻燃剂混合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8947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65420.0U CN209894734U (zh) 2019-03-04 2019-03-04 一种实验室用锂电池电解液阻燃剂混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65420.0U CN209894734U (zh) 2019-03-04 2019-03-04 一种实验室用锂电池电解液阻燃剂混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94734U true CN209894734U (zh) 2020-01-03

Family

ID=68996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65420.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894734U (zh) 2019-03-04 2019-03-04 一种实验室用锂电池电解液阻燃剂混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947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50442B (zh) 锂离子电池用阻燃凝胶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Wang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thermal runaway propagation in lithium-ion battery packs
CN101504973B (zh) 锂离子电池模块及电池组
CN101106185A (zh) 高安全性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装配方法
CN208835151U (zh) 一种可以防止锂离子电池过热膨胀的保护装置
CN205377366U (zh) 一种电池充电柜
CN205355196U (zh) 充电保护蓄电池
CN209071574U (zh) 电池热失控蔓延模拟装置
CN113094768A (zh) 动力电池系统的热管理-热失控联合仿真方法
WO2014198183A1 (zh) 一种安全智能电池组
CN108376812A (zh) 电池热失控蔓延模拟装置
CN114824560A (zh) 一种储能电池防护系统
CN209894734U (zh) 一种实验室用锂电池电解液阻燃剂混合装置
CN204257740U (zh) 一种加装保护电路的圆柱形锂电池
CN103500861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防爆灭火测试装置
CN204760489U (zh) 一种防止起火爆炸的电芯结构和具有该电芯结构的锂离子电池
CN103107369A (zh) 一种磷酸铁锂电池的组装方法
WO2023050078A1 (zh) 电池、用电装置、制备电池的方法和装置
CN210778719U (zh) 一种配置超隔热材料的电池模组
CN211655778U (zh) 一种用于应急储能电源的防火装置
CN207731970U (zh) 一种用于移动机器人的防爆电池外壳
CN205666267U (zh) 一种锂电池组
CN206250353U (zh) 一种锂离子蓄电池组模块
CN209029424U (zh) 一种防过充电池盖板及其应用的锂电池
CN207868233U (zh) 电池箱及电池充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03

Termination date: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