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90388U - 一种电厂循环水零排放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厂循环水零排放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90388U
CN209890388U CN201822135186.8U CN201822135186U CN209890388U CN 209890388 U CN209890388 U CN 209890388U CN 201822135186 U CN201822135186 U CN 201822135186U CN 209890388 U CN209890388 U CN 2098903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tank
water
circulating water
power pl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3518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铁军
唐洪强
刘丹
蒋纪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Gold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Gold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Gold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Gold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3518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903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903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903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厂循环水零排放系统,涉及环保设备相关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现在处理工艺中,水中有机物不能得到很好去除,运行易发生堵塞,运行稳定性差,回收率低,造成较大的浪费,外排的浓水会对地表水有一定的污染的问题。所述PH调节集水池的一侧设置有高效沉淀池的一侧设置有中间水池,所述中间水池的一侧设置有过滤器进水泵,所述过滤器进水泵的一侧设置有多介质过滤器,所述多介质过滤器的一侧设置有活性炭过滤器,所述换热器的另一侧设置有袋式过滤器,所述袋式过滤器的另一侧设置有超滤装置,所述超滤装置的另一侧设置有污泥浓缩罐,所述污泥浓缩罐的另一设置有污泥螺杆泵侧。

Description

一种电厂循环水零排放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厂循环水零排放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电厂脱硫废水主要采用化学沉淀法,主要是降低废水的浊度,重金属和少量的硬度,废水依然具有高盐含量、高腐蚀性特征,排入水体或者并入市政污水厂都会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循环水排污水占燃煤电厂总废水量的80%左右,对其回用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是解决电厂节水减排的有效途径。
电厂的循环水排污水多采用“混凝澄清+超滤+反渗透”处理工艺,尽管采用混凝澄清和超滤作为反渗透预处理,但是水中有机物不能得到很好去除,运行中反渗透膜易发生堵塞,运行稳定性差;此外,这种工艺系统的回收率低,大约有四分之一的进水作为浓水直接排放,造成较大的浪费,而且外排的浓水也会对地表水资源有一定的污染;因此市场急需研制一种电厂循环水零排放系统来帮助人们解决现有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厂循环水零排放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在处理工艺中,水中有机物不能得到很好去除,运行易发生堵塞,运行稳定性差,回收率低,造成较大的浪费,外排的浓水会对地表水有一定的污染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厂循环水零排放系统,包括PH调节集水池,所述PH调节集水池的一侧设置有高效沉淀池,高效沉淀池的一侧设置有中间水池,所述中间水池的一侧设置有过滤器进水泵,所述过滤器进水泵的一侧设置有多介质过滤器,所述多介质过滤器的一侧设置有活性炭过滤器,所述活性炭过滤器的下端设置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另一侧设置有袋式过滤器,所述袋式过滤器的另一侧设置有超滤装置,所述超滤装置的另一侧设置有污泥浓缩罐,所述污泥浓缩罐的另一侧设置有污泥螺杆泵,所述污泥螺杆泵的另一侧设置有污泥压滤机,所述超滤装置另一侧的下端设置有超滤水箱,所述超滤水箱另一侧的下端设置有弱酸阳离子交换器,所述弱酸阳离子交换器的下端设置有除二氧化碳器,所述除二氧化碳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中间水箱,所述第一中间水箱的一侧设置有反渗漏进水泵,所述反渗漏进水泵的一侧设置有保安过滤器,所述保安过滤器的一侧设置有增加泵,所述增加泵的一侧设置有一级RO,所述一级RO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浓水箱,所述第一浓水箱的上端设置有纳滤装置,所述纳滤装置的一侧设置有DTRO装置,所述纳滤装置的上端设置有第二中间水箱,所述第二中间水箱的另一侧设置有二级RO,所述二级RO的另一侧设置有回用水箱,所述DTRO装置另一侧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浓水箱,所述第二浓水箱的另一侧设置有三效蒸发器。
优选的,所述多介质过滤器的上端安装有循环水入管,所述多介质过滤器的底端安装有循环水出管,所述多介质过滤器一侧的上端设置有还原剂加药口,所述多介质过滤器一侧的上端安装有再循环接管,所述多介质过滤器的内部设置有介质过滤层。
优选的,所述高效沉淀池内部的一侧安装有混凝池搅拌器,所述混凝池搅拌器的另一侧安装有絮凝池搅拌器,所述絮凝池搅拌器的另一侧设置有刮泥机。
优选的,所述换热器下端的一侧安装有循环水换热入管,所述换热器上端的一侧安装有换热介质入管,所述换热器下端的另一侧安装有换热介质出管,所述换热器上端的另一侧安装有循环水换热出管,所述换热器的内部设置有换热腔。
优选的,所述过滤器进水泵设置有两个,所述PH调节集水池与活性炭过滤器通过管道连接,且管道上设置有三通管,且三通管设置有三个,所述超滤装置内设置有反渗透膜,所述污泥浓缩罐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搅拌棍,所述污泥压滤机上设置有泥斗,所述污泥压滤机上安装有电机箱,所述反渗漏进水泵设置有两个。
优选的,所述循环水入管、再循环接管和循环水出管均延伸至多介质过滤器的内部,所述还原剂加药口上设置有加药管,所述介质过滤层通过卡扣连接在多介质过滤器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混凝池搅拌器内设置有搅拌叶片,所述絮凝池搅拌器内设置有搅拌叶片,所述刮泥机内设置有刮泥板,所述刮泥机的下端设置有沉淀物排出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实用新型通过PH调节集水池的设置能够调节四股废水的PH值,通过调节PH值,在后续步骤中添加材质进行沉淀过滤出四股废水中的部分反应沉淀物质;
2、该实用新型通过高效沉淀池的设置,对反正沉淀物进行沉淀后运送至污泥浓缩罐中,将污泥进行干燥,蒸发的水分通过中间水池再重新过滤,干燥后污泥经过污泥压滤机进行压滤,再次干燥后运走,实现了其中水资源的再次循环;
3、该实用新型通过超滤装置和袋式过滤器的过滤对浓水中的进水实现过滤,浓水排至第一浓水池,使进水的回收率增加;
4、该实用新型通过三效蒸发器的设置,将蒸发出的水冷凝后进行存储,其中无机盐成分外运进行利用,实现进水回收率的提高和中间物质的再次利用;
5、该实用新型通过纳滤装置对浓水进行纳滤,其中的浓水在下一步骤中进行再次处理,回收率高,浪费程度低,减少外排的浓水,减少外排浓水对地表水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厂循环水零排放系统的系统流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多介质过滤器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沉淀池的内部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的内部结构图。
图中:1、PH调节集水池;2、高效沉淀池;3、中间水池;4、过滤器进水泵;5、多介质过滤器;6、活性炭过滤器;7、污泥压滤机;8、污泥螺杆泵;9、污泥浓缩罐;10、超滤装置;11、袋式过滤器;12、换热器;13、超滤水箱;14、弱酸阳离子交换器;15、回用水箱;16、二级RO;17、第二中间水箱;18、纳滤装置;19、DTRO装置;20、除二氧化碳器;21、第一中间水箱;22、反渗漏进水泵;23、保安过滤器;24、增加泵;25、一级RO;26、第一浓水箱;27、三效蒸发器;28、第二浓水箱;29、循环水入管;30、还原剂加药口;31、再循环接管;32、介质过滤层;33、循环水出管;34、混凝池搅拌器;35、絮凝池搅拌器;36、刮泥机;37、循环水换热入管;38、循环水换热出管;39、换热介质入管; 40、换热介质出管;41、换热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电厂循环水零排放系统,包括PH调节集水池1,能够调节四股废水的PH值,通过调节PH 值,再后续步骤中添加材质进行沉淀过滤出四股废水中的部分反应沉淀物质,PH调节集水池1的一侧设置有高效沉淀池2,对反正沉淀物进行沉淀后运送至污泥浓缩罐9中,将污泥进行干燥,蒸发的水分通过中间水池3 再重新过滤,干燥后污泥经过污泥压滤机7进行压滤,再次干燥后运走,实现了其中水资源的再次循环,高效沉淀池2的一侧设置有中间水池3,中间水池3的一侧设置有过滤器进水泵4,过滤器进水泵4的一侧设置有多介质过滤器5,多介质过滤器5的一侧设置有活性炭过滤器6,活性炭过滤器6的下端设置有换热器12,换热器12的另一侧设置有袋式过滤器 11,袋式过滤器11的另一侧设置有超滤装置10,对浓水中的进水实现过滤,浓水排至第一浓水箱26,使进水的回收率增加,超滤装置10的另一侧设置有污泥浓缩罐9,污泥浓缩罐9的另一侧设置有污泥螺杆泵8,污泥螺杆泵8的另一侧设置有污泥压滤机7,超滤装置10另一侧的下端设置有超滤水箱13,超滤水箱13另一侧的下端设置有弱酸阳离子交换器14,弱酸阳离子交换器14的下端设置有除二氧化碳器20,除二氧化碳器20 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中间水箱21,第一中间水箱21的一侧设置有反渗漏进水泵22,反渗漏进水泵22的一侧设置有保安过滤器23,保安过滤器23 的一侧设置有增加泵24,增加泵24的一侧设置有一级RO25,一级RO25 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浓水箱26,第一浓水箱26的上端设置有纳滤装置18,对浓水进行纳滤,其中的浓水在下一步骤中进行再次处理,回收率高,浪费程度低,减少外排的浓水,减少外排浓水对地表水的污染,纳滤装置 18的一侧设置有DTRO装置19,纳滤装置18的上端设置有第二中间水箱 17,第二中间水箱17的另一侧设置有二级RO16,二级RO16的另一侧设置有回用水箱15,DTRO装置19另一侧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浓水箱28,第二浓水箱28的另一侧设置有三效蒸发器27,将蒸发出的水冷凝后进行存储,其中无机盐成分外运进行利用,实现进水回收率的提高和中间物质的
进一步,多介质过滤器5的上端安装有循环水入管29,多介质过滤器5的底端安装有循环水出管33,多介质过滤器5一侧的上端设置有还原剂加药口30,在反应时方便还原药剂的添加,多介质过滤器5一侧的上端安装有再循环接管31,多介质过滤器5的内部设置有介质过滤层32,介质过滤层32能够进行更换。
进一步,高效沉淀池2内部的一侧安装有混凝池搅拌器34,混凝池搅拌器34的另一侧安装有絮凝池搅拌器35,絮凝池搅拌器35的另一侧设置有刮泥机36,对沉淀物进行刮泥处理。
进一步,换热器12下端的一侧安装有循环水换热入管37,换热器12 上端的一侧安装有换热介质入管39,换热器12下端的另一侧安装有换热介质出管40,换热器12上端的另一侧安装有循环水换热出管38,换热器 12的内部设置有换热腔41,水分与换热介质在换热腔41进行换热,使水分的温度增加。
进一步,过滤器进水泵4设置有两个,将水压调大,使反应的速度增加,PH调节集水池1与活性炭过滤器6通过管道连接,且管道上设置有三通管,且三通管设置有三个,超滤装置10内设置有反渗透膜,进行超滤,污泥浓缩罐9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搅拌棍,污泥压滤机7上设置有泥斗,污泥压滤机7上安装有电机箱,控制污泥压滤机7的压滤,使压下的压力可调,反渗漏进水泵22设置有两个。
进一步,循环水入管29、再循环接管31和循环水出管33均延伸至多介质过滤器5的内部,还原剂加药口30上设置有加药管,介质过滤层 32通过卡扣连接在多介质过滤器5的内部。
进一步,混凝池搅拌器34内设置有搅拌叶片,絮凝池搅拌器35内设置有搅拌叶片,刮泥机36内设置有刮泥板,刮泥机36的下端设置有沉淀物排出口。
工作原理:使用时,四股废水在PH调节集水池1中调节PH值,调节后通过混凝池搅拌器34搅拌,其中加入石灰,再通过絮凝池搅拌器35,加入絮凝剂和PAM进行沉淀反应,经过刮泥机36处理,沉淀物被送至污泥浓缩罐9和污泥压滤机7进行处理,干燥的污泥被运泥车外送,得到的水进入PH调节集水池1再次调节反应,高效沉淀池2中的水分经过过滤器进水泵4进入多介质过滤器5和活性炭过滤器6中进行过滤,过滤出的物质反冲洗排水,流入PH调节集水池1中,超滤反洗排水进入超滤装置 10中,过滤后的水通过换热器12进行热交换,袋式过滤器11和超滤装置10过滤和超滤,泵加压后进入弱酸阳离子交换器14中,进行酸再生,通过除二氧化碳器20去除多余的二氧化碳,再次过滤,然后通过一级 RO25,进水进入回用水箱15中被存储,浓水通过纳滤装置18和DTRO装置19进行处理,进水被流动至回用水箱15中被存储,浓水最后通过三效蒸发器27进行蒸发反应,蒸发物为无机盐成分,被向外运输,蒸发出的水在冷凝后进行存储,实现循环水零排放,避免浓水对地表水资源的污染。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7)

1.一种电厂循环水零排放系统,包括PH调节集水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PH调节集水池(1)的一侧设置有高效沉淀池(2),所述高效沉淀池(2)的一侧设置有中间水池(3),所述中间水池(3)的一侧设置有过滤器进水泵(4),所述过滤器进水泵(4)的一侧设置有多介质过滤器(5),所述多介质过滤器(5)的一侧设置有活性炭过滤器(6),所述活性炭过滤器(6)的下端设置有换热器(12),所述换热器(12)的另一侧设置有袋式过滤器(11),所述袋式过滤器(11)的另一侧设置有超滤装置(10),所述超滤装置(10)的另一侧设置有污泥浓缩罐(9),所述污泥浓缩罐(9)的另一侧设置有污泥螺杆泵(8),所述污泥螺杆泵(8)的另一侧设置有污泥压滤机(7),所述超滤装置(10)另一侧的下端设置有超滤水箱(13),所述超滤水箱(13)另一侧的下端设置有弱酸阳离子交换器(14),所述弱酸阳离子交换器(14)的下端设置有除二氧化碳器(20),所述除二氧化碳器(2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中间水箱(21),所述第一中间水箱(21)的一侧设置有反渗漏进水泵(22),所述反渗漏进水泵(22)的一侧设置有保安过滤器(23),所述保安过滤器(23)的一侧设置有增加泵(24),所述增加泵(24)的一侧设置有一级RO(25),所述一级RO(2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浓水箱(26),所述第一浓水箱(26)的上端设置有纳滤装置(18),所述纳滤装置(18)的一侧设置有DTRO装置(19),所述纳滤装置(18)的上端设置有第二中间水箱(17),所述第二中间水箱(17)的另一侧设置有二级RO(16),所述二级RO(16)的另一侧设置有回用水箱(15),所述DTRO装置(19)另一侧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浓水箱(28),所述第二浓水箱(28)的另一侧设置有三效蒸发器(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厂循环水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介质过滤器(5)的上端安装有循环水入管(29),所述多介质过滤器(5)的底端安装有循环水出管(33),所述多介质过滤器(5)一侧的上端设置有还原剂加药口(30),所述多介质过滤器(5)一侧的上端安装有再循环接管(31),所述多介质过滤器(5)的内部设置有介质过滤层(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厂循环水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沉淀池(2)内部的一侧安装有混凝池搅拌器(34),所述混凝池搅拌器(34)的另一侧安装有絮凝池搅拌器(35),所述絮凝池搅拌器(35)的另一侧设置有刮泥机(3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厂循环水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2)下端的一侧安装有循环水换热入管(37),所述换热器(12)上端的一侧安装有换热介质入管(39),所述换热器(12)下端的另一侧安装有换热介质出管(40),所述换热器(12)上端的另一侧安装有循环水换热出管(38),所述换热器(12)的内部设置有换热腔(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厂循环水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进水泵(4)设置有两个,所述PH调节集水池(1)与活性炭过滤器(6)通过管道连接,且管道上设置有三通管,且三通管设置有三个,所述超滤装置(10)内设置有反渗透膜,所述污泥浓缩罐(9)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搅拌棍,所述污泥压滤机(7)上设置有泥斗,所述污泥压滤机(7)上安装有电机箱,所述反渗漏进水泵(22)设置有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厂循环水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入管(29)、再循环接管(31)和循环水出管(33)均延伸至多介质过滤器(5)的内部,所述还原剂加药口(30)上设置有加药管,所述介质过滤层(32)通过卡扣连接在多介质过滤器(5)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厂循环水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池搅拌器(34)内设置有搅拌叶片,所述絮凝池搅拌器(35)内设置有搅拌叶片,所述刮泥机(36)内设置有刮泥板,所述刮泥机(36)的下端设置有沉淀物排出口。
CN201822135186.8U 2018-12-19 2018-12-19 一种电厂循环水零排放系统 Active CN2098903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35186.8U CN209890388U (zh) 2018-12-19 2018-12-19 一种电厂循环水零排放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35186.8U CN209890388U (zh) 2018-12-19 2018-12-19 一种电厂循环水零排放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90388U true CN209890388U (zh) 2020-01-03

Family

ID=68990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35186.8U Active CN209890388U (zh) 2018-12-19 2018-12-19 一种电厂循环水零排放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903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61139B (zh) 一种含镍重金属废水零排放工艺
CN103979729A (zh) 一种脱硫废水循环利用及零排放系统及方法
CN203878018U (zh) 一种脱硫废水循环利用及零排放系统
CN111170524A (zh) 一种反渗透浓水回用方法
CN112142233A (zh) 一种火电厂循环水排污水全膜法零排放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7585904A (zh) 一种脱硫废水高效分离系统
CN109912068A (zh) 基于反渗透脱盐处理的排污水净化系统和净化工艺
CN108328836B (zh) 一种基于高含盐废水减量化过程的进水控制系统
CN107151072B (zh) 一种脱硫废水的处理工艺
CN212198888U (zh) 基于薄膜蒸发技术的脱硫废水浓缩减量装置
CN204298188U (zh) 一种废水处理装置
CN110818168A (zh) 一种洗烟废水零排放技术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8561983U (zh) 一种重金属废水处理系统
CN114873857B (zh) 一种碳十二醇酯废水回用及达标排放系统与方法
CN209890388U (zh) 一种电厂循环水零排放系统
CN215559636U (zh) 一种废水处理系统
CN213537527U (zh) 一种适用于垃圾焚烧电厂循环冷却水排污水的处理回用系统
CN206156907U (zh) 一种火电厂循环排污水处理系统
CN204897590U (zh) 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
CN114291937A (zh) 一种复合离子交换—反渗透耦合的深度水处理系统及工艺
CN210419589U (zh) 一种新型半导体厂用酸废水回收设备
CN107055907A (zh) 一种燃机电厂废水零排放处理装置及处理工艺
CN107010768A (zh) 能源化工浓盐水零排放系统及其处理工艺
CN207451807U (zh)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综合除氟设备
CN207552128U (zh) 一种集成膜法杂化去除低浓度含硒废水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