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79206U - 背光模组装配结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装配结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79206U
CN209879206U CN201920788799.3U CN201920788799U CN209879206U CN 209879206 U CN209879206 U CN 209879206U CN 201920788799 U CN201920788799 U CN 201920788799U CN 209879206 U CN209879206 U CN 2098792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ddle frame
heat dissipation
bottom side
assembly structure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8879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智勇
屈元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uike Jiny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uike Jiny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uike Jiny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uike Jiny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8879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792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792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792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显示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装配结构及显示装置,其中,背光模组装配结构包括:中框,中空且围成有容置腔;灯条,收容于所述中框的容置腔内且靠近所述中框的底侧,所述灯条包括基板和设于所述基板上的多个灯珠;装饰条,设于所述中框的底侧;所述装饰条与所述中框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中框开设有多个第一散热孔,所述装饰条开设有多个第二散热孔。本申请由于中框的底侧和装饰条分别开设有第一、第二散热孔,冷空气能从装饰条的第二散热孔进入,再通过中框的第一散热孔后与灯条接触,由于热空气比冷空气较轻,装饰位于底侧,故冷空气能对流至灯条处,从而加速了灯条的散热,以满足灯珠的散热需求,提高灯珠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装配结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装配结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LED背光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液晶显示设备应用的LED背光技术研发也日渐活跃,LED背光模组由于具有功耗低、发热量小且亮度高的优点,其被普遍应用于液晶显示设备的背光系统、室内照明灯具和户外广告灯箱等。
背光模组大致分为两组方式:直下式和侧入式。在侧入式背光模组中,灯条一般安装在侧面,显示器在长期使用或者在环境试验(如高温老化试验)的过程中,常发生因灯条附近的温度过高而烧坏灯珠的现象,现有的装配结构难以满足灯条散热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装配结构,旨在解决背光模组散热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背光模组装配结构,包括:
中框,中空且围成有容置腔;
灯条,收容于所述中框的容置腔内且靠近所述中框的底侧,所述灯条包括基板和设于所述基板上的多个灯珠;
装饰条,设于所述中框的底侧;
其中,所述装饰条与所述中框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中框开设有多个第一散热孔,所述装饰条开设有多个第二散热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孔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散热孔的数量相等,各所述第一散热孔的位置与各所述第二散热孔的位置一一对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孔为圆孔,所述第一散热孔的直径为2~3mm。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孔的直径为2.5mm。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散热孔为圆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散热孔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一散热孔的直径。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板、显示面板和上述背光模组装配结构,所述中框与所述背板连接固定,所述背板收容于所述中框内,所述灯条安装于所述背板上,所述显示面板安装于所述背板的出光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饰条包括一体成型的前板和后板,所述后板垂直连接于所述前板的背面,所述第二散热孔开设于所述后板上,所述后板与所述中框的底侧相对设置,所述前板与所述显示面板底侧的前端面相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倒扣,所述中框对应所述倒扣的位置设有适配的导向槽,所述倒扣插入所述导向槽且扣合在所述中框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板朝所述中框的底侧方向凹陷形成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中框的底侧相抵,以使所述后板和所述中框的底侧之间形成所述间隙,所述连接部通过连接件与所述中框连接固定。
本申请的背光模组装配结构,由于中框的底侧和装饰条分别开设有第一、第二散热孔,冷空气能从装饰条的第二散热孔进入,再通过中框的第一散热孔后与灯条接触,由于热空气比冷空气较轻,装饰位于底侧,故冷空气能对流至灯条处,从而加速了灯条的散热,以满足灯珠的散热需求,提高灯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图4中C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4中D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E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沿图9中F-F线的剖切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G部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说明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装配结构,应用于侧入式背光模组中,背光模组装配结构包括中框100、灯条300和装饰条200。中框100为中空的框型,中框100围成有容置腔。如图3、图11所示,灯条300收容于中框100的容置腔内,灯条300包括基板310和设于基板310上的多个灯珠320,灯珠320设于基板310远离中框100的一侧。装饰条200安装在背板400的底侧,装饰条200位于中框100的外侧且与中框100之间具有间隙,装饰条200可以是可拆卸地安装于中框100上,也可通过连接件与中框100连接固定;中框100对应装饰条200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一散热孔101,装饰条200开设有多个第二散热孔201,如此,可使外界空气从第二散热孔201进入中框100与装饰条200围成的空间内,再通过第一散热孔101流动至灯条300的基板310的一侧;装饰条200安装于背板400的底侧,外界异物难以从第二散热孔201进入。
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装配结构,由于中框100的底侧和装饰条200分别开设有第一、第二散热孔,冷空气能从装饰条200的第二散热孔201进入,再通过中框100的第一散热孔101后与灯条300的一侧接触,由于热空气比冷空气较轻,故冷空气能对流至灯条300处,从而加速了灯条300的散热,以满足灯珠320的散热需求,提高灯珠320的使用寿命。
中框100和装饰条200均可采用塑胶件,以减轻产品整体重量;装饰条200的长度大致与中框100底侧的长度相等。电路板520的横截面呈矩形或大致呈矩形,灯珠320可以但不限于是LED灯珠320,多个灯珠320固定在基板310上,例如,基板310上等间距布设有多个LED灯珠320,且所有LED灯珠320呈一字型间隔排布。
在一实施例中,中框100上的第一散热孔101的数量与装饰条200上的第二散热孔201的数量相等,各第一散热孔101与各第二散热孔201的位置一一对应,以增加对流速度,提高散热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中框100上的各第一散热孔101分别对应于各灯珠320的位置进行设置,所有第一散热孔101呈一字型间隔布设,即每个灯珠320对应于中框100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散热孔101;第一散热孔101也可以设置得更为密集,即相邻的两个第一散热孔101的距离小于相邻的两个灯珠320之间的距离。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散热孔101设置为圆孔,第一散热孔101的直径设置为2~3mm。若直径设置得太大,则影响产品的强度,若直径设置得太小,则散热效果不明显,故第一散热孔101的直径取值范围为2~3mm,例如直径为2mm、2.2mm、2.5mm、2.7mm、2.9mm、3mm等。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散热孔101的直径设置为2.5mm,如此,组装后的产品的强度影响小,且散热效果好。可以理解的,第一散热孔101也可以采用其它形状的结构,如矩形、多边形、椭圆形等。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散热孔201设置为圆孔,即第一散热孔101和第二散热孔201均采用圆孔,以便于两散热孔的对准。第二散热孔201的形状也可多样化,如矩形、多边形、椭圆形等。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散热孔201的直径设置为等于或大于第一散热孔101的直径,即从装饰条200的第二散热孔201能进入更多的空气。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背光模组装配结构、背板400和显示面板500,中框100与背板400连接固定,灯条300安装于背板400上,显示面板500安装于背板400的出光侧。由于中框100和装饰条200分别开设有第一散热孔101、第二散热孔201,使灯条300附近形成可流通的空气,提高了灯条300的散热效率,进而提高了灯条300和显示装置10的使用寿命。背板400可采用金属背板400,如钣金件,以提高产品的散热效果;显示面板500可以是基于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基于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Crystal Display,TFT-LCD)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或者基于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技术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6所示,装饰条200包括前板210和后板220,后板220与前板210垂直,前板210和后板220一体成型,后板220大致连接于前板210面向中框100一侧的中间位置,前板210的一部分与显示面板500底侧的前端面相抵,即前板210与显示面板500紧贴。第二散热孔201开设于后板220上,后板220与中框100的底侧相对。如图4、图5所示,后板220的两端分别设有倒扣230,如图3、图6所示,中框100的底侧对应倒扣230的位置设有导向槽102,导向槽102的形状尺寸适配于倒扣230,装饰条200的后板220靠近倒扣230处形成有避让口221,装饰条200上的倒扣230插入中框100对应的导向槽102中,然后扣接在中框100上。导向槽102的设置能方便装饰条200准确快速地装配于背板400上,通过该倒扣230可将装饰条200初步扣接安装在中框100上,然后再通过螺丝将装饰条200紧固在中框100的底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后板220朝中框100的底侧方向凹陷形成有连接部240,连接部240的一侧与中框100的底侧相贴,连接部240的设置使得后板220的其它区域与中框100之间存在间隙,即后板220与中框100之间形成容置空间,以便于外界气流进入前板210与中框100之间。该连接部240及中框100对应位置分别开设有连接孔,再通过螺丝穿过两者的连接孔以使装饰条200与中框100连接固定。连接部240的截面呈U形,前板210可间隔设置有多个连接部240。
如图11所示,背板400包括底板410和围边420,底板410大致呈平板状,围边420围设在底板410周缘,中框100套设在围边420上且与围边420卡固。围边420的外壁可凸出形成有多个凸起,中框100对应各凸起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与凸起适配的卡槽,凸起卡入卡槽中,如此,通过凸起与卡槽的卡合配合使中框100与背板400两者卡接固定。背板400的围边420可向外侧凸出形成有连接柱,中框100对应连接柱的位置开设有缺口,装饰条200的连接部240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的位置与连接柱的位置相对应,将螺丝穿过连接孔后与连接柱螺纹连接,如此装饰条200、中框100及背板400三者相对固定,中框100的底侧夹持于装饰条200的后板220与背板400的围边420之间。灯条300的基板310安装在背板400内侧,灯珠320设于基板310远离中框100的一侧,背板400的底板410可设有安装槽以安装基板310,灯珠320外露于安装槽,或者基板310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于背板400的围边420上;外界空气依次经过装饰条200上的第二散热孔201、中框100上的第一散热孔101后流动至背板400的围边420。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图10及图11所示,背板400的底板410和围边420共同围成安装腔,安装腔用于安装显示组件,例如,在安装腔内沿着背光的传输方向依次安装的反射片530、导光板540和光学膜片550。灯条300包括基板310及设于基板310上的多个灯珠320,灯珠320正对于导光板540的一侧,基板310可粘接固定在围边420上;光学膜片550用于对从导光板540传出的光进行处理,使其成为亮度更为均匀的面光源。
如图1~3所示,显示面板500靠近底侧的位置连接有多个柔性电路板510,柔性电路板510可采用覆晶薄膜(Chip On Flex,COF)封装基板310,各柔性电路板510间隔布设,各柔性电路板510均包括柔性薄膜和设于柔性薄膜上的集成芯片,集成芯片大致设于柔性薄膜一侧面的中央位置。进一步结合参考图11,显示面板500包括显示区及围设于显示区四周的非显示区,柔性电路板51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连接于显示面板500底侧的非显示区,第二端向显示面板500的背面弯折与控制信号电路板520连接,即第二端弯折后从背板400的围边420与中框100之间穿过,控制信号电路板520固定于背板400的底板410上或靠近底板410,控制信号电路板520位于底板410远离显示面板500的一侧。
如图3、图11所示,灯条300的基板310的一端设有连接头330,连接头330用于通过线缆组件与外部电源连接,背板400的底板410对应连接头330的位置开设通孔,连接头330从该通孔伸出,即连接头330的一部分外露于底板410。
如图7、图8及图11所示,装饰条200的前板210与显示面板500相抵,前板210位于显示面板500远离安装腔的一侧(面向使用者的一侧);如图8、图9及图11所示,装饰条200的侧面与中框100的外侧面齐平,装饰条200的前板210能挡住中框100的一部分,中框100和装饰条200靠近外侧的各拐角处可设置为圆滑过渡。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框,中空且围成有容置腔;
灯条,收容于所述中框的容置腔内且靠近所述中框的底侧,所述灯条包括基板和设于所述基板上的多个灯珠;
装饰条,设于所述中框的底侧;
其中,所述装饰条与所述中框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中框开设有多个第一散热孔,所述装饰条开设有多个第二散热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孔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散热孔的数量相等,各所述第一散热孔的位置与各所述第二散热孔的位置一一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孔为圆孔,所述第一散热孔的直径为2~3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孔的直径为2.5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孔为圆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孔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一散热孔的直径。
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显示面板和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装配结构,所述中框与所述背板连接固定,所述背板收容于所述中框内,所述灯条安装于所述背板上,所述显示面板安装于所述背板的出光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条包括一体成型的前板和后板,所述后板垂直连接于所述前板的背面,所述第二散热孔开设于所述后板上,所述后板与所述中框的底侧相对设置,所述前板与所述显示面板底侧的前端面相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倒扣,所述中框对应所述倒扣的位置设有适配的导向槽,所述倒扣插入所述导向槽且扣合在所述中框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朝所述中框的底侧方向凹陷形成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中框的底侧相抵,以使所述后板和所述中框的底侧之间形成所述间隙,所述连接部通过连接件与所述中框连接固定。
CN201920788799.3U 2019-05-28 2019-05-28 背光模组装配结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098792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88799.3U CN209879206U (zh) 2019-05-28 2019-05-28 背光模组装配结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88799.3U CN209879206U (zh) 2019-05-28 2019-05-28 背光模组装配结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79206U true CN209879206U (zh) 2019-12-31

Family

ID=68948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88799.3U Active CN209879206U (zh) 2019-05-28 2019-05-28 背光模组装配结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792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13439A (zh) * 2022-08-23 2022-09-27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13439A (zh) * 2022-08-23 2022-09-27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5113439B (zh) * 2022-08-23 2022-12-23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11789317B1 (en) 2022-08-23 2023-10-17 HKC Corporation Limited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59720B2 (en) Backlight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U2012238294B2 (en) Edge-lit luminaire
CN101943351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侧光式背光模块
WO2014019258A1 (zh) 侧入式背光模组
CN106405913A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US10553136B2 (en) Display apparatus
US20080106670A1 (en)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a fastening structur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he same
CN209879206U (zh) 背光模组装配结构及显示装置
US8974106B2 (en) Side-edge backlight module
CN210295705U (zh) 背光组件和显示设备
CN209930617U (zh) 电路板结构、显示模组及led显示屏
US10338306B2 (en) Edge-lit light guide device with light source and light guide end received in receiving groove of cover, and metal frame
CN211502506U (zh) 平板吸顶灯
CN110010028A (zh) 一种弧形模块化灯箱的背光模块
KR102520807B1 (ko) 모듈형 조명 장치
CN217684790U (zh) 面板灯
CN214311194U (zh) 一种电视显示模组
CN216353165U (zh) 电视显示屏组件及电视机
US20230408866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curved display device
CN220338301U (zh) 背景光组件及灯具
CN216133276U (zh) 显示设备
CN219225267U (zh) 一种高亮度侧入式背光模组
CN216080297U (zh) 空调机壳及空调器
KR20240000043U (ko) 외관이 평탄한 직하형 패널 램프
CN110060596A (zh) 一种模块化弧面灯箱的背光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