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77660U - 一种适用于高温熔融物料冷却及余热回收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高温熔融物料冷却及余热回收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77660U
CN209877660U CN201920433036.7U CN201920433036U CN209877660U CN 209877660 U CN209877660 U CN 209877660U CN 201920433036 U CN201920433036 U CN 201920433036U CN 209877660 U CN209877660 U CN 2098776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cooling
shell
water
roll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3303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晓云
支小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43303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776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776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7766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ste-Gas Treatment And Other Accessory Devices For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适用于高温熔融物料冷却及余热回收的设备,熔融态物料从进料口送入从辊筒对中间通过随两个辊筒的转动被带出形成液膜,冷却水通过给水管道进入外壳水冷壁吸收高温熔融物料的显热后经管路进入辊筒内部,通过冷却喷洒系统的喷嘴组喷至冷却辊筒内壁面,冷却水吸收辊筒内壁的热量后相变为蒸汽,吸收了高温熔融物料的凝固热,蒸汽经排汽装置排出,高温熔融物料在冷却过程中的显热和凝固热通过水冷壁和通入辊筒内的冷却水进行回收利用,余热回收利用率高;通过两次吸热可以快速的冷却高温物料,换热效率高,工作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高温熔融物料冷却及余热回收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源回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高温熔融物料冷却及余热回收的设备。
背景技术
余热是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在能源利用设备中没有被利用的能源,也就是多余、废弃的能源。它包括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汽废水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可燃废气废液和废料余热以及高压流体余压等七种。根据调查,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余热总资源的60%。其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主要来源有钢铁行业大量的高炉渣、钢渣、铁合金产品、硅冶炼产品、镁冶炼产品等,化工行业的电石产品,以及电力行业发电厂锅炉炉渣等。这类余热资源品位高,但利用难度比较大。
冷渣机是技术成熟的设备,一般采用外冷辊筒式冷却方式,广泛用于冷却电站锅炉排除的固态热灰渣,灰渣的初始温度约为1000℃。随着冷渣机辊筒的转动,灰渣被辊筒内部螺旋状叶片带动前进,热量被内筒和外筒之间的冷却水带走。然而,冷渣机无法处理高温熔融态物料。因为高温熔融物料在冷却凝固过程中会粘在叶片上,使螺旋状叶片失效。
因此,目前我国钢铁工业生产中,高温熔融高炉渣的处理几乎都是采用水淬法进行。水淬法渣处理工艺存在着以下缺点:
(1)水耗高:这对于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来说,问题尤为严重。
(2)在水淬渣过程中产生大量的H2S和SOx随蒸汽进入大气,造成环境污染。
(3)没有回收炉渣显热:1450~1500℃的液态高炉渣极具余热利用价值,但在国内高炉渣余热回收率很低,仅为10%左右。
(4)需干燥处理:高炉水渣含水率高达10%以上,作为水泥原料时须干燥处理,仍要消耗一定的能源。如上所述,水渣工艺不但浪费大量的新水资源,而且降低能源的使用效率,同时还带来了环境污染。
铁合金、硅冶炼、镁冶炼以及电石生产等高温产品基本是采用自然通风冷却,不仅冷却时间长、需要很大的料场堆放场地,而且浪费了大量的高温余热资源。
现有专利技术“一种高温熔渣急冷干法处理及回收显热的装置与方法”,公开号为:CN 103320553B,装置中挡渣板、导渣槽、冷却辊组和除渣辊在转鼓外表面沿转鼓转动方向依次排布,除渣辊下方设有渣粒收集器,收集器下方设有破碎机,破碎机下方设有余热回收装置。工作时将高温熔渣通过导渣槽放到转动的转鼓表面,转鼓将高温熔渣传输到转鼓和冷却辊组之间,将高温熔渣挤压成片状,冷却固化被传输到除渣辊的位置,然后被剥离进入渣粒收集器中,落入破碎机后经粉碎形成颗粒渣,再进入余热回收装置中。该装置工作时存在冷却辊粘料,进而导致冷却辊卡死状况,影响装置正常运行。另外,装置没有外壳,工作时存在高温烫伤等危险因素。
现有专利方案“一种高炉融渣的处理方法”,公开号为:CN 104357606B,包括辊筒急冷粒化系统、冷渣机和余热回收系统。辊筒急冷粒化系统包括一个内冷式单辊筒和两个碎渣副辊筒。内冷式单辊筒由外筒和内筒构成,外筒和内筒之间的上半部分设有冷却水管,冷却水管上设有喷嘴,下半部分为水腔并连有出水口。在辊筒急冷粒化系统中高温物料的热量被冷却水带走,因此,该方法的余热回收效率比较低。
现有专利方案“一种液体炉渣粒化及余热回收装置”,公开号为:N202830052U,主要由溜渣口、液渣斗、速冷腔、星型卸渣轮和风冷腔组成。速冷腔又分为上部的粒化轮组部分和下部的水淬部分。速冷腔与风冷腔之间由星型卸渣轮连接,有水淬部分,所以该装置不能用于电石高温炉料的冷却。
现有专利方案“急冷干式破碎熔融高炉渣显热回收的方法及装置”,授权公告号为:CN103820588B,将换热介质与熔渣混合急冷换热促进熔渣凝固,然后通过水和空气分别对高温换热介质和高温渣块的余热进行回收,实现新水的零使用。该方法与装置的缺点是换热介质要持续重复与熔融高炉渣结合、分离过程,导致系统设备多、物料流程长,系统造价高,占地面积大等。
现有专利方案“一种干式高炉渣显热回收系统”,授权公告号为:CN206219613U,包括冷渣罐、余热锅炉、输送管道等。冷渣罐进料口下方设置冷渣辊筒,冷渣辊筒成对设置,辊筒内有冷却系统,冷渣辊筒滚压冷却液态炉渣,炉渣被压型后落入冷渣罐中。该系统工作时辊筒相向转动,高温熔融炉渣在辊筒上挤压冷却距离非常短,在垂直位置时炉渣有可能没有凝结成固态,但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冷渣罐中;从垂直位置到清渣板处炉料都有可能随意脱落,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冷渣罐中固态颗粒炉渣粒径差异较大,影响穿过冷渣罐中冷却空气的均匀性。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高温熔融物料冷却及余热回收的设备,可以快速的冷却高温物料,又可以回收利用高温余热资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适用于高温熔融物料冷却及余热回收的设备,包括辊筒冷却机本体、驱动装置以及底座;
所述辊筒冷却机本体包括外壳、辊筒对、支撑装置、排汽装置和给水冷却装置;所述的外壳安装在底座上,外壳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进料口和落料口,辊筒对由两个平行设置且反向转动的辊筒组成,两个辊筒分别通过支撑装置安装在外壳中,辊筒由驱动装置驱动旋转;给水冷却装置设置在外壳上,给水冷却装置包括给水管道和沿着外壳壁面设置的水冷壁,辊筒内部设置有冷却喷洒系统,排汽装置安装在辊筒上并与辊筒内部连通;所述底座为钢板焊接结构件,辊筒冷却机本体和驱动装置安装在同一底座上;
熔融态物料从进料口送入从辊筒对中间通过,熔融态物料随两个辊筒的转动被带出形成液膜,最后冷却凝固后从落料口排出;冷却水通过给水管道进入外壳水冷壁加热后经管路进入辊筒内部,通过冷却喷洒系统的喷嘴组喷至冷却辊筒内壁面,吸收辊筒内壁的热量后相变为蒸汽,蒸汽经排汽装置排出,高温熔融物料在冷却过程中的显热和凝固热通过水冷壁和通入辊筒内的冷却水进行回收利用。
进一步,所述辊筒对由两个平行设置在同一水平面的辊筒组成,外壳上的进料口正对两个辊筒之间的缝隙。
进一步,两个辊筒结构、尺寸完全相同,辊筒采用铁白铜或高温不锈钢制成,辊筒两端焊接有端板,辊筒内壁设有加强筋,前端盖和后端盖分别采用螺栓连接方式固定于辊筒两端的端板上,端板与端盖之间设置O形密封圈进行密封。
进一步,所述辊筒外圆周面上设置有用于承载辊筒重量的转动导轨,转动导轨支撑于支撑装置上。
进一步,所述外壳由机壳和内衬组成,机壳采用上下分体式结构,分为上机壳和下机壳,上机壳和下机壳采用法兰螺栓连接,下机壳固定在底座上,上机壳分为左右两部分,左右上机壳通过螺栓连接之后,再分别与下机壳螺栓固定;机壳上下面内衬耐高温浇注料,前后左右面布置有水冷壁。
进一步,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座、支撑滚轮和滚动轴承,支撑滚轮通过滚动轴承安装在支撑座上,支撑座上相距一定距离设置两个支撑滚轮,两个支撑滚轮分别支撑在辊筒前后两侧。
进一步,与辊筒轴向平行设置有用于去除粘在辊筒上的物料的刮板,刮板固定于支撑装置的支撑座上。
进一步,所述刮板包括刀架、垫块和刮刀,刮刀安装在刀架上,刮刀和刀架之间放置垫块,通过调整垫块的高度来调节刮刀高度,支撑座上在多点设置有刀架固定点,刮刀通过可调长条孔固定于刀架上,通过移动刀架和刮刀的位置来调整刮板和辊筒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由依次连接的齿轮传动装置、减速器和电机组成,所述齿轮传动装置包括大齿轮、小齿轮、齿轮紧固件和端面O形密封圈,大齿轮通过齿轮紧固件固定于辊筒的前端盖上,大齿轮端面与前端盖之间设置有端面O形密封圈,小齿轮通过键连接固定于减速器转轴上,通过大小齿轮的啮合运动传递动力。
进一步,所述冷却喷洒系统采用1用1备设计,在辊筒内共设置两套冷却喷洒系统。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高温熔融物料冷却与余热回收的设备,包括辊筒冷却机本体、驱动装置和底座,辊筒冷却机本体包括外壳、辊筒对、排汽装置和给水冷却装置;给水冷却装置包括给水管道和沿着外壳壁面设置的水冷壁,辊筒内部设置有冷却喷洒系统,排汽装置安装在辊筒上并与辊筒内部连通;熔融态物料从进料口送入从辊筒对中间通过,熔融态物料随两个辊筒的转动被带出形成液膜,冷却水通过给水管道进入外壳水冷壁吸收高温熔融物料的显热后经管路进入辊筒内部,通过冷却喷洒系统的喷嘴组喷至冷却辊筒内壁面,冷却水吸收辊筒内壁的热量后相变为蒸汽,吸收了高温熔融物料的凝固热,蒸汽经排汽装置排出,高温熔融物料在冷却过程中的显热和凝固热通过水冷壁和通入辊筒内的冷却水进行回收利用,余热回收利用率高;通过两次吸热可以快速的冷却高温物料,换热效率高,工作效率高。
通过两个辊筒反向转动,熔融态物料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随辊筒的转动被带出形成厚度稳定的液膜,固体物料不会结成大块,避免卡死冷却辊筒的问题,而且冷却形成的固体物料厚度均匀,不用进行破碎即可进入下游生产,对于铁合金、硅冶炼、镁冶炼及电石产品节省了下游应用工艺的破碎工序,减少粉尘排放,改善了现场作业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设备冷却工艺环节冷却水与高温熔融物料不直接接触,相比传统的水淬法渣处理工艺,不会生成H2S和SOx,避免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冷却水变成高温蒸汽后进行了回收利用,水蒸气不会直接排放,水消耗明显减低,解决了传统工艺水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炉渣的高温显热随水蒸气大部分被收集下来,形成的固体炉渣不需要再进行料场堆放冷却,回收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设备冷却工艺环节冷却水与高温熔融物料不直接接触,水不会进入冷却后的固体物料中,形成的固体炉渣没有含水,炉渣作为下游生产物料无须进行干燥处理,降低能源消耗。
进一步,与辊筒轴向平行设置有用于去除粘在辊筒上的物料的刮板,刮板和辊筒的相对位置可以调节,即实现高温物料冷却长度的调节,确保物料冷凝成固态。
进一步,外壳内壁有耐高温浇注料,辊筒前后左右设置冷却壁,消除了高温烫伤危险因素。
进一步,外壳由机壳和内衬组成,机壳采用上下分体式结构,分为上机壳和下机壳,上机壳和下机壳采用法兰螺栓连接,上机壳分为左右两部分,机壳采用分体式结构,便于安装。
进一步,所述冷却喷洒系统采用1用1备设计,一套装置出现故障时,另一套冷却喷洒系统开始工作,避免辊筒过热,保证冷却机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设备的主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设备的左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设备的俯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a本实用新型中刮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b本实用新型中刮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a本实用新型中支撑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b本实用新型中支撑装置的剖面图
图7本实用新型中辊筒结构的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中齿轮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水冷壁、201-水冷壁冷却水进口、202-水冷壁冷却水出口、3-外壳、301-左上机壳、302-右上机壳、303-下机壳、304-耐高温浇注料、4-辊筒对、401-辊筒、402-转动导轨、403-O形密封圈、404-紧固件、5-支撑装置、501-支撑座、502-支撑滚轮、503-滚动轴承、504-轴承端盖、6-排汽装置、7-后端盖、8-刮板、801-刀架、802-垫块、803-刮刀、9-前端盖、10-给水冷却装置、11-齿轮传动装置、111-大齿轮、112-小齿轮、113-齿轮紧固件、114-端面O形密封圈、12-减速器、13-电机、14-齿轮入口、15-进料口、16-落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高温熔融物料冷却及余热回收的设备,由辊筒冷却机本体、减速器12、齿轮传动装置11、电机13、底座1、现场监测一次仪表以及物料进出口管道等组成;辊筒冷却机本体包括外壳3、辊筒对4、支撑装置5、排汽装置6、刮板8和给水冷却装置10。
所述的外壳3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辊筒对4由两个反向转动的辊筒401组成,辊筒401通过支撑装置5安装在外壳3中,由依次连接的电机13、减速器12和齿轮传动装置11驱动旋转,辊筒401内部设置有冷却喷洒系统,外壳3上设置有给水冷却装置10,给水冷却装置10由给水管道、水冷壁2等组成,水冷壁2沿着外壳3壁面设置,排汽装置6安装在辊筒401上与辊筒401内部连通,冷却水通过给水管道进入外壳水冷壁2加热后,分2路进入辊筒401内部,通过冷却喷洒系统的喷嘴组喷至冷却辊筒内壁面,吸收辊筒401内壁的热量后,相变为蒸汽,经辊筒401上设置的排汽装置6排出。
外壳3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进料口15和落料口16,熔融态电石从进料口15送入从辊筒对4中间通过,熔融态电石随辊筒401的转动被带出形成液膜,最后冷却凝固后从落料口16排出;进料口容积的设计,考虑出料量波动问题。
通过控制辊筒401的转速、辊筒的导热强度等来控制液膜厚度和冷却长度,高温熔融物料在冷却过程中的显热和凝固热通过水冷壁和通入辊筒内的冷却水进行了回收利用,余热回收利用率高。
冷却机工作时冷却水的供给非常关键,为防止辊筒局部过热,冷却喷洒系统的不同角度喷嘴流量进行严格设计计算,冷却水相变吸热进而保证辊筒壁面温度维持在设计值附近,是冷却机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进入辊筒内的冷却喷洒系统采用1用1备设计。给水装置出现故障,冷却机必须立刻停止运行。冷却介质可以是水也可以是高温导热油。
为了防止熔融态物料粘在辊筒401上卡死辊筒对,影响装置正常运行,靠近辊筒401设置有刮板8,通过刮板8去除粘在辊筒401上的物料,保证辊筒401高效运转。
如图4所示,所述外壳3由机壳和内衬组成,机壳选用碳素结构钢,采用焊接结构。机壳采用上下剖分分体式结构,分为上机壳和下机壳,上机壳和下机壳采用法兰螺栓连接。下机壳固定在底座1上,上机壳分为左右两部分,左右上机壳通过螺栓连接之后,再分别与下机壳螺栓固定。机壳上下面内衬耐高温浇注料304,前后左右面布置有水冷壁2。机壳与转子的端面密封采用O形圈密封。
如图5a和图5b所示,刮板8是去除黏附于辊筒401上电石的装置,刮板8包括刀架801、垫块802和刮刀803,刮刀803选用耐高温的合金工具钢制成,刮刀803安装在刀架801上,刮刀803和刀架之间放置垫块802,通过调整垫块802的高度来调节刮刀803高度。刮板固定于支撑装置5的支撑座501上,支撑座501上在多点设置有刀架801固定点,刮刀803选用可调长条孔固定于刀架801上,可通过移动刀架801和刮刀803的位置,以及调整垫块802的高度,来调整刮板和辊筒的相对位置,即实现冷却长度的调整。
如图6a和图6b所示,支撑装置5是支撑辊筒401的装置,支撑装置选用滚轮结构包括支撑座501、支撑滚轮502和滚动轴承503,支撑滚轮502通过滚动轴承503安装在支撑座501上,支撑座501上相距一定距离设置两个支撑滚轮502,两个支撑滚轮502分别支撑在辊筒401前后两侧,支撑平稳可靠,辊筒401通过支撑滚轮502支撑及旋转,轴承端盖504对滚动轴承503起轴向定位作用。支撑装置与辊筒之间为滚动摩擦,可减小转子转动惯量,降低设备电耗。
如图7所示,辊筒对4由两个平行设置在同一水平面的辊筒401组成,两个辊筒401结构尺寸完全相同,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反向转动,辊筒401采用铁白铜(BFe30-1-1)或高温不锈钢制成,辊筒两端焊接有端板,辊筒401内壁设有加强筋,前端盖9和后端盖7分别采用螺栓连接方式固定于辊筒401的端板上,端板与端盖之间设置O形密封圈403,辊筒401外圆周面上设置有转动导轨402,转动导轨402支撑于支撑装置5上,承载辊筒重量。
如图8所示,传动装置传送原动机的动力、变换其运动,以实现工作装置预定的工作要求,它是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本实用新型选用齿轮传动装置11,齿轮传动装置11包括大齿轮111、小齿轮112、齿轮紧固件113和端面O形密封圈114,大齿轮111通过齿轮紧固件113固定于前端盖9上,大齿轮111端面与前端盖9之间设置有端面O形密封圈114,小齿轮112通过键连接固定于减速器12转轴上,通过大小齿轮的啮合运动传递动力。
所述排汽装置由排汽管道、旋转接头等组成。排汽装置是冷却机工作时保证辊筒内的压力处于设计值范围内的设施。排汽装置与辊筒401之间通过旋转接头连接。
底座是安放并固定辊筒冷却机本体的部件。底座选用联合底座形式,即冷却机本体、减速器和电机放置在一个公共底座上,底座采用钢板焊接结构件。
最后应该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适用于高温熔融物料冷却及余热回收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辊筒冷却机本体、驱动装置以及底座(1);
所述辊筒冷却机本体包括外壳(3)、辊筒对(4)、支撑装置(5)、排汽装置(6)和给水冷却装置(10);所述的外壳(3)安装在底座(1)上,外壳(3)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进料口(15)和落料口(16),辊筒对(4)由两个平行设置且反向转动的辊筒(401)组成,两个辊筒(401)分别通过支撑装置(5)安装在外壳(3)中,辊筒(401)由驱动装置驱动旋转;给水冷却装置(10)设置在外壳(3)上,给水冷却装置(10)包括给水管道和沿着外壳(3)壁面设置的水冷壁(2),辊筒(401)内部设置有冷却喷洒系统,排汽装置(6)安装在辊筒(401)上并与辊筒(401)内部连通;所述底座(1)为钢板焊接结构件,辊筒冷却机本体和驱动装置安装在同一底座上;
熔融态物料从进料口(15)送入从辊筒对(4)中间通过,熔融态物料随两个辊筒(401)的转动被带出形成液膜,最后冷却凝固后从落料口(16)排出;冷却水通过给水管道进入外壳水冷壁(2)加热后经管路进入辊筒(401)内部,通过冷却喷洒系统的喷嘴组喷至冷却辊筒内壁面,吸收辊筒(401)内壁的热量后相变为蒸汽,蒸汽经排汽装置(6)排出,高温熔融物料在冷却过程中的显热和凝固热通过水冷壁(2)和通入辊筒内的冷却水进行回收利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高温熔融物料冷却及余热回收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对(4)由两个平行设置在同一水平面的辊筒(401)组成,外壳(3)上的进料口(15)正对两个辊筒(401)之间的缝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高温熔融物料冷却及余热回收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辊筒(401)结构、尺寸完全相同,辊筒(401)采用铁白铜或高温不锈钢制成,辊筒两端焊接有端板,辊筒(401)内壁设有加强筋,前端盖(9)和后端盖(7)分别采用螺栓连接方式固定于辊筒(401)两端的端板上,端板与端盖之间设置O形密封圈(403)进行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高温熔融物料冷却及余热回收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401)外圆周面上设置有用于承载辊筒重量的转动导轨(402),转动导轨(402)支撑于支撑装置(5)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适用于高温熔融物料冷却及余热回收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3)由机壳和内衬组成,机壳采用上下分体式结构,分为上机壳和下机壳,上机壳和下机壳采用法兰螺栓连接,下机壳固定在底座(1)上,上机壳分为左右两部分,左右上机壳通过螺栓连接之后,再分别与下机壳螺栓固定;机壳上下面内衬耐高温浇注料(304),前后左右面布置有水冷壁(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高温熔融物料冷却及余热回收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5)包括支撑座(501)、支撑滚轮(502)和滚动轴承(503),支撑滚轮(502)通过滚动轴承(503)安装在支撑座(501)上,支撑座(501)上相距一定距离设置两个支撑滚轮(502),两个支撑滚轮(502)分别支撑在辊筒(401)前后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于高温熔融物料冷却及余热回收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与辊筒(401)轴向平行设置有用于去除粘在辊筒(401)上的物料的刮板(8),刮板(8)固定于支撑装置(5)的支撑座(50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高温熔融物料冷却及余热回收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8)包括刀架(801)、垫块(802)和刮刀(803),刮刀(803)安装在刀架(801)上,刮刀(803)和刀架之间放置垫块(802),通过调整垫块(802)的高度来调节刮刀(803)高度,支撑座(501)上在多点设置有刀架(801)固定点,刮刀(803)通过可调长条孔固定于刀架(801)上,通过移动刀架(801)和刮刀(803)的位置来调整刮板和辊筒的相对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高温熔融物料冷却及余热回收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由依次连接的齿轮传动装置(11)、减速器(12)和电机(13)组成,所述齿轮传动装置(11)包括大齿轮(111)、小齿轮(112)、齿轮紧固件(113)和端面O形密封圈(114),大齿轮(111)通过齿轮紧固件(113)固定于辊筒(401)的前端盖(9)上,大齿轮(111)端面与前端盖(9)之间设置有端面O形密封圈(114),小齿轮(112)通过键连接固定于减速器(12)转轴上,通过大小齿轮的啮合运动传递动力。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适用于高温熔融物料冷却及余热回收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喷洒系统采用1用1备设计,在辊筒内共设置两套冷却喷洒系统。
CN201920433036.7U 2019-04-01 2019-04-01 一种适用于高温熔融物料冷却及余热回收的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8776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33036.7U CN209877660U (zh) 2019-04-01 2019-04-01 一种适用于高温熔融物料冷却及余热回收的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33036.7U CN209877660U (zh) 2019-04-01 2019-04-01 一种适用于高温熔融物料冷却及余热回收的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77660U true CN209877660U (zh) 2019-12-31

Family

ID=68957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33036.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877660U (zh) 2019-04-01 2019-04-01 一种适用于高温熔融物料冷却及余热回收的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7766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27441A (zh) * 2019-04-01 2019-05-31 史晓云 一种适用于高温熔融物料冷却及余热回收的设备
CN114457208A (zh) * 2021-12-31 2022-05-10 郑果 一种炼钢炉渣余热回收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27441A (zh) * 2019-04-01 2019-05-31 史晓云 一种适用于高温熔融物料冷却及余热回收的设备
CN114457208A (zh) * 2021-12-31 2022-05-10 郑果 一种炼钢炉渣余热回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27441A (zh) 一种适用于高温熔融物料冷却及余热回收的设备
CN102718033B (zh) 一种具有余热回收及块状物一次成型功能的螺旋输送装置
CN209877660U (zh) 一种适用于高温熔融物料冷却及余热回收的设备
CN105670653A (zh) 半焦冷却系统
CN104357605A (zh) 高温熔渣余热回收系统及方法
CN103320554A (zh) 一种高温熔渣干法处理及回收显热的装置和方法
CN102718216A (zh) 旋转筒式余热回收及块状物一次成型传输装置
CN103322580B (zh) 煤粉锅炉水冷干式排渣装置
WO2006012781A1 (fr) Procede et systeme pour traiter une poudre ultra-fine de scorie d'acier
CN104748134A (zh) 一种双螺旋式冷渣器
WO2018219269A1 (zh) 铁水脱硫渣的渣铁分离、冷却装置的总体结构
CN101880737A (zh) 一种连续式热态钢渣余热回收系统及其方法
CN100494783C (zh) 燃煤锅炉干式排渣装置
CN103003451A (zh) 用于制造玻璃质的方法和设备
CN111023833A (zh) 炉渣粉碎及无粉尘余热利用一体装置
CN101541692A (zh) 使用热回收制造水玻璃的方法和设备
CN210449363U (zh) 一种高炉渣余热利用的排渣碎渣装置
JP2024519887A (ja) 改良された冷却装置
CN203784972U (zh) 一种双螺旋式冷渣器
CN111351340B (zh) 一种高温液体冷却装置
CN210436367U (zh) 一种锅炉炉渣处理装置
CN218262571U (zh) 高温熔渣粉碎余温回收装置
CN111154973A (zh) 一种一体化轮带及包含其的肋化壁面喷雾转筒冷却机
CN102718215A (zh) 螺旋输送结构的余热回收及块状物一次成型传输方法
CN221063028U (zh) 一种破碎粒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