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75137U - 油页岩对流原位开采循环加热射流泵 - Google Patents

油页岩对流原位开采循环加热射流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75137U
CN209875137U CN201920195502.2U CN201920195502U CN209875137U CN 209875137 U CN209875137 U CN 209875137U CN 201920195502 U CN201920195502 U CN 201920195502U CN 209875137 U CN209875137 U CN 2098751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ipe
cavity
sleeved
oil sha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9550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金岷
魏国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19550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751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751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751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页岩对流原位开采循环加热射流泵,该装置为倒圆台型,内部设有气体混合腔室,其装置上端设有:可燃气体输送管、套风风管;可燃气体输送管的接口处、套风风管的接口处、套风燃烧气体混合装置的接口处,均设有法兰盘;法兰盘上设有螺丝通孔;所述的内部设有气体混合腔室,分为:斗形腔、吼管腔、扩散腔;可燃气体输送管和套风风管的下端在套风燃烧气体混合装置内,可燃气体输送管的下端接有燃烧器,燃烧器设在斗形腔内,套风风管的下管口设在燃烧器上方;所述的斗形腔与喉管,驱使空气和燃烧产生的热风进一步混合,混合后的热风通过扩散腔喷射出去;解决对流加热开采油页岩热量损失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油页岩对流原位开采循环加热射流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开采设备领域,具体涉及油页岩对流原位开采循环加热射流泵。
背景技术
油页岩干馏分为地上干馏和地下干馏两种。虽然地上干馏技术成熟,但是由于工艺本身缺陷的问题,具有很多难以避免的缺点,例如:利用率低、高污染、规模小、成本高、馏炉产生的废渣数量极大,占用大量土地面积,不易回收利用等。
地下干馏指埋藏于地下的油页岩不经开采,直接在地下设法加热干馏,产出的油气被导出到地面上来,冷凝获得页岩油及不凝气。地下干馏也称为原位开采。原位开采不但不需要进行采矿和建设大型的尾气处理设施,而且可开发深层、高厚度的油页岩资源,具有产品质量好、采油率高、占地面积少和环保等优点。国内外许多大公司及研究机构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已初见成效。我国300 m 以深的油页岩资源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根据传统油页岩干馏技术,尚不能进行开发。在能源日趋紧张的今天,我国有必要在完善传统的地面干馏工艺的基础上,着力发展原位开采技术,为未来油页岩资源开发提供理论和技术储备。
地下开采油页岩主要解决两个个问题:①干酪根必须转化为可流动的石油和天然气。需要在相当大的区域内供给足够的热量,以使高温分解在合理的时间内发生,从而完成该转化过程;②在包含干酪根、可能具有极低渗透性的油页岩中,必须增加渗透性。向地层引入热量的方式有很多种,按照油页岩层受热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传导加热、对流加热、辐射加热3类技术。
目前主要利用传导加热方式加热油页岩层的技术主要有壳牌石油公司的地下转化工艺技术(ICP)、美孚石油公司的ElectrofracTM技术和IEP公司的GFC技术。传导加热速度较慢,容易造成大量热量损失,成本较高,且由于油页岩的热膨胀,致使部分裂缝闭合,降低了油页岩的渗透性,而产生的油气压力较低,导致油气回收率较低。
利用对流加热方式加热页岩层的技术主要有太原理工大学的对流加热技术、雪弗龙的Crush技术和EGL技术等。现有对流加热为直排式,热量从生产井井口直接排出,直排式对流加热油页岩速度较快,但不容易控制,由于流体压力的作用,裂缝一般不会闭合,油气的导出速度较快,但容易形成流体的短路即流体流速过快,不与油页岩充分换热就流出地层。热量损失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类解决对流加热开采油页岩热量损失大的问题,而提供油页岩对流原位开采循环加热射流泵。
油页岩对流原位开采循环加热射流泵。油页岩对流原位开采循环加热射流泵,射流泵本体1为倒圆台型,内部设有气体混合腔室,上端设有:助燃可燃气体管套12、套风风管13;助燃可燃气体管套12内设有可燃气体管和助燃气体管与燃烧器3连接;燃烧器3设在气体混合腔室内。
所述气体混合腔室分为:斗形腔111、喉管腔112、扩散腔113;燃烧器3设在斗形腔111内。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油页岩对流原位开采循环加热射流泵,射流泵本体1为倒圆台型,内部设有气体混合腔室,上端设有:助燃可燃气体管套、套风风管;助燃可燃气体管套的接口处、套风风管的接口处、套风燃烧气体混合装置的接口处,均设有法兰盘;法兰盘上设有螺丝通孔;所述的内部设有气体混合腔室,分为:斗形腔、吼管腔、扩散腔;可燃气体输送管和套风风管的下端在套风燃烧气体混合装置内,可燃气体输送管的下端接有燃烧器,燃烧器设在斗形腔内,套风风管的下管口设在燃烧器上方;所述的斗形腔与喉管,驱使空气和燃烧产生的热风进一步混合,混合后的热风通过扩散腔喷射出去;解决对流加热开采油页岩热量损失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井下开采应用示意图。
图释:上覆地层01,油页岩层02,下覆地层03。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所示,油页岩对流原位开采循环加热射流泵,油页岩对流原位开采循环加热射流泵,射流泵本体1为倒圆台型,内部设有气体混合腔室,上端设有:助燃可燃气体管套12、套风风管13;助燃可燃气体管套12内设有可燃气体管121和助燃气体管122和点火枪导线123,与燃烧器3连接;燃烧器3设在气体混合腔室内;
助燃可燃气体管套的接口处、套风风管的接口处、套风燃烧气体混合装置的接口处,均设有法兰盘;法兰盘上设有螺丝通孔;
所述气体混合腔室分为:斗形腔111、喉管腔112、扩散腔113;燃烧器3设在斗形腔111内。
所述的斗形腔111与喉管112,驱使空气和燃烧产生的热风进一步混合,混合后的热风通过扩散腔113喷射出去。
实施例2
油页岩对流原位开采循环加热射流泵循环方式:
一种循环加热系统,其包括加热井31、生产井32、第一斜井33、第二斜井34,生产井32末端位于油页岩下覆地层03,生产井32井口设有控制阀22,加热井31与第一斜井33在油页岩层02的中下部连通,第一斜井33向下斜倾,其末端与生产井32的末端相通;第二斜井34的一端在油页岩层02上部与加热井31相通,另一端向下倾斜,并与生产井32相通;
所述的油页岩油页岩对流原位开采循环加热射流泵的管口在第二斜井44上端开口下方;
具体为通过安装在加热井31内的油页岩油页岩对流原位开采循环加热射流泵,其管口向下注入高温气体,高温气体流通到第一斜井33,高温气体通过第一斜井33后,到达生产井32下端,高温气体自然上升,并分别流动到生产井32上端和第二斜井34中,流动到生产井32的高温气体通过控制阀22释放;流动到第二斜井34中的高温气体,在油页岩油页岩对流原位开采循环加热射流泵的负吸作用下,使高温气体回流至加热井31内;加热液化的原油流向生产井中,并通过的输送管21,输送至地面。

Claims (2)

1.油页岩对流原位开采循环加热射流泵,其特征在于:射流泵本体(1)为倒圆台型,内部设有气体混合腔室,上端设有:助燃可燃气体管套(12)、套风风管(13);助燃可燃气体管套(12)内设有可燃气体管(121)、助燃气体管(122)与燃烧器(3)连接;燃烧器(3)设在气体混合腔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页岩对流原位开采循环加热射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混合腔室分为:斗形腔(111)、喉管腔(112)、扩散腔(113);燃烧器(3)设在斗形腔(111)内。
CN201920195502.2U 2019-02-14 2019-02-14 油页岩对流原位开采循环加热射流泵 Active CN2098751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95502.2U CN209875137U (zh) 2019-02-14 2019-02-14 油页岩对流原位开采循环加热射流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95502.2U CN209875137U (zh) 2019-02-14 2019-02-14 油页岩对流原位开采循环加热射流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75137U true CN209875137U (zh) 2019-12-31

Family

ID=68952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95502.2U Active CN209875137U (zh) 2019-02-14 2019-02-14 油页岩对流原位开采循环加热射流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751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83062B (zh) 一种地下隔层式煤炭原位气化开采方法及系统
CN107939370B (zh) 一种条带式煤炭地下气化系统及生产方法
CN206650861U (zh) 一种井内流体电加热器
WO2014176932A1 (zh) 油页岩原位竖井压裂化学干馏提取页岩油气的方法及工艺
CN108756839B (zh) 油页岩隔热增效原位转化方法及系统
WO2014176933A1 (zh) 油页岩原位水平井压裂化学干馏提取页岩油气方法及工艺
CN107166137B (zh) 地热井双层真空保温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CN102383772A (zh) 钻井式油页岩原位气化干馏制油气系统及其工艺方法
CN203499663U (zh) 用于油页岩原位水平井压裂化学干馏提取页岩油气的装置
CN104153750A (zh) 一种用空气压裂和微负压地下生产煤气的方法
CN106499376A (zh) 一种基于井筒加热模式的注空气辅助超稠油地下裂解改质工艺
CN109854219B (zh) 油页岩对流原位开采循环加热系统及开采方法
CN109630081A (zh) 一种煤层钻孔注高压高温水蒸气强化煤层气抽采装置及方法
CN209569001U (zh) 一种油页岩原位开采井下点火加热装置
CN209875137U (zh) 油页岩对流原位开采循环加热射流泵
CN113464103A (zh) 一种在井下制备纳米催化剂的原位裂解与改质方法
CN209877360U (zh) 一种油页岩原位开采的套风燃烧气体混合装置
CN2606868Y (zh) 一种地热水开采及回灌系统
CN210105835U (zh) 一种油页岩对流原位开采循环加热系统
CN102720465B (zh) 冻结孔强制解冻方法
CN102506510B (zh) 利用热管摄取地热的供热工艺
CN113863910B (zh) 一种煤炭地下原位气化与热能共采一体化方法
CN112412421B (zh) 穿层钻孔注热协同水力冲孔强化促抽方法
CN202350367U (zh) 利用热管摄取地热的供热系统
CN109707356A (zh) 一种油页岩原位开采井下点火加热装置及加热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